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凈水問答 > 電容去離子實驗

電容去離子實驗

發布時間:2021-01-01 22:34:24

1. 電容去離子技術方向的博士有錢途嗎

電去離子技術(EDI,electrodeionization),是將離子交換樹脂填充在電滲析器的淡水室中從版而將離子交換與電滲析進行有機結合,權在直流電場作用下同時實現離子的深度脫除與濃縮,以及樹脂連續電再生的新型復合分離過程。該方法既保留了電滲析連續除鹽和離子交換樹脂深度除鹽的優點,又克服了電滲析濃差極化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且避免了離子交換樹脂酸鹼再生所造成的環境污染。所以,無論從技術角度還是運行成本來看,EDI都比電滲析或離子交換更高效。但同時處理過程中也不同程度存在膜堆適用性差,過程運行不夠穩定,易形成金屬氫氧化物沉澱等問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上述問題將逐步解決,EDI也將成為一種很有發展潛力的重金屬廢水處理技術。

2. 海水淡化的方法

蒸餾法:蒸餾淡化進程的實質就是水蒸氣的構成進程,其原理好像海水受熱蒸騰構成雲,雲在必定條件下遇冷構成雨,而雨是不帶鹹味的.根據所用動力、設備、流程不一樣首要可分設備蒸餾法、蒸汽緊縮蒸餾法、多級閃急蒸餾法等.

冷凍法:冷凍法,即冷凍海水使之結冰,在液態淡水成為固態冰的一起鹽被別離出去.冷凍法與蒸餾法都有難以克服的壞處,其間蒸餾法會耗費很多的動力並在儀器里發生很多的鍋垢,而所得到的淡水卻並不多;而冷凍法一樣要耗費很多動力。

太陽能法:人類前期運用太陽能進行海水淡化,首要是運用太陽能進行蒸餾,所以前期的太陽能海水淡化設備通常都稱為太陽能蒸餾器.餾體系被動式太陽能蒸餾體系的比如就是盤式太陽能蒸餾器,太陽能具有安全、環保等利益,將太陽能收集與脫鹽技能兩個體系聯系是一種可繼續打開的海水淡化技能。

(2)電容去離子實驗擴展閱讀:

電滲析淡化法是使用一種特別製造的薄膜實現的。在電力作用下,海水中鹽類的正離子穿過陽膜跑向陰極方向,不能穿過陰膜而留下來;負離子穿過陰膜跑向陽極方向,不能穿過陽膜而留下來。這樣,鹽類離子被交換走的管道中的海水就成了淡水,而鹽類離子留下來的管道里的海水就成了被濃縮了的鹵水。 反滲透淡化法更加絕妙。它使用的薄膜叫「半透膜」。半透膜的性能是只讓淡水通過,不讓鹽分通過。

網路--海水淡化

3. 高中物理電磁學

先答第三個吧

庫侖定律:F=kQq/r²

電場強度:E=F/q

點電荷電場強度:E=kQ/r²

勻強電場:E=U/d

電勢能:E₁=qφ

電勢差:U₁₂=φ₁-φ₂

靜電力做功:W₁₂=qU₁₂

電容定義式:C=Q/U

電容:C=εS/4πkd

帶電粒子在勻強電場中的運動

加速勻強電場:1/2*mv²=qU

v²=2qU/m

偏轉勻強電場:

運動時間:t=x/v₀

垂直加速度:a=qU/md

垂直位移:y=1/2*at₂=1/2*(qU/md)*(x/v₀)²

偏轉角:θ=v⊥/v₀=qUx/md(v₀)²

微觀電流:I=nesv

電源非靜電力做功:W=εq

歐姆定律:I=U/R

串聯電路

電流:I₁=I₂=I₃=……

電壓:U=U₁+U₂+U₃+……

並聯電路

電壓:U₁=U₂=U₃=……

電流:I=I₁+I₂+I₃+……

電阻串聯:R=R₁+R₂+R₃+……

電阻並聯:1/R=1/R₁+1/R₂+1/R₃+……

焦耳定律:Q=I²Rt

P=I²R

P=U²/R

電功率:W=UIt

電功:P=UI

電阻定律:R=ρl/S

全電路歐姆定律:ε=I(R+r)

