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最早的高粱酒是什么酒
景芝白乾是中华酒史上最早的高粱大曲酒,1915年代表中国白酒入展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该酒酒香幽雅,丰满醇厚,纯净回甜,以独特的芝麻香风味佼佼于中国白酒之林,是城乡大众公认的大众品牌。并无其他说法!!
人们从古到今爱饮酒,关于酒也就有着种种传说。
一.酒的起源
在古代,往往将酿酒的起源归于某某人的发明,把这些人说成是酿酒的祖宗。关于酒的起源,古书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仪狄酿酒
《战国策》、《世本》等书均记载夏禹的仪狄发明了酒。公元前二世纪史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则进一步说明:“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禹乃夏朝帝王)”。
酿酒始于黄帝时期
另一种传说则表明在黄帝时代人们就已开始酿酒。汉代成书的《 黄帝内经· 素问》中记载了黄帝与歧伯讨论酿酒的情景,《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一种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很多发明创造都出现在黄帝时期。《黄帝内经》一书实乃后人托名黄帝之作,其可信度尚待考证。
杜康造酒
杜康造酒,流传较广,传说认为酿酒始于夏朝时代的杜康。《事物纪原》则有“杜康造酒”之说;东汉《说文解字》 中解释“酒”字的条目中有:“杜康作秫酒”。《世本》也有同样的说法。但杜康究竟是什么时代的人,连古人都难以搞清。宋朝人高承在《事物纪原》中也说:“不知杜康何世人,而古今多言其始造酒也”。也许杜康是一位酿酒的大师,也许他是用高梁酿酒的创始人。杜康酿酒的遗址也很多:伊川、汝阳及白水县,且至今都在生产杜康酒。
二.最原始的酒
最原始的酒应该是含糖水果自然发酵而成。也有人称之为带酒味的水果,而不称其为酿酒。
有文字记载的最古老的酒是游牧时代用兽乳酿造的酒(自然发酵)。有的书称之为第一代人工饮料酒。据说至今内蒙、西藏等地少数民族地区仍有酿造乳酒的习惯。
三.谷物酿酒
我们现在所说的酒,一般都是指谷物酿酒。
当人类社会进入农业社会后,谷物逐渐多起来,但由于当时的保管方法所限,谷物难免发芽生霉,这时只要水分适当,就有可能进行发酵。经不断的模仿和摸索,谷物酿酒就“出世”了(可能在7000年前)。汉朝淮南王刘安《淮南子》:“清酿之美,始于耒耜”即谷物酿酒起源几乎是和农业同时开始的。
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有陶制酒器,距今至少四、五千年。这一发现表明:我国的酿酒业起码在五千年前就开始了。
四.酒曲
最初的谷物酿酒是用发芽生霉的谷物作曲。在原始社会时,谷物因保藏不当,受潮后会发霉或发芽, 发霉或发芽的谷物就可以发酵成酒。因此,这些发霉或发芽的谷物就是最原始的酒曲,也是发酵原料。可能在一段时期内,发霉的谷物和发芽的谷物是不加区别的,于是,在远古便有了两种都可以用来酿酒的东西。发霉的谷物称为曲,发芽的谷物称为蘖。到了农耕时代的中晚期,人们不断试制,终于制出了人工曲,曲蘖分家。
“古来曲造酒,蘖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遂致失传,则并蘖法亦亡”(中国的“啤酒”从此未能发展下来)
用曲酿酒是我国劳动人民的独创。曲的出现,是我国古代发酵技术的最大发明;并给现代工业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有了曲,才由蘖糖化(乙醇很低)发展到边糖化边发酵的双边发酵(复式发酵)直到今天的酿酒工业。
