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蒸馏问题 > 蒸馏边界

蒸馏边界

发布时间:2021-02-12 04:52:04

㈠ 水源保护区划分范围怎么分

以取水点来划分。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定:

一级保护区:以取水点起上游1000米,下游1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

二级保护区:从一级保护区上界起止溯2500米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

准保护区:从二级保护区上界起止溯5000米的水域及其河岸两侧纵深各200米的陆域。

若水源地所在水功能区为单一功能的饮用水功能区,将饮用水功能区全部水域划为水源保护区;

若水源地所在水功能区是以饮用为主导功能的多功能型水功能区,将取水口上游2~3km至下游100m的河道水域划为水源保护区,但不超过水源地所在水功能区的上边界;

河网地区和感潮河段的水源地,其下游保护区范围可根据水流状况适当扩大;

有堤防河道保护区宽度为河道堤防之间的区域;

无堤防河道保护区宽度为河道设防洪水位所能淹没的陆域,未定设防洪水位的河道可按河流5年或10年一遇洪水位划定;

如水功能区未划及对岸,则保护区水域宽度以水功能区在河流中的边界为准。

水源保护区,是指国家对某些特别重要的水体加以特殊保护而划定的区域。198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12条规定,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可以将下述水体划为水源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 其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包括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区和饮用水地下水源保护区。

水源保护区是指国家对某些特别重要的水体加以特殊保护而划定的区域。198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12条规定,县级以上的人民政府可以将下述水体划为水源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风景名胜区水体、重要渔业水体和其他有特殊经济文化价值的水体。对水源保护区要实行特别的管理措施,以使保护区内的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

划分方法

我国水源保护区等级的划分依据为对取水水源水质影响程度大小,将水源保护区划分为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

结合当地水质、污染物排放情况将位于地下水口上游及周围直接影响取水水质(保证病原菌、硝酸盐达标)的地区可划分为水源一级保护区。

将一级水源保护区意外的影响补给水源水质,保证其他地下水水质指标的一定区域划分为二级保护区。

地下水与地表水

地下水——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较少,而离子则溶解较多,通常硬度较高,蒸馏烧水时易结水垢;有时锰氟离子超标,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地表水——较地下水有机物和微生物污染较多,如果该地属石灰岩地区,其地表水往往也有较大的硬度,如四川的德阳、绵阳、广元、阿坝等地区。

原水与净水

原水——通常是指水处理设备的进水,如常用的城市自来水、城郊地下水、野外地表水等,常以TDS值(水中溶解性总固体含量)检测其水质,中国城市自来水TDS值通常为100~400ppm。

净水——原水经过水处理设施处理后即称之为净水。

纯净水与蒸馏水

纯净水——原水经过反渗透和杀菌装置等成套水处理设施后,除去了原水中绝大部分无机盐离子、微生物和有机物杂质,可以直接生饮的纯水

蒸馏水——以蒸馏方式制备的纯水,通常不用于饮用。

纯化水和注射用水

纯化水——医药行业用纯水,电导率要求<2μs/cm。

注射用水——纯化水经多效蒸馏、超滤法再次提纯去除热原后可以配制注射剂的水。

自由水和结合水

自由水——又称体相水,滞留水。指在生物体内或细胞内可以自由流动的水,是良好的溶剂和运输工具。水在细胞中以自由水与束缚水(结合水)两种状态存在,由于存在状态不同,其特性也不同。自由水占总含水量的比例越大,使原生质的粘度越小,且呈溶胶状态,代谢也愈旺盛。

