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蒸馏问题 > 非接触式膜蒸馏

非接触式膜蒸馏

发布时间:2022-01-19 04:42:17

蒸馏与精馏的区别

1、精馏是多次简单蒸馏的组合。

2、精馏待分离物系中的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较小,蒸馏相对挥发度需要相差很大。

3、精馏分离程度更高,蒸馏只能简单分离。

精馏通常在精馏塔中进行,气液两相通过逆流接触,进行相际传热传质。液相中的易挥发组分进入气相,气相中的难挥发组分转入液相,于是在塔顶可得到几乎纯的易挥发组分,塔底可得到几乎纯的难挥发组分。

(1)非接触式膜蒸馏扩展阅读:

评价精馏操作的主要指标是:

①产品的纯度。板式塔中的塔板数或填充塔中填料层高度,以及料液加入的位置和回流比等,对产品纯度均有一定影响。调节回流比是精馏塔操作中用来控制产品纯度的主要手段。

②组分回收率。这是产品中组分含量与料液中组分含量之比。

③操作总费用。主要包括再沸器的加热费用、冷凝器的冷却费用和精馏设备的折旧费,操作时变动回流比,直接影响前两项费用。

㈡ 膜分离技术有哪些优点及不足

膜分离技术的优点:
1、在常温下进行:有效成分损失极少,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如抗生素等医药、果汁、酶、蛋白的分离与浓缩;
2、无相态变化:保持原有的风味,能耗极低,其费用约为蒸发浓缩或冷冻浓缩的1/3-1/8;
3、无化学变化:典型的物理分离过程,不用化学试剂和添加剂,产品不受污染;
4、选择性好:可在分子级内进行物质分离,具有普遍滤材无法取代的卓越性能;
5、适应性强:处理规模可大可小,可以连续也可以间隙进行,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自动化;
6、能耗低:只需电能驱动,能耗极低,其费用约为蒸发浓缩或冷冻浓缩的1/3-1/8。
缺点:
1、膜技术虽然浓缩成本低,但不能将产品浓缩成干物质;
2、膜技术虽然具有选择过滤性,但是同分异构体就无法实现分离。
膜分离技术,是指在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在通过半透膜时,实现选择性分离的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因此,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处理、电子、仿生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应用领域:

1、微滤
具体涉及领域主要有:医药工业、食品工业(明胶、葡萄酒、白酒、果汁、牛奶等)、高纯水、城市污水、工业废水、饮用水、生物技术、生物发酵等。

2、超滤
早期的工业超滤应用于废水和污水处理。三十多年来,随着超滤技术的发展,如今超滤技术已经涉及食品加工、饮料工业、医药工业、生物制剂、中药制剂、临床医学、印染废水、食品工业废水处理、资源回收、环境工程等众多领域。

3、纳滤
纳滤的主要应用领域涉及:食品工业、植物深加工、饮料工业、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生物发酵、精细化工、环保工业等。

4、反渗透
由于反渗透分离技术的先进、高效和节能的特点,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于水处理和热敏感性物质的浓缩,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以下:食品工业、牛奶工业、饮料工业、植物(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生物发酵、制备饮用水、纯水、超纯水、海水、苦咸水淡化、电力、电子、半导体工业用水、医药行业工艺用水、制剂用水、注射用水、无菌无热源纯水、食品饮料工业、化工及其它工业的工艺用水、锅炉用水、洗涤用水及冷却用水。

5、其他
除了以上四种常用的膜分离过程,另外还有渗析、控制释放、膜传感器、膜法气体分离、液膜分离法等。

㈢ 化学问题

D 最外层电子数为8才是稳定结构
【摘要】元素钛(Ti是一种过渡金属,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认为它是一种稀有金属。从20世纪40年代以后,钛及其亿合物被广泛应用于飞机、火箭、导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舰艇、军工、医疗以及石油化工等领域。科学家预言:21世纪金属钛将是冶金工业是最重要产品之一。

人类在使用金属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铜、铁、铝之后,第四种将被广泛应用的金属元素是哪一种呢? 这种金属已被科学家预言为钛。这是因为钛具有熔点高、硬度大、可塑性强、密度小、耐腐蚀等优点。

一、钛的发现和性质

钛是1791年被英国牧师格累高尔发现的。1795年马丁,克拉普罗特在分析一种金红石时,认识到这种矿石是一种金属氧化物,并将这种金属命名为钛,由于钛很容易和常见的金属形成合金,在发现后很多年内,许多人企图从它的化合物中将它分离出来,都未获成功,直到1910年才由美国化学家亨特将很纯的TiCl4和金属Na一齐放进耐高压的钢缸中,将缸加热到红热,冷却后,洗去NaCl得到纯度高达99.9%的钛。

钛的年产量表

1910年
1947年
1948年
1955年
1957年
1962年
1972年

0.2吨
2吨
10吨
1.7万吨
2万吨
10万吨
20万吨

进入70年代以来,钛的年产量仍以15%的速度稳步上升。例如英国,10年内对钛材料的需求量至少增长了800%。

钛外观似钢,具有银灰光译。钛的强度大,钛合金抗拉强度达180kg/mm3。钛的特性是度小(4.51g/cm3),硬度大,熔点高(1675℃),高纯度钛具有良好的可塑性,但当有杂质存在时变得脆而硬。在室温时钛不与氯气、稀硫酸、稀盐酸和硝酸作用,但能被氢氟酸、磷酸、熔融碱侵蚀。钛很容易溶解于HF+HCl(H2SO4)中,钛最突出的性能是对海水的抗腐蚀性很强,有人将一块钛沉入海底,五年以后取上一看,上面粘附着许多小动物与海底植物,本身却一点也没有被锈蚀,依上亮光闪闪!

二、钛及其主要化合物的应用

钛具有超众的性能和储藏量大(在地壳中约占总重量的0.42%,在金属世界里排行第七,含钛的矿物多达70多种、在海水中含量是1ug/L,在海底结核中也含有大量的钛)的特点。目前钛的用途发展很快,已被广泛应用于飞机、火箭、导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舰艇、军工、轻工、化工、纺织、医疗以及石油化工等领域。

极细的钛粉,是火箭的好燃料;钛的抗腐蚀能力,比常用的不锈钢强15倍,使用寿命比不锈钢长10倍以上。在电影的底片和正片制作中,需要使用多种强酸强碱等药物,它们对洗印设备腐蚀十分严重,洗印设备中的齿轮最多只能使用几个月,1980年西安电影制片厂试用钛材,结果设备运转一年多时间,齿轮丝毫没有腐蚀。

钛在外科医疗手术上的应用,也非常引人入胜。目前,外科接骨是用不锈钢,使用不锈钢有一个缺点,就是接骨愈合之后,要把不锈钢片再取出来,这是件十分痛苦的事。不然,不锈钢会因生锈而对人体产生危害。如果改用钛制的“人造骨胳”将使骨科技术完全改观。在头损坏的地方,用钛片与钛螺丝钉,过了几个月,骨头就会重新生长在钛片的小孔与螺丝里,新的肌肉纤维就包在钛的薄片上,钛骨骼宛如真正的骨骼一样和血肉相联,起到支撑和加固作用,所以,钛被人们赞誉为“亲生物金属”。现在它已开始应用于膝关节、肩关节、肋关节、头盖骨、主动心瓣、骨骼固定夹等方面。

在炼钢工业中,少量钛是良好的脱氧、除氮及除硫剂。

二氧比钛是一种宝贵的白色颜料,叫钛白。钛白兼有铅白的掩盖性能和锌白的持久性能,它是世界上最白的物质之一,1克钛白可以把450多平方厘米的面积涂得雪白。特别可贵的是钛白无毒。现在每年用做颜料的二氧化钛有几十万吨。

