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香精如何使用
香精香料
一.香精香料的定义
色,香,味,形是衡量食品质量的四个重要指标。
香仅居其次,好的香味能强烈的控制人的食欲。使人一闻到就想吃。
香料—一些来自自然界动,植物的或经人工单离,合成而得到的发香物质叫香料。香精——以香料为原料,经调香,有时加入适当的稀释剂配成的多成分的混合体叫香精。
二.香料的分类
1.天然香料:动物性香料,植物性香料
(1)动物性香料:品种少,到目前为止,仅发现麋鹿,灵猫,海狸三种动物及抹香鲸胃内分泌的一种龙诞香。
这类香料在浓烈时带有不适的臭气,但是稀释后则发出优美的香气,且留香力较强,高级
香精中常作为定香剂。
(2)植物性香料:如橙油,来自于甜橙果皮,用水蒸气蒸馏法,压榨法或用磨桔机轧制提取。柠檬油,从柠檬果皮中通过压榨或蒸馏而得。
2.人工香料:单离香料,合成香料
(1)单离香料:以天然香料为原料,通过物理和化学方法分离出来的较单一的成分。
(2)合成香料:以单离香料及煤焦油系成分为原料,经复杂的化学变化而制得的产品。
五.香精在食品中的作用
1.辅助作用:原来具有香气的产品,香气浓度不足,所以选用与其香气相适应的香精,来辅助香气。
2.稳定作用:天然产品香气受季节,地区,气候,土壤,加工条件影响,导致香气不稳定,加香后可保持每批产品基本稳定。
3.补充作用:补充加工过程中损失的一部分香气。
4.矫味作用:药味
5.赋香作用:一些产品本身没有香味,可选择一定香型的香精,使产品有一定的香味。
6.替代作用:直接用天然品作为香味源有困难,采用香精替代或部分替代。
七.香精使用是应注意的问题
1.用量:量多量少都不好,通过反复的实验调节,最终决定于当地消费者的口感。
1.均匀性:分散均匀,才能使香味一致哦。
2.其他原料的用量:其他原料的质量影响香味效果。水处理不好,劣质糖等本身具有较强的气味,使香精香味受影响而降低了质量。
3.碳酸比的配合:糖酸比配合恰当,香味效果较好。如柠檬饮料中酸低,再多的香精也其不到应有的效果。
5.温度:温度高,香精挥发。
八.香精的检测方法
1.色泽:试样与标样置于同体积的比色皿至同刻度,评比色泽。
2.香气:闻香纸,蘸取试样与标样约1~2厘米,品香,辨别其在挥发过程中全部香气是否与标样相符,有无异杂气,除头香外,还应评定体香和尾香。
3.香味:糖酸水,8~12克蔗糖,0。1~0。16克柠檬酸,试样0。1克,定容100毫升。
盐水,0。5克盐,0。1克试样,定容至100毫升。
4.相对密度: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比重,当物质纯度变化时,比重也随之改变。故测定比重是检测物质纯度与否或溶液浓度大小的一种方法。
5.折射率:折射率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性质,不同物质有不同的折射率,对同一种物质而言,折射率的大小取决于该物质的浓度大小,故测定折射率的大小可反映其均一程度和纯度。
6.澄清度:试样与标样分别置于相同大小的比色皿中,无色背景下,目测观察是否澄清透明,有无杂质。
食用香精
北方水果香精
杏仁香精
杏仁肉呈白色,焙炒后能产生特殊的香味。杏仁香气以苯甲醛、甲基苯甲醛为主香,辅以
豆香等香气,而如
果能适量使用三甲基吡嗪、2-乙酰基吡咯等烘烤香,则香气更加逼真。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苯甲醛40.0桃醛0.2
香兰素1.0植物油57.8
洋茉莉醛1.0
配方2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苯甲醛7.695%乙醇52.0
洋茉莉醛0.2蒸馏水40.0
香兰素0.2
桃子香精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十一内酯500庚酸乙酯50
乙酸戊酯150丁酸乙酯50
甲酸戊酯50戊酸乙酯50
苯甲醛10香兰素100
肉桂酸苄酯40
配方2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苯甲醛3?-癸内酯120
香兰素42-甲基丁酸126
苯甲醇13内酯香基40
芳樟醇17酯香基182
桃醛66乙醇429
葡萄香精
葡萄的香气是以邻氨基苯甲酸甲酯和N-甲基邻氨基苯甲酸甲酯为特征香气,辅以酒香、果
青香、玫瑰样花
香、糖甜香,再配合以酯类果香组成。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庚酸乙酯1.05桂酸乙酯0.004
邻氨基苯甲酸甲酯0.11香叶油0.003
水杨酸甲酯0.02紫罗兰酮0.003
杨梅醛0.10乙酸乙酯15.17
香柠檬油0.63老姆醚2.56
肉豆蔻油0.0695%乙醇58.35
香紫苏油0.04蒸馏水20.85
甜橙油萜1.05
配方2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乙酸乙酯25甜橙萜3
乙酸异戊酯2.5草莓醛0.2
丁酸乙酯3乙基香兰素0.3
丁酸异戊酯5.5麦芽酚0.1
苯甲酸乙酯3香叶油0.7
水杨酸甲酯3橙叶油3
桂酸乙酯1.5丁香油0.7
邻氨基苯甲酸甲酯22.5植物油25.7
甲基紫罗兰酮0.3
苹果香精
苹果香精是一种青甜香韵的果香型香精。传统的苹果香精以玫瑰香韵来拟其甜香韵,以乙
酸苄酯、芳樟醇等
衬托其青香,以异戊酸异戊酯、异戊酸乙酯作为苹果特征果香,并再辅以乙酸乙酯、丁酸
异戊酯、乙酸异戊
酯、丁酸乙酯和柠檬醛来丰满果香。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异戊酸异戊酯110异戊酸苯乙酯0.2
柠檬醛(97%)1十九醛0.2
苯甲醛1冷榨橘子油1
甲酸香叶酯0.5BHA0.1
丁酸异戊酯15甲酸戊酯1
香兰素1甘油20
乙酰醋酸乙酯11醋酸乙酯22
异戊酸乙酯22蒸馏水120
说明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溶于水,具成熟的苹果香味,主要用于汽水、冰棒、雪糕等
的加香,加香量一般为0.05%~0.15%。
樱桃香精
樱桃的香气是由特征果香为主,辅以甜、辛香,再用果香以丰满整体香气,一些天然精油
类原料起圆润与修饰作用。特征果香常用的是苯甲醛、甲基苯甲醛和它们的甘油缩醛、苦杏仁油等,辅以香兰素、丁香油、大茴香醛等甜、辛香气,常用甜橙油、柠檬油、橙花油、玫瑰油、康酿克油等修饰、圆润整体而得到樱桃香精。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乙酸乙酯2.118橙叶油0.06
丁酸乙酯0.48甜橙油0.30
丁酸戊酯0.84桃醛0.012
甲酸戊酯0.30苯甲醛0.48
乙酸戊酯0.30洋茉莉醛0.30
大茴香醛0.06庚酸乙酯0.12
香兰素0.18苯甲酸乙酯0.24
桂醛0.0395%乙醇70.00
丁香油0.18蒸馏水14.00
配方2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丁二酮0.50异戊酸桂酯0.2
异戊酸乙酯2.50丁酸0.5
乳酸乙酯20.0
甲基苯甲醛(三个异构体
混合物)
8.0
苯甲醛32.5水杨酸甲酯0.1
乙酸对甲苯酯7.0草莓醛4.0
庚炔羧酸甲酯0.2桃醛(纯)0.3
肉桂油3.5香兰素10.0
大茴香醛3.0乙基香兰素0.5
丁香酚0.710%鸢尾浸膏0.5
乙酸大茴香醇酯2.5丙二醇3.5
制备上述混合物以10%比例混入丙二醇。