结合水——是水在生物体和细胞内的存在状态之一,是吸附和结合在有机固体物质上的水,主要是依靠氢键与蛋白质的极性基(羧基和氨基)相结合形成的水胶体。

参考资料:网络-水源保护区

㈡ 徐道觉的遗憾的徐道觉

当明确了染色体就是遗传基因的载体之后,遗传学家们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就是人类到底有多少条染色体。但由于当时染色体制备技术的限制,在显微镜下许多染色体重叠在一起难以分辨,所以学者们所报告的人类染色体数目各不相同。
1923年,美国遗传学权威、得克萨斯大学校长Paint(1889-1969)提出人体的染色体数目为2n=48。这后来作为一条定论充斥于各种教科书和网络全书。直到1956年美籍华裔学者蒋有兴(Tjio JH)和Levan才首先正确鉴定了人类染色体是2n=46条而不是48条(蒋有兴因此荣获了美国肯尼迪国际奖)。但首先观察到46条染色体数目的却是美籍华裔科学家徐道觉(Hsu TC,1917-2003)。
20世纪50年代初,徐道觉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以后,鉴于当时的处境,只得抛弃自己拿手的果蝇遗传学研究,经White教授推荐到Pomerat的实验室出事研究培养中的人和哺乳类细胞的核现象。他先用了半年的时间学习如何建立培养物,拍摄相差显微镜照片、缩时电影等技术。但当他试图观察细胞的染色体时,却发现它们拥挤在一起,如同在组织切片中一样,是没有指望“突破”这一难关的。尽管他喜欢这个实验室,却又怀念起过去研究的果蝇,甚至想再回去搞果蝇遗传学。
徐道觉曾师从我国最著名的遗传学家谈家桢先生,被欣赏为最有出息的学生。因此,事业的停顿让他感到十分失望和沮丧,度日如年的悲观情绪萦绕在他的心头。但就在此时,“奇迹”发生了。一天晚上,徐道觉照常到实验室做研究。在一些治疗性流产的胚胎组织(皮肤和脾)培养标本中,他按照常规操作步骤用盐溶液冲洗细胞时,竟然在显微镜下看到了铺展很好的染色体!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到实验室外的咖啡馆里喝了一杯咖啡,清醒头脑之后再回到实验桌上,仍然观察到了同样的现象。没有1个分裂相有纺锤体定向,没有1个分裂细胞显示细胞分裂中期的边界,都不是典型的中期。他试图研究另一些标本并建立更多的培养物,但再也未得到分散得那样好的标本。他揣测一定是在人脾培养物中出现了什么“差错”,花了大约3个月时间力图从各个因素的试验中寻找其“奥秘”——包括培养基的成分、培养条件、培养温度、秋水仙素、固定和染色等。直到1952年4月当他改变平衡盐溶液的张力时才获得成功。当他把蒸馏水和平衡盐溶液相混合以减低张力时,“奇迹”又重新出现了。他立即想到,手头这个强有力的工具也许对付另一些细胞材料。果然不出所料,这一手段对所有生物和所有培养物一概都是适用的。可以肯定,在3个月之前出现的“奇迹”一定是实验室中的某一位技术员在配制平衡盐溶液时读错了刻度标尺以致配为低渗液的缘故,使得徐道觉成功地将低渗透液技术运用到人体染色体的研究上,使染色体得以很好地铺展,不再重叠,可以清晰地进行观察。遗憾的是,迄今仍不知道这位“女英雄”的姓名,正是这位女士的粗心大意对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做出了意外的“贡献”。由此,徐道觉确认了正确的人类染色体数目:2n=46。
利用低渗液处理染色体标本是人类细胞遗传学和脊椎动物细胞遗传学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是染色体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但由于受到Paint人类48条染色体结论的影响,徐道觉未能确认自己所观察到的46条染色体的事实(他确认了,可是并没有发布),也许是面对众多的权威不敢于发布,也许是认为条件未成熟不肯轻易发布,也许……总之,他终于没有发布。他没有发布,对整个科学界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损失,而对他个人来说,实在是一个莫大的遗憾。
1955年,华裔学者蒋有兴与瑞典学者Levan通过实验确认了人体的46条染色体,并毫不犹豫地、勇敢地向Paint的“定论”挑战,于第2年公布了这一发现。很快获得了众口一词的赞同。至此,关于人类染色体数目的探索大功告成。于是,46条人体染色体的发现权便属于这位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华裔科学家,而不属于在他之前的发现者。
1957年,蒋有兴来到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做了一场关于人类染色体的学术报告,在听众中有一位法国的医生Lejune。此前,Lejune曾接触过许多患有先天愚型(Down综合征)患儿的病例,他听了报告后立即想到,这种病会不会是染色体异常所导致的。他回国后,马上投入了对于患儿染色体的观察研究。1959年,Lejune发现先天愚型患儿的体细胞内比正常人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

㈢ 放射性同位素分析测定技术与方法

要利用放射性同位素体系测定岩石矿物的年龄就必须获得准确的母体、子体的量。由于岩石矿物是几乎含有周期表中83 个自然产出元素的复杂体系,尽管现代分析方法技术能较为精确地分析这些元素的含量,但一方面相对于年龄测定的准确度与精确度的要求来说,含量分析给出的精确度还是非常低的,另一方面这些元素分析给出的结果无法获得有关子体同位素的准确量值。如果微量元素平行样品分析最佳精确度≤10%,在放射性同位素定年中,以埃迪卡拉-寒武纪分界 542Ma 为例,年龄测定误差在±54Ma,那么测定的地质事件可能属于寒武纪/奥陶纪边界或新元代埃迪卡拉纪。显然这种分析误差在放射性同位素定年中是不可接受的。同时自然界一些放射成因子体存在同量异位素,它们叠加在一起将造成对放射成因子体的错误定量。

