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宋慶齡多少歲
宋慶, 4月5日出生,中國內地男演員,盛夏星空影視傳媒旗下藝人。
2003年參演犯罪題材劇《警察抓小偷》,自此開始演藝事業。2006年參演革命歷史劇《八月桂花遍地開》。2010年出演剿匪題材劇《瑤山大剿匪》。2011年參演古裝偵探劇《刑名師爺》。2014年出演戰地愛情傳奇劇《我叫劉傳說》。2015年領銜主演都市情感電影《愛誰誰之所謂相愛》。2016年,主演的革命劇《信者無敵》 。2017年,主演戰爭劇《誓盟》。
中文名
宋慶
國籍
中國
民族
漢族
出生日期
4月5日
職業
演員
老伍宋慶個人資料彭泊睿李穎嘉許新宇孫征宇周芮伊王朋利暢洋迅播影院
演藝經歷
2003年在張國慶執導的犯罪題材劇《警察抓小偷》中飾演扒手黃鼠狼,自此開始演藝事業。
宋慶
2004年出演孫鐵執導的系列電視電影《刑警張玉貴》的第四部《忠孝兩全》 。同年在張國慶執導的農村鄉土劇《鳳凰起舞》中飾演喜歡著女主角李欣欣的郎永祿。
2006年參演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的革命歷史題材片《八月桂花遍地開》。同年與於震、肖毅峰共同主演歷史抗戰劇《沁源圍困戰》,該劇是根據郭天仰、高平長篇小說《鐵血戰魂》改編而成。
2007年在張國慶執導的家庭生活劇《秋去秋來》中飾演老校工胡大伯的兒子胡勝海。
2008年參演以生態保護與開礦破壞生態為主要沖突矛盾的電視劇《家園》 。同年在趙文瑄,丁軍主演的戰爭劇《海峽往事》中飾演月娥的舊時戀人季旺鄉 。
2009年參演谷錦雲執導的革命戰爭劇《陝北漢子》 。
2010年出演英壯執導的抗日喜劇《二號交通站》 。之後出演趙青、於震共同執導的抗戰歷史劇《烈火》。同年在張國慶執導的廣西剿匪劇《瑤山大剿匪》中飾演土匪頭子黃骨朵 。
宋慶
2011年在張國慶執導的「英雄無敵"系列電視劇的第四部《正者無敵》中飾演六十六師政訓處成員鍾衛兵。之後再次與張國慶導演合作,出演了諜戰革命劇《強者風范》中黃板牙一角 。同年在谷錦雲執導的革命戰爭劇《尖刀隊》中飾演擊國民黨殺手「鷹眼」。同年在吳奇隆、霍建華主演的古裝偵探劇《刑名師爺》中飾演擅長製作煙花爆竹的魏明 。
2012年在徐僧、袁志博主演的近代抗戰劇《神槍之出生入死》中飾演身懷絕技,混跡江湖多年的鐵手神偷耗子劉 。同年在張國慶執導的軍旅勵志劇《火藍刀鋒》中飾演原東南亞某國退役蛙人,後成為海盜頭目的托馬斯 。同年在喬鵬樾、李卓霖主演的「夢舟戰爭三部曲」第三部《靂劍》中飾演國名黨士官范侯臨 。
宋慶
2013年參演吳斌執導的革命戰爭劇《燃燒》 。之後在張國慶執導的民國剿匪劇《剿匪英雄》中飾演國民黨軍統特務營派到剿匪小分隊中的卧底閆德全 。
2014年4月與陳寶國、馮遠征合作主演農民史詩劇《老農民》,飾演菜包子一角 。5月與葛天合作出演年代抗戰傳奇劇《來勢兇猛》,飾演革命義士莫大棒子 。8月出演近代革命劇《獵風行動》,飾演反派角色馮由一角 。10月31日在橫店與錢泳辰、斕曦合作出演戰地愛情傳奇劇《我叫劉傳說》,他在劇中飾演見多識廣、具有民族責任感和愛國主義精神的「神運算元」賈半仙 。
2015年1月領銜主演現代都市情感新媒體電影《愛誰誰之所謂相愛》,在片中飾演沒工作在家炒股的憤青魯四 。5月參演陳皓威執導的戰爭懸疑劇《怒江之戰》 。9月何潤東、李純合作出演電影《藏地密碼》,在片中化身捕獵能手索瑞斯 。
2016年,在蔣家駿執導的金庸武俠劇《射鵰英雄傳》中飾演丐幫長老魯有腳 。
2017年,主演的戰爭劇《誓盟》在橫店殺青,在劇中飾演熱血勇士許老坎 。
編輯於 2021-02-08
TA的回答是否幫助到你了?
