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DMAX繪圖時鋸齒太明顯怎麼辦
原因:沒有使用圖像采樣器。
1、打開3Dmax,點擊菜單欄中的渲染,選擇渲染設置。

2. 室內設計一般是用vray渲染器裡面的哪個過濾器
一般是 一次反彈用 發光貼圖 二次用燈光緩存 能達到效果和質量的平衡 采樣器 看你 的出圖質量了 和場景的需要了`一般是 固定和 自適應細分` 固定的容易 使地面 的紋理凹痕 表現的時候 失去一些細節 比如地面一看全是平的` 自適應細分 比較好用 一般做室內的話 機器配置在 3。0以上的話 時間上基本差不多` 你可以用區域渲染` 渲染上面的時候用固定` 渲染地面用自適應細分 然後一合並呵呵` 對質量要求比較高的場景 能達到自量和時間的平衡` 其實兩種采樣都行 推薦用自適應慢點慢點吧``效果好``而且以後你一定會學會 批渲染``到時候出圖一般全是晚上 一覺起來全渲染完了 不存在時間上的浪費`
3. VRAY渲染光子圖時抗鋸齒類型和圖像采樣器必須調到出圖參數嗎可不可以渲染完光子圖後出圖時再調高
渲染光子圖的時候,不需要調節采樣器和抗鋸齒, 只需要把渲染參數提高到出圖參數即可。 所以可以在出土時調節抗鋸齒類型和采樣器。
光子圖中保存的燈光的信息和各種采樣信息,一旦使用了光子圖,燈光和模型就不能變了,否則會出現陰影不正確的情況。而采樣信息會使用光子圖的中的采樣信息,即使之後出圖,你把采樣信息調得很高也沒用,因為出圖會使用光子圖中的采樣信息。  
而你說的抗鋸齒類型和圖像采樣器,因為光子圖中不保存這類信息,所以不必調節為出圖參數。
4. 室內效果圖vray采樣器用哪個比較好
vary采樣器對vray渲染數度的影響:
       VRay渲染器為我們提供了3種不同的圖像采樣器(反鋸齒)方式,反鋸齒是采樣和過濾的一種演算法,並產生最終的像素組來完成圖像的渲染。嚴格地說,無論採用哪種采樣方式都會增加渲染時間,因此所要考慮的是針對不同情況,不同場景使用不同的圖像采樣器(反鋸齒)來有效地節省渲染時間。以下是VRay官方幫助中對不同場景使用不同圖像采樣器(反鋸齒)的建議,在此僅供參考。
       固定圖像采樣器:這個采樣器對於每個像素使用一個固定數量的樣本。對於具有大量模糊特效或高細節的紋理貼圖場景,使用固定圖像采樣器是兼顧圖像品質與渲染時間的最好選擇。
自適應准蒙特卡洛圖像采樣器:這個采樣器根據每個像素和它相鄰像素的亮度差異產生不同數量樣本。需要說明的是,此采樣器沒有自身的極限控制值,它受rqmc采樣器中噪波閾值的制約,因此不可分開來看。當一個場景具有高細節的紋理貼圖或大量幾何學細節而只有少量模糊特效的時候,特別是這個場景需要渲染動畫時,使用這個采樣器是不錯的選擇。
       自適應細分圖像采樣器:對於沒有VRay模糊特效(直接gi、景深、運動模糊等)的場景中,這個採用器是最好的選擇。在室內效果圖的製作中,這個采樣器幾乎可以適用於所有場景,是平衡時間與渲染品質的較好選擇。
        除以上3種「圖像采樣器」外,VRay還提供了多達14種的抗鋸齒過濾器,選擇不同的抗鋸齒過濾器對渲染速度也會有不同的影響,因此建議大家在渲染出圖時使用默認的區域方式即可,然後將圖像的銳化等工作留到後期處理時,在Photoshop中完成。這也不失為一種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
參考資料http://www.loongrender.com/wiki/tutorial/24.html