由于二氧化钛具有高熔点的性质,常被用来制造耐火玻璃、釉料、珐琅、陶土、耐高温的实验器皿等。

如何开发海水中的铀资源,是个大难题,海水中含有40万吨铀,从1956年起,人们才找到一种最有希望的铀吸附剂—水合二氧化钛,从此研制了一套以二氧化钛为基础的海洋提铀技术,每克吸附剂已达到吸附1毫克铀的水平。

四氯化钛在湿空气中会冒出大量白烟。由于它具有这种特性,在军事上常用它作为人造烟雾剂。特别是在海洋上,水汽多,一放四氯化钛,浓烟就象一道白色的长城,挡住了敌人的视线。

钛酸钡晶体被广泛应用于超声波仪器和水底探测器中。这是因为具有受压斩改变形状时,会产生电流;一旦通电又会改变形状。把钛酸钡放在超声波中,它受压便会产生电流,由它所产生的电流的大小可以测知超声波的强弱;相反,用高频电流通过它,则可以产生超声波。

在用金色装饰工艺品和日用品中,由于它们的硬度低、容易刺破和磨损,不能耐久。当在这些物质的表面镀一层氮化钛时,外观几乎和黄金的镀层一模一样,而比黄金以及硬质合金更耐磨,这种镀层被誉为具有“永不磨损性”。

有机钛聚合物,可用作表面活性剂、分散剂、抗水剂或防锈剂。

三、钛合金的应用

目前人类使用的四个系列的贮氢金属中,钛系是其中一种,也是比较便宜的一种,但目前人类还没有找到更理想的“贮氢金属”,一旦这个问题解决了,人们就可以用氢做燃料。

“钛飞机”可以减轻机体重量5吨,多载乘客100多名。在新型喷气发动机中,钛合金已占整个发动机重量的18~25%;在最新出现的超音速飞机上,钛的使用量几乎占到整个机体结构总重量的95%,所以,如果没有钛合金就很难发展目前的超音速飞机。

用钛制造的潜艇,不仅比钢制潜艇经久耐用,而且可以潜入更大的深度,钛潜艇可以下潜到4500米以下,这是钢制潜艇无法逾越的界限。用钛制造军舰、轮船,不用涂漆,在海水中航行几年也不会生锈。由于钛不是铁磁体物质,不会被磁水雷发现,这点在军事上特别重要,如果没有钛炼成的耐热钢,目前使用的常规武器步枪和机枪的寿命也只能是最初的4.5秒。

利用钛和锆对空气的强大吸收力,可以除去空气,造成真空。用钛锆合金制成的真空泵,可以把空气抽到只剩下十亿分之一。

钛铌合金是理想的超导材料。清华大学利用光学干涉原理和离子氮化钛处理制成了画面清晰、层次分明的山川水墨画。

在目前使用的最常见的两种不锈钢中,铬镍钛18-8-1型(含铬18%、镍8%、钛1%)是工业上最常用的。

碳化钛(TiC)颇象碳化铁,具有金属光泽。可它比碳化铁具有更高的熔点和更高的硬度。所以,它有着实际应用价值。

用钛制器皿保存的食物,色、香、味经久不衰;钛制炊具既轻巧,又不会生锈,最合科学卫生。

用钛合金制成的高压容器,能够耐受2500个大气压的高压。

钛和镍组成的合金,被成为“记忆合金”。这种合金制成预先确定的形状,再经定型处理后,若受外力变形,只要稍微加热便可恢复原来的面貌。这种合金目前已在不少领域得到应用。如美国阿波罗号飞船上用的天线,就是这种记忆合金;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已将这种记忆合金用于妇女绝育手术中;另外还可用于仪表、电子装置等领域。

现在,对钛的广泛使用最大障碍是钛很难冶炼。因为钛的熔点很高,冶炼钛就要在更高的温度下进行,而在高温下钛的化学性质又变得很活泼,因此冶炼要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还要不使用含氧材料,这就对冶炼设备、工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冶炼的钛70%左右用在制造飞机、导弹、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方面。

目前人类对钛的应用仅仅是一个良好的开端,金属钛的前程无量,所以钛被授予“21世纪金属”的称号。
参考资料:http://www.enease.com/wenzhang-Ti.htm

㈣ “蒸馏”是什么意思

一种分离液体混合物的方法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别,使液体混合物部分汽化并随之使蒸气部分冷凝,从而实现其所含组分的分离。是一种属于传质分离的单元操作。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轻工等领域。

其原理以分离双组分混合液为例。将料液加热使它部分汽化,易挥发组分在蒸气中得到增浓,难挥发组分在剩余液中也得到增浓,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两组分的分离。两组分的挥发能力相差越大,则上述的增浓程度也越大。在工业精馏设备中,使部分汽化的液相与部分冷凝的气相直接接触,以进行汽液相际传质,结果是气相中的难挥发组分部分转入液相,液相中的易挥发组分部分转入气相,也即同时实现了液相的部分汽化和汽相的部分冷凝。

液体的分子由于分子运动有从表面溢出的倾向。这种倾向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果把液体置于密闭的真空体系中,液体分子继续不断地溢出而在液面上部形成蒸气,最后使得分子由液体逸出的速度与分子由蒸气中回到液体的速度相等,蒸气保持一定的压力。此时液面上的蒸气达到饱和,称为饱和蒸气,它对液面所施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实验证明,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只与温度有关,即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气压。这是指液体与它的蒸气平衡时的压力,与体系中液体和蒸气的绝对量无关。

将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蒸气,然后使蒸气冷却再凝结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称为蒸馏。很明显,蒸馏可将易挥发和不易挥发的物质分离开来,也可将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开来。但液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必须相差很大(至少30℃以上)才能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在常压下进行蒸馏时,由于大气压往往不是恰好为0.1MPa,因而严格说来,应对观察到的沸点加上校正值,但由于偏差一般都很小,即使大气压相差2.7KPa,这项校正值也不过±1℃左右,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将盛有液体的烧瓶放在石棉网上,下面用煤气灯加热,在液体底部和玻璃受热的接触面上就有蒸气的气泡形成。溶解在液体内的空气或以薄膜形式吸附在瓶壁上的空气有助于这种气泡的形成,玻璃的粗糙面也起促进作用。这样的小气泡(称为气化中心)即可作为大的蒸气气泡的核心。在沸点时,液体释放大量蒸气至小气泡中,待气泡的总压力增加到超过大气压,并足够克服由于液柱所产生的压力时,蒸气的气泡就上升逸出液面。因此,假如在液体中有许多小空气或其它的气化中心时,液体就可平稳地沸腾,如果液体中几乎不存在空气,瓶壁又非常洁净光滑,形成气泡就非常困难。这样加热时,液体的温度可能上升到超过沸点很多而不沸腾,这种现象称为“过热”。一旦有一个气泡形成,由于液体在此温度时的蒸气压远远超过大气压和液柱压力之和,因此上升的气泡增大得非常快,甚至将液体冲溢出瓶外,这种不正常沸腾的现象称为“暴沸”。因此在加热前应加入助沸物以期引入气化中心,保证沸腾平稳。助沸物一般是表面疏松多孔、吸附有空气的物体,如碎瓷片、沸石等。另外也可用几根一端封闭的毛细管以引入气化中心(注意毛细管有足够的长度,使其上端可搁在蒸馏瓶的颈部,开口的一端朝下)。在任何情况下,切忌将助沸物加至已受热接近沸腾的液体中,否则常因突然放出大量蒸气而将大量液体从蒸馏瓶口喷出造成危险。如果加热前忘了加入助沸物,补加时必须先移去热源,待加热液体冷至沸点以下后方可加入。如果沸腾中途停止过,则在重新加热前应加入新的助沸物。因为起初加入的助沸物在加热时逐出了部分空气,再冷却时吸附了液体,因而可能已经失效。另外,如果采用浴液间接加热,保持浴温不要超过蒸馏液沸点20ºC,这种加热方式不但可以大大减少瓶内蒸馏液中各部分之间的温差,而且可使蒸气的气泡不单从烧瓶的底部上升,也可沿着液体的边沿上升,因而可大大减少过热的可能。

