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是在水相中進行交換,特殊應用領域中,也有與一些有機溶劑中進行脫酸除氯處理。
Ⅱ 離子交換介質如何去除dna殘留
摘要:酸是重要的染料中間體。伴隨著DSD酸的生產,產生了大量含氨基和磺酸基的芳香族有機化合物的廢水。離子吸附與交換作為一種有效的化學分離方法,具有優越的分離選擇性和很高的濃縮倍數,操作方便,效果突出。採用離子交換樹脂法處理DSD酸還原廢水,並對該過程進行系統的研究。通過樹脂選型確定出大孔弱鹼性陰離子交換樹脂D301R,其對廢水COD_(Cr)的去除率可達74.7%。對各種不同因素影響下D301R對DSD酸還原廢水吸附交換進行熱力學實驗研究,分別考察了時間、溫度、pH值、鹽含量等對該過程的影響。實驗結果表明,離子交換樹脂對DSD酸還原廢水的吸附平衡時間為6h;該吸附交換過程為放熱過程,溫度越高樹脂吸附交換量越低,低溫有利於樹脂吸附交換反應的進行;高pH值有利於吸附交換的進行;含鹽量對該過程的影響主要是來自於廢水中大量的SO~(2-)_4離子的競爭交換作用。除了上述靜態因素,考察了動態因素對吸附交換的影響。流速低時,處理效果較好,隨著流速的增加,穿透時間提前,並且穿透曲線的形狀趨於平坦,完全穿透時間延長。隨著溶液pH值的增加,流出液的CODCr降低,表明高pH值有利於吸附交換反應。當含鹽量加倍時,穿透時間大大提前,表明含鹽量是影響該吸附交換過程的重要因素之一。以NaOH溶液為洗脫劑,採用高溫、高濃度、低流速洗脫劑洗脫有利於床層的再生。以DSD酸鈉鹽為代表物研究DSD酸在D301R樹脂上的吸附交換過程。分別應用Langmuir模型、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Freundlich模型採用非線性最小二乘法對等溫平衡吸附數據進行擬合,結果發現Langmuir-Freundlich模型能更准確反映該吸附交換過程。以三參數方程描述該吸附交換過程,獲得了不同溫度時D301R吸附交換DSD酸的標准自由能變以及不同吸附交換量下的吸附交換焓變,從理論上證明了該吸附交換過程是放熱過程。DSD酸鈉鹽在D301R樹脂上的靜態吸附交換顯示了良好的動力學特徵。對動態吸附交換實驗數據進行擬合,其符合一級反應動力學過程。進一步研究測定交換率(F)與時間(t)的關系,發現實驗數據按「[1-3(1-F)~(2/3)+2(1-F)]-t」標繪,呈良好的線性關系,線性相關系數為0.99957,說明該過程為顆粒擴散控制。
Ⅲ 離子交換層析與疏水層析有何區別
離子交換層析是利用蛋白質在不同PH帶不同種電荷的方法,利用離子交換的方法分離蛋白的。離子交換內的介質一般是樹脂,陽離子交換型的,使用前樹脂先用鹼處理成鈉型,將氨基酸混合液(pH=2-3)上柱,pH=2-3時,氨基酸主要以陽離子形式存在,與樹脂上的鈉離子發生交換而被「掛」在樹脂上,再用洗脫劑洗脫。不同的氨基酸(帶的電荷不同)與樹脂的親和力不同,要將其分離洗脫下來,需要降低它們之間的親和力,方法是逐步提高洗脫劑的pH和鹽濃度,這樣各種氨基酸將以不同的速度被洗脫下來,反之亦然。不同反荷離子與樹脂親和力是不同的,其強弱關系為陽性競爭離子:Ag+〉CS+〉K+〉NH4+〉Na+〉H+〉Li+陰性競爭離子:I->NO3->(PO4)3->CN-〉HSO3-〉Mg2+〉HCO3-〉HCOO-〉CH3COO-〉OH-〉F-如果某種離子溶液洗脫效果不好,可用另一種親和力強的離子代替之,等電點>7選擇陽離子交換樹脂,等電點<7選擇陰離子交換樹脂。
Ⅳ 交換介質是什麼意思