据说直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法国人从我国酒曲中分离出糖代力强并能起酒代作用的霉菌用于酒精生产,才突破了西方酿酒糖化剂非用麦芽不可的状况。另外,谷物制曲还是一种用固态培养物保存微生物的好办法。有人认为,酒曲应与四大发明一起作为五大发明。
五.蒸馏酒的起源
我国的白酒,是世界著名六大蒸馏酒之一。以上所提到的酒,现在看来,都应属黄酒之列,白酒,必须闯过蒸这一关。
关于蒸馏酒的起源,也有很多种说法。
1.蒸馏酒始创于元代
最早提出此观点的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坏之酒,皆可蒸烧"。
元代文献中已有蒸馏酒及蒸馏器的记载。如《饮膳正要》,作于1331年。故十四世纪初,我国已有蒸馏酒。但是否自创于元代,史料中都没有明确说明。
2.宋代已有蒸馏酒
宋代已有蒸馏器是支持这一观点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南宋张世南在《游宦纪闻》卷五中记载了一例蒸馏器,用于蒸馏花露。宋代的《丹房须知》一书中还画有当时蒸馏器的图形。
宋代的文献记载中,烧酒一词出现得更为频繁,而且据推测所说的烧酒是蒸馏烧酒。如宋代宋慈在《洗冤录》卷四记载:"虺蝮伤人,……,令人口含米醋或烧酒,吮伤以吸拨其毒"。这里所指的烧酒,有人认为应是蒸馏烧酒。
充分的证据证明宋代已有类似今天的蒸馏器,75年河北出土了一套金世宗时代的铜制烧酒锅,其构造、原理与我国传统的蒸馏器很相象(据考证,铸造年代不迟于1161年)。
蒸馏酒与酿造酒相比,在制造工艺上多了一道蒸馏工序,关健设备是蒸馏器。故蒸馏器的发明是蒸馏酒起源的前提条件,但蒸馏器的出现并不是蒸馏酒起源的绝对条件。因为蒸馏器不仅可用来蒸酒,也可用来蒸馏其它物质,如香料、水银等。
3.唐代初创蒸馏酒
唐代是否有蒸馏烧酒,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烧酒一词首次是出现于唐代文献中的。如白居易(772-846年)的“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陶雍(唐大和大中年间人)的诗句"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李肇在唐《国史补》中罗列的一些名酒中有“剑南之烧春”。因此现代一些人认为所提到的烧酒即是蒸馏的烧酒。但从唐代的《投荒杂录》所记载的烧酒之法来看,则是一种加热促进酒的陈熟的方法。如该书中记载道:“南方饮‘既烧’,即实酒满瓮,泥其上,以火烧方熟,不然不中饮”。显然这不应是酒的蒸馏操作。在宋代《北山酒经》中这种操作又称为“火迫酒”。故唐代已有蒸馏的烧酒还难以成立。
4.蒸馏酒起源于东汉
近年来,在上海博物馆发现了东汉时期的青铜蒸馏器。该蒸馏器的年代, 经过青铜专家鉴定是东汉早期或中期的制品,用此蒸馏器作蒸馏实验,蒸出了酒度为26.6-20.4。的蒸馏酒。而且在安徽滁洲黄泥乡也出土了一件似乎一模一样的青铜蒸馏器。东汉青铜蒸馏器的构造与金代蒸馏器的也有相似之处。 该蒸馏器分甑体和釜体两部分。通高53.9cm。甑体内有储存料液或固体酒醅的部分,并有凝露室。凝露室有管子接口,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馏器外,在釜体上部有一入口,大约是随时加料用的。
蒸馏酒起源于东汉的观点,目前没有被广泛接受。因为仅靠用途不明的蒸馏器很难说明问题。另外东汉出土的众多酿酒史料中都未找到任何蒸馏酒的踪影,缺乏文字资料的佐证。