草莓香精
配制草莓香精常以清香韵、甜香韵和酸香韵组成。草莓香精一般都以草霉醛(3-甲基-3-
苯基缩水甘油酸乙酯)和3-苯基缩水甘油酸乙酯为主香。清香常用庚炔羧酸甲酯、辛炔羧酸甲酯、乙酰乙酸乙酯、乙酸苄酯、
茉莉净油、橙花油、紫罗兰叶净油等;甜香则常用玫瑰花油、玫瑰醇、香叶醇、苯乙醇、
橙花醇、桂酸酯类、紫罗兰酮、麦芽酚、乙基麦芽酚、橙花醇、香兰素、乙基香兰素以及2,5-二甲基-4-羟基-3(2H)呋喃酮等;再用乙酸、丁酸、草莓酸、浆果酸和2-甲基戊酸等作为酸香韵,然后,加入酯类等果香来丰满果香韵。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壬酸乙酯5.0香兰素5.0
月桂酸乙酯20.0乙基香兰素2.0
异丁酸桂酯10.0异丁酸乙酯100.0
丁二酮0.5异戊酸乙酯50.0
乙酸枯名酯10.0庚酸乙酯10.0
桃醛50.0草莓醛10.0
覆盆子酮3.0草莓酸3.0
乙酸乙酯2.095%乙醇207.5
ß-紫罗兰酮10.0丙二醇500.0
麦芽酚2.0
山楂香精
山楂香气是由酸香、甜香和青香组成。酸香是由2-甲基丁酸、2-甲基戊酸、草莓酸、浆果
酸、乙酸、已酸等组成;甜香由玫瑰油、香叶油、玫瑰醇、香叶醇、β-突厥烯酮、丁香油、秘鲁浸膏、鸢尾浸膏等组成;再修饰以青香,用叶醇、乙酸叶醇酯、反-2-已烯醇、乙酸反-2-已烯酯、芳樟醇氧化物等。最后整体圆和以天然的山楂提取物,这样就组成了山楂香精。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香叶醇0.2芳樟醇氧化物0.2
玫瑰醇0.5丁酸乙酯2.5
玫瑰花油0.52-甲基丁酸乙酯4.0
2-甲基丁酸1.5柠檬油1.0
草莓酸0.3乙酸乙酯2.0
乙酸0.2山楂酊70.0
鸢尾凝脂0.895%乙醇12.0
丁香油1.2蒸馏水3.0
叶醇0.1
杏子香精
杏子香精常以橙花油、茉莉油、玫瑰油、苦橙叶、紫罗兰等或相应的合成香料来体现其花
香。再以苦杏仁油、苯甲醛、甜橙油、柠檬油、乙酸乙酯、丁酸乙酯、戊酸乙酯、乙酸戊酯、丁酸戊酯、戊酸戊酯、已酸烯丙酯、庚酸烯丙酯、环已基已酸烯丙酯、桂酸乙酯、桂酸丙酯、γ-壬内酯、γ-十一内酯等合成香料组合成果香。而脂蜡气可用较高级的脂肪醇(庚醇、辛醇、壬醇、癸醇等)及其酯类以及较高级的脂肪酸的酯类获得。同时适量添加天然康酿克油、已酸乙酯、庚酸乙酯、辛酸乙酯等可增加圆熟感。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环已基已酸烯丙酯0.2香叶油0.5
苦杏仁油(苯甲醛)11.5茉莉油9.5
乙酸戊酯7.5橙花油18.5
丁酸戊酯7.5玫瑰油3.0
甲酸戊酯10.0柠檬油5.0
戊酸戊酯15.0甜橙油10.5
桂皮油(斯里兰卡)0.5苯乙酸异戊酯0.1
乙酸乙酯14.5桂酸丙酯0.2
丁酸乙酯4.5?-十一内酯200.0
戊酸乙酯50.0香兰素85
已酸乙酯10.0溶剂527
a-紫罗兰酮9.5
生梨香精
生梨的香气很淡,只有一些著名品种如洋梨、香梨、砀山梨等香气相对稍浓些。配制生梨
香精常以香柠檬油、乙酸异戊酯等作为其特征果香,再配合以玫瑰、丁香、鸢尾和香兰素等甜香,乙酸苄酯、芳樟醇等清香,辅以丁酸乙酯、乙酸乙酯、甜橙油、壬酸乙酯等果实、酒香香韵,这样就组成了生梨香精。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丁香酚0.08庚酸乙酯0.04
橙叶油0.30丁酸乙酯2.00
香柠檬油0.80乙酸乙酯3.43
乙基香半素0.30乙酸戊酯2.00
甜橙油1.0095%乙醇75.00
桃醛0.04蒸馏水15.00
丁二酮(10%乙醇)0.01
甜橙油1
甜瓜香精
甜瓜的香气以青香韵、甜香韵和果香韵组成。果香常用甲酸乙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
丁酸乙酯、丁酸戊酯、戊酸乙酯、戊酸戊酯、苯甲醛、十六醛、柠檬油等组成;甜香常以香兰素、麦芽酚、桂酸甲酯、桂酸苄酯、紫罗兰酮、丁香油等拟制;而清香常用庚炔羧酸甲酯、辛炔羧酸甲酯、乙酸苄酯、甲酸苄酯、苯乙醛等组合而成。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桂酸甲酯1香兰素5
桂酸苄酯1苯乙醛2
大茴香醛1苯甲醛苄酯10
邻氨基苯甲酸甲酯2壬酸乙酯15
十六醛2柠檬油10
甲酸乙酯20戊酸乙酯40
戊酸戊酯30丙二醇531
丁酸戊酯30蒸馏水300
南方水果香精
椰子香精
椰子香精常以γ-壬内酯(也称椰子醛)作为主体香料,再以香兰素、乙基香兰素增加香
草甜香,又以庚酸乙酯、已酸、辛醇赋以油脂气和酒香。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椰子醛2.50丁香油0.25
?-壬内酯0.50苯甲醛0.25
香兰素1.00植物油95.5
香蕉香精
香蕉香精常以乙酸异戊酯、丁酸异戊酯、乙酸乙酯等拟香蕉的特征香气,以甜橙、柠檬等
柑橘类精油增强其天然新鲜感,以丁香油、香兰素等作为其留香的甜香,同时适量使用丁酸乙酯、乙酸丁酯等以丰满果香韵。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苯乙醛2.0柠檬醛0.5
老姆醚2.0肉桂油0.5
丁酸乙酯2.0丁香酚0.2
乙酸丁酯3.0异丁酸桂酯0.8
2,3-异已二酮1.0草莓醛4.0
乙酸异戊酯1.0乙基香兰素1.0
丁酸异戊酯33.0玫瑰香精①0.5
庚酸乙酯10.0丙二醇38.5
①玫瑰香精的组成。
配方2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乙酸乙酯0.375乙酸丁酯1.5
甜橙油0.75丁香油0.225
乙酸戊酯8.25橙叶油0.075
丁酸乙酯1.5香兰素0.075
丁酸戊酯2.25丙三醇5
蒸馏水15酒精75
柠檬香精
配制柠檬香精用柠檬油,它主要有:宁烯、月桂烯、松油烯、α-蒎烯、β-蒎烯、α-松
油醇、芳樟醇、橙花
醇、正辛醇、辛醛、壬醛、癸醛、十一醛、香茅醛、柠檬醛、乙酸辛酯、乙酸癸酯、乙酸
香茅酯、乙酸香叶
酯、乙酸橙花酯、乙酸芳樟酯等。其中宁烯等萜烯类化合物约占到90%以上,它们的水溶
性很差,所以在水
溶性的柠檬香精中必须除去它们。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柠檬油15.0柠檬醛8
95%乙醇68.4乙酸芳樟酯1
水31.6乙酸香茅酯0.5
辛醛0.570%乙醇90
制备将柠檬油与95%乙醇混合,再将水加在乙醇和柠檬油的混合物中,搅拌均匀,静置
48h,分去上层的柠
檬油萜(可用作油质柠檬香精)。在留下的水层中加入其余组分。
甜橙香精
甜橙中的挥发性香味成分主要有:宁烯、α-蒎烯、β-月桂烯、凡伦西亚桔烯、正丁醇、
正辛醇、顺-3-已烯
醇、香茅醇、香叶醇、橙花醇、芳樟醇、α-松油醇、4-松油烯醇、已醛、辛醛、壬醛、
癸醛、柠檬醛、乙
酸、已酸、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丁酸丁酯、已酸乙酯、3-羟基已酸乙酯、3-羟基辛酯乙
酯、乙酸香茅酯、
乙酸香叶酯、乙酸橙花酯、乙酸芳樟酯、芳樟醇氧化物等。
调配甜橙香精就是以冷压甜橙油或橙汁精油为主原料,采用低浓度乙醇萃取除萜工艺制
得。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10倍甜橙油5BHA适量
5倍甜橙油3.5变性淀粉12
甜橙醛0.5苯甲酸钠1
瓦伦烯0.05柠檬酸适量
癸醛0.05色素适量
酯胶6蒸馏水80
