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详细介绍多效蒸馏器的工作原理及操作使用方法
太阳能海抄水蒸馏器 主题词或关键词: 太阳能 能源科学 蒸馏器 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国防部制造了许多军用海水淡化急救装置,供飞行员和船员落水后取水用,这种装置实际上是一种简易的太阳能蒸馏容器。
对于微小的压力降就会引起蒸汽的流动。在1mbar下运行要求在沸腾面和冷凝面之间非常短的距离,基于这个原理制作的蒸馏器称为短程蒸馏器。短程蒸馏器(分子蒸馏)有一个内置冷凝器在加热面的对面,并使操作压力降到0.001mbar。
Ⅱ 在野外怎样可以弄到水
野外环境如何获得水?
注意:如果你没有水壶、杯子、罐子、或者其他类型的装水容器,你可以用塑料或者防水布料临时做一个。把塑料或者防水布折成碗状,用大头针、尖利的骨头、或者其他合适的东西,甚至你的手,固定住打折的地方。如果你没有可靠的水源补充,那么一路上留心周围环境,可能会有帮助。
露珠也能提供水分。在脚踝处绑一些衣服或者几束细草,在太阳升起前穿过露水覆盖的草丛,当衣服或者草束吸收了露水之后,把水拧到容器中。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获得足够的水,或者露水已经蒸发为止。澳洲一些原住民能用这种方法在一个小时内获得1夸脱(1.1升)的水。
蜜蜂或者蚂蚁爬到一个树洞中可能表明那个洞里有水。你可以用塑料管子吸出洞里面的水,或者用临时做成的勺挖出里面的水,或者把衣服塞到洞里面吸收水,然后再把水拧出来。
有时候水会积聚在树桠处,或者岩石的裂缝中,用上文提到的同样的方法可以获得水。在干旱地区,裂缝附近的鸟粪可能暗示裂缝附近有水源。
嫩竹林是极好的可饮用水水源。从嫩竹里收集的水是干净的,而且没有异味。收集水时,把一根嫩竹折弯,将顶端绑在地面上,切开顶端。夜间,水就自然会从竹子里面滴下。老的、裂开的竹子里面可能会贮有水。
警告:喝之前必须先将水净化。
如果发现香蕉树或者车前草,你也可以找到水。将树弄断,留下1英尺(0.3米)高的树桩,在树桩中心部位挖一个碗状的口,根部的水会马上渗满碗口,头三次获得的水可能有点苦,但是之后流出的水就可以饮用了。树桩能够持续供应4天的水,注意一定要拿东西盖好树桩,免得昆虫入内。
有些热带藤蔓植物也能提供水。在藤上割开一个口子,越高越好,然后在靠近地面处砍断,使水滴入容器中,或直接滴入口中。如果水呈粘状、奶白色或者味道发苦,那就不要喝。
绿色(未熟的)椰子的汁液是很好的止渴饮料。但是成熟椰子的汁液里含有一种油,能引起腹泻,所以要适量地喝。
在美洲热带地区,你会发现一些高大植物的树枝上长了许多气生植物,这些气生植物的重叠部分或者厚厚的叶子上可能含有不少雨水。用布过滤一下以去除昆虫和残渣。有些植物的茎干柔软多汁,你也可以从中获取水分。切一段植物,挤榨其肉质部分使汁液流出,用容器装好。植物的根部也可以提供水分。挖出植物的根,切成小段,把皮剥掉,然后吮吸,通常都会吮吸出水来。肉质的叶子,或者茎干,如竹子的茎干,通常会含有水。在节的部位切开茎干,倒出里面的水。下面的树木也可以提供水:
● 棕榈科植物,如扁形棕榈,椰子树、桄榔、聂帕榈等,都含有水分,折断长得较低的叶子,树会从“伤口”渗出水来。
● 马达加斯加的旅人蕉在叶子基部有杯状的叶鞘,里面往往贮有水。
● 非洲西部热带地区的木兰树叶子和根部可以提供水分。
● 澳大利亚北部沙地平原地区及非洲的猴面包树瓶状的树干在雨季能储存水。通常在干旱季节开始后的几个星期之内都能从这些植物中找到水。
警告:从植物中获取的汁液不要保存超过24小时,因为之后它会开始发酵,饮用会很危险。
蒸馏器在世界各地都用得着,它能从地表及植物吸收水汽,但是你需要特殊的材料来做蒸馏器,用蒸馏器收集水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收集1品脱到1夸脱(0.6~1.1升)的水需要大概一个小时左右。 制作蒸馏器有两种类型的蒸馏器皿:用于地上和用于地下的。用于地上的,你必须在有阳光照射的倾斜地面放置蒸馏器。
步骤如下:要取出蒸馏器中的凝结水,先松开袋口,倾斜袋子使小石头上的凝结水流出来。然后重新系好袋口,放置好袋子,以获得更多的水,用于地面以下的蒸馏器,你需要一个挖掘工具。先选择一个地点,确信那里的泥土含有水分(比如一条干涸的河床,或者雨水积聚的低洼处),那里的泥土必须容易挖掘,并且必须在一天的多数时间能受到阳光的照射。
