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顯微鏡鏡檢圖片,請問這個是污水處理中的鍾蟲嗎
您好!從您提供的顯微鏡鏡檢照片上未看到明顯的污泥微觀菌群(可能放大倍數不夠,需要調整放大倍數至400倍左右),好氧活性污泥中的鍾蟲可以參考如下圖片:
好氧池活性污泥中的鍾蟲
活性污泥中的鍾蟲屬於原生動物,主要以細菌、有機顆粒物為食,鍾蟲的出現代表著活性污泥水質凈化性能良好,是廢水生物處理效果好的指標性微生物之一。
另外,進水COD1000mg/L,出水COD 100mg/L,COD去除率達到90%,出水COD指標
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准》中的二級指標。
綜上判斷,您的污水處理系統活性污泥培養基本成功。
㈡ 污水檢測那些指標,各是檢測什麼內容
常見的如:化學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懸浮物(SS),(選填) PH值,氨氮(N),總磷(P),色度等
㈢ 微生物鏡檢時怎樣計數
應該用100倍,即目鏡和物鏡都是10倍,來觀察原生動物和後生動物,並計內數,絲狀菌的豐度容100倍也可大致看清,污泥結構和游離細菌的密度觀察400倍較合適。計數方法是:先確定每毫升曝氣池混合液共有幾滴(假定每毫升有20滴),取一滴混合液於載玻片上,小心蓋上蓋玻片,然後在100倍下將所有泥樣都看一邊,記好各類原生動物和後生動物的數量,然後再觀察其它內容。
深圳嘉雷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業務內容:
1、通過數學模擬軟體,針對不同污水廠的不同工藝建立數學模型,從而診斷出污水廠運營不良的結症,為其後續的升級改造提供技術指導;
2、承包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
3、承包污水廠的運營。
0 7 5 5 – 8 2 2 0 4 0 8 8
㈣ 請問各位大神,我們污水廠生化池的svi30在17%左右,但是量筒上清液有點像乳黃色的。鏡檢如下,求解答~
鏡檢:污泥過碎,也就是絮團太小或解絮。小型游動性生物過多,也是表現現象版之一。權上清液渾濁,即污泥解絮,附著沉降率低。
如果處於調試階段:絮團太小不成熟。
如果是正常運行的水廠:污泥內源消耗解絮。
兩者皆與進水情況關系,即進水營養物質過低,或進水水量不足(總營養物不足:水量*濃度)
SV30與SVI是兩個指標。沒有SVI30。
SVI是直觀反映污泥狀態的。
建議增加污泥營養物質(畜禽糞便、麵粉、葡萄糖、甲醇),污泥復壯之後提高處理水量。
㈤ 污水廠活性污泥法,污泥鏡檢時用到顯色液嗎
在進行活性污泥法鏡檢時,通常情況下不需要使用400倍以下的放大倍數。這意味著大多數情況下,400倍的顯微鏡放大已經足夠。然而,如果需要觀察更為細致的結構,例如在特定的實驗要求下,可能會需要達到1000倍的放大倍數。但在常規的活性污泥鏡檢過程中,這樣的高倍數放大並非常規操作。
我本人經常進行活性污泥的鏡檢工作,通過多年的實踐,我發現400倍放大倍數已經能夠滿足大部分觀察需求。這種放大倍數不僅能夠清晰地觀察到微生物的形態特徵,還能有效識別不同種類的微生物,這對於評估活性污泥的健康狀況和功能非常重要。
在實際操作中,選擇合適的放大倍數對於准確觀察和分析活性污泥至關重要。過高或過低的放大倍數都可能影響觀察結果的准確性。因此,根據觀察目標的不同,選擇適當的放大倍數是必要的。
活性污泥法是一種廣泛應用於污水處理的生物處理技術。通過顯微鏡觀察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處理效果和過程狀態。無論是污水處理廠的操作人員,還是科研人員,掌握合適的顯微鏡觀察技巧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進行鏡檢時,顯色液的應用對於某些特定觀察目標可能非常關鍵。例如,通過特定的染色方法可以更清晰地觀察某些微生物的特定結構或功能。但這通常是在需要進一步分析特定微生物時才會使用。
總之,活性污泥法鏡檢時,400倍左右的放大倍數已經足夠,但在特定情況下,可能需要達到1000倍以獲取更詳細的信息。顯色液的應用則需要根據具體需求來決定,以確保觀察和分析的准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