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證明水是電解質
首先不能用燈泡做實驗,因為就算用發光二極體插進蒸餾水中,也是不會亮的,更不要說燈泡了。
可以用靈敏的電流器測水的導電性。
Ⅱ 怎樣判斷某個化合物是否能完全電離
我們通常把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做電解質,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下不能導電的化合物叫做非電解質,其中在水溶液里完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叫做強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叫做弱電解質。如何去理解電解質特別是強弱電解質的概念呢?現通過辯析以下六個典型問題來正確理解強弱電解質的概念。
1.碳酸鈣難溶於水,碳酸鈣是弱電解質
碳酸鈣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水溶液也幾乎不導電,但因為溶於水中的碳酸鈣發生了完全電離,因此碳酸鈣也是強電解質。電解質的強弱與其水溶性沒有必然的聯系,溶解度大的不一定是強電解質,如醋酸在水中溶解度很大,但是弱電解質,溶解度小的不一定是弱電解質,碳酸鈣、硫酸鋇、氯化銀等在水中的溶解度都很小,但它們都是強電解質。
2.鹽酸中溶質完全電離,鹽酸是強電解質
鹽酸中不存在著溶質分子,氯化氫溶於水後完全電離為H+與Cl-,但鹽酸不能稱之為強電解質,因為強弱電解質必須首先是電解質,而電解質又必須是純凈物,故嚴格意義上講不能把屬於混合物的鹽酸叫做強電解質,氯化氫是強電解質。同樣的原因,「氨水」也不能叫做弱電解質,因為NH3·H2O才是氨水中的電解質,NH3·H2O是一種弱電解質。
3.SO3溶於水後完全電離,SO3是強電解質
SO3極易溶於水,並與水發生反應生成硫酸,硫酸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但這只能說明硫酸是強電解質,而SO3自身在水溶液中或熔化時都不能發生電離,因此,SO3不是電解質,也就沒有強弱電解質可言。同理,CO2、SO2、NH3等氣體,雖然它們溶於水後都能導電,但它們都不是電解質,當然也就不可能有強弱電解質之分。
4.純水不導電,純水是非電解質
純水不導電,不是因為純水不發生電離,而是因為純水電離出的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太少,純水中的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濃度極小,不足以發生明顯的導電現象。由於純水是可以電離的,因此,純水也是一種電解質,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弱電解質
5.碳酸氫鈉在溶液未電離完全,碳酸氫鈉是弱電解質
碳酸氫鈉在水溶液中完全電離為Na+、HCO3-,確實存在著未電離完全的HCO3-,但這並不影響對碳酸氫鈉是強電解質的認定。因為強電解質是指只要能在水溶液中能完全電離為陰、陽離子兩部分,而與溶液中有無電離完全的分子與離子無關。
6.某電解質溶液導電性弱,該電解質是弱電解質
溶液的導電性與多種因素有關,影響溶液導電性強弱的因素主要有:⑴離子濃度,相同條件下離子濃度大的溶液導電性強;⑵離子電荷,一般情況下離子電荷越高,導電能力越強;⑶電解質強弱,相同條件下強電解質的溶液導電能力強;⑷溶液溫度,溫度越高,溶液導電能力越強;⑸電解質類型,相同條件下,電解質類型不同,其溶液的導電性不同,如相同溫度下同濃度的CaCl2與NaCl溶液導電性不同。某溶液的導電性弱,不能說明電解質的電離程度小,即使是強電解質的水溶液,如果其中的離子濃度很小,導電性也會很弱。
綜合可見,判斷強弱電解質的唯一依據是:電解質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電離,完全電離的電解質即是強電解質,不完全電離的電解質即是非電解質。
Ⅲ 怎樣分析和判斷物質在水溶液中能否電離,電離成哪些離子
1,判斷物質在水中是否電離,最簡單的方法是把溶液接入一個封閉電路,看電流表是否顯示有電流。如果有,說明物質在水中電離。比如可以用電池,小燈泡和導線來測試鹽水和糖水哪個有導電性。2,至於電離成哪些離子,就得看具體的物質了,不同的電解質電離成不同的離子。但只要是電離,都會在水溶液里形成陰、陽兩種離子。中學常用的有這幾個例子,可以用AgNO3來檢驗溶液中有沒有Cl-, Br-, I-離子 用BaCl2檢驗SO4,硫酸根,用CO2來判斷Ca2+對於可溶性的酸、鹼、鹽來說,它們電離出的離子是可以通過化學式一下子看出來的,只要你熟記哪些可溶,哪些不可溶就沒有問題了。
Ⅳ 怎樣判斷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
