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樣過濾蜂窩蜂蜜
分離蜂蜜(搖蜜來)工作應在清潔、源能防止蜜蜂鑽入的房間內進行,把分蜜機固定住,以免在分離蜂蜜時分蜜機劇烈晃動。用割蜜刀把封蓋蜜房的房蓋割去,將重量相似的蜜脾放入分蜜機的框架內,轉動分蜜機把蜂蜜分離出來。
分離子脾上的蜂蜜時要注意避免碰壓脾面,放慢轉速,以免甩出幼蟲。
分離出的蜂蜜過濾後,裝入容器,密封。儲存蜂蜜的容器應是能防銹和密封的。蜂場可用水缸加蓋儲存蜂蜜。專用的蜂蜜容器是塗上聚酯防銹塗料的鋼桶。
切割的蜜房蠟蓋,放置在容器上的紗網上,將附著的蜂蜜濾出,再用溫水洗凈,加水熔化成蠟塊。
Ⅱ 蜂蜜和蜂蜜融化有什麼關系
結晶以後的蜂蜜在溫度慢慢升高時才開始慢慢融化,到了夏天也不會完全化開,只會出現上部液態下部結晶的分層現象,融化速度很慢。
如果想讓蜂蜜融化加速,就要人為的加熱,還要不停的攪拌,才能加快蜂蜜融化的速度。給蜂蜜加熱的溫度越高,蜂蜜融化也就越快,但是蜂蜜中有很多忌高溫的營養物質,所以一般加熱溫度不能超過60攝氏度。
Ⅲ 蜂蜜低溫不凝固的原因
蜂蜜結晶與蜜種、儲存條件有關。一般蜂蜜在13攝氏度以下結晶,而油菜蜜、椴樹蜜在13-14攝氏度就會結晶,洋槐蜜則不太容易結晶。
棗花蜜雖屬不易結晶的品種,但如有少量結晶,仍屬自然現象,請放心食用。 蜂蜜一般存於陰涼的地方,但是溫度不宜過低,蜂蜜一般在10攝氏度時,會發生結晶,不利於食用。
蜂蜜保存宜放在低溫避光處,最好放入冰箱內低溫保存,不宜陽光直射,通常保質期為18個月。由於蜂蜜是屬於弱酸性的液體,能與金屬起化學反應,在貯存過程中接觸到鉛、鋅、鐵等金屬後,會發生化學反應。
因此,應採用非金屬容器如陶瓷、玻璃瓶無毒塑料桶等容器來貯存蜂蜜。 蜂蜜在貯存過程中還應防止串味、吸濕、發酵、污染等。為了避免串味和污染,不得與有異味物品(如汽油、酒精、大蒜等)腐蝕性的物品(如化肥、農葯、石灰、鹼、硝等)或不衛生的物品(如廢品、畜產品等同儲存)。
(3)蜂蜜融蜜和過濾溫度控制擴展閱讀
沒有加工的蜂蜜在搖動時容易出現沫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1)天然成熟的蜂蜜中蛋白質有4~7種,通常以膠體物質存在,它是蜂蜜中介於分子和懸浮顆粒之間不能用過濾方法除去的質粒,這種膠體物質在淺色的洋槐花蜂蜜中的含量為0.2%,在深色蜂蜜中為1%左右(棗花蜂蜜、百花蜂蜜、葵花蜂蜜),它對蜂蜜的色澤和渾濁度有一定的影響,膠體物質並能促成蜂蜜起泡泡,從而影響蜂蜜外觀度。
(2)未經過處理的高度蜂蜜有很強的抗菌能力,蜂蜜抗菌作用的原因,普遍認為除了蜂蜜是糖的高濃度溶液和低pH值,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發育外,更重要的是蜂蜜中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下產生的抗菌物質----過氧化氫的結果。
過氧化氫在高溫下易分解出氧氣。從而使蜂蜜的表面有一層白泡泡。
所以真正的沒有加工的蜂蜜在夏天搖動後蜂蜜中會有大量的泡泡,使蜂蜜很容易漲出蜂蜜瓶,並且在蜂蜜的表面形成一層白泡泡。但靜放幾個小時後,泡泡會自動消失,但打開蜂蜜瓶時會有氣體沖出。
Ⅳ 熬制蜂蜜的步驟
蜂蜜不能熬,高溫熬制會破壞蜂蜜中的酶類等活性物質,野外採集的土蜂蜜,經過物理壓榨和過濾就可以裝瓶保存了,在常溫下放置幾年都不會變質。
Ⅳ 瓶子里的蜂蜜凝結成固體了,該怎麼辦