具体步骤如下:你可以用吸管喝水,这样不会妨碍蒸馏器继续工作。你也可以在坑内放一些绿色植物当成水源,如果要这样做的话,你需要在坑的一边挖出一个斜坡以放置植物,接下来的步骤同上。如果你唯一的水源是被污染的,可以在距蒸馏器边缘10英寸(25厘米)的地方挖一条水槽,水槽深约为10英寸(25厘米),宽约3英寸(7.6厘米),将污水倒进水槽内,要小心,千万不能让污水溅到塑料膜接触泥土的边缘附近。水槽的作用是储存水,这样,水在流进蒸馏器前会先经过泥土的过滤,然后水再凝结在塑料膜上,滴进容器中。当你唯一的水源是咸水时,这个方法也特别有效。
Ⅲ 在野外没有了淡水,该怎么办如何取得饮用水
寻找到水源后,净化水源同等重要,除了泉水和井水这类“活水”可直接饮用外,其他类型的水源都要进行消毒才可饮用。净水药片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没有也可在水中放入白醋,然后静置30分钟便可饮用。此外,采用蒸煮法也可。
第一,通过人体感官的观察来确定水源。用耳朵听,多注意盆地、山脚等地是否有流水声,或者有无水鸟、青蛙的叫声,如果有,说明此时离水源不远了;用鼻子嗅,沿着潮湿的气息、水草的味道寻找水源,只是这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
第二,可以根据地理知识确定水源的位置。在山脚低处往往有地下水存在,凡是雨水聚集处、低洼处、水库下游等地的地下水位均高,所以在干河床的下面,河道转弯处的外侧最低处,往下挖掘几米就可获得地下水。
第三,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引起的气候变化来寻找水源。春季解冻快的地方,地下水位高。秋季地表水气上升,清晨出现薄雾、露水且地面潮湿的地方,说明地下水位很高。冬季的地表隙缝有白霜的地方,地下水位也很高。在这些水位高的地方进行挖掘,都可以找到水源。
第四,可以根据地面的干湿情况寻找水源。持续高温下的地面仍然潮湿,说明地下有丰富的水源。
第五,根据动物的活动情况、植物的生长情况也可确定水源。例如,夏季蚊虫集聚且飞成圆柱形状的地方一定有水,青蛙、蚂蚁、蜗牛居住的地方也有水源,燕子筑巢的附近有水。此外,春天生长最早的植物,秋天凋零最晚的植物,在其地表下也是有水源的。
寻找到水源后,净化水源同等重要,除了泉水和井水这类“活水”可直接饮用外,其他类型的水源都要进行消毒才可饮用。净水药片是很好的选择,如果没有也可在水中放入白醋,然后静置30分钟便可饮用。此外,采用蒸煮法也可。
Ⅳ 太阳能海水蒸馏器是什么
太阳能蒸馏器结构简单,主要由装满海水的水盘和覆盖在它上面的玻璃或透明版塑胶盖板构成。水盘权表面涂黑,装满待蒸馏的水,盘下绝热,水盘上覆盖的玻璃或透明塑胶盖板下缘装有集水沟,并与外部集水槽相通。太阳辐射透过透明盖板,水盘中的水吸热蒸发为水蒸气,与蒸馏室内空气一起对流。由于盖板本身吸热少,温度低于池中温水,水蒸气上升并与盖板接触后凝结成水滴,沿着倾斜盖板借助重力流到集水沟里,而后再流到集水器中。池式太阳能蒸馏器中海水的补充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断续的。虽然它有很多不同的结构形式,但基本原理是一样的。这类蒸馏器是一种理想的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的装置。
Ⅳ 野外如何过滤地下水,野外生存值得学习
获取饮用水的途径通常有两条:一条是挖掘地下水,另一种是净化地面水。我们只介绍一下从地表水获取饮用水的方法。 通常雨水可以直接饮用。下雨时,可用雨布、塑料布大量收集雨水,也可用空罐头盒、杯子、钢盔等容器收接雨水。 当没有可靠的饮用水又无检验设备时,可以根据水的色、味、温度、水迹,概略鉴别水质的好坏。纯净水的在水层浅时无色透明,深时呈浅蓝色。可以用玻璃杯或白瓷盛水观察。通常水越清水质越好,水越浑则说明杂质多。一般清洁的水是无味的,而被污染的水则时常带有一些异味。地面水的水温,因气温变化而变化,浅层地下受气温影响较小,深层地下水水温低而恒定。如果所取样的水不符合这些规律,则水质一般都有问题。此外还可以用一张白纸,将水滴在上面晾干后观察水迹。清洁的水无斑迹,如有斑迹则说明水中有杂质,水质差。 在野外最好不要饮用从杂草中流出的水,而以从断崖或岩石中流出的清水为佳。