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刺槐怎么传播花粉
刺槐花开到很晚,因为它招不来蜜蜂和蝴蝶为它传粉,它只能依靠风,以帮助更好地传播花粉。花的采摘树在枝条梢头,像戴了巨大的花冠,因为它是一个很好的备份外风传播花粉的时代。
Ⅱ 刺槐如何种植,什么时候种植好
刺槐的种植技术
生长习性
刺槐喜光。喜温 暖湿润气候,在年平均气温8~14℃、年降水量500~900毫米的地方生长良好。刺槐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很强。最喜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湿润的粉砂土、砂壤土和壤土。对土
壤酸碱度不敏感。在底土过于粘重坚硬、排水不良的粘土、粗砂土上生长不良。虽有一定抗旱能力,但在久旱不雨的严重干旱季节往往枯梢。不耐水湿。怕风。生长快,是世界上重要的速生树种。根浅
,树冠浓密。结实早,产量丰富。材积生长旺期在15~20年以后,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能保持到40年以上。造林最好选择有水浇条件、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砂壤土育苗。播种前先经热水浸种。以春
播为主,但春季特别干旱的地方也可雨季播种。造林方法因地而异:在冬、春季多风,比较干燥寒冷地区可在秋季或早春采用截干造林;在气候比较温暖湿润而风少的地方可带干造林,以春季造林为好。
刺槐的主要害虫有:白蚁、叶蝉、天牛、蚧、小皱蛾、槐蚜、刺槐尺蛾、刺槐种子小蜂等。
分布
原产北美的树种,公元1601年就引入欧洲,公元1877年后引入中国,因其适应性强、生长快、繁殖易、用途广而受到欢迎。在国内已遍及华北、西北、东北南部的广大地区。在北纬23°~46°、东经
124°~86°的27个省(市、自治区)都有栽培,而以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为中心。垂直分布最高可达海拔2100米。多以水土保持林、防护林、薪炭林、矿柱林树种应用。刺槐原产地是在两个完全不相连
接的地域分布,形态变异丰富,它的观赏价值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在立地条件差,环境污染重的地区绿化,这是不可缺少的园林绿化树种。
种植
具有一定的抗旱能 力(如在石质山地,抗旱性超过臭椿,在沙荒地区超过加杨),但在久旱不雨的严重干旱季节,往往枯梢,甚至大量死亡。不耐水湿,土壤水分过多时常发生烂根和紫纹羽病,以致整株死
亡。怕风,栽植在风口处的林木生长缓慢,干形弯曲,容易发生风折、风倒、倾斜或偏冠。生长快,是世界上重要的速生阔叶树种之一。树冠浓密。主根不发达,一般在距地表30~50厘米处发出数根粗壮
侧根,根深可达1.4米,也有达6~8米的。水平根系分布较浅,多集中于表土层5~50厘米内,放射状伸展,交织成网状。结实早且产量丰富。3~6年生幼树即可开花结实,每隔1~2年种子丰收一次,15~
40年生时,大量结实,40年后逐渐衰退。刺槐栽植后第2~6年是树高旺盛生长高峰,每年高生长量可达1.0~2.5米,约持续3~4年。直径的旺盛生长期出现在5~10年间,每年平均生长0.9~2.7厘米,较好
立地条件下的旺盛生长期持续时间长。材积生长的旺盛期在15~20年以后,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能保持到40年以上。
在底土过于粘重坚硬、排水不良的粘土、粗砂土上生长不良。虽有一定抗旱能力,但在久旱不雨的严重干旱季节往往枯梢。不耐水湿。怕风。生长快,是世界上重要的速生树种。根浅,树冠浓密。结