说明本品为橙红色不透明浊液,溶于水,具新鲜的天然甜橙香味,主要用于汽水的加香,
加香量一般为
0.1%左右。
配方2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95%乙醇40.095%乙醇29.0
甜橙油20.0癸醛0.01
蒸馏水30.0柠檬醛0.05
菠萝香精
菠萝香精主要由菠萝的特征果香、香草香、焦糖香、酒香等组成。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丁酸乙酯3.02-甲基丁酸乙酯4.0
乙酸乙酯3.03-甲硫基丙酸乙酯0.5
已酸乙酯2.0环已基丙酸烯丙酯1.9
丁酸甲酯3.015%菠萝呋喃酮15.0
乙酸戊酯0.595%乙醇53.0
已酸烯丙酯1.0蒸馏水19.0
柠檬醛0.1
荔枝香精
荔枝香精常以甜香韵、青香韵、果香韵和修饰香气组成。其甜香韵以玫瑰甜和焦糖甜香为
主,常可用香叶
油、玫瑰醇、香叶醇、苯乙醇、橙花醇、异丁酸苯乙酯、异丁酸橙花酯、玫瑰花油和玫瑰
甜香和麦芽醇、乙
基麦芽醇等焦糖香,再配合以紫罗兰酮、桂酸甲酯、桂酸乙酯等组成荔枝甜香。青香常用
甲酸苄酯、乙酸苄
酯、芳樟醇、乙酸芳樟醇、茉莉净油等茉莉清香。果香常用柠檬油、柠檬醛、丁酸乙酯、
丁酸丁酯、异丁酸
乙酯来拟制。再修饰以薄荷酮、乙酸葛缕酯、乙酸二氢葛缕酯等凉木香,乙酰基噻唑、乙
酰基吡嗪等炸玉米
香气以及二甲基硫醚、二甲基二硫醚等特征头香。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香叶油0.2乙酸芳樟酯0.5
玫瑰醇2.0乙酸二氯葛缕酯1.2
香叶醇0.5薄荷酮0.4
乙酸玫瑰酯0.8异丁酸桂酯0.6
异丁酸香叶酯0.3乙酰基吡嗪0.05
异丁酸苯乙酯0.2乙酰基噻唑0.05
异丁酸橙花酯0.5香兰素0.05
玫瑰醚1.2苯甲醇63.4
麦芽醇5.0柠檬油1.5
乙基麦芽醇15.0柠檬醛0.1
乙酸苄酯4.0丁酸乙酯0.05
芳樟醇1.5二甲基硫醚0.4
无花果
无花果为桑科中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夏季开花,秋季果熟,在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花托
可生食,味美可
口。香气特殊。精油的主要成分有异戊酸异丁酯、3-羟基-α-丁酮等。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乙酸乙酯510%丁香酚5
柠檬油2510%乙基香兰素5
异戊酸香叶酯15巧克力豆酊剂8
苏合香膏510%葫芦巴豆酊剂10
康酿克油2槭树香精①30
10%角豆(Ceratonia
siliqua)酊剂
300菠萝原汁②250
丁酸乙酯1050%柠檬酸
异戊酸苯乙酯5
①槭树香精组成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角豆(Ceratoniasiliqua)酊
剂
300香紫苏酊剂30
圆叶当归酊剂1210%苯乙酸乙酯1
胡芦巴香树脂6
Ethone(10%a-甲基大茴香
烯基丙酮,奇华顿产)
2
10%香豆素(Substitute)15香兰素4
转化糖100焦糖色30
蒸馏水500
②菠萝原汁制作如下:将300kg菠萝在压榨机上榨出汁液,加入0.45kg果胶酶并静置
过夜,在室温下在离心机上分离去果胶,在真空下将此汗液浓缩至76L。用80%~100%
的异丙醇洗涤已榨过的果肉,回收异丙醇后并真空浓缩至8L,与上述的处理的汁液混合,
并加16L95%的食用酒精即可。
杨梅香精
杨梅为杨梅科杨梅的果实,成熟时香气以酸甜为主。配制杨梅香精可以草莓样的酸甜香气
为主体,辅以奶
香、酒香和特殊的水果香气。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乙酸乙酯3杨梅醛5
乙酸异戊酯2桃醛0.2
乙酸苄酯0.5十九醛0.3
丁酸乙酯4紫罗兰酮0.5
丁酸戊酯1.5麦芽酚0.03
桂酸甲酯0.1戊酸乙酯0.5
邻氨基苯甲酸甲酯0.02植物油82.5
水杨酸甲酯0.3
覆盆子香精
覆盆子香气具有似紫罗兰、茉莉和玫瑰韵调的柔和青甜果香。调配覆盆子香精通常都以紫
罗兰酮和草莓醛为
基础,饰以茉莉、玫瑰等花香,同时适当添加已醇、叶醇及其酯类,可增强果实的青鲜香
感。加入覆盆子酮
可赋予香精真实的覆盆子果香,结合使用鸢尾凝脂更可以增强天然感。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乙酸乙酯30.0柠檬油6.5
乙酸戊酯250.0麦芽酚1.5
丁酸乙酯37.0二甲基硫醚0.5
丁酸戊酯7.5鸢尾凝脂30.25
邻氨基苯甲酸二甲酯0.5玫瑰醇5.0
甲基苯基甘油酸乙酯10.0?-十一内酯5.0
香叶醇6.5香兰素43.0
覆盆子酮8.0溶剂450.0
a-紫罗兰酮10.0大茴香脑0.25
10%茉莉净油3.5
橘子香精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橘子香精(油相)10环糊精(稳定剂,水相)15
乙酸异丁酸蔗糖酯(油相)10蒸馏水50
阿拉伯树胶(水相)15
配方2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柠檬醛0.1广柑油(除萜)10
癸醛0.01甜橙油5
黑香豆酊0.5丙三醇5
蒸馏水35酒精(95%)60
西方风味香精
咖啡香精
咖啡香精是以咖啡酊或咖啡浸膏为基础,再配以少量能增强其香气的香料,如2-糠基硫醇、
甲基环戊烯醇酮、麦芽酚、丁二酮等等。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咖啡酊577.5丁二酮1.0
戊二酮4.0异丁香酚1.0
甲基乙基乙醛4.0愈创木酚0.4
乙酸3.0甲基硫醇0.6
吡啶3.0糠硫醇0.3
戊酸2.0辛醇0.2
甲基糠醛2.0丙二醇400.0
糠醛1.0
可乐香精
常见的可乐型香精以果香和辛香所组成。果香常用蒸馏白柠檬油、冷榨柠檬油、甜橙油为
主;另外,辛香则
常用肉桂油、斯里兰卡桂皮油、桂叶油、丁香油、大茴香油、肉豆蔻衣油、肉豆蔻油、小
豆蔻油,还常用些
橙花油、白兰花油、玳玳花油、玫瑰花油等花香进行修饰。
配方1
蒸馏白柠檬油210a-松油醇10
白柠檬油(5倍)201%龙脑2
甜橙油20薄荷脑10
柠檬油20异戊醇5
肉桂油1095%乙醇60
斯里兰卡桂皮油5三醋酸甘油酯626
姜油2
可可香精
可可香精常为可可粉、可可种皮(可可壳)萃取物为主香,再和合以香草香组成的。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可可壳酊45.0香兰素4.5
可可粉酊45.095%乙醇5.5
巧克力香精
巧克力是以从可可豆中分离出的可可脂为主,加上牛奶、奶油、糖等调配而成的。巧克力
香精大都采用可可
浸出物,另外再加入香兰素和奶油香来配制。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二甲基硫醚1.0香兰素15.0
乙酸异丁酯1.0?-丁内酯5.0
乙酸苯乙酯0.5苯乙酮0.5
10%丁二酮0.5苯甲醛1.0
50%糠醛0.5苯乙酸2.0
异戊醇1.0麦芽酚3.0
异丁醛8.0乙醛2.0
异戊醛15.0可卡醛(Cocal,IFF)5.0
苯乙醇8.0丙二醇31.0
非瓜果香精
蜂蜜香精
一般蜂蜜香精常以苯乙酸和苯乙酸乙酯、苯乙酸异丁酯、苯乙酸苯乙酯等苯乙酸酯类作为
其特征的密甜香
韵,适量配合以洋茉莉醛、香兰素、乙基香兰素、大茴香醛等豆甜香韵,有时头香上适量
