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山煤礦發生中毒事件停產多久可以復產
煤礦發生事故後一般會停產整頓3個月,期間要對事故進行調查取證,對回安全生產條件進行答評估,如果是通風排水等基礎設施不良,時間可能更長,如果是小煤礦,可能就被無限期關停了,整改完畢,安監部門驗收合格後,方可復工。
2. 一個限期停產整頓,未經復工復產企業,偷偷組織生產,請問它違反了什麼法律,可以依據哪個法條對你進行處
這與停產整頓的原因有關。偷偷組織生產,會引起進一步處罰,比如暫扣和吊銷生產許可證(有時候停產整頓期間就已經把生產許可證收走了),如果還組織生產,就是無證違法生產,自有生產許可證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處罰。一般來說,不出事故問題還不算太大,一旦出了生產事故,無證違法組織生產,老闆會吃不了兜著走。
3. 2020年寶馬C400gt停產怎麼也沒有相關信息公布呀 啥時復產呢
因為像2020年的寶馬是才出來的,而ct400又是他的一個高端產線,所以說婦產的話還需要等到明年應該在三四月份左右的時候會開始復產。全國有4865個叫胡桂榮的,加上國外的1400。
4. 停產及復產手續
應該叫辦理歇業,主要是辦理稅務方面,沒有實現要求,不過你的歇業期超過一年,那一般納稅人的資質就要取消了。
用公司時再辦理開業手續,手續不繁,你要重新申請一般納稅人。
5. 二十四小時以內的純化水如何管理
如果生產量大,中間停產時間短當然是要24小時循環,如果長時間停產循還就無意義,開產前重檢一下各用水點不就可以了嗎?
6. 純化水設備管理制度
日常保養的主要內容:
清除設備表面的油漬、灰塵、污物,使設備外觀清潔。
檢查供水設施是否完好暢通,是否有街頭松動、漏水等現象。
日常保養工作的具體措施由配料間負責人督促操作工進行,並填寫
《設備設施的維護保養記錄》,設備部門組織相關人員進行不定期抽查。
維修保養
維修保養是根據設備的使用情況,對部分零部件拆卸、清洗、修復,如要根據原水水質情況,一般保安過濾器濾芯需要一到三個月拆洗一次,如洗後仍透水效果差就需要更換。具體操作詳見說明書「保安過濾器維護」。
原水泵和純水泵工作壓力不得超過0.6MPa,一級和二級增壓泵工作壓力不得超過1.2MPa。
檢查電器裝置,保證電器各部件處於完好狀態,並做好機械部分的潤滑工作。
對設備的維修,若本廠無能力可委託設備生產廠家進行。
維修保養後填寫《設備設施的維護保養記錄》。
設備臨時故障的維修程序
操作工在設備發生故障時應及時報告設備維修人員。
設備維修人員根據提供的信息查看設備的故障情況,進行故障的排除。
對不能排除的故障,由設備部門上報廠長並聯系相關技術人員進行維修。
故障排除後,設備維修人員詳細填寫「設備維修單」。
設備日常檢查操作
操作員每天應對機器易松件、易損部位進行檢查,檢查水泵電機有無異常發熱的現象。
要求每天記錄各測試數據4次,記錄時間分別為上班時、上午11:00點、下午14:00點及下班前。若設備長時間不使用,應每隔一天運行2小時,防止系統內結垢和細菌滋長。
生產中發現異常情況時報告設備維修員,並對相應嫌疑產品原料進行適當處理。
每周至少對設備、設施進行維護督查。
7. 企業停產2年後復產要重新做環評嗎
並沒復有明示,如果您停產在環保制局有備案,復產的時候需要有證據證明您的項目沒有變化。
環保法和環評法有條文規定,建設項目的新、改、擴時要進行環評,並且在已經通過環評的項目在地點、規模、工藝、環保措施等發生重大變化的要重新進行環評。
換種思維,企業合並後其生產能力肯定會提升很多,排放的污染物數量也會發生改變,如果不重新環評,是不能取得現在合並後企業的環境影響技術資料和數據的,也就無法對其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更無法對合並後企業的環境影響是否具有環境可行性做出判斷。
8. 如何規范葯品生產過程的質量監控管理
新版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加重了生產過程質量控制,要求規范生產過程的質量監控操作,確保產品各個生產環節得到有效控制,質量監督管理人員要加強對生產過程及生產前後的質量監控管理,保證葯品質量。
1生產前監控