实早,产量丰富。材积生长旺期在15~20年以后,在较好的立地条件下,能保持到40年以上。造林最好选择有水浇条件、排水良好、深厚肥沃的砂壤土育苗。播种前先经热水浸种。以春播为主,但春季
特别干旱的地方也可雨季播种。造林方法因地而异:在冬、春季多风,比较干燥寒冷地区可在秋季或早春采用截干造林;在气候比较温暖湿润而风少的地方可带干造林,以春季造林为好。
Ⅲ 刺槐有哪些变种品种
刺槐其变种有:无刺槐:树高3~10m,树冠帯状。枝上无刺,整齐美观。在青岛用作庭荫树和行道树。用扦插进行繁殖。冠状无刺槐:又名伞槐。灌木状小乔木,
树冠卵圆形,如伞。分枝细密,无刺。不开花或很少开花,几无果实。多用插条和嫁接进行繁殖。可作行道树。粉花刺槐:灌木。枝和花梗均有红色刺毛。荚果有红色腺状毛。嫁接繁殖可形成小乔木。
Ⅳ 如图,这两瓶那个洋槐蜜质量好,是纯的
右边那个是结晶未完全的,左边那个是没结晶的。个说不好哪个是真的,要靠品偿才行。。。
Ⅳ 刺槐有哪些特征
(black locust)
学名:Robinia pseudoacacia L.。叶似槐树,枝条上有托叶刺,故名刺槐。蝶形花科,刺槐属(该属约20种,原产北美洲温带及亚热带,现世界各地都有引种。中国引入3种)。
形态和用途
落叶乔木,树高25米,胸径达1.1米。树皮深纵裂至浅裂。小枝光滑,褐色。无顶芽,柄下芽。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7~19,长1.5~4.5厘米,两面平滑无毛,对生或近对生,全缘,有小托叶;在总叶柄基部常有大小、软硬不相等的2托叶刺。总状花序白色,有香气,腋生,花序轴细而下垂。荚果扁平,带状长椭圆形,长4~10(20)厘米,沿腹缝线有窄翅。种子扁肾形,褐绿色、紫褐色至近黑色,具淡色的斑纹。4~5月开花,荚果7~9月成熟。在中国有两个栽培变型:①无刺槐〔R.pseudoacacia L.f.inermis(Mirb.)Rehd.〕:树冠开阔,扫帚形,整齐美观。枝条硬挺,无刺。②球冠无刺槐〔R.pseudoacacia L.f.umbraculifera(DC.)Rehd.〕:分枝细密,树冠能自成卵圆形,耐修剪。枝条无刺,或刺很小、很软。不开花或极少开花,几无果实。
材质坚重,顺纹抗压强度和抗冲击强度均很高。耐腐,耐水湿,刨面有光泽,花纹美观,为桩木、坑木、枕木、农具、车辆、工具把柄、运动器材、地板及海带养殖等优良用材。枝桠、木材、树根易燃,火力旺,为上等薪炭材。叶子含多种营养成分,为优良的饲料和肥料。刺槐花是优良蜜源,且含芳香油。树皮纤维强韧,有光泽,易漂白和染色,供造纸编织、制绳用。刺槐保持水土能力很强,还能改良土壤,增加团粒结构和有机质。
(李建文 许慕农)
地理分布和生物学特性
刺槐原产美国东部的阿伯拉契亚山脉和奥萨克山脉(Appalachian and Ozank Mts.)。在清光绪三至四年(1877~1878),中国驻日使馆副使张斯桂寄树苗给左宗棠栽植于南京。20世纪初,从欧洲(德国)大量引种,在山东青岛和胶济路两侧的丘陵、河滩造林。以后逐步扩展到华东、华北、西北及辽东半岛等地。刺槐在中国栽植的北界大致在辽宁的铁岭、沈阳,河北的承德、张家口,宁夏的银川一线;西北至新疆的石河子、奎城、伊宁、阿克苏、叶城、和田;西达青海的西宁;西南至四川雅安、云南昆明;南到广东、广西;东至辽宁丹东、山东烟台、江苏省北部沿海及台湾省。即北纬23°~46°、东经81°~124°的广大区域内都有栽植。在长江以南,多为零星栽植。在北纬32°~37°(沿海可到40°)、东经108°~124°之间的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和黄土高原背风沟谷、土石山坡中下部,及山沟、细沙地、轻盐碱地、河流两岸的河漫滩、滨海沙滩和堤坝都是刺槐最适生的地区。栽植区的海拔高度最高极限:甘肃临洮县2100米,山西中南部1400米,陕西延安1600米,河北张家口1000米,山东1000米,安徽、江苏500~700米以下。
