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山東省什麼樣的污水治理模式初步形成
山東省現代化的污水治理模式初步形成,為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蘭山區創新治理模式,按照「就地收集、就地處理」的原則,在鄉鎮污水管網無法覆蓋的村社區,安裝金鑼集團自主研發的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處理後的中水用於道路清掃和綠化澆灌,做到污水資源再利用,基本實現鄉鎮點源生活污水「零直排」。在11條支流匯入節點處,安裝了日處理量達1.6萬噸的凈水系統,直接截蓄河道水體進行深度凈化。下遊河道形成了自然恢復的河道型生態濕地長廊,提升了流域環境承載能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第四十條國家促進清潔生產和資源循環利用。
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推廣清潔能源的生產和使用。
企業應當優先使用清潔能源,採用資源利用率高、污染物排放量少的工藝、設備以及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和污染物無害化處理技術,減少污染物的產生。
第四十二條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採取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醫療廢物、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雜訊、振動、光輻射、電磁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
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建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明確單位負責人和相關人員的責任。
重點排污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和監測規范安裝使用監測設備,保證監測設備正常運行,保存原始監測記錄。
嚴禁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
❷ 農村污水處理的工作怎麼樣
「十四五」開年之際國家多次提及農村污水處理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經濟收入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活方式也發生了巨大變化,自來水的普及,衛生潔具、洗衣機、沐浴等設施也走進平常百姓家,使得農村人均生活用水量和污水排放量增加。因此,近年來農村污水處理愈發受到國家重視。
在「十四五」開年之際,國家出台的《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關於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十四五」規劃》中均明確提出未來五年要加快推進農村污水處理。其中,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到,我國將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穩步解決「垃圾圍村」和鄉村黑臭水體等突出環境問題。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就地分類和資源化利用,以鄉鎮政府駐地和中心村為重點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支持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推進農村水系綜合整治。
——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農村污水處理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❸ 什麼的污水治理模式初步形成
建設運營一體、區域連片治理的污水治理模式初步形成。
