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哪有卡通身體的素材
哈哈 這幾個網站里有哦 我以前做的時候也是來這找的 http://www.nipic.com/show/3/65/9cec79af0aa3f7f7.html http://www.nipic.com/show/3/65/d31e9d92a7bb4072.html http://www.nipic.com/show/3/65/b07530630166b083.html如果沒有分數 注冊一下就送一百分 夠你下這幾個圖的
⑵ 哪裡可以找到flash人物素材,是那種人物身體肢解得到
你是不是要用骨骼工具啊,是的話,你最好能自己ILLUSTRATOR裡面畫~
⑶ 茶杯帶過濾的 過濾器是一個小人 就像泡澡得樣 誰能給個鏈接哥要買
http://..com/question/23304305.html?si=4
日本人見面多以鞠躬為禮。一般人們相互之間是行3O度和45度的鞠躬禮,鞠躬彎腰的深淺不同,表示的含義也不同,彎腰最低、也最有禮貌的鞠躬稱為「最敬禮」。男性鞠躬時,兩手自然下垂放在衣褲兩側;對對方表示恭敬時,多以左手搭在右手上,放在身前行鞠躬禮,女性尤其如此。在國際交往中,日本人也習慣握手禮,尤其是年輕人或和歐美人接觸較多的人,也開始有見面握手的習慣。名片交換是以地位低或者年輕的一方先給對方,這種做法被認為是一種禮節。遞交名片時,要將名片正對著對方。名片在日語中寫為「名刺」,女性大多使用比男性名片要小的名片。在社交活動中,日本人愛用自謙語言,如「請多關照」、「粗茶淡飯、照顧不周」等,談話時也常使用謙語。在與日本人交談時,不要邊說邊指手劃腳,別人講話時切忌插話打斷。在交談中,不要打聽日本人的年齡、婚姻狀況、工資收入等私事。對年事高的男子和婦女不要用「年邁」、「老人」等字樣,年事越高的人越忌諱。日本人姓名一般是三至六個漢字,姓在前,名在後。通常對人只稱姓,不呼名。日本人在節慶日和某些重要場合愛穿傳統服裝——和服,配以木屐。
日本人給老人祝壽,是選一些有特定意義的年歲。如61歲為「還歷」,意思是過了6O為1歲,返老還童;7O歲為「古稀」;77歲為「喜壽」;88歲為「米壽」,因漢字「米」拆開可變成八十八;99歲為「白壽」,因為「白」字上面加一橫為「百」。
日本人大多數信奉神道和佛教,他們不喜歡紫色,認為紫色是悲傷的色調;最忌諱綠色,認為綠色是不祥之色。還忌諱3人一起「合影」,他們認為中間被左右兩人夾著,這是不幸的預兆。日本人忌諱荷花,認為荷花是喪花。在探望病人時忌用山茶花及淡黃色、白色的花,日本人不願接受有菊花或菊花圖案的東西或禮物,因為它是皇室家族的標志。日本人喜歡的圖案是松、竹、梅、鴨子、烏龜等。
通信時,信的折疊、郵票的貼法都有規矩,如寄慰問信忌用雙層信封,雙層被認為是禍不單行;寄給戀人信件的郵票不能倒貼,否則意味著絕交。日本人在飲食中的忌諱也很多:一般不吃肥肉和豬內臟,也有人不吃羊肉和鴨子;招待客人忌諱將飯盛過滿過多,也不可一勺就盛好一碗;忌諱客人吃飯一碗就夠,只吃一碗認為是象徵無緣;忌諱用餐過程中整理自己的衣服或用手撫摸、整理頭發,因為這是不衛生和不禮貌的舉止;日本人使用筷子時忌把筷子放在碗碟上面。在日本,招呼侍者時,得把手臂向上伸,手掌朝下,並擺動手指,侍者就懂了。談判時,日本人用拇指和食指圈成「O」字形,你若點頭同意,日本人就會認為你將給他一筆現金。在日本,用手抓自己的頭皮是憤怒和不滿的表示。
日本人有不少語言忌諱,如「苦」和「死」,就連諧音的一些詞語也在忌諱之列,如數詞「4」的發音與死相同,「42」的發音是死的動詞形,所以醫院一般沒有4和42的房間和病床。用戶的電話也忌諱用「42」,監獄一般也沒有4號囚室。「13」也是忌諱的數字,許多賓館沒有「13」樓層和「13」號房間,羽田機場也沒有「13」號停機坪。在婚禮等喜慶場合,忌說去、歸、返、離、破、薄、冷、淺、滅及重復、再次、破損、斷絕等不吉和凶兆的語言。商店開業和新店落成時,忌說煙火、倒閉、崩潰、傾斜、流失、衰敗及與火相聯系的語言。交談中忌談人的生理缺陷,不說如大個、矮子、胖墩、禿頂、麻子、瞎聾、啞巴等字眼,而稱殘疾人為身體障礙者,稱盲人為眼睛不自由者,稱聾子為耳朵不自由者等。
日本人送禮時,送成雙成對的禮物,如一對筆、兩瓶酒很受歡迎,但送新婚夫婦紅包時,忌諱送2萬日元和2的倍數,日本民間認為「2」這個數字容易導致夫妻感情破裂,一般送3萬、5萬或7萬日元。禮品包裝紙的顏色也有講究,黑白色代表喪事,綠色為不祥,也不宜用紅色包裝紙,最好用花色紙包裝禮品。
