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关于高考生物答题技巧
1、选择抄题
选择题是高考常见题袭型,最好选择题也是有一定技巧的,高考生物选择题通常采用反推法和代入法两种方式。反推法即从已知答案出发反过来推导,结果与题意相符者即为应选答案。这种方法多用于供选答案中含有较多信息的选择题。
2解答题
高考生物解答题基本上属于从已知到未知的过程。从思维学上分析,解答问题的过程包括概括、联想、回忆、判断和作答五个环节。做解答题时要注意一些化学反应原理。
3、审题仔细
仔细审题是正确解答高考生物试题的前提。见到一道试题之后,首先要弄清题目涉及的所有概念的含义和一些重要词语的作用,排除表面现象的迷惑,以保证对题意的理解准确无误。
㈡ 生物必修二重要知识点
高中生物学生常见易错知识综合
1.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
2.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真菌PH5.0—6.0细菌PH6.5—7.5放线菌PH7.5—8.5
5.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6.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7.河流受污染后,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 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8.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9.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
病毒衣壳的是1—6多肽分子个
原核细胞的细胞壁:肽聚糖
10.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1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12.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13.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
大豆油根瘤菌不用氮肥
脱氨基主要在肝脏但也可以在其他细胞内进行
14.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15.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16.是否需要转氨基是看身体需不需要
17.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
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
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等
tRNA含C H O N P S
18.生物导弹是单克隆抗体是蛋白质
19.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
20.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关
21.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
(未分裂) (以分裂)
22.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肾细胞
有分裂能力并不断增的: 干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
无分裂能力的:红细胞、筛管细胞(无细胞核)、神经细胞、骨细胞
23.检测被标记的氨基酸,一般在有蛋白质的地方都能找到,但最先在核糖体处发现放射性
24.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自养生物不一定是植物
(例如:硝化细菌、绿硫细菌和蓝藻)
25.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象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
26.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丝或星射线周围聚集着很多细胞器这种细胞器物理状态叫线粒体——提供能量
27.凝集原:红细胞表面的抗原
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体
28.纺锤体分裂中能看见(是因为纺锤丝比较密集)而单个纺锤丝难于观察
29.培养基: 物理状态:固体、半固体、液体
化学组成:合成培养基、组成培养基
用途 :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30.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31.基因自由组合时间:简数一次分裂、受精作用
32.试验中用到C2H5OH的情况
Ⅰ.脂肪的鉴定试验: 50%
Ⅱ.有丝分裂(解离时):95%+15%(HCl)
Ⅲ.DNA的粗提取:95%(脱氧核苷酸不溶)
Ⅴ.叶绿体色素提取:可替代**
33.手语是一钟镅裕揽渴泳踔惺嗪陀镅灾惺?/SPAN>
34.基因= 编码区 + 非骗码区
(上游 ) ( 下游)
(非编码序列包括非编码区和内含子)
等位基因举例:Aa AaAa AAAa
35.向培养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是为了调节PH
36.物理诱导 :离心,震动,电刺激
化学诱导剂:聚乙二醇,PEG
生物诱导 :灭火的病毒
37.人工获得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是将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发育到某一时期从而获得胚胎干细胞,某一时期,这个时期最可能是囊胚
38.原核细胞较真核细胞简单细胞内仅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内具有两种核酸——脱氧核酸和核糖核酸
病毒仅具有一种遗传物质——DNA或RNA
阮病毒仅具蛋白质
39.秋水仙素既能诱导基因突变又能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这跟剂量有关)
40.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AIDS)
41.已获得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抗原的刺激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过敏体质),可能不发生过敏反应(正常体质)
42.冬小麦在秋冬低温条件下细胞活动减慢物质消耗减少单细胞内可溶性还原糖的含量明显提高细胞自由水比结合水的比例减少活动减慢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43.用氧十八标记的水过了很长时间除氧气以外水蒸气以外二氧化碳和有机物中也有标记的氧十八
44.C3植物的叶片细胞排列疏松
C4植物的暗反应可在叶肉细胞内进行也可在维管束鞘细胞内进行
叶肉细胞CO2→C4 围管束鞘细胞C4→CO2→(CH2O)
45.光反应阶段电子的最终受体是辅酶二
46.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
47.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应需要酶,暗反应也需要酶
48.脂肪肝的形成:摄入脂肪过多,不能及时运走;磷脂合成减少,脂蛋白合成受阻。
49.脂肪消化后大部分被吸收到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再有毛细淋巴管注入血液
50.大病初愈后适宜进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蛋白质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51.谷氨酸发酵时
溶氧不足时产生乳酸或琥珀酸
发酵液PH呈酸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产生乙酰谷氨酰胺。
52.尿素既能做氮源也能做碳源
53.细菌感染性其他生物最强的时期是细菌的对数期
54.红螺菌属于兼性营养型生物,既能自养也能异养
55.稳定期出现芽胞,可以产生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
56组成酶和诱导酶都胞是胞内酶。
57.青霉菌产生青霉素青霉素能杀死细菌、放线菌杀不死真菌。
58.细菌:凡菌前加杆“杆”、“孤”、“球”、“螺旋”
真菌:酵母菌,青霉,根霉,曲霉
59.将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时运用CaCl2目的是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
60.一切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
61.生物的一切性状受基因和外界条件控制,人的肤色这种性状就是受一些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调节的。
62.“京花一号”小麦新品种是用花药离体培养培育的
“黑农五号”大豆新品种是由杂交技术培育的。
67.分裂间期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没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68.注意:细胞内所有的酶(非分泌蛋白)的合成只与核糖体有关,分泌酶和高尔基体,内质网有关
69.叶绿体囊状结构上的能量转化途径是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70.一种高等植物的细胞在不同新陈代谢状态下会发生变化的是哪些选项?