5. vr抗鋸齒過濾器有好多,區別是什麼(有圖)
區域: 用模糊的方塊來對圖像邊緣鋸齒過濾的方式
通過"大小"參數可以調整方塊的尺寸,數值較低的時候,可得到相對平滑的效果,數值較大則會導致整個圖像產生模糊的效果(類似PS里的高斯模糊效果)
清晰四方形: 使用此過濾器則是按照"大小參數2.8"的數值來對像素進行重組過濾。
注意: 大小參數是無法調節的.Catmull-Rom:常用的出圖過濾器,可以顯著地增加邊緣的清晰度;使圖像銳化,帶來硬朗銳利的感覺圖版匹配/MAX R2。
四方形: 給予四方形樣條線的9像素過濾,大小參數是固定值,不能調節
立方體: 類似於四方形過濾器,是給予立方體樣條線的25像素進行模糊過濾.大小參數值同樣不可調節
視頻: 主要用於對輸出NTSC和PAL格式影片的圖像進行優化.大小參數不可調節
柔化: 可通過高斯模糊的效果進行過濾,數值越小越清晰,數值越大越柔和.(數值為2.5時,得到較平滑和較快的渲染速度)
Cook變數: 通過大小參數來控制圖像的過濾,數值在1-2.5之間時,圖像較為清晰,數值大於2.5後,圖像較為模糊
混合: 可以是清晰區域和粗糙區域進行柔化過濾,大小參數控制采樣大小,數值越大,圖像越模糊,數值越小,圖像越清晰
混合參數控制混合強度.數值為10時,圖像邊緣出現雙影和黑色斑點,數值為0.3時,圖像邊緣較為清晰且柔和
注意: 需要配合大小參數調節.Blackman:此過濾器的圖像效果比"區域"過濾器要清晰。但是沒有邊緣加強的效果,大小參數值不可調節
Mitchell-Netravali: 常用的出圖過濾器,米契爾過濾器,可以使圖像產生一個平滑的邊緣;使圖像模糊,帶來柔和的感覺
以上是3D自帶的12種過濾器VRayLanczosFilter
VR藍佐斯過濾器: 大小參數可以調節,當數值為2時,圖像柔和細膩且邊緣清晰,當數值為20時,圖像類似於PS中的高斯模糊+單反相機的景深和散景效果
VRaySincfilter: VRSinc辛克函數過濾器: 大小參數可以調節,當數值為3時,圖像邊緣清晰,不同顏色之間過渡柔和,但是品質一般。數值為20時,圖像銳利,不同顏色之間的過渡也稍顯生硬,高光點出現黑白色漩渦狀效果,且被放大
VRayBoxFilter:VR盒子過濾器: 大小參數可以調節,當參數為1.5時,場景邊緣較為模糊.陰影和高光的邊緣也是模糊的.質量一般,參數為20時,圖像徹底模糊了.場景色調會略微偏冷(白藍色)
VRayTriangleFilter:VR三角形過濾器:大小參數可以調節,當參數為2時,圖像柔和比盒子過濾器稍清晰一點.當參數為20時,圖像徹底模糊,但是模糊程度趕不上盒子過濾器,且場景色調略微偏暖。
(參數值介於0.5-2之間,數值越小,越清晰,參數值小於0.5,會出現溶解效果)
以上是VR自帶的4種過濾器因為VR自帶的這4種過濾器,以前接觸的很少,所以不太清楚具體的內容,自己做了下測試,上面介紹的也是測試的結果。

抗鋸齒(英語:anti-aliasing,簡稱AA),也譯為邊緣柔化、消除混疊、抗圖像折疊有損等。它是一種消除顯示器輸出的畫面中圖物邊緣出現凹凸鋸齒的技術。
那些凹凸的鋸齒通常因為高解析度的信號以低解析度表示或無法准確運算出3D圖形坐標定位時所導致的圖形混疊(aliasing)而產生的,反鋸齒技術能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
它通常被用在在數字信號處理、數字攝影、電腦繪圖與數碼音效及電子游戲等方面,柔化被混疊的數字信號。
6. 用3ds Max V-Ray渲染工業產品用那個圖像采樣器和抗鋸齒過濾器效果好呢