对岩石矿物的放射性定年,首先须将它们完全分解。对于硅酸盐类矿物一般用氢氟酸+硝酸、硫化物与自然金属类用硝酸或王水、碳酸盐类用盐酸,在聚四氟乙烯密封溶样罐中加热分解。由于即使是优级纯的化学试剂本身也含有一定的杂质元素,为了降低这些杂质元素及其同位素对样品结果的影响,所用试剂均应亚沸蒸馏为超纯试剂。同时因为空气中也含有低浓度的金属元素,实验室的空气需进行过滤并保持较室外环境稍高的压力。所用器皿多由纯石英或聚四氟乙烯制成。完全分解后的样品溶液根据测定对象的不同,要转移到不同的离子交换树脂上将待测元素与其他元素分离开,如 Rb-Sr与其他元素的分离由阳离子交换树脂;Sm-Nd先由阳离子交换树脂与其他元素分离,而后再由涂有己基二乙基磷酸氢 (HDEHP)的聚四氟乙烯粉末柱上由盐酸淋洗将 Sm 与 Nd 分离开;Pb 由氢溴酸加载到阴离子交换树脂上,通过盐酸淋洗与其他元素分离。其他定年系统,依元素化学性质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分离方法,如 Re-Os 在 Carius 管中由盐酸、硝酸分解样品,使Os 转化为 OsO4 由蒸馏而与 Re 分离;Re 则通过萃取与阳离子交换与其他元素分离(杜安道等,2001;屈文俊等,2003)。

为了准确获得母体、子体元素含量,通过在样品中定量加入人工富集某一同位素的相应元素稀释剂后进行分离测定,这种方法称为同位素稀释法 (陈岳龙等,2005),由这种方法测得的母体、子体元素含量精确度可达千分之几,远较其他分析方法的精确度高。

此外,一些特别的同位素体系可以通过样品先在反应堆中照射,将母体中的某一同位素转换成同量异位素,从而将母体、子体的测定在一次处理中完成。如将钾在反应堆中照射后,其中的39 K 转变为39 Ar,由于在自然界中39 K、40 K 的丰度比是恒定的,测定出39 K的含量也就确定了40 K的含量。而39 Ar可与40 K 的放射成因40 Ar 子体在同一体系中完成测定。类似地还有Re-Os体系。

分离纯化后的单个元素要准确获得母体、子体元素的含量及子体中相应同位素的量就必须进行质谱分析。质谱分析就是将纯化后的单一元素加载在质谱计离子源的灯丝上,这种灯丝一般为铼带或钽带,通过增高灯丝电流使加载在其上的被分析元素发生电离形成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通过静电分析系统后到达扇形磁场中,通过磁场将不同质/荷比的粒子分离开,在信号接收端由法拉第杯或光电倍增管、电子倍增器记录不同质/荷比的离子流强度,即可得到相应同位素的量值。其原理如图6-2、式 (6-11)所示。

图6-2 扇形磁场质谱计基本结构示意图

实心圆与空心圆分别代表元素的轻、重同位素

地球化学

式中:r为质荷比为m/e的带电粒子运动半径;H为磁场强度;V为静电分析系统的电压。

质谱计一般发射出来的是正离子,通常称为热离子质谱计 (TIMS)。某些难电离为正离子的元素,如锇,形成氧化物后更容易电离为负离子。这种对负离子进行静电分析的极性与热离子质谱计相反,称为负热离子质谱计 (N-TIMS)。

离子源电离过程中,由于较轻的同位素相对于重同位素具较低的电离能,从而优先电离,造成测定过程随时间轻同位素电离越来越少、重同位素越来越多,这就是仪器测定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效应。这种效应不校正,将会造成同位素分析中高达 1%的不可接受误差。这种分馏效应对于具有三个以上同位素,且其中两个自地球形成以来没有其他因素造成其同位素丰度发生变化的元素,可利用这两个同位素的理论值与实际测定值之间的差别进行分馏校正,称为内部分馏校正。以锶为例,在自然界有84 Sr、86 Sr、87 Sr、88 Sr 这 4 个同位素,其中87 Sr由87 Rb 的衰变而造成丰度有变化,但自地球形成以来86 Sr、88 Sr 的丰度没有其他因素使其增加或减少,因此86 Sr/88 Sr 是恒定的,国际上公认值为0.1194。将质谱测量中每次观测到的86Sr/88Sr比值与0.1194的偏差再除以相应同位素的质量差即可得到分馏因子 (F),即:

地球化学

86 Sr、88 Sr的质量差为1.996 ,获得86 Sr/88 Sr的观测值即可计算出单位质量分馏因子F ,由实测的( 87 Sr/86 Sr) obs可由式(613)计算出真实的( 87 Sr/86 Sr) true ,式中86 Sr、87 Sr的质量差Δmass=1.000。

地球化学

这种分馏校正可使87 Sr/86 Sr比值的内部分析精确度从大约1%提高到优于0.01%。这种分馏校正方式称为线性规律校正,对于一些更轻的同位素由指数分馏规律校正更为符合实际 (陈岳龙等,2005)。

对铅同位素分析或铷同位素稀释法测定无法使用内部分馏校正,这是因为铅的4 个同位素中有3 个具放射成因组分的影响,而不具固定的同位素比值;而铷只有 2 个同位素,加入稀释剂后这两个同位素的比值不同于天然体系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使用外部分馏校正。外部校正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标准样品;二是通过加入双稀释剂到样品中达到间接的内部分馏校正。

由于同位素比值可以方便地校正测定过程中的同位素分馏影响,对于式 (6-10)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均除以相应子体的某一稳定同位素而表示为同位素比值的关系。以 Sr 为例,可以表示为

地球化学

如果一组样品 (3 个以上)是同时形成的且具共同来源,它们形成后直到分析测定时体系始终处于封闭状态,它们在以母体/子体元素某同位素比值为横坐标、放射成因子体同位素/子体元素某同位素比值为纵坐标的图上应形成线性分布,该线性分布的斜率m (=eλt-1)即可解出这一组样品的年龄,因此称为等时线;截距即为它们共同的初始子体同位素比值。

㈣ 白兰地和威士忌的区别

白兰地,原产于荷兰。现在,一般以葡萄为原料,通过蒸馏酿成的酒均称为“白兰地”,而以其他水果为原料,通过同样的方法制成的酒,常在前面加上水果原料的名称以区别其种类,如“樱桃白兰地”、“苹果白兰地”等。白兰地酒精度一般在40-45度,色泽金黄透明,香醇浓郁。白兰地酿制过程中贮藏期越长其品质越好,一般用五角星来表示老熟程度,每一颗代表5年。当今被誉为洋酒之王的法国“人头马路易十三”在白兰地酒中最负盛名。

威士忌是一种用谷类制成的酒,在原料方面不如白兰地那么严格,因此,当今世界上威士忌的品种泛多,牌子更烦。我们要认识威士忌,必须删除各种杂类,大致上可分为如下几类:苏格兰威士忌、爱尔兰威士忌、美国威士忌、以及黑麦威士忌。威士忌的蒸馏技术从何时开始,并不十分清楚,但是威士忌发源于爱尔兰的说法是可以肯定的。炼金术于四世纪左右,在埃及一带整合为一系统,向西方扩展到非洲北部,并于中世纪初传到西班牙,在这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偶然发现在炼金术的锅炉中放入某种发酵液体会产生酒精度数强烈的液体,这就是人类初次获得蒸馏酒的经验。炼金术士把这种酒以拉丁语命名为生命之水(Aqua Vitae),且视为长生不老的秘方至宝。这种蒸馏制酒的方式,传到了北爱尔兰,他们把当地的麦酒蒸馏后,产生了强烈的酒,他们把这种酒,用当地的语言直译为UlSGE-BEATHA,这就是威士忌的起源。

现今世界各地都生产威士忌,只要知道取得谷物的方法,有蒸馏、成熟的设备和生产的技术大家都可以制造出威士忌,但是要制造出优良威士忌,则须从酿造到成熟的生产过程中对于适合的气候土壤、高科技的酿造技术,酿造者的敏锐感觉都有严格的要求。具备这些优良威士忌有五个地方。苏格兰(英国不列颠岛北部)生产的是苏格兰威士忌(Scotch Whisky)爱尔兰(包括由政治上属英领的北爱尔兰自治州和爱尔兰共和国)不管那个领土上所生产的,都称爱尔兰威士忌(lrish Whiskey)。

