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凈水問答 > 動作電位去極復極過程的離子

動作電位去極復極過程的離子

發布時間:2021-01-16 15:11:59

『壹』 心肌細胞的動作電位是什麼

心肌細胞動作電位是心室肌細胞興奮的標志,是指一個閾上刺激作用於心肌細胞,引起心肌細胞上特定離子通道的開放及帶電離子的跨膜運動,從而引起膜電位的波動。

心肌細胞動作電位全過程包括除極過程的0期和復極過程的1、2、3、4等四個時期。

0期:心室肌細胞興奮時,膜內電位由靜息狀態時的-90mV上升到+30mV左右,構成了動作電位的上升支,稱為除極過程(0期)。它主要由Na+內流形成。

1期:在復極初期,心室肌細胞內電位由+30mV迅速下降到0mV左右,主要由K+外流形成。

2期:1期復極到0mV左右,此時的膜電位下降非常緩慢它主要由Ca2+內流和K+外流共同形成。

3期:此期心室肌細胞膜復極速度加快,膜電位由0mV左右快速下降到-90mV,歷時約100~150ms。主要由K+的外向離子流(Ik1和Ik、Ik也稱Ix)形成。

4期:4期是3期復極完畢,膜電位基本上穩定於靜息電位水平,心肌細胞已處於靜息狀態,故又稱靜息期。Na+、Ca2+、K+的轉運主要與Na+--K+泵和Ca2+泵活動有關。關於Ca2+的主動轉運形式,當前,多數學者認為:Ca2+的逆濃度梯度的外運與Na+順濃度的內流相耦合進行的,形成Na+-Ca2+交換。

(1)動作電位去極復極過程的離子擴展閱讀:

心肌細胞生物電產生的基礎:心肌細胞跨膜電位取決於離子的跨膜電-化學梯度和膜對離子的選擇性通透。

記錄心肌細胞的動作電位,可以用來研究心肌細胞電生理特徵及活動規律,以及各種內外環境變化及葯物對心臟活動的影響。不同的心肌細胞具有不同種類和特性的離子通道,所以不同部位的心肌細胞動作電位的開關及電生理特徵不盡相同。

1、竇房結P細胞跨膜電位及產生機理

P細胞動作電位的主要特徵4期膜電位不穩定,可發生自動除極,這是自律細胞動作電位最顯著的特點。此外:

除極0期的鋒值較小,除極速度較慢,約為10V/s,0期除極只到0mV左右。

復極由3期完成,基本沒有1期和2期。

復極3期完畢後進入4期,這時可達到的最大膜電位值,稱為最大舒張電位(或稱最大復極電位),約為-70mV。

2、P細胞動作電位的形成及離子流的活動

0期除極的形成:0期除極的內向電流主要是由鈣離子負載的。

3期復極的形成:0期除極後,慢鈣離子通道逐漸失活。3期是由鈣離子內流和鉀離子外流共同作用的結果。

4期自動除極的形成:當前研究與三種離子流有關。

A:鉀離子外流的進行性衰減;

B:鈉離子內流的進行性增強;

C:生電性Na+--Ca2+離子交換

『貳』 試述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和骨骼肌細胞動作電位的異同點

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和骨骼肌細胞動作電位的異同點:
相同點:
1,都有神經元支配
2,都能收回縮和舒張
不同點:
1,心肌答有自動節律性,骨骼肌沒有
2,骨骼肌是隨意肌,心肌是不隨意肌
3,心肌由植物性神經支配,骨骼肌由軀體運動神經支配
4,骨骼肌細胞為長柱狀無分支,心肌細胞為短柱狀且有分支
同一刺激的話,如果強度都達到了它們閾強度,骨骼肌和心肌都會發生一次收縮。根據我的了解,它倆的主要區別應該在刺激頻率上。骨骼肌的動作電位持續的時間短,心肌的長,所以骨骼肌在連續的刺激下會發生不完全強直收縮,頻率提高會出現完全強直收縮;而心肌不會,心肌的動作電位持續時間和收縮的時間基本相同,再加上心肌本身就有自律性,施加竇性心律額外的刺激,心肌會出現期前收縮和代償間歇。

