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西湖的綠賞析
西湖的綠》意境美探微
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高塘學校 陳忠德
「水光瀲灧晴方好,三色空濛雨亦奇」。吟誦宋代詩人蘇東坡描寫西子湖美麗的佳句,自然地想起了當代女作家宗璞的散文〈西湖的綠〉的意境美。
所謂「意境」,是文藝創作中所描繪的客觀圖景和所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種藝術境界,它能使讀者通過想像和聯想,如身臨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或者說,意境就是作家運用虛實結合的方法創造出來的、有著豐富內涵和無窮韻味的情景交融的藝術形象。古代文論家常拿意境來衡量作品的高下,當代的宗璞的《西湖的綠》便是意境很高的佳作。
一、綠的逼人氣勢
「奇怪的很,這次卻有著迥然不同的印象。六月,並不是好時候,沒有花,沒有雪,沒有春光,也沒有秋意。那幾天,有的是滿湖煙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濛。西湖,彷彿在半醒半睡。空氣中,彌漫著經了雨的梔子花的香。記起東坡詩句:『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便想,東坡自是最了解西湖的人,實在應該仔細觀賞、領略才是。」
此節「滿湖煙雨,一片迷濛」、「空氣中彌漫著經了雨的梔子花的香」,這是作者從視覺和嗅覺兩個角度,並用了「西湖,彷彿在半醒半睡」的擬人化手法寫出了西湖初夏風光別具風味。同時,引用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中的佳句,給西湖增添了幾分神韻。這給讀者第一印象是,六月的西湖在煙雨籠罩中有一種特有的空靈清麗之美。
接下來作者運用虛實相給合手法,描繪了西湖豐富多姿的「綠」:
每次一樣,匆匆地來,又匆匆地去。幾天中我首先領略了一個」綠「字,只憑這一點,已使我留連忘返。雨中去訪靈隱,一下車,只覺得綠意撲眼而來。道旁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著的雨絲兒也都是綠的。飛來峰上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峰下蜿蜒的小徑,布滿了青苔,直綠到了石頭縫里。在冷泉亭小坐,真覺得遍體生涼,心曠神怡。亭旁溪水琮琤,說是溪水,其實表達不出那奔流的氣勢,平穩處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飛濺,如飛珠滾玉一般,在這一片綠色的影中顯得分外好看。
這一節寫出了綠的逼人的氣勢。寫「雨中訪靈隱,一下車,綠意撲眼而來」,這是虛寫對綠的感受。「道旁古木參天、蒼翠欲滴」,這實寫出靈隱的綠,綠得濃郁。寫飛來峰上層層疊疊的樹木,「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似乎連雨絲兒也都是綠的」,這也是虛寫對綠的感受。寫峰上小徑,「布滿青苔,直綠到石頭縫里」,這又實寫了靈隱的綠,綠得深透。寫冷泉亭旁平穩中琮琤的溪水也是「碧澄澄」的,影著一片綠色分外美麗,這些作者運用了虛實給合的方法,都描繪出樹木、小徑、溪水觸眼是綠,無處不綠,表現了綠的廣漠無際,浸透到了每個角落,綠意相爭勝,大顯伸手,為讀者構築了一綠的世界。作者將綠的氣勢描繪得如此淋漓盡致,似乎有一種逼人的氣勢。