㈤ 用什么软件可以模拟化工反应过程,比如从一个反应罐到贮罐,再到分离塔之类的。

西门子 S7 就可以实现。

㈥ 直接接触式膜蒸馏的直接接触式膜蒸镏技术的特点

1986年在罗马召开的国际膜蒸馏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统一规范了膜蒸馏过程涉及的各种术语,定义版膜蒸权馏过程有如下几层含义,对于直接接触式膜蒸馏质量传递伴随有热量传递。
(1) 使用的膜是多孔的;
(2) 膜不能被膜两侧的料液润湿;
(3) 挥发性组分在膜界面处汽化并吸热,以蒸汽的形式通过膜孔,同时热量也以传导形式透过膜,蒸汽在膜冷侧界面处冷凝并放热,热量通过热边界层从膜冷侧表面传递到冷凝液主体;
(4)各种组分通过膜的推动力是该组分在膜两侧的蒸汽压差;
(5)在膜孔中不发生毛细冷凝现象;
(6)膜本身不影响其两侧不同组分的汽—液平衡:
(7)膜至少有一侧与料液直接接触。
与传统的分离过程相比,膜蒸馏过程具有如下独特的优点:
(1)100%的排斥溶液中的不挥发性物质,如离子、大分子、固体颗粒;
(2)操作温度比传统蒸馏过程低得多;
(3)操作压力比其它压力驱动的膜分离过程〔如反渗透等〕低许多;
(4)处理液与膜之间的化学作用很小;
(5) 对膜的机械强度要求很低;
(6) 与传统的蒸馏过程相比,操作时所需的汽相空间很小。

㈦ 什么是残余曲线精馏分界线

剩余曲线可以抄这样理解袭 将液体混合物在一个烧瓶里缓慢加热,逸出的蒸汽随即移走,烧瓶中液相组成随着时间的变化 将组成绘制在相图上就是剩余曲线 剩余曲线反映了填料塔在全回流下全塔的沿塔高组成分布 对于版式塔而言,在全回流下操作时 剩余曲线能近似反映全塔组成分布而精馏边界就是某些体系,存在着特殊的剩余曲线,它们将整个相图分成几小部分,其中每部分的剩余曲线的起点和终点都是相同的利用剩余曲线我们可以为待分离的体系选择适宜的夹带剂,筛选可行的分离序列等

㈧ 化工原理中,哪些理论有可能出简答题

精馏
1. 蒸馏的目的是什么?蒸馏操作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分离液体混合物
液体中各组分挥发度不同

2.蒸馏的主要费用花费
加热和冷却的费用

3.何谓泡点,露点?对于一定的组成和压力,两者大小关系如何?
泡点指液相混合物加热至出现第一个气泡时的温度;露点指气相混合物冷却至出现第一个液滴时的温度。
露点大于或等于泡点

4.非理想物系何时出现最低衡沸点?何时出现最高衡沸点?
强正偏差;强负偏差

5.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有何不同
前者是连续操作且一级平衡;后者是间歇操作且瞬时一级平衡

6.最适宜回流比的选取须考虑哪些因素?
设备费,操作费之和最小

7.衡摩尔流假设指什么?其成立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在没有加料,出料的情况下,塔段内的气相或液相摩尔流量各自不变
组分摩尔汽化热相近,热损失不计,显热差不计

8.间歇精馏与连续精馏相比有何特点?适用于什么场合?
操作灵活,适用于小批量物料分离

9.衡沸精馏和萃取精馏的主要异同点
相同点:都加入第三组分改变相对挥发度
区别:前者生成新的最低衡沸物,加入组分从塔顶出,后者不形成新衡沸物,加入组分从塔底出;操作方式前者可间隙,较方便;前者消耗热量在气化潜热,后者再显热,消耗热量较少

10.如何选择多组分精馏的流程方案
考虑经济上优化,物性,产品纯度

11.何谓轻关键组分,重关键组分?何谓轻组分,重组分?
对分离起控制作用的两个组分为关键组分,挥发度大的为轻关键组分,挥发度小的为重关键组分
比轻关键组分更容易挥发的为轻组分,比重关键组分更难挥发的为重组分
流动
1.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
是否存在流速u,压强P的脉动性,即是否存在流涕质点的脉动性

2.什么是流涕流动的边界层?边界层分离的条件是什么?
流速降为未受边壁影响流速(来流速度)的99%以内的区域为边界层,即边界影响未及的区域。
流道扩大造成逆压强梯度,逆压强梯度容易造成边界层的分离
边界层分离造成大量漩涡,大大增加机械能消耗

3.动量守恒和机械能守恒应用于流体流动时,二者关系如何?
当机械能守恒定律应用于实际流体时,由于流体的粘性导致机械能的耗损,在机械能恒算式中将出现Hf项,但动量守恒只是将力和动量变化率联系起来,未涉及能量和消耗问题