⑴液泡大小√ 吸水失水
⑵中心体数目× 高等植物无此结构
⑶细胞质流动速度√代表新陈代谢强度
⑷自由水笔结合水√代表新陈代谢强度
72.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的场所
73.HIV病毒在寄主细胞内复制繁殖的过程
病毒RNA→DNA→蛋白质
RNA→DNA→ HIV病毒
RNA→ RNA
74.流感、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
75.自身免疫病、过敏都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造成
76.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使大脑皮层,感受器是下丘脑
78.骨骼肌产热可形成ATP
79.皮肤烧伤后第一道防线受损
80.纯合的红花紫茉莉
82.自养需氧型生物的细胞结构中可能没有叶绿体可能没有线粒体(例如:蓝藻)
83.神经调节:迅速精确比较局限时间短暂
体液调节:比较缓慢比较广泛时间较长
84.合成谷安酸,谷氨酸↑抑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来缓解
85.生产赖氨酸时加入少量的高丝氨酸是为了产生一些苏氨酸和甲硫氨酸使黄色短杆菌正常生活
86.生长激素:垂体分泌→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激素:垂体分泌→促进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腺体分泌激素
胰岛 :胰岛分泌→降糖
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孕激素 :卵巢→促进子宫内膜的发育为精子着床和泌乳做准备
催乳素 :性腺→促进性器官的发育
性激素: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激发维持第二性征,维持性周期
87.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
88.植物的个体发育包括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胚胎发育),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胚后发育)
89.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
90.所有生殖细胞不都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
91.受精卵不仅是个体发育的起点,同时是性别决定的时期
92.杂合子往往比纯合子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93.靶细胞感受激素受体的结构是糖被
靶细胞感受激素受体的物质是糖蛋白
94.光能利用率:光合作用时间 、 光合作用面积、 光合作用效率(水,光,矿质元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95.离体植物组织或器官经脱分化到愈伤组织经在分化到根或芽等器官再到试管苗
96.16个细胞的球状胚体本应当分裂4次而实际分裂5次
基细胞
受精卵→
顶细胞→16个细胞的球状胚体
97.受精卵靠近珠孔
98.细胞融合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
99.内胚层由植物极发育其将发育成肝脏、心脏、胰脏
胚层、外胚层由动物极发育成
100.高等动物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中关键的时期是原肠胚时期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并形成原肠胚和囊胚腔两个腔
101.生物体内的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102.生物群落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或能量
103.细胞免疫阶段靶细胞渗透压升高
104. C4植物
叶肉细胞仅进行二氧化碳→C4 (正常)
仅光→活跃的化学能(NADP,ATP)
围管束鞘细胞 C4→CO2→三碳化合物
(无类囊状结构薄膜)
ATP + NADP―→ 辅酶二+ ADP
供氢供能
105.关于基因组的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A.有丝分裂可导致基因重组×
B、等位基因分离可以导致基因重组×
C.无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
D.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106.判断:西瓜的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是3个不同的物种× (三倍体是一个品种,与物种无关)
107.生物可遗传变异一般认为有3种
(1)将转基因鲤鱼的四倍体与正常二倍体鲤鱼杂交产生三倍体鱼苗(染色体变异)
(2)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血红蛋白病(基因突变)
(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男孩(基因重组)
108.目的基因被误插到受体细胞的非编码区,受体细胞不能表达此性状,而不叫基因重组(插入编码区内叫基因重组)
109.判断(1)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物种×(例:上海动物园中的猿猴和峨眉山上的猿猴是同一物种不是同一群落)
(2)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3)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不一定有地理隔离,只需生殖隔离即可)
109.达尔文认为生命进化是由突变、淘汰、遗传造成的
110.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11.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112.种群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 、性别组成 、年龄组成
113.基因分离定律:等位基因的分离
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连锁定律
114.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无机自然界物由于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够
较长时间的保持动态平衡
115.乔木层↑
灌木层↑ 由上到下分布
草本层↑
而为了适应环境乔木耐受光照的能力最强,当光照强度渐强时叶片相对含水量变化不大
116.被捕食者一般营养级较低所含的能量较多且个体一般较小总个体数一般较多
117.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自然界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118.湿地是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且具有防洪抗旱和净化水质等特点
119.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靶细胞的能力
120.可以说在免疫过程中消灭了抗原而不能说杀死了抗原