能夠幫助到你是知道答主們最快樂的事啦!
有幫助,為TA點贊
無幫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7個回答
寵物生病不用慌,阿聞互聯網寵物醫院免費寵物問診
值得一看的狗狗相關信息推薦
阿聞好獸醫互聯網寵物醫院超5000名寵物醫生線值班,可通過圖文/視頻/電話免費問診!
新瑞鵬寵物醫療集團有限公司廣告
生活污水處理設備多少錢?這家污水處理設備價格便宜!呂梁專享
污水處理設備廣告
更多專家
宋慶年齡的年齡多大?
專家1對1在線解答問題
5分鍾內響應 | 萬名專業答主
馬上提問
最美的花火 咨詢一個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lanqiuwangzi 咨詢一個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garlic 咨詢一個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188****8493 咨詢一個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籃球大圖 咨詢一個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動物樂園 咨詢一個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AKA 咨詢一個教育問題,並發表了好評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阿里巴巴」加工,限量好貨每日更新!
「阿里巴巴」加工,大廠直供,直擊成本價!想淘貨源就用1688,必采清單輕松GET!「阿里巴巴」精選優質廠商,進貨更省心!
廣告2022-04-24
宋慶年齡的年齡是多少?
82歲。 宋慶(1820年—1902年),字祝三,山東蓬萊人,清末名將。參與鎮壓太平天國、捻軍以及平定陝甘回亂、甲午戰爭、庚子之變等。獲賜「毅勇巴圖魯」」格洪額巴圖魯「是勇號,累官至湖南提督,加封太子少保。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病逝於軍中,以尚書銜賜恤,封三等男爵,入祀賢良祠,謚號忠勤,歸葬於蓬萊城東南龍山之陽。 行伍出身 宋慶幼年家境貧寒,1853年(咸豐三年),時年33歲的宋慶赴防安徽投靠同鄉亳州知州宮國勛,助其鎮壓捻軍有功,擢為參將。 1861年(咸豐十一年)宋慶因同太平軍和捻軍作戰有功,晉升記名總兵,賜「毅勇巴圖魯」勇號。 1862年(同治元年),安徽巡撫唐訓方裁整淮軍,以三營歸記名總兵宋慶所統。因宋慶勇號毅勇巴圖魯,故稱毅軍。 毅軍成立後仍立功頻頻,1864年(同治三年),宋慶協助僧格林沁擊滅苗沛霖,擢為南陽鎮總兵。 1865(同治四年)至1868年(同治七年)間縱橫於豫、皖、直(冀)、鄂、魯五省,專剿捻軍。其間宋慶實授了南陽鎮總兵,毅軍自此也成為由河南協餉的軍隊。平捻之後,勇營大量裁撤,毅軍因戰功得以保留,並發展至十營左右,成為河南的兩大留防勇營之一。 1867年(同治六年),敕賜黃袍馬褂,更勇號為「格洪額巴圖魯」。 1868年(同治七年)。隨李鴻章戰於直隸,賞二等輕車都尉,授湖南提督。 1869年(同治八年),陝甘回亂,宋慶隨左宗棠西征,連戰皆捷。 1872年(同治十一年),賞戴雙眼花翎,移授四川提督。 1875年(光緒元年),奉詔會辦奉天軍務,駐錦州、營口。
22瀏覽2021-06-05
癱瘓老人卧床病人紙尿褲老年用的尿不濕專用L40片厚防側漏XL30片
¥97.92 元
益百年成人紙尿褲老人尿不濕老人用尿褲大號加大碼男女老年尿布濕
¥100 元
益百年成人紙尿褲XL老年人尿不濕褲男女加大碼特大碼紙布褲加厚冬
¥66.99 元
m.taobao.com廣告
100片經濟裝成人紙尿片 50X22cm老人用尿不濕男女老人尿片紙尿褲
¥93.8 元¥93.8 元
購買
淘寶熱賣廣告
正在載入
評論
② 山西的污染對北京的影響