4.塑性流体
只有当施加的剪应力大于某一临界值(屈服应力)后才开始流动

5.涨塑性
在某一剪切范围内表现出剪切增稠现象,即粘度随剪切率增大而升高

6.假塑性
在某一剪切率范围内,粘度随剪切率增高而下降的剪切稀化现象

7.触变性,震凝性
随τ作用时间延续,/dy增大,粘度变小。当一定剪应力τ所作用的时间足够长后,粘度达到定态的平衡值,称触变性;反之,粘度随剪切力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大的行为称震凝性。

8.粘弹性
爬捍效应,挤出胀大,无管虹吸

9.何谓泊谡叶方程?其应用条件有哪些?
△=32uL/d2
不可压缩流体在直圆管中做定态流动,流动时的阻力损失计算

10.何谓轨线?何谓流线?为什么流线互不相交?
轨线是某一流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描述的是同一质点在不同时刻的位置(拉格朗日)
流线上各点的切线表示同一时刻各点的速度方向,描述的是同一瞬间不同质点的速度方向(欧拉)
同一点在指定某一时刻只有一个速度

11.动能校正系数α为什么总是大于,等于1?
根据α=dA ,可知流体界面速度分布越均匀,α越小。可认为湍流速度分布是均匀的,代入上式,得α接近于1

12.流体流动过程中,稳定性是指什么?定态性是指什么?
系统对外界扰动的反应
有关运动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13.因次分析法规化试验的主要步骤
(1)析因实验——寻找影响过程的主要因素
(2)规划试验——减少实验工作量
(3)数据处理——实验结果的正确表达

14.什么是连续性假设?质点的涵义是什么?
假定流体是由大量质点组成的,彼此间没有间隙,完全充满所占空间的连续介质
质点是含有大量分子的流体微团,其尺寸远小于设备尺寸,但比分子自由程却要大得多

15.描述流体运动的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有什么不同点?
前者描述同一质点在不同时刻的状态;后者描述空间任意定点的状态

16.粘性的物理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温度上升,气体粘度上升,而液体粘度下降?
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热运动
气体分子间距较大,以分子的热运动为主,温度上升,热运动加剧,粘度上升。液体分子间距较小,一分子间的引力为主,温度上升,分子间的引力下降,粘度下降。

17.静压强有什么特征?
(1)静止流体中任意界面上只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垂直于作用面的压力
(2)作用于任意点所有不同方位的静压强在数值上相等
(3)压强各向传递

18.为什么高烟囱比低烟囱拔烟效果好?
由静力学方程可以导出△P=H(ρ冷-ρ热)g,所以H增加,压强增加,拔风量大

19.什么叫均匀分布?什么叫均匀流段?
前者指速度分布大小均匀;后者指速度方向平行,无迁移加速度

20.柏努利方程的应用条件有哪些?
重力场下,不可压缩,理想流体做定态流动,流体微元与其他微元或环境没有能量交换时,同一流线上的流体间能量的关系

21.雷诺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惯性力与粘性力之比

22.何谓水力光滑管?何谓完全湍流粗糙管?
当壁面凸出物低于层流内层厚度,体现不出粗糙度过对阻力损失的影响时,称为水力光滑管。在Re很大,λ与Re无关的区域,称为完全湍流粗糙管。

23.非圆形管的水力当量直径是如何定义的?能否按uπde2 ­ /4计算流量?
定义为4A/Π。不能按该式计算流量

24.在漫流的条件下,水在垂直直管中向下流动,对同一瞬时沿管长不同位子的速度而言,是否会因重力加速度而使下部的速度大于上部的速度?
因为质量守恒,直管内不同轴向位子的速度是一样的,不会因为重力而加快,重力只体现在压强的变化上。

25.是否在任何管路中,流量增大则阻力损失就增大;流量减小则阻力损失就减小?为什么?
不一定,具体要看管路状况是否变化。

26.系统与控制体
系统或物系是包含众多流体质点的集合。系统与辩解之间的分界面为系统的边界。系统与外界可以有力的作用与能量的交换,但没有质量交换,系统的边界随着流体一起运动,因而其形状和大小都可随时间而变化。(拉格朗日)
当划定一固定的空间体积来考察问题,该空间体积称为控制体。构成控制体空间界面称为控制面。控制面是封闭的固定界面,流体可以自由进出控制体,控制面上可以有力的作用与能量的交换(欧拉)

27.定态流动
运动空间个点的状态不随时间而变化

28.平均流速
单位时间内流体在流动方向上流经的距离称为流速,在流体流动中通常按流量相等的原则来确定平均流速
29.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
在流体流动中,位能,压强能,动能可相互转换,但其和保持不变