121.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汗液等
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例如:泪液)、白细胞(例如:伤口化脓)
122.胞内酶(例如:呼吸酶)组织酶(例如: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
123.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是协同作用
124.肾上腺素是蛋白质
125.低血糖:40~60mg正常:80~120mg\dL
高血糖:130mg\dL 尿糖160mgdL~180mgdL
126.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 有3层作用
⑴使效应T细胞的杀伤能力增强
⑵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
⑶增强其他有关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
127.酿脓链球菌导致风湿性心脏病
128.HIV潜伏期10年
129.三碳植物和四碳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
130. C4植物
光反应在叶肉细胞中进行ATP NADPH进入围管束鞘细胞中,叶肉细胞CO2固定形成C4,C4被运入维管束鞘细胞形成CO2生成C3后变成糖类物质
140.将豆科植物的种子沾上与该豆科植物相适应的根瘤菌这显然有利于该作物的结瘤固氮
141.高尔基体功能:加工分装蛋白质
142.植物的组织培养VS动物个体培养
143.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母系遗传出现性状分离不出现性状分离比
144.限制性内切酶大多数在微生物中
DNA连接酶连接磷酸二脂键
145.质粒的复制在宿主细胞内(包括自身细胞内)
146.mRNA→一条DNA单链→双链DNA分子
蛋白质→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单链DNA→双链DNA
147.单克隆抗体是抗体(单一性强灵敏度高)
148.厌氧型:链球菌 严格厌氧型:甲烷杆菌
兼性厌氧型:酵母菌
149.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150.植物培养时加入:蔗糖 生长素 有机添加物
动物培养时加入:葡萄糖
151灭活的病毒能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152.制备单克隆抗体需要两次筛选,筛选杂交瘤细胞,筛选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
153.细胞壁决定细菌的致病性
154.根瘤菌固氮的场所是细胞膜
155.放线菌产生抗生素,而青霉素多产生于真核生物
156.利用选择培养基可筛选:
酵母菌、青霉菌——运用的试剂是青霉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运用的试剂是高浓度氯化钠
大肠杆菌 ——运用的试剂是依红美兰
157.研究微生物的生长规律用液体培养基
158.PH改变膜的稳定性(膜的带电情况)和酶的活性
159.发酵工程内容⑴选育
⑵培养基的配置:①目地要明确
②营养药协调
③PH要适宜
⑶灭菌
⑷扩大培养
⑸接种
160.发酵产品的分离和提纯⑴过滤和沉淀(菌体)
⑵蒸馏萃取离子交换(代谢产物)
161.判断:
× ⑴固氮微生物的种类繁多既有原核生物又有真核生物 (无真核生物)
×⑵自生固氮微生物异化作用类型全为需氧型
(反例:梭菌为厌氧性)
√⑶固氮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既有自养型,又有异样型 (蓝藻,园褐固氮菌)
× ⑷共生固氮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全为异养性
(蓝藻+红萍、蓝藻+真菌成为地衣)
163.诱变育种的优点提高突变频率创造对人类有力的突变化学诱变因素有硫酸二乙酯、亚硝酸、秋水仙素
164.胆汁的作用是物理消化脂类
165.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
166.人体内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可能大量转化成糖类,说明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化时是有条件的,且转化程度有差异。人体内主要是通过糖类氧化分解为生命提供能量,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供能。这说明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相互制约
167.注射疫苗一般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特定抗体
168.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具有定向性化学递质需要穿过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69.遗传规律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70.中枢神经不包含神经中枢
17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典型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的综合应用
172.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的运输方式⑴主动运输⑵自有扩散
173.动物有丝分裂时细胞中含有4个中心粒
174.染色体除了含有DNA外还含有少量的RNA
175.蛋白质和DNA在加热时都会变性而当温度恢复常温时DNA恢复活性而蛋白质不恢复活性
176.离体的组织培养成完整的植株
⑴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型 ⑵这种技术可用于培养新品种快速繁殖及植物的脱毒 ⑶属于细胞工程应用领域之一 ⑷利用这种技术将花粉粒培育成植株的方式
㈢ 真心请教大家药理知识
士的宁
别名】 番木鄨碱;马钱子碱;士的年 ,士的宁
【外文名】Strychnine
【适应症】 用于偏瘫、瘫痪及因注射链霉素引起的骨骼肌松驰、弱视症等。
【用量用法】 皮下注射:1次1~3mg(1次极量5mg); 口服:每次1~3mg,1日3次。对抗链霉素引起的骨骼肌松驰,每次1mg,每日1次。
【注意事项】
1.本品因安全范围小,现已少用。 2.过量易产生惊厥。 3.本品排泄缓慢,有蓄积作用,故使用时间不宜太长。如出现惊厥,应立即静注戊巴比妥0.3~0.4g以对抗,或用较大量的水合氯醛灌肠。如呼吸麻痹,需人工呼吸。因口服本品中毒时,待惊厥控制后,以0.1%高锰酸钾液洗胃。 4.因吗啡中毒而使脊髓处于兴奋状态者,禁用本品解救。高血压、动脉硬化和肝、肾功能不全、癫痫、破伤风、突眼性甲状腺肿病人忌用。
【规格】注射液:每支2mg(1ml)。 片剂:每片1mg。
乌头碱
aconitine
一种二萜生物碱。分子式C34H47NO11。存在于乌头属欧乌头、川乌、北草乌和华乌头等多种植物中。无色透明晶体熔点204℃,比旋光度+19°(氯仿)。溶于氯仿、苯、乙醇等。乌头碱为酯类化合物,易水解失去一分子乙酸,毒性即降低,进一步水解除去一分子苯甲酸生成乌头胺,其毒性仅为乌头碱的1/2000~1/4000。中药附子(乌头的侧根)经过炮制能降低毒性,可能与乌头碱被水解后毒性降低的性质有关。乌头碱对各种神经痛和痛风有镇痛作用,但由于其毒性太大,早已不作临床用药。中医和民间广泛用各种草乌来散热止痛,治疗风湿顽痹,由于草乌中多含有乌头碱,使用时必须注意。乌头碱中毒剂量(口服)0.2毫克,致死量2.5毫克。中医用绿豆或金银花解毒。