关于蒸馏酒的起源,现代国内外学者对这个问题仍在进行资料收集及研究工作。随着考古资料的充实及对古代文献资料的查询,人们对蒸馏酒的起源的认识将逐步深化。因为这不仅涉及到酒的蒸馏,而且还涉及到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蒸馏器。
② 白酒酿造工艺流程(详细一点,讲明各步骤)
白酒酿造大多是固态发酵,其主要产物是乙醇。经检测分析,白酒中除了大部分是乙醇和水外,还含有占总量2%左右的其他香味物质。由于这些香味物质在九中种类的多少和相互比例不同,才使白酒有别于酒精,并形成不同的风格特点。
1、原料及其配比酿制酿酒的原料是高粱(36%)、大米(22%)、糯米(18%)、小麦(16%)、玉米(8%),他们的质量比例有很严格的要求。配料时按先多后少原则依次运到办料场地,不得配错各种粮食比例。
(2)高粱酿酒是用蒸馏法扩展阅读:
白酒处理技术:
陈酿法:贮存老熟,一般用陶瓷坛陈酿效果好。
勾兑:这是决定酒质的重要环节,以往都是由富有经验的老师傅担任这项工作。现在利用计算机的勾兑技术也正在研究发展之中。
配加混合香酯(新工艺白酒)的研究:现在能够生产混合香酯。这是以硫酸为催化剂,将酒精和醋酸人工合成为乙酸乙酯,用酒精和高级脂肪酸合成相应的高级脂肪酸酯.然后蒸馏分馏,净化处理后,进行毒性实验,证明无毒,可供食用,于是进一步制成混合各酯分的"混合香酯",作为调香剂加入到一般质量的白酒中。可提高白酒的质量。
酒香气成分的研究:白酒中的香气成分极为复杂,除了酒精(乙醇)之外,还含有数百种化学成分。白酒中的主要成份分为四大类:醇类物质、酯类物质、酸类物质和醛酮类物质。不同香型的白酒,其主体香气成分是不同的。如汾香型白酒中,乙酸乙酯是最主要的香气成分,乳酸乙酯的含量约为乙酸乙酯含量的30%,而己酸乙酯的含量较低。泸香型白酒中,主体香成分是己酸乙酯及适量的丁酸乙酯。而米香型白酒中的乳酸乙酯的含量比乙酸乙酯的含量较高。
③ 用粮食酿酒,发酵蒸酒可以反复进行几次
可以反复三次,其中第一次酒量度数不高,第二次属“二锅头”,第三次可以与第一次的酒混合装在一起,第四次是人们常用的“醋酸”了。请参考!
④ 蒸馏酿造纯高粱酒天锅的材质用紫铜好还是锡好
紫铜的好,就是设备成本高。
⑤ 古代是怎样酿酒的
在远古时代,我国的先民们可能先接触到某些天然发酵的酒,然后加以仿制。我国古代书籍中就有不少关于水果自然发酵成酒的记载。如宋代周密在《癸辛杂识》中曾记载山梨被人们贮藏在陶缸中后竟变成了清香扑鼻的梨酒。另外,动物的乳汁中含有蛋白质、乳糖,极易发酵成酒,以狩猎为生的先民们也有可能意外地从留存的乳汁中得到乳酒。在《黄帝内经》中,记载有一种“醴酪”,即是我国乳酒的最早记载。根据古代的传说及酿酒原理的推测,人类有意识酿造的最原始的酒类品种应是果酒和乳酒。因为果物和动物的乳汁极易发酵成酒,所需的酿造技术较为简单。
在距今约7350年前的我国磁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粮食堆积100立方米,折合重量5万公斤”,还发现了一些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这说明当时可能有了谷物酿酒。我国晋代的江统在《酒诰》中写道:“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又云杜康。有饭不尽,委馀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认为最初的谷物酿酒不是有意制造的,是无意中发现的,提出剩饭自然发酵成酒的观点。江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谷物自然发酵酿酒学说的人。到了殷商,我国已摆脱酒的原始酿造,开始进入制曲酿酒的阶段。《尚书》载:“著作酒醪,尔惟曲蘖。”曲蘖就是酒曲,是制酒的糖化发酵剂。这就是说在距今3200多年前,我国已经成熟地用酒曲来酿酒了。