首先考慮溫度因素,溫度越高,水的電離成度越大
其次考慮溶液中溶質的性質,由於一定溫度下水的離子積是一個常數,所以加入酸、鹼會抑制水的電離;加入弱酸強鹼鹽或強鹼弱酸鹽會加強水的電離,根據此可以判斷水的電離程度。
Ⅳ 高中化學:關於水的電離
不管在什麼情況下,水電離的氫離子的濃度總是和氫氧根離子的濃度相同( H2O=H+ +OH- ,只要水電離出一個氫離子,就意味著同時有一個氫氧根離子),而題中給出水電離的氫氧根離子的濃度為10的負10次方,就說明水電離的氫離子也是10的負10次方,而在常溫下水電離的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都應該是10的負7次方,這就說明有其他抑制水電離的離子存在,而氫離子和氫氧根離子都可以抑制水的電離,所以該溶液可能為酸性,也可以是鹼性。
不知你能不能理解。
Ⅵ 化學中電解水的實驗誰能仔細的講解一下
一、電解水實驗裝置
水分子 H2O 氧分子 O2 氫分子 H2 A試管里為氫氣,B試管里為氧氣。
【為增強水的導電性,可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H2SO4)或氫氧化鈉(NaOH)溶液】 裝置:水槽 試管 直流電 金屬電極 電源:通常為6-12V的直流電,稀硫酸(H2SO4)或氫氧化鈉(NaOH)的濃度濃電壓調低,稀就調高。
二、實驗現象
試管內有氣泡,與電源正(氧氣),負極(氫氣)相連的試管產生的氣體比值:1:2 ρO2=1.429g/mL , ρH2=0.089g/mL (其中氫,氧兩種分子數比值:2:1;氫氣,氧氣的質量比值:1:8) 有六個字簡單概括是:正氧一;負氫二。
三、反應文字表達式
水(通電)→氫氣+氧氣 H2O(通電)→H2↑+O2↑
四、結論
水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 水(分子)中,氫、氧兩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為2:1。 水通電生成氫氣、氧氣。 正極產生的是氧氣,負極產生的是氫氣。 化學反應前後,元素種類不變。
五、如何驗證氫氣是純正的
如用排氣法收集,則要用拇指堵住試管口一會兒,使試管內可能尚未熄滅的火焰熄滅,然後才能再收集氫氣(或另取一試管收集)。收集好後,用大拇指 堵住試管口移近火焰再移開,看是否有「噗」聲,直到試驗表明氫氣純凈為止。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表明氫氣不純。這時需要重新收集和檢驗。
六、如何區分兩種氣體
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則是氧氣,能燃燒的則是氫氣。
Ⅶ 如何判斷電解質在水中是否完全電離
這個應該是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判斷的,因為電解是否完全,肉眼是無法看到的,那已是分子級別。但應該可以用化學反應來計算,將一定物質的量的電解質溶於水中,比如氯化鋇,然後在溶液中加入過量硫酸鈉溶液,最後測出生成的硫酸鋇沉澱的物質的量,如果硫酸鋇沉澱的物質的量=氯化鋇的物質的量,那麼就說明了氯化鋇完全電離了。
還有,您說的「不要說看是不是強電解質還是弱電解質,這兩個不可能互為條件。」這句話有誤:
所謂強電解質,它的定義就是:在水溶液中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http://ke..com/view/22809.htm
所謂弱電解質,他的定義也是:在水溶液里部分電離的電解質
http://ke..com/view/22835.htm
強電解質也好,弱電解質也好,都是經過科學家們測定過的,有準確的數據作證
還有,測定是否完全電離,只測算溶解的部分,比如硫酸鋇雖然是難容物,但也是強電解質,因為它在水中溶解了極小的一部分,但溶解的那部分全都電離了
謝謝!
Ⅷ 化學怎麼判斷溶液的電離程度與水解程度的
電離度是指一種鹽溶液的水溶液中,水將它們電離成陽離子和陰離子的能力。水解程度是指這種鹽溶液中弱離子與水結合,形成相應的弱酸或者弱減的能力,或者對於雙水解的鹽溶液的水溶液中,形成弱酸的強弱和形成弱減的能力強弱。對於強酸和強鹼,電離度越大對應的酸鹼性就越強,而它們的水解程度就越弱。對於一些易溶性的鹽類來說,電離度越大對應的電離出的離子越多,而它們的水解程度就越弱。一般,電離度大的,它們的水解程度就越弱,相反,電離度小的,水解程度就越大。一般,在比較有酸式酸根離子的酸或鹽的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大小的時候就要注意,它們的電離程度和水解程度。
具體要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