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電容去離子技術方向的博士有錢途嗎
電去離子技術(Edi,electrodeionization),是將離子交換樹脂填充在電滲析器的淡水室中從版而將離子交換與電滲析進行有機結合,權在直流電場作用下同時實現離子的深度脫除與濃縮,以及樹脂連續電再生的新型復合分離過程。該方法既保留了電滲析連續除鹽和離子交換樹脂深度除鹽的優點,又克服了電滲析濃差極化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且避免了離子交換樹脂酸鹼再生所造成的環境污染。所以,無論從技術角度還是運行成本來看,EDI都比電滲析或離子交換更高效。但同時處理過程中也不同程度存在膜堆適用性差,過程運行不夠穩定,易形成金屬氫氧化物沉澱等問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上述問題將逐步解決,EDI也將成為一種很有發展潛力的重金屬廢水處理技術。
B. 200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和人選
2006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如下:
1、200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建議授獎項目目錄
http://www.nosta.gov.cn/dongtai/2006pshzr.htm
2、2006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建議授獎項目(通用項目)目錄
http://www.nosta.gov.cn/dongtai/2006pshfm.htm
3、200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建議授獎項目(通用項目)目錄
http://www.nosta.gov.cn/dongtai/2006pshjb.htm
C. 毛軍發的主要成果
毛軍發的研究來方向包括高速電路系統源的互連問題與微波射頻電路等,已主持10個國家級和20多個省部級項目研究,發表200多篇學術論文,包括IEEE 刊物論文40餘篇,申請發明專利10多項,其中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部委科研項目6項。1997年獲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等院校青年教師項目獎,1998年獲上海市自然科學牡丹獎,1999年被教育部評為跨世紀優秀人才並獲基金資助,同年還獲得教育部35歲以下優秀青年教師教學科研獎勵基金,2000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003年獲教育部提名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2),2004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排名第2)和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排名第2),2005年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基礎類)(排名第1), 2007年獲教育部技術發明一等獎(排名第1),2008年獲APEMC最佳論文獎。代表性著作: 微波與高速電路理論(第二版)
D. 蘇翼凱的人才計劃及獲獎
2015 年POEM 國際會議最佳學生論文獎(指導導師)
2014年度上海市技術發明二等獎(排名一)
2012年度長版江特聘教授權
2011年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
2011年上海市優秀博士論文、上海市優秀碩士論文
2010年上海市領軍人才後備隊
2010年上海市優秀碩士論文
2010 年POEM 國際會議最佳學生論文獎(指導導師)
2009年上海市曙光學者
2009 年POEM 國際會議最佳學生論文獎(指導導師)
2009 年ACP 國際會議最佳學生論文提名獎(指導導師)
2008年上海市科技英才提名獎
2007年上海市第六屆十大IT新銳
2007年上海市啟明星跟蹤計劃
2006年教育部高校自然科學一等獎(排名第一)
2005年第十屆霍英東基金獲得者
2004年教育部新世紀人才計劃入選者
2004年上海市啟明星計劃
E. 上海機關公務員,配偶戶口有什麼解決途徑嗎
首先,已經工作的人想辦上海戶口,基本上可以有兩個政策途經。一是通過引進人才,二是通過解決家庭困難。前者前些年比較好辦,有個博士學位就可以了,但最近好像很難了。後者相對比較好操作,夫妻分居也是家庭困難的一種
一、首先需要了解政策。相關的政策在人事局主辦的網站上有,重要的有
1.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公安局關於進一步解決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夫妻兩地分居問題的通知。這個文件主要說明了要符合什麼條件
2.辦理《照顧家庭困難調滬》--夫妻分居。這個文件說明了具體要提交的材料和流程,但實際辦下來,要復雜的多,尤其是要交的材料要多的多。
3.百題問答-照顧家庭困難
4.咨詢中心裡也可以搜索一下別人問的相關問題的解答,主持人阿彥還是比較熱心的,一般提問一、兩天就會有回答。
二、然後准備材料,人事局受理的地方會給你一張詳細的所需材料的列表,我這里是憑記憶寫的可能會不全。基本上所有的證件都需要帶原件並交復印件。所謂的各種「函」都沒有固定格式,可以自己擬,把事情說明白,然後請相關單位蓋章即可。
1. 申報單位申請函;關於由誰來提出申請,政策文件中規定的比較靈活,但實際上只能由在滬一方所在的單位人事部門提出申請。
2. 本人書面申請;這里的本人好像是指夫妻中在滬一方,而非實際的本人。
3. 結婚證復印件;
4. 雙方戶籍證明及身份證復印件;注意如果是集體戶口,除了本人所在的那頁,還需要包含有地址信息的戶主那頁。但那頁一般借不出來,所以復印件或傳真也可以
5. 照顧困難調滬人員情況登記表;這個表格21cnhr網站上有一個電子版,有人說可以用,但也有人說只能用在人事辦理窗口那兒領的版本。所以有現成的。這個表格上需要遷移一方的原單位、現在接收單位和在滬一方的單位的意見和蓋章。
6. 雙方的學歷、學位證書。注意你得先去人事局指定的地方辦理文憑真實性鑒定,一個證書80元,每個證書都得辦,所以一下被砍去320元。這個在大木橋123號人事局某個窗口辦,遞進去後,一周後去取,320大洋換來的是兩張鑒定證書。落款的是上海市職業能力考試院,不知道和人事局是怎樣的淵源。