酒曲酿酒,将糖化与发酵两过程合为一体,被称为“复式发酵法”,一直是我国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谷物酿酒技艺的源泉,又是世界酿酒史上的空前创造。有关专家对此作了具体的描述:“在农业出现前后,贮藏谷物的方法粗放。天然谷物受潮后会发霉和发芽,吃剩的熟谷物也会发霉,这些发霉发芽的谷粒,就是上古时期的天然曲蘖,将之浸入水中,便发酵成酒,即天然酒。人们不断接触天然曲蘖和天然酒,并逐渐接受了天然酒这种饮料,于是就发明了人工曲蘖和人工酒,久而久之,就发明了人工曲蘖和人工酒。””制曲酿酒法,一般以稻米、大小麦、高粱等谷物为原料,通过蒸煮使谷物糊化,利用曲霉、酵母的代谢作用制曲,最后将曲料进行发酵便造出了酒。秦汉以来,我国的制曲酿酒技术不断取得成就。《礼记·月令》中提到了用曲造酒的六点注意事项:“秫稻必齐,曲粟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要求造酒用的谷物必须成熟,投曲必须及时,浸煮时必须保持清洁,造酒用的水质必须要好,器皿必须用优良的陶器,火候必须适宜,这其实也是对我国古代酿酒技术的科学总结。汉代由于制曲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不同的谷物制曲,从而增加了酒的品种。北魏的《齐民要术》专门讲了制曲酿酒的方法,列举的12种制曲法中,有两种是碎块的散曲,有10种是饼状曲,这些饼曲至今仍是酿造高粱酒最常用的曲。唐宋时期,制曲技术进一步发展,酒的品种更多了。北宋时还出现了一部论述造酒的专著——《北山酒经》。
西方各国的主要谷物酒,长期沿用麦芽糖化加酵母的酵造法。直到19世纪90年代,法国人卡尔迈特由我国引进酒曲,应用于酒精生产上,名日“阿米诺法”,才突破了西方以麦芽糖化剂酿酒的传统工艺。
⑥ 自己酿酒的危害有哪些
1、甲醇超标
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甲醇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不论是自酿还是工业化生产都会产生。因为甲醇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原料。一方面,葡萄皮中的果胶在果胶酶或热能的作用下分解出甲醇,霉变也会产生大量甲醇,发酵越彻底,甲醇含量会越高。
2、易爆炸
葡萄酿酒发酵过程中,会将糖分等物质转化为酒精,然后会产生大量气体,气体在完全密闭的容器中越来越多,产生出巨大的压力,一旦超过容器的承受限度,容器就会被炸开。因此,人们在自制葡萄酒时,容器内一般要留1/3的空间以备发酵,盖子不要盖得太紧。装满自酿葡萄酒的容器就是一枚定时炸弹。
3、杂菌污染
与甲醇超标相比,杂菌污染导致的有毒物质积累是更常出现的问题。我们觉得可口美味的东西,微生物也同样喜欢。葡萄果实中大量的葡萄糖为酵母提供了适宜的营养来源,同时也为其他杂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6)高粱酿酒是用蒸馏法扩展阅读
一、浸泡
将高粱送进泡水池, 加水浸泡24小时
二、蒸煮
浸泡后之高粱, 用锅炉蒸煮, 俗称「蒸高粱饭」, 简称「蒸饭」
三、冷却
高粱饭蒸煮完毕, 用输送带送入冷饭机, 输送途中加进谷壳,使高粱饭不致太黏稠而加速冷却
四、拌曲
将冷却后之搀有谷壳的高梁饭, 送进拌曲机, 加入颗粒状曲粉,用拌曲机使高粱饭与曲粉均匀混合后, 倒入发酵池
五、发酵
发酵10天后, 蒸馏得酒
六、蒸馏(第一道酒)
将发酵完成之高粱饭, 用人工倒入蒸馏锅, 蒸馏所得谓之「第一道酒」.第一道酒因较具高粱味, 必须调兑以改善口感风味
七、再拌曲﹑再发酵
第一道酒蒸馏后之高粱渣滓, 出锅再加谷壳冷却,再加入曲粉均匀拌和, 送进发酵池, 进行再发酵12天.