說起蜂蜜結晶,已經困擾企業多少年了,多數企業對蜂蜜結晶很無奈,為此付出了很多代價。其實,蜂蜜結晶是可以控制的,也就是說能夠延緩,只要掌握了其結晶的原理,就能夠控制結晶。目前,很多企業在加工蜂蜜的過程中已經達到了延緩蜂蜜結晶的目的,更多的企業還做到了生產加工的蜂蜜不結晶,只是不能把握其原理,達到徹底控制。 蜂蜜結晶,是葡萄糖過飽和溶液物理變化而產生的一種現象。由於葡萄糖結晶體不穩定,很容易析出,成為結晶核,凡有這種成分的糖液都有結晶屬性,如葡萄糖糖漿、果葡糖漿等。由於蜂蜜中的葡萄糖也是過飽和狀態,所以結晶也是蜂蜜的屬性。 蜂蜜結晶,既不同於沉澱,也不同於凝固,並非化學變化,品質沒有改變,不影響食用,遇熱還原,又可成為液體。蜂蜜結晶的形狀不統一、不規則,使生產企業難以向消費者解釋,所以只好對結晶的蜂蜜反復融化,蜂蜜的顏色會越來越深,產生羥甲基糠醛,降低活性酶,影響蜂蜜的新鮮度,破壞營養成分。 蜂蜜會結晶,這是不爭的事實,而結晶又不只是蜂蜜的特性,上面講到葡萄糖糖漿、果葡糖漿等也會出現結晶,所以即使是結晶的蜂蜜也不能斷定是好的蜂蜜;純正的刺槐蜂蜜、棗花蜂蜜一般不結晶,但是市場上不結晶的刺槐蜂蜜和棗花蜂蜜又不能斷定是好的蜂蜜,因為攙了飴糖的蜂蜜也不易結晶;而純正的刺槐蜂蜜和棗花蜂蜜又很難採到。因為趕花期的蜜蜂,采完油菜蜜就轉入采刺槐蜜,棗花期和荊條花期有些地區也會交匯,因此這些刺槐蜂蜜和棗花蜂蜜也很容易結晶。純正單一的花蜜非油菜蜜莫屬,而油菜花蜜是最容易結晶的,油菜蜜是我國每年上市早、產量大,結晶多的一個單一花種蜜。 蜂蜜結晶,也是行業內左右為難的事情,一是想宣傳蜂蜜結晶,說「結晶的蜜是好的」,二是攙了果葡糖漿的蜂蜜也會結晶,難圓其說,連行業內部都無法解釋清楚的問題,又如何讓消費者去認識?二是宣傳財力有限,僅在行業內部宣傳。而在行業內部,誰不知道這些基礎知識?可是廣大的消費者卻很難或者很少知道,大多數消費者認為蜂蜜結晶就是蜂蜜中攙了白砂糖而出現的沉澱,也有些消費者認為是蜂蜜變質了。 有的蜂產品企業生產的瓶裝蜜,兩個月內就會出現結晶,甚至一個星期之內就會結晶,貨物未出倉就在倉庫里結晶。所以一些蜂產品生產企業,為了使蜂蜜延緩結晶,延長貨架期,使出渾身解數,甚至違背國家標准去生產,從過濾、溫度、添加東西等方面入手,有的雖然起到一點作用,但效果還是不如人意。 蜂蜜結晶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造成的,它與溫度和水分有關系,還與花粉顆粒和灰塵有關系,更主要的是與自身的結晶核有關系。蜂蜜的結晶與溫度的關系:溫度高了,葡萄糖的溶解度也就高,不會產生過飽和狀態,自然不會結晶,但是一年四季的溫度變化和南北溫差是人們無法改變的。蜂蜜的結晶與水分的關系:水分含量高了,葡萄糖的過飽和程度低了,結晶過程就會緩慢。如不成熟的蜂蜜,水分含量高,即使出現結晶,也不會全部結晶,但是由於溶液的黏滯度小,葡萄糖的結晶核會沉澱到底部,而結晶的葡萄糖只含有9.1%的結晶水,這使得蜂蜜上層的液體部分含水量增高,在適宜的條件下,這種蜂蜜很容易發酵而變質。花粉顆粒和灰塵與結晶的出現有因果關系,沒有結晶核蜂蜜自然不會結晶,生產企業可以做到改善,但是比較麻煩,目前蜂產品企業均未完全做到這一點。雖然不會過多增加成本,但是佔用容器周期長,佔用的場地也大,好多小規模企業做不到。花粉顆粒和灰塵不是蜂蜜結晶的關鍵,但與出現結晶的時間長短有主要關系。處理蜂蜜結晶,關鍵的是處理蜂蜜本身所含有的葡萄糖結晶核,使之延緩結晶,達到保質期內不結晶的目的。生產瓶裝蜂蜜一般會出現的問題:結晶、起泡、起沫、發酵、漲瓶、絮狀、起霧、黑點、黑頸、衛生指標不合格等現象。其實,處理瓶裝蜂蜜的這些問題,是一個全面的系統工藝過程,不能單純的說是哪一方面的問題重要,哪一方面的問題不重要。據了解,一些企業聽說溫度對結晶很重要,過度加溫而使蜂蜜酶值和羥甲基糠醛指標不合格,有些企業認為果糖含量高就不結晶,結果違背國家蜂蜜標准人為添加果糖生產,蜂蜜還是照常結晶。這些顧此失彼的生產方法不但不會防止蜂蜜結晶,還會破壞蜂蜜的成分,是不科學的。