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③ 解释下列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用碳酸钠溶液处理水垢中的硫酸钙:Ca2++CO32-=CaCO3↓B.硫酸
A.用碳酸钠溶液处理水垢中的硫酸钙的离子反应为CaSO4+CO32-?CaCO3+SO42-,故A错误;
B.硫内酸型酸雨放置一段时间溶容液的pH下降,发生2H2SO3+O2=2H2SO4,故B正确;
C.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得到胶体,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反应为Na2SiO3+2HCl=H2SiO3(胶体)+2NaCl,故C正确;
D.用石墨电极电解AlCl3溶液阴极附近生成沉淀,阴极水中的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铝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沉淀,反应为2Al3++6H2O+6e-=2Al(OH)3↓+3H2↑,故D正确;
故选A.
④ 锅炉水垢,通常先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后,水沟成分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锅炉水垢的主来要成分为源CaCO3、CaSO4、Mg(OH)2,在处理水垢时,通常先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浸泡, CaSO4 会转变成更难溶的CaCO3
所以 CaSO4 + Na2CO3===CaCO3 + Na2SO4
⑤ 解释下列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用碳酸钠溶液处理水垢中的硫酸钙:Ca 2+ +CO 3 2- =CaCO
A.用碳酸钠溶液处理水垢中的硫酸钙的离子反应为CaSO 4 +CO 3 2- ?CaCO 3 +SO 4 2- ,故A错误; B.硫酸型酸雨专放置属一段时间溶液的pH下降,发生2H 2 SO 3 +O 2 =2H 2 SO 4 ,故B正确; C.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入稀盐酸得到胶体,发生强酸制取弱酸的反应,反应为Na 2 SiO 3 +2HCl=H 2 SiO 3 (胶体)+2NaCl,故C正确; D.用石墨电极电解AlCl 3 溶液阴极附近生成沉淀,阴极水中的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铝离子结合氢氧根离子生成沉淀,反应为2Al 3+ +6H 2 O+6e - =2Al(OH) 3 ↓+3H 2 ↑,故D正确; 故选A. |
⑥ 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可用碳酸钠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碳酸钙,再用酸除去
根据沉淀溶解平衡,沉淀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以AgCl
AgBr
AgI
之间的转化说明:
AgCl
Ksp=1.8*10^-9
AgBr
Ksp=5.3*10^-13
AgI
Ksp=8.3*10^17
(注:
Ksp越小越难溶)
当某含Ag溶液中加Cl-,形成AgCl;再加入Br-,则AgCl转化为更难溶的AgBr
,再加入I-,AgBr
又转化为更难溶的Ag
I
,所以沉淀可以转化为更难溶的没错。但是
看下面*****
CaSO4
Ksp=9.1*10^-6
CaCO3
Ksp=2.9*10^-9
显然
CaCO3
比
CaSO4
更难溶!
但是为什么会实现
CaSO4
向
CaCO3
转化呢?
用碳酸钠溶液处理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
时存在如下平衡
CaSO4====
Ca2+
SO4
2-
CaCO3====
Ca2+
CO3
2-
1:
这里NaCO3溶液必须是饱和的,使整个体系CO3
2-
浓度很高
促进
CaCO3的形成。
2:
而此时整个体系
SO4
2-
浓度并不是很高,上一步“CaCO3的形成”又让体系
Ca2+浓度下降,这就促进CaSO4溶解。
总之
要实现
CaSO4
向
CaCO3
转化(溶解度低的向溶解度高的转化)要使用饱和NaCO3溶液,且没过一段时间就换一次
NaCO3溶液
以维持
CO3
2-
浓度
在较高水平,这样转化效率才高。
通过这道题
我们知道了沉淀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溶解度高的向溶解度低的转化可以自发进行,而溶解度低的向溶解度高的转化需要人工提供适当条件。
很有水平的一个问题啊,其实这是一个到高三才讨论到的问题,学了化学平衡后就会知道了。
⑦ 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可用碳酸钠溶液处理
酸和碳酸根反应生成co2和水了啊,把废液一倒,当然就全部除去了……
⑧ 下列方程式的书写或描述正确的是()A.用碳酸钠溶液浸泡锅炉水垢:CaSO4+CO32-═CaCO3↓+SO42-B.热
A、长期使用的锅抄炉需要定期除水袭垢,否则会降低燃料的利用率.水垢中含有的CaSO4,可先用Na2CO3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疏松、易溶于酸的CaCO3,而后用酸除去;故A正确;
B、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热化学方程式中水是气体,不稳定;故B错误;
C、电解MgCl2饱和溶液,阳极上是氯离子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阴极是氢离子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得不到金属镁,故C错误;
D、浓硫酸溶于水过程放热,1molNaOH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含0.5molH2SO4的浓硫酸混合后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故D错误;
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