㈣ 什么是蒸馏,蒸馏操作有什么作用
把水煮开收集那些水蒸气就叫蒸馏可以提纯,比如说白酒就是用蒸馏技术提取酒精的。
㈤ 神经元凋亡检测怎么做
1) PS(磷脂酰丝氨酸)在细胞外膜上的检测:PS从细胞膜内侧转移到外侧在细胞受到凋亡诱导后不久发生,可能作为免疫系统的识别标志。AnnexinV,一个钙依赖性的磷脂结合蛋白,能专一性的结合暴露在膜外侧的PS,再通过简单的显色或发光系统进行检测。由于这是一种凋亡早期的活细胞检测(悬浮细胞和贴壁细胞都适用),可与DNA染料或别的晚期检测方法相结合来标记凋亡的发展阶段。
美国著名生物试剂公司CLONTECH和Invitrogen公司分别开发了多种标记的Annexin V产品,简便快速,10分钟就可完成检测。其中带荧光标记的Annexin V-EGFP(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及Annexin V-FITC,灵敏度高,可作为FACS(流式细胞分选)方法筛选凋亡细胞的基础。由于融合蛋白Annexin V-EGFP,EGFP与PS 的结合比例为1:1,还可进行定量检测。除此之外,还提供生物素偶联的Annexin V,可通过常用的酶联显色反应来检测。另外,MACS公司将磁珠包被Annexin V,可采用磁分选方法筛选凋亡细胞。
2)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改变的检测:
这反应了细胞凋亡研究中相对较新的趋势,研究什么样的氧化还原环境引起下游事件的发生。CLONTECH公司的ApoAlertTM GlutathioneDetection Kit通过荧光染料monochlorobimane(MCB)体外检测凋亡细胞细胞质中谷光苷肽的减少来检测凋亡早期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正常状态下,谷光苷肽(glutathione:GSH)作为细胞的一种重要的氧化还原缓冲剂。细胞内有毒的氧化物通过被GSH还原而定期去除,氧化型的GSH又可被GSH还原酶迅速还原。这一反应在线粒体中尤为重要,许多呼吸作用中副产物的氧化损伤将由此被去除。在Jurcat和一些其它类型的细胞中,细胞膜中有可被凋亡信号启动的ATP依赖的GSH转移系统。当细胞内GSH的排除非常活跃时,细胞液就由还原环境转为氧化环境,这可能导致了凋亡早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降低,从而使细胞色素C(三羧酸循环中的重要组分)从线粒体内转移到细胞液中,启动凋亡效应器caspase的级联反应。
由于 GSH与氧化还原作用及线粒体功能密切相关,此项检测除了对研究细胞凋亡的起始非常有用外,还可用于心脏病、中风等疾病治疗的研究。但有些细胞如:HeLa 和3T3细胞凋亡时没有明显的GSH水平的变化,不能用此法检测。
3)细胞色素C的定位检测
细胞色素C作为一种信号物质,在细胞凋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它存在于线粒体内膜和外膜之间的腔中,凋亡信号刺激使其从线粒体释放至细胞液,结合Apaf-1 (apoptoticprotease activating factor-1)后启动caspase级联反应:细胞色素C/Apaf-1复合物激活caspase-9,后者再激活caspase-3和其它下游caspase。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Ⅳ(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 Ⅳ:COX4)是定位在线粒体内膜上的膜蛋白,凋亡发生时,它保留在线粒体内,因而它是线粒体富集部分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标志。
ApoAlertTMCell Fractionation Kit不用超离心,可从凋亡和非凋亡细胞中快速有效分离出高度富集的线粒体部分,再进一步通过Western杂交用细胞色素C抗体和COX4抗体标示细胞色素C和COX4的存在位置,从而判断凋亡的发生。
4) 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检测:
在凋亡研究的早期,从形态学观测上线粒体没有明显的变化。随着凋亡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线粒体凋亡也是细胞凋亡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很多生理生化变化。例如,在受到凋亡诱导后线粒体转膜电位会发生变化,导致膜穿透性的改变。MitoSensorTM,一个阳离子性的染色剂,对此改变非常敏感,呈现出不同的荧光染色。正常细胞中,它在线粒体中形成聚集体,发出强烈的红色荧光。凋亡细胞中,因线粒体穿膜电位的改变,它以单体形式存在于细胞液中,发出绿色荧光。用荧光显微镜或流式细胞仪可清楚地分辨这两种不同的荧光信号。CLONTECH公司的ApoAlert Mitochondrial Membrane Sensor Kit就采用这种原理来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区分细胞凋亡或其他原因导致的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 细胞凋亡晚期中,核酸内切酶(某些Caspase的底物)在核小体之间剪切核DNA,产生大量长度在180-200 bp 的DNA片段。对于这一现象的检测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
1) TUNEL(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end-labeling)
通过DNA末端转移酶将带标记的 dNTP (多为dUTP)间接(通过地高辛)或直接接到DNA片段的3’-OH端,再通过酶联显色或荧光检测定量分析结果。美国Intergen公司提供多种标记方法,直接荧光标记,地高辛介导荧光标记或过氧化物酶联显色,可做细胞悬液、福尔马林固定或石蜡处理的组织、细胞培养物等多种样本的检测。其中,直接标记步骤少,操作简便。而间接标记有信号放大的作用,检测灵敏度高。
2) LM-PCR Ladder (连接介导的PCR检测)
当凋亡细胞比例较小以及检测样品量很少(如活体组织切片)时,直接琼脂糖电泳可能观察不到核DNA的变化。CLONTECH公司的ApoAlert?LM-PCR Ladder Assay Kit通过LM-PCR(ligation-mediated PCR),连上特异性接头,专一性地扩增核小体的梯度片段,从而灵敏地检测凋亡时产生的核小体的梯度片段。此外,LM-PCR 检测是半定量的,因此相同凋亡程度的不同样品可进行比较。
上述两种方法都针对细胞凋亡晚期核DNA断裂这一特征,但细胞受到其它损伤(如机械损伤,紫外线等)也会产生这一现象,因此它对细胞凋亡的检测会受到其它原因的干扰。
3) Telemerase Detection (端粒酶检测)
这是相对来说推出较早,用得较多的一种方法。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组成的核蛋白,它可以自身RNA为模板逆转录合成端粒区重复序列,使细胞获得“永生化”。正常体细胞是没有端粒酶活性的,每分裂一次,染色体的端粒会缩短,这可能作为有丝分裂的一种时钟,表明细胞年龄、复制衰老或细胞凋亡的信号。研究发现,90%以上的癌细胞或凋亡细胞都具有端粒酶的活性。Invitrogen公司的TRAP-eze Telemerase Detection Kit在1996年率先推出。它提供特定的寡核苷酸底物,分别与底物及端粒重复序列配对的引物。如果待测样本中含有端粒酶活性,就能在底物上接上不同个数的6碱基(GGTTAG)端粒重复序列,通过PCR反应,产物电泳检测就可观察到相差六个碱基的DNA Ladder现象(参见图4)。此外,Intergen公司还提供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的试剂盒.