二、綠的意趣美
西湖有很多景點,各有各的特點,而作者抓住了黃龍洞、屏風山、九溪十八澗以及蘇堤各自的特點寫出了西湖另一種特色:
西湖勝景很多,各處有不同的好處,即使一個綠色,也各有不同。黃龍洞綠得幽,屏風山綠得野,九溪十八澗綠得閑。不能一一去說。漫步蘇堤,兩邊都是湖水,遠水如煙,近水著了微雨,泛起一層銀灰的顏色。走著走著,忽見路旁的樹十分古怪,一棵棵樹身雖然離得較遠,卻給人一種莽莽蒼蒼的感覺,似乎是從樹梢一直綠到了地下。走近看時,原來樹身上布滿了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蔭蔭的蘇堤綠了幾分。有的青苔,形狀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樹木,如雲霞;有的整片看來,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綠山水。這種綠苔,給我的印象是堅韌不拔,不知當初蘇公對它們印象怎樣。
這里寫出了綠的意趣美。文中說到西湖勝景極多,即使一個綠色,也各不雷同:「黃龍洞綠得幽,屏風山綠得野,九溪十八澗綠得閑」,「幽」與「洞」相關,表現了黃龍洞內綠的濃厚深暗的特點;「野」與「山」相關,山上的綠到處都是,分布廣泛,綠得奔放,無邊無際;「閑」與「水」相合,如閑雲流水,綠得自在,無拘無束。既抓住了特點,又寫得富有情趣。「幽」、「野」、「閑」這三者意趣各不相同,寫得生動形象。寫蘇堤兩邊的樹木,「似乎從樹梢一直綠到了地下」,「樹身布滿綠茸茸的青苔」,使綠蔭蔭的蘇堤更添了幾分綠。青苔的形狀也有趣:「如耕牛,如樹木,如雲霞」,「整片看來,如同一幅青綠山水」。這從顏色、質地、形狀、布局、給人的印象等方面寫出了青苔給蘇堤帶來了綠的意趣。這樣的描繪簡直是畫意詩情,極富有綠的詩意美和情趣美,將人們帶進了一個鋪天蓋地的綠色世界中。
三、綠的茁壯的生命力
「花港觀魚」也是西湖的一大勝景,在這里可觀賞到具有生命的價值,從而又看到西湖另一種綠的特點:
在花港觀魚,看到了又一種綠。那是滿地新荷,圓圓的綠葉,或亭亭立於水上,或宛轉靠在水面,只覺得一種蓬勃的生機跳躍滿池。綠色,本來是生命的顏色。我最愛看初春的楊柳嫩枝,那樣鮮,那樣亮,柳枝兒一擺,似乎蹬著腳告訴你,春天來了。荷葉,則要持重一些,初夏,則更成熟一些,但那透過綠色表現出來的茁壯的生命力,是一樣的。再加上葉面上的水珠兒滴溜溜滾著,簡直好像滿地荷葉都要裙袂飛揚、翩然起舞了。
作者在這一節寫出了綠的茁壯的生命力。花港新荷,其姿態「或亭亭立於水上」,「或宛轉依在水面」。「圓圓的綠葉,葉面上的水珠兒滴溜溜地滾著,簡直好像滿池荷葉都要裙袂飛揚,翩然起舞了。」港邊初春楊柳綠枝綠葉,一切都充滿著勃勃生機的景象。作者把新荷、初春楊柳的綠色之美寫得栩栩如生,賦予動感,富有極強的茁壯的生命力,給人以哲理的思考和無窮的回味。
四、靜動相襯,平添情趣
在作者眼裡,西湖山山水水遍地是綠,無處不綠,而湖中一搖船姑娘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增添了情趣和意境:
從花港乘船而回,雨已停了,遠山青中帶紫,如同凝住了一段雲霞。波平如鏡,船兒在水面上滑行,只有槳聲唉乃,愈增加了一湖幽靜。一會兒搖船姑娘歇了槳,喝了杯茶,靠在船舷,只見她向水中一摸,順手便帶上一條歡蹦亂跳的大鯉魚。她自己只微笑著一聲不出,把魚甩在船板上。同船的朋友看得入迷,連連說,這怎麼可能?上岸時,又回頭看那在濃重暮色中變得無邊無際的白茫茫的湖水,驚嘆道:「真是個神奇的湖!