使用壬酸乙酯等酿
甜香,以及果甜香气组成。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甲基苯乙酮0.375壬酸乙酯31.250
香叶油0.375乙酸戊酯187.000
芹菜籽油0.375乙酸乙酯100.000
乙基香兰素6.000戊酸戊酯250.000
苯乙酸12.00095%乙醇400.000
苯乙酸甲酯12.625
奶油香精
传统的奶油香精习惯上均以香兰素的奶香为主料,辅以少量丁二酮、丁酸等香料而成。这
种配方使用中总感
到偏香草香气,作为奶香则感到单调。随着从天然奶油中找到的挥发性香味成分越来越多,
奶油香精的配制
也有很大变化,现在的奶油香精重视的酸、醇、酯、内酯、醛类的香味平衡。酸类可常用
乙酸、丁酸、已
酸、辛酸、癸酸、十二酸、十四酸等;醇类常用已醇、辛醇、壬醇、癸醇等;酯类常用乙
酸乙酯、丁酸乙
酯、已酸乙酯、辛酸乙酯和癸酸乙酯等;内酯常用γ-壬内酯、γ-癸内酯、δ-癸内酯、
δ-十二内酯等;醛类
常用庚醛、辛醛、壬醛、癸醛等。再与香兰素、麦芽酚等协调并加上丁酰基乳酸丁酯、丁
二酮配制而成奶油
香精。
配方1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丁酸3.5洋茉莉醛0.3
丁二酮1.0丁酸丁酯0.5
甲基香豆素0.5?-十一内酯0.1
香兰素1.5乙醇35.0
丁酸乙酯1.6甘油55.0
丁酸戊酯1.0
配方2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香兰素0.15丁酸乙酯2.25
丁二酮0.75丁酸戊酯0.30
甲基香豆素1.80植物油85.00
丁酸9.75
色拉香精
拉(Salad)即凉拌杂菜(莴苣、萝卜、洋葱、卷心菜、洋山芋等),因此色拉风味料
以辛香料为主(丁
辛、姜辛、桂辛、茴辛等)。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甜橙油30
甘牛至油(Origanum
marjorana)
30
柠檬油3010%芹菜籽油90
芹菜籽油树脂45肉豆蔻油15
鼠尾草油(南斯拉夫产)35时萝油150
龙蒿油35百里香油20
芫荽油25姜油5
姜油树脂10月桂油10
桂叶油(斯里兰卡)20茴香15
众香子油10玉米油325
丁香油100
制备将上述混合物再以10%的比例稀释于玉米油中。
生姜香精
生姜香精常以生姜油为主,再加上丁香油等辛香以改善和谐调生姜的口味,有时也用少量
的酯类香料增强果香。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生姜油树脂52.2甜橙油13.0
冷榨白柠檬油13.095%乙醇354.6
蒸馏白柠檬油13.0蒸馏水541.2
柠檬油13.0
酒用香精
白酒香精
清香型白酒香精
清香型酒的风格是清香纯正,诸味协调,醇甜和顺,余量爽净。其代表酒的品种是汾酒。
它的主体香成分是
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从总酯来说,它比浓香型、酱香型都低,并且突出乙酸乙酯。而已
酸乙酯含量很低。
另外还含有较多的多元醇、丁二酮、2,3-丁二醇等芳香物质。下面是一种清香型仿汾酒的
酒用香精配方:
配方
组分用量/g组分用量/g
乙酸乙酯35.0乙酸3.5
丙酸乙酯0.2已酸0.02
丁酸乙酯0.5乳酸1.5
已酸乙酯1.0丙醇1.0
乳酸乙酯14.0异丁醇0.12
正丁醇0.0670%山梨醇2.0
异戊醇0.5甘油10.0
正已醇0.0195%乙醇22.46
丁二酮0.005蒸馏水8.0
2,3-丁二醇0.125
2. 初中化学鉴别题
将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而分别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种方法叫做混合物的分离。将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质,叫提纯或除杂。除杂题是初中化学的常见题,它灵活多变,可以综合考察学生的解题能力。现列举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
1 物理方法
1.l 过滤法.原理: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通过过滤而分开的方法称为过滤法。如:氯化钙中含有少量碳酸钙杂质,先将混合物加水溶解,由于氯化钙溶于水,而碳酸钙难溶于水,过滤除去杂质碳酸钙,然后蒸发滤液,得到固体氯化钙。如果要获得杂质碳酸钙,可洗涤烘干。
练习1 下列混合物可以用溶解、过滤、蒸发操作来分离的是:( )
A.CaCO3 CaO B.NaCl KNO3 C.NaNO3 BaSO4 D.KCl KClO3
1.2 结晶法.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度或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例如:除去固体硝酸钾中混有的氯化钠杂质,先在较高温度下制成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然后逐步冷却,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温度降低,大部分硝酸钾成为晶体析出,而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得不显著,所以大部分氯化钠仍留在母液中,通过过滤把硝酸钾和氨化钠溶液分开。为进一步提纯硝酸钾,可再重复操作一次,叫重结晶或再结晶。
练习2 下列混合物适宜用结晶法分离的是:()
A.NaNO3 Na2CO3 B.NaNO3 NaCl C.NaOH Mg(OH)2 D.NaCl BaSO4
2 化学方法:原理
(一)、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不与原物反应。
(二)、反应后不能带入新的杂质。
(三)、反应后恢复原物状态。
(四)、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初中常用化学除杂方法有以下几种:
2.1 沉淀法:使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生成沉淀通过过滤而除去。
练习3 下列混合物可用沉淀法除去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的是()
A.KNO3〔Ba(NO3)2〕 B.NaCl〔KNO3〕 C.NaNO3 [NaCl] D.Ca(NO3)2 [AgCl]
2.2 化气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当试剂反应变成气体而除去。
如:硝酸钠固体中含有少量碳酸钠杂质,可将混合物加水溶解,再加入适量稀硝酸溶液,硝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硝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滤液,获得硝酸钠固体。
练习4 下列混合物中的杂质(括号内的物质是杂质)适宜用气体法除去的是:
A.NaNO3〔Ba(NO3)2〕 B.NaCl [Mg(OH)2]
C.KNO3〔K2CO3〕 D.Na2SO4〔MgSO4〕