ε=U外+U內

安培力:F=ILBsinθ

磁通量:Φ=BS

電磁感應

感應電動勢:E=nΔΦ/Δt

導線切割磁感線:ΔS=lvΔt

E=Blv*sinθ

感生電動勢:E=LΔI/Δt

第一個:

電子電量為庫侖(Coul),1Coul=電子電量。

一、靜電學

1.庫侖定律,描述空間中兩點電荷之間的電力

,,

由庫侖定律經過演算可推出電場的高斯定律。

2.點電荷或均勻帶電球體在空間中形成之電場

導體表面電場方向與表面垂直。電力線的切線方向為電場方向,電力線越密集電場強度越大。

平行板間的電場

3.點電荷或均勻帶電球體間之電位能。本式以以無限遠為零位面。

4.點電荷或均勻帶電球體在空間中形成之電位。

導體內部為等電位。接地之導體電位恆為零。

電位為零之處,電場未必等於零。電場為零之處,電位未必等於零。

均勻電場內,相距d之兩點電位差。故平行板間的電位差。

5.電容,為儲存電荷的組件,C越大,則固定電位差下可儲存的電荷量就越大。電容本身為電中性,兩極上各儲存了+q與-q的電荷。電容同時儲存電能,。

a.球狀導體的電容,本電容之另一極在無限遠,帶有電荷-q。

b.平行板電容。故欲加大電容之值,必須增大極板面積A,減少板間距離d,或改變板間的介電質使k變小。

二、電路學

1.理想電池兩端電位差固定為。實際電池可以簡化為一理想電池串連內電阻r。實際電池在放電時,電池的輸出電壓,故輸出之最大電流有限制,且輸出電壓之最大值等於電動勢,發生在輸出電流=0時。

實際電池在充電時,電池的輸入電壓,故輸入電壓必須大於電動勢。

2.若一長度d的均勻導體兩端電位差為,則其內部電場。導線上沒有電荷堆積,總帶電量為零,故導線外部無電場。理想導線上無電位降,故內部電場等於0。

3.克希荷夫定律

a.節點定理:電路上任一點流入電流等於流出電流。

b.環路定理:電路上任意環路上總電位升等於總電位降。

三、靜磁學

1.必歐-沙伐定律,描述長的電線在處所建立的磁場

,,

磁場單位,MKS制為Tesla,CGS制為Gauss,1Tesla=10000Gauss,地表磁場約為0.5Gauss,從南極指向北極。

由必歐-沙伐定律經過演算可推出安培定律

2.重要磁場公式

無限長直導線磁場長之螺線管內之磁場

半徑a的線圈在軸上x處產生的磁場

,在圓心處(x=0)產生的磁場為

3.長之載流導線所受的磁力為,當與B垂直時

兩平行載流導線單位長度所受之力。電流方向相同時,導線相吸;電流方向相反時,導線相斥。

4.電動機(馬達)內的線圈所受到的力矩,。其中A為面積向量,大小為線圈面積,方向為線圈面的法向量,以電流方向搭配右手定則來決定。

5.帶電質點在磁場中所受的磁力為,

a.若該質點初速與磁場B平行,則作等速度運動,軌跡為直線。

b.若該質點初速與磁場B垂直,則作等速率圓周運動,軌跡為圓。回轉半徑,周期。

c.若該質點初速與磁場B夾角,該質點作螺線運動。與磁場平行的速度分量大小與方向皆不改變,而與磁場平行的速度分量大小不變但方向不停變化,呈等速率圓周運動。其中,回轉半徑,周期,與b.相同,螺距。