刺槐是暖温带树种,适生于年平均降水量600~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10~14℃的气候,在年降水量500~600毫米,年平均气温6~9℃,绝对最低气温-24~-26℃,河滩、背风沟谷里的刺槐林也能正常生长,但在干瘠的山坡、梁峁等地,树形低矮,树干弯曲、多杈。在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年平均气温6℃以下,绝对最低气温超过-26℃的地方,不能长成大树,地上分年年冻死,年年萌条,呈灌木状。栽植在风口的刺槐,生长缓慢,且易发生风折、风倒、倾斜或偏冠。刺槐根系发达,吸收面广,有较强的耐旱力。刺槐对水分很敏感,在黄海、渤海的滨海细沙地,黄河、淮河、海河流域的河漫滩、沟谷、渠路边、堤坝等地表现出速生的特性。干形通直圆满,一般8~12年即可长成小径材,15~20年长成中径材。但不耐涝,死水潴积1~2天即被涝死,地下水位不足1.0米的地方,烂根率高达45~70%,枯梢严重。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沙土、壤土、粘土,甚至多年矿渣堆和页岩风化的石砾上都能生长,但是在干瘠的中沙地和结构不良的粘土地上生长缓慢,树形低矮。在酸性土、钙质土壤及含盐量0.3%以下的盐碱土都可以正常生长,在疏松、湿润、肥沃的细沙地及壤土地上生长最快。根有根瘤,可把空气中的氮固定到土壤中。刺槐喜光性强,不耐庇荫。树高速生期大多数出现于2~6年间,少数在6~10年间,最大连年生长量1.5~2.0米。直径生长的速生期在3~15年,最大连年生长量1.0~3.0厘米。材积速生期出现在12~30年间,最大连年生长量0.00173~0.05093立方米。
(许慕农)
育种
刺槐育种的主要目标是速生和改良干形。刺槐在其原产地及欧洲各国不是主要造林树种,育种工作较少,但各国林学家早已注意了刺槐种内变异的存在。有记载的优良类型有:①塔形刺槐:侧枝直立,树冠呈尖塔形;②桅杆刺槐:生长快,主干通直,结种少;③观赏刺槐。此外,匈牙利选出产蜜多和开花晚的优良类型。中国的刺槐育种自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主要是选择育种。良好的表现型有“箭杆刺槐”(主干高大通直)、“石林”等优良无性系,单株材积超过对照30%,已大面积推广。
(庞金瑄)
造林技术
①采种:要在15~20年以上的健壮树上采种。荚果赤褐色,果皮干枯状即可采集。由于豆荚螟、种子小蜂及种子麦蛾的为害,要提早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采种。荚果采集后,摊在地上日晒,碾压脱粒或脱粒机脱粒,除去果皮、秕粒及杂物,取得纯净种子,装入袋内干藏。荚果出种率10~20%。种子千粒重21.8克。②育苗:选择排水良好、湿润、肥沃的沙壤土作苗圃。盐碱地要选用含盐量在0.2%以下,地下水位1.0米以上的地方育苗。不可用蔬菜地作苗圃。结合整地用硫酸亚铁粉进行土壤消毒。刺槐种皮厚而坚硬,透水性差,有很多硬粒种子,必须采用多次热水浸种。先把90~100℃的开水倒入缸中,然后倒入种子,边倒边搅动,一直到水不烫手为止,浸泡一昼夜,用黄泥浆水把吸水膨胀的种子漂出来,剩下来未吸水的硬粒用上法继续浸种,最后剩下的硬粒种子放在细眼铁筛内,再把铁筛放入热水锅中约10秒钟,迅速摇动铁筛,使种子受热均匀。