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蒸馏问题 > 洗衣粉除垢的原理

洗衣粉除垢的原理

发布时间:2021-02-03 20:47:12

① 求解:洗衣粉的去污原理

在洗衣粉的成分里有两种化学基,一种是亲水基,一种是亲污基,亲污基可以版和衣物权上的污物结合,亲水基带着结合了污物的亲污基与水结合进入水里,这样衣物上的污物就去掉了。所以说用洗衣粉洗衣服时最好是在水中放入洗衣粉衣物后,等个十来分钟,让洗衣粉中的两种化学基充分溶解以后再洗,就比较容易把污物洗掉了。

② 能有效清理污迹的洗衣粉,究竟用的是什么原理

油污沾到衣服上,如果只用水进行揉搓,油渍很难去除,因为油不溶于水。这时洗衣粉就派上了用场,它能去除衣服表面油污。其实,洗衣粉中能够去除油污的主要成分是表面活性剂,那么表面活性剂是什么呢?

③ 洗衣粉的去污原理是什么

洗衣粉大都含有“酶”,当酶遇水形成溶液后就会对相应的物质进行分解回,不同的答酶对不同的污渍有分解作用,所以你会看到洗衣粉里都是 兰色 绿色 白色的颗粒。一般白色的是 淀粉酶 和 蛋白酶 的混合,对奶制品等一般的食物的污渍有分解作用,至于有的洗衣粉有 兰色或绿色的颗粒则是用来分解 油污或特殊污渍的一些专用酶。
因为酶的分解作用对溶液的温度是有很大要求的,当温度合适时酶的活性就提高,当温度太高或太低,酶的活性就会降低甚至“失活”,那么此时也就不能进行对物质的分解作用了。所以人们常常用温水洗衣服而很少开水或冷水就是为了让酶的分解作用充分发挥。
总之,洗衣粉就是通过“不同的酶对不同的物质具有分解作用”这一原理来实现去污的。

④ 洗衣粉去污原理

不知道是谁告诉你的,叫他老师打他屁股
肥皂是脂肪酸与碱(苛性钠)在一定温度下经煮炼(中和)并脱去甘油而成,其PH值一般在9左右,呈弱碱性.而洗衣粉中一般含有一定量的纯碱/碱缓冲剂(硅酸钠)和软水剂(五钠等),其PH值均在11以上,碱性较强.故二者均为碱性洗涤材料。

主要成分是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子式:C12H25-(C6H4)-SO3Na,而不是苯磺酸钠:(C6H5)-SO3Na,其他的还有生物酶、表面活性剂、助洗剂、稳定剂、分散剂、增白剂、香精等。(碱性因为是强碱弱酸盐C12H25-(C6H4)-SO3Na)

合成洗衣粉是粉状(或颗粒状)洗涤剂,这种洗涤剂是用表面活性与助剂配成粘稠的料浆,然后用喷雾干燥方法和附聚成型方法制造的一种混合物。洗衣粉是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的,起主要作用的是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苯磺酸钠、烷基磺酸钠、脂肪醇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共聚物等。各种化学物质相互促进,相互弥补,使洗涤去污效果更为理想。这些表面活性剂也可直接用来作为洗涤剂使用,但是洗涤去污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且成本较高。因此,配制洗衣粉时还要加入一些助洗剂和辅助剂,使洗衣粉性能更完善,贮存、使用都比较方便。洗衣粉通用的助剂可分为无机盐和有机物两大类。

无机盐助剂

(1)磷酸盐。有正磷酸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及三聚酸钠,洗衣粉中应用较普遍的是三聚磷酸钠。三聚磷酸钠中多价的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螯合能力,能将不溶解的多价金属阳离子络合,变成可溶性的复合离子,如可将水中的钙、镁离子螯合,使它们不致沉积到织物上去,大提高了洗涤剂活性物的洗涤效能。三聚磷酸钠还对微细的无机粒子或脂肪微滴具有分散、乳化、胶溶作用,可以提高污垢的悬浮能力,防止污垢再沉积到织物上,从而提高了洗涤剂的洗净作用。由于三聚磷酸钠含6个结晶水,不易吸收水分,可使洗衣粉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与颗粒度,使成品干爽,便于包装,不致产生粉尘、吸潮、粘结等不良现象。

(2)硅酸钠。与其他助剂使用时能起到互相协调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助洗效果。它对金属的表面上生成一层很薄的保护层,抑制洗衣粉中磷酸盐对洗衣机金属表面的腐蚀。硅酸钠的水溶液在洗涤过程中对溶液中的污垢和固体微粒具有悬浮、分散和乳化的能力,能防止污垢再沉积到织物上。硅酸钠水溶液经水解,能产生氢氧基,使溶液保持一定的pH值,这种缓冲作用可节约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的用量。