纯粹的液体有机化合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沸点,但是具有固定沸点的液体不一定都是纯粹的化合物,因为某些有机化合物常和其它组分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和物,它们也有一定的沸点。不纯物质的沸点则要取决于杂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它和纯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假如杂质是不挥发的,则溶液的沸点比纯物质的沸点略有提高(但在蒸馏时,实际上测量的并不是不纯溶液的沸点,而是逸出蒸气与其冷凝平衡时的温度,即是馏出液的沸点而不是瓶中蒸馏液的沸点)。若杂质是挥发性的,则蒸馏时液体的沸点会逐渐升高或者由于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了共沸点混合物,在蒸馏过程中温度可保持不变,停留在某一范围内。因此,沸点的恒定,并不意味着它是纯粹的化合物。

蒸馏沸点差别较大的混合液体时,沸点较低者先蒸出,沸点较高的随后蒸出,不挥发的留在蒸馏器内,这样,可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故蒸馏是分离和提纯液态化合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重要的基本操作,必须熟练掌握。但在蒸馏沸点比较接近的混合物时,各种物质的蒸气将同时蒸出,只不过低沸点的多一些,故难于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只好借助于分馏。纯液态化合物在蒸馏过程中沸程范围很小(0.5~1℃)。所以,蒸馏可以利用来测定沸点。用蒸馏法测定沸点的方法为常量法,此法样品用量较大,要10 mL以上,若样品不多时,应采用微量法。

㈤ 蒸馏、分液、萃取、过滤有什么区别

蒸馏是用加热的办法,把液体加热至沸点再冷却通过蒸馏器上的冷却器导出液体的过程,其目的一般是为了提纯某液体物质,如蒸馏水的制备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把水加热到沸点,经过冷却导出的是纯水,而蒸馏器内残留的是钙、镁等阴阳离子及其他杂质;分液是在特殊的分液漏斗中通过振荡、静置、分层,然后利用不同液体的比重和相互不容性达到分离的目的,在实验室里萃取就是在分液漏斗里进行的,如:把微溶于水的油类萃取出来并分离就是这样,可以取一定量的水样(假如取100ml)放入分液漏斗中,另取5或10ml三氯甲烷或石油醚也加入,然后充分混匀振荡,然后静置等待分层,这时候原本溶于水的微量的油会被有机溶剂(三氯甲烷或石油醚)溶解,而从水里被萃取,待彻底分层后,把下面的有机相放出,现在油就被有机溶剂彻底的从水中萃取出来了;过滤是个简单的过程,用有微孔的定量滤纸把一种溶液里的固体或胶体通过微孔拦截出来,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这个过程在普通玻璃漏斗中就可以完成了,方法是用滤纸(商店有卖)叠成漏斗状衬在玻璃漏斗内,先用纯水润湿滤纸,使滤纸无气泡的紧贴在玻璃漏斗的内壁上,然后把要过滤的液体缓慢倾入漏斗内,等完全把定量的液体过滤完,这个过程就结束了

㈥ 直接接触式膜蒸馏的膜蒸馏技术的原理


膜蒸馏技术传质和传热模型如图所示,当多组分的热流体流过多空膜的热侧。多孔疏水膜内的作用之一是可容将温度和组成不同的两种料液隔开,其二是在膜两侧蒸汽压差的作用下,挥发性的轻组分以蒸汽形式通过膜孔,以扩散形式从膜热侧到达冷侧,冷凝,这就是膜蒸馏的基本过程。需要指出的是所谓冷侧既可以设一与膜保持一定Z距离的冷壁(即间接接触式),也可以不设冷壁直接与冷却水相接(直接接触式)两种冷却方式。膜蒸馏技术以其能常压低温操作、可利用废热等优点,被认为能用于海水淡化、超纯水的制备、非挥发性物质水溶液的浓缩和结晶、回收水溶液中的挥发性物质等方面。

㈦ 科技工业技术中经常会提到“唯象”( equilibrium), 是什么意思就是指简单的平衡稳定吗

唯 象 理 论
我 刚 才 说, 近 代 科 学 的 精 神, 是 要 把 归 纳 法 跟 推 演 法 结 合 起 来, 那 么 我 现 在 就 举 一 个 特 别 简 单 的 例 子, 就 是 今 天 物 理 学 的 结 构, 今 天 物 理 学 的 结 构, 可 以 说 是 分 成 四 层, 从 一 到 二 到 三 到 四。 首 先 是 最 基 本 的 现 象, 为 研 究 这 些 基 本 的 现 象, 你 需 要 做 一 些 实 验。 那 么 从 这 些 现 象, 从 这 些 实 验, 一 个 很 广 但 不 一 定 很 深 的 领 域 提 炼 出 一 些 东 西 来, 这 就 叫 做“唯 象 理 论”。“唯 象” 的 意 思, 就 是 你 只 是 从 这 些 现 象 来 着 眼, 把 这 些 现 象 归 纳 出 一 些 规 律, 那 么 “唯 象” 理 论 跟 这 些 现 象 之 间 的 关 系, 又 是 归 纳 的, 又 是 推 演 的。 我 可 以 画 两 种 箭 头, 向 上 的 一 个 是“推 演”;“归 纳” 的 箭 头 呢, 我 是 把 它 变 成 虚 线 的。 这 个“唯 象 理 论”, 到 这 个 现 象, 这 个 推 演 的 过 程 呢, 我 用 实 线。 我 一 个 用 虚 线, 一 个 用 实 线, 也 有 它 的 象 徵 性 的 道 理。 因 为 实 线 所 做 的 事 情, 是 比 较 不 容 置 疑, 不 易 引 起 争 辩 的, 而 这 个 虚 线 的“归 纳” 呢, 是 容 易 引 起 争 辩 的, 因 为 每 一 个 人 着 重 点 不 一 样, 看 法 不 一 样, 所 以 思 维 的 方 式 不 一 样。 那 么 , 近 代 科 学 重 要 的 一 点 是 把 这 两 者 结 合 起 来, 所 以 可 以 从 一 变 成 二。 那 么 二 跟 三 的 关 系 呢, 是 要 变 成 一 个 更 深 的 理 论 结 构。 最 后 从 三 到 四, 则 是 把 这 些 理 论 结 构 变 成 一 个 数 学 的 语 言。 可 以 说, 以 上 所 表 示 的, 正 是 近 代 物 理 学 的 精 神 。

㈧ 萃取与蒸馏相比,有什么优点

很明显的,节省能源嘛
其实这两个最好别放一起比较,因为萃取是分离两个不互溶物质,而蒸馏是分离两个互溶物质

㈨ 非卤代烃类 (含石油烃) (non-halogenated hydrocarbons)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方法提要

地下水和地表水样品一般结合吹扫捕集、共沸蒸馏、真空蒸馏、分液漏斗液-液萃取、连续液-液分配提取或其他适当的富集方法 (如固相萃取法等) 富集后导入 GC/FID测定,以获得适当的定量限。