提起铁筛把种子倒入凉水中,浸泡一昼夜,绝大多数种子均可吸水膨胀。将吸水膨胀的种子混沙,放在背风向阳的沙坑中或草袋内、缸内(盖草帘)催芽,每天喷水和搅动1、2次,1/3的种子裂嘴时即可取出播种。春播约在清明前后,春旱严重的地方改在雨季播种,盐碱地在雨季后期(8月中下旬)播种。宽幅条播(沟宽10厘米,沟深2~3厘米),每公顷用种量37.5~60公斤。也可以起苗后培养根蘖苗及袋接繁殖优良类型。出苗后注意中耕除草,除治种蝇、金龟子、大象?、立枯病、炭疽病。对侧枝旺盛的苗木,夏季摘心或打掉部分叶子,以促进苗木根系发育。及时间苗,一般苗木每公顷留12~15万株,“四旁”植树大苗每公顷留3~6万株。③造林:平原地多采用穴状或带状整地,深度0.6~1.0米;山地用窄幅梯田、水平阶、水平沟、鱼鳞坑和穴状整地,深度0.4~0.6米;盐碱地则修筑台田、条田和开沟筑垄等整地方法(见造林地整地)。带干栽植大多在“惊蛰”到“清明”芽苞刚裂开露绿时,苗木越是高大,造林时间越应晚些。截干栽植留干高度1~3厘米,在秋冬季或早春,干不能露出地面,埋土高出根颈2~3厘米,不可太深。栽植后要浇水,否则要将土壤踩实或砸实。水土保持林和薪炭林每公顷栽植3300~4950株,中等立地条件的用材林每公顷栽植2490~3300株,立地条件好,集约经营的速生丰产林1665~1995株。刺槐顶芽萌发力弱,每年由侧芽抽出壮条代替顶梢,因此稀植的刺槐枝杈多,干形不通直圆满。幼林保持较大的郁闭度(0.7左右),可培育出优良干形。刺槐是优良的伴生树种,可与多种杨树、旱柳、泡桐、白榆、苦楝、麻栎、臭椿、油松、侧柏及紫穗槐等混交。除了在平原地与欧美杨单行混交外,与其他树种均作带状(4~6行)或块状混交,如刺槐抑制其他树种生长,亦可提早采伐或平茬成灌木状,以庇护地面。④抚育管理:造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修枝、疏伐和防治病虫害。修枝可在秋、冬、早春或麦收前(5月)进行。刺槐林开始疏伐的时间大约在造林后4~6年。在同龄纯林中采用下层疏伐方法(见疏伐),在平原地株行距整齐的林分,多采用机械疏伐方法(见疏伐),在异龄萌蘖林及异龄混交林中,采用上层疏伐法或综合疏伐法(见疏伐)。生产小径材的林分主伐龄可定在10~15年,中径材的林分主伐龄可定在20~30年。速生丰产林可定在10~15年主伐。主伐后可进行萌蘖更新,雨季前把根株挖出来,促使根蘖多萌发,苗木生长旺盛。采伐的第二年早春定株,每公顷保留2490~3300株。
主要病虫害有豆荚螟、刺槐种子小蜂、种子麦蛾、八小皱蝽、大象?、刺槐蚜、刺槐尺蛾、刺槐谷蛾、窜皮虫、紫纹羽病、刺槐烂皮病等。
(许慕农)
刺槐尺蛾
(李宽胜)
学名:Napocheima robiniae Chu。鳞翅目,尺蛾科。雄蛾体棕褐色,长14~17毫米,翅展33~42毫米;触角双栉状,轴灰白色,栉棕色,长约为触角的1/3;胸、腹部深棕色,具长毛;前翅棕黄色,外线与内线间色更深,形成一弯曲的中带,前宽后窄,外线外缘间有灰黄线,中室上有一小黑点;后翅灰黄色,中室上有一黑点,点外有两条灰黑横线。雌蛾棕褐色,体长13~19毫米,翅退化。(见图)分布中国陕西。为害刺槐、香椿、臭椿、黄栌、漆树、杜仲、银杏、苦楝、皂荚、白蜡树、核桃、枣、苹果等。一年1代,以蛹在土茧内越夏过冬。翌年2月下旬越冬蛹开始羽化,3月下旬至4月上旬为羽化盛期,4月下旬羽化结束。3月上旬始见卵,产卵期与成虫发生期基本一致。4月初卵开始孵化,中旬进入盛期,下旬孵化结束。5月中旬幼虫开始老熟,下树入土作茧,经30~50天的前蛹期,于7月下旬全部化蛹越夏过冬。成虫耐寒性强,地表解冻便羽化出土,傍晚到22时外出活动。雄蛾有趋光性。雌蛾羽化后沿树干爬至树梢,与雄蛾交配产卵。卵排列成行,堆产于1年生枝梢的阴面。卵期一般10~12天。每雌产卵平均462粒,最多920粒。雌蛾寿命4~5天,雄蛾3~4天。幼虫共6龄。1~3龄幼虫食量较小,抗药力弱;4龄起食量猛增,抗药力增强,初孵幼虫有吐丝下垂,随风扩散的习性。防治方法:设灯诱杀雄蛾;雌蛾临羽化前,在树干基部绑塑料薄膜,阻隔雌蛾上树产卵,并将阻隔带下面的卵块于孵化前处理;保护和利用天敌;1~3龄幼虫期,喷白僵菌等菌剂、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2000倍液,或施放烟雾剂。