鄉村振興的質量和成色,要靠美麗鄉村打底色,要以良好生態為支撐。農村垃圾污水治理水平顯著提高,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所有村莊全覆蓋,形成了成熟的「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垃圾處理模式,「建設運營一體、區域連片治理」的污水治理模式初步形成。
有條件的村莊,應聯村或單村建設污水處理站。並應符合下列規定:
1、雨污分流時,將污水輸送至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
2、雨污合流時,將合流污水輸送至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在污水處理站前,宜設置截流井,排除雨季的合流污水。
3、污水處理站可採用人工濕地,生物濾池或穩定塘等生化處理技術,也可根據當地條件,採用其他有工程實例或成熟經驗的處理技術。
❹ 污水處理的流程及基本方法
生活污水中有機污染物濃度較低,污水BOD5/CODcr≥0.45,可生化性較好,因此處理內工藝可以以生容化處理為主,選用A/ O工藝,生化池需分為A級池和O級池兩部分。用污水提升泵提升至厭氧池,利用厭氧菌的作用,使有機物發生水解、酸化,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並提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厭氧池出水進入好氧池,氧化池內進行鼓風曝氣,進行硝化、吸收磷、去除BOD(或COD)等,二沉池進行泥水分離,出水經消毒裝置消毒後達標排放。污水達標
❺ 污水處理中的厭氧沼氣池技術通常適用於那類水處理其優點是什麼
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是一種模塊化的高效污水生物處理設備,是一種以生物膜為凈化主體的污水生物處理系統,充分發揮了厭氧生物濾池、接觸氧化床等生物膜反應器具有的生物密度大、耐污能力強、動力消耗低、操作運行穩定、維護方便的特點使得該系統具有很廣的應用前景和推廣價值。
近年來,我國戶用沼氣池建設廣泛採用混凝土澆鑄施工工藝,安全可靠,使用壽命長;大中型沼氣工程通過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與自主研發相結合,工藝技術日趨成熟。農村沼氣技術還與農業生產技術緊密結合,農村戶用沼氣從單一的沼氣池建設,發展到沼氣池與改圈、改廁和改廚同步建設,積極推廣北方「四位一體」、南方「豬-沼-果」和西北「五配套」等循環農業發展模式。養殖場大中型沼氣工程與種植業發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緊密結合,形成綜合利用沼渣沼液的能源生態模式。
作為拉動內需的一項具體措施,2008年底和今年初中央新增農村沼氣投資80億元,帶動地方和群眾(企業)自籌175億元,安排戶用沼氣約360萬戶、大中型沼氣工程1600多處、沼氣服務網點6萬處。項目建成後年產沼氣17億立方米,相當於節約321萬噸標准煤,可以實現減排二氧化碳729萬噸。
各地積極進行沼氣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發展,開發出針對不同原料的高效厭氧沼氣工程技術工藝;推進專業化施工,培養了一支擁有20萬名懂技術、會施工、能維護的沼氣生產工隊伍,對沼氣建設逐村規劃,逐戶設計,統一施工,規范建設。目前,已初步建成了以沼氣裝備、沼氣施工、沼氣科技、沼氣服務為主要內容的農村沼氣產業化體系。
❻ 我國農村生活污水組合處理技術研究進展
農村地區人們的環保意識薄弱,經濟相對欠發達,也缺乏生活污水排水收集管網系統及集中處理設施;或是居住比較分散,造成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困難,造成90%多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當前農村生活污水造成的環境污染嚴重威脅農村水源地的水資源安全,也加劇了淡水資源危機,使耕地灌溉得不到有效保障,最終危害到人畜的生存發展。在國家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今天,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污染控制和治理顯得尤為緊迫和重要。
1農村生活污水特徵及處理
