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蒸馏与分馏有什么区别
蒸馏沸点低的先出来 ,分馏先把所有液体变成气态 降温 沸点高的先出来
㈡ 蒸发,蒸馏,分馏的区别
蒸馏:将液体加热至沸点,该液体开始沸腾而逐渐变成蒸气,使蒸气通专过冷凝装置进行冷却属,便冷凝再度获得这一液体。蒸馏有以下用途:分离液体混合物(只有当混合物成分的沸点间相差较大时才能有效地进行分离);测定化合物的沸点;提取液体或者低熔点的固体,以除去不挥发性的杂质;回收溶剂,或者浓缩溶液。
分馏:蒸馏虽然是分离液态有机物的常用方法,但是其分离的效率不高。只有被分离组分的沸点相差150摄氏度以上时才能充分分离。对于沸点相近的混合物,一次普通的蒸馏是不能把各组分分开的,只有经过分段多次蒸馏才能逐渐把它们分离开来。这样做既麻烦又浪费。所以,就采用分馏的方法。
分馏实际上就是沸腾汽化的混合物通过分馏柱,并在柱中进行热交换的结果。上升的蒸气中高沸点的物质首先被冷凝下来回到蒸馏瓶中,低沸点的蒸气继续上升,使蒸气通过冷凝装置进行冷却,便冷凝再度获得这一液体,从而使不同沸点的物质得到分离。
㈢ 两种沸点不同的液体蒸馏
蒸馏一般只用于提纯1种液体,而杂质主要以固体为主。比如蒸馏水,就是烧水成水蒸回气冷凝后而答得,其他固体在原来烧瓶里。
分离两种液体,由于液体非沸腾状态也会变蒸汽,因此一般使用的方法都称作分流:分流时有特别的分流塔冷凝管,让另一种液体回流。
另外蒸馏基本都是除杂的称法,分流一般都是只分离,不一定是除杂(当然除杂也行)。
㈣ 蒸馏实验的步骤
实验室制备蒸馏水的实验步骤:
1 蒸馏前的检验: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版,滴加几滴AgNO3溶液和几滴稀硝酸权.
2 装配冷凝装置.检查气密性.
3 蒸馏:在烧瓶中加入约1/2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几粒沸石(或碎瓷片),重新连接好装置.加热,锥形瓶中收集到约10mL液体,停止加热.
4 蒸馏后的检验: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蒸馏出的液体,滴加几滴AgNO3溶液和几滴稀硝酸
供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㈤ 蒸馏和分馏的区别
蒸馏:将液体加热至沸点,该液体开始沸腾而逐渐变成蒸气,使蒸气通过冷凝回装置进行冷却,便冷凝答再度获得这一液体。蒸馏有以下用途:分离液体混合物(只有当混合物成分的沸点间相差较大时才能有效地进行分离);测定化合物的沸点;提取液体或者低熔点的固体,以除去不挥发性的杂质;回收溶剂,或者浓缩溶液。
分馏:蒸馏虽然是分离液态有机物的常用方法,但是其分离的效率不高。只有被分离组分的沸点相差150摄氏度以上时才能充分分离。对于沸点相近的混合物,一次普通的蒸馏是不能把各组分分开的,只有经过分段多次蒸馏才能逐渐把它们分离开来。这样做既麻烦又浪费。所以,就采用分馏的方法。
分馏实际上就是沸腾汽化的混合物通过分馏柱,并在柱中进行热交换的结果。上升的蒸气中高沸点的物质首先被冷凝下来回到蒸馏瓶中,低沸点的蒸气继续上升,使蒸气通过冷凝装置进行冷却,便冷凝再度获得这一液体,从而使不同沸点的物质得到分离。
㈥ 待蒸馏的液体的沸点高于130度时需要使用空气冷凝管的原因
主要的原因是如果沸点过高的话,那么在冷却的过程中,如果是用水冷却的话,那两边回的温度相差太大,可答能会造成冷凝管的损坏。
空气冷凝管用于蒸馏沸点高于150度的液体,普通直形冷凝管用于蒸馏一般的液体。
空气冷凝管,直形冷凝管主要是蒸出产物时使用(包括蒸馏和分馏),当蒸馏物沸点超过140度时,一般使用空气冷凝管,以免直形冷凝管通水冷却导致玻璃温差大而炸裂。
(6)液体蒸馏150度方法扩展阅读:
回流冷凝装置(实际上是作浓缩提纯装置),它将冷凝管通过橡胶塞直接插在三角烧瓶上,三角烧瓶内装入被蒸馏物及溶剂,在进行加热前,先接通水源,再进行加热至沸腾,蒸气上升遇冷却水后冷却的液滴,仍旧回复滴入三角烧瓶内,这样少量的溶剂多次与被溶解物质接触,既不至于挥发损失,又起到充分溶解的作用。
㈦ 液体测水分含量是不是只能用蒸馏法和卡尔费休法
液体测水分含量目前市场有的设备只有蒸馏法和卡尔费休法,如果液体经过高温挥发的专重量是水属分也可以用烘箱法。CSY-K3微量水分测定仪是根据1935年卡尔费休(Karl Fischer)提出的测定水分的容量分拆方法研制生产的,微量水分测定仪应用微电脑自动控制技术,采用大屏幕液晶显示屏,全中文菜单提示操作,有丰富的运算,打印实验结果功能,已被国际列为许多物质中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微量水分测定仪操作简单、准确度高,是石油、化工、电力、医药、农药行业及科研院校测试水分含量的理想仪器。
㈧ 写出液体蒸馏原理
将盛有液体的烧瓶放在石棉网上,下面用煤气灯加热,在液体底部和玻璃受热的接触面上就有蒸气的气泡形成。溶解在液体内的空气或以薄膜形式吸附在瓶壁上的空气有助于这种气泡的形成,玻璃的粗糙面也起促进作用。这样的小气泡(称为气化中心)即可作为大的蒸气气泡的核心。在沸点时,液体释放大量蒸气至小气泡中,待气泡的总压力增加到超过大气压,并足够克服由于液柱所产生的压力时,蒸气的气泡就上升逸出液面。因此,假如在液体中有许多小空气或其它的气化中心时,液体就可平稳地沸腾,如果液体中几乎不存在空气,瓶壁又非常洁净光滑,形成气泡就非常困难。这样加热时,液体的温度可能上升到超过沸点很多而不沸腾,这种现象称为“过热”。一旦有一个气泡形成,由于液体在此温度时的蒸气压远远超过大气压和液柱压力之和,因此上升的气泡增大得非常快,甚至将液体冲溢出瓶外,这种不正常沸腾的现象称为“暴沸”。因此在加热前应加入助沸物以期引入气化中心,保证沸腾平稳。助沸物一般是表面疏松多孔、吸附有空气的物体,如碎瓷片、沸石等。另外也可用几根一端封闭的毛细管以引入气化中心(注意毛细管有足够的长度,使其上端可搁在蒸馏瓶的颈部,开口的一端朝下)。在任何情况下,切忌将助沸物加至已受热接近沸腾的液体中,否则常因突然放出大量蒸气而将大量液体从蒸馏瓶口喷出造成危险。如果加热前忘了加入助沸物,补加时必须先移去热源,待加热液体冷至沸点以下后方可加入。如果沸腾中途停止过,则在重新加热前应加入新的助沸物。因为起初加入的助沸物在加热时逐出了部分空气,再冷却时吸附了液体,因而可能已经失效。另外,如果采用浴液间接加热,保持浴温不要超过蒸馏液沸点20ºC,这种加热方式不但可以大大减少瓶内蒸馏液中各部分之间的温差,而且可使蒸气的气泡不单从烧瓶的底部上升,也可沿着液体的边沿上升,因而可大大减少过热的可能。若杂质是挥发性的,则蒸馏时液体的沸点会逐渐升高或者由于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了共沸点混合物,在蒸馏过程中温度可保持不变,停留在某一范围内。因此,沸点的恒定,并不意味着它是纯粹的化合物。
蒸馏沸点差别较大的混合液体时,沸点较低者先蒸出,沸点较高的随后蒸出,不挥发的留在蒸馏器内,这样,可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故蒸馏是分离和提纯液态化合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重要的基本操作,必须熟练掌握。但在蒸馏沸点比较接近的混合物时,各种物质的蒸气将同时蒸出,只不过低沸点的多一些,故难于达到分离和提纯的目的,只好借助于分馏。纯液态化合物在蒸馏过程中沸程范围很小(0.5~1℃)。所以,蒸馏可以利用来测定沸点。用蒸馏法测定沸点的方法为常量法,此法样品用量较大,要10 mL以上,若样品不多时,应采用微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