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氨合銅離子中心離子是什麼雜化
四氨合銅中銅雜化方式為dsp2。
Cu2+ 電子排布是3d94s0,3d中一個電子躍遷到4p軌道,從而3d空出專一個空屬軌道,然後和4s、4p軌道形成dsp2雜化。
因為3d、4s4p是一個能級組的,能量差別不大,而形成配位鍵之後釋放的能量還可以彌補電子躍遷所需的能量。這樣,銅離子就用這個空出來的 d軌道,加上4s,和2個4p一起雜化,雜化方式就是dsp2。
在一些過渡元素配位化合物通常都是dsp2或者sp2d雜化方式,形成都是配位鍵。
(1)四氨和銅離子中的單電子去哪兒了擴展閱讀:
銅氨絡合物較穩定,不與稀鹼液作用。而且可以利用它在乙醇溶液中溶解度很小的特點來獲得硫酸四氨合銅(Ⅱ)的晶體。但如果絡離子所處的絡合平衡在一定條件下被破壞,隨著絡合平衡的移動,銅氨絡離子也要離解。
硫酸四氨合銅是深藍色正交晶體, 溶於水,不溶於乙醇、乙醚、丙酮、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常由由硫酸銅與氨水作用後緩慢加入乙醇而得晶體。
深藍色正交晶體。相對密度1.81。熔點150℃(分解)。 溶於水,不溶於乙醇、乙醚、丙酮、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有機溶劑。在鹼性溶液中稀釋至250倍無沉澱。在熱水中分解。
㈡ 四氨合銅配離子
解釋:
電子在簡並軌道中的不對稱占據會導致分子的幾何構型發生畸變, 從而降低分子的對稱性和軌道的簡並度, 使體系的能量進一步下降, 這種效應稱為姜-泰勒效應。
以d9, Cu2+的配合物為例, 當該離子的配合物是正八面體構型時, d軌道就要分裂成t2g和eg二組軌道, 設其基態的電子構型為t2g6 eg3, 那麼三個eg電子就有兩種排列方式:
①t2g6(dz2)2(dx2-y2)1, 由於dx2-y2軌道上電子比dz2軌道上的電子少一個, 則在xy平面上d電子對中心離子核電荷的屏蔽作用就比在z軸上的屏蔽作用小, 中心離子對xy平面上的四個配體的吸引就大於對z軸上的兩個配體的吸引, 從而使xy平面上的四個鍵縮短, z軸方向上的兩個鍵伸長, 成為拉長的八面體。
②t2g6(dz2)1(dx2-y2)2 由於dz2軌道上缺少一個電子, 在z軸上d電子對中心離子的核電荷的屏蔽效應比在xy平面的小, 中心離子對 z軸方向上的兩個配體的吸引就大於對xy平面上的四個配體的吸引, 從而使z軸方向上兩個鍵縮短, xy面上的四條鍵伸長, 成為壓扁的八面體.
無論採用哪一種幾何畸變, 都會引起能級的進一步分裂, 消除簡並, 其中一個能級降低, 從而獲得額外的穩定化能。
姜-泰勒效應不能指出究竟應該發生哪種幾何畸變, 但實驗證明, Cu的六配位配合物, 幾乎都是拉長的八面體, 這是因為, 在無其他能量因素影響時, 形成兩條長鍵四條短鍵比形成兩條短鍵四條長鍵的總鍵能要大之故。
㈢ 四氨合銅離子的空間構型為dsp,有人說d軌道上的單個電子發生躍遷到4s軌道上,那請問【Fe(CN
有的書認為復:四氨合銅離子的制空間構型為dsp,有人說d軌道上的單個電子發生躍遷到4p軌道上.
其實是錯誤,原因4p電子容易失去,但四氨合銅不容易失電子,真正的雜化為sp3d2雜化,形成二水四氨合銅,由於姜泰勒效應,二個水與銅形成的配位鍵不穩定,可認為四氨合銅是平面結構
㈣ 四氨合銅離子中銅離子是什麼雜化方式
銅離子為dsp2雜化,整個絡離子呈平面正方形構型.實驗上可以從絡離子的構型判斷雜化方式;也可以這樣考慮,銅離子電子構型為3d9,採取dsp2雜化可以得到比較大的晶體場穩定化能.