同样,这种检测方法也不专对细胞凋亡,检测结果也不纯反应细胞凋亡的发生。 根据凋亡细胞固有的形态特征,人们已经设计了许多不同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检测方法。
1.光学显微镜和倒置显微镜
1. 未染色细胞:凋亡细胞的体积变小、变形,细胞膜完整但出现发泡现象,细胞凋亡晚期可见凋亡小体。
贴壁细胞出现皱缩、变圆、脱落。
2. 染色细胞:常用姬姆萨染色、瑞氏染色等。凋亡细胞的染色质浓缩、边缘化,核膜裂解、染色质分割
成块状和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
2.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一般以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学改变为指标来评判细胞凋亡的进展情况。
常用的DNA特异性染料有:HO 33342 (Hoechst 33342),HO 33258 (Hoechst 33258),DAPI。三种染料与DNA的结合是非嵌入式的,主要结合在DNA的A-T碱基区。紫外光激发时发射明亮的蓝色荧光。
Hoechst是与DNA特异结合的活性染料,储存液用蒸馏水配成1mg/ml的浓度,使用时用PBS稀释成终浓度为2~5mg/ml。
DAPI为半通透性,用于常规固定细胞的染色。储存液用蒸馏水配成1mg/ml的浓度,使用终浓度一般为0.5 ~1mg/ml。
结果评判: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学改变分为三期:Ⅰ期的细胞核呈波纹状(rippled)或呈折缝样(creased),部分染色质出现浓缩状态;Ⅱa期细胞核的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Ⅱb期的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
3.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结果评判:凋亡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凋亡Ⅰ期(pro-apoptosis nuclei)的细胞核内染色质高度盘绕,出现许多称为气穴现象(cavitations)的空泡结构;Ⅱa期细胞核的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细胞凋亡的晚期,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 细胞凋亡在胚胎发育、造血、免疫系统的成熟以及维护正常组织和器官的细胞恒定与生长平衡,乃至机体衰老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关凋亡的研究在临床和基础等各个领域已经广泛开展,凋亡细胞的检测方法显得非常重要。流式细胞仪( Flow cytometry ,FCM) 将流体喷射技术、激光光学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集于一体,较其它方法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既可定性又可定量,且具有简单、快速和敏感性高的特点,可进行多参数和活体细胞分析。在APO 的研究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开辟了新途径。
1 光散射法
在FCM 系统中,被检细胞在液流中通过仪器测量区时,经激光照射,细胞向空间360°立体角的所有方向散射光线,其中前向散射光( FSC) 的强度与细胞大小有关,而侧向散射光(SSC) 的强度与质膜和细胞内部的折射率有关。细胞凋亡时,细胞固缩,体积变小,核碎裂形成,细胞内颗粒往往增多,故凋亡细胞FSC 降低而SSC 增高。细胞坏死由于胞体肿胀,细胞核亦碎裂分解故FSC 和SCC 均增高。正常细胞FSC 高而SSC 低。根据光散射特性检测凋亡细胞最主要的优点是可以将光散射特性与细胞表面免疫荧光分析结合起来,用以区别辩认经这些特殊处理发生选择凋亡的淋巴细胞亚型,也可用于活细胞分类。值得注意的是,根据FSC 和SSC 判断凋亡细胞的可靠性受被测细胞形态上的均一性和核细胞浆比率影响很大,因此在某些淋巴细胞凋亡中,用光散射特性检测凋亡的可靠性较好而在肿瘤细胞凋亡中其可靠性较差。
2 细胞DNA 含量的测定
细胞凋亡时,核酸内切酶激活,导致DNA 断裂,这是凋亡的特征性表现,也为FCM 鉴别凋亡细胞奠定了基础。而检测细胞凋亡DNA 断裂的方法中,最常用、最简便的就是细胞DNA 含量分析。当细胞用乙醇、TrtionX—100 处理后细胞膜上出现漏洞,小片段DNA 从细胞内释放出来,使其DNA 含量低于正常细胞的二倍体。用碘化丙啶( PI) 染色后分析,可在二倍体C0/ G1 ,峰前出现“亚二倍体”峰,即细胞凋亡峰(APO峰) ,根据APO 峰可测出凋亡细胞百分率,该法简单易行,可大批定量检测凋亡标本,亦可同时分析细胞的细胞周期位置。另外,应用FCM 方法通过对DNA 和RNA 的联合检测可以鉴别出G0 期细胞,因此,可分析细胞凋亡与G1 或G0 细胸的关系。DNA 降解的程度取决于凋亡的阶段、细胞的类型和凋亡诱发因子的特性。染色过程中DNA 的逸出量变化也影响FCM 检测结果。据研究,将高浓度的磷酸盐———枸椽酸盐缓冲液加入漂洗液中,可增高降解DNA 的逸出量,从而提高鉴别凋亡细胞与正常细胞的能力。
DNA 含量测定在检测细胞凋亡中的局限性在于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不高。特异性不高是因为APO 峰代表了一组细胞群体,包括凋亡细胞、机械损伤细胞、低DNA 含量的细胞或不同染色体结构的细胞,在上述情况下,DNA 与荧光染料的结合量均小。另外,非固定的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被溶解时,可导致大量的核碎片出现,此时APO 峰的细胞数目只代表了核碎片的数目,并不代表凋亡细胞数目。敏感性较差的原因是细胞凋亡早期只有DNA 断裂点出现,但尚未出现DNA 片段的大量丢失,所以该法不能检出早期凋亡细胞和发生于S 期或G2/ M 期的凋亡细胞,因为其实际含量不低于二倍体细胞所含的DNA ,因此该法进行凋亡细胞分析时应结合其它形态或生化方法,以期更准确地分析细胞的凋亡状态。
3 Y 啶橙染色法( Acridine Orange ,AO)
AO 可将细胞或细胞核中的双链DNA 和变性DNA 染成不同颜色的荧光。AO 插入双链DNA 中时,发绿色荧光;AO也可与单链或通过变性而产生的DNA 单链发生作用,这时发出红色荧光,因此,通过FCM 检测不同的荧光,可判断凋亡的发生。在测定被标准化后,绿色和红色荧光强度的量与总DNA 含量成比例,红色荧光与总体细胞(红色加绿色) 荧光的比率表示细胞中变性DNA 的比例,因此,这种方法可用于评价DNA 对原位变性的敏感性。有时候,凋亡细胞DNA 降解不明显,依赖于DNA 降解来检测细胞凋亡的方法如细胞DNA含量测定、DNA 末端标记等就难以检测到细胞凋亡变化。AO法检测凋亡的原理不依赖于DNA 片断的产生,因此其最主要的优点是可应用于寡核小体片段与凋亡不相平衡等情况,但AO 染色法不能有效区分有丝分裂细胞和凋亡细胞。
