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凝胶过滤法分离蛋白质时,从层析柱上先被洗脱下来的是
答案A
用凝胶过滤柱层析分离蛋白质是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与蛋白质分子的带电状况无关.在进行凝胶过滤柱层析过程中,比凝胶网眼大的分子不能进入网眼内,被排阻在凝胶颗粒之外.比凝胶网眼小的颗粒可以进入网眼内,分子越小进入网眼的机会越多,因此不同大小的分子通过凝胶层析柱时所经的路程距离不同,大分子物质经过的距离短而先被洗出,小分子物质经过的距离长,后被洗脱,从而使蛋白质得到分离.
❷ 凝胶过滤法分离蛋白质时,从层析柱上先被洗脱下来的是什么
选 A
凝胶过滤,与带点多少没关系!因为凝胶过滤是根绝分子大小来工作的!
分子量小的,会经过凝胶珠上的孔隙,路程较长,后洗脱下来;
分子量大的,会直接经过凝胶颗粒之间的缝隙,路程较短,会先先脱下来!
❸ 凝胶色谱法是分离蛋白质的一种常用方法。但并非所有蛋白质都可用此方法进行分离.能分离的蛋白质分子间必须
首先:蛋白质本身是大分子物质,但是不同的蛋白质分子量又不同,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其次回:凝胶颗答粒内部的孔道并是都一样大,路径并不都相同。
所以如果分子量较大的分子,其分子量都超过凝胶颗粒内部的孔径,那么它们都只能从外面过,路径差不多,分不开;而分子量较小的蛋白质则可进入不同大小的孔道,通过不同路径将其分开;其他比蛋白质小的分子,由于都能进入凝胶的全部空隙,也不会有好地分离效果。
所以答案为C是说的过去的。
❹ 膜蛋白核蛋白,糖蛋白,脂蛋白异同点,及这些蛋白的分离方法和分离原理 需要详细的答案,谢谢各位大神
膜蛋白:http://ke..com/view/145802.htm
核蛋白:http://ke..com/view/264309.htm
糖蛋白:http://ke..com/view/184084.htm
脂蛋白:http://ke..com/view/133314.htm
异同点: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只不过糖蛋白有糖侧链而已,所在位置不同,发挥的作用也不相同。
蛋白质的分离方法及原理:
根据分子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纯化
蛋白质是一种大分子物质,并且不同蛋白质的分子大小不同,因此可以利用一些较简单的方法使蛋白
质和小分子物质分开,并使蛋白质混合物也得到分离。根据蛋白质分子大小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主要有透析、超滤、离心和凝胶过滤等。
2.根据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纯化
影响蛋白质溶解度的外部条件有很多,比如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介电常数和温度等。但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的蛋白质因其分子结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溶解度,根据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特点,适当地改变外部条件,就可以选择性地控制蛋白质混合物中某一成分的溶解度,达到分离纯化蛋白质的目的。常用的方法有等电点沉淀和pH值调节、蛋白质的盐溶和盐析、有机溶剂法、双水相萃取法、反胶团萃取法等。
等电点沉淀和pH值调节是最常用的方法。每种蛋白质都有自己的等电点,而且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
低;相反,有些蛋白质在一定pH值时很容易溶解。因而可以通过调节溶液的pH值来分离纯化蛋白质。王洪新等[8]研究茶叶蛋白质提取过程发现,pH值为时茶叶蛋白提取效果最好,提取率达到36·8%,初步纯化得率为91·0%。李殿宝[9]在从葵花脱脂粕中提取蛋白质时将蛋白溶液的pH值调到3~4,使目标蛋白于等电点沉淀出来。等电点沉淀法还应用于葡萄籽中蛋白质的提取。李凤英等[10]测得葡萄籽蛋白质的等电点为3·8。他们利用碱溶法提取葡萄籽蛋白质,得到了最佳的提取工艺为:以1×10-5mol·L-1的NaOH溶液,按1∶5的料液比,在40℃搅拌40 min,葡萄籽蛋白质提取率达73·78%。另外还可以利用碱法提取大米蛋白,其持水性、吸油性和起泡性等均优于酶法提取[11]。利用酸法提取得到的鲢鱼鱼肉蛋白质无腥味、色泽洁白,蛋白质产率高达90%[12]。