速度選擇器:讓帶電粒子通過磁場與電場垂直的空間,則其受力,當時該粒子受力為零,作等速度運動。

質普儀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速度選擇器固定離子的速度,再將同素的離子打入均勻磁場中,量測其碰撞位置計算回轉半徑,求得離子質量。

6.磁場的高斯定律,即封閉曲面上的磁通量必為零,代表磁力線必封閉,無磁單極的存在。磁鐵外的磁力線由N極出發,終於S極,磁鐵內的磁力線由S極出發,終於N極。

四、感應電動勢與電磁波

1.法拉地定律:感應電動勢。注意此處並非計算封閉曲面上之磁通量。

感應電動勢造成的感應電流之方向,會使得線圈受到的磁力與外力方向相反。

2.長度的導線以速度v前進切割磁力線時,導線兩端兩端的感應電動勢。若v、B、互相垂直,則

3.法拉地定律提供將機械能轉換成電能的方法,也就是發電機的基本原理。以頻率f轉動的發電機輸出的電動勢,最大感應電動勢。

變壓器,用來改變交流電之電壓,通以直流電時輸出端無電位差。

,又理想變壓器不會消耗能量,由能量守恆,故

4.十九世紀中馬克士威整理電磁學,得到四大公式,分別為

a.電場的高斯定律

b.法拉地定律

c.磁場的高斯定律

d.安培定律

馬克士威由法拉地定律中變動磁場會產生電場的概念,修正了安培定律,使得變動的電場會產生磁場。

e.馬克士威修正後的安培定律為

a.、b.、c.和修正後的e.稱為馬克士威方程式,為電磁學的基本方程式。由馬克士威方程式,預測了電磁波的存在,且其傳播速度。

。十九世紀末,由赫茲發現了電磁波的存在。

勞侖茲力。

右手定則:右手平展,使大拇指與其餘四指垂直,並且都跟手掌在一個平面內。把右手放入磁場中,若磁力線垂直進入手心(當磁感線為直線時,相當於手心面向N極),大拇指指向導線運動方向,則四指所指方向為導線中感應電流的方向。

安培定則..http://ke..com/view/163303.htm

左手定則:左手平展,使大拇指與其餘四指垂直,並且都跟手掌在一個平面內。

把左手放入磁場中,讓磁感線垂直穿入手心(手心對准N極,手背對准S極,

四指指向電流方向(既正電荷運動的方向)

則拇指的方向就是導體受力方向。

第二個:

我覺得在教高二時讓學生先閱讀一些物理學史方面的內容,不僅讓他們對電磁學發展過程有一定了解,同時還能從中感受到人類在科學探索中所表現出來的實事求是和鍥而不舍的精神,挺好的。

電磁學的發展簡史

我國古代和古希臘,人類從生產實踐和日常生活中便了解到電和磁的一些現象和知識。:春秋時代(公元前六百多年)

十三世紀前後。歐洲學術復興。通過實驗研究自然規律蔚然成風。當時得到磁學實驗,發現了磁石有兩極,並命名為N極和S極,並通過實驗證實了異性磁極相吸,同性磁極相斥。一根磁針斷為兩半時。每一半又各自成為一根獨立的小磁針。但這股實驗風氣,立即遭到教廷中那些僧侶的反對,被壓了下去。電和磁的研究又進入了停頓期。

十六世紀。英國:吉爾伯特:發現了電和磁有一些不同的性質。製作了第一隻實驗用的驗電器

1660年,德國工程師蓋利克,發明了第一台較大的摩擦起電機,使較大量電荷的獲得成為可能。

1729年,英國:格雷:發現了導體和絕緣體具有不同的導電特性,這為電荷的輸運奠定了基礎。

1733年,法國:杜費:發現了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電荷。

1745年:荷蘭:物理學家穆欣布羅克:發明了萊頓瓶,為電荷的儲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也為電的進一步研究提供了條件。