7. 如果你申請的條件中有涉及職稱一條的,還要提供職稱證書復印件
8. 外省市商調函。這個是遷移一方的上海接收單位開給原檔案保管單位的,自己擬一個,大意就是說要從你單位調某某人(需注目身份證號和目前戶口所在地址)來我單位就可以,需要雙方單位蓋章
9.上海接收單位函。這里的接收單位是指是將要接收並保管你的檔案的地方,所以對外企來說很可能是上海市人才服務中心,請單位人事去開即可。大意說明將會接收並保管此人的檔案即可。
10.三年以上期限的聘用合同或勞動合同。
11.調滬人員三個月內體檢表
12.在原戶口所在地繳納社會保險的證明。該證明需由原戶口所在地的社保部門開具。按我的情況,
13.上海戶口落戶地址的戶主同意你轉入的證明信,
14.在上海落戶地址的房產證
15.有孩子的好像還要獨生子女證,還要復印戶口本上孩子那頁
16.原檔案所在單位出具的業務、政治素質表現的證明信。
17. 夫妻雙方上海工作單位的營業執照和組織代碼機構證的復印件。需要復印後在復印件上蓋單位的章以示證明。
三、流程
1. 由在滬一方單位的人事出面將你的所有材料拿到上海人事局(大木橋路123號辦事大廳進去右側一個櫃台,放著「解決家庭困難」字樣的牌子)。一定要單位人事去,自己去不接待,不過可以一塊去。材料一定要全,
2. 大約2周後會將結果通知在滬一方單位的人事。辦下來的話,就可以去取調令了,也需單位人事去。會拿到一組材料,包括
a. 一式四份的紅頭《調令》。這是由上海人事局出具給原檔案所在單位的,大意是請其協助辦理工作轉移,並寫明了讓原單位把檔案寄到哪裡。對於由人才服務中心保管的情況,應該是寄到大木橋路123號上海市人事局業務受理處。
b. 《調動人員情況登記表》,已列印好的
c. 《遷戶落戶確認單》
d. 《申辦常住戶口登記表》,這個要自己填好內容。
此時需繳納150元手續費。
3. 然後你要帶著上面這些材料以及身份證、落戶地址的戶口本、房產證、結婚證去所在區的公安分居戶政部門辦理《准予遷入證明》,當場可取到。
4. 拿著這些材料,你要到原檔案所在單位辦理人事辦關系調出手續,主要就是檔案的轉移。有些單位會通過郵局寄檔案,有些會密封後交給你自己帶。再到原戶口所在派出所戶籍部門辦理銷戶和《戶口遷移證》。都可以當場取。
5. 拿著檔案和材料到大木橋123號10號窗口(檔案業務受理處)辦理檔案存檔,需繳納每年120元的保管費。拿到一張《存檔憑證》。同時,請其在《申辦常住戶口登記表》上檔案接收單位處蓋章。
6. 到提出申請的單位人事處,請其在《申辦常住戶口登記表》上申請單位處蓋章。
7. 拿著這些材料到大木橋123號人事局原受理窗口換領一張《申報戶口證明信》
8. 拿著這些材料和戶口本到落戶地址派出所辦理入戶手續,會在戶口本上加上你的登記頁。當場可辦。入戶一周後,即可去辦新身份證。至此你的戶口算落下了,不過還沒完。還要辦社保和公積金的轉移手續。
9. 請你的單位人事幫你建立上海的社保和公積金帳戶。
10. 同時你要到戶口所在街道的社保服務中心辦理勞動手冊(現在社保社區化了,可以自己直接去街道辦),拿著戶口本、身份證和一張1寸照片(黑白彩色均可)就可以了,不需要工作合同。當場可辦。不需要錢。比較奇怪的是勞動手冊的鋼印我所在街道的社保服務中心需要自己再去金橋職業介紹所那裡敲。
11. 把戶口本復印件和勞動手冊交給單位人事,請其幫助辦理原戶口所在地的養老金帳戶資金到上海的養老金帳戶的轉移。
12. 帶上身份證到上海公積金管理中心(在金陵東路靠西藏南路附近)辦理公積金從外地轉移來滬的證明(不知道是否要等你已經開始在上海繳納公積金後還是建立帳戶後就可以,)。他們很清楚這個流程,所以不用太多解釋。當場可開到一個你的上海公積金帳戶的證明,寫明了你的帳號、你單位的帳號和開戶銀行等信息。
13. 把這個證明交給單位人事,請其幫助辦理原戶口所在地的公積金轉移來滬。
四.關於單位歸屬的困惑
外企一般沒有人事權,而由第三方代理。這時很多表格的章應該是誰來敲就是個很頭疼的問題,好像誰都不能給一個明確的答復
F. 電容去離子是個神馬
超級來電容是通過物理原理做的源電池,而二次電池多是用化學原理做的化學電池。所以兩者本質上就是兩回事,一個是物理上的電荷轉移,一個是把化學能轉變成電能。 使用上,超級電容內阻更小,所以瞬間放出的電流可以更大。
G. 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的科研成就
科研獲獎 根據2016年3月研究院官網顯示,至2009年,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獲國家科技獎勵12項、地方科技獎勵53項、軍隊科技獎2項。
2014年,上海生科院共獲國家、省部委及各類社會力量獎勵77項。 國家級獲獎獲獎名稱項目時間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TRPC通道促進神經突觸形成機制的研究2014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水稻重要生理性狀的調控機理與分子育種應用基礎2014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DC細胞活化調控與Th細胞分化機制在免疫相關疾病中的研究2013 國家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東亞人群和混合人群基因組的連鎖不平衡研究2012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水稻復雜數量性狀的分子遺傳調控機理2012 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膠質細胞新功能的研究2010 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真菌殺蟲劑產業化及森林害蟲持續控制技術2009資料來源: 項目承擔 根據2016年3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共爭取到國家與地方各類科研項目989項。其中973項目10項,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13項,國家重大專項項目59項,863課題165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1項,重大研究計劃項目36項,創新群體9項,中科院創新重大項目7項,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項目140項等。近三年到帳的科研項目經費達24.5億元。