4 若丹明( Rh123) 染色法
细胞生活状态下,胞膜上的钠- 钾泵、钙泵等的作用,使细胞膜内外维持着不同离子的浓度梯度,包括Na + , K+ ,Cl - ,Ca2 + 等,形成细胞膜电位。FCM 可以检测亲脂性离子荧光染料在胞膜内外的分布,来测量膜电位的高低,以评价细胞的活力。Rh123 是一种亲脂性阳离子荧光染料,对细胞膜具有通透性,线粒体膜尤敏感。细胞存活状态时,若丹明123 通过细胞膜,积聚于线粒体发出绿色荧光。在细胞凋亡时,线粒体膜的转运能力下降,电负性降低,故细胞线粒体积聚Rh123 的能力也丧失,荧光强度降低,据此检测细胞的凋亡变化。但应指出,在凋亡的早期阶段,由于胞膜尚完整,大多数细胞器和细胞功能相对较好,因此,Rh123 法对于早期凋亡细胞和活细胞的鉴别比较困难。
5 原位末端标记技术
细胞凋亡时,DNA 断裂早于形态学改变及DNA 含量减少,原位末端标记( ISEL) 是将渗入到凋亡细胞中的外源性核苷酸在酶和DNA 的催化下与凋亡细胞因内源性核酸酶的激活而产生的单股或双股断裂相结合,较前述方面具更高灵敏性。通常有两种方法: ①DNA 聚合酶I 或klenow 大片段介导的单位缺口平移( INST) ; ②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 缺口末端标记( TUNEL) 。
INST 是利用DNA 多聚酶将核苷酸整合到凋亡细胞内断裂的DNA 处的3’末端,同时水解5’末端,以修复DNA ,若使用已标记的核苷酸即可显示出有断裂DNA 的细胞。1993 年,Gorczyca 等提出了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 TdT) 标记法采检测凋亡细胞的DNA 断裂,此种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内源性核酸内切酶激活,细胞自身的染色质或DNA 被切割,并产生与DNA 断点数目相同的3’2 羟基末端, TdT 可以将生物素化的dUTP 标记至3’2 羟基末端,通过卵白素2FITC 系统,使DNA 的断点部位发生特异荧光而签别出凋亡细胞,TdT 末端标记法是鉴别凋亡细胞比较特异的一种方法。脑组织中的凋亡细胞很少,因此基因组DNA 片断需要更灵敏的检测技术。将TUNEL 法与FCM 结合起来可以提高检测凋亡细胞中DNA 片断的灵敏度。经凋亡诱导因子处理一定时间后的细胞,原位末端标记的凋亡比Hoechst33342 染色显示的要多,提示TUNEL 可检测出尚未出现明显凋亡形态学特征但已发生DNA 裂解的核,从而使检测的灵敏度提高。对比研究表明, TUNEL 的敏感性远远高于ISNT ,尤其在APO早期TUNEL 法阳性率较高,可能是APO 发生时DNA 多数为双链同时断裂,单链少见的原因。后者是依赖DNA 多聚酶介导的修复反应,故ISNT 的阳性率相对较低。TUNEL 还可结合细胞同期的分析,可同时了解凋亡细胞DNA 断裂和细胞周期分布之间的关系,近来已成为鉴别和定量凋亡细胞的最常用方法之一。但由于断裂DNA 的标记过程比较复杂,涉及多种因素,所以末端标记的阴性结果并不一定代表DNA链的完整,应排除方法上的问题,如TdT 酶活力的丧失等诸多影响因素。因此应用TdT 末端标记法鉴别凋亡细胞必须同时设阳性及阴性对照组,以便得到可靠结果。
6 Annexin V/ PI 法
1992 年Fadok 报道在APO 早期位于细胞膜内侧的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 ,PS) 迁移至细胞外侧,这一现象出现在核染色质变性与核体积缩小之前。AnnexinV 是一种具有很强的抗凝血特性的血管蛋白,和磷脂有高亲合力,尤其与带负电荷的磷脂如PS 具极强的结合力,利用其特性可以检测细胞凋亡。但坏死细胞PS 亦暴露于外表使Annexin V 结合阳性,因此使用Annexin V 这一参数不能区分坏死或凋亡,必须同时采用PI 这一参数将坏死细胆区分开来。FCM 通过Annexin V —FITC 标志暴露于细胞膜上的PS 结合PI 进入损伤细胞膜标记降解DNA 分析凋亡与坏死细胞。在检测时有4个亚群包括机械性损伤细胞(Annexin - / P1 + ) 、正常细胞(An2nexin - / PI - ) 、凋亡细胞(Annexin + / PI - ) 和继发性坏死细胞(Annexin + / PI + ) 被区分。Boersma 等应用Ampexin V2FITE染色法检测细胞毒药物处理后的中国仓鼠细胞凋亡变化,FCM 检测发现荧光信号强弱不同的两种细胞亚群。进一步形态学等证实弱荧光细胞亚群代表早期凋亡细胞,强荧光亚群代表晚期凋亡细胞,可见其是检测和定量凋亡细胞的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细胞凋亡时膜上PS 外露早于DNA 断裂发生,因此该法检测早期凋亡更为灵敏,且该法不需要固定细胞,避免了PI 法因固定造成的细胞碎片过多及TUNEL 法因固定出现的DNA 片段丢失,因此更加省时,结果亦更可靠,是目前最为理想的凋亡定量检测方法。
7 其他
7.1 ssDNA 单抗法把抗单链DNA(ssDNA) 单克隆抗体用于细胞凋亡的检测,是一种偶然发现,因为在应用ssDNA 单抗(荧光法) 检测细胞毒性药物诱导DNA 损伤中,观察到凋亡的白血病细胞(MOL T24) 有较强的荧光,后来经过适当的改进,证明ssDNA 单抗可以特异地识别凋亡细胞。与TUNEL法相比,ssDNA 具有更强的灵敏性。TUNEL 法检测的凋亡细胞可能只是单抗法检测的凋亡细胞中的一个亚类。ssDNA法检测APO 一般用免疫荧光法。但也可和FCM 结合应用。单抗法使用简便、成本低、应用广泛。ssDNA 单抗可以区别坏死和凋亡、甚至能检测前期凋亡,凋亡后坏亡和一些特殊的凋亡形式(如无片段化的细胞凋亡) 。因此, ssDNA 单抗法可望成为一种新的特异灵敏检测细胞凋亡的方法。
7.2 细胞凋亡的相关蛋白分析研究发现,有不少基因参加凋亡调控,这些基因产物可参与促进或抑制APO 的发生、发展,因此检测凋亡调节基因蛋白对研究APO 及其调控有重要作用。迄今为止,已可对大量细胞凋亡调节基因的蛋白产物分析,如P53 蛋白、caspases、C2myc、Fas 抗原、TNF、bcl22 家族蛋白、cyclin、ras 等。FCM 用荧光标记的各种调控蛋白单抗染色,收集不同波长的荧光信号,检测细胞膜表面或细胞内荧光分子数量,可以了解每个细胞的变化,而且所需样品少,方法简便、快捷、准确。
8 展望
近几年来,随着FCM 技术的不断发展和APO 研究的逐渐深入,FCM 在细胞凋亡研究中日益广泛。应用FCM 定量检测凋亡细胞简便、快速、客观,并可进行多参数检测,因此,可同时对APO 及其相关的癌基因表达、细胞周期分布等诸多因素进行相关分析,可以比较深入地了解凋亡的调节机制。尽管应用FCM 进行细胞凋亡研究的方法较多,但FCM检测凋亡细胞的方法一般基于细胞凋亡过程中形态、生化等某一方面的特性,因而难于了解凋亡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变化的相互关系,也使该类方法缺乏特异性,所以,联合应用多种针对不同特性的FCM 检测方法,才能更为有效地鉴别凋亡细胞。同时,FCM 研究结果尚需同时结合形态学观察或生物化学方法,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凋亡细胞的生物学特性。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及人们对APO 本质认识的深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会有更为特异和敏感的方法问世,有助于细胞凋亡取得突破性进展。
