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白酒在中国哪个朝代比较盛行
白酒经过中国历史几千年的发展史的演变,也经过了无数的演变,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白酒,你要说哪个朝代比较盛行,还真是要从问法上就要修改,因为几千年来各个朝代的白酒根本就是不同的产品。
起源上来说,白酒就有:仪狄酿酒,杜康酿酒,黄帝酿酒几个不同的版本,考古资料也显示几个时期就有了白酒1、裴李岗文化时期(2)河姆渡文化时期(公元前4000-500年)上述两个文化时期,均有陶器和农作物遗存,均具备酿酒的物质条件。(3)磁山文化时期 磁山文化时期距今7355-7235年,有发达的农业经济。据有关专家统计:在遗址中发现的粮食堆积为一百平房米,折合重量五万公斤。还发现了一些形制类似于后世酒器的陶器。有人认为磁山文化时期,谷物酿酒的可能性是很大的。(4)三星堆遗址 该遗址地处四川省广汉,埋藏物为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2870年之间的遗物。该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青铜酒器,其器形有杯,觚,壶等。其形状之大也为史前文物所少见。(5)山东莒县陵阴河大汶口文化墓葬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山东莒县陵阴河大汶口文化墓葬中发掘到大量的酒器。尤其引人注意的是其中有一组合酒器,包括酿造发酵所用的大陶尊,滤酒所用的漏缸,贮酒所用的陶瓮,用于煮熟物料所用的炊具陶鼎。 还有各种类型的饮酒器具100多件。据考古人员分析,墓主生前可能是一职业酿酒者。
随后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投壶这项比赛项目,就是将箭投入饮酒的器皿中,所以可见富贵人就有饮酒习惯。三国时期更有关羽温酒斩华雄等著名的故事。可见那会的酒也比较盛行,特别是在战乱时代,酒作为提军队士气不可缺少的东西,应该比较受广大士兵,将领的喜欢,但是通过分析,一年四季战祸不断,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所以不能更好的生产,就无法拿出很多的粮食用来酿酒。
我理解你说的最盛行的时代可能要说是隋唐时代,当时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巅峰时代,文人墨客喜欢饮酒作诗,造就了很多跟名酒有关的诗句,主要有
一、 宴会酒。
宴会是比较轻松的时刻,往往是喜庆的日子或者是朋友团聚集会的场合,此时此刻,人头颤动,觥筹交错,呼五喝六,热闹非凡,酒是宴会必不可少的兴奋剂。且看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开琼宴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张继的《春夜皇甫冉宅欢宴》“流落时相见,悲欢共此时。兴因尊酒洽,愁为故人轻。”,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李世民《帝京篇十首并序》其八“欢乐难再逢,芳辰良可惜。玉酒泛云罍,兰肴陈绮席。千锺合尧舜,百兽谐金石。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壁。”
二、饯行酒。
临别饯行,友人们既共叙美好回忆,又对未来充满憧憬,绵绵的离愁,真诚的祝福,都留在饯行的酒席上。把所有的离情别绪全都倾注在浓浓的美酒中吧,朋友啊朋友,让我们举杯畅饮,祝愿你一路保重;让我们一醉方休,今日一别,不知何时能重逢矣······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贾至的《送李侍郎赴常州》“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二、 传统节日酒。
我国古代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往往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时。传统佳节,诗人自然饮酒舒怀。
如白居易《喜入新年自咏》“白须如雪五朝臣,又入新正第七旬。老过占他蓝尾酒,病余收得到头身。销磨岁月成高位,此类时流是幸人。大历年中骑竹马,几人得见会昌春。”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卢照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旅眺》“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孟浩然《积登万山寄张五》“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韩愈《八月十五日夜赠张功曾》“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不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