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對環境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僅要解決北京市本身的環境問題,也要解決對北京環境有重大影響的周邊地區的環境污染問題。
山西省地處北京地區上風向及水源地上游,是我國環境污染最嚴重的省份之一,全省主要城市空氣質量全部超過國家三級標准,全國污染最嚴重的30個城市中,山西省佔了13個;全省26條河流104個監測斷面中,有73%的斷面水質超過國家地面水五類水質標准,失去了使用功能,由於水污染造成的跨界污染糾紛日益增多,地下水的污染也在加劇;生態環境破壞日益突出,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嚴重,礦產資源開發造成的地質災害面積達6000平方公里,地下采空區達1300平方公里,塌陷區520平方公里,
由於山西所處的地理位置及氣候條件,它的環境問題不僅僅制約了山西的社會及經濟的發展,影響到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社會安定,而且對北京市的環境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對北京官廳水庫的影響。山西省海河流域桑乾河、南洋河均處於北京市官廳水庫水源地上游,境內地水土流失、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對官廳水庫的水環境造成了嚴重影響,而官廳水庫正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水源地之一。
2、大氣污染源的影響。山西省與北京地理接近,且同屬於大陸季風氣候區,為北京的上風向,境內大氣污染物向下風向的擴散飄移,必然會對北京的大氣環境造成影響。
3、生態環境破壞的影響。一方面是上游水土流失、水源衰竭對官廳水庫的影響;另一方面是山西省北部桑乾河、南洋河流域位於風沙侵蝕區,土地沙化、風蝕現象嚴重,是北京近年來沙塵暴來源地之一。
4、對北京人文環境的影響。2008年北京奧運,不僅是「綠色奧運」,而且也是「人文奧運」。將充分體現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其影響不僅僅局限於北京,山西省作為北京周邊的一個文物大省,也是北京「人文奧運」的重要部分之一。其環境形象,不僅僅關繫到山西,也關繫到北京。
為遏制山西的環境污染和生態惡化,為北京奧運創造一個良好的周邊環境,「十五」其間,山西省計劃安排大氣、廢水及生態保護等環保項目227個,總投資190億元,約佔山西同期國內生產總值的1.5%。由於山西是一個經濟窮省,且歷年環境欠帳嚴重,除山西省進一步挖掘潛力,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外,還需國家給以大力支持。具體包括以下內容:
1、黃河、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投資。共安排治理項目98個,總投資41. 44億元,包括城市污水處理和工業廢水治理兩方面。
2、大所污染防治投資。共安排治理項目61個,總投資75.02億元,包括城市供熱、供氣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工業廢氣治理等方面。
3、固體廢物治理投資。共安排工業固體廢物和垃圾處理工程17項,需投資13.96億元。
4、生態保護投資。共安排生態保護項目89項,需投資52.47億元,主要包括重要生態功能保護區、資源開發生態恢復、生態示範縣和自然保護區管理等項目。
5、能力建設投資。山西省環境監督能力建設薄弱,共安排能力建設計劃項目7項,總投資4.65億元,主要包括執法裝備和環境監測儀器設備、城市空氣和河流自動監測等。
6、環保產業投資。共安排5個環保產業項目,需投資 2.84億元。
7、按隸屬關系,對全省現有電廠進行脫硫改造。華北電管局所屬電廠,由國家出資建設脫硫設施,地方電廠由山西出資建設脫硫設施,以加快山西電廠脫硫改造,減少SO2排放。
1、加大我省SO2排放。