⑦ 为什么东北高粱酿酒蒸馏出来的酒有酸味!
和地方粮食没关系,是发酵时候跑气了,导致的酸味
⑧ 请问师傅们纯粮固态法酿酒!一般100斤高粱的用曲量是多少用什么容器较好!二十几度的气温应该发酵多
小曲的话,一般卖曲的都会告诉你需要多少酒曲,以最小用曲量为准。
今天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转来给你参考一下。
新手自酿烧酒扫盲普及篇
本人根据自己在大师们那里取得的真经和体会,从米烧和高粱酒的角度简单描述一二,不当之处敬请指出。
一、 选料(灵感来自阿月老师选料篇)
1.高粱按照质地分为糯高粱和粳高粱。北方多粳高粱,南方多为糯高粱。糯高粱全是支链淀粉,结构较疏松,宜于根霉生长,以小曲制高粱酒时,淀粉出酒率较高,粳高粱含有一定的直链淀粉,结构紧密,蛋白质含量高于糯高粱,高粱含有单宁、花青素等色素成分,衍生物酚类化合物赋于白酒特有的芳香。高粱的颜色也很重要,白、黄、红、褐、黑的颜色差别,会决定酒体的风味,高粱颜色越深代表单宁等物质含量越高,经验而谈,红色的高粱是酿酒最佳选择,单宁含量适中,既可以产生香味物质,又有一部分抑制杂菌的作用,并且还不会伤害酵母。高粱皮中含有单宁等物质,是高粱酒本色的重要来源,所以酿造高粱酒是要使用带皮高粱。
综上所述,在家庭自酿中,不添加任何香精香料的情况下,高粱酒的独特醇香是其他粮食无法比拟的。
2.大米用来酿酒,在家庭中不管是新手还是高手,都是必须的。新手容易学习,出酒率高;高手用来满足酒虫的需要(发酵时间短,出酒多,跟得上喝)。本人用过普通大米、糯米、糙米来酿酒,选择普通大米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是不是经过“增亮”的大米,这种大米一般都是陈米,为了好看好卖而加油的,不要使用,否则会产生难闻的气味。糯米淀粉含量很高,出酒率比大米高,但是价格贵点。糙米和糯米价格差不多,但是做出的酒,味道是最好的,口感丰满,入口回甘。这三种米作出的酒都有很重的米香味,口感相比高粱酒略显单薄,但是满足酒虫已经足够!
二、 发酵篇(灵感来自阿月老师发酵篇和狷介老师五粮篇)
不管是大米液态发酵,还是高粱固态发酵,低温都是其中必不可少重点要素!低温状态下,酵母代谢慢,但是产酒相对纯净,并且杂菌生长缓慢,有利于保证酒质;高温状态虽然发酵很快,但是容易产生“燥”“辣”和一些不良气味。所谓的低温,是在20~28度之间;在这个恒定的温度下,酒的发酵期是可以延长的,从1~6个月不等;但需要注意的是【恒温下延长发酵】,如果气温波动很大,还是不要刻意的延长发酵期.本人根据实践建议:米烧40天左右,高粱固态3个月左右。家庭酿酒只能酿造小曲酒,大曲和酱香是不可行的,在此,所有的拌曲,均为小曲。