饮用河流或湖泊中的水时,可在离水边1~2米的沙地上挖个小坑,坑里渗出的水较之直接从河湖中提取的水清洁。 在野外,可以用饮水消毒片、漂白粉精片以及明矾等药品净化水。在专家指导下,还可用一些含有粘液质野生植物净化水。切记,不论多么口喝,都不要饮用不洁净的水,万不得已时,也要把水煮开再喝。 生存技巧之找水、收集水 生命离不开水,没有食物正常人可以活三周,但没有水,三天都活不了,所以水要优先考虑,几点小提示,希望帮助你在野外迅速找到或收集到水。 1. 找水源首选之地是山谷底部地区,高山地区寻水,应沿着岩石裂缝去找,干涸河床沙石地带往往会挖到泉眼。 2. 在海岸边,应在最高水线以上挖坑,很可能有一层厚约5厘米的沉滤水浮在密度较大的海水层上。 3. 饮用凹地积水处的水时,必须做到先消毒、沉淀后煮沸饮用。 4. 收集雨水:在地上挖个洞,铺上一层塑料,四周用粘土围住,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 5. 凝结水:在一段树叶浓密的嫩枝上套一只塑料袋,叶面蒸腾作用会产生凝结水。 6. 跟踪动物、鸟类、昆虫、或人类踪迹可以找到水源。 7. 植物中取水:竹类等中空植物的节间常存有水,藤本植物往往有可饮用的汁液,棕榈类、仙人掌类植物的果实和茎干都含有丰富的水分。 8. 日光蒸馏器:在干旱沙漠地区利用下述方法能较好地收集到水:在相对潮湿的地面挖一大约宽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部中央放一集水器,坑面悬一条拉成弧形的塑料膜。光能升高坑内潮湿土壤和空气的温度,蒸发产生水汽,水汽与塑料膜接触遇冷凝结成水珠,下滑至器皿中。 野外生存技巧之睡袋使用 睡睡袋是有技巧的。不会“睡”的人即使用高寒睡袋(零下35度)在一般低温下(零下5度)也会感到冷,那么怎样才能睡得更暖些呢?在使用睡袋时,有很多外在因素影响睡袋的性能,要注意的是睡袋本身并不发热,它只是有效地将体温流失减低,下面的条件会帮助你睡得更暖和。 ▲ 避风防潮在野外,一个挡风的帐篷能提供一个温暖的睡眠环境。在选择营地时,不要选择谷底,那里是冷空气的聚集地,也要尽量避开承受强风的山脊或山凹。一张好的防潮垫能有效地将睡袋与冰冷潮湿地面分开,充气式效果更佳,在雪地上需用两张普通防潮垫。 ▲ 保持睡袋干爽睡袋吸收的水分并非主要来自外界,而是人体,即使在极寒冷的情况下,人体在睡眠时仍会排出起码一小杯的水分。保温棉在受潮后会粘结而失去弹性,保温能力下降。如睡袋连续使用多天,最好能在太阳下晾晒。经常清洗睡袋可使保温棉保持弹性。 ▲ 多穿衣服一些较松软的衣物可兼作加厚睡衣用。将人与睡袋之间的空隙充填满,也可使睡袋的保暖性加强。 ▲ 睡前热身人体就是睡袋的热量来源,如临睡前先做一小段热身运动或喝一杯热饮,会将体温略为提高并有助于缩短睡袋的变暖的时间。
Ⅵ 石英亚沸高纯水蒸馏器有什么用原理是怎样的
石英亚沸蒸馏水可用于极谱催化法,阳极溶出伏安法、差肪冲极谱、微服技术分析专、中子活化分析、同属位素称释、火花源质谱、化学电离质谱、电感藉合等源的原子发射光谱、无焰原子吸收光谱、气相色谱、及高压气相色谱、核子共振、电子探针、X射线荧光、电子熊谱学俄显电子能诺学等用水
石英亚沸高纯水蒸馏器原理是利用大自然的热辐射原理,保持液相温度低于沸点温度蒸发冷凝而制取高纯水。在提纯过程中因冷凝空间温度高可制取无菌无热超纯水,加热丝封闭在壳体内,接受水又不接触空气,整个提纯过程不受环境污染。
Ⅶ 蒸馏器作用大全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别,使液体混合物部分汽化并随之使蒸气部分冷凝,从而实现其所含组分的分离.是一种属于传质分离的单元操作.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轻工等领域.
其原理以分离双组分混合液为例.将料液加热使它部分汽化,易挥发组分在蒸气中得到增浓,难挥发组分在剩余液中也得到增浓,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两组分的分离.两组分的挥发能力相差越大,则上述的增浓程度也越大.在工业精馏设备中,使部分汽化的液相与部分冷凝的汽相直接接触,以进行汽液相际传质,结果是汽相中的难挥发组分部分转入液相,液相中的易挥发组分部分转入汽相,也即同时实现了液相的部分汽化和汽相的部分冷凝.