『叄』 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的復極過程

:心室肌細胞去極化達到峰值後,便立即開始復極,復極過程比較緩慢,分為4期:
1)1期(快速復極初期):心肌細胞膜電位在除極達到頂峰後,由原來的+30mV迅速下降至0mV,與0期除極構成了鋒電位。機制是:心肌細胞膜對鈉離子的通透性迅速下降,加上快鈉通道關閉,鈉離子停止內流。同時膜內鉀離子快速外流,造成膜內外電位差,與0期構成鋒電位。
2)2期(平台期):膜電位復極緩慢,電位接近於0mV水平,故成為平台期。平台期是心肌特有的時期。
機制是:主要是由於鈣離子緩慢內流和有少量鉀離子緩慢外流形成的。心肌細胞膜上有一種電壓門控式慢鈣通道,當心肌膜去極化到-40mV時被激活,要到0期後才表現為持續開放。鈣離子順濃度梯度向膜內緩慢內流使膜傾向於去極化,在平台期早期,鈣離子的內流和鉀離子的外流所負載的跨膜正電荷量等,膜電位穩定於1期復極所達到的0mV水平。隨後,鈣離子通道逐漸失活,鉀離子外流逐漸增加,膜外正電荷量逐漸增加,膜內外形成電位差,形成平台晚期。
3)3期(快速復極末期):膜內電位由0mV逐漸下降到-90mV,完成復極化過程。機制是:平台期後,鈣離子通道失活,鈣離子停止內流,此時心肌細胞膜對鉀離子的通透性恢復並增高,鉀離子迅速外流,膜電位恢復到靜息電位,完成復極化過程。心室各細胞在此期,復極化過程不一樣,造成復極化區和未復極化區的電位差,也促進了未復極化區進行復極過程,所以3期復極化發展十分迅速。
4)4期(靜息期):此期是膜復極化完畢後和膜電位恢復並穩定在-90mV的時期。機制是:通過鈉-鉀泵和鈣--鈉離子交換作用,將內流的鈉離子和鈣離子排出膜外,將外流的鉀離子轉運入膜內,使細胞內外離子分布恢復到靜息狀態水平,從而保持心肌細胞正常的興奮性。

『肆』 試述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和骨骼肌細胞動作電位的異同點

心室肌細胞的動作電們分有效不應期、相對不應期、超常期.且會自動去極化,有一個特殊的平台期,是心室肌細胞的興奮性的標志.有期前收縮和代償間歇的生理現象.
骨骼肌細胞的動作電位分期基本與心肌細胞相同,但是其一個周期的時間較心肌細胞短,由交感神經支配運動.

『伍』 動作電位恢復靜息電位

這個問題我總結並發表過,我給你解釋,下附相應解釋,不理解的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靜息電位與動作電位
一、靜息電位
1、概念表述
靜息電位是指組織細胞靜止狀態下存在於膜內外兩側的電位差,呈外正內負的極化狀態。其值常為數十毫伏,並穩定在某一固定水平。
2、產生條件
(1)細胞膜內外離子分布不平衡。就正離子來說,膜內K+濃度較高,約為膜外的30倍。膜外Na+濃度較高約為膜內的10倍。從負離子來看,膜外以Cl-為主,膜內則以大分子有機負離子(A-)為主。
(2)膜對離子通透性的選擇。在靜息狀態下,膜對K+的通透性大,對Na+的通透性則很小(Na+通道關閉),對膜內大分子A-則無通透性。
3、產生過程
K+順濃度差向膜外擴散,膜內A-因不能透過細胞膜被阻止在膜內。致使膜外正電荷增多,電位變正,膜內負電荷相對增多,電位變負,這樣膜內外便形成一個電位差。當促使K+外流的濃度差和阻止K+外流的電位差這兩種拮抗力量達到平衡時,使膜內外的電位差保持一個穩定狀態,即靜息電位。這就是說,細胞內外K+的不均勻分布和安靜狀態下細胞膜主要對K+有通透性,是使細胞能保持內負外正的極化狀態的基礎,所以靜息電位又稱為K+的平衡電位。
二、動作電位
1、概念表述
動作電位是指可興奮細胞受到閾或閾上刺激時,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發生的一次快速擴布性電位變化。典型的神經動作電位的波形由峰電位、負後電位和正後電位組成。
2、產生條件
(1)細胞膜內外離子分布不平衡。細胞內外存在著Na+的濃度差,Na+在細胞外的濃度是細胞內的13倍之多。
(2)膜對離子通透性的選擇。細胞受到一定刺激時,膜對Na+的通透性先增加,對K+的通透性後增加。( 因為Na+通道開放快,失活也快;K+通道開放的慢,失活的也慢,慢到幾乎就不出現失活。)
3、產生過程
(1)去極化:細胞受到閥上刺激→細胞外的Na+順濃度梯度流人細胞內→當膜內負電位減小到閾電位時Na+通道全部開放→Na+順濃度梯度瞬間大量內流(正反饋倍增)→細胞內正電荷增加→膜內負電位從減小到消失進而出現膜內正電位→膜內正電位增大到足以對抗由濃度差所致的Na+內流→膜兩側電位達到一個新的平衡點。該過程主要是Na+內流形成的平衡電位,可表示為動作電位模式圖的上升支。
(2)復極化 :去極化達峰值時被激活的Na+通道迅速關閉而失活→Na+內流停止→K+通道逐漸被激活而開放→膜對K+的通透性增加→K+藉助於濃度差和電位差快速外流→膜內電位迅速下降(負值迅速上升)→電位恢復靜息值。該過程是K+外流形成的,可表示為動作電位模式圖的下降支。
(3)Na+-K+泵轉運: 當膜復極化結束後,有一部分Na+在去極化中擴散到細胞內,並有一部分K+在復極過程中擴散到細胞外。這樣細胞膜上的Na+-K+泵就會被激活,並開始主動地將膜內的Na+泵出膜外,同時把流失到膜外的K+泵回膜內,Na+—K+的轉運是耦聯進行的,以恢復興奮前的離子分布的濃度。

