鈉離子交換設備操作規程
1、急時添加鹽,鹽罐鹽可裝滿,運行中要保證鹽位始終在視鏡以上,雙鹽罐設備運行時兩罐要串聯運行。
2、再生鹽水可用軟化水也可用原水,進水硬度較高用軟化水較好,壓力表下取水為原水,取樣閥下取水為軟化水。
3、設備停運時間較長時要關設備排廢罐閥門,運行時別忘打開。
4、調試
調試目的是根據當地、現時原水水質、進水壓力、出水量和出水水質要求,重新設置工位參數。
❷ 離子交換樹脂提取生物鹼的原理是什麼
通過離子交換樹脂的聚合多孔性及官能團進行吸附,由於這一交換過程速度很快,離子交換樹脂對生物鹼的親和性也很好,水處理填料樹脂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有機物對離子交換樹脂的污染很小。吸附飽和後,再用稀濃度的酸液進行分布洗脫,稀的酸液洗下的是正電荷很弱的雜質,它們可以與活性官能鍵結合,但是不穩定,然後再用較高濃度的酸液將吸附的生物鹼洗脫,最後用高濃度的酸液洗脫與活性官能團結合很牢固的陽離子雜質。為了確保離子交換樹脂的吸附容量,往往在使用到一定周期後,會採用NaOH溶液進行逆轉型復甦。
❸ 強酸型 離子交換劑 常用於分離什麼物質
,稀土元素的分離雖然目前萃取法在稀土分離中也有很大優勢.但為取得單個的高純度的稀土元素.離子交換法仍佔有一定的地位.這個流程中使用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並應用延緩離子.由於所用淋洗劑是與稀土元素有很強結合能力的試劑乙二胺四乙酸(EDTA).如無任何阻擋,所有稀土元素都會較快地從柱中流出而不能達到有效分離.所謂延緩離子是這樣的離子(比如Cu2+),它與淋洗劑的結合能力比稀土強,事先充滿整個樹脂柱,當淋洗劑與稀土形成的配合物下行遇到Cu2+時,Cu2+即與淋洗劑結合而將稀土元素離子釋放出來使之滯留在樹脂上.隨著淋洗的繼續,稀土元素經過反復地在淋洗劑和樹脂間交換.最後按順序在柱上排列,達到分離的目的.二,在分析領域的應用1,試樣中總鹽量的測定2,分離干擾離子(1),不同電荷離子間的分離一般常用陽離子交換樹脂.(2),相同電荷離子間的分離將某種離子變成絡陰離子,而用離子交換樹脂分離.二,在分析領域的應用例:分離Al3+和Fe3+HCl介質將相同電荷的離子一起吸附到樹脂上,然後進行選擇性淋洗,將它們分離.例:分離鎳,錳,鈷,銅,鐵,鋅在濃鹽酸介質中,強鹼性陰離子交換樹脂上進行交換後,用不同濃度的鹽酸溶液洗脫.12mol/LHCl→Ni2+,6.0mol/LHCl→Mn2+4.0mol/LHCl→Co2+,2.5mol/LHCl→Cu2+0.5mol/LHCl→Fe3+,0.005mol/LHCl→Zn2+3,痕量物質的富集例:測定天然水中K+,Na+,Ca2+,Mg2+,SO42-,Cl-試液→陽離子交換柱→陰離子交換柱→少量稀鹽酸洗脫陽離子→少量氨溶液洗脫陰離子→濃縮三,化學工業中的應用1,氫氣的凈化2,工業鹽酸的提純3,石油化工四,醫葯食品工業五,環境保護§4.6吸附分離及應用吸附色層分離是用吸附劑對某些元素或離子進行吸附而建立起來的色層分離方法.吸附劑特性:化學穩定性好,耐化學腐蝕,分離所得到產物具有良好的化學純度;(2)耐輻射性,尤其在放射化學分離中容易得到比較穩定的分離效率和回收率.良好的吸附和淋洗性能,在吸附色層中溶質和吸附劑之間容易達到平衡,吸附和淋洗較快,為快速分離相獲得較小體積的淋洗液創造了條件;(4)吸附劑易於獲取,價格低廉,操作比較簡單,消化處理容易.