工业蒸馏的方法有:①闪急蒸馏.将液体混合物加热后经受一次部分汽化的分离操作.②简单蒸馏.使混合液逐渐汽化并使蒸气及时冷凝以分段收集的分离操作.③精馏.借助回流来实现高纯度和高回收率的分离操作 ,应用最广泛.对于各组分挥发度相等或相近的混合液,为了增加各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可以在精馏分离时添加溶剂或盐类,这类分离操作称为特殊蒸馏,其中包括恒沸精馏、萃取精馏和加盐精馏;还有在精馏时混合液各组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称为反应精馏.
2.3.1 基本原理
液体的分子由于分子运动有从表面溢出的倾向.这种倾向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果把液体置于密闭的真空体系中,液体分子继续不断地溢出而在液面上部形成蒸气,最后使得分子由液体逸出的速度与分子由蒸气中回到液体的速度相等,蒸气保持一定的压力.此时液面上的蒸气达到饱和,称为饱和蒸气,它对液面所施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实验证明,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只与温度有关,即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气压.这是指液体与它的蒸气平衡时的压力,与体系中液体和蒸气的绝对量无关.
将液体加热,它的蒸气压就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当液体的蒸气压增大到与外界施于液面的总压力(通常是大气压力)相等时,就有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逸出,即液体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显然沸点与所受外界压力的大小有关.通常所说的沸点是在0.1MPa压力下液体的沸腾温度.例如水的沸点为100℃,即是指在0.1MPa压力下,水在100℃时沸腾.在其它压力下的沸点应注明压力.例如在85.3KPa时水在95℃沸腾,这时水的沸点可以表示为95℃/85.3KPa.
将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蒸气,然后使蒸气冷却再凝结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称为蒸馏.很明显,蒸馏可将易挥发和不易挥发的物质分离开来,也可将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开来.但液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必须相差很大(至少30℃以上)才能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在常压下进行蒸馏时,由于大气压往往不是恰好为0.1MPa,因而严格说来,应对观察到的沸点加上校正值,但由于偏差一般都很小,即使大气压相差2.7KPa,这项校正值也不过±1℃左右,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将盛有液体的烧瓶放在石棉网上,下面用煤气灯加热,在液体底部和玻璃受热的接触面上就有蒸气的气泡形成.溶解在液体内的空气或以薄膜形式吸附在瓶壁上的空气有助于这种气泡的形成,玻璃的粗糙面也起促进作用.这样的小气泡(称为气化中心)即可作为大的蒸气气泡的核心.在沸点时,液体释放大量蒸气至小气泡中,待气泡的总压力增加到超过大气压,并足够克服由于液柱所产生的压力时,蒸气的气泡就上升逸出液面.因此,假如在液体中有许多小空气或其它的气化中心时,液体就可平稳地沸腾,如果液体中几乎不存在空气,瓶壁又非常洁净光滑,形成气泡就非常困难.这样加热时,液体的温度可能上升到超过沸点很多而不沸腾,这种现象称为“过热”.一旦有一个气泡形成,由于液体在此温度时的蒸气压远远超过大气压和液柱压力之和,因此上升的气泡增大得非常快,甚至将液体冲溢出瓶外,这种不正常沸腾的现象称为“暴沸”.因此在加热前应加入助沸物以期引入气化中心,保证沸腾平稳.助沸物一般是表面疏松多孔、吸附有空气的物体,如碎瓷片、沸石等.另外也可用几根一端封闭的毛细管以引入气化中心(注意毛细管有足够的长度,使其上端可搁在蒸馏瓶的颈部,开口的一端朝下).在任何情况下,切忌将助沸物加至已受热接近沸腾的液体中,否则常因突然放出大量蒸气而将大量液体从蒸馏瓶口喷出造成危险.如果加热前忘了加入助沸物,补加时必须先移去热源,待加热液体冷至沸点以下后方可加入.如果沸腾中途停止过,则在重新加热前应加入新的助沸物.因为起初加入的助沸物在加热时逐出了部分空气,再冷却时吸附了液体,因而可能已经失效.另外,如果采用浴液间接加热,保持浴温不要超过蒸馏液沸点20ºC,这种加热方式不但可以大大减少瓶内蒸馏液中各部分之间的温差,而且可使蒸气的气泡不单从烧瓶的底部上升,也可沿着液体的边沿上升,因而可大大减少过热的可能.
纯粹的液体有机化合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沸点,但是具有固定沸点的液体不一定都是纯粹的化合物,因为某些有机化合物常和其它组分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和物,它们也有一定的沸点.不纯物质的沸点则要取决于杂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它和纯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假如杂质是不挥发的,则溶液的沸点比纯物质的沸点略有提高(但在蒸馏时,实际上测量的并不是不纯溶液的沸点,而是逸出蒸气与其冷凝平衡时的温度,即是馏出液的沸点而不是瓶中蒸馏液的沸点).若杂质是挥发性的,则蒸馏时液体的沸点会逐渐升高或者由于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了共沸点混合物,在蒸馏过程中温度可保持不变,停留在某一范围内.因此,沸点的恒定,并不意味着它是纯粹的化合物.