柴油范围有机物 (DROs) 可以用适当的溶剂萃取法处理。

汽油范围有机物 (GROs) 可以通过吹扫捕集、自动顶空、真空蒸馏或别的适当技术导入 GC/FID。

可以使用填充柱或毛细管柱分析和检测单独的非卤代烃化合物,通过改变色谱条件以达到适当的分离特性。

熔融石英毛细管柱用于分析石油烃类。

方法用于检测各种挥发性和半挥发性非卤代烃有机化合物,可定量检测的化合物见表82.55。

表82.55 可检测化合物

续表

注:b为用此技术有足够的响应;d为通过共沸蒸馏法浓缩;ht为仅在80℃使用此方法净化分析物;

I为该技术不适用于这种分析物;pp为低的净化效率,导致高的EQLs;NA为不可用。

本法可用于分析石油烃,包括汽油类有机物(GROs)和柴油类有机物(DROs)。GROs指C6~C10范围链烃,沸程范围大概为60~170℃;DROs指C10~C28范围链烃,沸程范围大概为170~430℃。由于蒸发和生物降解等环境行为,特有的燃料种类或者多种燃料中的某种燃料的识别是很复杂的,有时需用其他更适合的方法识别GROs和DROs。

本法也可作为易挥发和半挥发有机物的筛选工具,获得半定量的数据,以防止用GC-MS定量分析时过负荷。可用自动化顶空法进样,如果已用溶剂提取法处理试样,则可采用直接进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使用单点校正法。

仪器和装置

气相色谱仪 检测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FID)

吹扫捕集导入装置。

推荐气相色谱柱:

1) 8ft × 0.1in ID 不锈钢或玻璃柱,填充表面有 1% sp-1000 的 Carbopack-B 60 /80目,或相当规格。

2) 6ft × 0.1in ID 不锈钢或玻璃柱,填充表面有正辛烷的 Porasil-C 100 /120 目 (带有化学结合相的多孔硅胶珠) ,或相当规格。

3) 30m × 0.53mm ID 熔融石英的毛细管柱,结合有 DB-Wax (或相当物质) ,膜厚 1μm。

4) 30m × 0.53mm ID 熔融石英的毛细管柱,化学结合 5% 聚甲基硅氧烷 (DB-5,SPB-5,RTx,或相当物质) ,膜厚 1.5μm。

毛细管柱是用来分析石油烃的,也可使用确认特性数据 (如色谱分离和 MDLs) 的其他色谱柱 (如 0.25~0.32mm ID 毛细管色谱柱) 。

粗径毛细管柱前应当接 1/4in 的进样口并且有针对于此柱子使用的特殊钝化衬垫设计。

5mL Luer-lok 玻璃注射器。

5mL 气密的、有针对于易挥发分析物关闭阀的注射器。

微型注射器 如 10μL 和 25μL 且带有 0.006in ID 的针 (Hamilton 702N 或相当规格)和 100μL 注射器。

试剂

试剂水 该方法中所有提到的水均指无有机物水。

甲醇 农残级。

石油或柴油 工业燃料 (燃料中低沸点的成分很快蒸发) 。

烷烃标准物质 包括一系列相应的正构烷烃类化合物,用来确立它们的保留时间(如用 C10~ C32作柴油的标准) 。

标准储备溶液 由纯的标准物质制备或者是购买有保证的溶液。当甲醇为目标分析物或在样品前处理阶段使用共沸蒸馏法时,标准溶液均不可用甲醇配制。标准溶液必须每隔6 个月重配一次,或发现问题时重配。

标准中间溶液 可以是单标或所有组分的混合物,用作进一步配制校准系列溶液或监控标准溶液。为防止易挥发组分的损失,应当存放在有最小液面上空的容器内并经常检测其降解和蒸发情况。

校准系列溶液 最少配制 5 个浓度水平的校准溶液系列,用标准中间溶液配制,可用水配制 (吹扫捕集法或直接进样) 或用二氯甲烷配制 (溶剂进样) 。其中一个校准溶液的浓度应当等于或低于定量限,其余标样的浓度应当与真实样品的预计浓度范围符合或者应当在气相色谱规定的工作范围。每一个标样都应当包含用这个方法检测的所有分析物。易挥发的有机物标样用纯水配制。

配制精密度高的标准水溶液的注意事项:

不要将超过 20μL 的甲醇为溶剂的标样注入 100mL 水中。

使用25μL Hamilton 702N 微量注射器或与之相当规格的注射器,如取甲醇为溶剂的标准时,针的几何形状的变化将会影响移入水中标样体积的可重现性。

要快速地将初级标样注入已填充溶剂的容量瓶中,注射后尽可能快地将针头移开。

混合稀释的标样时仅需上下颠倒容量瓶 3 次。

吸取容量瓶大肚部分的标准溶液 (不要用任何瓶颈处的溶液) 。

当需要稀释易挥发的有机物标样时,不要用移液管稀释标样或转移样品和含水标样。

用于吹扫捕集分析的水溶液标准不稳定,所以 1h 之后则应当丢弃,除非将标样注满小瓶密闭保存才可超过 1h 使用,最多不超过 24h。水溶液标样用作共沸蒸馏时最多可以存放 1 周,存放时将标样置于有聚四氟乙烯 (PTFE) 螺帽的密闭瓶子中,具有最小液面上空,4℃避光保存。

内标溶液 选定一个或多个内标物,所选定的内标物和分析物在分析过程中的行为应当相似,内标物应不受基质干扰的影响。一般没有单一内标物能满足所有限定条件。当用共沸蒸馏方法处理样品时,推荐使用下列内标: 2-氯代丙烯腈、六氟代 -2-丙醇和六氟代 -2-甲基 -2-丙醇。

替代物标准溶液 在处理每个试样、标准和空白时,添加一个或两个不受干扰的替代化合物,以此来监控分析系统的功能和方法的有效性。

样品的采集,保存和处理

1) 挥发性有机物采样参见 82.9.1 样品采集、保存和制备部分。

2) 半挥发性有机物。测定半挥发性有机物用的采样容器应用肥皂和水洗涤,然后再用甲醇 (或异丙醇) 冲洗。样品容器应是由玻璃或聚四氟乙烯制的,并带有聚四氟乙烯(或溶剂冲洗过的铝箔) 衬垫的螺旋盖。强酸性或强碱性样品会和铝箔反应导致样品被污染。不能用塑料容器或盖来贮存样品,因为来自塑料中的酞酸酯和其他碳氢化合物可能污染样品。应小心填装样品容器,以防止所采集样品的任何部分接触到采样者的手套而引起污染。不能在有尾气存在的地方采集或贮存样品,如果样品与采样器接触 (例如,使用自动采样器) ,用试剂水通过采样器并用作现场空白。

分析步骤

1) 试样导入方法。所有内标、替代物和基质添加都要在试样导入 GC / FID 系统前添加到样品中。

a.直接进样。直接用注射器将试样注射到 GC 口内。

易挥发有机物 [包含汽油范围有机物 (GROs) ]: 将含有高浓度分析物的水样、共沸蒸馏不清洁的低沸点有机物处理得到的含水浓缩物或有机溶剂废弃物注射入 GC 进样口。直接注射未浓缩的水样有很多限制,易挥发物的毒性 (TC) 达到法定限度或浓度超过10000μg /L 时才可许采用该法检测。如果酒精浓度 > 24% ,也可以应用直接进样检测水样的可燃性。