2.3 置换法: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与适量试剂通过发生置换反应而除去。如:硫酸锌固体中含有少量硫酸铜杂质,可将混合物溶解之后,加人适量锌粉,再过滤除去被置换出来的铜,蒸发滤液获得硫酸铜固体。
练习5 加入下列哪些物质可以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杂质硫酸铜()
A.Zn B.Fe C.Cu D.Mg
练习6 将混有少量铁粉和锌份的硫酸铜晶体溶于适量水,充分净置过滤,结果是
A.滤出了混杂在其中的铁粉 B.滤出了混杂在其中的锌粉 C.滤出了一些铜粉 D.什么也没滤出
2.4 吸收法:两种以上混合气体中的杂质被某种溶剂或溶液吸收,而要提纯的气体不能被吸收时,可用此方法。
如:一氧化碳中含有二氧化碳时,可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的溶液。
2.5 其它法: 将混合物中的杂质用化学方法转化成其它物质。
如:氧化钙中含有碳酸钙,可采用高温燃烧的方法,使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扩散到空气中,除去杂质。
初中化学推断题的解法及题型
化学推断题是初中化学中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题型,这类题具有条件隐蔽、文图较多、关系复杂、综合性强等特点。和以前相比2004年各地中考试题中,推断题的命题水平更高,试题的灵活度也更大。
一、解题步骤
1. 审题 认真审读原理,弄清文意和图意,理出题给条件,深挖细找,反复推敲。
2. 分析 抓住关键,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并从突破口出发,探求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严密的分析和逻辑推理,推出符合题意的结果。
3. 解答 根据题目的要求,按照分析和推理的结果,认真而全面地解答。
4. 检验 得出结论后切勿忘记验证。其方法是将所得答案放回原题中检验,若完全符合,则说明答案正确。若出现不符,则说明答案有误,需要另行思考,推出正确答案。
( 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
1. 以物质特征颜色为突破口
(1)固体颜色:Fe、C、CuO、MnO2、Fe3O4(黑色);Cu、Fe2O3(红色);Cu2(OH)2CO3(绿色);CuSO4·5H2O(蓝色)。
(2)溶液颜色:CuCl2、CuSO4(蓝色);FeCl2、FeSO4(浅绿色);FeCl3、Fe2(SO4)3(黄色)。
(3)火焰颜色:S在O2中燃烧(蓝紫色);S、H2在空气中燃烧(浅蓝色);CO、CH4在空气中燃烧(蓝色)。
(4)沉淀颜色:BaSO4、AgCl、CaCO3、BaCO3(白色);Cu(OH)2(蓝色);Fe(OH)3(红褐色)。
2. 以物质物征反应条件为突破口
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通电(电解H2O);催化剂(KClO3分解制O2);高温(CaCO3分解;C、CO还原CuO、Fe2O3);加热(KClO3、KMnO4、Cu2(OH)2CO3等的分解,H2还原CuO、Fe2O3)。
3. 以物质特征反应为突破口
(1)分解生成两种或3种物质的反应
(2)单质A+化合物B→单质C+化合物D
(3)单质A+化合物B→化合物C+化合物D
(4)化合物A+化合物B→单质C+化合物D
(5)化合物A 化合物C 化合物D:
(6)三角关系
5. 以物质特征反应现象为突破口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是CO2。(2)能使黑色CuO变红(或红色Fe2O3变黑)的气体是H2或CO,固体是C。(3)能使燃烧着的木条正常燃烧的气体是空气,燃烧得更旺的气体是O2,使火焰熄灭的气体是CO2或N2;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O2。(4)能使白色无水CuSO4粉末变蓝的气体是水蒸气。(5)在O2中燃烧火星四射的物质是Fe。(6)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和H2O的物质是有机物,如CH4、C2H5OH等。(7)能溶于盐酸或稀HNO3的白色沉淀有AgCl、BaSO4。
6. 以元素或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4)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C。(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密度最小的气体是H2。(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7)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金刚石。(8)最简单的有机物是CH4。(9)最常用的溶剂是H2O。(10)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二. 应用举例
例(”04 南昌市)下图中的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根据图示关系回答:
(1)甲物质中的元素共有________种。(2)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3)若常温下乙为无色液体,则A为____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____。
解析:(1)据“单质B+单质C→化合物甲”,可知甲物质中含有两种元素。(2)反应②属于置换反应。(3)据“常温下乙为无色液体”,推断乙为H2O,再结合所学过的有H2O生成的置换反应(即H2还原CuO或Fe2O3),可知A为H2,则C为O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或 。混合物甲可能是CuO或Fe2O3,单质B可能是Cu或Fe。
三、题型及例析
1. 元素推断题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先理清题目中给出的各种信息之间的关系,找出突破口,逐一推断出来。
例1. (湖南)原子的核电荷数小于18的某元素X,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n为正整数),最外层电子数为 ,原子中的质子数为 ,有关X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X能形成化学式为 的碱
B. X肯定能形成化学式为 的含氧酸钠盐
C. 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核电荷数肯定为奇数
D. X是非金属元素