(3)纯碱。能将脂肪污垢皂化而将污垢除去,但在洗衣粉中不宜中入过量,以免洗涤时损伤织物。

(4)硫酸钠。在洗衣粉中是重要的填充剂,可以降低产品价格,也可降低洗涤剂活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能在洗衣粉中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时发挥洗涤作用。

(5)过氧酸盐。主要是利用它放出来的活性氧使污斑氧化,作为去污斑剂,可除去铁锈等斑迹。洗衣粉中常用的是过硼酸钠NaBO3·nH2O(n=1,4),它含10.38%的活性氧。

有机物助剂

(1)羧甲基纤维素。它是用棉短绒先与碱液反应,生成碱性纤维素,然后与一氯醋酸钠的乙溶液经醚化反应,生成羧甲基纤维素钠盐。羧甲基纤维素钠盐在洗涤剂中的作用是它能吸附在污垢质点周围及织物的表面上,由于它带有多量负电荷,在静电排斥力作用下,使污垢质点很好的悬浮,分散在溶液中、不会再沉积到织物上。

(2)荧光增白剂。它是一种微黄色带有荧光性的染料,它溶解在水中被吸附在衣服的纤维上,而不会立即被水冲掉。这种染料吸附后能增加被洗织物的光泽,保持印花衣服的白度、亮度及鲜艳的色彩度。此外,在洗衣粉中还常中有料浆调节剂,即甲苯磺酸钠,以及香料、色素等。

加酶洗衣粉是在洗衣粉中加入了一定数量的酶制剂。酶制剂是一种生物制剂,加入洗衣粉中可对相应的污垢进行生化反应,如脂肪酶可使油脂类污垢分解;淀粉酶可分解淀粉类污垢。使用酶制剂进行洗涤可以缩短洗涤时间,延长织物寿命,有效地提高去污力。在通常的加酶洗衣粉中一般都加入的是碱性蛋白酶,这对洗涤人体所分泌的污垢有特殊的效能。

漂白型洗衣粉是在洗衣粉中加进了一定数量的漂白剂,例如过硼酸钠、过碳酸钠(2Na2CO3·3H2O2 ,俗名固态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等过氧化物)。国内漂白型洗衣粉主要加过碳酸钠。此因洗衣粉在60。C以上的热水洗涤时可放出活性氧,对织物及衣服上的污迹产生漂白作用。使白色衣服洗的更加洁白。但最好不要在高温下洗涤带色的衣服,这样会对带色部位产生漂白作用而使衣服变旧。如在冷水中洗涤时漂白剂不发挥作用。

含氧彩漂洗衣粉有两种类型:一种色彩漂粉是单纯的含氧漂白剂,基去污力不大,可作漂白洗后织物用;另一种是色彩漂粉和洗衣粉混合后制成的。这种彩漂洗衣粉,不仅可氧化衣服上的污垢,而且不损原来的颜色,使本来的色彩更加鲜艳,还能除茶锈、汗迹、血咖啡渍等难洗的污垢

⑤ 洗衣粉的成分及去油污原理

肥皂是脂肪酸与碱(苛性钠)在一定温度下经煮炼(中和)并脱去甘油而成,其PH值一般在9左右,呈弱碱性.而洗衣粉中一般含有一定量的纯碱/碱缓冲剂(硅酸钠)和软水剂(五钠等),其PH值均在11以上,碱性较强.故二者均为碱性洗涤材料。

主要成分是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分子式:C12H25-(C6H4)-SO3Na,而不是苯磺酸钠:(C6H5)-SO3Na,其他的还有生物酶、表面活性剂、助洗剂、稳定剂、分散剂、增白剂、香精等。(碱性因为是强碱弱酸盐C12H25-(C6H4)-SO3Na)

合成洗衣粉是粉状(或颗粒状)洗涤剂,这种洗涤剂是用表面活性与助剂配成粘稠的料浆,然后用喷雾干燥方法和附聚成型方法制造的一种混合物。洗衣粉是由多种化学成分组成的,起主要作用的是表面活性剂,如烷基苯磺酸钠、烷基磺酸钠、脂肪醇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共聚物等。各种化学物质相互促进,相互弥补,使洗涤去污效果更为理想。这些表面活性剂也可直接用来作为洗涤剂使用,但是洗涤去污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而且成本较高。因此,配制洗衣粉时还要加入一些助洗剂和辅助剂,使洗衣粉性能更完善,贮存、使用都比较方便。洗衣粉通用的助剂可分为无机盐和有机物两大类。