圖像采樣器用自適應細分,抗鋸齒過濾器用catmull-rom
7. 3D max Vray 里圖像采樣是什麼意思,什麼是圖像采樣
我的理解是這樣,做好一個三維體,就算計在顯示的時候要把它轉換成二維的顯示在屏幕上,這時計算機就必須在三維圖上找位置來判斷它的顏色,亮度等信息,然後顯示在屏幕上,在尋找這些位置的時候就是采樣,位置的多少,就是采樣點的數量,顯然采樣點越多,圖像就越真實,平滑,采樣點越少,圖像就變形越嚴重。
8. 3D MAX 更改{選擇過濾器}選項的快捷鍵是什麼
3D MAX里邊的快捷鍵多如牛毛。
3D MAX 的快捷鍵全集
A-角度捕捉開關 
B-切換到底視圖 
C-切換到攝象機視圖 
D-封閉視窗 
E-切換到軌跡視圖 
F-切換到前視圖 
G-切換到網格視圖 
H-顯示通過名稱選擇對話框 
I-互動式平移 
K-切換到背視圖 
L-切換到左視圖 
N-動畫模式開關 
O-自適應退化開關 
P-切換到透視用戶視圖 
R-切換到右視圖 
S-捕捉開關 
T-切換到頂視圖 
U-切換到等角用戶視圖 
W-最大化視窗開關 
X-中心點循環 
Z-縮放模式 
[-互動式移近 
]-互動式移遠 
/-播放動畫 
F5-約束到X軸方向 
F6-約束到Y軸方向 
F7-約束到Z軸方向 
F8-約束軸面循環 
SPACE-選擇集鎖定開關 
END-進到最後一幀 
HOME-進到起始幀 
INSERT-循環子對象層級
PAGEUP-選擇父系 
PAGEDOWN-選擇子系 
GREY+-向上輕推網格 
GREY--向下輕推網格 
CTRL+A-重做場景操作 
CTRL+B-子對象選擇開關 
CTRL+F-循環選擇模式
CTRL+L-默認燈光開關 
CTRL+N-新建場景 
CTRL+O-打開文件
CTRL+P-平移視圖 
CTRL+R-旋轉視圖模式 
CTRL+S-保存文件 
CTRL+T-紋理校正 
CTRL+W-區域縮放模式 
CTRL+Z-取消場景操作 
CTRL+SPACE-創建定位鎖定鍵 SHIFT+A-重做視圖操作 
SHIFT+B-視窗立方體模式開關 
SHIFT+C-顯示攝象機開關 
SHIFT+E-以前次參數設置進行渲染 
SHIFT+F-顯示安全框開關 
SHIFT+G-顯示網路開關 
SHIFT+H-顯示輔助物體開關 
SHIFT+I-顯示最近渲染生成的圖象 
SHIFT+L-顯示燈光開關 
SHIFT+O-顯示幾何體開關 
SHIFT+P-顯示粒子系統開關 
SHIFT+Q-快速渲染 
SHIFT+R-渲染場景 
SHIFT+S-顯示形狀開關 
SHIFT+W-顯示空間扭曲開關 
SHIFT+Z-取消視窗操作 
SHIFT+4-切換到聚光燈/平行燈光視圖 
SHIFT+\-交換布局 
SHIFT+SPACE-創建旋轉鎖定鍵 
SHIFT+GREY+-移近兩倍 
SHIFT+GREY--移遠兩倍 
ALT+S-網格與捕捉設置 
ALT+SPACE-循環通過捕捉 
ALT+CTRL+Z-場景范圍充滿視窗 
ALT+CTRL+SPACE-偏移捕捉 
SHIFT+CTRL+A-自適應透視網線開關 
SHIFT+CTRL+P-百分比捕捉開關 
SHIFT+CTRL+Z全部場景范圍充滿視窗
IK終止器開關 
MAXScript幫助 
MAXScript收聽器 F11 
NURBS鑲嵌預設1 Ctrl+1 
NURBS鑲嵌預設2 Ctrl+2 
NURBS鑲嵌預設3 Ctrl+3 
NURBS陰影網格開關 Alt+L, Ctrl+4 
RAM播放器 
SMPTE /幀(開關) 
XRef 場景 
按名稱凍結 