日本人對坐姿很有講究。在公司里日本人都坐椅子,但在家裡日本人保持著坐「榻榻米」的傳統習慣。坐榻榻米的正確坐法叫「正座」,即把雙膝並攏跪地,臀部壓在腳跟上。輕松的坐法有:「盤腿坐」和「橫坐」:「盤腿坐」即把腳交叉在前面,臀部著地,這是男性的坐法;「橫坐」是雙腿稍許橫向一側,身體不壓住雙腳,這常是女性的坐法。現在,不坐「榻榻米」的年輕一代在逐漸增多。
回答者:蝶舞冰落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3-31 22:27
女孩節
日本稱「雛祭」,亦稱「桃花節」。每年3月3日,家長為女孩過節,屆時為女孩穿上鮮艷的和服,在家裡擺上人偶,祝其擺脫惡運、災難,幸福成長,並帶女孩走親戚,外出遊玩。關西帶還有「流雛」習俗,將「小人偶」放入河中,讓其隨流而下,沖走惡運。日本的風俗習慣與重要節目
(一)風俗習慣
日本以「禮儀之邦」著稱,講究禮節是日本人民的習俗。平時人們見面總要互施鞠躬禮,並說「您好」,「再見」,「請多關照」,等等。
日本人初次見面對互換名片極為重視。初次相會不帶名片,不僅失禮而且對方會認為你不好交往。互贈名片時,要先行鞠躬禮,並用雙手遞接名片。接到對方名片後,要認真看閱,看清對方身份、職務、公司,用點頭動作表示已清楚對方的身份。日本人認為名片是一個人的代表,對待名片就像對待他們本人一樣。如果接過名片後,不加看閱就隨手放入口袋,便被視為失禮。如果你是去參加一個商業談判會,你就必須向房間里的每一個人遞送名片,並接受他們的名片,不能遺漏任何一個人,盡管這需要花費不少時間,但這是表示相互間友好和尊敬的一種方式。
到日本人家去作客,要預先和主人約定時間,進門前先按電鈴通報姓名。如果這家住宅未安裝門鈴,絕不要敲門,而是打開門上的拉門,問一聲:「借光,裡面有人嗎?」進門後要主動脫衣脫帽,解去圍巾(但即使天氣炎熱,也不能光穿背心或赤腳,否則是失禮的行為),穿上備用的拖鞋,並把帶來的禮品送給主人。當你在屋內就坐時,背對著門坐是有禮貌的表現,只有在主人的勸說下,才可以移向尊貴位置(尊貴的位置是指擺著各種藝術品和裝飾品的壁龕前的座位,這是專為貴賓准備的)。日本人不習慣讓客人參觀自己的住房,所以不要提出四處看看的請求。日本特別忌諱男子闖入廚房。上廁所也要徵得主人的同意。進餐時,如果不清楚某種飯菜的吃法,要向主人請教,夾菜時要把自己的筷子掉過頭來使用。告別時,要客人先提出,並向主人表示感謝。回到自己的住所要打電話告訴對方,表示已安全返回,並再次感謝。過一段時間後再遇到主人時,仍不要忘記表達感激之情。
日本人設宴敬酒時,往往要在桌子中間放一隻裝滿清水的碗,並在每人面前放一塊干凈的白紗布。斟酒前,主人先將自己的酒杯在清水中涮一下,杯口朝下在紗布上按一按,使水珠被紗布吸干,再斟滿酒雙手遞給客人。客人飲完後,也同樣做,以示主賓之間的友誼和親密。這是傳統的敬酒方式。
日本人無論是訪親問友或是出席宴會都要帶去禮品,一個家庭每月要花費7.5%的收入用於送禮。到日本人家去作客必須帶上禮品。日本人認為送一件禮物,要比說一聲「謝謝」的意義大得多,因為它把感激之情用實際行動表達出來了。給日本人送禮要掌握好「價值分寸」,禮品既不能過重,也不能過輕。若過重,他會認為你有求於他,從而推斷你的商品或服務不好;若過輕,則會認為你輕視他。去日本人家作一般性拜訪,帶上些包裝食品是比較合適的,但不要贈花,因為有些花是人們求愛時或辦喪事時使用的。日本人對禮品講究裝潢,禮品要包上好幾層,再繫上一條漂亮的緞帶或紙繩。日本人認為,繩結之處有人的靈魂,標志著送禮人的誠意。接受禮品的人一般都要回贈禮品。日本人不當著客人的面打開禮品,這主要是為了避免因禮品的不適而使客人感到窘迫。自己用不上的禮品可以轉贈給別人,日本人對此並不介意。日本人送禮一般不用偶數,這是因為偶數中的「四」在日語中與死同音,為了避開晦氣,諸多場合都不用「四」,久而久之,乾脆不送二、四、六等偶數了。他們愛送單數,尤其是三、五、七這三個單數。但「九」也要避免,因為「九」與苦在日語中發音相同。
日本有許多傳統的送禮時節,而不同的送禮時節,禮品價值和種類也不同。歲暮是最大的送禮時節,中元、歲暮禮品以食品為主,其它節日,非食品比例相當高。遇到送禮時節,往往是某些商品促銷的好時機。各送禮時節禮品價值和禮品種類舉例如下:
(l)中元節(7月15日)。禮品價值3000~10000日元,平均5120日元,禮品種類有糖果、酒、奶製品、食用油、咖啡、茶葉、襯衫、圍巾、禮券等。
(2)歲暮。禮品價值5000~10000日元,平均5520日元。種類有食品、酒、茶葉、咖啡、食用油、襯衫、羊毛毯等。
(3)結婚。禮品價值2~10萬日元(受邀參加婚禮)或價值3000~10000日元(不參加婚禮)。禮品種類有電壺、烤麵包機、微波爐、拖鞋、睡衣、手提袋等。