蛋白质的盐溶和盐析是中性盐显著影响球状蛋白质溶解度的现象,其中,增加蛋白质溶解度的现象称盐溶,反之为盐析。应当指出,同样浓度的二价离子中性盐,如MgCl2、(NH4)2SO4对蛋白质溶解度影响的效果,要比一价离子中性盐如NaCl、NH4Cl大得多。在葡萄籽蛋白提取工艺中除了可以利用碱溶法还可以利用盐溶法来提取蛋白质,其最佳提取工艺是:以10%NaCl溶液,按1∶25的料液比,在30℃搅拌提取30min,蛋白质提取率为57·25%[10]。盐析是提取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常用方法,如多聚磷酸钠絮凝法、硫酸铵盐析法,其中硫酸铵盐析法广泛应用于生产。由于硫酸铵在水中呈酸性,为防止其对蛋白质的破坏,应用氨水调pH值至中性。为防止不同分子之间产生共沉淀现象,蛋白质样品的含量一般控制在0·2% ~2·0%。利用盐溶和盐析对蛋白质进行提纯后,通常要使用透析或者凝胶过滤的方法除去中性盐[13]。
有机溶剂提取法的原理是: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能使一些蛋白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降低;而且在一定温度、pH值和离子强度下,引起蛋白质沉淀的有机溶剂的浓度不同,因此,控制有机溶剂的浓度可以分离纯化蛋白质。例如,在冰浴中磁力搅拌下,在4℃预冷的培养液中缓慢加入乙醇(-25℃),可以使冰核蛋白析出,从而纯化冰核蛋白[14]。由于在室温下,有机溶剂不仅能引起蛋白质的沉淀,而且伴随着变性。因此,通常要将有机溶剂冷却,然后在不断搅拌下加入有机溶剂防止局部浓度过高,蛋白质变性问题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对于一些和脂质结合比较牢固或分子中极性侧链较多、不溶于水的蛋白质,可以用乙醇、丙酮和丁醇等有机溶剂提取,它们有一定的亲水性和较强的亲脂性,是理想的提取液。冷乙醇分离法提取免疫球蛋白最早由Cohn于1949年提出,用于制备丙种球蛋白。冷乙醇法也是目前WHO规程和中国生物制品规程推荐的方法,不仅分辨率高、提纯效果好、可同时分离多种血浆成分,而且有抑菌、清除和灭病毒的作用[15]。
萃取是分离和提纯有机化合物常用的一种方法,而双水相萃取和反胶团萃取可以用来分离蛋白质。双水相萃取技术(Aqueous two phase extraction,ATPE)是指亲水性聚合物水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双水相,由于被分离物在两相中分配的不同,便可实现分离,被广泛用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工等领域的产品分离和提取。此方法可以在室温环境下进行,双水相中的聚合物还可以提高蛋白质的稳定性,收率较高。对于细胞内的蛋白质,需要先对细胞进行有效破碎。目的蛋白常分布在上相并得到浓缩,细胞碎片等固体物分布在下相中。采用双水相系统浓缩目的蛋白,受聚合物分子量及浓度、溶液pH值、离子强度、盐类型及浓度的影响[16]。
反胶团萃取法是利用反胶团将蛋白质包裹其中而达到提取蛋白质的目的。反胶团是当表面活性剂
在非极性有机溶剂溶解时自发聚集而形成的一种纳米尺寸的聚集体。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萃取过程中蛋
白质因位于反胶团的内部而受到反胶团的保护。程世贤等[17]就利用反胶团萃取法提取了大豆中的蛋白质。
3.根据电荷不同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蛋白质的电荷即酸碱性质不同分离蛋白质的方法有电泳和离子交换层析两类。
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带电颗粒(如不处于等电点状态的蛋白质分子)将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这
种现象称为电泳。聚丙烯酰胺电泳是一种以聚丙烯酰胺为介质的区带电泳,常用于分离蛋白质。它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样品用量少。等电聚焦是一种高分辨率的蛋白质分离技术,也可以用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利用等电聚焦技术分离蛋白质混合物是在具有pH梯度的介质中进行的。在外电场作用下各种蛋白质将移向并聚焦在等于其等电点的pH值梯度处形成一个窄条带。孙臣忠等[18]研究了聚丙烯酰胺电泳、等电聚焦电泳和等速提纯电泳在分离纯化蛋白质中的应用。结果发现,聚丙烯酰胺电泳的条带分辨率低,加样量不高;等电聚焦电泳分辨率最高,可以分离同种蛋白的亚成分,加样量最小;等速提纯电泳区带分辨率较高,可将样品分成单一成分,加样量最大。