這一小節是靜動相襯,平添情趣。作者在「興盡晚歸舟」途中所見,遠山青中帶紫,湖中「碧波如鏡」。寫至此,作者該歇息了,但見「船兒在水面上滑行」;漸聽見「槳聲唉乃」,增添了一湖幽靜。忽見「一搖船姑娘歇了槳,喝了杯茶,靠著船舷,只見她向水中一摸,……把魚甩在船板上」。真可謂是:萬綠叢中一點紅。有聲有色,使西湖美景靜中有動,景中有人,平添了幾分意境和情趣。
通篇描寫,無論是古木、小徑、溪水、青苔、新荷,還是楊柳、山、洞、小溪、姑娘,無不如潮如海,滿湖綠色,滿湖生機,滿湖詩意,正如作家楊朔所說的:「好的散文是一首詩」。本文綠的描繪簡直是一首詩,其鋪張揚厲,亦大有漢賦之遺風,給人一種壯美的享受。
作者為什麼有這樣的心境?這也許與她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鍾情於山水,愛戀西湖分不開的。在作者眼裡,自然界中的一切情趣,富有生命力的綠,看在眼裡,愛在心裡。作者之所以感覺到西湖有如此之美,把西湖的綠寫得具體入微,多姿多彩,富有靈性,其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她善於觀察,善於發現,善於體驗,善於感受。那山光水色間濃濃淡淡、深深淺淺的綠,讓人大飽眼福,心曠神怡。通讀全文,如炎熱的盛夏喝了一杯醇香冰涼的飲料,沁人心脾,這不能不說是一種藝術美的享受。
我們再深層追究作者心境與情感。
作者寫此文的時間是在1962年,是新中國成立不久。60年代初的中國雖然是比較貧困落後的社會,人民生活十分困苦,但是,中國人民克服重重困難,「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英勇奮戰,創建著偉大的社會主義祖國。那時的中華民族正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輝煌,正在茁壯成長。至此,不難發現:作者描寫西湖的綠,因為綠色,是「生命的顏色」;綠色充滿著勃勃生機;綠,具有強大的生命力。西湖處處是綠,觸目是綠,滿眼皆是綠色的生命,這不正是中華大地上處處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的縮影嗎?作者借贊西湖的綠色之美,就是來盛贊西湖「茁壯的生命力」;贊美西湖富有「蓬勃的生機」、「茁壯的生命力」,也就是在盛贊、歌頌我們偉大祖國的「茁壯」、「成熟」的生命力。作者描繪西湖之變化、贊美西湖之變化,就是描繪祖國之變化,贊美祖國面貌的之變化,變得快,變得好,變得神奇,變得具有強盛生命力的國家。由此發覺:作者面對西湖此景,她看到了靈性的人間天堂,她看到了祖國的錦銹河山,她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希望,激動而自豪,欣然命筆,用詩一般閃亮的語言盡情描繪西湖的綠色之美,抒發了對人間西湖美景的熱愛贊美之情,從而進一步抒發了對祖國秀麗風光和強大的生命力的摯愛和謳歌。
B. 描寫西湖綠的詩句
《錢唐湖春行》是來唐代自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描寫杭州西湖的七律。此詩通過對西湖早春明媚風光的描繪,抒發了作者早春遊湖的喜悅和對西湖風景的喜愛,表達了作者對於自然之美的熱愛之情。全詩結構謹嚴,銜接自然,對仗精工,語言清新,堪稱吟詠西湖的名篇佳作。
錢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譯文 注釋
繞過孤山寺以北漫步賈公亭以西,湖水初漲與岸平齊白雲垂得很低。
幾只早出的黃鶯爭棲向陽的暖樹,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築巢銜泥。
野花競相開放就要讓人眼花繚亂,春草還沒有長高才剛剛沒過馬蹄。
最喜愛湖東的美景令人流連忘返,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一條白沙堤。
C. 西湖的「綠」這篇短文的答案
閱讀短文,天空。短文通過描寫( ) 、( )、 ( )、 ( )、花港觀魚幾方面的綠,表現西湖的勝景,表達了( )。
2.仔細讀第二自然段,回答問題。
(1)用橫線畫出描寫綠的顏色的詞語,並說說西湖的顏色有什麼變化。
(2)用波浪線畫出表現我內心感受的兩個詞語,並說說是一種什麼樣的感受,是怎樣產生的。
(3)這一自然段寫了西湖怎樣的特點?