首先在生產硬體上,生產環境要符合規定,操作間溫度、濕度、壓差應符合生產工藝要求;潔凈區定期進行了監測且符合要求。各崗位操作規程為現行版本,准備生產的產品批記錄及設備使用記錄齊全。如一般區生產環境要求廠房、設備、容器、器具、工用具、地面、門、窗及其它表面應干凈、無灰塵、廠房內無老鼠、蒼蠅、昆蟲及其它嚙齒動物。潔凈區生產環境除有一般區生產環境的要求,還應潔凈區級別符合相應葯品要求,潔凈區溫度:18℃―26℃;相對濕度:45%―65%。潔凈區與非潔凈區之間、不同級別潔凈區之間的壓差應當不低於10帕,空氣潔凈級別不同的潔凈室(區)之間的壓差大於5帕,每班記錄。空氣潔凈級別要求高的潔凈室(區)對相鄰的空氣潔凈度級別低潔凈室(區)要求呈相對正壓,每班記錄。
在人員要求上生產人員要求合格上崗,著裝、個人衛生和操作行為符合要求。以口服制劑為例,潔凈區工作人員手要用75%乙醇消毒,潔凈區工作服、口罩清洗干凈後消毒滅菌(100℃,40分鍾烘乾滅菌),存放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潔凈區地漏每天清潔干凈,地漏在清潔後加入消毒液,地漏內消毒液的存放時間不超過24小時。
工藝用水符合工藝條件,監控結果符合要求。如口服制劑用的純化水要求每兩小時檢測一次純化水的酸鹼度、電導率(電導率≤5μs/cm)、氨、氯化物,檢測結果應符合純化水質量標准,每月取純化水樣品送質量部門做項目全檢。停產三天以上,必須下罐清洗;純化水貯罐至少每3個月必須下罐清洗一次。清洗時,先用0.5%碳酸鈉清洗擦洗,再用飲用水、純化水對貯罐進行徹底沖洗,檢測最後一次清潔水的酸鹼度、氨、氯化物、電導率應符合純化水質量標准。純化水貯罐和管道系統消毒可每周巴氏消毒一次,水溫控制在80℃以上,循環兩小時。
生產前,生產現場應按照清場相關管理規程進行了清場,有清場合格證且在清潔有效期內;現場應不得留有與即將生產的產品無關的物料、文件、工器具等;狀態標識齊全、正確、清晰。各工序生產人員按照批記錄中各工序生產前檢查表進行檢查,雙人復核,質量監督管理人員確認合格後簽名准許進入生產階段。
2生產過程式控制制
在生產過程中,質量監督管理人員應對生產現場、環境、物料、生產設備、工藝參數、人員操作等進行監控。要求生產設備處於已清潔狀態並在清潔有效期內,設備是在確認或校驗有效期內的正常狀態,以確保生產條件始終符合生產工藝要求。稱量、配料、投料均應有獨立復核人復核,物料標簽及時填寫、粘貼,能正確指示物料信息,數量正確。如物料領料時,車間生產主管根據批生產指令,通知車間材料員向庫房領取檢驗合格的原料、輔料。車間材料員逐一對庫房來料進行核對,無誤後接收物料,並將物料交配製操作人。配製操作前,操作人員根據產品工藝卡和批生產指令逐一核對原輔料名稱、批號、檢驗報告,檢查原輔料外觀質量,並計算、復核投料量,質量監督管理人員再對其進行復核。
質量監督管理人員在生產現場要檢查房間、設備等狀態標識應與操作間正在進行操作的產品是否一致,批記錄內容與現場內容是否一致。生產操作過程、參數控制是否符合工藝規程,生產過程是否符合批記錄及崗位操作規范程序的要求,生產人員是否及時正確填寫批記錄及其他記錄,填寫符合要求。物料、中間產品進出暫存間流程要求正確,交接手續齊全,領發料數量正確,應雙人復核;物料標簽及狀態應標識齊全、正確,擺放整齊有序。
3生產結束監控
生產過程結束後,各工序應按照清場程序對生產現場及設備及時進行清場。清場後由質量監督管理人員檢查清場效果,合格後在「清場合格證」正本和副本規定位置簽名。
質量監督管理人員在工序生產結束後應對物料平衡及收得率進行檢查,結果應在規定限度內,要求物料、中間產品進出暫存間流程正確,交接手續齊全,數量正確,有雙人復核。物料標簽及狀態標識齊全、正確,擺放整齊有序。批次生產結束後任何列印過批號而未使用的包裝材料應在物料平衡後及時進行銷毀處理並記錄;不合格品或剩餘工序產品及時標識並按規定保管或銷毀;生產廢棄物應及時按程序清理出生產區。
4公共生產區域監控
現場質量監督管理人員還應定期對公共生產區域監控,包括潔具間、容器暫存間、模具存放間等地方檢查。模具存放間主要檢查模具的發放、收回記錄是否及時填寫,模具是否按規定定期檢查,潤滑油是否符合相應規范,各類軟管是否清潔並按規定保存。潔具間主要檢查待使用的有效期規定的潔具是否在有效期內,潔具間內存放的其他潔具是否清潔,潔具間內存放的消毒劑是否在有效期內。
5外包裝生產監控