按名稱解凍 
按名稱取消隱藏 5 
按名字隱藏 
按顏色選擇 
百分比捕捉(開關) Shift+Ctrl+P 
綁定空間扭曲模式 
保持 Alt+Ctrl+H 
保存+ 
保存當前選擇 
保存定製用戶界面 
保存激活視圖 
保存文件 Ctrl+S 
備份一單位時間 , 
背景鎖定(開關) Alt+Ctrl+B 
背面去除開關 
邊界面開關 F4 
編輯命名的選擇集 
編輯修改堆棧 
變比模式 
變換標志框(開關) X 
變換標志框大小- - 
變換標志框大小+ = 
變換標志框卷標(開關) 
變換標志框平面(開關) 
變換標志框中心(開關)
變換輸入 F12 
播放動畫 / 
捕捉(開關) S 
材質/貼圖瀏覽器 
材質編輯器 M 
層次命令模式 
插件快捷鍵開關 
插入軌跡
撤消場景*作 Ctrl+Z 
撤消視窗*作 Shift+Z 
窗口/交叉(開關) 
創建命令模式 
創建位置鎖定關鍵點 
創建旋轉鎖定關鍵點 
次對象選擇開關 Ctrl+B 
打開腳本 
打開文件 Ctrl+O 
打開組 
單位設置 
到開始幀 Home鍵 
到最後一幀 End鍵 
點擊解凍 
調整旋鈕捕捉(開關) 
調整旋鈕拖拽更新開關 
定製用戶界面另存為 
動畫模式開關 N 
凍結未選擇對象 
凍結選擇集 6 
對齊 Alt+A 
法線對齊 Alt+N 
反向動力學模式(開關) 
反向選擇 
反轉到啟動用戶界面 
方體模式開關 
放大2倍 Shift+小鍵盤+ 
放置高光 Ctrl+H 
附加幫助 
改變到點/平行光源視圖 Shift+4 
改變為形體視窗 
更新背景圖象 Alt+Shift+Ctrl+B 
關閉組
關於方體的幫助菜單 
觀看文件 
軌跡欄(開關) 
軌跡視圖 
忽略外延 (開關) 
環境對話框
恢復場景*作 Ctrl+A 
恢復激活視圖 
恢復視窗*作 Shift+A 
激活柵格對象 
激活主柵格
載入定製用戶界面 
間隔工具 Shift+I 
交叉線游標(開關) 
交互放大 [ 
交互平移 I 
互動式側滑CCW大 
互動式側滑CCW小 
互動式側滑CW大 
互動式側滑CW小 
互動式俯沖大 
互動式俯沖小 
互動式環繞CCW大 
互動式環繞CCW小 
互動式環繞CW大 
互動式卷動CW小 
互動式上仰大 
互動式上仰小 
交互縮小 ] 
角度捕捉開關 A 
僅顯示邊界(開關) Ctrl+E 
禁用視窗 D 
禁止場景重繪(開關) 
禁止所有貼圖 
鏡像 
克隆 
控制器預設對話框 
快速渲染 Shift+Q 
快照 
連接到技術支持 
鏈接模式 
瀏覽預覽 
偏移捕捉 Alt+Ctrl+空格 <
BR>平移非相機視圖模式 
平移模式 
平移視圖 Ctrl+P 
平移相機模式 
前一個修改器 
切換到底視圖 B 
切換到頂視圖 T 
切換到軌跡視圖 E 
切換到後視圖 K 
切換到前視圖 F 
切換到同樣大小的用戶視圖 U
切換到透視圖用戶視圖 P
切換到相機視圖 C 
切換到右視圖 R 
切換到柵格視圖 
切換到左視圖 L 
切換視窗方框模式 Shift+B 
取回 Alt+Ctrl+F 
取消連接模式 
取消組 
全部不選 
全部放大2倍 
全部解凍 7 
全部取消隱藏 
全部全圖縮放 Shift+Ctrl+Z 
全部全圖顯示選定對象 
全部縮小2倍 
全圖縮放 Alt+Ctrl+Z 
全圖顯示選定對象 
全選 
預設光源開關 Ctrl+L 
融合動畫 
融合文件 
刪除 原理視圖 
刪除軌跡視圖 
刪除命名的選擇集 
設置路徑 
聲音(開關) \ 
時間滑塊捕捉(開關) 
時間設置 
時間向前一個單位 . 