1.大米液态发酵。把选好的米根据气温泡6个小时至1天不等,然后进行蒸熟(大米和糙米为了蒸熟后松散好拌曲,可以开水下锅先煮10分钟,然后捞出再蒸半小时,糯米直接水开后上锅蒸半小时,不可煮。)蒸熟后摊凉在干净卫生的地面或者容器内(以好迅速摊凉和拌曲为宜),为了加速摊凉,可以用电风扇。待摊凉至25-30度之间时,根据使用酒曲的不同,按比例加入适量的酒曲进行拌曲(酒曲的使用量是按照生米的重量比例),要点是一定要拌匀。拌好曲后就可以装入内无釉陶瓷坛子(也可以不锈钢、玻璃等其他容器,但是内无釉陶瓷是最好的!用陶瓷坛子发酵可以使酒醅产生更多的乙酸乙酯,乙酸乙酯越多,酒越香!),找一块干净的布盖上,放置到温度合适的地方,进行糖化。这个过程就是拌好曲的粮食和空气中的氧气充分结合把粮食中的淀粉转化为糖的过程。糖化时间为12-48小时,根据温度的不同选择。糖化结束后,就可以加水启动发酵。加水最好使用大桶水,卫生是最重要的。加水量为生粮的1.3倍,根据熟粮的含水量不同,可以调整加水的多少。建议不要超过1.5倍。加水后,就用几层保鲜膜或者干净的食品袋,把坛子口蒙上,然后用松紧带扎口。记住,一定不能把坛子口完全密封,因为发酵是要产生大量气体的,小心爆炸。用松紧带或者橡皮筋扎口的原因就是里面的气体可以因为压力跑出,外面的空气又进不来。加水半天后用干净的棍子进行搅拌,视发酵情况头7天每天搅拌1-2次,后7天隔天搅拌一次,半个月就不用搅拌了,一直到蒸馏为止。待到粮食全部下沉、上层清液没有动静后,就基本发酵完成了,但是这时候还不宜马上蒸馏,建议发酵时间超过30天再进行蒸馏,养酒也需要时间的。
2. 高粱固态发酵。为了更好的口感,高粱必须固态发酵。不可否认的是液态发酵的高出酒率是固态发酵所无法达到的,但质量和产量之间总是有点矛盾的关系,如果单纯追求产量,那么就不能计较质量,如果注重质量,则不可能兼顾产量。首先也是进行蒸粮,蒸到高粱全部开花为止。为了减少蒸的时间,可以先把高粱开水下锅煮一下,然后捞出浸泡凉水几分钟再蒸半小时即可。我还有个更省事的办法,就是直接凉水下锅煮开花,确实省时间,不过可能流失一部分淀粉,粮食的含水量稍大。蒸好后的粮食也需要摊凉,可以电风扇帮忙,然后冷却到25-30度进行拌曲,拌曲完毕后直接装坛,用保鲜膜或者食品袋封口,扎上松紧带或者橡皮筋。不需要进行糖化,直接把坛子放到不碍事的地方,静置3个月后,进行蒸馏就行了。
三、 蒸馏篇(灵感来自阿月老师蒸馏篇、番外篇和狷介老师五粮篇)
经过完全发酵的酒醅,需要经过蒸馏来提取酒液。如果说发酵是一门技术,那蒸馏则是另一门重要的技术;发酵良好的酒醅,如果没有过硬的蒸馏技术,一样是得不到好酒的,所以重视蒸馏,很有必要!
1.液态蒸馏和固态蒸馏的区别。液态蒸馏,是直接将发酵好的液态酒醅倒入蒸馏桶内,进行加热。为了避免糊锅,可以锅底先烧开一点水,或者用蒸架和篦子隔开粮食残渣和蒸桶底部直接接触。固态蒸馏,就需要在锅底加入适量的水,再放入蒸架和蒸片,蒸片上可以铺纱布,然后倒入发酵好的酒醅,利用水的蒸汽带出酒醅中的酒。
2.蒸馏的火候。蒸酒需要小火蒸馏,但是蒸锅大小不同,这个小火需要大家自己把握。有个简单的标准:出酒后第一个100毫升的酒度要达到70度。这样的火候就是合适的小火。新手建议使用带有温度计的蒸桶,有利于把握火候。蒸桶内的出酒温度在85-92直接为最好。