包裝材料使用前的檢查,根據批包裝記錄逐一核對包裝材料的物料代號、品名、批號及數量等,對於有印刷文字的包裝材料還應檢查包裝材料文字內容、圖案、規格尺寸是否清晰、正確。在更換新的批號的包裝材料時,應重新核對以上內容,各工序生產人員按照批包裝記錄中各工序生產前檢查表進行檢查,雙人復核,包裝組長和現場質量確認合格後在批記錄上簽名准許進入生產階段。紙箱、瓶簽和鋼刀盒的列印,操作人員按要求列印出合格樣品,交包裝組長復核無誤後,通知現場質量監督管理人員首檢,現場質量監督管理人員檢查合格後在批記錄上簽字後開始生產。
總之,做好葯品生產過程中關鍵的項目監控管理,規范葯品生產過程的質量監控操作,可以確保葯品各個生產環節的質量得到有效控制,保證產品質量。
9. 杭州市2015年第三類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自查報告怎麼寫嗎
您好,關於杭州市2015年第三類醫療器械經營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自查報告的問題,我已經於杭州市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中找到相關規定。完整法規與模板在附件中展示。下文為相關填寫規定。希望對您有幫助。
為了推進杭州市醫療器械企業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建立健全與所生產、經營醫療器械相適應的質量管理體系並保證其有效運行,提高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自查能力,特製訂本格式供參考。
本自查報告參考格式的編制原則是根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醫療器械生產監督管理辦法》第四章、《醫療器械經營監督管理辦法》第三章及第四十四條;《醫療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醫療器械經營質量管理規范》的要求編制。杭州市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和第三類醫療器械經營企業,可參照該編制原則以及附錄中自查報告參考格式,編制年度質量管理體系自查報告,並於每年12月15日前將加蓋企業公章的電子文檔報送至各企業注冊地所在的區、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分局)。
杭州市醫療器械企業質量管理體系自查報告參考格式編制的原則如下:
一、杭州市醫療器械生產企業
(一)機構與人員情況
1.企業的組織架構變動情況。
2.對管理者代表的授權、任命、法規培訓情況和履職的評價情況。
3.對質量負責人、生產負責人、技術負責人等相關負責人進行法規和技術培訓情況和年度評價情況。上述人員變動情況,如未到市場管理部門進行備案的,請提供新任人員的簡歷、學歷的復印件。
4.與質量相關的人員進行培訓、考核的情況;涉及健康要求的人員的健康檔案管理情況。
(二)廠房與設施設備情況
1.企業的生產條件是否發生變化,是否有新增或減少生產場地。如有,企業是否遞交許可證變更申請或者重新備案。
2.企業的主要生產設施設備是否有新增或減少。如有,是哪些設施設備,是否做過設備確認。
3.廠房如有特殊要求有否按照相關標准組織日常管理,如潔凈車間是否按照YY/T0033的要求組織日常管理。
4.設備是否按照管理制度要求進行日常維護、維修和再確認。
5.庫房的各個功能區是否按照要求進行管理,是否滿足企業需求;是否委託醫療器械第三方企業進行貯存和配送,如有,是哪些產品?哪家企業?如有並未到市場管理部門進行備案的,請提供受託方的相關資質材料的復印件。
6.檢驗設備是否按照計劃及時檢定或者校準,如自行校準,校準人員是否有資質。
(三)生產管理情況
1.企業目前有產品注冊證多少個,備案憑證多少個。其中哪些產品已經停產,停產的時限分別為多長,是否有繼續生產的計劃。企業是否有停產復產,如有,停產多長時間,復產之前是否經過企業自查或者葯監部門的檢查。
2.企業是否按照標准(技術要求)組織生產和檢驗。
3.企業所引用的標准有否更新,如有更新,企業是否重新注冊(備案)或者直接按照新標准組織生產和檢驗。
4.企業二、三類產品的說明書和標簽是否有擅自變動。
5.企業的主要原材料的供應商是否按照要求進行審核和評價,且有否發生變動,如有,是哪些?原材料變動之後有否注冊變更(或重新備案)?主要原材料的供貨方是否有所變動,如有,是哪些?