實體選擇面(開關) F2 
實體選擇模式(開關) 
實用程序模式 
使能宏記錄器 
視窗背景 Alt+B 
視窗嵌位 
視窗設置 
視角模式 
視頻後處理 
輸出當前選擇 
輸出文件 
輸入文件 
滑鼠中鍵開關 
雙面開關 
縮放模式 Z
縮放所有模式 
縮小2倍 Shift+小鍵盤- 
鎖定用戶界面(開關) Alt+0 
通過捕捉的圓 Alt+空格 
通過點取凍結 
通過點取隱藏 
透視模式
縮放區域模式 Ctrl+W 
縮放所有模式 
縮小2倍 Shift+小鍵盤- 
鎖定用戶界面(開關) Alt+0 
通過捕捉的圓 Alt+空格 
通過點取凍結 
通過點取隱藏 
透視模式 
透視顯示(開關) Alt+X 
推進模式 
外部參考對象 
完全互動(開關) 
文件另存為 
文件替換 
文件屬性 
文件屬性 
紋理修正 Ctrl+T 
下一/前一關鍵幀模式開關 
下一個修改器 
顯示安全框(開關) Shift+F 
顯示按名稱選擇對話框 H 
顯示幫助對象(開關) Shift+H 
顯示背景(開關) 
顯示第一個選項卡 Alt+1 
顯示頂點(開關) 
顯示浮動框 
顯示關鍵點時間(開關) 
顯示關聯 
顯示光源(開關) Shift+L 
顯示軌跡(開關) 
顯示幾何體(開關) Shift+O 
顯示空間扭曲(開關) Shift+W
顯示粒子系統(開關) Shift+P 
顯示命令模式 
顯示上次渲染圖像 Ctrl+I 
顯示視窗提示(開關) 
顯示所有柵格(開關) Shift+G 
顯示相機(開關) Shift+C 
顯示形狀(開關) 
顯示柵格(開關) G 
顯示重像(開關) 
顯示主柵格
顯示坐標軸圖標(開關)
線框/光滑+高光(開關) F3 
線框/光滑+全部高光(開關) 
線框/光滑投影(開關) 
線框/所有面(開關) 
線框/小面 著色開關 
相機與視圖匹配 Ctrl+C 
向上移動柵格 小鍵盤+ 
向下移動柵格 小鍵盤- 
新軌跡視圖 
新建場景 Ctrl+N 
新腳本 
新原理視圖 
修改命令模式 
虛擬視窗(開關) 小鍵盤1 
虛擬視窗放大 小鍵盤9 
虛擬視窗上移 小鍵盤8 
虛擬視窗縮小 小鍵盤7 
虛擬視窗下移 小鍵盤2 
虛擬視窗右移 小鍵盤6 
虛擬視窗左移 小鍵盤4 
旋轉模式 
旋轉視圖模式 Ctrl+R, V 
選擇集浮動器 
選擇集括弧顯示(開關) 
選擇集鎖定開關 空格 
選擇模式 
選擇前輩 pageup鍵 
選擇子對象 pagedown鍵 
渲染場景 Shift+R, F10 
渲染上次視圖 Shift+E, F9 
渲染效果 
學習MAX 
循環完全縮放模式 
移動模式 
隱藏被凍結對象(開關) 
隱藏浮動工具欄(開關) 4 
隱藏命令面板(開關) 3, Q 
隱藏未選擇對象 
隱藏選項卡面板(開關) Y, 2 
隱藏選擇集 
隱藏主工具欄(開關) Alt+6 
應用反向動力學 
預設
原理視圖 
圓次對象層級 Insert鍵 
圓選擇方式 Ctrl+F 
約束到X F5 
約束到Y F6 
約束到Z F7 
約束方向園 
約束平面圓 F8 
運動命令模式 
運行腳本 
在線幫助 
柵格對齊到視圖 
柵格和捕捉設置 
陣列 
製作預覽 
中心點園 
重畫所有視圖 1 
重命名預覽 
重設背景變換 
重設文件 
屬性 
屬性 
專家模式開關 Ctrl+X 
轉動模式 
自動柵格 
自適應降級開關 O 
自適應透視柵格開關 Shift+Ctrl+A 
總體信息 
組 
組分離 
組附加 
最大化視圖開關 W
---------- 軌跡視圖 ----------
備份一單位時間 , 
倍數曲線范圍外類型 
編輯范圍模式 F3 
編輯關鍵點模式 E 
編輯時間模式 F2 
變比關鍵點/時間 
變比區域 
變比選定對象 
播放動畫 
捕捉幀
變比選定對象 
播放動畫 
捕捉幀 
參數曲線范圍外類型 
插入時間 
撤消場景*作 Ctrl+Z 
垂直移動關鍵點 
定位范圍模式 F4 
凍結未選定曲線 
對齊關鍵點 
反轉時間 
訪問層次選擇名稱欄位 
訪問軌跡名稱欄位 
訪問時間欄位 
訪問值欄位 
分配控制器 
復制控制器 
復制時間 
功能曲線模式 F5, F 
軌跡視圖應用程序 
過濾器 
滑動關鍵點 
緩和/倍數曲線啟用開關 
緩和曲線范圍外類型 
恢復場景*作 Ctrl+A 
加入可見軌跡 
減少關鍵點 
剪切時間 
快速渲染 
排除右端點開關 
排除左端點開關 
平移 
全圖縮放數值
刪除緩和/倍數曲線 
刪除可見軌跡 
刪除注釋軌跡 
上移高光 上箭頭鍵 
時間向前一個單位 . 
