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容量瓶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② 化学...知识分子帮帮忙
1,我不知道,看是不是去除表面氧化层吧。
2,你网络一下-红外碳硫仪,里面分别介绍了这3种。
3,HAC+NaAC缓冲液,醋酸是一种弱酸,醋酸钠是一种弱碱。醋酸能电离出H+,醋酸钠因为水解会电离出OH-,但是都是弱电离,加入一定量的酸和碱都会因为醋酸和醋酸钠的可逆平衡作用会使整个溶液体系的pH值变化不大,起到缓冲的作用。
4,用分析天平称取0.5mol的分析级(一般是红色标签AR)无水碳酸钠晶体,用500mL容量瓶配制,一般过程是称量 - 烧杯溶解一般用200mL去离子水溶解-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 2-3次用去离子水洗涤溶解烧杯,每次10mL左右的水,并都转移到容量瓶中(因为这里面还有碳酸钠) - 定容到距刻度线2-3cm处,改用胶头滴管滴加。
1.计算:n=m/M , c=n/v , p=m/v
例:实验室用密度为1.18g/mL,质量分数为36.5%,浓盐酸配制250ml,0.3mol/L的盐酸溶液。
v=m/p=(0.25*0.3*36.5)/(36.5%*1.18)
2.称量或量取:固体试剂用托盘天平或电子天平称量,液体试剂用量筒。
3.溶解:应在烧杯中溶解,待冷却后转入容量瓶中。
4.转移:由于容量瓶的颈较细,为了避免液体洒在外面,用玻璃棒引流。
5.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2到3次,洗涤液全部转入到容量瓶中。
6.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在距离刻度2到3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之刻度线。
③ 高中化学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容量瓶主要用于准确地配制一定摩尔浓度的溶液。它是一种细长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配有磨口塞。瓶颈上刻有标线,当瓶内液体在所指定温度下达到标线处时,其体积即为瓶上所注明的容积数。一种规格的容量瓶只能量取一个量。常用的容量瓶有100、250、500毫升等多种规格。
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的方法是:
(1)使用前检查瓶塞处是否漏水。具体操作方法是:在容量瓶内装入半瓶水,塞紧瓶塞,用右手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五指托住容量瓶底,将其倒立(瓶口朝下),观察容量瓶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将瓶正立且将瓶塞旋转180°后,再次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两次操作,容量瓶瓶塞周围皆无水漏出,即表明容量瓶不漏水。经检查不漏水的容量瓶才能使用。
(2)把准确称量好的固体溶质放在烧杯中,用少量溶剂溶解。然后把溶液转移到容量瓶里。为保证溶质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要用溶剂多次洗涤烧杯,并把洗涤溶液全部转移到容量瓶里。转移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方法是将玻璃棒一端靠在容量瓶颈内壁上,注意不要让玻璃棒其它部位触及容量瓶口,防止液体流到容量瓶外壁上
(3)向容量瓶内加入的液体液面离标线1厘米左右时,应改用滴管小心滴加,最后使液体的弯月面与标线正好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则需重新配制。
(4)盖紧瓶塞,用倒转和摇动的方法使瓶内的液体混合均匀。静置后如果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这是因为容量瓶内极少量溶液在瓶颈处润湿所损耗,所以并不影响所配制溶液的浓度,故不要在瓶内添水,否则,将使所配制的溶液浓度降低
使用容量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容量瓶的容积是特定的,刻度不连续,所以一种型号的容量瓶只能配制同一体积的溶液。在配制溶液前,先要弄清楚需要配制的溶液的体积,然后再选用相同规格的容量瓶。
(2)易溶解且不发热的物质可直接用漏斗到入容量瓶中溶解,其他物质基本不能在容量瓶里进行溶质的溶解,应将溶质在烧杯中溶解后转移到容量瓶里。
(3)用于洗涤烧杯的溶剂总量不能超过容量瓶的标线。
(4)容量瓶不能进行加热。如果溶质在溶解过程中放热,要待溶液冷却后再进行转移,因为一般的容量瓶是在20℃的温度下标定的,若将温度较高或较低的溶液注入容量瓶,容量瓶则会热胀冷缩,所量体积就会不准确,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浓度不准确。
(5)容量瓶只能用于配制溶液,不叮埂耻忌侪涣抽惟处隶能储存溶液,因为溶液可能会对瓶体进行腐蚀,从而使容量瓶的精度受到影响。
(6)容量瓶用毕应及时洗涤干净,塞上瓶塞,并在塞子与瓶口之间夹一条纸条,防止瓶塞与瓶口粘连参考资料:网络知道
④ 0.24mol/l氢氧化钠怎么配
称量NaOH 0.24mol(速度要快,NaOH易潮解)
2、将Naoh溶液溶于烧杯中
3、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要用玻璃棒引流,而且玻璃棒下端要在刻度线以下
4、用蒸馏水润洗烧杯(把残留的Naoh也要转移,否则不准),将润洗后的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还是用玻璃棒),这个操作重复2到3次(洗洗干净)
5、往容量瓶内加蒸馏水(还是通过玻璃棒引流),加到距刻度线1-2厘米处,改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直到液面和刻度线平齐,注意不要碰到刻度线以上的部分.