6.企業注冊(備案)產品的生產工序是否與注冊(備案)申報時一致,如不一致,是哪些?是否經過完整的設計變更?
7.企業有否委託或受託第三方企業進行生產,如有是哪些產品,哪家企業?
8. 企業本年度醫療器械銷售產量多少,其中出口產值多少?
9. 企業新產品研發情況介紹。
(四)文件記錄
1.批次記錄是否齊全完整真實。能否追溯到主要原材料的批次。
2.企業是否有留樣,如有留樣,記錄是否齊全、完整、真實。
3.文件修改是否依照制度執行修改審核,作廢文件是否按照制度要求留檔。
4.各類記錄是否按照要求留檔。
(五)糾正預防措施
1.企業在年度內進行管理評審、內部審核的情況、評價結果、發現的主要問題以及採取預防糾正措施的情況。
2.企業對客戶抱怨(包括重大投訴、重大維修、嚴重不良事件、產品召回)的評價和處理情況。
3.企業對生產過程中的數據(如返工、返修、環境數據等)做分析,並採取預防糾正措施的情況。
4.本年度內企業是否發生重大生產事故或質量事故、是否發現嚴重不良事件、是否發生產品召回、是否有產品被質量抽驗(包含抽檢結果)、是否受到行政處罰等信息。
5.本年度接受市場監管管理部門檢查時出具的不合格項的整改情況。
(六)企業承諾
企業需對所報告基本信息以及對報告的真實性作出承諾。
二、杭州市醫療器械經營企業
(一)機構與人員情況
1.企業的組織架構變動情況。
2.企業負責人的職責是否明確。
3.對質量負責人進行法規和技術培訓情況和年度評價情況。如發生變動並未到市場管理部門進行備案的,請提供新任人員的簡歷、學歷的復印件。
4.對與質量相關的人員(如專業技術人員、驗收人員、倉管人員、售後服務人員、驗配人員等)進行培訓、考核、檢查的情況。對涉及健康要求的人員的健康檔案管理情況。
(二)經營情況
1.企業是否按照經營范圍進行經營,如有部分經營范圍從未曾經營過,是哪些?許可證有效期之內是否會經營?如全部停止經營,停止的起始時間為何年何月何日?
2.企業是否有經營植介入類、診斷試劑類、無菌類、驗配類、避孕套、免費體驗類產品,如有,請問是哪幾類?
3.企業在許可的經營場所內是否有免費體驗行為?
4.企業對銷售人員是否都開具銷售委託書?
5.本年度的銷售額為多少,其中出口為多少?
(三)硬體設施設備
1.企業有否委託第三方企業進行貯存和配送,如有是哪些產品,哪家企業?如有並未到市場監管部門進行備案的,請提供受託方企業的資質證明復印件和委託協議復印件。
2.企業有否按照產品說明書的要求配置相關的儲運設備。如企業需要配置有溫度控制的設備如冷庫和冷鏈運輸,是否按照要求進行確認、再確認。
3.企業庫房的各個功能區是否按照要求進行管理,是否滿足企業需求。
4.企業是否按照要求使用計算機系統進行管理產品追溯。產品追溯的范圍是否滿足法律法規的要求。為其他企業提供貯存和配送的經營企業,其計算機系統有否跟委託方能進行實時電子數據交換和追溯。
5.企業對委託其他企業進行運輸的,對該承運企業的質量保證能力考核評估情況,並是否簽訂協議。
6.企業目前的倉庫地址和經營場所是否跟許可證的一致。
(四)采購驗收和售後
1.企業在本年度對供方評定情況。
2.企業索證情況和簽署的授權協議情況。
3.企業跟供貨方有否簽訂產品質量責任和售後服務情況。如企業委託第三方實施產品安裝、維修、技術培訓服務的,企業有否簽訂售後服務協議;如第三方不屬於供貨者,那麼是哪家企業?
4.本年度內企業是否有發生重大生產事故或質量事故、是否有發現嚴重不良事件、是否有發生產品召回、是否有產品被抽驗及抽檢結果、是否受到行政處罰等信息。
(五)文件記錄
1.企業管理制度的執行情況和更新情況。
2.企業的培訓記錄是否齊全真實。
3.企業的產品驗收記錄、進出庫記錄是否齊全真實,並跟實物一致,同時滿足追溯的要求。
4.零售企業的銷售憑證是否齊全、完整、真實,同時有否保存購貨者資格的相關資料。
5.企業各種記錄有否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