2014年,上海生科院共有在研項目,800餘,項,其中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 項目26項、承擔課題41項,主持(或承擔) 中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 課題5項,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4項,主持(或承擔) 重大專項17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7項,重點項目51項,面上項目225項,重大研究計劃項目39項,重大項目2項,主持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1項,承擔項目6項,科技服務網路計劃項目2項,承擔國際合作項目56項,新增的253項各類項目合同經費達4.04億元。
2013年,上海生科院共有在研項目460餘項,其中主持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 項目26項、承擔課題57項,主持(或承擔) 中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 課題5項,主持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4項,主持(或承擔) 重大專項44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5項,重點項目48項,面上項目210 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項目32項,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主持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1項,承擔項目4項,重要方向項目13項,承擔國際合作項目51項,新增的230餘項,各類項目合同經費52億元。 論文發表
2014年,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發表sci論文867篇(第一署名單位論文386 篇),在cell、nature、science及其系列期刊等高水平雜志上發表論文102篇(第一署名單位論文58篇),申請專利114項,其中國際專利26項,專利授權70項,其中國際專利5項。
2013年,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發表sci論文864篇, 其中影響因子大於9分的52篇, 在《細胞》 (cell)、《自然》(nature)、《科學》 (science) 及其系列期刊上發表論文60篇,申請專利128項,其中國際專利28項,專利授權69 項,其中國際專利11項,通過與企業合作和成果轉化, 簽訂合同金額3152萬元,到賬金額2597萬元,其中技術轉讓和專利許可金額113 萬元。 論文發表情況刊物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系列4751198Cell---4---1---2Cell 系列311433EMBO J---21---2---PNAS3889613Plant Cell164334合計133121292439資料來源: 《Cell Research》 《Cell Research 》(《細胞研究》)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與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生命科學期刊社承辦,是一家以全英文形式出版、編輯和發行原創性研究論文、學科綜述及快報的國際性學術月刊。 2013年7月30日,據美國湯森路透集團(Thomson Reuters)發布的最新期刊引證報告(2013版)顯示,Cell Research(《細胞研究》)影響因子提升至11.981,在SCI收錄的185種國際細胞生物學領域期刊中影響因子排名第13位,在同領域亞太地區學術期刊中排名第一。 《Molecular Plant》 《Molecular Plant》( 《分子植物》)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和中國植物生理與分子生物學學會,2013年度影響因子為6.605,處於q1水平,在sci收錄的196種國際植物科學領域期刊中影響因子排名第8,該雜志在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分子生物學) 同類期刊中的影響因子排名第43位。 《Acta Biochimica etBiophysica Sinica》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創刊於2004年,月刊,被PubMed收錄,被SCI收錄,其研究領域為: 生物化學、生物物理,主辦單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和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2014年SCI影響因子:2.191。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分子細胞生物學報》)主辦單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14年SCI影響因子:6.771,2013年度影響因子為8.432, 處於q1水平。 《Neuroscience Bulletin》 《Neuroscience Bulletin》( 《神經科學通報》)主辦單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中國神經科學學會、第二軍醫大學,2014年SCI影響因子:2.509。 《Cell Discovery》 《Cell Discovery》主辦單位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 、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 《生理學報》 《生理學報》是由中國生理學會和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中英文兼登的學術刊物,該刊為雙月刊,主要刊登生理學和相關生命科學的研究論文、研究快報、實驗技術及以本人研究工作為主的綜述。該刊的前身是《中國生理學雜志》,於1927年創刊,是中國最早出版的生理學學術期刊。從1953年起,改名為《生理學報》。