農村生活用水一般以地表水(例如,河流、溝渠、池塘、堰、湖泊和水庫等)、地下水(井、窖)和自來水3者結合使用。我國農村生活污水主要來源於廁所糞便及其沖洗水、洗浴廢水和廚房餐飲用水等,可分為灰水和黑水2類。前者由廚房排水、衛生淋浴水、洗衣水構成;後者水由糞便和尿液及其沖洗水構乎滾成[3]。我國農村生活污水具有分散、日變化系數大(通常為3.0~5.0)、間歇性排放,且氨氮含量高、可生化性強、含重金屬等有毒有害物質較少等特點[4]。
充分胡咐了解農村生活污水的特點,在結合當地經濟水平、自然條件和環境目標的基礎上,發展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緩解水資源短缺矛盾,改善農村地區生態環境和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均具有重要意義。根據污水的收集和處理方式的差異,污水處理模式可分為分散式和集中式2大類。
分散處理通常具有投資小、運行費用低、污泥產生量小、受外界影響小、簡單耐用以及易於實現水的循環利用等特點。此技術適用於規模較小、人口居住分散、污水不易集中收集農村地區生活污水的處理[5]。目前,我國農村地區應用較多的分散處理技術有人工濕地、高效藻類塘技術、蚯蚓生態濾池等多種方法。然而,隨著農村生活污水的組成成分日益越復雜,單一分散處理工藝的出水難以滿足受納水體的環保需求。
同時,不同的生活污水分散處理技術具有各自的優缺點及適用范圍,這也都限制了分散處理技術的應用范圍與效果。基於此,目前較普遍的處理農村污水的辦法是將多種工藝進行組合以達到強化系統的凈化能力的目的。當前,根據農村生活污水組合處理技術的作用機理,大致可將它們分為3大類:生物組合技術、生態組合技術、生物-生態組合技術。
2生物組合技術處理農村生活污水
生物處理技術是指通過微生物在好氧、厭氧條件下去除污染物質的技術。該技術佔地面積小、污泥產量低,具有良好的耐沖擊負荷能力,可處理水量和水質波動性較大的污水。生物處理技術中的厭氧單元(A)使污水中大部分有機物得到降解,降低污水負荷,沉降懸浮物;而好氧單元(O)則進一步去除氮磷等營養物質和有機物。目前廣泛應用於農村生活污水的生物組合技術,主要是由A和O組合而成的不同工藝。
2.1A/O工藝
A/O工藝一般是以厭氧處理為前置單元,後接好氧處理的組合工藝。該工藝具有較高的污染物去除率和較好的系統穩定性。李清雪等在厭氧折流板反應器(ABR)後分別增加了跌水曝氣和曝氣生物濾池處理,發現這2種組合工藝對農村生活污水中COD的去除率比單獨採用ABR處理提高了9.5%和24.9%,可見ABR-曝氣生物濾池組合工藝對COD的去除效果較好[6]。
針對北方地區多晴少雨,太陽光充足的氣候特徵,何剛等將厭氧生物濾池+太陽能曝氣生物濾池聯用,通過太陽能曝氣系統提供氧氣,進一步降低了系統能耗[7]。
曹大偉等研究開發了地埋式一體化生物濾池,能耗設備僅為1台小型提升水泵,主要是由缺氧池+生物濾池組成,採用拔風管通風和濺水盤強化充氧[8]。
該裝置具有良好抗沖擊負荷的能力,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也較好,對COD、NH3-N、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63.1%、92.2%、68.6%和47.5%,具有不佔用土地資源、能耗和運行費用低特點,較適合在土地資源緊張的南方環湖農村地區推廣使用[9]。
2.2A2/O工藝
在A/O前加1個A單元,組成的厭氧-缺氧-好氧(A2/O)工藝,在國內歲做餘外很多生物處理技術中廣泛應用[10-11]。這種組合工藝有著較長水力停留時間、較低有機負荷,使得缺氧-好氧單元可以維持較低污泥含量,極大地減少剩餘污泥的排放量,為組合工藝實現污泥減量化。
高大文等採用升流式厭氧污泥固定床(UAFB)-缺氧-好氧膜生物反應(MRB)組合工藝處理生活污水,不僅對COD、NH3-N去除率達到93.3%、90.6%,同時能夠長期維持反應器內較低的污泥含量,減少剩餘污泥處理量和緩解膜污染[12]。
周俊等將缺氧槽置於厭氧槽的前端,並增加了微電解鐵屑床和復合生物材料,研發出了改進型的合並凈化槽。該凈化槽採用的是缺氧-厭氧-好氧(A2/O)處理工藝,該工藝一方面有效解決了污水中有機物含量較少,碳源不足,反硝化脫氮效果不佳的問題,另一方面通過傳統活性污泥工藝、生物硝化、反硝化工藝和生物除磷工藝的結合,可以較好的同步脫氮除磷。實驗結果表明,在HRT為8h,系統迴流體積比為75.0%時,3月份對COD、TN和TP平均去除率分別為93.0%、80.0%和94.0%;而8月份則分別為94.0%、76.0%和91.0%[13]。
白曉龍等也對小型凈化槽進行了改進,採用折流式厭氧反應器-厭氧生物濾池-生物接觸氧化工藝,生活污水採用上流式進水有效的減少了設備堵塞和維修時間[14]。
2.3其他組合工藝