『陸』 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可分為哪五期

0期除極、1期復極、2期復極、3期復極和4期復極。

0期(除極過程)——心室除極過程,內膜電位由原來的靜息電位變容成了動作電位。由靜息狀態時的-90mV上升到-20mV~+30mV。膜兩側由原來的極化狀態轉變為反極化狀態,構成了動作電位的上升支,此期又稱為0期。歷時僅1~2ms。



(6)動作電位去極復極過程的離子擴展閱讀:

心室肌細胞去極化達到峰值後,便立即開始復極,復極過程比較緩慢,分為4期:

1)1期(快速復極初期):心肌細胞膜電位在除極達到頂峰後,由原來的+30mV迅速下降至0mV,與0期除極構成了鋒電位。

機制是:心肌細胞膜對鈉離子的通透性迅速下降,加上快鈉通道關閉,鈉離子停止內流。同時膜內鉀離子快速外流,造成膜內外電位差,與0期構成鋒電位。

2)2期(平台期):膜電位復極緩慢,電位接近於0mV水平,故成為平台期。平台期是心肌特有的時期。

『柒』 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的快速復極末期(3期)的正反饋機制是為什麼

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分為五期,由除極化過程和復極化過程所組成的,其機制簡單的歸納如下::0期(除極過程)——心室除極過程,膜電位由原來的靜息電位變成了動作電位。由靜息狀態時的-90mV上升到-20mV~+30mV。膜兩側由原來的極化狀態轉變為反極化狀態,構成了動作電位的上升支,此期又稱為0期。歷時僅1~2ms。 機制是:心室肌細胞受刺激興奮後引起快鈉通道的開放,造成鈉離子的內流。鈉離子順電-化學梯度由膜外快速進入膜內,進一步使膜去極化、反極化,膜內電位由靜息時的-90mV急劇上升到+30mV。此期的影響因素是快鈉通道,快鈉通道激活迅速、開放速度快,失活也迅速。當膜去極化到0mV左右時,快鈉通道就開始失活而關閉,最後終止鈉離子的繼續內流。2:復極過程:心室肌細胞去極化達到峰值後,便立即開始復極,復極過程比較緩慢,分為4期: 1)1期(快速復極初期):心肌細胞膜電位在除極達到頂峰後,由原來的+30mV迅速下降至0mV,與0期除極構成了鋒電位。 機制是:心肌細胞膜對鈉離子的通透性迅速下降,加上快鈉通道關閉,鈉離子停止內流。同時膜外鉀離子快速外流,造成膜內外電位差,與0期構成鋒電位。 2)2期(平台期):膜電位復極緩慢,電位接近於0mV水平,故成為平台期。平台期是心肌特有的時期。 機制是:主要是由於鈣離子緩慢內流和有少量鉀離子緩慢外流形成的。心肌細胞膜上有一種電壓門控式慢鈣通道,當心肌膜去極化到-40mV時被激活,要到0期後才表現為持續開放。鈣離子順濃度梯度向膜內緩慢內流使膜傾向於去極化,在平台期早期,鈣離子的內流和鉀離子的外流所負載的跨膜正電荷量等,膜電位穩定於1期復極所達到的0mV水平。隨後,鈣離子通道逐漸失活,鉀離子外流逐漸增加,膜外正電荷量逐漸增加,膜內外形成電位差,形成平台晚期。 3)3期(快速復極末期):膜內電位由0mV逐漸下降到-90mV,完成復極化過程。 機制是:平台期後,鈣離子通道失活,鈣離子停止內流,此時心肌細胞膜對鉀離子的通透性恢復並增高,鉀離子迅速外流,膜電位恢復到靜息電位,完成復極化過程。心室各細胞在此期,復極化過程不一樣,造成復極化區和未復極化區的電位差,也促進了未復極化區進行復極過程,所以3期復極化發展十分迅速。 機制是:通過鈉-鉀泵和鈣--鈉離子交換作用,將內流的鈉離子和鈣離子排出膜外,將外流的鉀離子轉運入膜內,使細胞內外離子分布恢復到靜息狀態水平,從而保持心肌細胞正常的興奮性。 好了,我已經打不動了,選擇寫了是上課老師提過的內容,希望對你有用。——參考《生理學》人衛版