蜂蜜結晶是它的屬性,蜂蜜正常結晶狀態與非正常結晶的時間和形狀是不一樣的。一般通過加工生產後的瓶裝蜂蜜正常出現結晶的狀態是:在瓶子底部出收稿日期:現點點朵狀,很長時間變化不大,不易連在一起,發生這種情況,一般在一二年的時間之後也不會出現很多的結晶核,而通過全面的系統工藝流程生產的瓶裝蜂蜜,在貨架期內不會發生或很少發生結晶。如果加工生產後的瓶裝蜂蜜在幾個月內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出現結晶,那就是非正常的結晶,是生產工藝和操作方法不正確造成的,屬於人為因素。處理蜂蜜結晶,是一個整套的系列工藝系統。不能單純的強調溫度和過濾,要有合理的生產工藝,准確而嚴格的操作方法,以及更多的注意事項,這些環節缺少一項就會前功盡棄,達不到控制結晶的目的。 針對蜂蜜結晶的原理,我們知道,有些是人為不可控制的,譬如一年四季溫度的變化,有些是通過生產加工控制的,譬如結晶核析出,其生產工藝流程:原料收購→選料配料→結晶融化→預熱→粗、細過濾→濃縮→破壞結晶核→滅菌→殺死耐糖酵母菌→精濾、儲存→罐沉澱→脫氣→裝瓶→檢驗→包裝入庫。在加工過程中,每個環節的溫度控制和過濾目數是不一樣的,必須嚴格按照要求操作,必須按照操作方法和一切注意事項作業,整個操作系統完整、全面的配合,才能使生產的蜂蜜不結晶,不起沫,不產生絮狀、黑點、黑頸,菌落總數、大腸桿菌、黴菌一次性合格,符合蜂蜜國家標准。 總結:結晶屬於蜂蜜的正常現象,蜂蜜結晶並不能代表蜂蜜質量的好壞。
Ⅵ 怎麼讓凍結的蜂蜜融化
一般是不推薦通過加熱的方法融化蜂蜜的,蜂蜜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這些營養物質較易在高溫下分解破壞,推薦每次食用時用40°C左右的溫水沖泡飲用。
Ⅶ 蜂蜜加工中的溫度如何控制
保持蜂蜜的天然特徵和自然屬性,是加工蜂蜜的基本要求。蜂蜜加工的基本目的,是改變商品性狀,過濾蜜蠟、蜂屍和氣泡等雜質,延緩結晶和發酵等。蜂蜜在加工過程中容易導致營養成分損失,降低酶類活性,產生適量的羥甲基糠醛,顏色加深,自然香味喪失。蜂蜜中重要的酶是澱粉酶,對熱不穩定,又易於檢測,因而以澱粉酶指數作為判斷蜂蜜新鮮程度的標志。澱粉酶降低導致羥甲基糠醛含量加大,故而造成蜂蜜顏色加深。同時,有抗菌作用的葡萄糖氧化酶對熱非常敏感,因而高溫也會減弱甚至破壞蜂蜜的抑菌作用。經試驗確定,蜂蜜對加熱溫度非常敏感,只要溫度適宜,是不會對蜂蜜質量造成多大影響的。較為適宜的加熱溫度分別為:蜜溫70℃保持30分鍾,75℃保持20分鍾,達到80℃時,只可保持5~10分鍾。如果以蜂蜜保鮮為加工目的時,還可進一步控制加工溫度,溶蜜溫度應控制在38~43℃之間,精濾溫度應控制在55~60℃之間,不超過30分鍾。蜂蜜加熱到77℃時,可溶化過濾出部分結晶核,時間應控制在5分鍾以內,並迅速冷卻在38℃以下。濃縮脫水宜用減壓蒸發法,蒸發溫度在55℃以下。溫度在60~65℃下保溫30分鍾,完全可以達到滅菌的目的。
Ⅷ 有什麼方法可以使凝固的蜂蜜迅速融化
推測您說的蜂蜜凝固是蜂蜜出現了結晶的狀況,也就是蜂蜜中的葡萄糖析出形成結晶,是一種正常的物理現象,且出現結晶的蜂蜜也可以放心食用,而如何才能使蜂蜜快速化晶呢?這個並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影響蜂蜜結晶產生和消退的因素包括但不限於溫度、濕度、空氣等等。
Ⅸ 蜂蜜結晶後的融化溫度是多少
你買的是什麼蜂蜜?一般蜂蜜的結晶點在13-14度。椴樹蜜容易結晶,有些蜜根本就不結晶。現在基本上沒有完全成熟的蜜,所以更不會結晶。你用筷子插它,如果還不溶化,多半是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