30.理想流体与非理想流体
前者粘度为零,后者为粘性流体

31.局部阻力当量长度
近似地认为局部阻力损失可以相当于某个长度的直管

32.可压缩流体
有较大的压缩性,密度随压强变化

33.转子流量计的特点
恒流速,恒压差
其他
1.结晶有哪几种基本方法?溶液结晶操作的基本原理
溶液结晶,熔融结晶,升华结晶,反应沉淀。
溶液的过饱和

2.溶液结晶操作有哪几种方法造成过饱和度?
冷却,蒸发浓缩

3.与精馏相比,结晶操作有哪些特点
分离纯度高,温度低,相变热小

4.什么是在结晶现象
小晶体溶解与大晶体成长同时发生的现象

5.选择结晶设备考虑因素
溶解度曲线的斜率,能耗,物性,产品粒度,处理量

6.什么是吸附现象?基本原理
流体中的吸附质借助于范德华力而富集于吸附剂固体表面的现象
吸附剂对流体中各组分选择性的吸附

7.工业吸附对吸附剂有哪些要求
内表面大,活性高,选择性高,有一定的机械强度,粒度,化学稳定性好

8.吸附过程有哪几个传质步骤
外扩散,内扩散,吸附

9.常用的吸附分离设备有哪几种类型
固定床,流体流速,相平衡

10.什么是膜分离?有哪几种常用的膜分离过程?
利用固体膜对流体混合物各组分的选择性渗透,实现分离
反渗透,超滤,电渗析,气体渗透分离

11.膜分离有哪些特点?分离过程对膜有哪些基本要求?
不发生相变化,能耗低,常温操作,适用范围广,装置简单
截留率,透过速率,截留分子量

12.常用的膜分离其有哪些类型?
平板式,管式,螺旋卷式,中空纤维式

13.吸附分离常用吸附剂
活性碳,硅胶,活性氧化铝,活性土,沸石分子筛,吸附树脂
吸收
1.吸收的目的和基本依据是什么?吸收的主要操作费用花费在哪里?
目的是分离气体混合物;依据是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操作费用主要花费在溶剂再生,溶剂损失

2.选择吸收溶剂的主要依据是什么?什么是溶剂的选择性?
溶解度大,选择性高,再生方便,蒸汽压低,损失小
溶剂对溶质溶解度大,对其他组分溶解度小

3.工业吸收过程气液接触的方式有哪两种?
级式接触和微分接触

4.漂流因子有什么含意?等分子反向扩散时有无漂流因子?为什么?
表示了主体流动对传质的贡献
无漂流因子,因为没有主体流动

5.修伍德数,施密特数的物理含意是什么
表征对流传质速率与扩散传质速率之比
表征动量扩散系数与分子扩散系数之比

6.传质理论中,有效膜理论与表面更新理论有何主要区别
表面更新理论考虑到微元传质的非定态性

7.传质过程中,何种情况为气相阻力控制?何种情况是液相阻力控制?
mky<<kx时;mky>>kx时

8.低含量气体吸收有哪些特点
G,L为常量;等温过程;传质系数沿塔高不变

9.什么是返混
少量流体自身由下游返回至上游的现象

10.Hog的物理含意是什么?
气体流经这一单元高度塔段的浓度变化等于该单元内的平均推动力

11.吸收剂的进塔条件有哪三个要素?操作中调节这三要素,对吸收结果有何影响?
T,X2,L
T下降,X2下降,L上升均有利于吸收

12.高含量气体吸收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G,L沿程变化;非等温;传质分数与浓度有关

13.化学吸收与物理吸收的本质区别是什么?化学吸收有何特点?
溶质是否与液相组分发生化学反应
高的选择性;较高的吸收速率;降低平衡浓度ye
14.化学吸收过程中,何时成为容积过程?何时成为表面过程?
快反应使吸收成表面过程;慢反应使吸收成容积过程
蒸发
1.蒸发操作节能的措施
除采用多效蒸发外,还可从下面三个方面入手:二次蒸汽的利用,冷凝水的利用,热泵蒸发。