2、加大我省SO2排污費徵收范圍,提高徵收標准。目前山西SO2排污費徵收范圍僅限於「兩控區」,徵收標准為0.20元/公斤,每年只能徵收3000萬元,遠遠不能滿足治理需要。因此,請國家批准山西參照北京、河北等地的辦法執行,將徵收范圍擴大到全省,徵收標准提高到0.60元/公斤。同時,為減輕電廠負擔,將山西上風電價適當提高,每度電增加0。010~0.015元。這樣,以全省火電廠年燃煤4000萬噸,含硫量 1.2%計,每年可徵收SO2排污費約2.8億元,10年可籌集資金28億元,將此資金專項用於脫硫改造,將大大彌補資金不足。
3、請國家給山西增加焦炭出口配額。山西以煤炭為主的經濟結構決定了焦化工業是
原煤轉化的主要途徑之一。統計資料顯示,全國焦炭出口80%原產地是山西,但山西焦炭出口配額只有全國的1/3,山西生產的大部分焦炭只能通過具有出口配額而又不生產焦炭的其他省出口,把污染留在了山西,而中間的價格差價卻使山西承受了巨大的損失。因此,請國家增加山西焦炭出口配額,以提高焦化行業經濟效益,增加發展後勁,積累污染治理資金,提高污染治理水平。
10、請國家在城市污水回用和煤礦礦井水處理及回用方面給予山西資金支持。山西計劃在「十五」期間把城市污水回用及煤礦礦井水處理及回用作為節約水資源的重要手段,計劃在建成的太原河西北中部污水處理廠、大同西郊污水處理廠、臨汾污水處理廠等基礎上再建設污水回用工程,總回用規模60萬噸/日,用於太原一電廠、汾河公園補水,臨鋼等企業冷卻、市政綠化、農業灌溉等工程,約需投資4億元;在西山、汾西、陽泉、大同等幾大礦務局及排水量大的地方煤礦建設礦井水處理及回用工程,回用水用於煤礦生產、生活及周邊工業用水和農業灌溉等用水,總建設規模為50萬噸/日,總投資約需10億元,兩項合計約需14億元。
富的代價:污染第一
除了安全隱患和職工收入,環保是車樹春強調的另一個問題。
付出巨大的環保代價,從山西省開始大規模挖煤的第一天起已經註定。能源大省的地位逐漸為人所注意的同時,山西的污染也開始被外界關注。
2005年3月31日,山西省副省長牛仁亮在全省環保工作會議上告訴與會人員,前幾天,當他會見前來與山西合作開發大氣污染防治規劃項目的挪威大使時,他問,為什麼挪威會對山西的污染感興趣?對方說,山西的污染通過大氣污染能夠漂流到挪威。五年前,日本友人向他說了類似的話。
在「山西省北中部大氣污染物中距離輸送對北京的影響」課題組完成的中期報告中顯示:山西北中部區域存在著明顯的向北京輸送大氣污染物的輸送通道。
山西省的污染究竟嚴重到何種地步?
今年全國「兩會」舉行前,牛仁亮在「中部六省崛起」記者招待會上,被問及該問題。他坦率地說:「山西的污染仍然是全國第一!」
隨後,來自山西的全國政協委員崔智宏在「兩會」上提出,希望國家給予山西「環境保護重點省」的待遇。
雖然情況比以前好了,但山西還是全國污染最嚴重的省份,牛仁亮並不諱言這個事實。
2004年發布的全國污染防治重點城市中,山西省有五個城市「入榜」。臨汾、陽泉和大同是所有被「點名」城市中污染最嚴重的。牛仁亮說,山西省另外六個地級市之所以未列入這個污染排行榜,是因當地沒有大氣監測系統。
4月14日,山西環保局網站公布了山西在《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報告》中的排名情況,山西的生存支持系統、環境支持系統、經濟發展質量和環境水平都排名全國第30位。
山西省環保局助理巡視員王景龍指出,山西新上馬的大型機焦爐,至今沒有一個能做到污水、廢氣全面達標排放。
「一般認為,每生產一噸焦炭,要生產煤氣400立方米左右。而一半的(機焦爐自用50%)煤氣會白白排放。」山西省環保局副局長關存先說,「目前全世界在用的機焦爐,是1904年由德國完成的三段式焦爐,它最大的問題是無法徹底解決污染,強致癌物質——苯並芘排放量很大。」
2004年,山西省環境科學研究院經監測證明,苯並芘在山西已形成大范圍的面污染。如果按照2003年山西省焦炭產量1億噸計算,山西省產生的苯並芘要將近200噸。
「煤炭粗加工造成的影響是最嚴重的,」王景龍說,「簡單來說,我們要解決的就是煤煉焦後的煤氣轉化問題。煤炭煉製成焦炭,要產生大量的煤氣。土法煉焦是全部排出,污染社會。煤化工就是回收部分煤氣,煤氣中含有2000多種化學成分,但是因此造成的化學污染更大。國外對煤化工的研究基本都失敗了。德國魯爾區的解決方式是將17座焦爐關閉了16座。」
誰來作出補償?