1747年:美國:富蘭克林:在杜費的基礎上,引入了正電和負電的規定,為定量研究電現象提供了一個基礎,具有重大的意義。他還認為。摩擦的作用是使電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物體,而不是創造電荷;任何一與外界絕緣的體系中,電的總量使不變的。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電荷守恆原理。

電荷的獲得、儲存和傳遞為定量研究電現象提供了充分的條件。在認識了電荷分為正負兩種,同性相斥異性相吸後,人們很快便轉向研究電荷之間相互作用利的定量規律。

1750年,德國:埃皮諾斯:發現了兩電荷之間的相互作用力隨其距離的減小而增大的現象,但他沒有深入的研究下去給出定量的規律。

1766年:德國:普里斯特利:通過一系列實驗證明,帶電的空心金屬容器內表面上沒有電荷,而且對內部空間沒有任何電力作用,他做了猜測,認為電荷之間的作用力與萬有引力相似,即與他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但他僅僅停留在猜測階段。

1769年:英國:羅賓遜:他通過實驗測出兩個同種電荷之間的排斥力與距離的2.06次方成反比,他進一步猜想正確的應當使平方反比關系。

但他和普里斯特利的工作都沒有受到當時科學界的足夠重視。

1785年,法國:庫侖:設計了精巧的扭秤實驗,才直接測定了兩個靜止的同種點電荷之間的斥力與他們之間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與他們的電量乘積成正比。經過不斷的探索,他又用電扭擺實驗對吸引力測出了相同的結果。至此,庫侖定律得到了世界公認,從而開辟了近代電磁理論研究的新紀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1773年,英國科學家卡文迪許用數學方法得出了類似關系,但他得成果未公開發表,一直到1879年,才由英國物理學家麥克斯韋整理。注釋出版了這些手稿)

1800年,義大利:伏打:製成了伏打電堆,這便是電池得原型。有了穩定得電源,就為人類從研究靜電現象過渡到研究動電現象提供了堅實得技術基礎。

實不相瞞,以上內容是我在網上搜索到的,因為這些比較瑣碎和專業化的必須回答到位,第四個問題答案是我自己擬的,希望能幫到樓主

電源分為許多種,比如我們常用的鋅-錳干電池,最初的伏打電池,現在的鋰離子電池,氫-氧燃料電池,太陽能電池……

高中沒必要了解太多,但化學電池的知識還是需要知道的,化學電池又叫原電池,是把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裝置,分為正極,負極和電解液。電解液一般是電解能力較強的電解質溶液,例如NaCl溶液,CuSO4溶液等,負極一般是金屬性較強的金屬,負極是非金屬或者金屬性不太強的金屬。

在原電池放電時,負極失去電子,電子從外電路流向正極,負極材料化學價升高,變為離子進入電解液(這是以金屬為電極材料的原電池,不是以金屬的與之原理相似,也是失去電子化學價升高,例如氫-氧燃料電池中負極為氫氣失去電子成為氫離子H+),正極則得到從外電路的電子,電子達到正極時,溶液中的陰離子與之結合化學價降低,或者生成氣體或者是負極材料得到電子,從而形成穩定的電流。

例如,

鋅-錳電池:電解質以氯化銨為主,含少量氯化鋅。

電池符號:(-)Zn│NH4Cl·ZnCl2│MnO2(+)

總電池反應:Zn+2NH4Cl+2MnO2=Zn(NH3)2Cl2+2MnO(OH)

如果我的回答還不能滿足樓主需要的話,請參考

1,電磁學http://ke..com/view/19690.htm

2,電池http://ke..com/view/17046.htm

4. 1.介電常數與電容的關系(定量)2.電介質的極化

電容器兩極板中間的絕緣物質叫電介質,不同材料的電介質的介電常數不同,空氣近似是1,其他大於1,所以極板間插入電介質比不插入時的電容大.公式C=εS/4πkd ε就是電介質的介電常數.