離子交換層析分離蛋白質是根據在一定PH 條件下,蛋白質所帶電荷不同而進行的分離方版法。常用於權蛋白質分離的離子交換劑有弱酸型的羧甲基纖維素(CM纖維素) 和弱鹼型的二乙基氨基乙基纖維素(DEAE纖維素)。前者為陽離子交換劑,後者為陰離子交換劑。
Ⅳ pka ka的意思,怎樣看酸性強弱。
Ka指的是酸的解離常數,Ka越大,酸越容易解離出氫離子,酸性越強。pKa是Ka的負對數,pKa=-lg(Ka),Ka越大,pKa越小,酸性越強,反之,Ka越小,pKa越大,酸性越弱
正如pH越小,酸性越強,pH越大,酸性越弱。
酸性強弱分析:H2C2O4>H2SO3>H3PO4>HF>CH3COOH>H2CO3>H2S>HClO>H2SiO3>HCN
其實,掌握以下幾組就可以了:強酸:HClO4、H2SO4、HNO3、HCl、HBr、HI,中強酸:H2SO3、H3PO4,弱酸:CH3COOH、H2CO3、H2S、HClO、H2SiO3。
其中CH3COOH>H2CO3>HClO,H2CO3>H2SiO3必須知道!HClO4>H2SO4>HCl>HNO3 。
事實上強酸(Ka=1)在水中的酸性是一樣的,因為它們的H+都變成H3O+,無法比較誰的H+更多,這種稱為「拉平效應」,水是拉平溶劑,將所有強酸的酸性拉平。比較強酸的酸性,可以用分辨試劑純乙酸(冰醋酸,HAc),具有分辨效應.強酸可以與純乙酸形成H2Ac+,形成的量是不一樣的,酸性越強形成的H2Ac+越多,實驗表明形成H2Ac+的量是:HClO4>H2SO4>HCl>HNO3,所以酸性強度是HClO4>H2SO4>HCl>HNO3。HI>HBr>HCl 。
與電負性有關.電負性是指某元素吸引陽離子的能力,顯然電負性是F>Cl>Br>I.電負性越強,吸引氫離子的能力就越強,釋放氫離子的能力就越弱,酸性就越弱,所以HI>HBr>HCl>HF(其實這是高中常識)。
一般說來,水溶液電離度越大,其酸度越大.
判斷酸性的唯一標准就是判斷其中的氫原子再水中是否易電離成氫離子。一種酸越易電離,它的酸性越強。例如鹽酸,它在水中的電離度是百分之一百,也就是說鹽酸的氫原子全部電離成氫離子,因此鹽酸是強酸。
對於無氧酸來說,在元素周期表中,鹵素的無氧酸是同周期中最強的,例如鹽酸強過氫硫酸。而對於同族元素來說,非氫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弱,無氧酸的酸性越強。例如在鹵族元素中,鹽酸的酸性強於氫氟酸的酸性,而且氫溴酸強於鹽酸。
對於氫硫酸酸性弱於鹽酸這個問題,其實是這樣的。在氫硫酸溶液里,硫化氫分子內存在著氫鍵,這個氫鍵使硫化氫的結構更加穩定,所以氫在水中更加不容易電離出來,所以硫化氫的酸性弱於鹽酸的酸性。其實氫鍵的存在是很廣的,在水中就有氫鍵的存在。水的熔沸點之所以比硫化氫高的多,就是由於分子鍵存在氫鍵。
對於有氧酸來說,酸性是比較好判斷的。判斷無氧酸的酸性只要看酸根中的主元素的非金屬性。非金屬性越強的酸性越強。這是普遍規律。在有氧酸根中,主元素的非金屬性越強,與氧的結合能力就越強,於是與氫之間的鍵的鍵能就越小,氫就越容易游離出來。但是,有很多非金屬都有不同的正價態,也就能形成很多種有氧酸,分別叫高某酸,某酸,亞某酸,次某酸。對同種元素形成的有氧酸之間的比較規律就是高價態的酸酸性強於底價態的酸的酸性,也就是,高某酸強於某酸強於亞某酸強於次某酸。原因與以上相同。
Ⅵ 純化中q柱純化屬於什麼類型的純化
Q柱屬於陰離子交換純化
季銨(Q)基團通過化學穩定的醚鍵同高度交聯的6%的瓊脂糖連接,形成了陰離子交換層析柱Q。
Ⅶ 什麼叫離子交換樹脂
什麼是離子交換樹脂?