3.出酒后为什么要掐头和截酒。由于头酒中含有甲醇、甲醛、杂醇等对身体不利的物质,出酒后就需要适当的掐头。掐头的数量大概为:1斤酒掐2.5毫升左右。随着酒度降低,锅内温度上升,一些高沸点物质同样会聚集溶于酒体,其中有大量的有机酸、杂醇、脂类会大量的蒸出,这些物质,在白酒中起到重要呈香呈味作用,适当的存在是有助于提高酒质的,但是过多和过于单调的混入酒体,会严重拖垮酒质,甚至于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蒸馏进行到此时,从出酒的气味、口味和外观上可以很明显的分辨,其气味开始有酸味、酒糟味、怪味;其口感开始出现过酸、苦、涩等,外观上酒体开始出现浑浊,不透彻
因此就要及时去尾,截去酒尾,防止尾酒过多的混入原酒中,以保证原酒质量。50度截酒,余下酒尾作为下一次的锅底水,酒尾可以进行复蒸,蒸出来的酒不要和原酒放到一个容器内。
4.想喝低度酒怎么办。自酿酒度数都比较高,一般都是60度左右,想降度也是可以的。必须在储存前进行降度,这样在储存过程中,酒精分子和水分子可以充分结合,口感更好。但是降度不能低于50度,因为酒度过低会造成酒体中不溶于水的物质大量析出出现浑浊和沉淀现象,并且后期陈酿时酒体会变酸和寡淡的问题;降度用水,首选纯净水,不要用凉开水和矿泉水,因为酒中的酸类会和矿物质形成浑浊,导致降度后酒体不透彻。
5.出酒口的温度多高为宜。出酒的温度,在25~30度最为合适,温度太低不利于低沸点物质挥发,温度太高,会过分损失酒精成分。
蒸锅内温度的递增伴随着出酒酒精度的递减是蒸馏酒的规律,即整个蒸馏是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而烧酒的截酒技术,则是在这不断的变化中找到平衡,以得到最优的酒质。
补充帖:酒苦的原因:放曲少一点,品牌曲说明的最低使用量为好。发酵温度低一点,发酵时间合适,不要太短,也不要太长,大米液态建议30-40天左右,高粱固态建议80天-90天。严格注意卫生条件,从拌曲开始,就要严格注意了,直到出酒!拌曲所用的器皿、手的消毒、坛子的消毒、搅拌用具的次次消毒,蒸馏的火候等等。稍有苦味,陈放可以解决,苦味过大就没办法了,不过也可以喝,就是味道不太好罢了。
补充帖2:针对性子急、酒量大、朋友多的酿友,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有一种高粱酒的做法能同时满足发酵时间短、口感比大米酒丰富这两点要求,那就是很多大师都反对的液态高粱酒。首先用蒸或者煮的办法,把高粱弄大开花,记住,一定要大开花,要不短时间没法完全发酵的。然后拌曲糖化,夏天一天,冬天2天。最后加水生粮的1.3到1.5倍,根据环境温度的高低,发酵20天到40天不等,就可以蒸馏了。搅拌不搅拌无所谓,想发酵快点就搅拌几次。出酒率比固态高粱稍微好点,陈放10天就有很好的醇香和口感,陈放三个月味道更佳!最后再次声明:这只是针对性子急和酒鬼多的酿友,本人不推荐!