除了常見的A/O、A2/O工藝外,在實際污水處理中還採用一些其他組合工藝。
詹旭等採用5級跌水充氧生物接觸氧化法處理農村污水,原水經水泵提升,通過5級跌水充氧,既滿足了所需溶解氧又免除了曝氣設備,減少了投資成本和運行電耗,使管理工作趨於簡單,該工藝對解決經濟相對落後農村地區的水環境污染問題,具有較明顯的效益[15]。
沈東升等研發了1種地埋式無動力厭氧達標處理設備(,UUAR),該裝置採用厭氧污泥床接觸池+厭氧生物濾池工藝,流程簡單、能耗低。與好氧生物處理相比,UUAR技術設備的基建投資可能略高於好氧處理,但無日常運行費用,且未出現剩餘厭氧污泥的積累問題,適合土地緊張、經濟落後、自然氣候惡劣的偏遠農村地區生活污水的分散處理[16]。
徐功娣等在生物凈化槽前進行了好氧預掛膜,形成了O-A-O組合工藝,該復合型生物凈化槽對NH3-N和TN的去除量較高,有效地降低了高含尿液農村生活污水的負荷,對COD和磷的去除率為59.6%和33.4%[17]。
針對華北農村地區生活污水碳氮較低,吳迪等採用自流式厭氧-3級好氧-缺氧生物膜工藝,利用投加的生物球提高厭氧段的硝化能力;同時,在3級好氧缺氧生物膜段,通過跌水充氧實現硝化和反硝化除磷在同一反應器內進行,從而有效的解決了碳源供給能力的問題。該工藝對農村生活污水中COD、NH3-N、TN和TP去除率為73.7%、90.7%、59.6%和
69.7%[18]。其後,對3級好氧-缺氧生物膜技術進行改進,新工藝增設了迴流泵(迴流體積比2:1),且提高了厭氧段懸浮填料裝填率,改進後出水TN的去除能力有較大提高,達到63.9%[19]。
3生態組合技術處理農村生活污水
生態處理技術是利用土壤-植物(動物)-微生物復合生態系統,通過物理、化學、生物作用對污水中的資源加以利用,對污水中的污染物進行降解和凈化的工藝[20]。相對於生物處理技術,生態處理技術一般建設管理費用低、節能耗,具有一定的景觀效果,更加註重生態服務價值。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目前應用實施的生態組合處理技術包括同種生態技術的組合和不同生態技術之間的組合。
3.1同種生態處理技術的組合
吳振斌等設計的復合垂直流人工濕地,將下行流池和上行流池串聯,底部連通,使污水進入濕地系統中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更加充分,該系統對污水中TN去除效果較好,去除率為43.6%[21]。
針對滇池地區低含量農村污水,劉超翔等採用表面流和潛流式2種人工復合生態床處理工藝,在高水力負荷(30cm/d)條件下,潛流式床體對COD、TN、NH3-N和TP的去除率分別為70.6%、60.6%、80.9%和66.0%,表面流床體則分別為63.1%、61.2%、90.2%和60.2%[22]。相較於單獨的人工濕地處理技術,人工濕地的組合技術,提高了濕地的含氧量和有機物,從而改善了硝化作用,提高了濕地對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脫氮效果尤其明顯。
葉芬霞等人設計的塔式復合人工濕地(TICW)的進水分為2段,一部分污水通過下部進水形成潛流式人工濕地,而另一部分污水則從塔頂流下形成表面流人工濕地,可為濕地後段的脫氮作用提供充足碳源[23]。
張洪玲等採用多級土壤滲濾系統處理太湖流域農村生活污水,COD、NH3-N、TN、TP和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70.0%、83.0%、59.0%、76.0%和94.0%[24]。鄭彥強等將2套地下滲濾系統並行,填充介質選用土壤、陶粒、爐渣和兩種自然有機質,也對農村生活污水的處理取得較好的效果[25]。
吉祝美等通過浮床技術在穩定塘水面種植生態植物建立了生態塘,該系統對高含量生活污水中COD、NH3-N、TN和TP均具有較高的去除率,可分別達到55.0%、70.0%、80.0%和75.0%以上[26]。李軍狀等設計的塔式蚯蚓生態濾池處理系統,每一層塔為一個處理單元,梯度塔層、串聯疊層布置。該系統對COD、氨氮、TN和TP處理效果好,且基建及運行費用低,總運行成本為0.671元/m3。該技術在經濟不發達農村地區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
3.2不同生態處理技術的組合
王學華等以生態塘為預處理,人工濕地作為後續處理,對太湖三山島農村生活污水中NH3-N、TN、TP去除率高達95.0%~99.0%、95.0%~98.0%、92.0%~98.0%,且減少進水中SS含量,有效地緩解濕地系統的堵塞。生活污水經過塔式蚯蚓生態濾池的作用,出水負荷和污染物濃度降低,後進入水平潛流式人工濕地,進一步降低了有機物和營養物質的含量,使得出水水質基本達標。這種塔式蚯蚓生態濾池+人工濕地的組合工藝,自動化程度高且管理運行方便,比較適合在經濟發達、人口密集的農村地區推廣使用。