半挥发性有机物 [包含柴油范围有机物 (DROs) ]: 将用分液漏斗液-液萃取或连续液-液分配提取处理得到的水样的萃取物注射入 GC 进样口。

b.吹扫捕集。

吹扫捕集分析水样。也可用甲醇(和其他易与水混合的溶剂)提取含油水样中待测物,随后用吹扫捕集法测定。通常在室温下对水样进行吹扫捕集。有时需要将水样加热吹扫以降低检测限;然而,25mL的试样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提供足够的灵敏度。

c.真空蒸馏。可用于将水样、固体样或组织样品中易挥发有机物导入GC/FID系统。

d.自动静态顶空。可用于将水样、固体样或组织样品中易挥发有机物导入GC/FID系统。

2)推荐色谱条件。

柱1:载气(He)流速40mL/min。温度程序,初始温度45℃,保持3min,以8℃/min的速度升温,从45℃升温至220℃,最终温度220℃,保持5min。

柱2:载气(He)流速40mL/min。温度程序,初始温度50℃,保持3min,以6℃/min的速度升温,从50℃升温至170℃,保持4min。

柱3:载气(He)流速15mL/min。温度程序,初始温度45℃,保持4min,以12℃/min的速度升温,从45℃升温至220℃,保持3min。

柱4(DROS):载气(He)流速5~7mL/min。尾吹气(He)流速30mL/min。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340℃。温度程序,初始温度45℃,保持3min,以12℃/min的速度升温,从45℃升温至275℃,保持12min。

3)初始校准。对于每一种样品导入方法,建立气相色谱操作的参数,绘制相应的不同标准曲线。对于没有净化的易挥发物推荐使用内标法,内标物为六氟-2-丙醇、六氟-2-甲基-2-丙醇和2-氯丙烯腈。

a.分析单一组分分析物的外标校准步骤。对于每一个目标化合物和替代物,最少准备5个不同浓度的校准标准溶液。分取一种或几种标准储备液于容量瓶中,用适宜的溶剂稀释至刻度。其中某个外标溶液的浓度应该小于或等于要求的定量限(以预处理方法中确定的最终体积内未稀释的浓度为基础),其他校准标样的浓度应当与真实样品的预期浓度范围相对应,或者由检测器的工作范围来确定。

用与实际试样导入气相色谱相同的技术导入每个校准溶液。将峰高或峰面积响应值对进样量列表。计算每个组分分析物的校准因子(CF)。

CF=标准溶液中化合物的峰面积(或峰高)/化合物注入质量(ng)

b.DROs和GROs的外标校准步骤。用来校准的响应值表现为DROs和GROs保留时间范围内的色谱图全面积,包括含在单一峰内的未分开的复杂混合物。

对于每一类型燃料,最少准备5个不同浓度水平的校准溶液。分取一种或几种标准储备液于容量瓶中,用适宜的溶剂稀释至刻度。一种外标的浓度应该小于或等于要求的定量限(以预处理方法中确定的最终体积内未稀释的浓度为基础)。其他校准溶液的浓度应当与真实试样的预期浓度范围相对应,或者由检测器的工作范围来定。

`注意:只要有可能,应当用污染取样现场的特定燃料来配制校准溶液(例如,被怀疑已漏的油桶内残余的燃料样品)。如果这样的样品不易获得或不知晓,则使用最近购买的商用燃料。定性筛选注射和GC分析也许能识别未知燃料。

用与实际试样相同的气相色谱导入技术导入每个校准溶液。计算每种类型燃料的校准因子(CF):

CF=保留时间范围内的总面积/化合物注入质量(ng)

4)校准线性。在整个工作范围内,如果校准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20%,此有机物的线性可以被采取,而且可以用平均校准因子取代校准曲线。

在整个工作范围内,RSD(%)如果大于20%,此有机物的线性就不能被采用。可使用非线性等其他校准选择。

保留时间窗口。单一组分目标分析物以保留时间窗口为基础鉴别。DROs和GROs以每个类型燃料中的特征组分的保留时间范围为基础进行鉴别。

在建立保留时间窗口之前,一定要确定色谱系统的功能是可靠的;并且已经对被分析的试样混合物中的目标分析物和替代物的操作参数进行了优化。

在初始校准中已定义了GROs的保留时间范围。两个特殊的汽油组分(2-甲基戊烷和1,2,4-三甲基苯)可以用来建立这个范围。保留时间范围的计算基础为:保留时间窗口最低限为第一个流出组分,保留时间窗口最高限为最后一个流出组分。

在初始校准中已定义了DROs的保留时间范围。此范围的建立基础为C10和C28烷烃的保留时间。保留时间范围的计算基础为:保留时间窗口最低限为第一个流出组分,保留时间窗口最高限为最后一个流出组分。

5)校准持续确认。校准曲线和保留时间必须在每12h换班开始时检验,这是最低要求。当单一的目标分析物被分析时,检验可以通过测量含有所有目标分析物和替代物的一个或多个校准溶液(通常是中间浓度的)来完成。当石油烃被分析时,检验可以通过测量燃料标准和烃的保留时间标准来完成。强烈建议12h内不断追加分析检验标准溶液,尤其对于含有可见浓度浸油物质的试样。

如果对于任何分析物的响应值与初始校准所获得的响应值相差在±15%以内,则初始校准被认为是有效的,可以继续将初始校准所测得的CF值或RF值用于试样定量(若分析时使用共沸蒸馏作为试样导入技术,D可达±20%)。如果分析物的响应值与初始响应值相差±15%以上(共沸蒸馏为±20%),必须采取校正措施重新恢复系统或者针对此化合物绘制新校准曲线。

在校准检验分析中,所有目标分析物和替代物或正构烷烃都应当符合先前已测定的保留时间窗口。如果任何分析物的保留时间不在±3σ窗口之内,必须采用重建系统的校正行为或者针对此化合物准备新的校准曲线。

溶剂空白和任何方法空白应当在校准检验分析时运行,以验证实验室污染没有造成假阳性。

6)气相色谱分析。试样分析顺序,以校准检验开始,接着是试样提取分析。强烈推荐12h内不断追加分析检验标样,尤其是含有可见浓度浸油物质的试样。在一批分析结束时再分析一个检验标样。当一批试样已被注射入气谱或者当保留时间或D(%)质量控制标准超标,顺序结束。如果标准超标,在重新标定和进行试样分析之前,检查气相色谱系统。所有采用外标校准的分析必须包括数据质量分析(例如,校准和保留时间校准)。所有超过质控标准的标样浓度和超过校准曲线范围的试样都必须重新分析。

试样分析与校准使用的仪器条件应相同。当将吹扫捕集试样导入时,打开样品小瓶或从封闭的小瓶中取出一部分试样(于是产生顶空)都将危及易挥发试样的分析。因此,推荐准备两个平行试样进行吹扫捕集分析。如果第一个试样的分析不成功或者结果超过了方法校准范围,第二个试样可以安全贮存24h用来重新分析或稀释。共沸蒸馏所得的分馏物可分成两部分并且在分析前将其共置于4℃环境中。推荐在蒸馏24h内分析蒸馏液(最长不超过7d)。

如果试样响应超过初始校准浓度范围,必须分析稀释的试样。对于含有易挥发有机物的水样,用来稀释的必须是试样的备份,即已密封和贮存准备使用和再分析的试样。稀释萃取液使所有的峰处于合适的尺寸,因为当色谱峰不合尺寸时重叠峰可能不很明显。为保证超过100倍范围的所有峰值都在合适的尺寸范围内,计算机对色谱峰进行处理,重新给出色谱图。只要未超过校准限定都可操作。当重叠峰导致峰面积积分错误时,推荐测量峰高而不用峰面积积分。