蒸馏沸点差别较大的混合液体时,沸点较低者先蒸出,沸点较高的随后蒸出,不挥发的留在蒸馏器内,这样,可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故蒸馏是分离和提纯液态化合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重要的基本操作,必须熟练掌握.但在蒸馏沸点比较接近的混合物时,各种物质的蒸气将同时蒸出,只不过低沸点的多一些,故难于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只好借助于分馏.纯液态化合物在蒸馏过程中沸程范围很小(0.5~1℃).所以,蒸馏可以利用来测定沸点.用蒸馏法测定沸点的方法为常量法,此法样品用量较大,要10 mL以上,若样品不多时,应采用微量法.
蒸馏操作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技术,一般应用于下列几方面:(1)分离液体混合物,仅对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有较大的差别时才能达到较有效的分离;(2)测定纯化合物的沸点;(3)提纯,通过蒸馏含有少量杂质的物质,提高其纯度;(4)回收溶剂,或蒸出部分溶剂以浓缩溶液.
2.蒸馏操作
加料:将待蒸馏液通过玻璃漏斗小心倒入蒸馏瓶中,要注意不使液体从支管流出.加入几粒助沸物,安好温度计.再一次检查仪器的各部分连接是否紧密和妥善.
加热:用水冷凝管时,先由冷凝管下口缓缓通入冷水,自上口流出引至水槽中,然后开始加热.加热时可以看见蒸馏瓶中的液体逐渐沸腾,蒸气逐渐上升.温度计的读数也略有上升.当蒸气的顶端到达温度计水银球部位时,温度计读数就急剧上升.这时应适当调小煤气灯的火焰或降低加热电炉或电热套的电压,使加热速度略为减慢,蒸气顶端停留在原处,使瓶颈上部和温度计受热,让水银球上液滴和蒸气温度达到平衡.然后再稍稍加大火焰,进行蒸馏.控制加热温度,调节蒸馏速度,通常以每秒1~2滴为宜.在整个蒸馏过程中,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上常有被冷凝的液滴.此时的温度即为液体与蒸气平衡时的温度,温度计的读数就是液体(馏出物)的沸点.蒸馏时加热的火焰不能太大,否则会在蒸馏瓶的颈部造成过热现象,使一部分液体的蒸气直接受到火焰的热量,这样由温度计读得的沸点就会偏高;另一方面,蒸馏也不能进行得太慢,否则由于温度计的水银球不能被馏出液蒸气充分浸润使温度计上所读得的沸点偏低或不规范.
观察沸点及收集馏液:进行蒸馏前,至少要准备两个接受瓶.因为在达到预期物质的沸点之前,带有沸点较低的液体先蒸出.这部分馏液称为“前馏分”或“馏头”.前馏分蒸完,温度趋于稳定后,蒸出的就是较纯的物质,这时应更换一个洁净干燥的接受瓶接受,记下这部分液体开始馏出时和最后一滴时温度计的读数,即是该馏分的沸程(沸点范围).一般液体中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高沸点杂质,在所需要的馏分蒸出后,若再继续升高加热温度,温度计的读数会显著升高,若维持原来的加热温度,就不会再有馏液蒸出,温度会突然下降.这时就应停止蒸馏.即使杂质含量极少,也不要蒸干,以免蒸馏瓶破裂及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蒸馏完毕,应先停止加热,然后停止通水,拆下仪器.拆除仪器的顺序和装配的顺序相反,先取下接受器,然后拆下尾接管、冷凝管、蒸馏头和蒸馏瓶等.
Ⅷ 荒岛求生怎样把叶子放到蒸馏水器上
荒岛求生中,可以把叶子放在蒸馏水器皿上,用雨水或者是海水蒸馏之后可以饮用。
Ⅸ 去野外探险旅行最不可缺少的就是水。我想知道户外运动时要怎样寻找水源和正确饮水。
当怀疑水源不清洁而你又无法将水烧开杀菌时,可选用漂白粉,具体用法参照生产说明。
如何维持体液平衡?为了使水分消耗降至最低程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多休息,少活动。
□不要抽烟。
□呆在阴凉场所。如果找不到,可搭一凉棚。
□不要躺在热腾腾的地面上。
□不要进食或尽可能少进食。如果身体得不到水分,体液会从要害器官转移以便消化食物,这会加速脱水。脂肪很难消化,需要大量水分。
□不要饮酒,那样会使器官消耗大量水分。
□不要谈话--不要用嘴呼吸,可以用鼻呼吸。