在山西省與挪威共同完成的大氣污染防治總體規劃項目中,對山西省的大氣污染損失進行了測算,以2000年為基準年,山西省的大氣污染損失約為80.97億元。
「煤炭挖掘過程造成的影響也是一塊重要的污染。」據王景龍介紹,2004年全省境內26條主要河流中63.2%的河流斷面處於劣五類水質,山西省水土流失面積佔全省國土面積的70%,由於採煤造成的地下采空區和塌陷區使地下水每年損失10多億噸,人民群眾生產和生活受到了嚴重影響。
本報記者在山西采訪期間,綠色GDP是每個接受采訪的山西人津津樂道的話題。「對於資源產地,對於生態脆弱地區,國家有關部門應當遵循國際管理施行相應的產業補償制度和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山西省社科院副院長、全國最早的綠色GDP概念提出者之一董繼斌認為,在現行市場經濟體制和價格體系下,自然資源的租金尚未形成一項政策而付諸實施,自然資源產品的市場價格也不能充分地反映自然資源本身應具備的價格,致使以輸出資源產品為主的地區,在未能獲得自然資源租金的情況下,無力對這種資源或替代資源作補償性的投入,而以輸入資源產品為主的地區,可以不支付自然資源租金而獲得額外利潤。
「計算綠色GDP最大的難度在於對綠色GDP里資源價格的測算,我們是通過模糊計演算法測算的。馬克思經濟學理論認為資源無價,只有通過勞動過濾以後,煤炭產品才是有價格的。所以挖資源存在一種價值。」董繼斌說。
③ 黃河的治理方法有哪些
建國以來,特別是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以來,在毛主席革命路線指引下,治黃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在下游,大力鞏固了堤防,戰勝了洪水、凌汛,保障了黃淮海大平原的工農業生產;中、上游地區的水土保持蓬勃發展,一些多泥沙支流治理也初見成效;三門峽水庫改建工程基本完成,庫區淤積有所緩和;全流域水利水電事業取得很大進展。沿黃廣大人民群眾在治黃斗爭實踐中創造了許多新經驗,對黃河的情況和規律有了更多的認識。但是,黃河的洪水和泥沙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近幾年來,黃河下游又出現了新情況和新問題。由於工農業用水增加等原因,河道淤積加重,河槽抬高,有些地方形成懸河中的懸河,排洪能力降低。不僅大洪水有危險,中小洪水也有順堤行洪,沖決大堤的可能,嚴重威脅兩岸安全。凌汛問題也未完全解決。黃河安危,事關大局。確保黃河下游防洪、防凌安全已是當務之急。
④ 黃河的資料 200字
關於黃河的資料第一個資料
黃河,中國的第二大河。發源於青海高原巴顏喀拉山北麓約古宗列盆地,蜿蜒東流,穿越黃土高原及黃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幹流全長5464公里(1萬多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總面積79.5萬平方公里(含內流區面積4.2萬平方公里)。
據地質演變歷史的考證,黃河是一條相對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萬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內還只有一些互不連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獨立的內陸水系。此後,隨著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蝕、奪襲,歷經105萬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間逐漸連通,構成黃河水系的雛形。到距今10萬至1萬年間的晚更新世,黃河才逐步演變成為從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貫通的大河。
