1. 锅炉补给水(软化水)含铁或盐高对锅炉的危害
含铁量高会在锅内产生氧化铁水垢,容易腐蚀,铁离子对钠离子交换器的树脂会铁中毒,含盐量高会影响蒸汽品质,增加排污量,浪费燃料。
2. 生铁铸造的铁壶煮水,泡茶加分
铁壶这两年在雅玩市场炙手可热,有不少玩家认为把它快速用旧、水垢越厚越好。但这么做真的正确吗?
如果你使用铁壶已有段时间,或许你会有这样的经验,有一天你不经意地发现铁壶内部好像长了一层未知的物质,那就是水垢。所谓水垢,也就是铁壶内壁的水垢保护层,简单来说,是水中的矿物质,如:钙、镁,因加热后导致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而形成的一种结晶。
有些朋友在使用过程中,每天胡乱去除内壁所产生的锈迹与水垢,久而久之铁壶开始漏水了。而台湾铁壶客的经验是:为了壶不烂掉,拼命使用,让水垢能迅速附着。不久,铁壶内壁就会出现一层快速养成的水垢保护层。于是逢人便说:“用铸铁茶壶煮出的水为软水,口感较圆润、甘甜,用来冲泡饮茶会出现山泉水效应,可有效提升口感。”
关于水垢,的确是个有趣的话题。在使用铁壶的朋友中,对于水垢的看法,有着两种完全不同的评价。有人认为,水垢会影响铁质的释放,也会影响美观,所以会想去除它。也有人认为,附有水垢的铁壶煮出来的水,口感上浑厚且圆滑也较好喝,所以会想尽办法养水垢。
就个人的经验来看,我是比较支持后者。铁壶中的铁锈即铁原子与空气中的氧原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科学实验已证明,人吸收了过多的氧化铁可能损害肝脏。铁壶内壁的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还可能含有一定量的碳酸氢镁。水垢不溶于水只是相对的,水加热后,部分沉淀便可能溶解。有水垢的铁壶,煮出来的水的确好喝,有山泉水的效果,可是要用来泡茶,而在茶类的选择上就必须注意。
因为用铁壶煮出来的水,对以重香气的茶类,如:绿茶系-龙井、碧螺春、日本绿茶等;轻发酵系-高山乌龙、金萱、翠玉等,有压抑的效果,不建议泡此类茶。而铁壶煮出来的水非常适合用来泡重口感的茶类,如:老白茶,老黑茶,老普洱茶、台湾老茶、铁观音、岩茶或其他焙火的茶类等。
另外对于认为水垢,会影响铁质释放的朋友。在此提供一个自己实际发生的经验,本人曾经使用过一把补过的壶,水垢也养成,后来想长期放置不用,于是上了一点油在壶外部保养。结果几天后,看到壶的内部竟也渗进油。从这个例子来看,再怎么包裹完全的水垢,其实还是会有空隙,所以对于铁质的释放影响应该有限。更何况有水垢的壶,其实能阻挡空气,也有防锈的功能。由此看来水垢,还真是好处不少。所以排斥水垢的朋友,有机会不妨考虑看看,使用有水垢的壶。
养成时间
至于要花多久时间才能养成水垢。养成的定义是:"让水垢能完全包裹,铁壶内壁形成一层保护膜"。
就一般来说至少要连续使用个好几年才有可能把这层水垢完全养成。
因为实际上就算使用井水,水垢生成的速度真的很慢。
一定要记住一点:老铁壶最难得的地方就是老水垢。这是前人长期使用下来的结晶,得之不易!不要清除!