无机盐助剂

(1)磷酸盐。有正磷酸钠、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及三聚酸钠,洗衣粉中应用较普遍的是三聚磷酸钠。三聚磷酸钠中多价的金属离子具有较强的螯合能力,能将不溶解的多价金属阳离子络合,变成可溶性的复合离子,如可将水中的钙、镁离子螯合,使它们不致沉积到织物上去,大提高了洗涤剂活性物的洗涤效能。三聚磷酸钠还对微细的无机粒子或脂肪微滴具有分散、乳化、胶溶作用,可以提高污垢的悬浮能力,防止污垢再沉积到织物上,从而提高了洗涤剂的洗净作用。由于三聚磷酸钠含6个结晶水,不易吸收水分,可使洗衣粉保持良好的流动性与颗粒度,使成品干爽,便于包装,不致产生粉尘、吸潮、粘结等不良现象。

(2)硅酸钠。与其他助剂使用时能起到互相协调的作用。具有良好的助洗效果。它对金属的表面上生成一层很薄的保护层,抑制洗衣粉中磷酸盐对洗衣机金属表面的腐蚀。硅酸钠的水溶液在洗涤过程中对溶液中的污垢和固体微粒具有悬浮、分散和乳化的能力,能防止污垢再沉积到织物上。硅酸钠水溶液经水解,能产生氢氧基,使溶液保持一定的pH值,这种缓冲作用可节约洗涤剂中表面活性剂的用量。

(3)纯碱。能将脂肪污垢皂化而将污垢除去,但在洗衣粉中不宜中入过量,以免洗涤时损伤织物。

(4)硫酸钠。在洗衣粉中是重要的填充剂,可以降低产品价格,也可降低洗涤剂活性物的临界胶束浓度,能在洗衣粉中表面活性剂浓度较低时发挥洗涤作用。

(5)过氧酸盐。主要是利用它放出来的活性氧使污斑氧化,作为去污斑剂,可除去铁锈等斑迹。洗衣粉中常用的是过硼酸钠NaBO3·nH2O(n=1,4),它含10.38%的活性氧。

有机物助剂

(1)羧甲基纤维素。它是用棉短绒先与碱液反应,生成碱性纤维素,然后与一氯醋酸钠的乙溶液经醚化反应,生成羧甲基纤维素钠盐。羧甲基纤维素钠盐在洗涤剂中的作用是它能吸附在污垢质点周围及织物的表面上,由于它带有多量负电荷,在静电排斥力作用下,使污垢质点很好的悬浮,分散在溶液中、不会再沉积到织物上。

(2)荧光增白剂。它是一种微黄色带有荧光性的染料,它溶解在水中被吸附在衣服的纤维上,而不会立即被水冲掉。这种染料吸附后能增加被洗织物的光泽,保持印花衣服的白度、亮度及鲜艳的色彩度。此外,在洗衣粉中还常中有料浆调节剂,即甲苯磺酸钠,以及香料、色素等。

加酶洗衣粉是在洗衣粉中加入了一定数量的酶制剂。酶制剂是一种生物制剂,加入洗衣粉中可对相应的污垢进行生化反应,如脂肪酶可使油脂类污垢分解;淀粉酶可分解淀粉类污垢。使用酶制剂进行洗涤可以缩短洗涤时间,延长织物寿命,有效地提高去污力。在通常的加酶洗衣粉中一般都加入的是碱性蛋白酶,这对洗涤人体所分泌的污垢有特殊的效能。

漂白型洗衣粉是在洗衣粉中加进了一定数量的漂白剂,例如过硼酸钠、过碳酸钠(2Na2CO3·3H2O2 ,俗名固态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过碳酸钠溶于水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等过氧化物)。国内漂白型洗衣粉主要加过碳酸钠。此因洗衣粉在60。C以上的热水洗涤时可放出活性氧,对织物及衣服上的污迹产生漂白作用。使白色衣服洗的更加洁白。但最好不要在高温下洗涤带色的衣服,这样会对带色部位产生漂白作用而使衣服变旧。如在冷水中洗涤时漂白剂不发挥作用。

⑥ 去污洗衣粉去污的原理是什么

活性成分就是洗涤剂中起主要作用的成分。洗涤活性成分是一类被称作表面活性剂的物质,它作用就是减弱污渍与衣物间的附着力,在洗涤水流以及手搓或洗衣机的搅动等机械力的作用下,使污渍脱离衣物,从而达到洗净衣物的目的。