三、 独酌、闲饮、咏怀酒。
诗人们有时空闲,独酌杯酒,抒发人生感慨,或激进慷慨,催人自新,促人奋进;或感叹仕途失意、怀才不遇、想念佳人、人生坎坷而处于矛盾、苦闷和焦灼中的彷徨和痛苦,他们以酒寄情,托物言志,咏成不少千古佳作。
如王绩《过酒家》“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李世民《赋尚书》“寒心睹肉林,飞魄看沉湎。纵情昏主多,克己明君鲜。灭身资累恶,成名由积善。既承百王末,战兢随岁转。”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醉中趣,勿为醒者传。”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独酌成诗》“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罗隐《自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韦庄《谴兴》“乱来知酒圣,贫去觉钱神”。
四、 边塞、军中酒。
边塞酒诗较少,仅有王翰《凉州词》最为优美。“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此诗悲壮雄浑,抒发了征夫们视死如归的悲壮和激昂。其他如李欣《塞下曲》“金笳吹朔雪,铁马嘶云水。帐下饮葡萄,平生寸心是”,鲍防的《杂感》似乎与边塞有关,“汉家海内承平久,万国戎王皆稽首。天马常衔苜蓿花,胡人岁献葡萄酒。”,畅当《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酒渴爱江清,余酣漱晚汀。软莎欹坐稳,冷石醉眠醒。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沉冥。”
六、祭祀神灵、村社酒。
这是饮酒中场面最为壮观、气氛最为活跃的时刻,往往是上下三村,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妇孺全到。我国传统节日以祭祀神灵、集社欢庆丰收最为热闹。此时人山人海,熙熙攘攘,锣鼓喧天,欢歌狂舞,痛饮豪赌,游戏玩耍,热闹场面,应有尽有。如王驾《社日》“鹅湖山下稻梁肥,豚栅鸡埘半掩扉。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李嘉佑《夜闻江南人家赛神因题即事》“南方淫祀古风俗,楚妪解唱迎神曲。枪枪铜鼓芦叶深,寂寂琼筵江水绿。雨过风清洲渚闲,椒浆醉尽迎神还。······听此迎神送神曲,携觞欲吊屈原祠。”刘禹锡《阳山庙观赛神》“汉家都尉旧征蛮,血食如今配此山。曲盖幽深苍桧下,洞箫愁绝翠屏间。荆巫脉脉传神语,野老娑娑启醉颜。日落风生庙门外,几人连踏竹歌还。”
七、 写酒后风采。
李白《白马篇》“酒后竟风采,三杯弄宝刀。杀人如剪草,剧孟同游遨。发愤去函谷,从军向临洮,叱咤经百战,匈奴尽奔逃。归来使酒气,未肯拜萧曹。”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录》“谁道山公醉,犹能骑马回”,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醉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八、 登高赋诗饮酒。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们登高临远,极目远眺,把酒临风,或思乡,或舒怀,言情咏志,风靡至今。如李白《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白居易《九日登巴台》“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刘希夷《春日行歌》“山树落梅花,飞落野人家。野人何所有,满瓮阳春酒。携酒上春台,行歌伴落梅。醉罢卧明月,乘梦游天台。”李白《梁园吟》“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九、 追悼友人的挽歌。
逝者长已矣,托体同山阿。人生最大痛苦就是死别,亲朋好友忽传噩耗,谁能不哀谁能不痛?睹酒思人,往事如昨,物是人非,呜呼哀哉!如段成式《哭李群玉》“酒里诗中三十年,纵横唐突世喧喧。明时不作祢衡死,傲尽公卿归九泉。”李白《哭宣城善酿纪叟》“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白居易《哭刘尚书梦得二首》其一“四海齐名白与刘,百年交分两绸缪。同贫同病退闲日,一死一生临老头。杯酒英雄君与操,文章微婉我知丘。贤豪虽殁精灵在,应供微之地下游。”
十、 展现社会不合理的酒诗。