❹ 請問用柱層析法分離乙酸乙酯中的生物鹼成分,應該用什麼洗脫劑
乙酸乙酯層最常用的是氯仿:甲醇。氯仿:乙酸乙酯:甲醇。
❺ 層析後去醋酸
不過我買的是柱子和柱材料,不可能只用一次,所以每次得用咪唑甲酸洗柱子,想知道有關它的詳細情況,而且有點小貴,想找找替代品.
❻ 離子交換法提取生物鹼的原理
氨基酸為兩性化合物,含有可形成正離子的氨
基和可形成負離子的羧基。因此,應用陽離子交換回樹脂和陰離子交換樹脂均可對其進行分離和純化。天然氨基答酸主要來源於蛋白質水解液或微生物發酵液,隨其來源不同,體系中氨基酸的含量與半生雜質的類型也有所區別,因而提取分離工藝也不盡相同。用於離子交換樹脂從蛋白質水解液中提取分離氨基酸的工藝如下圖:
而自然界中尚存在大量的非蛋白氨酸,具有葯用價值的就有40餘種。如美舌藻中的海人草酸、使君子種子中的使君子氨酸和南瓜子中的南瓜子氨酸,均具有驅蛔蟲作用的中草葯有效成分,均可用溫水、乙醇或乙酸的水溶液提取,再用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進行富集和純化而得到高純度的產品。
混合氨基酸一般在陽離子交換樹脂上分離純氨基酸組分,其分離原理是基於樹脂對不同氨基酸的選擇性。選擇性大小的順序為:鹼性氨基酸>中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當解吸時,氨基酸流出順序正好相反,酸性氨基酸最先流出樹脂柱。決定氨基酸流出順序的另外一個因素是氨基酸側鏈的疏水性。
~~~
❼ 求分離,純化,鑒定γ球蛋白的具體方法(包括原理,步驟,預期結果,注意事項)謝謝
[原理]
血清中蛋白質按電泳法一般可分為五類:清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其中γ-球蛋白含量約佔16%,100ml血清中約含1.2g左右。
首先利用清蛋白和球蛋白在高濃度中性鹽溶液中(常用硫酸銨)溶解度的差異而進行沉澱分離,此為鹽析法。半飽和硫酸銨溶液可使球蛋白沉澱析出,清蛋白則仍溶解在溶液中,經離心分離,沉澱部分即為含有γ-球蛋白的粗製品。
用鹽析法分離而得的蛋白質中含有大量的中性鹽,會妨礙蛋白質進一步純化,因此首先必須去除。常用的方法有透析法、凝膠層析法等。本實驗採用凝膠層析法,其目的是利用蛋白質與無機鹽類之間分子量的差異。當溶液通過SephadexG--25凝膠柱時,溶液中分子直徑大的蛋白質不能進入凝膠顆粒的網孔,而分子直徑小的無機鹽能進入凝膠顆粒的網孔之中.因此在洗脫過程中,小分子的鹽會被阻滯而後洗脫出來,從而可達到去鹽的目的。
脫鹽後的蛋白質溶液尚含有各種球蛋白,利用它們等電點的不同可進行分離。α-球蛋白、β-球蛋白的PI<6.0;γ-球蛋白的PI為7.2左右。因此在PH6.3的緩沖溶液中,各類球蛋白所帶電荷不同。經DEAE(二乙基氨基乙基)纖維素陰離子交換層析柱進行層析時,帶負電荷的α-球蛋白和β-球蛋白能與DEAE纖維素進行陰離子交換而被結合;帶正電荷的γ-球蛋白則不能與DEAE纖維素進行交換結合而直接從層析柱流出。因此隨洗脫液流出的只有γ-球蛋白,從而使γ-球蛋白粗製品被純化。其反應式如下:
用上述方法分離得到γ-球蛋白是否純凈,單一?可將純化前後的γ-球蛋白進行電泳比較而鑒定之。
[操作]