离子交换层析(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IEC)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依据流动相中的组分离子与交换剂上的平衡离子进行可逆交换时结合力大小的差别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方法。离子交换层析中,基质由带有电荷的树脂或纤维素组成。带有正电荷的为阴离子交换树脂;反之为阳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层析同样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当蛋白质处于不同的pH值条件下,其带电状况也不同。阴离子交换基质结合带有负电荷的蛋白质,被留在层析柱上,通过提高洗脱液中的盐浓度,将吸附在层析柱上的蛋白质洗脱下来,其中结合较弱的蛋白质首先被洗脱下来。反之阳离子交换基质结合带有正电荷的蛋白质,结合的蛋白可以通过逐步增加洗脱液中的盐浓度或是提高洗脱液的pH值洗脱下来。李全宏等[19]将离子交换层析应用于浓缩苹果汁中蛋白质的提纯。另外,离子交换层析还用于抗凝血蛋白的提取[7]。
4. 利用对配体的特异亲和力进行分离纯化
亲和层析是利用蛋白质分子对其配体分子特有的识别能力(即生物学亲和力)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效的纯化方法。它通常只需一步处理即可将目的蛋白质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来,并且纯度相当高。应用亲和层析须了解纯化物质的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以便设计出最好的分离条件。近年来,亲和层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靶标蛋白尤其是疫苗的分离纯化,特别是在融合蛋白的分离纯化上,亲和层析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融合蛋白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20]。亲和层析在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的分离纯化中应用也相当广泛[21]。范继业等[22]利用壳聚糖亲和层析提取的抑肽酶比活达到71 428 BAEE·mg-1,纯化回收率达到62·5%。该方法成本较低,吸附剂价格低廉、机械强度高、抗污染能力较强、非特异性吸附较小、可反复使用、适用性广,产品质量稳定。
❺ 膜蛋白为什么能停留在膜上
(三)膜蛋白
动物细胞主要由9种膜脂,而膜蛋白的种类繁多,多数膜蛋白分子数目较少,但却赋予]细胞膜非常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1、类型
根据膜蛋白分离的难易程度及其与脂分子的结合方式,膜蛋白可以分为两类:膜周边蛋白(peripheral proteins)或称外在膜蛋白(extrinsic proteins)和膜内在蛋白(integral proteins)或称整合膜蛋白。
膜周边蛋白为水溶性蛋白,靠离子键或其它较弱的键与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结合,因此只要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甚至提高温度就可以从膜上分离下来,膜结构并不被破坏。
膜内在蛋白与膜结合非常紧密,只有用去垢剂使膜崩解后才能分离出来。
2、膜内在蛋白与膜脂结合的方式
膜内在蛋白多数为跨膜蛋白(transmembrane proteins),也有些插入脂双层中,它与膜结合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膜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与脂双层分子的疏水核心的相互作用。
(2)跨膜结构域两端携带正电荷的氨基酸残基,如精氨酸、赖氨酸等与磷脂分子带负电的极性头形成离子键,或带负电的氨基酸残基通过Ca2+、Mg2+等阳离子与带负电的磷脂极性头相互作用。
(3)某些膜蛋白在细胞质基质一侧的半胱氨酸的残基上共价结合脂肪酸分子,插入脂双层之间,进一步加强膜蛋白与膜双层的结合力,还有少数蛋白质与糖脂共价结合。
❻ 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和Triton X-100都是去垢剂,哪一种可用于分离有生物功能的膜蛋白