要想达到好的去污效果,洗衣粉中应含有足够的活性成分。为了保证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国家主管部门对洗衣粉中活性成分的最低含量作了规定。根据所用活性剂的种类和产品的类别,洗衣粉中活性成分的量一般不得低于13%。

因为很多表面活性剂有很强的起泡能力,消费者可依据经验,从洗衣粉溶于水后发泡的情形来判断洗衣粉的优劣。

但某些专用于滚筒洗衣机的洗衣粉,其发泡能力比普通洗衣粉要差得很多。这是因为滚筒洗衣机主要依靠衣物在滚筒中的翻滚所产生的机械力,来达到洗净衣物的目的;而洗涤溶液中过多的泡沫,会大大减弱这种因衣物翻滚而产生的机械力,使得洗净效果大打折扣。



(6)洗衣粉除垢的原理扩展阅读

保证每次清洗彻底,否则污物凝固影响以后清洗效果和破坏物品;清洗前避免污物变干;复杂物品必须手工清洗,有机物污染较重、污物已干、物品较复杂应预先用酶洗涤剂浸泡2min以上。

一般情况下主张先清洗,但必须注意自身保护;尽量不要直接用手对尖锐物分类和清洗;避免污物与身体的直接接触。因条件所限和其它原因不能很好地做到自身防护应先消毒后清洗。

医院供应室必须具备专门的污物处理间,对于科室内清洗应有专门的空间并配备专门的洗涤槽。

⑦ 洗衣粉洗衣服的原理

1、表面活性剂,常见的是十四万基磺酸钠之类的,分子结构中有一端亲水,一专端疏水,
疏水基包围油属污中各种不溶于水的分子。而另一端亲水基就可以使之溶于水,从而被洗去。

2、表面活性物质减小了水的表面张力。洗衣机的机械功能或手的揉搓可以导致被表面的活性分子包围的污垢微粒脱落,而污垢微粒是随着亲脂部分黏附在表面活性分子上的。这引起仍然悬浮在物体上面的污垢微粒能够在冲涮阶段被清除掉。

⑧ 洗衣粉的去污原理

好像是有个亲水基和憎水基。具体可参考有机化学!

⑨ 洗衣粉为什么能洗去污垢

粉的去污功能来自一些具有表面活性的化学物质。它们能够提高水的浸透能力,同时利用分子间存在电斥力的机理,清除污垢微粒。由于表面活性分子构成的形式,洗衣粉才能发挥其双重功能。表面活性分子的一端是亲脂疏体,即它一方面吸引污脂分子,同时又排斥水;而在另一端则只有亲水体,也就是能够吸引水分子。把洗衣粉倒入洗衣机后,表面活性分子的亲脂体部分就极力向任何没有充满水的平面黏附,也就是向正洗涤的物体表面(因体表面或布料表面)黏附。与此同时,亲水体部分就排斥油脂物质可减弱保持水分子相互结合的那种分子间的引力(就是水形成水珠的那些吸引力,这些力使水珠就像包在弹性薄膜里),而单个分子就得以渗透到需要清洗的物体表面和污垢微粒之间。因此可以说表面活性物质减小了水的表面张力。洗衣机的机械功能或手的揉搓可以导致被表面的活性分子包围的污垢微粒脱落,而污垢微粒是随着亲脂部分黏附在表面活性分子上的。这引起仍然悬浮在物体上面的污垢微粒能够在冲涮阶段被清除掉。
去污物质还可依据分子间的静电排斥机理细分。污垢是带有电荷的,正因如此,表面活性物质是根据电荷的不同来分类的,即阴离子的表面活性物质和阳离子的表面活性物质。阴离子的表面活性物质有负电荷,对清除固体污垢微粒有效(尘埃、油垢等)。比如肥皂就是一种典型的负电荷的表面活性物质,它能同造成硬性水质的离子(镁子和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解的污垢泡沫层。阳离子的表面活性物质有正电荷,可用作消毒杀菌剂。事实上,细菌是带有负电荷的微生物,也就是说在它们的表面有过剩的电子。还存在有“非离子”的表面活性物质,即没有电荷的表面活性物质:在水质特硬时效力不很大,一般来讲,泡沫较少,为此它们用于清洗不需要多冲涮的物品.
大部分表面活性物质都是可被生物降解的,这就意味着污水中的细菌能够“撕碎”洗衣粉的分子,直至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如二氧化碳、水和矿物质。为了改善表面活性物的去污效能获得更多的泡沫,在洗衣粉中加进NaPO3(偏磷化钠)便能瓦解污垢,并从中吸收金属离子(如钠),然后同金属离子从而形成可溶于水的物质。另外,它们将带正电荷的钙离子镁离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复合分子,从而避免沉淀成石灰质水垢,这种特硬水质的典型水垢既能损伤布料,又能损坏洗衣机!
现在洗衣粉所含的磷酸盐不能超过2%,因为它们对海藻和水生植物有施肥的作用。如果它们过于茂盛,就会使水中氧气减少,从而损害水中的生态平衡。在洗衣粉中还添加了一些能使衣物更富光泽的物质。这是利用了磷光现象:它们的分子吸收太阳光中看不见的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蓝色光。这样“处理过”的光就能使白色的床单或衬衣呈现一种近似天蓝色的光彩。在经过深入实验和进行心理分析基础上发现的这种颜色,是引导消费者具有清洁与卫生感觉的最好色彩.
阴离子洗涤剂!这个是真确的说法·高中有机化学书中有这方面的介绍!·你去查查!