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首先确定X为何种元素。因为n是电子层数,当 时,最外层电子数为3,质子数为1,这不是氢原子;当 或3时,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5、7。质子数分别为7、17。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分别是氮元素和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都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表现为负价,不可能与 离子结合成碱,但氯、氮两元素均可与氧元素结合形成含氧酸根原子团,跟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组成化合物,像B项中的 。答案为A。
2. 常见物质的推断题
此类题给出常见物质的特征或特殊性质、特殊反应等。综合能力要求高,但初中涉及的物质种类不多且很典型。根据题给信息,寻找突破口,顺藤摸瓜,可较顺利地推断出来。
例2. (辽宁锦州)X、Y、Z三种物质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根据以上关系: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X_______,甲________,乙_________
(2)写出乙与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分析:仔细观察题中框图,我们会发现:在一个反应中,已知物质出现最多的是 以此为突破口,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则X必为 ,然后可知Y为 ,Z为 ,甲为 ,乙为 。把以上答案放入原题,完全符合题意,说明所得答案正确。
3. 实验推断题
此类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的综合分析能力,不但要求同学们具备有关化合物的基础知识,而且要有实验操作的经历和分析、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联系实际,逐一分析推断。
例3. (辽宁锦州)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中,通入的气体A是氢气和一氧化碳中的一种或两种,黑色粉末B是氧化铜和木炭粉中的一种或两种。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判断:气体A和黑色粉末B的可能组合有哪几种?(每种组合中A和B的成分均要求用化学式表示)
分析:由题中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无水硫酸铜变蓝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知,反应后一定生成了 和 ,可能发生的反应有:① ,② ,③ 。因此,水的来源只有一个,则气体A中必含有 的来源有两个,则C和CO可能只含其中之一,也可能两者都含有。故气体A和黑色粉末B可能有三种组合:①A为 ,B为CuO和C;②A为 和CO,B为CuO;③A为 和CO,B为CuO和C。
4. 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
此类题一般难度较大,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分析这类题目时,头脑要冷静,不要把问题想得太复杂,否则将陷在题目设计的迷宫中。
例4. (天津)有一包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下是某同学进行实验并观察到的现象:取少量粉末放入试管中,加水、振荡、静置后,试管中有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再向试管中滴入足量的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有部分溶解。由此推断,该包粉末的可能组成是:(1)________;(2)_______;(3)________。
分析:此类推断题的解题思路是:通过题中描述的现象,确定某些物质或排除某些物质。由题中现象“试管中有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可知,粉末中可能有不溶固体 或相互之间反应能生成白色沉淀的物质组合( 和 和 ),一定不含硫酸铜;又根据题给信息“滴入足量的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有部分溶解”可知,此白色沉淀中一定有 ,还含有 和 中的一种或两种,则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 和 ,一定不含硫酸铜,可能含有 和 中的一种或两种。故这包粉末的可能组成是:(1) ;(2) ;(3) 。
四、常见题型
一、表格式推断题
6.有失去标签的硝酸钾、碳酸钠、硝酸银、硝酸钙和稀盐酸五瓶溶液。将其任意编号:A、B、C、D、E,进行两两混合,其现象如下表:
实 验 A+B A+E B+C B+E
现 象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产生沉淀 产生气泡
(1)试推断并写出五种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D_______,E________。
(2)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E_____________
B+E_____________
7.现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钡、碳酸钠4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编号为A、B、C、D。每次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表示无明显现象;“↓”表示有沉淀生成;“↑”表示有气体生成)。由此推断4瓶溶液中的溶质的化学式分别为:
A.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__
写出上述实验过程的有关反应方程式:
A+B_____________________
C+D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连线式推断题
8.下图中的A、B、C、D、E、F分别表示石灰水、硫酸铜溶液、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盐酸和金属铁,它们之间的连线表明相邻的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试根据图中关系确定A、B、C、D、E、F各物质的化学式。
9.下图里有A、B、C、D、E、F六种物质,它们是硝酸铜、碳酸钠、氯化钡、稀硫酸、氢氧化钙五种溶液和单质铁。凡用直线相连的两物质间均可发生化学反应。(1)推断:B是_______________。