㈥ 高一生物基础知识提纲
1.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核仁,无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植物细胞壁(支持和保护),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
原核生物: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等)、放线菌、支原体等
真核生物: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衣藻)、真菌(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等。
2. 大量元素:C、 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①最基本元素(干重最多):C ②鲜重最多:O
③含量最多4种元素:C、 O、H、N ④主要元素;C、 O、H、N、S、P
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无机物 无机盐
3. 组成细胞 蛋白质: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的化合物 元素C、H、O、N .S
脂质:元素C、H、O (有的含N、 P)
有机物 糖类:元素C、H、O
核酸:元素C、H、O、N.P
4.相关计算:
肽键个数(脱水数)=氨基酸个数(N)—肽链条数(M)
几条肽链至少几个氨基和几个羧基(至少两头有)
蛋白质分子量=N×a -18×(N—M)
基因(DNA)中碱基:mRNA中碱基:氨基酸个数=6:3:1
5.核酸的种类: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
用吡咯红和甲基绿染液染色——DNA变绿(细胞核)、RNA变红(细胞质)
6. 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单糖:如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动植物都有)
二糖:植物二糖: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果糖)、麦芽糖(水解为葡萄糖)
动物二糖:乳糖
多糖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可溶性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
7. 渗透作用:水分子(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
①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a、具有半透膜 b、膜两侧有浓度差
②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原生质层(细胞质.细胞膜.液泡膜)细胞液.细胞壁
③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④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和复原
a.分离内因:原生质层伸缩程度比细胞壁要大
b.分离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如30%的蔗糖)>细胞内溶液浓度(浓度差越大,失水越快)
c.质壁分离的条件:活细胞、有壁、大液泡、浓度差
d.复原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如蒸馏水)<细胞内溶液浓度(浓度差越大,吸水越快)
e. 细胞在下列外界溶液中能自动复原:乙二醇、KNO3、甘油、尿素等溶液
8.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比较项目 运输方向 是否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代表例子
自由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不需要 不消耗 O2、CO2、H2O、乙醇、甘油等
协助扩散 高浓度→低浓度 需要 不消耗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等
主动运输 低浓度→高浓度 需要 消耗 氨基酸、各种离子等
大分子和颗粒物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
9.双层膜:叶绿体.线粒体
单层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无膜:核糖体.中心体
10. 能产生水(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能产生ATP的结构:叶绿体、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含色素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高等植物根中无中心体、无叶绿体
11.细胞器的协调配合: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①分泌蛋白:抗体、蛋白质类激素、胞外酶(消化酶)等分泌到细胞外
②过程:核糖体 内质网 囊泡 高尔基体 囊泡 细胞膜 胞外
(合成肽链)(加工、运输) (加工为成熟蛋白质)
以上过程由线粒体提供能量
12. 细胞核的功能: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的结构:
①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②核 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③核 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④核 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13.ATP(三磷酸腺苷)——细胞的能量“通货”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①结构简式:A-P~P~P
(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代表普通化学键)