一、寻找水源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寻找水源首选之地是山谷底部地区。如果谷底见不着明显的溪流或积水池,要注意绿色植物的分布带,试着向下挖,很可能植被之下就有水源。在干涸河床或沟渠下面很可能会发现泉眼,尤其是沙石地带。在高山地区寻水应沿着岩石裂缝去找。
在海岸边,应在最高水线以上挖坑,尤其是在沙丘地带,很可能会有一层厚约5 厘米的沉滤淡水,浮在密度较大的海水层上。这层水可能会稍有盐味,但可以饮用。在悬崖入海处应注意生长茂盛的植物,包括羊齿类和苔藓类植物。在岩石的断层间你很可能会发现湿地或泉眼。
如果找不着淡水,通过咸水蒸馏也可得到。
警告:对于无任何绿色植物在周围环境中生长的池塘或者周围出现动物残骨的地方的其他水源要保持警惕,这些水源可能已被靠近地表的化学物质污染。富含矿物之处的水常会是碱性的。池塘里的水总要煮沸才能饮用。沙漠地区会有一些无活水源头的死湖;它们逐渐形成盐湖。盐湖里的水只有经过蒸馏才能饮用。
二、雨露的收集
除了工业化国家中出现的会增加土壤污染的酸雨外,各个地方雨水几乎都能饮用,你所做的仅不过是收集而已。尽可能选取大面积的集水区,利用各种可能的容器收集。
在地面上挖个洞,四周用粘土围住很大一块地方,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但要防止洞里的水渗走。如果没有防渗的薄片材料,金属材料或者帆布材料都可很好防渗。如果对水的安全性有所怀疑,可以在饮用前烧开。
在日夜温差相当大的地区,会有很多露水。当它凝结在金属体上时,可以揩抹下来或者直接舐吸。
你可用衣服浸透水,然后再拧出来。一种方式是将干净衣服系在腿上,在湿的植被中穿行,然后可以将水拧出来或者吮吸。
切记:可以控制少流汗,但不要限定饮水。如果必须限量就小口啜饮。在长时间缺水后,一旦发现了水源,千万不可豪饮,开始也应啜饮。大量豪饮猛灌会导致脱水者呕吐,造成大量宝贵体液的丧失。
动物作为寻找水源的向导
□哺乳动物
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定期补水。草食性动物通常永不会离水源太远--尽管有些种类为了避开旱季可能会长途迁徙上千公里--因为它们早晚都需饮水。留意跟踪动物的足迹经常会找到水源;下山时可以跟随其后。肉食性动物饮水一次可以维持较长时间,它们可以在捕食其他动物时获取水分。所以哪里出现肉食性动物,并不一定在附近就有水源。
□鸟类
谷食性鸟类,如雀类和鸽类,是不会远离水源的,它们也早晚饮水。当它们径直低飞时,那一定是渴求水源。饮足水后它们会停在那里,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经常性歇息。密切留意它们的飞行方向,可能会找到水。
水鸟即便不停下来吃喝也能坚持长时间远距离飞行。它们的出现也不一定预示周围就有水。隼、鹰以及其他肉食性鸟类能从捕获物中得到水分,所以也不能作为有水的信号。
□爬行类
它们不是水源指示者。爬行类动物可以吮吸露水,也可从捕获的小动物中获取水分,从而即便无水也能生存很长时间。
□昆虫类
昆虫是很不错的水源指示者。尤其是蜜蜂:它们通常远离蜂巢或蜂房至多不超过6500 米。但是饮水时间没有规律。蚂蚁也离不开水,一队向着一棵树行军的蚁群很可能是去地下蓄水池饮水。这样的蓄水之地即便在不毛之地也有可能找到。大多数昆虫会在水源半径90 米范围内不停地飞行,尤其那种飞行时露出明晃晃绿身体的欧洲石蜂。
□人类踪迹
人的脚印常能带你导向一口井或水坑。为了减少蒸发,它们上面可能会覆盖着灌木或石板。用后应重新盖好。
三、凝结水
植物根部可从地下吸收水分。有的树木根部可延伸到地下15 米或更深处获得水分,个人就是费力也挖不了那么深。当然,你也不必如此,可以让树来帮你。在一段树木的嫩枝叶上套一只塑料袋,叶面蒸腾作用会在袋内产生凝结水。
挑选健壮、枝叶浓密的嫩枝条。袋口朝上,袋的一角靠下,以便收集凝结水。
将一聚乙烯薄膜覆在任一生长良好的植株上就可以收集到水分。因为蒸腾作用产生的水汽上升与薄膜接触时遇冷,会凝结成水滴。如左下图,将薄膜顶端收口并悬吊起来,或者用有弹性的垫棍支撑起来。凝结的水珠应让之沿着薄膜内壁流入底部收集皿中。不要让树叶触动薄膜,否则会碰掉凝结的水珠。
日光蒸馏器