任何社会都有它的阴暗面,封建的唐帝国也不例外。诗人们以他们敏锐的视觉,发现了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的疾苦,也感受到达官贵人们的奢侈和糜烂,这些酒诗是有积极的社会意义的。如杜甫《自京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白居易《轻肥》“食饱心自若,酒酣气益振。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郑遨《伤农》“一粒红稻饭,几滴牛颔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释贯休《富贵曲》“太山肉尽,东海酒竭;佳人醉唱,敲玉钗折。宁知耘田车水翁,日日日炙背欲裂。”
除了上述与酒有关的诗歌外,唐朝还有不少有名的酒赋,如王绩的《醉乡记》、皇甫湜的《醉赋》、白居易的《酒功赋》、皮日休的《酒箴》;还有不少有名的酒歌,如李白的《将进酒》、《襄阳歌》、《梁甫吟》,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李贺的《秦王饮酒歌》,白居易的《琵琶行》,许宣平的《醉歌》。晚唐诗人李珣还著有《南乡子·兰舟载酒》的酒词。唐朝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还著有“酒中咏”唱和组诗,专写与酒有关的诗,如《酒》、《酒床》、《酒樽》、《酒勺》、《酒盆》、《酒壶》、《酒觥》、《酒船》、《酒铛》、《酒杯》等。
足以见得酒文化在此时代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宋元时代中水浒传也凸显了很多跟酒有关的东西,不过由一个故事就是水浒传里智取生辰纲和三碗不过岗这两个故事说明,当时天气很热,士兵和武松却拿酒解渴,才说明那会的酒与现代的酒不一样,如果是像现在这样五十二度的白酒拿来解渴的话,早就不省人事了。
到了明清朝代,将糟子通过蒸馏,工艺逐步的完善,才得到现在的白酒。而以谷物酿酒的工艺又通过几百年的演变,才演变成今天的白酒。
而现代的酒文化跟古代的酒文化又完全不一样了,现代人喜欢无酒不成席,朋友三四,没事喝两盅,拉近朋友情感。而现代的白酒每年的产量也达到几百亿吨,中国的白酒消费人群一年能喝干一个西湖,所以我觉得你的问题的答案应该是隋唐或者现代。
希望我的答案能另你满意!~~
『贰』 酿酒有多少年历史了,最早在哪个朝代呢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酒是自然酒,然后才有人工酿造的酒。人类何时开始酿酒,目前还难以确定。酒最早出现在何地,也很难弄清。不过,我国的酿酒历史悠久。考古工作者在龙山文化遗址发现了大量陶制的贮酒和饮酒器皿。据此推算,我们的祖先远在5000年前就开始人工酿酒了。
相传我国在夏朝就有了甘美浓烈的美酒了。按现在的分类那时的酒尚属黄酒类。秦汉时期,酿酒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懂得了用葡萄酿酒。
黄酒和葡萄酒都是发酵酒,酒精含量不高。为了提高酒的度数,后来又利用酒精与水的沸点不同制造出了蒸馏酒。我国的蒸馏酒始于何时,说法不一,有的说始于南北朝,有的说始于唐朝,还有的说始于宋朝。
『叁』 蒸馏酒源于中国古代的
唐朝。
据历史记载所谓“溜酒”(即蒸馏酒),先秦时代尚未之有。有之,则自唐代始。法国《世界风俗·酒》载:“中国酿酒,远在基督纪元前已知之;阿刺吉酒,纪元前八百年印度已有制者。”魏曹操禁酒,人窃饮之。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其非蒸馏酒无疑。
在我国古代,由于历史悠久,地域不一,留传下的蒸馏酒的名称很多,但古代文献中所说的”白酒"这一名称却不是指蒸馏酒。前面已说过它是一种酿造的米酒。只是到了现代,才用白酒代表经蒸馏的酒。
(3)中国蒸馏酒朝代扩展阅读:
由于酵母菌在高浓度酒精下不能继续发酵,因此所得到的酒醪或酒液酒精浓度般不会超过20%。采用蒸馏器,利用酒液中不同物质挥发性不同的特点,可以将易挥发的酒精(乙醇)蒸馏出来。
蒸馏出来的酒汽往往酒精含量较高,经冷凝、收集就成为浓度约为65% ~70%的蒸馏酒。所以,蒸馏器的采用是酿酒工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而且蒸馏技术还可以用于其他行业,尤其是现代的石油工业广泛使用蒸馏器,这些都为现代文明立下了汗马功劳。
现在人们所熟悉的蒸馏酒分为“白酒”(古时也称'烧酒”)、“白兰地”、“威土忌”、“兰姆酒”等。白酒是中国所特有的,一般是粮食酿成后经蒸馏而成的。白兰地是葡萄酒蒸馏而成的,威土忌是大麦等谷物发酵酿制后经蒸馏而成的,兰姆酒则是甘蔗酒经蒸馏而成的。
发酵容器的多样性也是造成烧酒香型各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传统的发酵容器分为陶缸和地窖两大类型。陶缸还有地缸(将缸的大部分埋人地面之下)和一般置放在室内的缸。自古以来,酒的发酵便离不开容器,黄酒发酵的容器多数为陶质容器,有的烧酒仍继承陶质容器发酵的传统。
如南方的烧酒发酵容器几乎都是采用陶器,即使是糟烧酒,也是如此。但自从出现蒸馏酒后,这一传统观念发生了变化,地窖这一特殊的容器应运而生。所谓地窖发酵就是掘地为窖将原料堆积其中,让其自然发酵。