使控制器獨立 
水平全圖縮放 
水平全圖縮放關鍵點 
水平移動關鍵點
>縮放時間 
縮放數值 
縮放數值 
鎖定切線開關 
鎖定選擇集 空格 
下移高光 下箭頭鍵 
顯示當前選擇關鍵點狀態 
顯示切線開關 
向上卷動 Ctrl+上箭頭鍵 
向上移動對象 
向下卷動 Ctrl+下箭頭鍵 
向下移動對象 
向右輕推關鍵點 右箭頭鍵 
向左輕推關鍵點 左箭頭鍵 
修改子樹結構開關 
選擇時間 
渲染場景 F10 
渲染上次視圖 F9 
移動關鍵點 
應用倍數曲線 
應用緩和曲線 
增加關鍵點 A 
增加註釋軌跡 
粘貼控制器 
粘貼時間 
展開對象開關 O 
展開軌跡開關 
, T 
屬性
---------- 材質編輯器 ----------
按材質選擇 
保存預覽 
備份一單位時間 
背部光源 
背景 
播放動畫 
材質備份
撤消場景*作 Ctrl+Z
從對象抓取材質 
到父代 
定製背景開關 
訪問可編輯名稱欄位 
放到材質庫 
復位示例框旋轉 
復制/旋轉拖動模式開關 
改變材質/貼圖類型 
更新活動材質 
後退到同代 
恢復場景*作 
將材質放置到場景 
將材質賦給選擇 
快速渲染 
瀏覽預覽 
啟動放大窗口 
前進到同代 
取材質 
時間向前一個單位 
視頻顏色檢查 
手動更新開關 
顯示最終結果 
選項 
渲染場景 F10 
渲染上次視圖 F9 
渲染貼圖 
園 3X2, 5X3, 6X4 示例框 
在視圖中顯示貼圖
製作預覽
---------- 原理視圖 ----------
備份一單位時間 , 
編輯屬性 
播放動畫 
參考模式 
層次模式 
撤消場景*作 Ctrl+Z 
反向選擇節點 
訪問選擇名稱欄位 
訪問原理視圖名稱欄位 
過濾器 
恢復場景*作 Ctrl+A 
快速渲染
訪問原理視圖名稱欄位 
過濾器 
恢復場景*作 Ctrl+A 
快速渲染 
沒有選擇 
取消當前選擇的連接 
取消子代選擇 
全部顯示 
時間向前一個單位 . 
