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蒸馏水能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那蒸馏水水还是纯净物吗
那是需要电抄离这样的电化学操作袭, 才会分离出你说的氢离子什么的.
水不是只有一种元素的物质, 能电离是正常, 不表示不是纯水.
纯水就是H2O,,
就好像纯净的盐就是 Nacl氯化钠, 当然也能分解出Na..
⑵ 多高的电压能将蒸馏水电离
我根据《普通化学》(科学出版社)附录7计算的结果为1.299V(25℃)。
计算过程:标准电极电势φ(氧化态/还原态)(25℃)
电对(氧化态/还原态) 电极反应 φ/V
⑶ 室温下,0.1mol/L氨水10mL,加蒸馏水稀释到1L后,下列变化中正确的是 ①电离度增大 ②C(OH-)增...
①因加水促进弱电解质的电离,则氨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故①正确;
②0.1mol/L氨水内加水时碱性减弱,C(OH-)减小容,故②错误;
③0.1mol/L氨水加水时碱性减弱,C(OH-)减小,C(H+]增大,故③正确;
④KW只受温度影响,加水稀释时不变,故④错误;
⑤加水稀释时,溶液中的离子的浓度减小,则导电性减弱,故⑤错误;
⑥加水时电离平衡正向移动,n(OH-)增大,n(NH3?H2O)减小,在同一溶液中体积相同,离子的浓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
[OH?] |
[NH3?H2O] |
⑷ 常温下向10mL0.1mol/L氨水中缓缓加蒸馏水稀释到1L后,下列变化中正确的是①电离程度增大 ②c(H+)增大
加水稀释促进一水合氨电离,溶液中c(NH3.H2O)、c(NH4+)、c(OH-)都减小,但 c(H+)增大内,
①加水稀释促进电离,容所以一水合氨电离程度增大,故正确;
②溶液温度不变,则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氢氧根离子浓度减小,则c(H+)增大,故正确;
③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则导电性减弱,故错误;
④温度不变,一水合氨电离平衡常数
c(OH?)?c(NH+) |
c(NH3?H2O) |
⑸ 0.1mol/l的氨水在蒸馏水的稀释过程中,电离程度怎么变化C(H+)如何变化
都被稀释了导电性怎么可能变大
假设稀释前C(OH-)回=0.00001mol/l,则C(H+)=0.000000001mol/l
稀释后答C(OH-)=0.000001mol/l,则C(H+)=0.00000001mol/l
所以C(H+)增大
⑹ 100摄氏度时,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硫酸氢钠晶体后测得溶液的PH=2,则由H2O电离出的C[H+]=1乘10的10次方MO
摄氏100度时,水的离子积为10的-12次方。ph=6的水是中性。此时溶液中所有氢离子都是由水提供版的。
加入硫酸氢权钠后ph=2,也就是c[ohˉ]=10的-10次方。因为此时溶液中的氢氧根全部是由水电离产生的,而水的电离产生同样数目的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因此由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是10的-10次方。
这个题就是注意离子积会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⑺ 向蒸馏水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能促进水电离的是A.氨水 B.稀盐酸 C.硫酸氢钠 D.明矾
答案:D。由于明矾会水解,促进水的电离,而ABC分别是酸、碱及强酸的酸式盐,只能抑制水的电离
⑻ 蒸馏水不导电,但水却又是弱电解质,电离出H+和OH-,那水到底导电么= =
纯水是导电的,曾有人把蒸馏了五十遍的水拿去测量,结果发现内还是导电的,不过电导率十分容微弱而已。
水是弱电解质,可电离为OH-和H+,常温下其浓度之积(即水的离子积常数)=1*10^(-14),
可见答题时我们要说纯水是弱电解质。如果问你在绝对意义上导电否就说是!模糊地问是不是绝缘体就说否。
另外,什么东西都能够微弱地导电,就连乙醇(离子积常数=10的负17次方,)甲烷、乙烷(分别为10的负40次方和10的负50次方)等等绝缘体也可极微弱地导电!
绝缘体的定义是不容易导电的物质。
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绝缘体。
并不是能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这是一般人常犯的错误
⑼ 0.1molL-1氨水10mL,加蒸馏水稀释到1L后,下列变化中正确的是()①电离程度增大 ②c(NH
①因加水促来进弱电解质的源电离,则氨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故①正确;
②加水时电离平衡正向移动,n(NH3?H2O)减小,且溶液的体积变大,则c(NH3?H2O)减小,故②错误;
③加水时电离平衡正向移动,n(NH4+)增大,由N=n×NA,则NH4+数目增多,故③正确;
④加水时电离平衡正向移动,n(OH-)增大,但溶液的体积变大,则c(OH-)减小,故④错误;
⑤加水稀释时,溶液中的离子的浓度减小,则导电性减弱,故⑤错误;
⑥加水时电离平衡正向移动,n(NH4+)增大,n(NH3?H2O)减小,在同一溶液中体积相同,离子的浓度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
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