特点:ATP的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中储存着大量的能量;化学性质不稳定,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易水解,释放出大量能量(30.54kJ/mol),也很容易重新形成而储存能量。
②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时刻发生、动态平衡)
a. ATP水解,释放能量:ATP →ADP + Pi +能量——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b. 合成ATP,储存能量:ADP + Pi + 能量 → ATP
(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
(光合作用)
动物和人等 绿色植物等
③吸能反应由ATP水解提供能量。放能反应释放的能量储存在ATP中。
14.呼吸作用(细胞呼吸)——ATP的主要来源
①细胞呼吸概念: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②有氧呼吸过程:
阶段 项目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场所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 线粒体
反应物 葡萄糖 丙酮酸和H2O [H]+O2
生成物 丙酮酸、[H] CO2、[H] 水
产生ATP的数量 少量 少量 大量
1mol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后,可使1161kJ左右的能量储存在ATP(38个)中,其余的能量则以的热能的形式散失掉了
③相关反应式:
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
无氧呼吸(酒精发酵):
无氧呼吸(乳酸发酵)
○4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a.温度 b.氧气 c.水分 d.CO2
○5呼吸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
a.水果、蔬菜保鲜时:要低温(0℃以上)或降低氧气含量及增加二氧化碳浓度。
b.粮油种子贮藏时:要风干、降温,降低氧气含量。
c.作物栽培时:松土、排涝
d.酿醋、包扎伤口时:应控制通气(或透气)
胡萝卜素:橙黄色(最窄)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
15.色素的分类 叶绿素a:蓝绿色(最宽)
叶绿素 叶绿素b:黄绿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提取色素的试剂为无水酒精,分离色素的试剂为层析液,分离色素的方法是纸层析法(原理: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滤纸扩散的速度不同)
16. 光合作用的过程
比较项目 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
场所 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叶绿体基质
条件 光、色素、光反应酶 暗反应酶、ATP、[H]
物质变化(用反应式表示)
能量变化 光能→ATP中的活跃化学能 ATP→(CH2O)中的稳定化学能
总反应式
相互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 ADP和Pi
(光反应产物ATP、[H]移动方向,囊状薄膜→叶绿体基质,而ADP、Pi则相反)
C3、C5的变化规律: CO2减少时 C3 ↓ C5↑(解释少的原因角度:
光照变弱时 C3 ↑ C5↓ 消耗的多;生成的少)
⑤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a.光照强度 b.温度 c.二氧化碳浓度 d.水 e.矿质元素供应
⑥光合作用的应用:
a.适当提高光照强度。
b.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c.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d.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
f.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⑦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实际(总)光合作用量=净(表)光合作用量+呼吸消耗量
17.化能合成作用
实质: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如硝化细菌。
18.细胞周期
①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它有可分为两个阶段,即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②连续分裂的细胞:分生区、形成层、受精卵
不分裂的细胞:人的红细胞、神经细胞
30.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
①过程
分裂间期: 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体积增大。时间长(90%—95%)、起点。
分裂期: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最明显的变化:出现染色体)
中期: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数目清晰,观察的最佳时期 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相同的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拉分别移向两极;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膜仁”再现“两体”失(植物:高尔基体→细胞板→细胞壁)
②主要特征:染色体复制和精确地平均分配,(子细胞中染色体数与亲代细胞相同)
③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间期:(动物)中心体复制,前期分开
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动物:中心体→星射线→纺锤体)
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动物:中部向内凹陷,缢裂成两半)
(核内染色体变化相同
㈦ 神经元细胞膜,在静息状态的离子运动方向
(1)D (2)02 co2 (3)胰岛素A ATP (4)外正内负 里钠外钾 (5)哺乳动物红细胞 离心 流动性 你说的对,NA从外面进来 保钠排钾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