在地面挖一大约宽90 厘米,深45 厘米的坑。坑底部中央放一收集皿,在坑上悬一条拉成弧形的塑料膜。光能升高坑内潮湿土壤和空气的温度,蒸发产生水汽。水汽逐渐饱和,与塑料膜接触遇冷凝结成水珠,下滑至收集皿中,这种方法适用于沙漠地区或者日夜温差相当大的地区。塑料膜比空气温度下降得更快,水汽凝结非常明显。此类蒸馏器在24 小时内至少能收集1 品脱(55毫升)水。
这类蒸馏器还有陷阱的功能。塑料膜能吸引昆虫和小蛇,它们会沿塑料膜滑到弧形的底部,在蠕动时掉进收集皿中。
日光蒸馏器也可用于从有毒或污染水中收集蒸腾凝结水。
塑料膜中央部分吊一石块确保塑料膜呈弧形,以便水滴能顺条滑至中央底部并落入收集皿中。塑料膜的两端也用石块压住。将收集皿固定,以免掉入陷阱的生物打翻它。
如果可能,用一虹吸管将收集皿里的水引入更低位置的容器里。这样就可不断地取水了。
警告:无论何时也不要饮用海水和尿液!但是,通过蒸馏,两者都可用来产生可饮用水。
蒸馏
蒸馏器皿是救生装置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也可以就地取材。为了蒸馏能顺利进行,你需要找到一些能替代实验室里曲颈瓶工作的东西。将软管一端插入一只盛满水的密闭容器顶部,另一端插进一封闭的冷却皿中,给盛水的容器加温,水沸腾产生的蒸汽经管子散发到冷却皿中遇冷凝结成洁净的水。管子也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比如背包的中空框架等。为了避免蒸汽散出,用泥或湿沙封闭管道与容器之间的接合缝隙。
管子一端插入盖口容器里,容器里装有待沸腾的污水、盐水甚至尿液,另一端插入一只日光蒸馏器里。用金属板或树皮盖住容器口。用作冷却皿的日光蒸馏器口甚至可以用卷成圆锥形的树叶来覆盖,这样有助于收集蒸汽。
四、冰雪化水
熔冰比熔雪容易--只需较少热能,可以更快更多地化出水来:同样的热能,前者能产生双倍的水量。如果只能用雪,应先熔化小块的雪在罐子里,然后逐渐加多,一次性放入大量雪块的弊端在于,底部雪先融化成的水会被上部的雪浸吸,这样会产生中空,不利于进一步传热甚至会把锅烧坏。从雪层的底部取出的雪颗粒结构比表层多,易于产生更多的水。
五、海上冰块化水
海上的冰块含盐高--化成水也无法饮用,除非年代很古老的冰,含盐量较少。年代越近的冰块,含盐量也就越高,这些冰轮廓粗糙,一般呈乳白色。古老的冰块由于气候交替的影响,边缘会不那么光滑,一般呈天蓝色。
六、植物中取水
集水类植物
杯型植物和寄生植物叶片常呈中空状,经常贮有水。这些植物多寄生在高大乔木枝干上。竹类中空的节间也常存有水,尤其是那些年老发黄的茎杆。摇动它们,如果能听到咕嘟声响,肯定有水。在每一节的顶剖开一“V”型槽口,将竹杆倾斜就可倒出水来。
(木解)寄生类植物高度从5 厘米至9 米不等,一般高为30~150 厘米。有些种类在组织中贮有大量的水分。在叶片基部形成的贮水器中也都积有水。这些种类分布于夏威夷地区,以及南弗吉尼亚至秘鲁、阿根廷的广大地区。
许多瓶状叶植物能收集和保持水分。在饮用前要滤去陷进瓶状叶内的各种小昆虫及其他残骸物。
旅行者树是香蕉树家族中的一员,在叶茎的基部斑纹处贮有1~2 升的水。
藤本植物
直径约为5 厘米的粗皮藤本植物也能有效提供水源。但你必须学会判断哪些是贮水植物,并非所有种类都有可饮用水汁,有些汁液是有毒的。有毒种类在茎被砍断时会产生浓的乳白色汁液,以后你就会知道不再去碰它了。
如果你直接用嘴去吮吸树汁,有些藤本会造成皮肤痛痒,所以最好是让汁液滴落入口中,而不去用嘴直接贴着茎干。用容器收集树汁当然更好。
应注意选择特别能产汁液的茎,由底部回溯到茎的顶端处砍一道“V”型的深痕,然后由靠近地面处砍断该茎,让树汁从断口处流出至口中或容器里。当不再往外滴时,沿底部向上砍去一段,不断重复直至耗完整茎的汁液。记住先在茎的顶端砍一“V”型深痕,而不是先砍底部,那样茎中的树汁会由于毛细管现象而向上运动的。
根部取水
在澳大利亚,水树、沙漠橡和血木的根部都靠近地表,很容易挖出来。将树根砍成约30 厘米一节,剥去根皮,吮吸汁液,或者直接刮到树根髓部,挤出树汁。
除非你曾看过经验丰富者的演示,你很难找着那些最有价值的沙漠橡树根。澳洲土著人能确认一种长在类似球状球根上的细小嫩须,它可以救命。但除非确知如何能找到,否则不要瞎费力气。
棕榈类
扁形棕榈、椰子树和夏柏榈都含有富含糖分的树汁,相当可口。先弯曲花茎至顶端砍断。这份浓稠汁液流出之后,可以在24 小时内重新恢复。努力做到每天能收集一夸脱体积的汁液。夏柏榈的嫩枝从基部长出,所以你可以从地面水平开始。对于其他种来说,你可能必须爬到枝叶茂盛的树干上部才够得着开花的枝茎。