離子交換是一種可逆的化學反應,其中從溶液中除去溶解的離子並用相同或類似電荷的其他離子替換。離子交換樹脂本身不是化學反應物,而是促進離子交換反應的物理介質。樹脂本身由形成烴網路的有機聚合物組成。整個聚合物基質是離子交換位點,其中帶正電離子(陽離子)或帶負電離子(陰離子)的所謂「官能團」固定在聚合物網路上。這些官能團容易吸引相反電荷的離子。
離子交換樹脂基質通過在稱為聚合的過程中使烴鏈彼此交聯而形成。交聯使樹脂聚合物具有更強,更有彈性的結構和更大的容量(按體積計)。雖然大多數IX樹脂的化學組成是聚苯乙烯,但某些類型是由丙烯酸(丙烯腈或丙烯酸甲酯)製造的。然後樹脂聚合物經歷一種或多種化學處理以將官能團結合到位於整個基質中的離子交換位點。這些官能團賦予離子交換樹脂其分離能力,並且從一種樹脂到下一種樹脂會有很大差異。最常見的成分包括:
1.強酸陽離子交換樹脂
由聚苯乙烯基質和磺酸鹽(SO 3 -)官能團組成,其中帶有鈉離子(Na 2+)用於軟化應用,或氫離子(H +)用於脫礦質
2.弱酸陽離子交換樹脂
樹脂由丙烯酸聚合物組成,該聚合物已用硫酸或苛性鈉水解以產生羧酸官能團。由於它們對氫離子(H +)的高親和力,弱酸陽離子交換樹脂通常用於選擇性地除去與鹼度相關的陽離子。
3.強鹼陰離子交換樹脂
通常由經過氯甲基化和胺化的聚苯乙烯基質組成,以將陰離子固定到交換位點。1型強鹼陰離子交換樹脂是通過應用三甲胺生產的,其產生氯離子(Cl -),而2型強鹼陰離子交換樹脂通過應用二甲基乙醇胺生產,其產生氫氧根離子(OH -)。
4.弱鹼陰離子交換樹脂
通常由經過氯甲基化的聚苯乙烯基質組成,然後用二甲胺胺化。弱鹼陰離子交換樹脂
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們不具有可交換的離子,因此用作酸吸收劑以除去與強無機酸相關的陰離子。
5.螯合樹脂
螯合樹脂是最常見的特種樹脂類型,用於選擇性去除某些金屬和其他物質。在大多數情況下,樹脂基質由聚苯乙烯組成,盡管多種物質用於官能團,包括硫醇,三乙基銨和氨基膦等。
詳情點擊:網頁鏈接
Ⅷ 陰離子介質與帶負電荷的蛋白之間相互作用
陰離子介質實際就是指陰離子交換介質
陰離子交換介質的意思就是指它可以結合專陰離子,交換出陽離子。也就是屬說可以結合帶負電荷的蛋白。
原因就是,陰離子交換介質是由帶正電荷的季銨(Q)基團與瓊脂糖介質通過化學穩定的醚鍵連接的。
它可以和負電荷的蛋白通過電荷間的相互作用而結合
Ⅸ 離子交換層析可用於哪些種類蛋白質的分離
離子交換層析是利用蛋白質在不同PH帶不同種電荷的方法,利用離子交換的方法分離專蛋白的。
離子交換屬內的介質一般是樹脂,陽離子交換型的,使用前樹脂先用鹼處理成鈉型,將氨基酸混合液(pH=2-3)上柱,pH=2-3時,氨基酸主要以陽離子形式存在,與樹脂上的鈉離子發生交換而被「掛」在樹脂上,再用洗脫劑洗脫。不同的氨基酸(帶的電荷不同)與樹脂的親和力不同,要將其分離洗脫下來,需要降低它們之間的親和力,方法是逐步提高洗脫劑的pH和鹽濃度,這樣各種氨基酸將以不同的速度被洗脫下來,反之亦然。
不同反荷離子與樹脂親和力是不同的,其強弱關系為陽性競爭離子:Ag+〉CS+〉K+〉NH4+〉Na+〉H+〉Li+ 陰性競爭離子:I->NO3->(PO4)3->CN-〉HSO3-〉Mg2+〉HCO3-〉HCOO-〉CH3COO-〉OH-〉F- 如果某種離子溶液洗脫效果不好,可用另一種親和力強的離子代替之,等電點>7選擇陽離子交換樹脂,等電點<7選擇陰離子交換樹脂。
Ⅹ 離子交換層析的原理是什麼 已解決
離子交換層析法是從復雜的混合物中,分離性質相似大分子的方法之一,依據的原理是物內質的酸鹼性容,極性,所帶陰陽離子的不同。電荷不同的物質,對管柱上的離子交換劑有不同的親和力,改變沖洗液的離子強度和pH值,物質就能依次從層析柱中分離出來。
層析開始前,功能基團與反離子穩定結合,就與反離子發生可逆交換,與層析劑結合被固定下來。因為鹽離子可以與底物競爭功能基團,鹽濃度越高樣品與層析劑結合越不緊密,易被洗脫下來。不同物質與層析劑結合程度不同,洗脫下來的時間不同,因此得以分開。
(10)q離子交換介質擴展閱讀
離子交換劑的選擇首重保持欲分離物質的生物活性,以及在不同pH值環境中,此物質所帶的電荷和電性強弱,陰陽離子交換劑的選擇若被分離物質帶正電荷,這些鹼性蛋白質,它們在酸性溶液中較穩定,親和力強,故採用陽離子交換劑。
在鹼性溶液中較穩定,則使用陰離子交換劑,如果欲分離的物質是兩性離子,一般考慮在它穩定的pH范圍帶有何種電荷,作為交換劑的選擇。離子交換劑的再生與保存離子交換劑可在柱上再生,若有脂溶性物質則可用非離子型去污劑洗柱後再生,也可用乙醇洗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