3.讀了作者在花港觀魚一段中對綠的描寫,你認為這里的綠的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4.在文中加括弧的A B C D 四句話中任選一句,對其進行重點的欣賞點評。
5.請你一招作者寫的西湖的綠的寫法,吧某一景物的特點寫下來。 作者寫了靈隱寺,蘇堤,花港等地的綠,重點介紹靈隱寺和花港的綠
(2)是鮮濃欲滴的綠,是飽滿的,流動的綠,讓人感到心靜神怡。 花港的綠是活潑淺淡的綠,是充滿活力和生命的綠。讓人感到生機勃勃。
西湖的景給人以視覺的美的享受,更給人一種心靈的享受,是輕松,也有滄桑的感覺,表達了作者對西湖的景色的贊美,對西湖的綠的喜愛之情
第一自然段寫出了西湖的景色的平常,但平凡之中有一種獨特的美,更襯托出下文各種綠色雖然平淡無奇,但各有特色,但讓人有美的享受。
《 西湖的綠》是一篇游記,節選自《西湖漫筆》。作者選取一個自己獨特的視角,又以自己細膩的筆觸,讓我們領略了西湖的「綠」。文中用了近20個「綠」字,酣暢淋漓地揭示了西湖山水的青春與活力,使讀者通過「綠」領略到西湖的美麗,從而激發起對祖國壯美河山喜愛之情。課文描寫了三種綠:樹綠、苔綠、荷綠,每種綠都有自己的特點,作者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雨中靈隱的綠是多層次的,「有的綠的發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的發藍,淺極了,亮極了」,連「飄著的雨絲兒也都是綠的」。蘇堤的綠給人的印象是堅忍不拔,花港的綠給人感覺是蓬勃、富有生命力。
1、文章首先寫了 、 、 這三處逼人景色,最後詳寫了 、 、這兩出很有特點的綠
2請你結合課文黃龍洞綠的幽,屏風山綠得野,九溪十八澗綠得閑。,分別用一句話描繪幽,野,閑的情趣特點 幽: 野: 閑:
3續寫 黃龍洞綠的幽,屏風山綠得野, , 。
4文章在第四段寫新荷的綠時,為什麼還寫了初春的楊柳嫩枝
5語言賞析 有的青苔,形狀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樹木,如雲霞;有的整片看來,布局宛然一幅青綠的山水畫。
D. 西湖的綠排比句
西湖的綠令我著迷,多麼令人心曠神怡,驚訝不已;
西湖的綠令我心馳神往,站在那裡令人浮想聯翩,內心平靜;
西湖的綠令我流連忘返,多麼希望能夠永遠駐足在那裡。
E. 《西湖的綠》 課文中的好詞好句
<<<<<<<<西湖的綠原文 璞宗璞 我要說的地方,是多少人說過寫過的杭州。六月間,我第四次到西子湖畔,距第一次來,已經有九年了。這九年間,我竟沒有說過西湖一句好話。/發議論說,論秀媚,西湖比不上長湖天真自然、楚楚有致;論宏偉,比不上太湖1煙霞萬傾、2氣象萬千/。好在到過的名勝不多,不然,不知還有多少謬論。 奇怪得很,這次卻有炯乎不同的印象。/六月,並不是好時候,沒有春光,沒有秋意,也沒有雪。那幾天,有的是滿湖的煙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3迷濛/。西湖,彷彿在半醒半睡。空氣中,彌漫了經了雨的梔子花的甜香。記起東坡詩句:「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便想,東坡自是最了解西湖的人,實在應該仔細觀賞、領略才是。 正像每次一樣,匆匆地來,又匆匆地去。幾天中我領略了西湖的「綠」。雨中去訪靈隱,一下車,只覺得綠一撲眼而來。道旁古木參天,蒼翠欲滴,似乎飄著的雨絲兒也都是綠的。/飛來峰上4層層疊疊的樹木,有的綠得發黑,深極了,濃極了;有的綠得發藍,淺極了,亮極了/。峰下5蜿蜒的小徑,布滿青苔,直綠到了石頭縫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覺得遍體生涼,6心曠神怡。亭旁溪水7波光粼粼,說是溪水,其實表達不出那奔流的氣勢,平穩處也是8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飛濺,如9飛珠滾玉一般,在著一片綠色的影中顯得分外好看。 西湖的勝景很多,各處有不同的好處,即使一個綠色,也各有不同。黃龍洞綠的幽,屏風山綠得野,九溪十八澗綠得閑。不能一一去說。漫步蘇堤,兩邊都是湖水,遠水如煙,近水著了微雨,也泛起一層銀灰的顏色。走著走著,忽見路旁的樹十分古怪,一棵棵樹身雖然離得較遠,卻給人一種11莽莽蒼蒼的感覺,似乎是從樹梢一直綠到了地下。/走近看時,原來四樹身上布滿了綠茸茸的青苔,那樣鮮嫩,那樣可愛,使得綠陰陰的蘇堤,更加綠了幾分。