時建偉等在高效藻類塘的水面上以生物浮床的形式種植植物的組合系統,一方面顯著提高了系統運行的穩定性和出水的水質,並且節約了土地,另一方面生物浮床上移栽植物根系通過化感作用有效抑制藻類的生長,同時植物本身也具有一定的景觀效果和美化環境的作用[30]。高勝兵等採用植物與土壤滲濾系統聯用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去除效果較好。該復合體系對生活污水中BOD5、COD、TN、NH3-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73.5%、76.0%、85.0%、89.0%、85.0%[31]。
4生物+生態組合技術處理農村生活污水
生物+生態組合技術是生物和生態處理工藝的結合,前段生物處理主要去除有機物和部分營養物質,後續生態處理進一步脫氮除磷,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提高出水水質和系統運行的穩定性[32]。相較於生物組合技術和生態組合技術,生物+生態組合技術需綜合考慮農村地區的經濟條件,南北方地域氣候差異,以及用地條件、運行管理、污泥產量和實際工程案例等因素。由於人工濕地是應用最普遍的一種後續生態處理技術,我國農村常見的生物+生態組合技術主要包括生物+人工濕地組合技術和其他生物+生態組合。
4.1生物+人工濕地
生物+人工濕地組合系統中的生物單元可以有效完成對有機物的降解和硝化作用;同時,人工濕地系統能進一步去除氮、磷等污染物。將2者結合應用能夠提高污水中的各類污染物的去除率。唐晶等採用接觸氧化-人工濕地組合工藝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對COD、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別為68.2%、68.2%、69.5%、86.3%,且效果穩定。其中跌水充氧接觸氧化池對COD的去除貢獻較大,而人工濕地對TN、TP的去除貢獻較大[33]。
在太湖流域農村地區,白永剛等採用滴濾池-人工濕地組合工藝處理生活污水,結果表明滴濾池對COD、NH3-N、TN和TP去除率分別為74.5%、79.2%、33.8%、47.5%,人工濕地的則分別為25.0%、20.8%、66.2%、52.5%[34]。
任珊珊等選擇化糞池-人工潛流型濕地工藝和蔣嵐嵐等採用MBR-人工濕地組合技術在太湖周邊農村地區也得到了應用,取得較好的去除效果[35-36]。
針對雲南地區氣候溫和,冬季氣溫較高,全年適宜植物生長的特點,李文卿採用改良A2/O一人工潛流濕地組合處理系統,同時在人工濕地加入了高吸附磷的基質。該系統對污水中COD、BOD5、TN、NH3-N、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別達到80.5%、84.3%、91.8%、93.2%、86.4%,TP去除率始終保持在75.7%以上。
江西省吉安市新干縣河頭村採用太陽能驅動生物濾塔-人工濕地組合工藝處理生活污水,該系統通過太陽能提供動力,射流噴射器充氧,處理效果好,且運行費用低,操作簡單,可以實現無人看守,適宜在經濟落後,偏遠農村地區推廣應用[38]。
余浩等採用「水解池-滴濾-人工濕地」3種工藝組合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同時將珍珠岩礦渣、陶粒和石膏等分層放置滴濾池中,水力負荷可達4.0~8.0m3/(m2˙d),該組合工藝對COD、TN和TP的去除率均超過90.0%[39]。鍾秋爽等選擇厭氧-接觸氧化渠-垂直潛流型人工濕地組合工藝處理農村生活污水,其中接觸氧化渠的作用是為後續人工濕地充氧;而厭氧池、接觸氧化渠和人工濕地對COD、NH3-N和TP均有較高的去除率,但厭氧池去除率較穩定,最高可達72.0%、49.5%和66.4%[40]。
4.2其他生物+生態
吳召富等設計的淹沒式生物膜-穩定塘組合技術取消了二沉池和污泥迴流,該系統對COD、NH3-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別為84.3%、97.0%、80.2%和77.3%,且生物膜系統出水污泥含量基本為0,後續經穩定塘處理後的出水水質良好,滿足回用標准[41]。張增勝等對崇明島的農村生活污水採用生物凈化槽-強化生態浮床(BPT-EEFR)組合處理工藝,結果表明該組合技術不僅對COD、NH3-N、TN、TP及SS的去除效果較好,同時佔地面積小、造價費用低、便於維護管理。