(4)成年(20歲)。
禮品價值l~2萬日元。種類有皮帶、袖扣。領帶夾、化妝品、衣服及配件、皮包、鞋子等。
(5)情人節。禮品價值400~1000日元。種類有糖果和餅干,女人送男人巧克力。
(6)母親節。禮品價值3000~5000日元。種類有化妝品、花、衣服等。
(7)父親節。禮品價值5000~10000日元。種類有衣服、配件如領帶、領夾、襪子、打火機等。
(8)聖誕節。禮品價值5000~20000日元。種類有玩具、衣服配件、游樂器、貴金屬、體育用品、激光唱片等。
(二)重要節日
日本的國定節假日共有14個,另有5個重要節日,簡介如下:
元旦:1月1日。按照日本一般風俗,除夕前要大掃除,並在門口掛草繩,插上桔子(稱「注連繩」),門前擺松、竹、梅(稱「門松」,現已改用畫片代替),取意吉利。除夕晚上闔家團聚吃過年面,半夜聽「除夕鍾聲」守歲。元旦早上吃年糕湯(稱「雜煮」)。
成人節:1月15日。凡年滿20歲的男女青年在這一天要身穿節日盛裝參加各級政府為他們舉辦的成人儀式和慶祝活動。
建國紀念日:2月11日。據日本神話,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統一日本,建立日本國。
女孩節
日本稱「雛祭」,亦稱「桃花節」。每年3月3日,家長為女孩過節,屆時為女孩穿上鮮艷的和服,在家裡擺上人偶,祝其擺脫惡運、災難,幸福成長,並帶女孩走親戚,外出遊玩。關西帶還有「流雛」習俗,將「小人偶」放入河中,讓其隨流而下,沖走惡運。
春分:3月21日。是天皇祭祀祖宗、老百姓祭祀祖先的日子。
植樹節:4月29日。
憲法紀念日:5月3日。紀念1947年5月3日日本國憲法的實施。
國民節:5月4日。
男孩節(又稱「兒童節」和「端午節」):5月5日。這天有兒子的家庭房前均懸掛布制大鯉魚(稱「鯉幟」)。日本以陽歷5月5日作為端午節。端午節與男孩節同日,所以這天家家戶戶門上還擺菖蒲葉,屋內掛鍾馗驅鬼圖,吃糕團(稱「柏餅」)或粽子。
盂蘭盆節
7世紀由中國傳入日本,675年齊明天皇供奉父母,始成為宮廷節日活動,後廣為流傳民間,類似中國陰歷7月15日的鬼節。日本原為每年陰歷7月15日舉行活動,後改為陽歷7月15日,祈悼親友亡靈、供奉祖靈、上墳掃墓,有時舉辦「盆舞」等悼念活動。這是日本較為普及的主要民俗節日之一,目前又成為城裡人返回家鄉會見親友的節日。
中元節
亦在7月15日,古時是祀農業地神的節日,現與盂蘭盆節合在一起,成為供奉祭祖之日。每至此時,即向親友、長者、施惠之人贈送禮品,目前甚至發展為單位與單位或個人之間也相贈禮品。這種禮品被稱為「中元」,成為一種新式禮俗。
敬老節:9月15日。各市、町、村紛紛集會慶祝,並向老人贈送紀念品。
秋分:9月23日。是天皇秋季祭祖的日子。
體育節:10月10日。紀念1964年第十八屆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在日本東京開幕。
文化節:11月3日。對文化事業有卓越貢獻者在這一天被授予「文化勛章」。
七五三
是每年11月15日日本社會及各家庭為7、5、3歲兒童祝歲的習俗節日。始於平安時代,當時貴族家庭為5歲男孩舉行祝賀儀式。到了鐮倉、室町時代,發展為公卿大臣為二、三歲男孩舉行穿和服的儀式。江戶中期以後,形成目前的習俗。每至此日,家長為男女兒童進行祝福,祝神靈保佑其健康成長,並為其穿上漂亮的和服,帶其到神社參拜,為他們登記注冊,領取氏子牌,以示可以開始參加一些社會活動。
勤勞感謝節:11月23日。
天皇誕生日:12月23日。明仁天皇1933年12月23日出生,1989年1月7日即位,年號「平成」。
如果去日本作商務旅行,一年中應避開的時間是12月中至次年1月中(歲暮歡度新年時節)、4月29日至5月5日(黃金周假日,日本人一般外出旅遊,許多商店都停止營業)、7~8月(這期間商人們要去度假)。
聖誕節
這並非日本傳統的民俗節日,但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日本日益流行,特別是在城市裡過聖誕節者日增,成為現代日本一種習俗。
回答者:wszgrdanwen - 助理 二級 3-31 22:34
1、日本沐浴文化為何教人謙遜 以謙卑姿態聆聽自然
近幾年來,「東方熱」在西方國家裡極度風靡。但是,西方藝術家們卻缺乏對東方人文、哲學、宗教、精神等方面的感知。他們在日式園林創作上遭到的失敗便是典型的例子。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沒有「日式」般俯首謙遜地去聆聽自然。
2、日本的習俗禮儀 .