(1)鹽析――中性鹽沉澱:取正常人血清2.0ml於小試管中,加0.9%氯化鈉溶液2.0ml,邊攪拌混勻邊緩慢滴加飽和硫酸銨溶液乙4.0ml,混勻後於室溫中放置10min,3000r/min離心10min。小心傾去含有清蛋白的上清液,重復洗滌一次,於沉澱中加入0.0175mol/L磷酸鹽緩沖液(pH6.3)0.5~1.Oml使之溶解。此液即為粗提的γ-球蛋白溶液。
(2)脫鹽――凝膠柱層析
①裝柱
洗凈的層析柱保持垂直位置,關閉出口,柱內留下約2.0ml洗脫液。一次性將疑膠從塑料介面加入層析柱內,打開柱底部出口,調節流速0.3ml/min。凝腔隨柱內溶液慢慢流下而均勻沉降到層析柱底部,最後使凝膠床達20厘米高,床面上保持有洗脫液,操作過程中注意不能讓凝膠床表面露出液面並防止層析床內出現「紋路」。在凝膠表面可蓋一園形濾紙,以免加入液體時沖起膠粒。
②上樣與洗脫:可以在凝膠表面上加圓形尼龍濾布或濾紙使表面平整,小心控制凝膠柱下端活塞,使柱上的緩沖液面剛好下降至凝膠床表面,關緊下端出口,用長滴管吸取鹽析球蛋白溶液,小心緩慢加到凝膠床表面。打開下端出口,將流速控制在0.25ml/min使樣品進入凝膠床內。關閉出口,小心加入少量0.0175mol/L磷酸鹽緩沖液(pH6.3)洗柱內壁。打開下端出口,待緩沖液進入凝膠床後再加少量緩沖液。如此重復三次,以洗凈內壁上的樣品溶液。然後可加入適量緩沖液開始洗脫。
加樣開始應立即收集洗脫液。洗脫時接通蠕動泵,流速為0.5ml/min,用部分收集器收集,每管1ml。
③洗脫液中NH4+與蛋白質的檢查:取比色板兩個(其中一個為黑色背底),按洗脫液的順序每管取一滴,分別滴入比色板中,前者加20%磺基水楊酸溶液2滴,出現白色混濁或沉澱即示有蛋白質析出,由此可估計蛋白質在洗脫各管中的分布及濃度;於另一比色板中,加人奈氏試劑應用液l滴,以觀察NH4+出現的情況。
合並球蛋白含量高的各管,混勻。除留少量作電泳鑒定外,其餘用DEAE纖維素陰離子交換柱進一步純化。
(3)純化――DEAE纖維素陰離子交換層析:用DEAE纖維素裝柱約8-10cm高度,並用0.0175mol/L磷酸鹽緩沖液(pH6.3)平衡,然後將脫鹽後的球蛋白溶液緩慢加於DEAE纖維素陰離子交換柱上,用同一緩沖液洗脫、分管收集。用20%磺基水楊酸溶液檢查蛋白質分布情況。(裝柱、上樣、洗脫,收集及蛋白質檢查等操作步驟同凝膠層析)。
(4)濃縮――經DEAE纖維素陰離於交換柱純化的γ-球蛋白液往往濃度較低。為便於鑒定,常需濃縮。收集較濃的純化的γ-球蛋白溶液2m1,按每ml加0.2~ 0.25gSephadex G一25干膠,搖動2~3min, 3000r/min 離心5min。上清液即為濃縮的γ-球蛋白溶液。
(5)鑒定――乙酸纖維素薄膜電泳 取乙酸纖維素薄膜2條,分別將血清、脫鹽後的球蛋白、DEAE纖維素陰離子交換柱純化的γ-球蛋白液等樣品點上。然後參閱實驗二十四:乙酸纖維薄膜電泳法進行電泳分離、染色。比較電泳結果。
[注意事項]
(1)凝膠及DEAE纖維處理期間,必須小心用傾瀉法除去細小顆粒。這樣可使凝膠及纖維素顆粒大小均勻,流速穩定,分離效果好。
(2)裝柱是層析操作中最重要的一步。為使柱床裝得均勻,務必做到凝膠懸液或DEAE纖維素混懸液不稀不厚,一般濃度為l:l,進樣及洗脫時切勿使床面暴露在空氣中,不然柱床會出現氣泡或分層現象;加樣時必須均勻,切勿攪動床面,否則均會影響分離效果。