『肆』 中国酿酒有多少年历史最早在哪个朝代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酒的历史。传说酿酒的起源已有5000年历史。但也众说纷纭,尚未定论。
1.始于5000年前:酿造啤酒。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市米家崖发现了酿造啤酒的相关器物,阔口罐、漏斗、小口尖底瓶和可移动的灶,出现于公元前3400年到公元前2900年。
2.始于黄帝时期:酿造醴酪。《黄帝内经·素问》记载黄帝和歧伯讨论酿酒的情景,还提到一种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
3.始于夏禹朝:1987年8月23日《新民晚报》刊登“山东莒县发现5000年前的酿酒器具”,包括陶盉、鬶、高足杯、觚、爵、壶、角等。饮酒器有大量的陶制品和精美的青铜制品。
4.始于商周朝:酿造药酒。考古发掘和研究成果表明,商王朝时期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所有的社会活动都受到礼的制约,而这种礼的实质,便是酒。还设有有酒正、酒人之职官,专门负责管理酒的酿造和使用,以保障祭祀燕飨之需。
5.始于汉代:酿造蒸馏酒。出现青铜蒸馏器,由甑和釜两部分组成。在四川彭县、新都先后两次出土了东汉的“酿酒”画像砖,其图形为生产蒸馏酒作坊的画像。
6.始于唐代:有诗词为证。雍陶“自到成都烧酒熟,不思身更入长安。”,显然,烧酒即白酒已在唐代出现,而且比较普及。隋唐文物中,还出现了只有15~20mL的酒杯。
7.始于宋代:大曲酿酒。北宋田锡《麴本草》经过2~3次蒸馏,度数较高,饮小量便醉。《宋史》中所指的“腊酒蒸鬻,候夏而出”正是今日大曲酒的传统方法。
8.始于元代:固态蒸馏酒。李时珍《本草纲目》“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汽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蒸馏方法与现在所使用的甑桶固态蒸馏相似。
『伍』 蒸馏酒在中国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普及的
东汉。元代普及。
在上海博物馆发现了东汉时期的青铜蒸馏器。该蒸馏器的年代, 经过青铜专家鉴定是东汉早期或中期的制品,用此蒸馏器作蒸馏实验,蒸出了酒度为 26.6-20.4的蒸馏酒。而且在安徽滁洲黄泥乡也出土了一件似乎一模一样的青铜蒸馏器。
专门研究这一课题的吴德铎先生和马承源先生认为我国早在公元初或一,二世纪时期,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便已使用青铜蒸馏器了。但他们并未认定此蒸馏器是用来蒸馏酒(吴德铎:"阿剌吉与蒸馏酒",<<辉煌的世界酒文化>> , 成都出版社, 1993年)。
吴德铎先生在1986 年于澳大利亚召开的第四届中国科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这一研究结果后,这一轰动世界科技史学界的论文引起了致力于<<中国科学技术史>>这一巨著编撰者,英国剑桥大学东方科学技术史图书馆馆长李约瑟博士的高度重视。
并表示要对其原著作中关于蒸馏器的这部分内容重新修正。这篇论文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关注。有人认为"东汉已有蒸馏酒"(王有鹏:"我国蒸馏酒起源于东汉说"<<水的外形,火的性格---深圳首届中国酒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
东汉青铜蒸馏器的构造与金代蒸馏器的也有相似之处。该蒸馏器分甑体和釜体两部分。通高53.9cm。甑体内有储存料液或固体酒醅的部分,并有凝露室。凝露室有管子接口,可使冷凝液流出蒸馏器外,在釜体上部有一入口,大约是随时加料用的。
蒸馏酒起源于东汉的观点,暂时没有被广泛接受。因为仅靠用途不明的蒸馏器很难说明问题。另外东汉以前的众多酿酒史料中都未找到任何蒸馏酒的踪影,缺乏文字资料的佐证。
(5)中国蒸馏酒朝代扩展阅读:
流派:
从文史资料的角度考察,古代的蒸馏酒分为南北两大类型,如在明代,蒸馏酒就起码分为二大流派,一类为北方烧酒,一类为南方烧酒。<<金瓶梅词话>>中的烧酒种类除了有"烧酒"(未注明产地)外,还有"南烧酒"这一名称。但实际情况是在北方除了粮食原料酿造的蒸馏酒外,还有西北的葡萄烧酒,内蒙的马乳烧酒;
在南方还可分为西南(以四川,贵州为中心)及中南和东南(包括广西,广东)两种类。这样的分类仅仅是粗略的,并无统一的划分标准。
由于烧酒的主要特点是酒精浓度高,许多芳香成分在酒中的浓度是随着酒精度而提高的,酒的香气成分及其浓淡成了判断烧酒质量的标准之一。我国风格多样的烧酒,主要是酿造原料的不同而自然形成的。其次是酿造技术等因素。
『陆』 中国的蒸馏酿酒技艺是什么朝代由西方传到中国的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蒸馏技术和蒸馏酒的国家,大约有四五千年的酿酒历史,白酒在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中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有资料提出“烧酒始于金世宗大定年间(1161年)
