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選擇魚缸過濾器
在為你的魚設抄置過濾器時襲,首先要先檢視水缸內的養殖狀況,來決定水流循環的次數。其次要配合水草缸的大小,來決定過濾器的流量。最後在計算流量時,要乘以一點二倍,較為合適。
1.先檢視水缸內的養殖狀況,來決定水流循環的次數。
a.純水草缸,未飼養魚只——每小時水循環兩次。
b.水草缸中飼養小型魚只——每小時水循環三次。
c.水草密植,魚只密集——每小時水循環四~五次。
*依實際養魚的密度(魚只大小之拉糞量)。
2.配合水草缸的大小,來決定過濾器的流量。如水草缸中飼養燈科魚,水缸大小為100公升,則每小時需有300公升的濾水量。
3.在計算流量時,請注意當過濾器啟動過濾一段時間後,會有污物阻塞濾材,減低水的流量,因此除要定期清洗濾材外,在計算流量時,要乘以一點二倍,較為合適。因此以上述之100公升水草缸中,飼養燈科魚,需要每小時300公升×1.2倍=每小時360公升的過濾的流量。
㈡ 1500風量的高效過濾器的尺寸 有隔板和無隔板的
有隔板的:484*484*290、630*630*220
無隔板的:610*610*120、910*610*69
有隔板過濾器一般做150mm、220mm二種厚度的。
無隔板過濾器常做:50mm、69mm、90mm,相比體積,無隔板過濾器更輕、更薄!2過濾器有隔板與無隔板過濾器的區別:
風量相比同樣面積的過濾器,無隔板過濾器的風量比有隔板過濾器要小一些,如有隔板320*320*220,額定風量為500立方米/小時,無隔板過濾器320*320*90的風量只有400立方米/小時。
效率有隔板過濾器效率常用的為H12,也只對0.5um以上的塵埃有效果,而無隔板效率可達到H13-U17,當然,也有效率更低的。相對而言,無隔板過濾器效率更高!高效過濾器分為有隔板和無隔板之分。無隔板主要採用熱溶膠作為濾芯的分隔物,便於機械化生產。加之其具有體積小、重量輕、便於安裝、效率穩定、風速均勻的優點,目前潔凈廠房所需的大批量的過濾器多採用無隔板結構。
有隔板高效,多採用鋁箔、紙做成折疊形狀為濾芯分隔物,形成空氣通道。分隔板有採用優質牛皮紙,熱滾壓成形或採用膠版紙作為分隔板。目前,多採用雙面上膠的銅版紙作分隔板,主要目的是為了防止分隔板受冷熱干濕的影響發生收縮,從而散發微粒。但根據行業多年來的經驗,在溫濕度發生變化時,這種隔板紙可能會有較大顆粒散發,從而造成無塵車間潔凈度測試不合格。對於潔凈度要求較高的場所,應推薦客戶使用無隔板高效空氣過濾器。國外的有隔板過濾器的價格要高於無隔板過濾器的價格,所以國外使用有隔板的場所較少。此外,與有隔板過濾器的矩形通道相比,無隔板過濾器的V形通道進一步改善了容塵的均勻性,延長了過濾器使用壽命。通風用無隔板過濾器可避免使用金屬部件,易於廢棄處理,符合日益嚴格的環保要求。除了某些耐高溫和高安全性要求的特殊場合,無隔板過濾器均可取代有隔板過濾器。
㈢ 過濾器有隔板與無隔板有什麼區別
過濾器有隔板與無隔板的主要區別如下:
體積和重量:
風量:
效率:
結構和材料:
應用場合:
價格:
㈣ 做魚缸教程
第一:選購的玻璃品種及厚度
做普通魚缸就選汽車級白浮法玻璃,如果想讓魚缸透光度更好些的話就選用超白玻了草缸 龍魚缸海水缸一般選用超白的比較多做多大的缸需要選擇多麼後的玻璃,白浮法 和超白基本分為5mm 6mm 8mm 10mm 12mm 15mm 19mm等。
第二:粘缸所需要的工具:
(1)玻璃膠槍 玻璃膠 直角夾 捲尺 三角板 美紋紙 玻璃刀 拉筋支架 文件夾子等。玻璃的厚度。
第二:沾魚缸的步驟把玻璃裁好磨邊然後把每塊玻璃的尺寸都用捲尺量一個遍看看玻璃的尺寸誤差多少,然後每塊玻璃都沾美紋紙。打好玻璃膠把缸粘起來··················省略好多話每個人的粘法不一樣我就不多說了 總之把缸沾好不漏水就 OK了。
第三:採取加固的方法:
(1)1.5*0.6*0.75的缸的話就採用雙12mm底了,取代底部拉筋,既牢固又美觀,且能防止魚兒們在底部處擦傷或者掉鱗。
(2)上部缸沿向下10厘米用目字或者口子拉筋加固都行,用12mm玻璃的下角料即可要磨邊的奧。長拉筋在下橫拉筋在上。
(3)魚缸外側的四個缸角用黑色的直角包邊材料粘上就行。
(4)魚缸的上下包邊我一般採用黑色烤漆玻璃做包邊的,魚友們可以自由的選擇包邊材料比如木板 大理石 各種顏色的烤漆玻璃,包好包邊既美觀又不容易傷到大人及小孩。