㈤ 四氨合銅離子中銅離子是什麼雜化方式
如果單看這個分子的話是dsp2雜化,但實際上如果在水溶液中的話,是sp3d2雜化,還有兩個水內分子,由於姜容-泰勒效應,銅離子在z方向上(垂直於四個氨分子的平面方向上)的配位鍵鍵長較長,水分子就在這兩個位置上,但是與中心離子的距離較遠,所以通常不把它寫入分子式中。
㈥ 四氨合銅離子中銅離子是什麼雜化方式
Cu(NH3)4 2+ 中,來Cu2+ 電子排布是 3d94s0
按照一自般的規律,d軌道不能參加雜化了,因為只有一個d軌道裡面是單電子,其餘的 4個d軌道都是2個電子。
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3d 軌道上的這個電子可以躍遷到 4p 軌道上去(因為3d、4p 是一個能級組的,能量差別不大,而形成配位鍵之後釋放的能量還可以彌補電子躍遷所需的能量)。
這樣,銅離子就用這個空出來的 3d軌道, 加上4s,和2個4p 一起雜化,雜化方式就是 dsp2 。
㈦ 四氨合銅離子誰給出孤電子對
四氨合銅離子[Cu(NH3)4]2+中,氨分子(NH3)是配體,氮原子提供孤電子對。
㈧ 在配合物中過渡金屬元素離子的空軌道個數怎麼計算 例如在四氨合銅中銅離子提供四個空軌道,是哪來的
寫軌道式,如果是強配體且有單電子軌道壓縮電子重排;弱配體直接提供空軌道排布
㈨ 為何四氨和鎳離子是外軌配合物而四氨和銅離子是內軌配合物
由雜化類型確定是內軌型還是外軌型[只要使用了(n-1)d軌道參與雜化就是內內軌型配容合物,否則為外軌型配合物]. 中心體凡採用外層的ns,np,nd軌道雜化形成的配合物稱為外軌型配合物.鹵素,氧等配位原子電負性較高,不易給出孤對電子,它們傾向於占據中心體的最外層軌道,易形成外軌型配合物,如[FeF6]3-. 中心體使用內層的(n-1)d空軌道參加雜化所形成的配合物稱為內軌型配合物.C(如CN-),N(如-NO2-)等配位原子電負性較低而容易給出孤對電子,它們可使(n-1)d電子發生重排而空出部分(n-1)d軌道參與雜化,易形成內軌型配合物. 所以六氨合鎳(II)離子是內軌型配合物. 六氨合鎳(II)離子d軌道分裂能計算太煩了.
㈩ 四氨合銅離子是怎樣形成的
四氨合銅離子是在硫酸銅溶液中加入濃氨水發生反應而形成的。
過渡金屬元素回常與氨作用能夠形成一類以氨為配答體的金屬氨配位化合物,例如過渡金屬元素銅與氨水反應形成金屬氨配合物——硫酸四氨合銅(Ⅱ)。
在硫酸銅溶液中加入濃氨水,首先析出淺藍色的鹼式硫酸銅沉澱,繼續滴加氨水至沉澱完全溶解,此時即得深藍色的含有銅氨絡離子的溶液。同時形成了四氨合銅(Ⅱ)絡離子。
(10)四氨和銅離子中的單電子去哪兒了擴展閱讀
通過以下操作可對生成的銅氨絡離子進行性質檢驗:
(1)在1號試管中滴加2mol·L硫酸溶液,則溶液由深藍色變為淺藍色;
(2)在2號試管中滴加2mol·L氫氧化鈉溶液,無變化;
(3)將3號試管加熱至沸,則深藍色溶液中又逐漸析出淺藍色沉澱,繼續加熱則又變為黑色沉澱,上層溶液變為淺藍色;
(4)在4號試管中加入0.1mol·L硫化鈉溶液,則溶液的深藍色逐漸褪去,同時有黑色的硫化銅沉澱析出。
(5)在5號試管中加入等體積的95%乙醇,則深藍色溶液變渾濁,靜置後有深藍色晶體析出,上層溶液顏色變淺。可用玻璃棒蘸取少許晶體,移放到濾紙上進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