(2)C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三、框图式推断题
10.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它们在水溶液中反应关系如下:
(1)试推断各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__
D_________E_________F_________
(2)写出A溶液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11.A、B、C、D分别是氯化钠、硝酸钡、氢氧化钠、和盐酸四种无色溶液中的一种。现用一种无色溶液X把A、B、C、D一一鉴别来开,已知X是含有镁元素的化合物。鉴别方法见于下图所示(所加溶液均过量,使反应完全)。回答下列问题:
(1)确定A、B、C、D和X代表什么物质(用化学式表示)
A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X________;
(2)写出X和B、X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X和B_______________;X和D_______________;
12.有一种钠盐A和一种可溶性钙盐B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按下列步骤实验:
由此可判断混合物中两种正盐(填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
13.由三种可溶性正盐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其中有两种钾盐,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
推断:(1)原混合物一定含有的一种正盐是(写化学式,下同)_______________
(2)另外几种正盐可能是(有几种可能写几种)_______和________
或_____和_____或_______和________。
初中化学中物质的鉴别
物质的鉴别就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几种物质区分开,其原则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少的试剂和最明显的现象进行鉴别,以达到简便、快速的最佳效果。所谓最简单的方法是指能用物理方法鉴别的就不要用化学方法鉴别(标明“用化学方法鉴别”的除外),能一次鉴别的就不用多次。所谓最少试剂,就是能用一种试剂鉴别开的就不要用多种试剂。所谓最明显的现象,就是通过实验使各鉴别物质有明显不同的现象产生。
对于不用试剂的鉴别题要从被鉴别的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寻找突破口,从而鉴别出一种试剂,然后再用这种试剂与其他物质间的两两反应出现的不同现象去鉴别其他试剂。
[解题原理]:1、 物质的特殊性质进行检验,如物质的颜色、气味、溶解性等。2、 依据物质间反应时所产生的特殊的反应现象。即所选的试剂和被检验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必须能够产生下列现象之一种:(1)变色;(2)放出气体(通常指产生气体的气味或在溶液中反应时产生的气泡);(3)生成沉淀(注意观察沉淀的颜色及在酸中的溶解性)。[解题步骤]:一般按如下程序:(1)取少量溶液(固体取少许配成溶液)于试管中;(2)加入少量的试剂(试剂的选择,一般应遵循如下顺序:①酸碱指示剂,②稀盐酸或稀硫酸,③氯化钡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或硝酸钡溶液,④硝酸银溶液,⑤碳酸钠溶液);(3)观察实验现象;(4)判断检验结论。[达标练习]:一、任选试剂鉴别题: 1、现有一瓶工业酒精和一瓶食盐水,区别它们的最简便的方法是( )A、闻气味 B、品尝味道 C、取少量点燃 D、用硝酸银溶液检验2、只用一种物质就能将稀硫酸、水、澄清石灰水三种无色液体鉴别出来,可供选用的物质是:①PH试纸、②酚酞试液、③稀盐酸、④碳酸钠溶液、⑤石蕊试液,其中能用于鉴别的是( )A、①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③④⑤ 3、只用一种试剂,一次将氯化镁、氯化钡、氢氧化钾三种溶液区别开来。则这种试剂的化学式是 。若选两种试剂可用 、 。二、限用一种试剂的鉴别题: 1、只需用水就能直接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Na2SO4 CuSO4 CaCO3 B、AgCI BaSO4 CuSO4 C、NaCI CaCI2 BaCI2 D、BaCI2 AgCI CaCO32、下列四种溶液,只用FeCI3溶液就能把组内三种溶液区别开来的是( )A、Ba(NO3)2 NaCI HCI B、AgNO3 KOH Na2SO4C、MgSO4 NaCI H2SO4 D、KNO3 NaOH BaCI23、今有失去标签的氯化钡、碳酸钠、氯化镁三种溶液,要求只用一种试剂把它们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 )A、硝酸银溶液 B、稀硫酸 C、硫酸钠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4、有四种固体:CuSO4、Na2CO3、BaCO3、NaNO3,用下列试剂中的一种经过一步实验操作即可将它们鉴别,此试剂是( )A、水 B、H2SO4溶液 C、NaCI溶液 D、NaOH溶液三、不另选试剂的鉴别题: 1、不用其他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鉴别下列物质:①NaOH溶液、②Ba(NO3)2溶液、③CuSO4溶液、④KCI溶液,正确的鉴别顺序可能是(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①②③ D、③①②④ [达标检测]:1、只用一种试剂,一次就能区别NaSO4、AgNO3和Na2CO3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A、BaCI2溶液 B、KOH溶液 C、NaNO3溶液 D、稀盐酸2、现有①KCI ②MgSO4 ③KOH ④CuCI2四种溶液,不用其它试剂,仅用观察法和相互反应就可以将其区别开来,则鉴别出来的先后顺序是( )A、④③①② B、③④②①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3、向某澄清的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此溶液中一定不存在的是( )A、Na2CO3 B、MgSO4 C、FeCI3 D、AgNO34、下列各组溶液,不加其它试剂就能鉴别的是( )A、Na2CO3 HCI H2SO4 NaNO3 B、K2CO3 H2SO4 HNO3 BaCI2 C、HCI AgNO3 HNO3 NaCI D、NaOH FeCI3 MgCI2 BaCI25、向工厂排出的一种澄清废液中,加入BaCI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并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废液中一定有Ag+ B、废液中一定有CO32- C、废液中一定有SO42- D、废液中没有H2SO46、只用一种试剂,不能鉴别出来的一组物质是( )A、固体:NaOH NaCI CaCO3 B、固体:KNO3 NaNO3 H2SO4 C、固体:CuSO4 FeCI3 CaCI2 D、溶液:NaOH Ba(NO3)2 H2SO47、不用任何试剂鉴别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①NaOH ②MgSO4 ③Ba(NO3)2 ④Cu(NO3)2 ⑤KNO3被鉴别出来的正确顺序是( )A、⑤④③②① B、④③①②⑤ C、④①②③⑤ D、②③①④⑤8、要鉴别HCI溶液和NaOH溶液,有如下三种物质:①PH试纸,②无色酚酞试液,③紫色石蕊试液,其中能用于鉴别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②③ D、①②③ 9、下列各组物质中,可按溶解、过滤、蒸发的实验操作顺序,将它们相互分离的是( )A、 FeCI2、NaOH、KOH、HCI B、NaCI、BaCI2、NaOH、CuSO4 C、HCI、NaCI、AgNO3、NaNO3 D、H2O、H2SO4、Ba(OH)2、Na2CO310、现有下列试剂:①蒸馏水;②硝酸银溶液;③氯化钡溶液;④稀硝酸。欲检验硝酸银固体中是否含有少量可溶性盐酸盐杂质,应选用的试剂是(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①②③11、把盐酸、碳酸钾、硫酸、氢氧化钾和硝酸钾五种透明溶液鉴别开来,下列实验方案中所加试剂和先后顺序合理的是( )A、BaCI2溶液、稀HNO3、石蕊试液 B、石蕊试液、稀硝酸、AgNO3溶液C、稀HNO3、石蕊试液、AgNO3溶液 D、稀HNO3、石蕊试液、BaCI2溶液12、为除去下面标号(1)至(4)物质中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可选用除去杂质的方法有四种:A、加适量水,溶解过滤 B、高温灼烧C、加适量的稀盐酸,蒸发结晶 D、加适量的稀盐酸,过滤试将所用方法前的字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1)CaO(CaCO3) (2)Cu(Fe) (3)NaCI(Na2CO3) (4)BaCO3(KNO3) 。13、某溶液中含有Cu(NO3)2、AgNO3、Ba(NO3)2三种物质。要使三种物质分别转化为沉淀分离出来,现有①Na2CO3溶液、②NaOH溶液、③稀盐酸三种试剂,要求每加入一种试剂,分离出一种沉淀,则加入试剂的顺序是(填序号) 。14、现有下列五种物质的溶液:HCI、H2SO4、NaCI、Ba(OH)2、NaOH,如何将它们区别开来? 15、要把Na2CO3、NaCI、H2SO4、NaOH、Ba(OH)2五种溶液鉴别开来,至少还需要其他试剂( )A、2种 B、1种 C、3种 D、4种16、实验室有失去标签的盐酸、碳酸钠、硫酸、氢氧化钾和硝酸钾五种溶液。为把他们区别开来,所加试剂及先后顺序合理的一组是( )A、氯化钡溶液、稀硝酸、石蕊试液 B、稀硝酸、石蕊试液、硝酸银溶液C、石蕊试液、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D、稀硝酸、酚酞试液、硝酸银溶液17、为了鉴别一桶实验室用的蒸馏水是否被某种酸污染,采用的下列几种方法中不可取的是( )A、取样品向其中滴入石蕊试液 B、测定样品的密度C、取样品用嘴品尝<SP
3. 氯乙酸甲酯的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
用Carbowax 20M和SE-30柱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离氯化的醋酸甲酯、丙酸甲酯和丁酸甲酯——(Korhonen,I.O.O.),《Chromatographia》,1982,15,No8,505-508(英文) 《分析化学文摘》,1984.3
化学分析法
1.技术指标外观
粗氯乙酸甲酯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ClCH2COOH含量 <= 3.0 % ,精氯乙酸甲酯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其含量>= 91%, ClCH2COOH含量<= 1.0 % ;
2.检验方法
2.1试剂和溶液
2.1.1苯:分析纯;
2.1.2无水乙醇:分析纯;
2.1.3氢氧化钠:0.1mol/L NaOH标准滴定溶液;
2.1.4氢氧化钠:0.5mol/L NaOH溶液;
2.1.5硫酸: c(1/2 H2SO4)=0.5mol/L标准滴定溶液;
2.1.6甲基红:0.1%乙醇溶液;
2.1.7酚酞:1%乙醇溶液。
2.2仪器
一般实验室用仪器。
2.3测定步骤:
A、游离酸的测定:准确称取2~3g试样(精确至0.0002g),加入预先放有30mL苯的250 mL分液漏斗中,然后加入20 mL蒸馏水,摇匀,静置分层,将水层放入到250 mL三角瓶中,加入3滴甲基红指示剂,用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黄色为终点。
游离酸含量(X1)按下式计算:
c1·V1×0.0945
X1 = × 100
m
式中:c1——为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
V1——试样中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消耗的体积,mL;
0.0945——以氯乙酸计的毫克当量;
m——试样重,g。
B、氯乙酸甲酯含量的测定:准确称取0.5~0.7g试样(精确至0.0002g), 加入预先放20mL无水乙醇的250 mL三角瓶中,待样品溶解后,准确移取20 mL0.5mol/L NaOH溶液,摇匀,静置15min,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用0.5mol/L硫酸标准溶液滴至无色即为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氯乙酸甲酯含量(X2)按下式计算:
c·(V1—V2)×0.1085
X2 = × 100
m
式中:c——为0.5mol/L硫酸标准溶液的浓度;
V1——空白试验消耗的标准溶液体积,mL;
V2——试样消耗标准溶液的体积,mL;
0.1085——氯乙酸甲酯的毫克当量;
m——试样质重,g。
若有游离酸,计算氯乙酸甲酯含量应为:
c·(V1—V2)×0.1085
X2 = ×100 —X1 ×1.15
m
式中:1.15——氯乙酸换算成氯乙酸甲酯的系数。
2.4 允许差
取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为测定结果,氯乙酸甲酯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4%,酸度平行测定的绝对差值不大于0.2%。
3.反应原理:
ClCH2COOCH3 + NaOH ——→ CH2ClCOONa + CH3OH
过量的NaOH用硫酸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