5. 超級電容、鋰電池和鎳氫電池有什麼區別對充電的要求有什麼不同

鎳氫電池有記憶效應,最好完全充放電。鋰電池沒有記憶,可以隨用隨充。超級電容電池正在研發,可以隨用隨充,充電更快,壽命更長。

6. 鍵能和晶格能的區別是什麼啊

鍵能: 在自然界中能量的形式多種多樣,如光能、熱能、電能、機械能和化學能等。在生命體系中,只有化學能可以被直接作為用來做功的能源,而其他形式的能量則是起激發生物體做功的作用。例如,它們可以分別激發動物的平衡感覺、視覺、溫覺、痛覺和味覺等。提供給生物體做功的化學能,可以來自因水解等化學反應而造成生物分子化學鍵斷裂產生的能量,也可以來自因離子濃度梯度變化而得到的能量。 對生物體來說,儲藏在化學鍵中的能量是一種重要的自由能。所謂自由能,就是能夠用來做功的能量。食物中的自由能有相當一部分是以熱的形式散發出去,這些熱不能再被用來做功。不管怎麼說,所有形式的能量最終都要轉化為熱能,因此能量的測度通常採用熱的單位,如千焦(kJ)、千卡(kcal)。生物分子中化學鍵能的大小與許多因素有關,其中主要的因素是被鍵連接在一起的原子間電負性差異。具有較小鍵能的鍵容易被破壞,即這種鍵本身較弱、較不穩定。在每一生物化學反應中都以ΔG0』表示特定的標准自由能變化,「+」號表示能量並未喪失而是儲藏在產物中,「-」號表示能量從反應系統中釋放出來。 化學鍵能指1.01*10^5Pa和25攝氏度下(常溫常壓下),將1mol理想氣體分子AB拆開為中性氣態原子A和B所需要的能量(單位為KJ.mol-1)鍵能越大,化學鍵越牢固,含有該鍵的分子越穩定。 (註:鍵能大小並不能被用於表示物質能量多少,而只表示物質與達到活潑態時自由能之差) 註:物質的化學鍵能越大,則能量越小。 晶格能: 晶格能又叫點陣能。它是在反應時1mol離子化合物中的陰、陽離子從相互分離的氣態結合成離子晶體時所放出的能量。 晶格能也可以說是破壞1mol晶體,使它變成完全分離的氣態自由離子所需要消耗的能量。 標准狀況下,拆開單位物質的量的離子晶體使其變為氣態組分離子所需吸收的能量,稱為離子晶體的晶格能。 用化學反應式表示時,相當於下面反應式的焓變的負值。 a Mz+(g) + b Xz-(g)→ MaXb(s) U=-ΔH 晶格能的數值有兩個來源。 第一是理論計算值。它是根據離子晶體模型,考慮其中任一離子跟周圍異號離子間的吸引作用,以及跟其他同號離子間的排斥作用推導出下列近似公式計算得到的。 式中Z是離子價數,R0是一對離子間的平均距離,A是跟一定的晶格類型有關的常數,NA是阿夫加德羅常數,m是跟離子的電子層構型有關的常數,它的值可取5~12,ε0是真空電容率(8.85419×10-12庫-2·牛-1·米-2)。例如,氯化鈉晶體的Z+=Z-=1,R0=2.814×10-10m,m=8,A=1.7476,代入上述公式可得U=755kJ/mol。 第二是熱化學實驗值。設計一個熱化學循環,然後根據實驗測得的熱化學量(如生成熱、升華熱、離解熱、電離能、電子親合勢)進行計算。 影響晶格能大小的因素主要是離子半徑、離子電荷以及離子的電子層構型等。離子化合物都有較高的熔點和沸點,這是和它們離子晶體有很大的晶格能有關。由於UMgO>UNaF,MgO的熔點(2800℃)比NaF的熔點(988℃)高得多。 晶格能的大小決定離子晶體的穩定性,用它可以解釋和預言離子晶體的許多物理和化學性質。例如,根據晶格能大小可以求得難以從實驗測出的電子親和勢,可以求得離子化合物的溶解熱,並能預測溶解時的熱效應。 晶格能越大,表示離子鍵越強,晶體越穩定。 晶格能越大,熔化或破壞離子晶體時消耗的能量就越大,相應的熔點就越高,硬度就較大。亞銅離子為18電子構型,鈉離子為8電子構型,亞銅離子的極化作用大於鈉離子,所以共價鍵成分更多,晶格能更小,熔沸點更低。因此UCu2S<UNa2S

7. 關於離子

電子,誇克!