《生理學報》被美國「Medline/PubMed」、「Biological Abstracts」、「Chemical Abstracts」、「Index Medicus」、 「BIOSIS Previews」、荷蘭「Excerpta Medica」、「Scopus」、波蘭「Index Copernicus」、「日本科技文獻速報」,「WHO西太平洋地區醫學索引」和「俄羅斯文摘」以及「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期刊網等國內外檢索期刊或資料庫收錄,是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和生物類核心期刊。
《生理學報》在1999年榮獲國家期刊界最高獎項——首屆「國家期刊獎」;2000年獲中國科學院優秀科技期刊特別獎;2001年入選雙獎期刊「中國期刊方陣」。2003年榮獲第二屆「國家期刊獎」。2005年榮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百種重點科技期刊」。2009年榮獲「新中國60年有影響力的期刊」稱號。2005~2012年多次入選「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和「中國精品科技期刊」行列。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報》創刊於1979年,由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和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共同主辦,是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專業性學術期刊。該刊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CSTPC)、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中國生物學文摘、中國學術期刊文摘等收錄;國際上,被六大檢索系統之一的美國化學文摘(CA)收錄。同時,該刊被列為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研究生招生考試的參考書目之一。 《植物生理學報》 《植物生理學報》經新聞出版總署批准,《植物生理學通訊》由2011年更名為《植物生理學報》,英文刊名為Plant Physiology Journal。期刊榮獲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植物學類」核心期刊;為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和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被CA、AJ和JI等收錄;入選2012年華東地區優秀期刊。2006~2012年連續7年被評為中國科協精品期刊。 《生命科學》 《生命科學》隸屬於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1988年創刊,原刊名為《生物學信息》內部發行;1992年起更名為《生命科學》,公開發行,CN31-1600/Q,大16開,96頁,是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物科學部、中國科學院前沿科學與教育局、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和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共同主辦的全國性、公開發行的學術性、綜合類期刊。自2004年第1期起,被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收錄,即被評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被收錄為「中文核心期刊」。
《生命科學》榮獲第二屆上海市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被「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國期刊網」、「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生物學文獻資料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光碟資料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和「台灣華藝CEPS中文電子期刊服務」收錄。 《生命的化學》 《生命的化學》創刊於1980年,雙月刊,為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期刊網來源刊、中文核心期刊(2004版、2008版),已被CA 化學文摘(美)(2011)、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日)(2013)、CSCD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2013-2014年度)等資料庫收錄。
H.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的科學研究及研究方向
生物醫學工程學院旨在對接國際前沿研究、國家重大需求、臨床醫學發展需要和交大現有的基礎,重點建設「生物醫療儀器」、「神經科學與神經工程」、「醫學影像與信息學」、「生物材料」四個學科領域,其相關的應用技術主要將用於人類疾病的預防、診斷、監護、治療和康復。近五年,主持科技部973首席項目2項,973課題 8項;國家863項目5項;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研項目30項,其中重點項目2 項;學院還有一批國家、上海市的其他重點科技項目。近四年的科研經費超過八千萬元;涌現出陳亞珠院士、徐學敏教授、楊國源教授、高維強教授等一批優秀的科研團隊。在科研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獲得了豐碩的成果,產生了一批國內外矚目的科研成果;在IEEE Trans. ,ASME Trans. ,Ann. Biomed. Eng. ,Biomaterials. ,Phy. Rev., Langmuir等國際一流期刊發表SCI論文153篇、EI論文120篇,授權發明專利82項;獲得了教育部自然科學獎、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上海市科技進步獎等多個獎項。