日本人一男一女上街時,女子在右邊走;如果挽手行走,是女子挽著男子。三個人上街,中間的位置讓給受尊敬的人。
日本有送禮的癖好,在送禮時往往採取這樣的作法:即送些對主人毫無用途的禮品,因為收禮的人可轉送給別人,那個人還可以再轉送給第三者。日本人對裝飾著狐圖案的東西則甚為反感。狡猾狐狸是貪婪的象徵。到日本人家作客,攜帶的菊花只能有十五片花瓣,因為只有皇室帽徽上才有十六片瓣的菊花。
日本人忌諱荷花。
日本人忌諱「四」。因為日語中「四」和死同音。所以日本人醫院里沒有「四」號病房和病床。日本從四月一日到七日叫綠化周,包括街道綠化日、宅旁綠化日、學校綠化日、荒山綠化日、交通綠化日、綠化樹木保護日。日本人抽煙意是自己抽,很少主動敬你一支,因為日本人認為香煙是有害身體的。日本人一有傷風咳嗽,外出時就戴上白色的口罩。日本人用大拇指表示「老爺子」用小拇指表示「情人」。
龍蝦 日本人認為龍蝦長須,彎腰象個老人,因此喜歡在元旦這天用龍蝦作為裝飾品,象徵延年益壽,長命百歲。
與商務有關的文化習俗
·鞠躬
在日本人之間,鞠躬仍是見面和分手時的必行之禮;在與外國人接觸時,日本人已逐漸習慣用握手代替鞠躬了。不過,你仍可能會受到90度彎腰之禮。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一般說來,點一下頭或稍微彎一彎腰並同時將手伸向對方,就可以了。日本貿易界對外國人能否規范地鞠躬似乎並不在意。
·恭維話
日本人說恭維話的方式也與西方人不一樣。西方人會對你個人在貿易上的成就或公司的成就直接表示贊賞,而日本人卻常常兜著圈子說。比如,如果日本人想稱贊你的修養,他不會直截了當地表示,而是對你辦公室的裝飾發表些議論,即所謂「借題發揮」。
·社交活動
即便在商務活動中,歐美人也常常邀請談判對手到家裡做客或參加雞尾酒會。但在日本,這樣的社交活動是不常見的。日本人喜歡邀請客人到飯店或餐館吃飯,然後再到酒吧喝酒。日本商人把招待客戶作為影響客戶的一個手段。日語中出現了「NOMINICATION」這一日英復合詞。「NOMI—」是日文中喝酒的意思,而「—NICATION」則來源於英文的「COMMUNICATIOU」(交際)。由此可見,日本人是很重視吃喝這類交際活動的。
1500多年來,在對中國園林的借鑒和思考中,日本人創造了許多風景宜人的園林景觀。在傳統的「天人合一」之外,日本園林更注重教人謙遜,因為他們認為,造園者只是自然的學生,不論人怎樣努力嘗試,自然的力量永遠是巨大的,值得人學習的。
凝視太陽升起的地平線
你可能覺得不可思議,日本人好像特別喜歡沐浴,就連他們的園林設計中,浴缸也占據了很重要的地位。
日本人絕不會錯過任何觀賞風景的時機,特別是在身心放鬆的洗浴中;這對日本人而言,不光是身體的潔凈和舒坦,也是心靈的升華和凝練。於是,必然地,在接近園林景緻的一隅,浴缸被埋在了地里而非突出於地上;浴缸和園子中也許有一道透明的玻璃隔斷,但無論如何絕不會有視線阻隔。這樣,當人躺於浴缸中時,視線就正好和地平線化為一致,而人的視平面也與地平面化為了一體。
你能想像這個平面的意義嗎?太陽從這個平面上升起和落下;大海以這個平面和天空分出界限;每一顆種子都是沖破這個平面感受空氣和陽光;動物和人類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通過這個平面和大地發生接觸……然而,我們卻藉助自然賦予的身高,藉助在自然的啟迪下所鑄造出的高樓,讓我們的視線永遠高高在這個平面之上,永遠俯視著這個平面。
反省自身會站得更高
更高的視線,往往代表了強勢的角度,但也關聯著霸權、強迫、征戰殺戮和愚昧無知;而越放低視線,越接近大地,才能真正認識人與自然、與其他生命的關系,才能獲取更高的智慧。
這種思想其實是從中國古典文化中一脈傳承下來:老子的「滌除玄鑒」,易經中的「虛一而靜」,宗炳的「澄懷觀道」,郭熙的「身即山川而取之」……無不提出這個思想。
日本人則通過浴缸設計,為人們提供了自省的機會。人在清潔軀體的同時,滌盪心靈的塵埃,這時,你會重新領略自然界的力量。
更為重要的是,這種放低視線的自省,代表了人和自然將以何種關系交往。和日本園林本身尊敬自然的精神和二為一。這正是西方藝術家們所未能領略到的「聆聽自然」的精神。
「同浴」文化代表回歸天真
日本不僅通過園林中的浴缸設計使人們放低視線,在其「同浴」傳統里,這種精神亦然存在。
日本歷來有著男女同浴、父母與孩子同浴的傳統,乍一想似乎有點色情和奇怪。
按照日本心理學者的解釋:「人類生來便有回歸母親胎內的願望,泡在浴缸就像浸泡在母腹羊水中似的,有一種安全感和安心感,因此泡澡後有從疲勞中解放出來的感覺,覺得很快樂。」
與歐美的群體性感官性狂歡式的「快樂」不同,日本人的快樂表現為:個體、內向、內省、追求精神上的極樂凈土。