(3)本法是利用γ-球蛋白的等電點與α-、β-球蛋白不同,用離子交換層析法進行分離的。因此層析過程中用的緩沖液pH要求精確。
(4)電泳注意事項見實驗二十四。
(5)凝膠貯存:凝膠使用後如短期不用,為防止凝膠發霉可加防腐劑如0.02%疊氮鈉。保存於4℃冰箱內。若長期不用,應脫水乾燥保存。脫水方法:將膨脹凝膠用水洗凈。用多孔漏斗抽干後,逐次更換由稀到濃的乙醇溶液浸泡若干時間,最後一次用95%乙醇溶液浸泡脫水,然後用多孔漏斗抽干後,於60~80℃烘乾貯存。
(6)離子交換劑的再生和保存;離子交換劑的價格較貴,每次用後只需再生處理便能反復使用多次。處理方法是:交替用酸、鹼處理,最後用水洗至接近中性。陽離子交換劑最後為Na型,陰離子以Cl型是最穩定型,故陰離子交換劑處理順序為鹼一水一酸一水。由於上述交換劑都是糖鏈結構。容易水解破壞,因此須避免強酸、強鹼長時間浸泡和高溫處理,一般纖維素浸泡時間為3-4h。
離子交換劑容易長霉引起變質,不用時,需洗滌干凈,加防腐劑置冰箱內保存。常用0.02%疊氮鈉防腐。疊氮鈉遇酸放出有毒氣體,也是劇毒與易爆的危險品。使用時要加倍小心。
除用凝膠層析法去除無機鹽類外,最常用的去鹽法就是透析。細的透析袋效率高,所需時間短。將透析袋一端折疊,用橡皮筋結扎,試驗是否逸漏,然後倒入待透析的蛋白質溶液。勿裝太滿,將袋的上端也結紮好,即可進行透析。開始可用流動的自來水,待大部分鹽被透析出後,再改為生理鹽水、緩沖液或蒸餾水。透析最好在較低的溫度下,並在磁力攪拌器上進行。此法簡單,易操作,儀器及試劑要求不高,但不如凝膠層析法效率高。
濃縮γ-球蛋白粗提液除上述方法外還可用透析袋濃縮。將待濃縮的蛋白質溶液放入較細的透析袋中,置入搪瓷盤內。透析袋周圍可撒上聚乙二醇6000(PEG6000),或聚乙烯吡咯酮,或蔗糖。以上物質在使用後(吸了大量水)都可以通過加溫及吹風而回收;將裝有蛋白質溶液的透析袋懸掛起來,用電風扇高速吹風(10℃以下),也可達到濃縮目的,以上兩法雖不如 SephadexG一25干膠快,但價格較便宜,方法也不煩瑣。
[試劑]
(1)飽和硫酸銨溶液:稱固體硫酸銨(分析純)850g,置於1000ml蒸餾水中,在70一80℃水溫中攪拌溶解。將酸度調節至pH7.2,室溫中放置過夜,瓶底析出白色結晶,上清液即為飽和硫酸銨溶液。
(2)葡聚糖凝膠G一25的處理:按每100ml凝膠床體積需要葡聚糖凝膠G一25干膠 25g。稱取所需量置於錐形瓶中。每克干膠加入蒸餾水約30ml,用玻璃棒輕輕混勻,置於90~100℃水溫中時時攪動,使氣泡逸出。1h後取出,稍靜置,傾去上清液細粒。也可於室溫中浸泡24h,攪拌後稍靜置,傾去上清液細粒,用蒸餾水洗滌2~3次,然後加0.017mol/L磷酸鹽緩沖液(pH6.3)平衡,備用。
(3)DEAE一32(二乙基氨基乙基一32)纖維素的處理:按100ml柱床體積需DEAE纖維素14g稱取,每克加0.5mol/L鹽酸溶液15ml,攪拌。放置30min(鹽酸處理時間不可太長,否則DEAE纖維素變質)。加約l0倍量的蒸餾水攪拌,放置片刻,待纖維素下沉後,傾棄含細微懸浮物的上層液。如此反復數次。靜置30min,虹吸去除上清液(也可用布氏漏斗抽干),直至上清液pH>4為止。加等體積lmol/L氫氧化鈉溶液,使最終濃度約為0.5mol/L氫氧化鈉,攪拌後放置30min,以虹吸除去上層液體。同上用蒸餾水反復洗至pH<7為止。虹吸去除上層液體,然後加入0.0175mol/L磷酸鹽緩沖液(pH6.3)平衡,備用。