關於黃河的資料第二個資料
一、世界第五長河
黃河,世界第五長河,一條5464公里長的大河,在中國北方 蜿蜒流動。從高空俯瞰,它恰似一個巨大的"幾"字,又隱隱就是我 們民族那獨一無二的圖騰。
二、黃河的表徵
它不僅僅是一條大河。黃河,黃土地,皇帝,黃皮膚,這一切黃色表徵,把這條流經中華心臟地區的濁流升華為聖河。《漢書.溝洫 志》就把黃河尊為百川之首:"中國川源以百數,莫著於四瀆,而河 為宗。"
三、黃土風成說
在久遠的地質年代,在亞洲內陸的沙漠戈壁,遍地砂石在驟冷驟 熱的嚴酷環境中被支解粉碎,直至形成粉末。內陸盛行的西北氣流, 經年累月地把它們吹向東方,粗砂落於蒙古高原,最細膩的粉末隨風 飄落到今天甘肅、陝西、山西、青海、寧夏、河南6省。千百萬年的 搬運堆積,終於形成了一個北起長城,南至秦嶺,西抵日月山,東達 太行山的黃土高原。
四、深厚廣闊的黃土層
這是一片無與倫比的黃土,它的面積廣達41萬平方公里,黃土 覆蓋厚度一般在100米以上。而隴東、陝西、晉西等地,黃土深達 100到200米,蘭州地區更厚達300米以上。
五、六千年前的伊甸園
植物學家們研究發現,雖然黃土高原的降水不如南方豐沛,但養 分的淋溶損失也較少,非常適合楊樹、樺樹、櫟樹、油松、雲杉和酸 棗、黃荊條等生長。那時繁茂的植被,涵養著一個溫暖多雨的伊甸園。 今天山西、陝西、甘肅、寧夏等省份,分布著大片原始森林。地處中 原的河南省簡稱為"豫",顯示在倉頡造字的時代,它仍是大象出沒 之地。
六、歷史興盛的基礎
地質學家們發現,黃土具備優良的解理性,適合開掘窯洞居住; 農學家們發現,黃土中各種礦物營養物質豐富,具有較高的天然肥力。 先民們漸漸在這片黃土地上開鑿窯洞居住,種植五穀為生。5000 多年前,皇帝、炎帝的部落興盛起來,華夏先祖的足跡踏遍了黃土地。 隨後的日子裡,中國第一個王朝夏興盛於此,立國800年的周朝源 起於此,而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的秦帝國也勃興於此。
七、遠古時代文明的啟蒙
在160多萬年前的山西芮城西候度人類活動遺址中,人們找到 了被火燒過的動物化石和鹿角化石,在100萬年前的山西藍田人類遺址中,人們找到了多處碳末堆積。
從那以後,藍田人、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都在黃河的臂灣里繁衍生息。直到6000年前,黃土地上出現了以半坡文明為代表 的母系氏族文化。
我們的祖先,就在這樣一片綠野間狩獵採集,度過了華夏文明 的金色童年。
八、歷史記述改造自然的功績
這里確實最早沐浴了文明之光,這里也難免最早被受了文明之火。 上古傳說,神農氏曾教民稼穡。耐人尋味的是,神農就是炎帝,也就 是火神,他所傳授的實際上是焚林墾殖。
《孟子》中記載了三皇五帝燒山林的"功績": "當堯之時...草木暢茂,禽獸繁殖,五穀不登,禽獸逼人...堯獨憂之,舉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澤而焚之,禽獸逃匿。"
在詩經中,我們聽到了先民們砍伐時的吟唱: "侃侃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漪。""伐木叮叮, 鳥鳴嚶嚶。"
九、黃土高原植被第一次受大損