刺槐尺蛾成虫
Ⅵ 刺槐有哪些变种类型
刺槐变种、类型有:无刺槐:树冠开扩,树形扫帚状,枝条硬挺而无托叶刺。球槐(伞槐、球冠无刺槐):树冠呈球状至卵圆形,分枝细密,近于无刺或刺极小而软。小乔木。不开花或开花极少。粉花刺槐:花略晕粉色。其他:我国在山东省用于绿化的有:细皮刺槐、疣皮刺槐以及箭杆刺槐等。1997年我国从韩国引进多倍体刺槐五个无性系:宽叶饲料型、宽叶饲料矮化无刺型、生柱型、速生板材型和速生无刺型。1999年又从匈牙利引进8个优良刺槐无性系,包括速生用材和蜜源两个类型,它们均具有速生、叶大、条粗、枝密的特点。
Ⅶ 刺槐花最好怎么吃
蒸槐花又叫槐花麦饭,是槐花最常见的吃法,我也是参考着网上的食谱来的。槐花洗净,控掉水分,加上适量白面粉和玉米粉,比例为一半一半,让槐花均匀的沾上两种粉末,放进干燥的屉布里用大火蒸上15分钟即可。
在调味方面,一般情况下需要用葱姜蒜、酱油、香醋、鸡精、胡椒等调制蘸料,不过我省掉了这步,直接在入锅之前向槐花里撒了盐、鸡精和胡椒并拌匀,然后再上锅蒸,所以蒸出来的槐花已经有了味道。
做好的蒸槐花很清香美味,属于小清新的菜肴。不过母亲的建议是玉米粉比例应该再小一点,也就是说玉米粉的比例应该低于50%,否则会显得比较干;另外,还是建议不要在槐花里放调料,因为容易拌不均匀,制作蘸料会比较好一些。
洗净的花苞被用来烙了槐花饼。先将槐花和蛋液、盐、五香粉、鸡精、新鲜花椒芽等混合均匀,静置一下午,再和入适量面粉,就可以烙饼了。
Ⅷ 如何通过生理指标对蜜源植物开花泌蜜进行测报
所谓生理指标测定就是从蜜源植物生理学的角度,以蜜源植物休眠期枝条为材料,通过蒽酮比色法、凯氏定氮法等测定蜜源植物休眠期可溶性糖、淀粉、总糖、蛋白质、C/N等生理指标,并结合来年蜜源植物花期测定的花蜜含糖量,分析休眠期该植物的营养生理指标与来年开花花蜜含糖量间的关系,同时,结合气候条件预测来年该蜜源植物的开花泌蜜情况。下面,仅以对刺槐生理指标的测定为例,说明该方法的主要内容。
(1)实验材料。分别在北京香山蜜蜂研究所附近,河北省农科院试验站附近及大连市劳动公园附近选取树龄、长势、生境条件基本一致的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各5棵,分别在树上以阿拉伯数字1~5标记。在1994年、1995年及1996年12月底分别对处于休眠期的上述3个点的标记刺槐取样。采集的枝条分别编号装袋,置于60~75℃烘箱中烘干,恒重待测。由于受篇幅限制,在此仅以北京地区测得数据为例。
(2)实验方法
刺槐休眠期生理指标测定:将烘干后的枝条研磨至碎,35目过筛,弃去粗渣,筛后的粉末为下述实验之材料。
刺槐枝条内糖与淀粉含量的测定用蒽酮比色法。
实验步骤:
①取磨碎的刺槐枝条粉末100毫克于10毫升的离心管中,加入10毫升80%乙醇,搅拌均匀后置于80~85℃水浴中保温30分钟,冷却后离心,将上清液倒入小烧杯中,重复一次,保留残渣。
②将上述提取液置于85℃水浴中使绝大部分酒精蒸发至2~3毫升,用蒸馏水定容至50毫升,然后测定提取液中的糖。
③将上述磨碎组织的残渣于80℃的烘箱中烘干,烘干的残渣转至试管中,加入2毫升蒸馏水,置沸水中加热15分钟,不时加以搅拌,冷却后,加2毫升9.2摩尔/升过氯酸,不断搅拌,持续10分钟,然后加蒸馏水至约10毫升,进行离心。