去垢剂可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种。十二烷基磺酸钠(SDS)是常用的离子型专去垢剂,它不仅可使细属胞膜崩溃,并与膜蛋白的疏水部分结合使其分离,而且还破坏膜蛋白内部的非共价键,使蛋白变性,所以不宜用于分离有功能的膜蛋白。Triton X-100是温和性去垢剂,它可以使膜脂溶解,又不使蛋白变性,可分离到有生物功能的膜蛋白。
❼ 用什么方法可以分离膜蛋白,如何获得有功能活性的膜蛋白
Ⅰ、(1)根据题干信息,“膜蛋白A能加快水通过细胞膜,而HgCl2对膜蛋白A的功能有抑制作用”,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有2个:膜蛋白的有无、HgCl2的有无,因此实验的对照处理如下: ①甲组:缺乏蛋白A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若干. ②乙组:生理状况相同的等量缺乏蛋白A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注入控制膜蛋白A合成的有活性的mRNA(有膜蛋白). ③丙组:乙组+HgCl2溶液(有膜蛋白和HgCl2).(2)实验的因变量是细胞水通透速率,把各组卵母细胞放入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低渗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利用细胞水通透速率测量装置测量细胞水通透速率. Ⅱ.“膜蛋白A能加快水通过细胞膜,而HgCl2对膜蛋白A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记录表:实验组号水通透速率甲组(无膜蛋白A)慢乙组(有膜蛋白A)快丙组(有膜蛋白和HgCl2)较慢 Ⅲ、实验结果说明:水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被动运输(或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故答案为: Ⅰ.(1)乙组:生理状况相同的等量缺乏蛋白A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注入控制膜蛋白A合成的有活性的mRNA.丙组:乙组+HgCl2溶液. 2.非洲爪蟾卵母细胞低渗溶液 Ⅱ.“膜蛋白A能加快水通过细胞膜,而HgCl2对膜蛋白A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记录表实验组号水通透速率甲组慢乙组快丙组较慢 Ⅲ.被动运输(或简单扩散和易化扩散)
❽ 如何将膜上的蛋白从细胞膜上分离出来
分离细胞膜蛋白的方法:
1、冰上刮下细胞后将细胞溶于有蛋白酶抑制剂专的缓冲液属 A 中,于室温与液氮罐中反复冻融 2 次。
2、5000 转 4 度离心,驱除核及未裂解的细胞。
3、取上清 12000 转 4 度离心 10 分钟取沉淀溶于有蛋白酶抑制剂的缓冲液 B 中。
4、12000 转 4 度离心 10 分钟取沉淀溶于有蛋白酶抑制剂的缓冲液 C 中提取后测蛋白浓度 ,SDS-PAGE 电泳,分装后 -20 度保存备用。
buffer A : 1mMkcl,5mMNacl,3mM Mgcl2,50mM Hepes,1mM DTT,0.5ug/ml Leupeptin,20uM pmsf(PH=7.4)
buffer B : 1mMkcl,5mMNacl,3mM Mgcl2,50mM Hepes,1mM DTT,0.5ug/ml Leupeptin,20uM pmsf(PH=7.4) 1mM EGTA
buffer C : 0.5ug/ml Leupeptin,20uM pmsf,50mMTris-cl(PH=7.0),
❾ 热水壶是不锈钢的我加了除垢剂,不锈钢变了颜色。不锈钢遇见酸不是会分离出重金属,我担心有毒。
酸性是不会分解不锈钢的,不锈钢分解必须要有溶解不锈钢的温度1000多度才会产生分解,内这些柠檬酸接触不容锈钢表面变色这个只是化学反应,不会分解不锈钢的,用这个柠檬酸洗过以后最好再用清水多洗2次,用白酒或者酒精擦拭一下再重新煮水,这样比较安全一些
❿ pierce膜蛋白提取试剂盒89826,提出蛋白后用BCA法测浓度说明书说要用透析法去除去污剂才能测浓度,是吗
必须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会干扰BCA的测定结果。
具体的原因应该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存版在会权影响Cu和蛋白质的结合。
不过皮尔斯的MicroBCA据说不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影响。
不过你的膜蛋白没有去污剂好溶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