始皇帝統一六國,大量人口隨之進入關中,墾殖面積大增。與此同 時,他大興土木,建造宮殿陵寢,大肆砍伐關中山地森林,始皇三十三 年(公元前214年),蒙恬擊潰匈奴,取得河套地區大片土地,隨後 實行屯墾戍邊,多次向鄂爾多斯高原地區移民,每次人數多達數十萬, 原本一望無際的草原變成了農耕區。
十、黃土高原森林第二次受大損
西漢時期,天下大治,中國人口激增至6000萬。向西北開拓移 民成為解決人口膨脹壓力的主要手段,僅漢武帝時期,就向西北邊塞遷 徙了70餘萬人口。西漢將匈奴趕到遙遠的漠北,將大片林牧區變成了 農耕區。西漢在河套開發的引黃灌溉工程,是以寧夏內蒙的賀蘭山森林 和陝北森林的大破壞為代價的。
十一、黃土高原森林第三次受大損
唐朝立國之初,勵精圖治,經濟迅速恢復。由於其經濟貿易外交 的中心皆偏於西北,因而西北地區的屯田墾殖搞得有聲有色。黃土高 原的林牧區開辟了大片農田,墾田數十萬畝。每丁耕田有二三百畝, 廣種薄收,造成植被大面積破壞。
唐代定都黃土地的中心城市-長安。盛唐氣象,國力達到頂峰, 都城的規模當然前無古人,耗用木材無數。僅就長安附近而言,唐代除了在寶雞、眉縣、周至、戶縣等鄰近山中採伐外,還遠到岐山、隴山和當時嵐州(今嵐縣)、盛州(今內蒙額爾多斯高原一帶)采辦。
十二、黃土高原森林第四次受大損
宋代建都開封,因為洛陽附近黃河南北的山嶺早被砍伐一空了, 不得不遠去呂梁山採伐,當時渭河上游林區也橫遭暴劫。史載北宋剛 剛立國,就在秦隴之間大肆採伐。陝西秦嶺、子午嶺、羅山,寧夏賀 蘭山、大盤山,甘肅沼河、隴南山地,森林先後遭到破壞。宋朝官商 每年僅從陝甘間的隴山就採得大木萬株以上,竟使當時開封城內良木堆積如山,私商采賣木材更是不計其數。
十三、黃土高原森林第五次受大損
明朝重得西北,重視屯田,以便以屯養軍,以軍隸民。當時"屯 田普天下","而西北為最"。明初駐屯雁門、偏關長城附近時,那 里因山勢峭壁拔,林木茂盛,"人鮮徑行,騎不能入"。到了明中葉, 北京的高官顯貴,邊關將士,當地居民,群起砍伐,"百家成群,千 夫為鄰,逐之不可,禁之不從"。單是每年販運到北京的林木,就不 下百萬根。
十四、黃土高原森林第六次受大損
滿清入關,短短幾十年休養生息,人口由8000萬增至兩億。 華北、江南人滿為患,於是大量流民自發湧向西北。黃土高原又一次成為破壞的重災區,祈連山、六盤山明代以前尚有巨木參天,此時完 全成了光山禿嶺。
十五、六千年後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
六千年後的今天森林由69%降至6%成了名副其實的一片黃土。 黃土本身土質疏鬆,沒有任何抗沖性,完全依靠地面植被及其根系的保 護。植物的水土保持作用,森林為最,草原次之,農作物則幾乎為零。 幾千年來,我們一直在掃平具備保護能力的天然植被,代之以沒有保護 能力的農作物。
十六、嗚呼!黃河!
嗚呼!千百年來,我們就這樣在刀斧和戰火中毀滅了黃河中下游的 天然植被。可嘆伐盡林木營造的無數恢宏殿宇,而今安在哉?
黃土地是深厚的,也是脆弱的。因為它土質疏鬆,顆粒細膩,植被 一經破壞,水土流失就極其嚴重。很快我們就聽到了哀婉的嘆息:"俟河之清,人壽幾何?"
十七、黃土高原植被破壞溝壑縱深
目前高原上長度在1公里以上的溝壑有30多萬條,1公里以下的 支溝、毛溝更是不計其數。一道道溝壑最終的歸宿都是黃河,它們不停 地切割著黃土高原,成為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
十八、黃土高原植被破壞,生態環境今非昔比
走在我們今天稱之為黃土高原的莽原之上,滿眼是嶙峋乾裂、支離 破碎的黃土,沒有樹,甚至沒有草,多少人曾深深感嘆:人類的先民們, 怎能在這樣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生發出如此燦爛的文明?