『捌』 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的主要特徵是它由什麼和什麼形成的

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的主要特徵是:0
期去極化速度快,幅度高;復極過程復雜,持續時間很長。由除極化過程和復極化過程所組成的。
心室肌細胞復極化過程分為四個時期:
1、1期(快速復極初期):由
+30
mV
迅速下降到
0
mV。主要是快鈉通道關閉,一過性鉀離子外流(Ito)增加,氯電流正常情況下對
1
期影響不大,但是兒茶酚胺(交感神經興奮)可增加離子流的作用。
2、2期(平台期):是快反應心肌細胞動作電位時程長的主要原因。主要是
L
型鈣電流(慢鈣通道),還有鈉內流(受阻可出現第二平台期)、Na+-Ca2+ 交換電流、內向整流鉀電流(Ik1)、延遲整流鉀電流(Ik)。
3、3期(快速復極末期):是復極的主要部分,鈣離子內流停止,鉀離子外流增加(Ik,Ik1 通道),Ik的逐漸加強是促使復極的重要因素,可與膜電位形成正反饋。Ⅲ
類抗心律失常葯抑制 Ik 可明顯延長動作電位。
4、4期(靜息期):是鈉泵、Na+-Ca2+ 交換體、鈣泵維持的動態平衡。
(8)動作電位去極復極過程的離子擴展閱讀:
需要注意的是:
1、心室肌細胞處於絕對不應期時,無論給予多強刺激,心肌都不能去極化反應(包括動作電位+局部電位)。
2、生理學中把可興奮細胞受刺激後產生動作電位的能力稱細胞的興奮性。心室肌細胞處於絕對不應期和局部反應期時,均不能產生動作電位,故興奮性均為零。
3、心室肌細胞的動作電位存在平台期→有效不應期特別長(從0期到3期復極化膜電位恢復到-60mV期間約200~300ms,相當於整個收縮期和舒張早期)→心肌不會發生強直收縮(而始終進行收縮和舒張交替的活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

『玖』 動作電位形成的離子機制是什麼

動作電位產生的機制與靜息電位相似,都與細胞膜的通透性及離子轉回運有關。
l.去極答化過程當細胞受刺激而興奮時,膜對na+通透性增大,對k+通透性減小,於是細胞外的na+便會順其波度梯度和電梯度向胞內擴散,導致膜內負電位減小,直至膜內電位比膜外高,形成內正外負的反極化狀態。當促使na+內流的濃度梯度和阻止na+內流的電梯度,這兩種拮抗力量相等時,na+的凈內流停止。因此,可以說動作電位的去極化過程相當於na+內流所形成的電一化學平衡電位。
2.復極化過程當細胞膜除極到峰值時,細胞膜的na+通道迅速關閉,而對k+的通透性增大,於是細胞內的k+便順其濃度梯度向細胞外擴散,導致膜內負電位增大,直至恢復到靜息時的數值。
可興奮細胞每發生一次動作電位,總會有一部分na+在去極化中擴散到細胞內,並有一部分k+在復極過程中擴散到細胞外。這樣就激活了na+-k+依賴式atp酶即na+-k+泵,於是鈉泵加速運轉,將胞內多餘的na+泵出胞外,同時把胞外增多的k+泵進胞內,以恢復靜息狀態的離子分布,保持細胞的正常興奮性。如果說靜息電位是興奮性的基礎,那麼,動作電位是可興奮細胞興奮的標志。