(4)0.0175mol/L磷酸鹽緩沖液(pH6.3)
A液:稱取磷酸二氫鈉(NaH2PO4.2H20)2.730g溶於蒸餾水中,加蒸餾水稀釋至1000ml。
B液:稱取磷酸氫二鈉(Na2HPO4.12H20)6.269g,溶於蒸餾水中,加蒸餾水稀釋至 1000mL。
取A液77.5ml,加於B液22.5ml,混勻後即成。
(5)20%磺基水楊酸溶液
(6)奈氏(Nessler)試劑應用液
①貯存液;稱取碘化鉀(KI)7.58於250ml三角燒瓶中,用蒸餾水5ml溶解,再加入碘(I2) 5.5g溶解,加7~7.5gHg用力振搖10min(此時產生高熱,須冷卻),直至棕紅色的碘轉變成帶綠色的碘化汞鉀液為止,過濾上清液傾入100ml容量瓶,洗滌沉澱,洗滌液一並倒入容量瓶內,用蒸餾水稀釋至100ml。
②應用液:取貯存液75ml加10%NaOH 350ml,加水至500mL。
(7)0.9%氯化鈉溶液
(8)乙酸纖維素薄膜電泳有關試劑(見實驗二十四)
(四)親和層析
生物體中許多高分子化合物之間具有專—性可逆結合的特徵,例如:酶蛋白和輔酶,抗原和抗體,激素與受體,核糖核酸與互補的脫氧核糖核酸等。生物分子間的這種專一性結合能力稱為親和力,根據生物分子間親和力大小產生吸附和解吸作用而建立的層析方法稱為親和層析。
親和層析的基本過程如下:具有親和力的一對分子,其中一種分子作為配基,固定化結合在不溶性載體上裝入層析柱成親和柱,當含有另—種分子的混合液作為流動相流入親和柱時,能與配基親和結合的分子被吸附,其它雜質直接流出,再改變流動相的溶液,使配基與其親和物解離從而解吸出待分離的分子來。
親和層析中最常用的具有親和力的生物體系有:
酶:底物、抑制劑、輔酶
抗體:抗原、病毒、細胞
外源凝集素:受體、載體蛋白
細胞:細胞表面特異蛋白,外源性凝集素
❽ 離子交換法
陽離子交換樹脂對鹼金屬的吸附能力隨其水化物離子半徑的減小而增強專。根據鹼金屬屬的活度系數,陽離子交換樹脂對其吸附能力的次序為:Cs>Rb>K>NH+4>Na>Li。
有些無機化合物對鹼金屬有選擇性的吸附作用,可作為離子交換劑用。
磷酸鋁在水溶液中能吸附銣、銫,其分離系數比合成樹脂還高。交換柱上的銣、銫可分別用稀硝酸及高於1mol/LHNO3洗脫。
在硝酸溶液中,銣、銫可被磷鉬酸銨吸附,與鉀、鈉、鋰分離,再用2mol/L和6mol/LNH4NO3溶液洗脫銣、銫。當氧化鉀含量低於50mg時,銣、銫回收率均在90%以上。
陰離子交換樹脂在一定條件下,雖可用於鹼金屬彼此之間的分離,但大多數情況是作為分離其他元素用。
在鹽酸溶液中,鈷、鋅、鐵、鎘形成穩定的氯陰離子,能被強鹼性陰離子交換樹脂吸附,或上述元素及釩與檸檬酸作用後,也可被陰離子交換樹脂吸附而與鹼金屬分離。
鈣、鎂在EDTA的乙醇溶液中,或其他一些兩價金屬在有EDTA或乙酸鹽存在下,均可被陰離子交換樹脂吸附,因此可用作鹼金屬與鹼土金屬的分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