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軟式內鏡預處理正確流程是
軟式內鏡清洗消毒規范操作流程圖解
一、個人防護
工作人員清洗內鏡時應當:穿戴必要的防護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水衣、口罩、帽子、手套、防護鏡等。
注意事項:
1、建議在每次使用鄰苯二甲醛消毒液前使用鄰苯二甲醛濃度測試紙進行濃度測試,以確保消毒的濃度高於0.3%的最低有效濃度(MEC)。
2、消毒液濃度在0.3%以上,建議使用不超過14天。
3、鄰苯二甲醛消毒液濃度測試卡使用方法參照說明書進行使用。
Ⅱ 三甲醫院耳鼻喉科喉鏡採用什麼樣的方式消毒
喉鏡是不注射麻醉劑的,為了防止受檢者過於痛苦可使用浸潤麻醉。
Ⅲ 軟式內鏡檢查注意項及清洗
清洗消毒前應進行測漏試驗,一般情況下選用濕測;緊急情況下採用干測。早期發現內鏡破損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每次清洗前進行測漏。
(1)、將內鏡放入盛有適量清洗用水的清洗槽內;
(2)、先取下活檢入口閥門、吸引器按鈕和送氣送水按鈕;
(3)、連接好測漏裝置,並注入壓力;
(4)、將內鏡先端浸入水中,同時向各個方向彎曲內鏡先端,觀察有無氣泡冒出;
(5)、如有滲漏,應及時保修送檢。
(6)、測漏情況應有記錄。
二、水洗
(1)、將內鏡放入水洗槽,在流動水下徹底沖洗,水洗流量應達到24升/分以上,並保持排水通暢。用紗布擦洗鏡身及操作部。紗布一用一換。
(2)、取下活檢入口閥門、吸引器按鈕和送氣送水按鈕,用清潔毛刷徹底刷洗活檢孔道和導光軟管的吸引管道至少3次,刷洗時應兩頭見刷毛,並清洗刷頭上的污物,水洗時間不少於3分鍾。清洗刷一用一消毒。取下的各類閥門、按鈕用清水沖洗干凈並擦乾。
(3)、安裝全管道灌流器、管道插塞、防水帽和吸引器,用吸引器反復抽吸活檢孔道。
(4)、全管道灌流器接50ml注射器,吸清水注入送氣送水管道。
(5)、用吸引器吸幹活檢孔道的水分並擦乾鏡身。
(6)、內鏡附件如活檢鉗、細胞刷、切開刀、導絲、碎石器、網籃、造影導管、異物鉗等使用後,先放入清水中,用小刷刷洗鉗瓣內面和軸節處,清洗後擦乾。
Ⅳ 軟式內鏡清洗消毒步驟
軟式內鏡清洗消毒的流程可以總結如下:
清洗消毒流程:診療室的預處理清洗消毒室的側漏和手工清洗、漂洗儲存在內鏡與附件儲存庫(櫃),實際操作中一定要注意事前做好清洗人員的防護,穿戴專業的工作服、防水服、防護鏡、帽子、口罩、手套等。
軟式內鏡清洗消毒首先是要做好預處理,即使用過後及時在診療室中使用酶液紗布拭去粘在其表面的污物,然後反復進行送水、送氣操作10秒,沒有問題就將內鏡取下後蓋上防水帽,然後有工作人員運送到清洗消毒室。
其次是利用清洗室中的專用水池進行漏水測試,確保整體都沒有出現漏水的情況;再次就是使用配製好的多酶溶液清洗內鏡,將事前去掉閥門和按鈕的內鏡完全浸入到溶液中用布清洗多次,尤其是鏡身和操作部分,導光軟管的吸引器管道和活檢孔道使用消毒過的毛刷清理,並用灌流器將清洗溶液注入到管內進行內壁清洗,要注意在清洗內鏡時浸泡時間不低於2min且清洗一條內鏡後更換清洗用的多酶洗液。再次是對清洗過的內鏡進行漂洗,將內鏡的按鈕、附件及鏡身部分置於流水下漂洗去除多酶物質後用干紗布擦乾。
然後是將擦乾的內鏡及附件消毒,即將其置於消毒液中保證表面及內腔的所有部位都與消毒液接觸5min以上,消毒後還需要參照上述漂洗過程再操作一遍;最後是用75%醫用酒精沖洗內鏡的管道,用氣槍吹乾管道水分並用無菌紗布擦拭鏡身後安裝按鈕等附件,完成清洗消毒後的器具需放在乾燥的地方儲存。
Ⅳ 不可以用於消毒內鏡的消毒劑
普通含氯消毒劑不可以用於消毒內鏡,但是200ppm濃度的次氯酸消毒液可以;內鏡屬於精密儀器,戊二醛作用原理是與菌體蛋白質反應,使之滅活,利於保護內鏡。
關於內鏡消毒滅菌的管理,醫院感染管理部門、內鏡中心在工作過程中都遇到了非常多的困惑,在2019年全國感控與耐葯感染大會上,來自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消毒和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張流波教授從九個方面詳細解答關於內鏡清洗消毒滅菌及內鏡消毒中的消毒劑選擇方面的疑難問題,為今後的臨床工作指明了方向。
(5)軟式內鏡軟化水擴展閱讀:
內鏡滅菌的理想與現實:
原則:高度風險器械滅菌,中度風險器械高水平消毒。治療內鏡需達到滅菌水平、檢查內鏡達到高水平消毒。