『柒』 中国的白酒历史到底有多久
中国白酒的发展历史
唐代
在唐代文献中,烧酒、蒸酒之名已有出现。李肇(公元806年)写的《国史补》中的:“酒则有剑南之烧春”(唐代普遍称酒为“春”);雍陶(公元834年)诗云:“自到成都烧酒热,不思身更入长安。”可见在唐代,烧酒之名已广泛流传了。
田锡写的《曲本草》中说:“暹罗酒以烧酒复烧二次,入珍贵异香,其坛每个以檀香十数斤的烟熏令如漆,然后入酒,腊封,埋土中二三年绝去烧气,取出用之。
元代
元代中国与西亚和东南亚交通方便,在文化和技术等方面多有交流。有人认为“阿刺古”酒是蒸馏酒,远从印度传入。还有人说:“烧酒原名‘阿刺奇’,元时征西欧,曾途经阿刺伯,将酒法传入中国。”章穆写的《饮食辨》中说:“烧酒,又名火酒、‘阿刺古’。‘阿刺古’番语也。”现有人查明“阿刺古”、“阿刺吉”、“阿刺奇”皆为译音,是指用棕榈汗和稻米酿造的一种蒸馏酒,在元代曾一度传入中国。
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在《本草纲目》中所写:“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近时惟以糯米或黍或秫或大麦蒸熟,和曲酿瓮中十日,以甑蒸好,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现代吴德铎先生则认为撰写<<饮膳正要>>的作者忽思慧(蒙古族人)当时是用蒙文的译音写成“阿剌吉”,而并未使用旧有的汉文名(烧酒)。故不应看成是外来语。忽思慧并没有将“阿刺吉”看作是从外国传入的。
至于烧酒从元代传入的可信度如何,曾纵野先生认为“ 在元时一度传入中国可能是事实,从西亚和东南亚传入都有可能,因其新奇而为人们所注意也是可以理解的。”(曾纵野:我国白酒起源的探讨(<<黑龙江酿酒>>,1978年))明代时称白酒为火酒。
明代
1998年8月,在成都市锦江畔以外发现的明朝初年的水井街坊遗址,这是我国迄今发现连续生产白酒长达800年的酒坊实证。中国有着世界上独创的酿酒技术。
日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坂口谨一郎曾说中国创造酒曲,利用霉菌酿酒,并推广到东亚,其重要性可与中国的四大发明媲美。白酒是用酒曲酿制而成的,为中华民族的特产饮料,又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蒸馏酒,通称烈性酒,成为全球酒类饮料产销大国,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
清代
白酒是清朝发扬光大,逐渐替代“杜康”的朝代,绝大多数的蒸馏酒名牌都创始于清朝。
『捌』 我国哪个历史时期出现了蒸馏酒
唐朝时期,我国除了自然发酵的葡萄酒,还有葡萄蒸馏酒,也就是白专色白兰地,即出现了烧酒属。烧酒利用酒精与水的沸点不同,蒸烤取酒。蒸馏酒的出现,是酿酒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唐太宗在破高昌国时,得到过西域进贡的蒸馏酒,故有“唐破高昌始得其法”“用器承取滴露”的记载,说明唐代已出现了烧酒。
唐朝时期,我国西北和西南两大地区几乎同时出现白酒蒸馏技术。因此,在唐代文献中,出现了烧酒、蒸酒之名。
『玖』 中国最早的高度酒什么年代
属于蒸馏酒的白酒或出现在元朝,因为与发酵酒不同的是,白酒还需要经过蒸馏的工序,而这是从蒙古人传到中原的技艺,原来的音名叫“阿刺吉”,这在忽必烈的饮膳太医忽思慧的《饮膳正要》中有明确记载。
明代药物学家李时珍曾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盛取滴露,凡酸败之酒皆可蒸烧。”而清代檀萃也曾在《滇海虞衡志》中说:“盖烧酒名酒露,元初传入中国, 中国人无处不饮乎烧酒。”
早初酒应当是果酒和米酒。自夏之后,经商周、历秦汉,以至于唐宋、皆是以果实粮食蒸煮,加曲发酵,压榨而后才出酒的,无论是吴姬压酒劝客尝,还是武松大碗豪饮景阳岗,喝的就是果酒或米酒,随着人类的进一步发展,酿酒工艺也得到了进一步改进。
数千年来,中国的酿酒事业,在历史的变迁中,分支分流以至于酿造出了许多更具有地方特色,更能反应当地风土人情的各类名酒,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的酒礼酒俗,无不构造出一个博大的渊深的名酒古国。
『拾』 白酒蒸馏技术哪个朝代候开始的
白酒又名烧酒,是中国的传统饮料酒。据《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内,其法用浓容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1998年8月,在成都市锦江畔以外发现的明朝初年的水井街坊遗址,这是我国迄今发现连续生产白酒长达800年的酒坊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