在這種自省式快樂的同浴里,沒有穿著金衫與披著草褂的區別,只有自然賦予人類的差別,彼此坦誠而無隔閡。特別是在以男性為強勢的日本,呼喚男性放低視線,平等正視女性,這層意義顯得更為可貴。
「同浴」文化也和日本的教育息息相關,父母是孩子認識男女的啟蒙老師。孩子在和父母赤裸的接觸中,會自然地回復天性,能彼此坦誠面對自己的內心和家人,能毫無顧忌地把心裡話說出來;從父母的角度而言,放低自己的視線,面對孩子,聆聽哪怕是關於性器官的疑問。日本人相信,這樣能夠使得父母用孩子的視線去看待他們,從而使得童年時代的孩子減少孤獨、不自信等意志上的欠缺。
在這里,「同浴」文化與獨特的浴缸設計相輔相成,無不代表著放低視線,與對自然融為一體,獲取更深認識和更大智慧的人生哲學。
3、匯集日本傳統文化精華的淺草 返回頂部
在櫻花盛開的季節,我們來到匯集日本傳統文化精華的淺草。淺草位於日本東京,至今還保留著江戶時代的民風。
打魚撈上金菩薩
淺草寺是淺草的中心,是東京最古老的寺院,正中高懸著「觀音堂」匾額,內供有觀音菩薩。淺草寺歷史悠久,據傳,公元628年,一對以捕魚為生的兄弟在隅田川(東京的「母親河」)中發現了觀音像,認為是「觀音顯靈」。於是,人們在當地修建寺院,供奉觀音。後來,該寺屢遭戰火,數次被毀。到了江戶時代,德川幕府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重建淺草寺,使它變成一座大寺院,成為老百姓的游樂之地。淺草寺一帶從此繁華起來。
淺草寺的象徵是風雷神門,上面掛著寫有「雷門」兩個字的大紅燈籠,赫然醒目,為淺草寺增添了不少氣派。「雷門」兩側,有威風凜凜的風神和雷神二將鎮守淺草寺。
淺草寺的香火極盛。盡管是乍暖還寒的日子,但已是遊人如織。我們剛跨進觀音堂就發現,拜佛的人,投香火錢的人,還有抽簽請符、添燈上香的人,絡繹不絕。傳說觀音堂前香爐的煙霧籠罩在身上,身上的病痛就會痊癒。
在淺草寺抽簽,先搖簽筒,搖出號碼後,根據號碼去找簽文。簽文是一首中文詩,上有日文解釋。據說,人們抽到大吉簽後便高興地帶回家,若抽到不滿意的簽就將其繫到樹上,以求逢凶化吉。
因為戀人們常來淺草抽簽問卜,所以日本的言情劇經常在淺草寺拍攝外景。
各式物品都有講究
來淺草的人不僅是為了在淺草寺求神拜佛,還想購物,或是來看雜耍、看戲。寺前的「仲見世」大道長約300米,是古色古香的江戶式街道,道路兩側是一排排自江戶時代延續下來的大小店鋪,朱紅門面,出售各種各樣最具日本風情的工藝品、和服、布料以及日本人喜食的小吃。扇子店、和服店、玩具店、紀念品店、吉祥物店、偶娃店……各類店鋪鱗次櫛比,讓人目不暇接。
對各種代表吉祥的工藝品,日本人都有說法。譬如,風箏飛上高空,是象徵收入和名聲高漲;鞋是家業與商業繁榮、家庭與財產安全、旅途平安的吉祥物。還有各式各樣淺草寺的護身符,讓人感到安心。譬如標有「淺草觀音」字樣的偶人護身符,是傳統的日本小姑娘造型,色彩艷麗,製作精美。
傳統民俗活動場所
每年5月在淺草舉行的「三社祭」是東京最大的祭祀慶典活動。「三社祭」持續3天,人們穿著江戶時代的服飾,二三十人一組抬著神靈的「神輿」走向寺廟。這項活動表現居住在東京平民區的人的氣質,即所謂的「江戶人氣質」。淺草還有「進口」的「桑巴祭」。「桑巴祭」的規模不亞於「三社祭」,人們也要連續狂歡3天,其中桑巴舞大遊行最熱鬧。每年的「桑巴祭」還舉行桑巴舞大獎賽和選美活動,豐厚的獎金使得遠道而來的巴西姑娘和日本佳麗大顯身手,競爭激烈……夏天的「鬼燈市」、初冬大鷲神社的「雞市」和年關的「羽子板市」等也非常有特色。因此,淺草一年到頭人潮如流,是日本最有人氣的地方。
4、日本與中國習俗的異同
日本人的生活習俗雖與中國的習俗有許多相近之處,但也有不少還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到日本後,千萬不要按中國的某些習俗去想當然辦事,而要事先搞搞清楚,再入鄉隨俗。否則,將會因不合習俗而造成一些別扭和誤會。
日本人愛喝酒,常常也同中國一樣"無酒不成席"。但日本人的敬酒方式卻同中國人不一樣。中國人是相互碰杯,而且敬酒的一方要先干為敬。日本人則不同,敬酒的一方手持酒瓶,不斷地為對方斟滿酒,他卻不喝。而且為了表示誠意,往往要跪在被敬者面前,低頭鞠躬表示敬意,直到對方被他灌醉。
日本人也同中國人一樣愛喝茶。但他們飲茶從不直接將茶葉放入茶杯中沖,而是放在一個帶過濾網的小茶壺里。斟茶時不像中國那樣一次斟滿,而是以半杯為敬,並且一般不再續茶。這常使喝慣大碗茶的中國人感到難以解渴。
日文中的"梳子"的發音與"苦死"同音,因此日本人對贈"梳子"有忌諱,在較為豪華的飯店客房裡,也很少有擺梳子供客人使用的。如果不是日本人主動要,你千萬不要隨便將梳子借給他用。