實際情況:治療與檢查無法區分,檢查過程常伴有治療。目前我國的現狀是在不同醫院做法不同,如治療內鏡每次滅菌、定期滅菌、二次高水平消毒、只有一次高水平消毒等。
Ⅵ 軟式內鏡必須高水平消毒幾種化學消毒方法有哪些
用於常規診療檢查的軟式內鏡必須高水平消毒,WS507推薦了以下幾種化學消毒方法。
戊二醛
2004年原衛生部頒布的《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推薦使用的戊二醛是目前國內使用最廣泛、對軟式內鏡的材質兼容性相對好的消毒劑。臨床使用中戊二醛存在的問題有:
1.使用相對麻煩:使用前戊二醛常規都要先加碳酸氫鈉把消毒液的pH值調整到7.5-8.5進行鹼化,提高消毒效果;
2.高水平消毒常規需要20min,影響臨床診療速度;
3.對分枝桿菌的殺滅效果相對差,用於分枝桿菌污染的軟式內鏡需要延長消毒時間到45min;現已發現耐戊二醛的龜分枝桿菌;
4.浸泡消毒後如果終末漂洗不徹底,殘留內腔的戊二醛會導致就診患者發生化學性結腸炎;
5.清洗消毒人員存在吸入毒性風險,清洗消毒間需要特別的通風設施和個人防護。
鄰苯二甲醛
1999年美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確認鄰苯二甲醛可用於醫療器械的高水平消毒。與朗索2%戊二醛相比,朗索鄰苯二甲醛用於軟式內鏡高水平消毒優勢有:
1.使用方便:使用前不需要鹼化;
2.高水平消毒時間只要5-12min,滿足臨床需求;
3.對分枝桿菌殺滅效果好;
4.使用濃度低(0.55%),沒有明顯刺激性氣味;
5.國外研究連續使用穩定性比戊二醛好。內鏡表面在使用鄰苯二甲醛後會出現灰染,這兒是鄰苯二甲醛和表面殘留蛋白質的顯色反應,能夠間接監督軟式內鏡的清洗質量。
過氧乙酸
用於軟式內鏡消毒的過氧乙酸需要檢測認證。能用於其他醫療器械的過氧乙酸消毒液不一定能用於軟式內鏡,需要考慮材質兼容性和使用穩定性。目前市場上有過氧乙酸粉劑和液體,有一元包裝(使用前不要活化)和二元包裝(使用前要混在一起進行活化);通常使用0.2%濃度5min達到高水平消毒。國外幾乎都在清洗消毒機中使用過氧乙酸,這樣能保證消毒後終末漂洗;國內手工處置時要注意過氧乙酸消毒後充分漂洗,否則殘留的過氧乙酸會對內鏡腐蝕。首次使用過氧乙酸消毒使用較久的軟式內鏡時,可能發生內腔道表面生物膜脫落,建議臨床使用前先連續進行幾次消毒和漂洗。另外使用中還要防範過氧乙酸對外排管道的腐蝕。
二氧化氯
二氧化氯和過氧乙酸都是過氧化物類消毒劑,能否用於軟式內鏡高水平消毒也需要檢測認證,需要考慮材質兼容性和使用穩定性。不活化的二氧化氯沒有消毒活性,使用前需要用酸將二氧化氯活化。國外有專門用於內鏡的二氧化氯消毒系統。
酸性氧化電位水
酸性氧化電位水是電解低濃度氯化鈉溶液生成的一種消毒液,因為存在≥1100mV的氧化還原電位,含6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能實現高水平消毒;但血液、體液等有機物能中和氧化還原電位,一旦軟式內鏡沒有清洗干凈,消毒就會失敗。擬用酸性氧化電位水消毒的軟式內鏡必須徹底清洗干凈,並且不能採用浸泡消毒,必須要流動進行灌流消毒;消毒後充分終末漂洗,不然會發生含氯消毒液對內鏡的腐蝕性。
其他消毒劑
近年新出現的次氯酸消毒液,不添加穩定劑和防腐劑,也明顯改善了傳統含氯消毒液的穩定性、腐蝕性和受有機物影響,含50mg/L-2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作用3-5min即可實現高水平消毒。國內也批准過高濃度臭氧水用於軟式內鏡的高水平消毒。
Ⅶ 內鏡清洗消毒技術操作規范的第一章
內鏡的清洗消毒應當與內鏡的診療工作分開進行,分設單獨的清洗消毒室和內鏡診療室,清洗消毒室應當保證通風良好。
內鏡診療室應當設有診療床、吸引器、治療車等基本設施。 根據工作需要,按照以下要求配備相應內鏡及清洗消毒設備:
一、內鏡及附件:其數量應當與醫院規模和接診病人數相適應,以保證所用器械在使用前能達到相應的消毒、滅菌合格的要求,保障病人安全。
二、基本清洗消毒設備:包括專用流動水清洗消毒槽(四槽或五槽)、負壓吸引器、超聲清洗器、高壓水槍、乾燥設備、計時器、通風設施,與所採用的消毒、滅菌方法相適應的必備的消毒、滅菌器械,50 毫升注射器、各種刷子、紗布、棉棒等消耗品。
三、清洗消毒劑:多酶洗液、適用於內鏡的消毒劑、75%乙醇。 內鏡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