使用連接工具 
使用平移工具 
使用縮放工具 
使用縮放區域工具 
使用選擇工具 
縮放當前選擇視窗對象 
縮放當前選擇外延 
縮放外延 
顯示上游 
顯示下游 
選擇所有節點 
選擇子代 
渲染場景 
渲染上次視圖 
移出選擇集 
引入選擇集 
隱藏當前選擇 
隱藏上游 
隱藏下游
---------- 視頻合成 ---------- 保存隊列 
備份一單位時間 
編輯當前事件 Ctrl+E 
編輯范圍欄 
播放動畫 
撤消場景*作 Ctrl+Z 
打開隊列
編輯范圍欄 
播放動畫 
撤消場景*作 Ctrl+Z 
打開隊列 
恢復場景*作 
交換事件 
快速渲染 
鄰接當前選擇 
平移 
區域縮放 
時間向前一個單位 
使當前選擇大小相同 
縮放時間 
縮放外延 
添加圖像輸入事件 Ctrl+I 
新隊列 Ctrl+N 
渲染場景 
渲染上次視圖 
右對齊當前選擇 
增加場景事件 Ctrl+S 
增加圖像層事件 Ctrl+L 
增加圖像過濾器事件 Ctrl+F 
增加圖像輸出事件 Ctrl+O 
增加外部事件 
增加新事件 Ctrl+A 
增加循環事件 
執行隊列 Ctrl+R 
左對齊當前選擇
---------- NURBS ---------- Affect Region Ctrl+S 
Create Fillet Surface 
Create Surface Edge Curve 
CV Constrained Normal Move Alt+N 
CV Constrained U Move Alt+U 
CV Constrained V Move Alt+V 
Join Surfaces 
Lock 2D Selection 空格 
Make First 
Set Custom Tessellation Alt+4 
Set Tessellation Preset 1 Alt+1 
Set Tessellation Preset 2 Alt+2 
Set Tessellation Preset 3 Alt+3 
按名字選擇次對象 H 
變換降級 Ctrl+X 
插入控制點列
Set Tessellation Preset 1 Alt+1 
Set Tessellation Preset 2 Alt+2 
Set Tessellation Preset 3 Alt+3 
按名字選擇次對象 H 
變換降級 Ctrl+X 
插入控制點列 
插入控制點行 
創建1軌道掃掠 
創建2軌道掃掠 
創建UV放樣曲面 
創建U向放樣曲面 
創建U向曲線 
創建V線曲線 
創建變換曲面 
創建變換曲線 
創建倒角曲線 
創建點 
創建點曲線 
創建點曲線 
創建多邊融合曲面 
創建多曲線修剪曲面 
創建法線投影曲線 
創建封頂曲面 
創建鏡像曲面 
創建鏡像曲線 
創建控制點曲線 
創建控制點曲線 
創建拉伸曲面 
創建擬合曲線 
創建偏移點 
創建偏移曲面 
創建偏移曲線 
創建曲面點 
創建曲面偏移曲線 
創建曲面-曲面相交曲線 
創建曲面-曲線點 
創建曲線點 
創建曲線-曲線點
創建融合曲面 
創建融合曲線 
創建向量投影曲線 
創建旋轉曲面 
創建圓角曲線 
創建直紋曲面 
都插入控制點
都斷開 
都細化 
斷開列 
斷開曲線 
斷開行 
局部按名字選擇次對象 Ctrl+H 
控制點都細化 
連接曲線 
切換到點層級 Alt+Shift+P 
切換到頂層級 Alt+Shift+T 
切換到曲面控制點層級 Alt+Shift+V 
切換到曲線層級 Alt+Shift+C 
切換到曲線控制點層級 Alt+Shift+Z 
切換到輸入對象層級 Alt+Shift+I 
切換曲面層級 Alt+Shift+S 
熔合點 
熔合曲面控制點 
熔合曲線控制點 
細化點列 
細化點曲線 
細化點行 
細化控制點列 
細化控制點曲線 
細化控制點行 
顯示工具箱 Ctrl+T 
顯示關聯對象 Ctrl+D 
顯示框架 Ctrl
+L 
顯示曲面 Shift+Ctrl+S 
顯示曲線 Shift+Ctrl+C 
顯示修剪 Shift+Ctrl+T 
顯示著色框架 Alt+L 
選擇U向前一個 Ctrl+左箭頭鍵 
選擇U向下一個 Ctrl+右箭頭鍵 
選擇V向前一個 Ctrl+下箭頭鍵 