上海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共分四個研究方向:
1.醫療儀器
2.醫學影像與信息學
3.神經科學與神經工程
4.生物材料
在科研方面,2003年胡鈞教授領銜的「DNA單分子的納米操縱」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徐學敏教授領銜的「中央空調系統中空氣清潔滅病毒病菌裝置研究」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同年庄天戈教授領銜的「JHQ醫學影像存取與傳輸系統」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005年,孫福成教授領銜的「高強度聚焦超聲治腫瘤設備」獲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2005年朱貽盛教授領銜的「非線性分析方法在心腦重大疾病診斷中的應用」獲教育部提名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06年梁培基教授領銜的「視網膜神經元突觸可塑性及視網膜神經元網路中的信息處理」獲得上海市自然科學獎三等獎。2005年任秋實教授獲973首席項目一項。2009年徐學敏教授獲973首席項目一項。在全國重點學科中僅上海交大有兩位生物醫學工程的973首席科學家。在近5年中,生物醫學工程系有973一級子項目7個、863重點項目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上海科委重大項目3項、專項2項、重點項目1項,有授權專利26項和國家標准1項。生物醫學工程系的教師在Annals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Nano letters、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Biophysical Journal、ASME Journal of Biomechanical Engineering、ASME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Annual Review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Optics Express、 Optics Letters、Biomaterials、Chemistry of Materials等國際一流期刊發表了一系列高質量的論文。徐學敏教授擔任了Annals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的Associate Editor,童善保研究員擔任了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Systems and Rehabilitation Engineering的Associate Editor,趙俊副教授擔任了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medical Imaging的Associate Edit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aging的Editor。
在教學方面,1996年庄天戈教授獲電子部工業部第三屆全國工科電子類專業優秀教材一等獎(計算機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第一版)); 1999年庄天戈教授獲上海市育才獎;2002年庄天戈教授編寫的教材《計算機在生物醫學工程中的應用》 (第二版)獲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 2004年庄天戈教授負責、趙俊副教授主講的《生物醫學圖像處理》獲國家級精品課程(全國生物醫學工程學科中第一門國家精品課程),同時獲上海市優秀教育成果一等獎。 2000年張緒省的博士論文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這是上海交大第一篇入圍的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為朱貽盛教授;2004年童善保的博士論文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為朱貽盛教授;2005年朱貽盛教授被授予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稱號,同時獲上海市優秀教育成果一等獎。
I. 入上海戶口需要哪些條件
2016年4月25日,上海市政府官網發布《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推進本市戶籍制度改革內的若干意見》容規定上海戶口新政策。
滿足9大條件可辦理上海戶口並落戶:
1、居住證滿7年
2、居住證積分120分+
3、買房
4、社保職稱繳納滿7年,可以累積
5、符合上海人才引進條件
6、無違法生育
7、無犯罪記錄
8、稅單必須滿7年
9、要麼你有上海認可的中級職稱、或者等同於這樣的資格證社保繳納基數連續3年是上海平均的2倍。
(9)上海市自然科學獎電容去離子擴展閱讀:
正確的對待購房落戶:
一是應該取消戶口政策帶來的身份歧視;
二是國家的資金,應該向農村傾斜,大力扶持農村的交通、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以及教育、衛生等各項基礎設施,讓農村擁有和城市一樣的基礎設施;
三是國家應該鼓勵和激勵人才到農村這一廣闊天地創業,為到農村創業的人才提供資金上的扶持以及待遇上優惠。這樣,才能吸引人才到農村創業,吸引資金到農村發展,農村才能發生和城市一樣的變化。
J. 上海大學走出過哪些知名校友
本人是上海大學的一名在讀碩士研究生,在此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上海大學是一座上海市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作為一個建校只有二十幾年的學校,它有著蓬勃的朝氣,但同時它又是一位從1922年一直走到現在的學校,有著一定的歷史底蘊。由於上海大學是四大學校合並後建立的,目前為止上海大學走出的知名校友有很多,其中包括政治界、經濟界、娛樂界方面的精英校友,比較有代表性的為張東、楊尚昆、胡逢康等人。
謝謝閱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