8. 電容去離子是個神馬

超級來電容是通過物理原理做的源電池,而二次電池多是用化學原理做的化學電池。所以兩者本質上就是兩回事,一個是物理上的電荷轉移,一個是把化學能轉變成電能。 使用上,超級電容內阻更小,所以瞬間放出的電流可以更大。

9. 請問超純水和去離子水是不是一回事

不是一回事。

超純水和去離子水的區別:

1、概念不同

去離子水是指除去了呈離子形式雜質後的純水。國際標准化組織ISO/TC 147規定的「去離子」定義為:「去離子水完全或不完全地去除離子物質。」

超純水(Ultrapure water)又稱UP水,是指電阻率達到18 MΩ*cm(25℃)的水。這種水中除了水分子外,幾乎沒有什麼雜質,更沒有細菌、病毒、含氯二惡英等有機物,當然也沒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微量元素,也就是幾乎去除氧和氫以外所有原子的水。

2、制備不同

超純水:

在原子光譜、高效液相色譜、超純物質分析、痕量物質等的某些實驗中,需要用超純水,超純水的制備如下:

(1)加入少量高錳酸鉀的水源,用玻璃蒸餾裝置進行二次蒸餾,再以全石英蒸餾器進行蒸餾,收集於石英容器中,可得超純水。

(2)使用強酸型陽離子和強鹼型陰離子交換樹脂柱的混合床或串聯柱。可充分除去水中的陽、陰離子,其電阻率達10 Q·cm的水,俗稱去離子水,再用全石英蒸餾器進行蒸餾,收集可得超純水。

去離子水:

去離子水是通過離子交換樹脂除去水中的離子態雜質而得到的近於純凈的水,其生產裝置設計的合理與否直接關繫到去離子水質量的好壞及運營的經濟性。

3、用途不同

超純水的用途:

電子、電力、電鍍、照明電器、實驗室、食品、造紙、日化、建材、造漆、蓄電池、化驗、生物、制葯、石油、化工、鋼鐵、玻璃、化工工藝用水、化學葯劑、化妝品、

單晶硅、半導體晶片切割製造、半導體晶元、半導體封裝 、引線櫃架、集成電路、液晶顯示器、導電玻璃、顯像管、線路板、光通信、電腦元件 、電容器潔凈產品及各種元器件、高壓變電器的清洗等

去離子水的用途:

實驗室、化驗室用水,一般實驗室的常規試驗、配置常備溶液、清洗玻璃器皿等;電子工業生產,如顯像管玻殼、顯像管、液晶顯示器、線路板、計算機硬碟、集成電路晶元、單晶硅半導體等;電力鍋爐,鍋爐所需軟化水、除鹽;

汽車、家用電器、建材表面塗裝、電鍍、鍍膜玻璃清洗等;石油化工行業,化工反應冷卻水、化學葯劑、生產配液用水等;工業紡織印染、鋼鐵清洗用水等;食品、飲料、酒類、化妝品生產用水;海水、苦鹹水等凈化。