当试样萃取物中的一个峰落入每日保留时间窗口时,单一组分分析可被暂时辨认。需要用第二根色谱柱或GC/MS证实。由于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是非选择性的,所以强烈推荐使用GC/MS定性单一组分分析物,除非可获得支持定性的历史数据。

对于石油烃分析,一般不需要第二根色谱柱证实。然而,如果分析有干扰,则要求使用第二根GC柱分析确认,也要确认样品烃落在初始校准所建立的保留时间范围内。

注意:燃料尤其是汽油,由于它们固有的挥发性致使鉴定是复杂的。燃料的早期洗提化合物显现出很强的挥发性,取样后若不马上用塞子塞住,极易风蚀。在汽油的色谱图中,汽油极易挥发的部分组成了50%的重要峰面积。这一小部分很少能在环境样品或低浓度的有关汽油残余物色谱图中显现。

每12h通过复测空白、标准和重份试样以检查全分析系统的状态。需校正严重的拖尾峰,峰拖尾问题经常由色谱柱的活性部位、气相色谱的冷部位、检测器的操作或者系统的泄露导致。

7)计算。试样中每个分析物的浓度可通过吹扫或注射标准的量计算。标准的量可以用校准曲线或从初始曲线获得的CF或RF得到色谱峰的响应值计算。

尽管汽油和柴油含有的多种混合物能在GC/FID色谱图中有较好的分辨率,但两种燃料都含有太多其他组分,这些组分不能被色谱分辨。这些未分辨的复杂混合物导致色谱图中的“巅峰值”,形成了这些燃料的特征。另外,尽管分离的色谱峰在定性特定的燃料类型时很重要,但未分离的色谱峰的峰面积可能占总响应面积的大部分。

为了分析DROs,将C10和C28的所有峰面积加和。这个面积由C10和C28保留时间范围内所有基线凸起部分构成。

分析DROs使用的气相色谱条件会导致严重的柱流失,同时导致基线上升,所以应该在测DROs气相色谱图的面积时适当的减去柱流失。在分析试样中的DROs时,每12h换班时分析二氯甲烷空白,用测定试样的方式测量该色谱图峰面积。先通过DROs保留时间的范围制定水平的基线,然后将该面积值从已测量的试样面积中减去,所得面积之差按下式计算出DROs的浓度。

a.外标法校准-线性校准模型: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ρS为试样中目标分析物的浓度,μg/L或ng/mL;AS为试样中分析物的峰面积(或峰高);Vt为试样浓缩液的总体积(μL),吹扫-捕集法分析中不存在Vt值,因此设定为1;CF为为初始校准的校准因子,每ng的面积值(或峰高);D为试样或试样提取液分析前的稀释因子,试样品没有稀释时D=1,量纲为一;Vi为提取液进样体积(μL),通常水样和校准标准品的进样体积应该相同,对于吹扫-捕集分析法不存在Vi,因此取值为1;如果计算校准因子时使用了浓度单位,则在此方程式中不使用Vi;VS为水样或吹扫体积,mL。

如果使用吹扫-捕集方法,样品的甲醇提取液加入到了水中进行测定。

如果使用不通过原点的线性校准,可以用最小二乘法做线性回归,得到回归方程。根据面积响应值(y)、斜率(a)和截距(b)计算测定溶液中分析物的浓度,然后换算为原样中的浓度。

对于吹扫-捕集分析法,若吹扫进样前未对试样进行稀释,则进入系统的样品中分析物的浓度与原始浓度相同。

b.内标法校准-线性校准。水样中每个分析物的浓度按下式计算:

岩石矿物分析第四分册资源与环境调查分析技术

式中:ρS为试样中目标分析物的浓度,μg/L或ng/mL;ρiS为测定液中内标物的浓度,μg/L或ng/mL;AS为试样中分析物的峰面积(或峰高);AiS为内标物的峰面积(或峰高);Vt为试样浓缩液的总体积(μL),吹扫-捕集法分析中不存在Vt值,因此设定为1;CF为为初始校准的校准因子,每ng的面积值(或峰高);D为试样或试样提取液分析前的稀释因子,如果试样品没有稀释,D=1,量纲为一;Vi为提取液进样体积(μL),通常试样和校准标准的进样体积相同,对于吹扫-捕集法不存在Vi,故取值为1;如果计算校准因子时使用了浓度单位,则在此方程式中不使用Vi;RF为初始校准的平均响应因子,与外标法的校准因子不同,响应因子量纲为一;VS为水样或吹扫体积,mL。

c.非线性校准曲线的计算。当使用非线性曲线校准时,非线性方程必须变形后,求解提取液或吹扫体积中分析物浓度,然后将提取液中分析物浓度换算成试样中分析物的浓度。

为了分析DROs,将分布在2-甲基戊烷和1,2,4-三甲基苯之间所有的峰面值相加,使用上述方程式计算GROs浓度。GROs分析中通常不需要减去柱流失。

计算公式涵盖了外标校准和内标校准、直线校准曲线和非直线校准曲线。

8)筛选。为了减少GC/MS分析高度污染样品造成的仪器停工期,可用本法的单点校准进行筛选。

与GC/MS连接的进样设备配置同样可用于GC/FID或其他配置。

建立起稳定的系统响应和稳定的色谱保留时间,分析GC/MS校准标准的最高点。

分析水样或水样萃取液时,当目标待测物浓度超过校准曲线高限时,且在相同保留时间没有其他化合物流出,比较试样和最高浓度标准中分析物的峰高,计算试样中分析物的浓度。然而与GC/MS系统相比,FID对卤化物反应不太灵敏,因此上述比较方法并不绝对正确。

为了确定仪器响应和气相色谱保留时间的稳定性,最高点标准应该最少每隔12h分析一次,但是对于筛选不要求做质量检测。

9)仪器维护。注入废弃物试样的萃取液通常会在注射口区域、分流器(分流进样时)和色谱柱头留有高沸点的剩余物,该剩余物影响一些气相色谱分析性能(例如,残余物峰值、保留时间变化、分析物降解等),因此仪器维护非常重要。分流器中残余物累积可能迫使气流拐弯,由此改变分流比。如果这种情况在分析时发生,定量数据有可能不准确。适当的清理技术使问题最小化,质量检测设备将显示何时需要仪器维护。

推荐气相色谱仪维护。

分流装置的连接:连接双柱可使用压力适应Y形的玻璃分流装置或者是Y形熔凝石英的连接器,清洁并将分流装置脱活或更换用洁净脱活的分流器。切除柱子靠近进样口一端的几英寸(最多1英尺)。根据生产商的说明,拆下柱子和用溶剂反向冲洗进样口。如果这些步骤不能消除降解问题,有必要对进样口金属主体进行脱活处理或更换柱子。

柱子冲洗:柱子应该用几倍柱体积的适当溶剂冲洗。极性和非极性溶剂都可使用,根据样品残余物的性质决定,第一次用水冲洗,接着用甲醇和丙酮,最后用二氯甲烷冲洗。有时只用二氯甲烷冲洗。为了使固定相中的试样残留物转入溶剂,柱子内应该注满二氯甲烷,保持过夜;然后用新鲜的二氯甲烷冲洗柱子,再排干,室温下用超纯的氮气流干燥柱子。

质量控制

在每批试样分析过程中都应包括方法空白、基质添加、重复样和质量控制样。

如果估计试样中含有目标分析物,要使用一个基质添加样和一个未添加基质的实际试样重复分析。若估计试样中不含有目标分析物,则应使用一个基质添加样和一个基质添加重复样。

分析每批试样时,都应分析一个实验室质量控制样(LCS)。LCS含有相似于试样的基质成分,与试样基质具有相同质量或体积。该LCS用相同的待测化合物、同样浓度添加作为基质添加样。当添加基质分析结果显示潜在的问题由试样基质本身产生时,LCS结果可用来校验实验室用的清洁基质的分析结果。