『拾』 心肌平台期

(一)心室肌細胞的動作電位

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的主要特徵在於復極過程復雜,持續時間很長,動作電位的降支和升支不對稱。

1.靜息電位是K+的電-化學平衡電位。

2.去極化過程(0期):心室肌細胞受到刺激的作用,使膜的靜息電位減小到閾電位(-70mV)時,鈉通道被激活,膜對Na+的通透性急劇升高。Na+順濃度梯度內流使膜內電位迅速上升到約+30mV,此過程稱為去極化期。由於鈉通道激活迅速,失活也迅速,其開放持續時間很短,因此,將鈉通道又稱為「快通道」。

3.復極化過程:心室肌細胞復極化過程分為四個時期。

(1)1期(快速復極初期):心室肌細胞膜電位在去極化達頂峰後,即快速下降到OmV左右,至此形成復極化1期。此期是由於鈉通道關閉,Na+內流停止,而膜對K+通透性增強,K+順濃度梯度外流而形成。

(2)2期(平台期):此期膜電位OmV左右,且下降緩慢,動作電點陣圖形比較平坦,稱為平台期。內向電流(Ca2+內流)與外向電流(K+外流)兩者處於平衡狀態,膜電位水平變化不大。

(3)3期(快速復極末期):膜對K+的通透性進一步增高,K+迅速外流,而鈣通道已逐漸失活,恢復極化狀態。

(4)4期(靜息期):通過Na+-K+泵和Na+-Ca2+交換體的活動,使細胞排出Na+和Ca2+,攝入K+,恢復靜息時細胞內外的Na+、K+的分布;經3Na+-Ca2+交換體Na+順濃度梯度入胞,Ca2+逆濃度梯度外排。

(二)竇房結細胞的動作電位

竇房結細胞的動作電位具有以下特點:①最大復極電位與閾電位的絕對值小;②0期去極化的幅度小、時程長、去極化速率較慢;③沒有明顯的復極1期和2期;④4期自動去極化速度快。

1.去極化過程:0期去極L型Ca2+通道激活,Ca2+內流。

2.復極化過程:3期復極L型Ca2+通道逐漸失活,Ca2+內流相應減少,及Ik通道的開放, K+外流增加。

3.4期自動去極化機制:①IK:復極至-60mV時,因失活逐漸關閉,導致K+外流衰減,是最重要的離子基礎;②Ica-T:在4期自動去極化到-50mV時,T型Ca2+通道激活,引起少量Ca2+內流參與4期自動去極化後期的形成;③If:竇房結細胞最大復極電位只有-70mY,If不能充分激活,在P細胞4期自動去極化中作用不大(圖1—2—3—2)。

閱讀全文

與動作電位去極復極過程的離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醫院里飲水機怎麼接水 瀏覽:944
大慶生活污水去哪裡了 瀏覽:970
卡特307提升器加工 瀏覽:386
nf超濾 瀏覽:298
勁牌酒業污水處理招標 瀏覽:363
熱水回用烘乾設備 瀏覽:898
污水坑抽水泵要多少瓦 瀏覽:615
純水機怎麼樣換電機 瀏覽:143
浙江pvc樹脂瓦 瀏覽:234
電廠廢水零排放包括哪些廢水 瀏覽:740
xrv空調濾芯卡扣壞了怎麼辦 瀏覽:663
污水掛管走涵渠怎麼施工 瀏覽:276
碧麗飲水機品牌怎麼樣 瀏覽:90
鋁鍋下面一層水垢怎麼除掉 瀏覽:433
蔬菜大棚內的污水怎麼處理 瀏覽:755
家用凈水器ro膜規格 瀏覽:940
威武機油濾芯多少錢 瀏覽:22
樹脂牙貼面能用多久 瀏覽:302
雅文邑蒸餾塔 瀏覽:677
超濾器清洗方法 瀏覽: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