椰子汁富含水分,但成熟椰子中的果汁有很明显的轻泻功能;饮用过多会引起腹泻,从而失去更多的水分。
仙人掌类
仙人掌类植物的果实和茎干都蕴含丰富水分。但并非所有种类的汁液都可安全饮用--西夸茹是生长于亚利桑那的一种巨型多指仙人掌,汁液毒性很强。注意避开仙人掌刺,一旦弄上皮肤,很难去除,尤其是那些纤如毛发的棘刺,更会疼痛难忍并会引起化脓感染。
啤酒仙人掌能高至120 厘米,生长于美国南部至南美洲一带。需要费相当的力气,才能切开它那粗糙多刺的外皮。最好的方法是从顶端向下切开,将茎皮剥去,内部切皮片状,取出吮吸。或者将茎髓捣碎,吸取汁液。有些种类的汁液会无色无味,有些种则难以下咽。一般来说,高100厘米的筒仙人掌能产一升乳汁液。与通常乳汁植物都有毒不同,这类仙人掌是个例外。
分布于墨西哥、亚利桑那和加州地区的多指仙人掌晴人巨,高达5 米,富含大量汁液--但是有毒。可以将汁液收集,经日光蒸馏器蒸发冷凝,在冷夜里重新凝结,得到可饮用水。
仙人掌属植物--多汁梨果或隐花果类,具大型耳状赘疣,产卵形浆果,成熟时转变成红色或金黄色。它们的棘刺较大,易于去除。果实和赘疣都饱含汁液。
七、动物中取水
动物的眼眶里贮含水,通过吮吸就可得到。
所有鱼类,体内都有可饮的流汁。尤其是大鱼,沿鱼刺延伸,贮有许多新鲜流汁。将鱼解剖并取出内脏,保留脂肪并除去骨架。小心不使鱼体内的流汁流走,你可以直接饮用它们。
除非你非常缺水,要留心不去吸吮鱼肉部分的浆汁,因为它们富含蛋白,消化时会消耗大量的水分。
沙漠动物也可成为流汁的来源。在澳洲西北部地区的旱季里,当地人经常挖开干粘土层,寻找沙漠青蛙。这些蛙通常在旱季钻入土层夏眠以求生存。蛙体内贮有水分,可以榨取饮用。
Ⅹ 野外求生的时候怎样过滤海水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冷冻法
冷冻法,即冷冻海水使之结冰,在液态海水变成固态冰的同时盐被分离出去。冷冻法与蒸馏法都有难以克服的弊端,其中蒸馏法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并在仪器里产生大量的锅垢,而所得到的淡水却并不多;而冷冻法同样要消耗许多能源,但得到的淡水味道却不佳,难以使用。
2.蒸馏法
海水淡化法工艺之蒸汽冷凝 在蒸发结晶器内,除海水析出冰晶以外,还将产生大量的蒸汽,这些蒸汽必须及时移走,才能使海水不断蒸发与结冰。
3.反渗透法
通常又称超过滤法,是1953年才开始采用的一种膜分离淡化法。该法是利用只允许溶剂透过、不允许溶质透过的半透膜,将海水与淡水分隔开的。
在通常情况下,淡水通过半透膜扩散到海水一侧,从而使海水一侧的液面逐渐升高,直至一定的高度才停止,这个过程为渗透。此时,海水一侧高出的水柱静压称为渗透压。
4.太阳能法
人类早期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淡化,主要是利用太阳能进行蒸馏,所以早期的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一般都称为太阳能蒸馏器。蒸馏系统被动式太阳能蒸馏系统的例子就是盘式太阳能蒸馏器,人们对它的应用有了近150年的历史。由于它结构简单、取材方便,至今仍被广泛采用。
5.新吸附法
非加压吸附渗透海水淡化法,或称为“正向渗透法”,让水通过多孔膜进入一种超强吸水的吸附剂的盐浓度甚至超过海水的溶液或固态物,但溶液里的特殊盐分很容易蒸发。分固态盐、液态盐方向。固态盐解吸附耗能更小。
(10)野外水净蒸馏器扩展阅读
在海边游泳的人都知道,海水又咸又苦涩,那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的盐,其中大部分成分都是氯化钠,除此之外其他成分还有氯化镁、硫酸镁、碘、钾、钠等其他盐类,因为含镁物质发苦,所以海水才会又咸又苦,而海水中盐的含量过高,也大大超过人体的生理所承受的范围。
据资料显示,海水中盐的浓度是人体体内的四倍,而人体肾脏排泄盐的浓度最高不能高于2%,但是海水中盐的浓度约为3.5%!
如果我们直接饮用海水,会马上导致细胞大量失水。打个比方来说,人体就像我们生活中的腌咸萝卜,把一根新鲜的萝卜放到一定浓度的盐水里,过一段时间后,白萝卜就会变软。
所以如果我没遇到海难,在大海上漂泊时,是万万不可以直接饮用海水救急的,如果直接饮用海水,我们的身体立马就会发生严重的脱水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