应评价每个试样中的替代物回收率。

方法性能

水基质中使用共沸蒸馏的挥发性有机物方法检出限见表82.56。

表82.56 共沸蒸馏提取水样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检出限

续表

色谱图见图82.20~图82.24。

图82.20 300×10-6汽油标准色谱图

图82.21 30×10-6柴油标准色谱图

图82.22 30×10-6柴油标准色谱图在C10~C18之间的基线

图82.23 使用共沸蒸馏法提取试剂水中挥发性化合物色谱图(混合物1)

图82.24 使用共沸蒸馏法提取试剂水中挥发性化合物色谱图(混合物2)

注意事项

1)当分析挥发性有机物时,样品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可能被穿过容器隔膜的外界挥发性有机物(尤其是含氯氟烃和二氯甲烷)污染。准备一份纯水作空白样品,使其经过取样和后续的贮存和处理操作过程,用以监测样品污染。

2)高浓度和低浓度试样的连续分析可能导致高浓度试样的残余物对后续低浓度试样的污染。为了降低这种污染,在分析不同试样时必须先用适当的溶剂将进样针或吹扫装置洗净。分析非常规浓度的试样后都应分析溶剂空白,以防止仪器中残留的试样污染后续试样。

3) 清洗器皿时,先用洗涤液洗涤,再用蒸馏水冲洗,接着放置于 105℃ 的烘箱中烘烤。清洗进样针或自动进样器时,用适当的溶剂冲洗沾有试样的表面即可。

所有的玻璃器皿都必须认真的清洗。玻璃器皿尽可能用完后立即用最后使用过的溶剂冲洗,接下来应当用含有洗涤剂的热水洗涤,再用自来水和纯水冲洗。最后晾干玻璃器皿后放置于 130℃烘箱中烘几小时,或用甲醇冲洗后晾干,存放在清洁环境中。

4)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FID) 是非选择性检测器,可能存在很多干扰分析的非目标化合物。

参考文献和参考资料

地下水质检验方法 (DZ/T 0064—1993) [S].1993.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何淼,饶竹 .2008.圆盘固相萃取富集-气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有机氯和有机磷农药 [J].岩矿测试,27 (1) : 12-16

何淼,饶竹,苏劲,黄毅 .2007.GDX -502 树脂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酚类化合物 [J].岩矿测试,26 (2) : 101 -104

黄毅,饶竹.2009.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全国地下水调查样品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J].岩矿测试,28 (1) : 15 -20

李松,饶竹,宋淑玲 .2008.全国地下水调查中 12 种半挥发性必检组分的测定 [J].岩矿测试,27 (2) :91-94

李松,饶竹.2009.地下水中12 项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测定的质量控制 [J].岩矿测试,28 (2) : 157 -160

刘风枝,刘潇威 .2007.土壤和固体废弃物监测分析技术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饶竹,李松,佟柏龄,等 .2004.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地层水中的苯系物 [J].岩矿测试,23 (2) :97-101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释义 (GB 5749—2006) [M].2007.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微生物指标 (GB/T 5750.12—2006) [S].2007.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有机物综合指标 (GB/T 5750.7—2006) [S].2007.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GB/T 5750.10—2006) [S].2007.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王若苹 .2005.固相微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快速同步分析水中硝基苯类及氯苯类化合物 [J ].中国环境监测,21 (6) : 15 -19

魏复盛 .2002.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第四版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谢原利,吴瞻英,饶竹,等 .2008.气相色谱/负化学电离质谱测定地下水中多氯联苯 [J].水文地质地质工程地质,35 (增刊) : 301 -304

张兰英,饶竹,刘丽娜 .2008.环境样品前处理技术 〔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US EPA Method 8015D,Nonhalogenated Organics Using GC /FID [S] .Revision 4 2003

US EPA Method 8081B,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by Gas Chromatography [S]

US EPA Method 8260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by 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 (GC /MS) [S]

US EPA Method 8310,Polynuclear Aromatic Hydrocarbons [S]

本章编写人: 耗氧量和生化需氧量测定,刘晓雯 (天津市地矿局测试中心) 。微生物等测定,田来生、齐继祥(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有机污染物测定,饶竹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

㈩ 关于蒸馏液态空气的一点儿疑惑

温度达到-195.8°C时液氮变为气态,而氧还是液态,所以是氮气先出来

蒸馏

distillation

利用液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挥发度的差别,使液体混合物部分汽化并随之使蒸气部分冷凝,从而实现其所含组分的分离。是一种属于传质分离的单元操作。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轻工等领域。

其原理以分离双组分混合液为例。将料液加热使它部分汽化,易挥发组分在蒸气中得到增浓,难挥发组分在剩余液中也得到增浓,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两组分的分离。两组分的挥发能力相差越大,则上述的增浓程度也越大。在工业精馏设备中,使部分汽化的液相与部分冷凝的汽相直接接触,以进行汽液相际传质,结果是汽相中的难挥发组分部分转入液相,液相中的易挥发组分部分转入汽相,也即同时实现了液相的部分汽化和汽相的部分冷凝。

工业蒸馏的方法有:①闪急蒸馏。将液体混合物加热后经受一次部分汽化的分离操作。②简单蒸馏。使混合液逐渐汽化并使蒸气及时冷凝以分段收集的分离操作。③精馏。借助回流来实现高纯度和高回收率的分离操作 ,应用最广泛。对于各组分挥发度相等或相近的混合液,为了增加各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可以在精馏分离时添加溶剂或盐类,这类分离操作称为特殊蒸馏,其中包括恒沸精馏、萃取精馏和加盐精馏;还有在精馏时混合液各组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称为反应精馏。
2.3.1 基本原理

液体的分子由于分子运动有从表面溢出的倾向。这种倾向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果把液体置于密闭的真空体系中,液体分子继续不断地溢出而在液面上部形成蒸气,最后使得分子由液体逸出的速度与分子由蒸气中回到液体的速度相等,蒸气保持一定的压力。此时液面上的蒸气达到饱和,称为饱和蒸气,它对液面所施的压力称为饱和蒸气压。实验证明,液体的饱和蒸气压只与温度有关,即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气压。这是指液体与它的蒸气平衡时的压力,与体系中液体和蒸气的绝对量无关。

将液体加热,它的蒸气压就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当液体的蒸气压增大到与外界施于液面的总压力(通常是大气压力)相等时,就有大量气泡从液体内部逸出,即液体沸腾,这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显然沸点与所受外界压力的大小有关。通常所说的沸点是在0.1MPa压力下液体的沸腾温度。例如水的沸点为100℃,即是指在0.1MPa压力下,水在100℃时沸腾。在其它压力下的沸点应注明压力。例如在85.3KPa时水在95℃沸腾,这时水的沸点可以表示为95℃/85.3KPa。

将液体加热至沸腾,使液体变为蒸气,然后使蒸气冷却再凝结为液体,这两个过程的联合操作称为蒸馏。很明显,蒸馏可将易挥发和不易挥发的物质分离开来,也可将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开来。但液体混合物各组分的沸点必须相差很大(至少30℃以上)才能得到较好的分离效果。在常压下进行蒸馏时,由于大气压往往不是恰好为0.1MPa,因而严格说来,应对观察到的沸点加上校正值,但由于偏差一般都很小,即使大气压相差2.7KPa,这项校正值也不过±1℃左右,因此可以忽略不计。