6、振荡容量瓶,转移溶液至细口瓶中.
⑤ 配50毫升6%的氯化钠溶液的实验原理
实验原理:就是溶液在配制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在化学上用,化学物品和溶剂(一般是水)配制成实验需要浓度的溶液的过程就叫做配制溶液。
理论:c=n/v (mol/L)
c:浓度;n:物质的量;v:溶液体积。
操作步骤
1.计算:n=m/M , c=n/v ,p=m/v;
2.称量或量取:固体试剂用分析天平或电子天平(为了与容量瓶的精度相匹配)称量,液体试剂用量筒。
3.溶解:将称好的固体放入烧杯,用适量(20~30mL)蒸馏水溶解。
配制溶液
4.复温:待溶液冷却后移入容量瓶。
5.转移(移液):由于容量瓶的颈较细,为了避免液体洒在外面,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不能紧贴容量瓶瓶口,棒底应靠在容量瓶瓶壁刻度线下。
6.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全部转入到容量瓶中。
7. 初混: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8.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9.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如果液面下降也不可再加水定容。
10.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时间盛装溶液,故将配得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⑥ 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定容时可以不用玻璃棒引流吗
不引流容易飞溅到壁上,导致配置溶液体积不准确。。
⑦ 配制标准氯化钠溶液时,需注意什么
标准氯化钠溶液是指10ug CL/ml的氯化钠溶液。
仪器:量筒、烧杯、100ml容量瓶、玻璃棒、天平、平衡纸、胶头滴管,药匙。
药品:经过500℃-600℃灼烧后的氯化钠、蒸馏水。
装置:
实验步骤:
①称取。用天平称取氯化钠0.165克。
②溶解。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倒入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约20~30ml)溶解。
③复温。待溶液冷却后移入容量瓶。
④移液。由于容量瓶的颈较细,为了避免液体洒在外面,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不能紧贴容量瓶瓶口,棒底应靠在容量瓶瓶壁刻度线下。
⑤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震荡,洗涤液全部转入到容量瓶中。
⑥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⑦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如果液面下降也不可再加水定容。
⑧装瓶贴标签。由于容量瓶不能长时间盛装溶液,故将配得的溶液转移至试剂瓶中,贴好标签
注意事项:
①称取时天平两侧要垫平衡纸。
②一定要等溶液冷却后再将溶液转入容量瓶。因为容量瓶比较精密,不冷却会导致最后配成的溶液浓度偏高。
③如果引流时玻璃棒在刻度上,会导致配成的溶液浓度偏低。
④不洗涤会导致配成的浓度偏低。
⑤摇匀后再定容会使配成的浓度偏低。
⑧ SO2通入CO3 根 HCO3根 的反应。
所以这一步可以忽略不计)
h2so3是比h2co3酸性强的中强酸
so2进入溶液中遇水
结合成h2so3水会有少量的电离
形成h+
和oh:
h2o=h+
+oh-
h2co3是弱酸
因而co32-在溶液中会与少量的h+结合
形成hco3-(促使水的电离,产生更多的h+),产生的h+不够:
co32-
+
h+
=hco3-(在溶液中的h+足够多的时候
会有下一步:hco3-
+
h+
=h2co3
h2co3是弱酸
分解生成水和co2
。但此时的h2so3只是中强酸、oh-
等:h2o+so2=h2so3
这个中强酸的电离其实分为两个步骤:h2so3=h+
+hso3-;hso3-
=h+
+so32-
即h2so3=2h+
+so32-
以上结合,消掉两边都有的h2o
⑨ 用烧杯向容量瓶中加水 要用玻棒么 必须
要用玻璃棒引流,必须用
因为没有引流怕使液体倒出容量瓶,所以是必须的规定动作.
不懂问
⑩ 250毫升0.1000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步骤
1.计算:0.25x0.1x40=1克
2.称量:用天平称取1克氢氧化钠。
3.溶解:将称好的氢氧化钠放入烧杯,用适量(20~30mL)蒸馏水溶解。
4.复温:待溶液冷却后移入到250毫升的容量瓶。
5.转移:由于容量瓶的颈较细,为了避免液体洒在外面,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不能紧贴容量瓶瓶口,棒底应靠在容量瓶瓶壁刻度线下。
6.洗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2~3次,洗涤液全部转入到容量瓶中。
7. 初混: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8.定容: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液面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9.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如果液面下降也不可再加水定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