/有的青苔,形狀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樹木,如雲霞;有的整片看來,布局宛然一幅青綠的山水畫。這種苔綠,給我的印象是堅韌不拔,不知當初蘇公對他們印象怎樣。在花港觀魚,看到了又一種綠。那是滿池的新荷,圓圓的綠葉,或亭亭玉立於水上,或宛轉靠在水面,只覺得一種蓬勃的生機,跳躍滿池。綠色,本來是生命的顏色。我最愛看初春的楊柳嫩枝,那樣鮮,那樣亮,柳枝兒一擺,似乎蹬著腳告訴你,春天來了。/荷葉,則要持重一些,初夏,則更成熟一些,但那透過那活潑的綠色表現出來的茁壯的生命力,是一樣的。再加上葉面上的水珠兒滴溜溜滾著,簡直好像滿池荷葉都要12裙袂飛揚,13翩然起舞了/
F. 西湖的綠 主要內容
主要內容:來
《西湖的綠》源這篇課文描寫內容以綠為主。課文著重寫了靈隱、蘇堤、花港三處景點綠的特點,文中作者用了近20個「綠」字,酣暢淋漓地揭示了西湖山水的青春與活力。
展現了作者對西湖風景的獨特感受,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同時也使讀者透過西湖的「綠」領略到祖國的生機勃勃。
(6)西湖的綠底過濾句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文寫於1961年,發表後受到廣泛贊譽,使宗璞第一次在散文界獲得認可,從此享譽文壇。文中最主要的部分是六月煙雨中西湖的「綠」,也是文中最精彩的地方。
作者運用直接的寫實手法,描繪了徐虎豐富多姿的「綠」:道旁古樹蒼翠欲滴,飛來峰上綠樹層疊,有的綠得發黑,有的綠得發藍;蜿蜒的小徑布滿青苔,綠色直滲透到石頭縫里;黃龍澗綠得幽幽,屏風山綠得蒼蒼,九曲十八澗綠得閑雲野鶴……
將人們帶進一個鋪天蓋地的綠色世界中。文章層次豐富,描摹真切,文字極為簡約,卻傳神盡意,而且富於韻律感,現實了作者非凡的才氣和細致入微的觀察力。
G. )請你仿照作者寫西湖「綠」的寫法,抓住某一景物的特點,寫下來。(3分)
寫作思路:使用簡單的寫作風格,讀者傾向於選擇簡單的文本來閱讀,而不是在復雜的表達中沉思。例如,你可以用「幫助」而不是「促進」或「使用」而不是「利用」。把復雜的單詞留給教授,用簡單易懂的語言與人交談,而不用讓讀者花很多時間去閱讀。
正文:
我的家鄉在東莞麻涌,是著名的香蕉之鄉。
隨意望望,滿眼都是綠綠的香蕉林,怎麼也望不到邊。
穿過密密的香蕉林,再走過兩座晃來晃去的獨木橋,就來到了我和小夥伴們最愛去的地方,我們把它稱為「綠色世界」。
這是緊挨著河邊的一大片草地。
大概是水源充足的原因,春天一到,小草們便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可著勁兒往上長,不用多久,草兒便長得又密又盛,沒有一點冬天的痕跡,彷彿給河岸鋪上一張綠色的大地毯。
這張大地毯可真軟:任你在草地上打幾十個滾,不會感覺臟,也不會感覺痛。
玩累了,一咕嚕躺下去,望著湛藍的天空,聞著新鮮的青草味兒,聽著潺潺的流水聲,保證你躺下不到半個小時,就會做起香甜的夢,還甜得你流口水呢!
這張大地毯的顏色可真多:什麼嫩綠呀、黃綠呀、淡綠呀、翠綠呀、深綠呀……中間還夾雜著小野花們星星點點的紫、黃、紅、粉,簡直就是個大調色盤,使人「望綠興嘆」。
沿著這張大地毯,走到邊緣,有一個小坡,也長滿了綠草。
走上平坦的坡頂,就會看見在綠草野花中的一座很別致的小亭,四根灰色的水泥柱,尖尖的四角亭頂。
亭頂上,爬滿了青綠色的黃瓜藤,把小亭子打扮成一位綠衣仙子,還戴著黃色的小花,一眼望去,舒心極了。
在亭子里,和小夥伴們聊聊天,玩玩「猜柱子」的游戲,那感覺簡直棒極了。
這就是美麗的綠色世界,這就是我們村的綠色世界,不用說我是多麼喜歡它了。
每次和小夥伴來這兒,我都會玩得忘了回家。
不過每次離開它的時候,我都會像童話中的天使,頭上戴著狗尾巴草編織的花環,手裡提著一滿籃子飄著清香的野花。
H. 西湖的綠,哪句是新鮮感句子,並說明理由
結果在這節律就是新鮮感的句子,因為西湖都說明很清楚,然後就說突然說他很綠,就給你一種很驚訝的感覺。
I. 西湖的綠按照什麼結構描寫西湖的綠,找出文中相關的提示語
:一是雨中去訪靈隱,看到的西湖的"綠";
二是漫步蘇堤,看到的西湖的"綠";
三是在花港觀魚,看到的西湖的"綠".每一次看到"綠",給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樣.
滿意請點左下角的採納謝謝,不滿意請追問,您的支持是我奮斗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