日本人睡覺的朝向是很有講究的,最忌頭朝北睡,因為死人停屍時都是頭朝北的。所以,當你住在日本人家中,早晨整理床鋪時,一定不要將枕頭放在北面,"北枕"即意味死亡。
日本人吸煙,從來都是各吸各的,不像中國的煙民,喜歡互相敬煙。因為日本人認為每個人喜歡的香煙品牌、品味都不盡相同,不必強迫別人吸自己喜歡的煙。
日本人喜歡中國的書法篆刻,因而中國人常常將一些古樸的篆刻印章作為禮品贈送日本朋友。但要切記,在他們的習俗觀念中,不完整的印篆是不吉利
⑷ 長期飲用過濾器里的水對人體有什麼危害、
純凈抄水的分子結構,經過凈水器處理後會發生重排現象,使純水分子的結構變為極度串聯和線團化。這種水分子,不易通過細胞膜,會導致身體內有益的生命相關元素向體外流失。有些敏感的人感覺越喝越渴,越渴越想喝。長期喝純凈水會感覺無力。這對正在長身體的青少年有比較突出的副作用!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⑸ 人體內的哪個器官是身體的「過濾器」,它的功能及作用分別是什麼
是腎臟。腎為先天之本,固本培元。腎是泌尿系統的主要器官,還有吸收分泌和排除代謝廢物等作用。如果腎臟的功能出現退化或病變時,將會使它的正常功能失調,直接影響到人的身體健康。則腎氣強,身體壯。腎氣衰,則多病。腎氣竭,則人亡。如果腎衰弱,則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其他疾病。
⑹ 急求素材
這些都是中學生的散文精選:
即使所有的青藤樹都倒了
弓 長
即使所有的青藤樹都倒了,你也要站著,即使全世界都沉睡了,你也要醒著。六年前,我把這樣的句子寫在他的筆記本上,然後告別母校,各奔東西。
他留給我最深的印象是沿校園長跑的背影,拖著殘疾的右腿,一跛一跛的,迎接著一張張表情各異的面孔,一雙雙的好奇的眼睛。足球場上,他在「瘸子,射門」的叫喊聲中跌倒,又爬起來……
六年光陰不算長,憶起從前卻恍如隔世。這期間我與很多同齡人一樣,承受了不少原以為承受不起的東西。但即使在絕望的時候,也不曾用勉強別人的英雄主義詩句來自勉,彷彿那種氣概已全部贈與別人,而不再屬於自己。倒是記起他一跛一跛的背影。於是很艱難地學會將痛苦與恥辱變成人生的財富,咬咬牙,儼然如真正的英雄那樣對自己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為此,我對他充滿感激。
不想,六年後的今天相遇,他竟真誠地告訴我,直到現在,他還在讀那幾句留言,「即使所有的青藤樹都倒了……他脫口而出。六年來,他的工作和生活都經歷了不幸,他說是這幾句留言使他初衷未改。
我一下子怔住。原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有意或無意中給了別人很多很多。同樣,也可以剝奪別人很多很多。歲月流逝,我們抓住了什麼,又放棄了什麼?
每一個旁人都同自己一樣充滿一種渴望:一聲呼喚、一個微笑、一道目光、一紙信箋、一個電話,一種關注、一個會意的眼神,甚至僅僅是那麼一種認可或容忍。而我們常常忽略。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綠蔭,卻不能匯成森林;每個人都在呼喚,總是不能互相答應。
其實,論年齡,我們還年輕,但究竟是什麼使我們的感覺日漸遲鈍?使我們通常忘記年輕的本來內涵,忘記曾有過怎樣的初衷、夢想和志向?偶爾失眠,於夜深人靜時捫心自省,疼痛會於內心深處漫起,記起許多業已淡漠、遺忘或丟棄的東西。然而早上醒來,卻無暇拾起什麼,甚至忘記曾在夢中哭泣,惟一可做的事情便是將自己綁在生活的車輪上,碾過一個又一個相同的日子。「即使所有的青藤樹都倒了……這回輪到我自己來讀了,讀別人的話時很輕松,讀自己的話時則很沉重,很痛苦,也很必要。
啟示——人生處處峰迴路轉,時時存在柳暗花明。
落 葉
柏濱豐
起初,是不經意的一片,兩片。
接著,是一下子的七片,八片。
最後,是整個秋天忽悠忽悠地這么飄落下來。
「山上黃葉飛」。
那該是一種怎樣壯觀而疼痛地景象——漫山遍野飄動的,是曾經生機勃勃的青春。而現在,它們卻可無奈何,遵循著時間不可抗拒的方向,悄然沉默於泥土之上。
從枝頭到地面,每一片葉子都不肯輕易放棄棲息之地,經歷了千旋百轉的掙扎,但終究擺脫不了地心的羈絆,凄美地拂向生命的終端。
落寞的林間小道,從來沒有積滿落葉之後的這般燦爛。一眼望去,視覺竟然頓時蛻去了秋季的寒意,目光在一寸一寸變得溫暖起來。
踩在落葉之上,沙沙的聲響令耳膜興奮不已——這就是秋天的聲音,干凈而鬆脆。鞋底的土地似乎喪失了鐵石心腸的嚴肅,變得格外溫柔體貼。
是的,我正在秋季,我從一片葉的身體上,看見了秋天清爽的脈絡。
樹疲憊孤立了。
沒有了葉片的樹單薄得令人同情。它們會用怎樣的眼神,俯瞰腳邊奄奄一息的曾經的青絲?