選擇V向下一個 Ctrl+上箭頭鍵 
延伸點曲線 
延伸控制點曲線 
延伸曲面 
在曲面上創建點曲線 
在曲面上創建控制點曲線 
在曲線上插入控制點
---------- 編輯/可編輯網格 ----------
Collapse L 
Explode X
---------- 編輯/可編輯網格 ----------
Collapse L 
Explode X 
邊界不可見 I 
邊界層級 2 
邊界反向 Shift+T 
邊界可見 V 
創建模式 C 
頂點層級 1 
斷開頂點 B 
對象層級 6 
多邊形層級 4 
反轉法線 F 
分離 T 
附加模式 Shift+A 
焊接選中的 W 
忽略多邊形的可見邊界 Ctrl+I 
忽略選擇集中的背面 Ctrl+B 
拉伸模式 E 
面層級 3 
前一次對象層級 - 
切除模式 Shift+C 
切片 Shift+S 
切片平面 S 
全部顯示 U 
柔化選擇 Ctrl+S 
柔化選擇集影響背面 Ctrl+F 
刪除孤立頂點 R 
通過頂點開關選擇 Ctrl+V 
統一法線 Shift+F 
細分模式 D 
下一個次對象層級 + 
顯示法線 N 
斜角模式 Shift+B 
選擇開放邊界 O 
隱藏選中的 H 
元素層級 5 
自動邊界 Shift+V 
自動光滑 A
---------- FFD ----------
切換到頂層 Alt+Shift+T 
切換到框架層級 Alt+Shift+L 
切換到設置體積層級 Alt+Shift+S 
切換控制點層級 Alt+Shift+C
下一個次對象層級 + 
顯示法線 N 
斜角模式 Shift+B 
選擇開放邊界 O 
隱藏選中的 H 
元素層級 5 
自動邊界 Shift+V 
自動光滑 A
---------- FFD ----------
切換到頂層 Alt+Shift+T 
切換到框架層級 Alt+Shift+L 
切換到設置體積層級 Alt+Shift+S 
切換控制點層級 Alt+Shift+C
9. 3DMAX 2016 VRAY渲染器中的圖像采樣器(抗鋸齒)
正常,都是這樣渲染塊和漸進
渲染塊的圖像抗鋸齒中最小細分是關鍵,直接影響到你的渲染時間,大型場景我會設置比較低的值5,這樣會渲染快點
漸進比較快,而且可以設置「渲染時間(分)」 我一般設置為60(分鍾),渲染出來的效果還可以
10. 請問在3D max 中什麼叫采樣
樓主指的應該是3dsmax的super sample(超級采樣)吧。那我先說說采樣的道理。
采樣是涉及到渲染的一個術語,就是對像素來取樣來進行綜合運算。簡單理解采樣率越高渲染質量就越好。
但采樣有很多種類,在max和很多渲染器里都有出現,有的是針對鋸齒采樣,有的是對投影采樣,有全局光采樣,有光線追蹤采樣等等,分工不同但目的都是為了提升渲染的精度。
下面說說超級采樣。
普通的掃描線渲染有時候會發現畫面里有些毛邊,橫紋或者鋸齒,要消除這些缺陷就得啟動超級采樣,超級采樣是單純對像素進行的一個加強演算法,精度可以細小到1/100個像素。啟動超級采樣後,上面提到的問題基本就得以解決,不過渲染速度也是大大地增加了,所以超級采樣只在有問題的時候才敢使用。
只是到了max3之後又增加了幾個采樣類型,不過這些都是專業級的演算法,對用基礎用戶來說不用去關心。關於詳細的解釋,你在渲染面板選擇采樣方法的時候,就能看見下面列出文字解釋演算法。比如max 2.5 star的演算法就是每5個像素進行一次加強運算,這5個像素排列是呈五角星的形狀,當然比預設的正方形演算法要更進一步,也基本適合所有情形;Hammersley(這是個人名)就是4到40個采樣點,X方向的像素是連續的,Y方向是隨機,其餘由程序來判斷分配,既然x方向連續,那麼就特別適合遠景出現鋸齒的情況,比如瓷磚地面延伸到遠處鋸齒就越來越明顯,這時可以考慮這個演算法。還有個blur的簡直就是個模糊濾鏡,要模糊都去後期軟體處理了誰在這里折騰還浪費時間。 
其實本來需要超級采樣的情況就很少,況且這幾種演算法肉眼難以辨別差異,所以基本要用的話,使用最早的max 2.5 star的演算法就足夠了,提供這么多選項還真是讓人頭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