由生物浮床、生物接觸氧化以及河道生態系統構成的生態組合系統,也對農村生活污水中NH3-N、TN、TP、COD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但該組合系統對污染物的去除率受季節影響,與秋季相比,夏季對污染物去除率較高,且污染物的去除率隨HRT的增加而提高,而4d後變化則趨於穩定[43]。
5結論與展望
我國幅員遼闊,在農村選擇生活污水處理技術時應該因地制宜,綜合考慮當地的地形地貌、水文和氣候條件以及經濟發展水平,以及各種污水處理技術的特點和適用范圍。實際應用中通過科學設計、優化組合,達到技術上的互補,發展具有較高水力負荷和小規模設備化特徵,易於操作管理的多種處理單元的復合創新技術。農村污水處理方興未艾,任重道遠,將科學、社會因素有機結合,可大大提高農村水環境治理成效,因此,除技術研發外,應加強以下方面工作:
(1)發揮院落式單元處理作用。建議每家每戶建設化糞池,對廁所污水、洗浴污水和餐飲污水進行初步處理。
(2)加強污水處理工藝或設施的運管技術研究,進一步開發適合於農村的易操作、少維護、低成本的運行模式、工藝。
(3)農村污水處理後可進行資源回用。由於農村生活污水主要為N、P等營養元素,經處理後可就近用於農業灌溉。
(4)提高農民生態環保意識。積極開展推廣使用生物菌肥、有機肥宣傳教育活動,引導農民減少化學肥料使用。
(5)逐步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根據我國農村實際,參考相關環保標准,制定適合於我國的相關技術標准和規程,同時,制定相關政策法規,完善獎懲政策,將農村水污染的治理納入法制化的軌道。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❼ 農村污水處理的原則是什麼
農村污水處理的原則是什麼?
基本原則當然是要從國家標准和地方標准上考慮,若二者同時存在,優先滿足地方標准。具體上講,應該從下列角度去考慮:
1.物理指標和感官指標。如,懸浮顆粒物(SS)的去除;色度的去除;臭味去除;溫度控制等。
2.化學指標。最常用的是COD(化學需粻暢綱堆蕺瞪告缺梗畫要量)和BOD(生化需氧量)指標,pH達標。當然,因為目前富營養化的頻發,氮和磷的去除也成為重要指標。另外,對於一些特殊的工業廢水,重金屬(鎘、鉻、鉛、砷、汞等)和一些有毒有機物(如酚、礦物油等)也需要關注。
3.生物指標。如大腸桿菌、總大腸菌群等致病菌的控制。
總之,廢水問題的解決原則是既要保證人和生物的健康安全,又要防止天然水體(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污染,當然,後者是為前者服務。需要補充的是,在能達到上述目的的情況下,經濟成本也是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①最根本的是改革生產工藝,盡可能在生產過程中杜絕有毒有害廢水的產生。如以無毒用料或產品取代有毒用料或產品。 ②在使用有毒原料以及產生有毒的中間產物和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採用合理的工藝流程和設備,並實行嚴格的操作和監督,消除漏逸,盡量減少流
失量。③含有劇毒物質廢水,如含有一些重金屬、放射性物質、高濃度酚、氰等廢水應與其他廢水分流,以便於處理和回收有用物質。⑤成分和性質類似於城市污水的有機廢水,如造紙廢水、製糖廢水、食品加工廢水等,可以排入城市污水系統。應建造大型污水處理廠,包括因地制宜修建的生物氧化塘、污水庫、土地處理系統等簡易可行的處理設施。與小型污水處理廠相比,大型污水處理廠既能顯著降低基本建設和運行費用,又因水量和水質穩定,易於保持良好的運行狀況和處理效果。⑥一些可以生物降解的有毒廢水如含酚、氰廢水,經廠內處理後,可按容許排放標准排入城市下水道,由污水處理廠進一步進行生物氧化降解處理。⑦含有難以生物降解的有毒污染物廢水,不應排入城市下水道和輸往污水處理廠,而應進行單獨處理。
❽ 生活污水如何科學處理
污水處理目錄[隱藏]
【污水處理簡介】
【處理程度劃分】
【常用處理方法】
【污水處理設施】
【中國污水處理】
【污水處理行業發展】
污水處理工藝技術
一公司正進行污水處理污水處理 (sewage treatment,wastewater treatment):為使污水達到排水某一水體或再次使用的水質要求,對其進行凈化的過程。
[編輯本段]【污水處理簡介】
按污水來源分類,污水處理一般分為生產污水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生產污水包括工業污水、農業污水以及醫療污水等,而生活污水就是日常生活產生的污水。污水處理被廣泛應用於建築、交通、能源、石化、環保、城市景觀、醫療、餐飲等各個領域,也越來越多地走進尋常百姓的日常生活。