④倾出上层液于小烧杯中,加2毫升4.6摩尔/升过氯酸于残渣中,搅拌10分钟,加蒸馏水至10毫升,离心,倾出上层液于小烧杯中,定容至50毫升,分析提取液中的淀粉。
⑤配制1×10-6、100×10-6、200×10-6、400×10-6、600×10-6葡萄糖梯度标准液各10毫升,待用。
⑥分别取1、4的待测液1毫升于试管中,加入0.4%蒽酮硫酸试剂6毫升,搅匀,约5分钟在波长650纳米处用721分光光度计测定光密度。
按同样方法测定梯度标准液的光密度,并绘制标准曲线。
根据待测液的消光在标准曲线上分别查出其相应的浓度C(×10-6),按下式计算出刺槐枝条中糖与淀粉的含量。
糖(或淀粉)含量(%)={C×500/1000000}×100%
每个样本重复测定一次。
刺槐枝条中蛋白质的测定——微量凯氏(Micro-Kieldahl)定氮法。
样品中蛋白质含量(克%)=[(A-B)×0.0100×14×6.25/C×1000]×100式中,A为滴定样品用去的盐酸平均毫升数;B为滴定空白用去的盐酸平均毫升数;C为称量样品的克数;0.0100为盐酸的摩尔浓度,14为氮的原子量;6.25为系数。
准确称取0.100克刺槐枝条粉末,加入约4毫升的浓硫酸和约400毫克硫酸铜、硫酸钾混合物,在红外消化炉中消化约1小时,消化物转入凯氏定氮仪中加15毫升40%NaOH蒸馏5分钟,以硼酸吸收放出的氨,再用标准盐酸滴定。
上述实验以蒸馏水为对照,整个操作重复一次。
刺槐花期花蜜含糖量的测定:北京地区刺槐花期一般为5月上旬至5月中旬,约一个多星期。我们分别于1995年、1996年和1997年刺槐花期,在测定花蜜含糖量的前一天,用纱网将要测的花朵罩住,以防止花蜜被蜜蜂采集。每日从上午7时开始,每隔2小时测量一次样本树的花蜜,直至下午5时结束。每棵树每次分别测定30朵花,用定量滤纸吸取花蜜。测完的滤纸分别放入已编好号的试管中待测。测量工作从开花有蜜时起,直至花瓣由白转黄,无蜜或几乎无蜜时为止。
实验方法:将已编好号的含有花蜜的试管,加入少许蒸馏水,分10次将花蜜洗出,定容于50毫升的容量瓶中,稀释10倍后待测。
用蒽酮比色测定花蜜中的含糖量。为了便于计算,在下列表中已将30朵花的花蜜含糖量换算成100朵花的花蜜含糖量。
(3)实验结果
①北京刺槐休眠期各营养指标分析结果见表3、表4。
Ⅸ 刺槐豆胶的功能和使用
刺槐豆胶的功能:刺槐豆胶在食品工业中主要作增稠剂、乳化剂和稳定剂,常与琼脂、丹麦琼脂、卡拉胶及黄原胶等亲水胶体有良好的凝胶协同效应,可使复合后的用量水平很低并改善凝胶组织结构。
使用方法:
1、刺槐豆胶与卡拉胶复配可形成弹性果冻。
2、刺槐豆胶海藻胶与氯化钾复配广泛用作宠物罐头中的复合胶凝剂。
3、刺槐豆胶用于奶酪生产可加快奶酪的絮凝作用,增加产量并增进涂布效果。
4、刺槐豆胶用于膨化食品,在挤压加工时赋予润滑作用,并且能增加产量和延长货架时间。
(9)蒸馏水刺槐粉扩展阅读
来源
刺槐豆胶也称为角豆胶,因为最初它是从角豆树种子的胚乳中分离和精制得到的。角豆树是一种常年生常青树,萌芽后10~15年可长成l0m高的大树,并结出大量褐色果实成为角豆荚。
镰刀型的角豆荚10~20cm长,2~4cm宽,含有10~15颗椭圆形的种子和果核。在地中海地区,从古代开始,人们就一直将角豆用作一种食品添加剂,主要出产于西班牙、意大利、塞浦路斯和其它一些地中海国家。
刺槐豆胶为白色至黄色粉末、颗粒或扁平状片,无臭无味,在冷水中能分散,部分溶解,形成溶胶,80℃完全溶解。
pH值为5.4~7.0,添加少量的硼酸钠则转变成凝胶。pH值在3.5~9.0范围内,黏度几乎不受pH值的影响。pH值小于3.5或是大于9.0,黏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