2.提高蒸发器内液体循环速度的意义在哪?循环型蒸发器中,降低单程气化率的目的是什么?
不仅提高,更重要在于降低单程气化率
减缓结垢现象

3.蒸发操作不同于一般环热过程的主要点有哪些?
溶质常析出在加热面上形成垢层;热敏性物质停留时间不得过长;与其他单元操作相比节能更重要

4.为什么要尽可能扩大管内沸腾时的汽液环状流动的区域
因为该区域的给热系数最大

5.提高蒸发器生产强度的途径有哪些?
U上升,降低单程气化率,K上升;提高真空度,t下降,增加传热推动力

6.分析比较单效蒸发器的间歇蒸发和连续蒸发的生产能力的大小。设原料液浓度,温度,完成液浓度,加热蒸汽压强以及冷凝器操作压强均相等
单效间歇蒸发起先小,生产能力大

7.多效蒸发的效数受哪些限制
经济上限制:W/D的上升达不到与效数成正比,W/A的下降与效数成反比快;技术上限制:必须小于T-t0,而T-t0是有限的

8.比较单效与多效蒸发之优缺点
单效蒸发生产强度高,设备费用低,经济性低。多效蒸发经济性高

㈨ 实验方法

8.2.1.1 材料

用5mm厚的大理岩或灰岩岩片制成3cm直径的圆盘,该圆盘嵌于旋转盘内旋转,并用防水硅碳纸打磨,以获得光滑平整的表面。旋转盘的表面积约7cm2。大理岩为白色,具微晶结构,镁含量小于5%;灰岩取自桂林岩溶试验场融县组,方解石含量达99%。

为了了解CO2慢速转换对方解石溶解速率的影响,购置了Sigma厂生产的粉末状生物高分子催化剂-牛碳酸酐酶(分子量3万),该酶能显著催化CO2慢速转换反应CO2+H2O⇌H++

(Dreybrodt等,1996)。

此外,不同配比的CO2-N2混合气体被充入蒸馏水,从而得到系统的CO2分压分别为100Pa、500Pa、1000Pa、5000Pa、104Pa和105Pa的反应溶液。

8.2.1.2 实验装置

图8.10为实验装置简图。反应容器(16)体积1200mL,内装1180mL实验预溶液(11)(分蒸馏水-CO2平衡溶液和3×10-4mmol·cm-3Ca2+-CO2平衡溶液两种)。该容器置于一恒温水浴(10)内,控温精度为±0.5℃。容器配有普列克斯玻璃盖,上有旋转轴(3)、电导电极(7)、温度电极(9)和CO2通气管(12)4个插孔。具有固定CO2分压的CO2-N2混合气体(13)通过通气管足量充入反应溶液,以保证开放系统的条件。旋转盘样品(4)架于旋转轴末端,并定位于容器中部。旋转轴由微型马达(2)驱动,其转速可由齿轮调节器(1,2)控制,最高可达4000r·min-1

方解石溶解过程通过电导仪(6)测定溶液电导并由计算机(5)记录其变化来了解。

图8.10 揭示流动CO2-H2O系统中方解石溶解机理的旋转盘实验装置简图

1,2,3—旋速控制装置,可用于计算扩散边界层厚度;4—大理岩或灰岩旋转盘;5,6,7—电导记录装置,用于了解方解石的溶解过程;8,9,10—温度控制装置;11—水溶液;12,13,14—CO2供应装置;15—恒温水流通道;16—反应容器

本次实验中,电导率(σ)与溶液钙离子浓度[Ca2+]存在如下线性关系:

[Ca2+](mmol·L-1)=6.18×10-3σ(μS·cm-1)1.38×10-2相关系数γ=0.999

因此,由溶液电导的自动记录,可获得溶解过程中溶液[Ca2+]的变化,这样,方解石溶解速率为

F=(V/A)(d[Ca2+]/dt)

式中:V为溶液体积;A为旋转盘表面积。

阅读全文

与蒸馏边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咖啡机显示需要除垢是什么意思 浏览:651
商用净水机两个增压泵怎么接管 浏览:501
酚醛环氧树脂的特性 浏览:694
世韩滤芯三出口怎么接 浏览:585
小污水泵出多少铜 浏览:966
树脂溶液怎么处理 浏览:282
三千瓦污水泵一小时能浇多少麦田 浏览:979
纳滤膜过滤有机物机理 浏览:241
西门子洗衣机除垢剂和清洁剂哪个先用 浏览:842
反渗透50g400g 浏览:975
净水机仪表怎么测量 浏览:554
用面包机烤蛋糕为什么会回缩 浏览:836
净水机一直有废水排出 浏览:898
惠而浦净化器什么意思 浏览:467
煤矿排放废水治理方案 浏览:565
外省回长春用隔离么 浏览:820
飞利浦空气净化器开不开机怎么办 浏览:291
污水ph值怎么检测 浏览:24
清洁热水器里的水垢 浏览:690
测废水中总铬都有什么方法 浏览: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