10. 石墨烯超級電容器原理

一、成本問題。用 [公式] 模板,然後採用 CVD 工藝用 [公式] 做碳氮源,長出石墨烯材料,再用氫氟酸腐蝕掉模板,得到三維石墨烯塊材料的工藝,確實其成本太高工業化生產難以接受。能否採用其它已有的成熟工藝降低成本呢?這是有可能的。例如:採用溶膠凝膠法用石墨烯微片低成本地制備石墨烯氣凝膠三維塊。眾多的研究文獻已公開了這方面的技術,浙江大學高超及中科院金屬所成會明研究的三維石墨烯氣凝膠制備技術是可以參考的。但是,採用溶膠凝膠法實現低成本的關鍵,是如何低成本地制備石墨烯微片。現廣泛採用化學液相機械剝離法制備二維的氧化態石墨烯微片成本高,還存在使用化學材料對環境影響大、需將石墨烯還原處理工藝長導電性下降、二維微片易粘結成團等等問題。

二、氮化處理對環境的影響問題。若工業化生產中採用實驗室中常用的濃硝酸處理氮化工藝,確實環評很困難通過,必須找到更好的氮化工藝工業化。

三、能量密度問題。能量密度是超級電容器的「死穴」。為提高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國內外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和人力在研究。但是,國內外研究的路線,基本是研究新型電極材料以提高電極的比容量,或研究於電極表面產生化學反應的復合型電極,中科院上海硅酸鹽所的超級電容器公開之前,超級電容器的能量密度問題還沒見突破性進展。通常超級電容器的碳電極的比容量小於250F/g,目前已知最高比容量的材料為氧化釕,其比容量為 900F/g。但氧化釕的價格太貴,工業生產中不可能應用。黃富強研究員等採用氮化技術將石墨烯電極的比容量提高至 855F/g,是目前已報導的高比容量材料的最高水平。

接著,我們從實業的角度來看,寧波中車新能源科技在超級電容單體已經量產了五款產品用在電車上,雖然能量密度最大為 40Wh/kg,但總是比 2015 年的 10.7Wh/kg 有了突破。

我們去年也投入石墨烯超級電容的開發,使用的多孔洞石墨烯具有 350F/g 之比電容,選擇使用水系電解液,因水系電解液之電位窗只有 1V,改用有機電解液製造超級電容可以有效擴大電位窗,提升能量密度。水系電解液和有機電解液適用的石墨烯不太一樣,在有機電解液中,石墨烯之官能基要盡量去除。

另外,對電動載具而言,體積電容量(F/cc)比克電容量(F/g)更為重要。石墨烯可快速充放電並有高克電容量(F/g),但是體積電容(F/cc)很低,因其壓實密度太低。反之,活性碳具有高的體積電容(F/cc),因其壓實密度大;但快速充放電效能差。故我們選擇多孔石墨烯搭配活性碳來提高電極活物的密度,能有效提升體積電容。左圖是每公斤能量與功率,右圖是每公升能量與功率。碳材是氮摻雜多孔石墨烯搭配活性碳,使用有機系電解液(2.5V)。

閱讀全文

與電容去離子實驗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3012反滲透膜 瀏覽:393
鮮知鮮覺空氣凈化器怎麼樣 瀏覽:672
D152離子交換樹脂怎麼再生 瀏覽:751
去除燒水壺裡面的水垢 瀏覽:126
聚丙烯塑料樹脂750M 瀏覽:567
長春凈水機多少錢 瀏覽:525
不銹鋼用綠傘除水垢劑弄黑了咋辦 瀏覽:297
蒸餾水與去離子水區別 瀏覽:103
做豆腐的廢水有沒有臭味 瀏覽:949
濾芯廢水閥壞了有什麼症狀 瀏覽:826
樹脂粘度數 瀏覽:711
硫酸鈣離子交換法測溶度積 瀏覽:358
魚缸里有魚屎是不是過濾器不夠 瀏覽:87
什麼情況下超濾膜需要化學清洗 瀏覽:464
杭州電鍍污水如何處理 瀏覽:251
地暖過濾網有幾種 瀏覽:948
空氣凈化器什麼季節是旺季 瀏覽:164
純水岸東湖效果怎麼樣 瀏覽:878
中國有多少純凈水廠 瀏覽:714
工業上最常用的間歇蒸餾是 瀏覽: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