用水
说到水的问题,是我认为最重要的部分。因为自已曾经走过冤枉路,刚开始还是新手时,认为只要常常煮,就会有水垢生长。
所以对水的选择不是很在意,因此就近用家里的RO水来煮,结果使用将近半年,根本就没生水垢,就连一点渣渣都没有。
后来询问前辈才知,若要养水垢,最好还是使用未过滤的水较好。因为水垢是水中矿物质的结晶,若是水中没矿物质那来的水垢。所以自己就改用自来水来煮,结果也不尽理想。
之后在前辈的建议下,选择矿物质较多的水,通常山泉水或井水都是不错的选择。因自己取井水方便,所以改用井水来煮,结果第一个月就有初部效果。壶内确实已分布了一点的小水垢,到了第三个月,壶的上缘部分就已经布满水垢。由此这个例子看来,水的选择其实是相当重要。
所以玩铁壶也应该有一些科学精神,盲目跟风或急功近利都不可取。
化学反应 铁壶成金的秘密
一提到化学反应,第一反应就是非天然、对身体不好。
可是生铁铸造的铁壶偏偏是因为煮水所产生的微妙化学反应,而成为茶道中煮水器具的极品选择。
据介绍,由生铁铸造的铁壶,煮出的水会出现山泉水效应,对泡茶有加分的作用。
一般铁在食物中主要是以三价铁存在,胃酸与铁反应再生成二价铁离子以被吸收。用铁壶煮水,铁壶会释放出二价铁离子,直接被人体吸收,补充人体每日所需的铁质。另外,铁壶煮水过程中,还可以吸附水中的氯离子,令口感更软、更甜。
老铁壶 越用越好
老铁壶既可用来作煮水器养生,又可当作一件艺术品欣赏,抑或是古董品收藏,三合一的特性让老铁壶备受青睐。
现如今,老铁壶收藏为越来越多的国内茶客喜爱,成为品茶、论茶之余的新情趣。老铁壶非常实用,不像其他老古董,要敬而远之、束之高阁。
老铁壶收藏有养水垢一说,一般新铁壶开始使用后约5天左右,内部会出现红色像锈斑一样的东西,10天左右会出现白色的水垢,长期使用后,内部会全部变红。这层水垢是铁壶的保护层,和汽车过了磨合期更好开一个道理,有了这层精心养成的水垢保护层,铁壶会更加好用,煮出的水也更稳定。
3. 锅炉给水铁离子含量高会怎样
4. 水垢颜色有点发红,是不是铁含量高
你好!
是含铁高,你说的红色物质是氧化铁Fe2O3.一般水中的钙、镁离子是形成水垢的主要元素,烧开后喝就没什么大问题了,否则易得结石
我的回答你还满意吗~~
5. 水沟分为哪几类主要成分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你是说水垢吧??
水中溶有的钙,镁盐类等杂质,随水温的升高而析出.析出钙镁类杂质,可在锅炉等的受热面上形成各种不同密度和不同成分的固体附着物,这些固体附着物称为水垢。
1、水垢的种类
(一)碱土金属垢:包括以钙为主要成分的垢,如硫酸钙垢、硅酸钙垢、碳酸钙垢等,以镁为主要成分的,如氢氧化镁垢、磷酸镁垢等。
(二)铁垢:包括以铁为主要成分的垢,有氧化铁垢、磷酸盐铁垢和硅酸盐铁垢。
(三)铝垢:是以铝为主要成分的垢,如硅酸铝垢。
(四)铜垢:是以金属铜为主要成分的垢。
硫酸钙垢坚硬而致密,在低压锅炉设备上(如省煤气中),主要以半水合物或石膏的形式沉淀附着;在锅炉本体中,以无水化合物的形式沉淀附着。
硅酸钙垢主要在锅炉热负荷较大的受热面上形成,它沉淀为硅灰石,垢的硬度较大,导热性很差,能牢固地粘附在受热面上。
碳酸盐垢有着不同的特性,它既可以是坚硬的水垢,又可以是松软的水渣。当炉水进行微弱蒸发时,碳酸盐常沉淀成坚硬的结晶状水垢。当炉水进行剧烈沸腾时,碳酸盐又常常沉淀为水渣。
氢氧化镁和磷酸镁易粘附在锅炉壁上,形成二次水垢。
水垢成分中大部分是碱土金属垢(达90%),还有铁垢、铝垢、铜垢等和金属腐蚀产物及有机物等。