它們沒有意識到的是,直到6000年前,綠色還是這里的主色調, 那時這里的森林覆蓋率高達69%。
十九、一場暴雨地形巨變
隨著植被覆蓋率的下降,高原上河流溝壑強烈下切,在向上延伸的同 時,兩側也在拓寬,並且發展出支溝,支溝又發展成毛溝。這樣的變化, 往往只需要數年、數月、數天甚至一場暴雨過後就能完成,因此黃土高原 也被稱作世界上地形改變最為迅速的地區。
二十、年傾瀉16億噸泥沙90%來自黃土高原
每年傾瀉16億噸泥沙,90%來自黃土高原這些溝壑。每年流失的 16億噸泥土,絕不僅僅是把一條河染成觸目驚心的黃色。它隨水而下, 淤塞了湖泊,沖決了丘陵,抬高了河床,滌盪了平原。
二十一、三年兩決口,百年大改道
黃河一天天暴虐起來,"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次大改道",母親河 終於成了"中華之憂患"。與黃河水患的搏鬥,成了中原大地上生死存 亡的頭等大事。
二十二、守著黃河缺水,鄭州可為中游一例
鄭州本來因水而興,它依傍黃河,還有賈魯河、熊耳河、金水河從 城中流過。但隨著工農業的巨大發展,污染日趨加重,引水渠道縱橫交錯,三條曾經流淌不盡的河流先後枯竭。至70年代,鄭州已完全依賴 黃河供水。
二十三、山東缺水,越近黃河越缺水
山東的水資源情況更加緊張,人口和耕地分別佔到全國的7.2% 和7.3%,而水資源總量僅佔全國的1.2%。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有300立方米,是全國人均水平的13.3%。每公頃耕地佔有水量4560立方米,是全國的17.3%。是越接近黃河水資源越短缺, 到黃河一帶徑流深降到只有60毫米,到魯西北的臨清、冠縣一帶竟只 有25毫米。
涼州詞
⑤ 關於黃河之憂的資料,寫作文用
從1972年起黃河經常出現斷流的情況。斷流的原因有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 全球變暖——隨著近年來全球變暖情況的加劇,一方面使得河道的蒸發量大增,另一方面春夏季上游冰川的溶化大量吸收熱量,造成內陸局部氣溫低於往常,減小了內陸和海洋之間的溫差,進而造成季風減弱,缺少季風從海面帶進內陸的水汽。雖然全球變暖使冰川融化加大上游水源的流量,卻抵消不了蒸發量的提高和季風減弱的影響效應。造成中下游的水量逐年減少。
2. 植被破壞——黃土高原地區植被破壞嚴重,缺少植被涵養的土地逐步沙漠化,蒸發量變高,土地乾燥地下水需要不停吸收流經河道才能補充。
3. 灌溉方式落後——黃河中上游流經的多為經濟較不發達的老少邊窮地區,缺少節水灌溉的技術和資金,多為大水漫灌,黃河水浪費嚴重。
①上游屬乾旱半乾旱區降水率級少,中游為主要補給區但水土流失嚴重、季節變化大,下游流域面積小,補給少;
②流域內人口增長快,人口增長速度遠遠超過了糧食增長率;
③近幾十年來,隨著社會發展,黃河沿岸工業和城市用水量不斷增加,引黃灌溉面積不斷擴大;
④水庫調節能力較低,水資源管理不統一;
⑤水費低廉,低水價喚不起人們的節水意識,工農業用水浪費極大;
⑥環境污染急劇降低黃河水的利用率。
懸河
由於泥沙淤積,全長5464公里的黃河的大部分河段里,河床都高於流域內的城市、農田 ,全靠大堤約束,它因而被稱為「懸河」。那麼黃河是從什麼地方開始成為「懸河」的呢?
蒙古巴彥淖爾盟西南部的磴口縣,在這里, 黃河河道比縣城所在地平均高出4至6米。
黃河奔流在中條山與秦嶺之間,東行經河南孟津。由這里距黃河30公里處,就是我國著名的都城洛陽。洛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從東周起,先後有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煬帝)、唐(武則天)、後梁、後唐等朝代在此建都,被稱為「九朝古都」。
滅殷以後,就把傳國之寶九鼎遷到洛陽,有定都洛陽之意。武王死,當時輔助成王的周、召二公,大規模地營造洛邑,分別建立王城和成周城兩座。在澗水東、水西間的為王城,即今河南洛陽王城公園一帶;在水東,即今白馬寺附近的為成周城。周平王遷都住在王城,周敬王又遷都成周城。東漢劉秀稱帝後,建都洛陽。
漢魏時的洛陽城是在成周城遺址的基礎上加以擴展的。史載洛陽城「南北九里七十步,東西六里十步」,因此,也被稱為「九六城」。
早在五六千年前,洛陽西50里處就有「仰韶文化」,可見當時的母系氏族公社制相當發達。由此為發端,愈發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