将盛有液体的烧瓶放在石棉网上,下面用煤气灯加热,在液体底部和玻璃受热的接触面上就有蒸气的气泡形成。溶解在液体内的空气或以薄膜形式吸附在瓶壁上的空气有助于这种气泡的形成,玻璃的粗糙面也起促进作用。这样的小气泡(称为气化中心)即可作为大的蒸气气泡的核心。在沸点时,液体释放大量蒸气至小气泡中,待气泡的总压力增加到超过大气压,并足够克服由于液柱所产生的压力时,蒸气的气泡就上升逸出液面。因此,假如在液体中有许多小空气或其它的气化中心时,液体就可平稳地沸腾,如果液体中几乎不存在空气,瓶壁又非常洁净光滑,形成气泡就非常困难。这样加热时,液体的温度可能上升到超过沸点很多而不沸腾,这种现象称为“过热”。一旦有一个气泡形成,由于液体在此温度时的蒸气压远远超过大气压和液柱压力之和,因此上升的气泡增大得非常快,甚至将液体冲溢出瓶外,这种不正常沸腾的现象称为“暴沸”。因此在加热前应加入助沸物以期引入气化中心,保证沸腾平稳。助沸物一般是表面疏松多孔、吸附有空气的物体,如碎瓷片、沸石等。另外也可用几根一端封闭的毛细管以引入气化中心(注意毛细管有足够的长度,使其上端可搁在蒸馏瓶的颈部,开口的一端朝下)。在任何情况下,切忌将助沸物加至已受热接近沸腾的液体中,否则常因突然放出大量蒸气而将大量液体从蒸馏瓶口喷出造成危险。如果加热前忘了加入助沸物,补加时必须先移去热源,待加热液体冷至沸点以下后方可加入。如果沸腾中途停止过,则在重新加热前应加入新的助沸物。因为起初加入的助沸物在加热时逐出了部分空气,再冷却时吸附了液体,因而可能已经失效。另外,如果采用浴液间接加热,保持浴温不要超过蒸馏液沸点20ºC,这种加热方式不但可以大大减少瓶内蒸馏液中各部分之间的温差,而且可使蒸气的气泡不单从烧瓶的底部上升,也可沿着液体的边沿上升,因而可大大减少过热的可能。

纯粹的液体有机化合物在一定的压力下具有一定的沸点,但是具有固定沸点的液体不一定都是纯粹的化合物,因为某些有机化合物常和其它组分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和物,它们也有一定的沸点。不纯物质的沸点则要取决于杂质的物理性质以及它和纯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假如杂质是不挥发的,则溶液的沸点比纯物质的沸点略有提高(但在蒸馏时,实际上测量的并不是不纯溶液的沸点,而是逸出蒸气与其冷凝平衡时的温度,即是馏出液的沸点而不是瓶中蒸馏液的沸点)。若杂质是挥发性的,则蒸馏时液体的沸点会逐渐升高或者由于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了共沸点混合物,在蒸馏过程中温度可保持不变,停留在某一范围内。因此,沸点的恒定,并不意味着它是纯粹的化合物。

蒸馏沸点差别较大的混合液体时,沸点较低者先蒸出,沸点较高的随后蒸出,不挥发的留在蒸馏器内,这样,可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故蒸馏是分离和提纯液态化合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重要的基本操作,必须熟练掌握。但在蒸馏沸点比较接近的混合物时,各种物质的蒸气将同时蒸出,只不过低沸点的多一些,故难于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只好借助于分馏。纯液态化合物在蒸馏过程中沸程范围很小(0.5~1℃)。所以,蒸馏可以利用来测定沸点。用蒸馏法测定沸点的方法为常量法,此法样品用量较大,要10 mL以上,若样品不多时,应采用微量法。

蒸馏操作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技术,一般应用于下列几方面:(1)分离液体混合物,仅对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点有较大的差别时才能达到较有效的分离;(2)测定纯化合物的沸点;(3)提纯,通过蒸馏含有少量杂质的物质,提高其纯度;(4)回收溶剂,或蒸出部分溶剂以浓缩溶液。
2.蒸馏操作

加料:将待蒸馏液通过玻璃漏斗小心倒入蒸馏瓶中,要注意不使液体从支管流出。加入几粒助沸物,安好温度计。再一次检查仪器的各部分连接是否紧密和妥善。

加热:用水冷凝管时,先由冷凝管下口缓缓通入冷水,自上口流出引至水槽中,然后开始加热。加热时可以看见蒸馏瓶中的液体逐渐沸腾,蒸气逐渐上升。温度计的读数也略有上升。当蒸气的顶端到达温度计水银球部位时,温度计读数就急剧上升。这时应适当调小煤气灯的火焰或降低加热电炉或电热套的电压,使加热速度略为减慢,蒸气顶端停留在原处,使瓶颈上部和温度计受热,让水银球上液滴和蒸气温度达到平衡。然后再稍稍加大火焰,进行蒸馏。控制加热温度,调节蒸馏速度,通常以每秒1~2滴为宜。在整个蒸馏过程中,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上常有被冷凝的液滴。此时的温度即为液体与蒸气平衡时的温度,温度计的读数就是液体(馏出物)的沸点。蒸馏时加热的火焰不能太大,否则会在蒸馏瓶的颈部造成过热现象,使一部分液体的蒸气直接受到火焰的热量,这样由温度计读得的沸点就会偏高;另一方面,蒸馏也不能进行得太慢,否则由于温度计的水银球不能被馏出液蒸气充分浸润使温度计上所读得的沸点偏低或不规范。

观察沸点及收集馏液:进行蒸馏前,至少要准备两个接受瓶。因为在达到预期物质的沸点之前,带有沸点较低的液体先蒸出。这部分馏液称为“前馏分”或“馏头”。前馏分蒸完,温度趋于稳定后,蒸出的就是较纯的物质,这时应更换一个洁净干燥的接受瓶接受,记下这部分液体开始馏出时和最后一滴时温度计的读数,即是该馏分的沸程(沸点范围)。一般液体中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高沸点杂质,在所需要的馏分蒸出后,若再继续升高加热温度,温度计的读数会显著升高,若维持原来的加热温度,就不会再有馏液蒸出,温度会突然下降。这时就应停止蒸馏。即使杂质含量极少,也不要蒸干,以免蒸馏瓶破裂及发生其他意外事故。

蒸馏完毕,应先停止加热,然后停止通水,拆下仪器。拆除仪器的顺序和装配的顺序相反,先取下接受器,然后拆下尾接管、冷凝管、蒸馏头和蒸馏瓶等。

阅读全文

与非接触式膜蒸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为什么污水处理厂要笔试面试 浏览:685
威能净水过滤器 浏览:353
小型dtro碟管式反渗透膜 浏览:206
回奶期有硬块用芒硝 浏览:667
sr含义是净水反渗透吗 浏览:300
镇江地埋一体化污水处理怎么样 浏览:732
尿素滤芯型号在哪里 浏览:827
长方形投币饮水机怎么画 浏览:75
6支反渗透膜壳进出水图 浏览:555
卡罗拉空调滤芯用什么牌的好一点 浏览:337
污水处理增氧用什么设备好 浏览:684
污水过后的残渣叫什么 浏览:710
简单又方便的饮水机怎么做 浏览:651
最小的厨房排风净化器多少钱一台 浏览:678
调研城区绿化污水处理工作总结 浏览:382
卷式超滤膜矿泉水 浏览:649
林内净水器质量如何 浏览:418
日立450提升器 浏览:860
饮水机的水桶多少天换一次 浏览:420
水库边饭店污水怎么管 浏览: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