第四:各種魚缸的過濾方式:
(1)底部過濾:底部過濾槽+三角溢流側濾。
底部過濾槽參照上圖模式製作,實際尺寸為:長1500mm,寬500mm,高400mm。玻璃用厚度8mm的普通玻璃。共分三格或四格,第一格放濾棉,起物理過濾作用;第二格放細菌屋及玻璃環,起生化過濾作用;第三格為凈水水槽,內置大流量潛水泵(3000至8000L/H(升/小時),以便將過濾後的清水抽回魚缸。抽潛水泵的電源接在底櫥,水泵出水管與上水管用軟管連接,以方便水泵壞掉後更換。第一格可略窄些,第三格可略寬些。第一格內濾棉可多層放置,各層濾棉間用生化環或生化球間隔,方便水下滲。上間隔玻璃與底之間的空隙處塞入濾棉。各格上間隔玻璃高度一樣,下間隔玻璃應依次遞減尺寸,高差為3厘米。上間隔玻璃離濾槽底1.5厘米,上、下兩塊間隔玻璃間距2厘米。在魚缸右側的後部用普通0.8厘米的玻璃隔出三角溢流區。溢流區上間隔玻璃使用雙層玻璃,一共三層最外面用亞克力魚梳上開口下開口,上開的魚梳口味油膜口及水面漂浮物,下端加墊1.5厘米的玻璃塊以留出下進水空隙。
在溢流區內缸底上打兩個孔,分別為下水孔和上水孔。下水孔直徑50孔,內穿下水管材加密封墊後打玻璃膠密封好,下水管直接穿過缸底、底櫥面,接到下濾槽的第一格上方,將水排進下濾槽。下水管垂直伸下底櫥面後,根據底櫥面與下濾槽的高度粘接適當長度的直徑的PVC管,然後轉接變徑,最後接合適的PVC管通到下濾槽第一格濾棉的上方。
上水孔直徑25管,內穿25PVC上水管,採用缸底內外分別套管粘合、加密封墊並打玻璃膠的方式加固密封,上水管直接接到上濾槽,經上濾後再將水排進魚缸左側後部的三角溢流區。
在三角溢流反氣舉區內填裝生化環,並加裝一個氧氣泵以大量培氧供硝化細菌用。
(2)上部過濾:主缸內在後缸壁上沾過濾盒。
上部過濾槽參照上圖模式製作,用普通玻璃,厚度為0.5厘米,尺寸為:長為魚缸內徑長,寬為適當寬度看自己怎麼做了,高離缸上沿最好1cm方便加蓋子,過濾槽橫向兩側直接粘於魚缸兩側面玻璃上,後面即為魚缸的後面玻璃,底為魚缸的後部拉筋。共分四格,自右向左依次為:第一格為上水管孔格,第二格放濾棉,起物理過濾作用,第三 格放生化環或生化球,起生化過濾作用,第4格為下水口。第一格及最後一格可略窄,中間三格要寬,以放置更多的生化濾材。第二格濾棉分多層放置,最上層為粗濾棉,向下根據濾槽深度依次放幾層細濾棉,各層濾棉之間可用生化環隔開,以方便水下滲。各格上間隔玻璃高度一樣,下間隔玻璃應依次遞減尺寸,高差為2厘米,下間隔玻璃的底端兩角均磨成三角裝,以躲開魚缸底的玻璃膠,方便粘合密封。上間隔玻璃離濾槽底1厘米,上、下兩塊間隔玻璃間距2厘米。第一格間隔玻璃上端打一直徑3厘米的半圓孔,以放置上水管;第一格底面玻璃打一直徑3厘米的上水管孔,內穿2厘米的PVC上水管,不需粘合密封。下水底孔設在濾槽左側,應留出上側面拉筋的寬度,底孔直徑為2.1厘米,內穿2厘米PVC下水短管,管底要高於水面。 (3) 背部過濾:就是在主缸的背部粘貼過濾槽以達到過濾的效果。
(4)側過濾:就是在主缸的一端粘貼過濾槽以達到過濾的效果。。
第五:製作魚缸蓋:
我做的魚缸一般都用玻璃的 用黑鏡玻璃或者透明玻璃,我一般選擇做蓋子的玻璃都用5mm的,也可以用鋁塑板 PVC板等以防潮防變形。缸蓋分為單獨的三塊或者兩塊也可以前後上翻也可以左右推拉我做推拉蓋比較多的,前後翻的最後面一塊寬與上濾槽稍微寬些就行,方便掀開清理濾槽;中間一塊為燈槽子,基本不動,左右平行固定兩根燈管。前面一塊寬些經常掀起,以方便餵食、加水及其他日常管理。 第六:魚缸美化:
魚缸美化前看看你是養什麼魚如果養紅龍就黑色或者藍色背景和缸底,以突出紅龍的紅色。玻璃膠選用黑膠,魚缸背面、雙側面及底面均用黑即時貼粘成黑色,底面的黑即時貼可粘於兩層玻璃底之間。魚缸內的兩個三角溢流外擋板採用雙層粘合玻璃和亞克力板魚梳。
第七:魚缸底櫥製作:
可用三種原材料加工:一是用鍍鋅方管做龍骨架子,外包鋁塑板或密度板或直接粘貼裝飾玻璃;二是用硬木作框架,外包鋁塑板或免漆板。櫥頂面用密度板,並在對准魚缸底部上、三是不銹鋼做骨架。下水口處留相應直徑的圓孔。底櫥後部左側留兩個圓孔,方便電源線及充氧氣頭穿入。先放置好底部濾槽再放底櫥,最後再放魚缸。底櫥四扇門對開,底濾槽靠底櫥右側放置,左側留出空間以安裝電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