⑩ 谁知道洗衣粉去污除垢的原理是什么

去污除垢的过程是比较复杂的,这是由于污垢和洗衣粉的组分本身复杂,而织物纤维的性质与结构又很不~致,同时,对织物、污垢、洗涤剂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的还不够,因此去污的理论至今还不完善。一般说来,洗涤剂的去污作用实质上是润湿、乳化、分散、增溶、浮选等基本活动性质的综合表现,是胶束多种作用同时产生的结果,洗衣粉中活性物分子具有疏水基和亲水基两个基团,因而在吸附界面上能使界面张力降低,以及形成胶束等特征成为最基本的因素。关于去污的原理,可简单地用下面的式子来表不2
织物·污垢+洗涤剂一织物+污垢·洗涤剂。
污垢之所以能牢固地附着在织物纤维之间,主要靠它们’之间相互的结合力,而洗涤剂的去污,首先是破坏污垢与织物之间的粘附键,降低或削弱它们之间的引力。洗衣粉活性物分子有良好的表面活性,能容易地用其疏水基一端吸附在污垢表面并钻人到污垢粒的内部,同时又能吸附在织物纤维分子上,并将它们之间的空气顶替出来。这样,织物纤维和污垢颗粒都被洗涤液所润湿、渗透而膨胀,称为润湿或引力松脱阶段。活性物分子继续吸附在织物及污粒上,形成单分子层,亲水基朝向水中,疏水基伸向内部,再借助机械搅拌或搓洗受热,织物上的污垢就卷离到水中,产生乳化、分散、浮选等现象。还有一部分污垢包括油脂、钙皂、色料就增溶到活性物胶束中,这一步称为卷离、乳化、增溶阶段。最后是稳定阶段,由于包有污垢质点的活性物胶束,带有较多的同性电荷,并吸附一层水膜,织物表面同样吸附有一层活性物分子,污垢粒子胶溶在水中就比较稳定,就不会再沉积到织物上来,在这里,洗衣粉中的其他成分如磷酸盐,羧甲基纤维素等,也起重要作用,前者可以与多价金属离子如钙盐、镁盐等生成可溶性络合物,使硬水变成软水,后者可以防止污垢再沉积到织物上,不少无机盐可促进胶束的形成,有增强。洗衣粉去污效果的能力。
由此可知,去污是由润湿、泡沫、分散、乳化、携污、增溶、吸附等作用所产生的综合现象,它是溶液表面活性剂和胶体化学性能共同作用的结果。、
除此以外,洗衣粉的去污力还与外界因素(如污垢的性质、洗衣粉配方,水的硬度、洗涤剂的浓度、洗涤温褰)有‘4关,因此,评价和测定洗涤剂去污力的大小是比较复杂的。

阅读全文

与洗衣粉除垢的原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电器有滤芯 浏览:515
下水道水垢清除 浏览:499
食用菌无菌空气过滤器 浏览:705
电车电瓶用加蒸馏水吗 浏览:934
大流量袋式过滤器生产基地 浏览:995
反渗透什么情况下爆破膜爆破 浏览:37
国家生物污水排放标准 浏览:355
污水厂工程工艺流程 浏览:918
破碎锤带回油滤芯干什么用 浏览:541
金正立式饮水机怎么清洗 浏览:548
java过滤换行符 浏览:199
饮水机里面放出来的水特别脏怎么办 浏览:924
纯水机拍出来的废水 浏览:929
污水处理厂三年规划目标 浏览:630
回收二手过滤机 浏览:155
大车滤芯怎么卖 浏览:472
半透膜蔗糖和葡萄糖液面变化 浏览:1000
青岛市生活污水氨氮吹脱塔哪里有 浏览:775
用过的君子兰土能否回用 浏览:417
机油滤芯可以用什么代替 浏览: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