落葉終於回歸土壤,回到了它來的地方。一種生命的結束會成為另外一些生命的呵護。這些殘枝敗葉將自己凋零的綠色,默默埋在來年的葉脈之間。
枝幹被深藍色的天空越抓越高,雲淡風輕的季節讓生命變得成熟無比。
而這些飄飛的落葉,正將秋意層層加深……
啟示——明知是走向盡頭,但赤子之心不滅,一股英雄氣慨油然而生。
一 棵 核 桃 樹
劉燕敏
房前有片菜地,自從用籬笆圈起來,邊上就長了一棵樹。由於不妨礙種菜,一直就沒動它。後來菜地荒了,籬笆沒了,門前就多出一棵樹。孩子兩歲時,去了一次鄉下,回來問我:「媽媽,爺爺院子里有一棵棗樹,我們家的這一棵也是棗樹吧?」
大人不在意的事,經孩子一問,就顯得非常復雜。聽了兒子的問話,我頓時猶豫起來,我還真不知它是棵什麼樹。於是每有人來,我便多了一件事,那就是,問他們是否認識那棵樹。
一天,農校的一位朋友來,喝茶敘舊之後,我把他引到院子里:「這棵樹你該認識吧?」他審視了一會兒,說:「這是一棵李子樹,一看葉子就知道。」當天晚上,我告訴兒子:「以後你有李子吃了,我們家的那棵樹是李子樹。」
寒來暑往,日復一日,李子樹一天天長大。就在孩子從幼兒園升小學的那一年,它開花了。此時,適逢父親從鄉下來,他看著房前的李子樹,說:「當天你們有櫻桃吃了,你看你們門前的那棵櫻桃樹,花開得多茂盛。」
「爺爺,那是棵李子樹。」
「傻孩子,李子樹什麼樣子,我能不知道嗎?你們家的這一棵是櫻桃樹。」
被我們叫了三年的李子樹,原來是一棵櫻桃樹。
父親走後,櫻桃樹開始飄落,幾粒青色的果實開始顯露出來。就在兒子等著吃櫻桃的時候,不知是什麼原因,樹上看得見的幾個果子開始脫落,直到一個不剩。那棵樹從此再沒人關心。
深秋的一天,房前有人丈量土地,聽說開發公司要在這兒蓋一棟大樓。一位畫線員在那兒喊:「這是誰家的核桃樹,要移趕快移走,明天挖掘機就來了。」明明是我們家的櫻桃樹,怎麼又成了核桃樹?我從家裡出來,說:「那是我們家的櫻桃樹。」
「櫻桃樹?我沒見過櫻桃樹,還沒吃過櫻桃嗎?那上面明明掛著一棵核桃。」畫線員邊說,邊順手指向樹梢。那兒確實掛著一枚小小的核桃。我們家房前的那棵樹,不是一棵櫻桃樹,它是一棵核桃樹。
十年過去了,每次想起我們家的那棵樹,心中總有一種說不出的感慨。這棵樹多次被我們張冠李戴,最後是它用一枚小小的果子,向我們證實了它的真實身份。
它要我知道,作為一個人,你必須奉獻出自己的果實,否則在則會個世界上,沒誰會真正認識你。
啟示——你必須奉獻出自己的果實,否則在這個世界上,沒誰會真正認識你。
其實我也是中學生啦,寫文章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自己有什麼感悟和自己的新生就盡情地寫下來,一些繁聞瑣事其實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⑺ 用自來水過濾器過濾的自來水還有什麼雜質
其實使用家用自來水過濾器;並不是看品牌的大小來決定的,而是看你對水了解有多少,我僅提供我所知道的給你個參考建議,希望有用. 由於中國大陸很多城市自來水本身水質要求較寬松,加上自來水在輸送過程中可能存在管道及其他二次污染,所以一般的自來水從水質硬度、化學成份等指標方面不能達到直接飲用的要求,而且在使用的過程中也有很多不利於身體或家庭用具的地方.在經濟相對落地的時期,人們一般沒有精力關注水質對於身體健康及生活品質的影響,隨著 經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家用水處理系統的需求也越來越多. 但是目前在生活中,人們對於生活用水及飲用水還有著很多不清楚的地方甚至有很多誤解,相對而言很多時候更多地是廣告或是一些所謂的常識(也有可能是某些廠家或所謂專家的意見)在影響著我們的觀念,從很多年前的礦泉壺、磁化器,直到目前市場上讓很多人都覺得頭暈的家用凈水器、家用純水機,很多時候大家在選擇生活用水的時候處在一定的誤區中 ,被不同商家的各種所謂概念所誤導. 目前在國內,很多新奇的概念時時出現,有些名詞有一定的道理,盡管不一定準確,也會漸漸被大家接受(如水家裝、水家電).而有些新名詞利用普通消費者對技術知識的缺乏進行錯誤的引導,如所謂的「活性水」、「磁化水」、"離子水"等,有些會被國家明令禁止生產銷售,有些慢慢在市場中消亡,你對關於水的知識了解得越多,越能夠准確地購買到自己需要的東西. 過濾器主要用來去除水中的雜質、泥砂、發出異味或其他不利於口感的物質.一般說來,城市自來水均已經凈化到足夠的程度,水中常見的懸浮物主要有泥砂或鐵銹等,主要是自備井的供水凈化不夠(近年來在一些相對較遠的小區有不少自備井供水)或是高位水箱、管道輸入中的二次污染造成,也有些是水質硬度造成的水垢等(有時盡管我們用肉眼看不到任何顆粒狀懸浮物,但是如果在家用水龍頭的下方接上一個過濾器,很快就可以看到會有一些污物).在很多中小城市或鄉鎮,水質不夠潔凈,過濾處理是必要的;對於已經很潔凈的供水,如果要進行超濾、反滲透處理,過濾作為預處理也是很重要的. 目前生活中可能用到的過濾處理主要有多介質過濾(砂濾)、濾芯過濾、活性炭及KDF過濾等,其主要作用是:多介質過濾(一般是砂濾)用於去除懸浮物及部分膠體或鐵離子等,大多數情況都需要;活性炭可以用來去除有機物、膠體、過多的余氯等,一般情況下都需要;PP棉或其他材質濾芯的超濾可以用來去除大多數的除懸浮物、膠體、有機物(少量)等,屬於較精細的過濾,多數情況下需要;KDF可以用於去除重金屬離子或其他有害物質 ,當進水中有可能存在有害物質時需要,高檔配置的系統中為了安全也可能會裝. 目前市場上常見到的家用水過濾設備基本上都是在這個范圍內的,當然也有不少純粹是騙人的(如一個簡單的陶瓷濾芯的水龍頭就開價幾百元,號稱可以有什麼什麼樣的功效),還有不少廠商搞出來很多新奇的概念,讓用戶覺得這東西可以包治百病的樣子,我對這種產品是不歡迎甚至是打擊的.