按水垢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种:一是盐类杂质在受热面上直接结晶而形成的一次水垢;一是易粘附在受热面上的水渣,再次生成二次水垢。
水渣分为两种,除一种水渣易粘附在受热面上,形成难以用机械方式除去的二次水垢外,还有一种水渣呈流动状态不易粘附在受热面上,运行中可按照排污方法将其排出。由此看来,不论是一次水垢,还是二次水垢或水渣的形成过程,都是在一定环境和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互相牵连,互相制约,所以不可忽视。
2、水垢的形成
水垢和水渣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这个过程分为两步:第一步为盐类杂质由过饱和溶液中析出;第二步为结晶出来的盐类杂质附着在金属受热面上,形成水垢或悬浮在溶液中成为水渣。
6. 磷酸盐水垢和氧化铁水垢用王水是否能除掉
水垢?烧水烧多了引起的么? 碳酸盐用醋酸水解,倒醋后烧开基本上就差不多了。铁水垢基本上就是铁锈吧,倒入洗洁精用力擦拭几遍就行了。
7. 氧化铁垢形成原因是什么在哪些部位容易发生氧化铁垢
主要是炉水含铁量大和炉管的局部热负荷太高,水中的氧化铁沉积在管壁上形成氧化铁垢。炉水含铁贵大的原因有,锅炉运行时,炉管遭到高温炉水腐蚀,或随给水带人的氧化铁,或在锅炉停用时产生的腐蚀产物,它们都会附着在热负荷较髙的炉管上,转化为氧化铁垢。其转换机理为,炉水中铁的化合物主要是胶态的氧化铁。通常胶态的氧化铁带正电。当锅炉管局部热负荷很高时,该部位的金属表面与其他各部分金属之间,就会产生电位差。在热负荷较高的区域,金属表面因电子集中而带负电。这样带正电的氧化铁微粒就向带负电的金属表面聚集,结果便形成氧化铁垢。颗粒较大的氧化铁,在锅炉水急剧蒸发浓缩的过程中,在水中电解质含量较大和pH值较高的条件下,它也会逐渐从水中析出并沉积在炉管内壁上,成为氧化铁垢。
防止方法
(1)减少给水、炉水的含铁量。除了对炉水进行适当的排污外,主要是防止给水系统发生运行腐蚀和停用腐蚀,以减少给水的含铁量。
为了减少锅炉在运行期间的腐蚀,防止过量的腐蚀产物随给水进人锅炉,除了要严格控制进入给水中的各类杂质外,还必须对给水进行适当地处理。例如,对给水采用给水加氧处理(OT)或弱氧化性处理[AVT (0)],给水中的含铁量要比传统的加氨和联氨除氧工况的还原性处理[AVT (R)]低得多。
(2)减少组成给水的各部分水中的含铁量。除了对补给水、凝结水进行把关外,还应重点监控琉水和生产返回凝结水。在火电厂中,高压加热器疏水系统在缺氧的环境下,往往因疏水流速过高发生流动加速腐蚀。疏水流速过髙是因为蒸汽在尚未完全凝结成水时,初期汽中有水,后期水中有汽造成的。低压加热器疏水系统,往往因为漏入空气,使疏水的铁含量增高。对于热电厂,还应对用户返回的凝结水进行质量把关,不合格的返回水不能直接进入锅炉。
(3)若凝汽式电厂中分段蒸发锅炉的排污率小于丨%时,则常常会因盐段炉水的浓缩倍率过大,导致含铁量增高,以致在盐段炉管内生成氧化铁垢。为了防止在锅炉盐段产生氧化铁垢,可采取降低盐段与净段的浓缩倍率的措施,或者用增大排污率的临时性措施,来控制盐段炉水的含铁量。
(4)对于中小锅炉,还可以向炉水中加络合剂,使铁的氧化物变成稳定的络合物,以减缓或防止氧化铁垢的生成。不过大型锅炉还未有成功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