补充帖3:有的酿友反应高粱酒好是好,就是出酒率太低了,大米酒出酒率高,但是味道又比较寡淡。在这里有个折中的办法,大家可以试试:用稻谷和高粱1:1的比例分别蒸开花,拌曲糖化一天,然后装坛发酵,温度不超过32度都可以持续发酵。短至10天,长至2个月,都可以进行蒸馏!出酒率比单纯高粱酒好得多,味道比单纯大米酒好得多!10天左右蒸馏会出现一次发酵不完全的情况,进行配糟二发是个好办法。超过40天的发酵后,味道会更好,蒸馏后的酒糟,在家庭酿酒看来,也不必要二发了。
补充帖4:日前听有的酿友反映 新酒 蒸出来后陈放半年还很辣,没有绵柔的口感。群内酿友 纯粮 的解释很有道理:新酒蒸出来后要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结合一段时间,大约10天左右为好。这样再密封三个月就有很好的口感了。
如果是做白酒,使用专用的白酒曲,可以不用确定糖化这个过程,为了发酵更顺利,拌曲后,保持卫生和空气接触一天就行了。其实部分白酒曲没有糖化过程,直接加水或者半密封也是一样可以的。
⑨ 民间土法酿酒步骤
1、浸泡
将高粱送进泡水池,加水浸泡24小时。
2、蒸煮
浸泡后之高粱,用锅炉蒸煮,俗称蒸高粱饭,简称蒸饭。
3、冷却
高粱饭蒸煮完毕,用输送带送入冷饭机,输送途中加进谷壳,使高粱饭不致太黏稠而加速冷却。
4、拌曲
将冷却后之搀有谷壳的高梁饭,送进拌曲机,加入颗粒状曲粉,用拌曲机使高粱饭与曲粉均匀混合后,倒入发酵池。
5、发酵
发酵10天后,蒸馏得酒。
6、蒸馏(第一道酒)
将发酵完成之高粱饭,用人工倒入蒸馏锅,蒸馏所得谓之第一道酒。第一道酒因较具高粱味,必须调兑以改善口感风味。
7、再拌曲、再发酵
第一道酒蒸馏后之高粱渣滓,出锅再加谷壳冷却,再加入曲粉均匀拌和,送进发酵池,进行再发酵12天。
8、再蒸馏(第二道酒)
第二道酒,较无高粱杂味。较香、较醇、较顺口。
蒸馏过程中,酒液流出,最先馏出之酒精浓度在80%以上,谓之酒头,慢慢下降,酒精浓度在20%~40%为酒尾。酒液以酒精浓度高低分开收集、储存,浓度60~70%作为大曲酒,50~60%间为高粱酒。
9、调兑与灌装
为使酒质均匀一致,迎合消费者口味,必须进行调兑,又称勾兑,将不同酒精浓度,分次蒸馏,以及年份,作不同比例之勾兑,求其色、香、味上的均衡。然后进行灌装于玻璃瓶或磁瓶,灌装前需于地窖存放若干时日(通常6个月以上),使新酒辛辣味经过老熟(熟成),去除糟味,改善口感。
(9)高粱酿酒是用蒸馏法扩展阅读
从造酒工艺上看,自秦、汉以后,制曲、酿酒的技术工艺在我国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曲是以谷物、豆类为原料,作为培养微生物的载体,在上面培养大量的霉菌、酵母菌用曲酿酒同时起到酒化和糖化作用,酵母菌是重要的发酵微生物,能分解碳水化合物,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等。
曲的种类很多,酿酒采用不同的曲种,可以实现不同的产酒率,并使成品酒各具风味。“曲为酒骨”,制曲和选择用曲是酿酒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酒品都习惯用曲名来命名,如大曲酒、小曲酒等。
大曲因它的成品形状像大砖而得名,大曲以小麦、大麦、豌豆等为主要原料,含有丰富的微生物群和微生物在繁殖过程中分泌出来的各种酶类,以及微生物分解曲原料而形成的代谢产物,如氨基酸等。小曲的曲坯很小,形状大小不一,主要是以大米、小麦、稻糠等为原料,以中药材为副料制成。
小曲制作时的菌种是自然选育培养的,在原料处理和配用药材上,都为有效菌种的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经过曲种接种后,有效菌种大量繁殖。大曲和小曲在酿酒时,都有糖化和发酵的双重作用。
⑩ 高粱亩产大概多少斤
高粱亩产大概300斤
拓展资料:
高粱别称蜀黍、芦粟等。禾本科,高粱属。秆较粗壮,直立专,基部节上属具支撑根。叶鞘无毛或稍有白粉;叶舌硬膜质,先端圆,边缘有纤毛。性喜温暖,抗旱、耐涝。按性状及用途可分为食用高粱、糖用高粱、帚用高粱等类。中国栽培较广,以东北各地为最多。食用高粱谷粒供食用、酿酒。糖用高粱的秆可制糖浆或生食;帚用高粱的穗可制笤帚或炊帚;嫩叶阴干青贮,或晒干后可作饲料;颖果能入药,能燥湿祛痰,宁心安神。属于经济作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