⑻ 關於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素材
1、楊佩——無臂也想飛
楊佩,女,漢族,1990年生,肢體殘疾,陝西省平利縣人。9歲時遭高壓電擊,雖然失去雙臂,但始終樂觀向上,不向命運屈服。
楊佩很清楚殘疾人要自立,必須先要自強、自信。自強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如果沒有專長,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遲早也會被淘汰。她想根據自身的條件,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專業,然後努力學習、鑽研,使自己在社會上有所作為。
2、高志鵬——暗黑中捕捉閃亮音符
高志鵬,男,漢族,1974年生,視力殘疾,山西省呂梁人,現為太原市盲童學校音樂教師。6歲時因手術失敗導致雙眼失明,13歲隨民間學藝,18歲成為太原市盲童學校插班生,28歲考入中國戲曲學院。
他集寫詞、作曲、演唱、演奏於一身,至今已創作數百首歌曲,多次在全國大賽中獲獎,近百家媒體對他的事跡進行過報道。
3、黃宇——贏得美好生活的「玻璃娃娃」
黃宇,男,漢族,1967年生,肢體殘疾,中共黨員,上海市徐匯區人,現上海「小雨亭」刻字工藝品商社經理,繫上海市肢殘人協會副主席。他先天性成骨不全,導致下肢嚴重殘疾,沒有進過一天校門,參加遠程大學教育,取得了英語自考多項單科結業證書。
1991年創辦「小雨亭」刻字社,從100元的啟動資金滾動發展,現已成為年營業額60餘萬元的中型服務企業;解決了15名殘疾人和下崗工人就業,曾被評為上海市肢殘人百強明星和自強模範。
4、鄭龍華——無手著名攝影家
鄭龍華,男,1959年5月生於浙江省臨安市。幼年失去雙手,1981年開始自學攝影,他先後在國內外舉辦過各種形式的攝影展覽,並多次在各種影賽中獲獎。
經兩年多的時間,他先後獨自走遍全國100多個縣及港、澳、台地區,行程達6。3719萬公里,采訪了各行業100位殘疾人精英,撰寫采訪手記19萬字。由他拍攝的100位成功殘疾人士的照片,展示了沒有健全的手或腳、甚至身體不能直立的殘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5、李智華——「足藝」大學生
李智華,女,漢族,1984年生,肢體殘疾,內蒙古自治區扎魯特旗人,西安歐亞學院藝術設計系本科在讀。一場大火失去了雙臂。
她沒上過高中,通過頑強學習,考上了大專又專升本,現備考XX年書法系的碩士研究生。XX年4月初,國家教育部、全國婦聯聯合發出通知,號召全國青少年向身殘志堅的李智華學習。
⑼ 3D分配貼圖的過濾器表失敗
3D分配貼圖的過濾器表失敗
去3D溜溜網下載吧,上面有很多3D素材和VR材質,都是免費下載版的。而且全部是手工權整理過的,每個縮略圖都是純手工渲染出來的。效果很不錯。
www.3d66.com
⑽ 關於修身養性的素材300字字
根源智慧
曾國藩修身十二法
一、持身敬肅。衣冠外貌保持整齊,心思神情端正嚴肅,時時刻刻都要警惕、檢查自己的念頭、舉止中有無背離義理之處。平日閑居無事的時候寧靜安泰,保養德性,一旦投於事務之中則專心致志,不存雜念。精神狀態清澈明朗,就如同旭日東升,光彩照人。
二、靜坐養性。每天不限什麼時候,要拿出一定時間靜坐養性,反省體悟自己天性中隱現的仁義之心。正襟危坐,凝然鎮定,如同寶鼎一般沉穩。
三、早早起床。天色初亮就趕緊起身,睡醒了就不要再戀床。
四、讀書專一。一本書沒有讀完時,不要再看其它書籍。東翻西閱隨意讀書,對自己的道德學問毫無益處。
五、閱讀史書。每天仔細讀史十頁。
六、說活謹慎。所謂禍從口出,很多人都因此招致禍患。所以君子對此要時刻注意,這是修身處世最重要的工夫。
七、保養真氣。真氣存蓄於丹田之中,徹里徹歪光明正大,所作所為毫無羞於對人說之處。
八、愛護身體。時刻以父親的「節制操勞,節制欲求,節制飲食」訓導作為健體卻病的准則。
九、每天都應獲知新學問。每天讀書時將自己的心得記錄下來,如果可以從書中鑿空,求取深意,那就是偏私他人。
十、每月不可荒廢舊技能。每月寫作幾篇文章,以此檢驗自己積存義理的多少,葆養真氣的強弱。卻不能完全沉溺於中,因為做文章特別耗費真氣和時間,也最容易使人玩物喪志、隱沒本性。
十一、寫字。飯後寫半個時辰的字。所有文字方面的交際應酬,都可以作為練習寫字的機會。凡事不可留待第二天去做,事情越積越多,就越難清理。
十二、夜晚不出屋門。它使人耽擱正事,精神疲憊,務必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