[編輯本段]【處理程度劃分】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
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
三級處理,
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率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分析法等。
整個過程為通過粗格柵的原污水經過污水提升泵提升後,經過格柵或者篩率器,之後進入沉砂池,經過砂水分離的污水進入初次沉澱池,以上為一級處理(即物理處理),初沉池的出水進入生物處理設備,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其中活性污泥法的反應器有曝氣池,氧化溝等,生物膜法包括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法和生物流化床),生物處理設備的出水進入二次沉澱池,二沉池的出水經過消毒排放或者進入三級處理,一級處理結束到此為二級處理,三級處理包括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析法。二沉池的污泥一部分迴流至初次沉澱池或者生物處理設備,一部分進入污泥濃縮池,之後進入污泥消化池,經過脫水和乾燥設備後,污泥被最後利用。
[編輯本段]【常用處理方法】
一·生產廢水篇
1.工業污水的治理方法
一種處理工業污水的方法,屬於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其是將污水引往集水池,對集水池末尾一格調節pH,用一級溶氣水泵提升到一級壓力溶氣罐,同時吸入空氣和聚凝脫色劑,將在一級壓力溶氣罐內的一級飽和溶氣水驟然釋放到一級氣浮池形成一級處理水;一級處理水溢入緩沖池,再在控制pH用二級溶氣水泵將一級處理水提升至二級壓力溶氣罐內,同時吸入空氣和聚凝脫色劑,將二級壓力溶氣罐內的二級飽和溶氣水驟然釋放到二級氣浮池形成二級處理水並自溢至沉澱池沉澱後排放;一、二級氣浮池中的浮泥入浮泥池,壓濾成濾餅,濾液回引至集水池。本方法處理的工業污水的CODcr、脫色率、SS、BOD5的去除率分別為80~90%、95%、90%以上、75-80%,符合GB8978-1996一級水排放標准。
2.農業污水的治理方法
農業污水因為分布面廣而分散,難於收集也難於治理,所以只能利用生物的作用將污染物去除,譬如將高密度的高效去污菌,直接投入污染水體,以達到凈水的目的。
3.醫療污水的治理方法
醫院污水處理,通常包括一級處理和二級處理。一般地說,若處理後出水排入市政下水道,通常只進行一級處理;若處理後出水直接排入河道,則需進行一級處理和二級處理;對排放標准嚴的地區,為防止水體的富營養化,需進行除磷脫氮三級處理。對酸性廢水、洗相廢水、放射性污水等特殊的醫院污水,應進行嚴格的收集和處理。有些地區為緩解供水緊張的矛盾,已進行醫院污水的深度處理和循環利用。實際採用何種方式處理醫院污水,應綜合考慮污水的來源、污水的流向及當地的供水情況等多方面因素。另外,醫院污水處理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必須進行消毒處理,以殺滅各種病原微生物。
二·生活污水篇
〖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方法〗
針對農村生活污水,可以進行以下處理:
圖為農村的生活污水 生活污水→化糞池→厭氧池→人工濕地(種植根系發達、喜濕、吸收能力強的美人蕉、水蔥、菖蒲等植物)經「過濾」後排放的方法進行處理,主要適用於農村分散生活污水處理,建成後運行費用基本為零,使用壽命在10年以上。
〖城市生活污水治理方法〗
生活污水處理流程 針對城市生活污水,可以進行以下處理:
將城市生活污水輸送到城市周圍的農村,利用農村廣闊的土地來凈化城市生活污水。將是一勞永逸與一舉多得的好方法。以日供應生活用自來水100W立方的大中型城市為例:普通的污水處理設施造價1000元/立方。建設成本10億,年運營成本100W立方/天×365×0.5元/立方=1.8億.採用土壤凈化法建設成本1000元/立方,年運營成本100W立方/天×365×0.1元/立方=0.4億.同時年節約農用水資源3.6億立方,節約化肥約1萬噸/年,減少農葯用量5噸/年,綜合效益可觀。
[編輯本段]【污水處理設施】
污水處理設施有許多,但最主要的有一下幾種:
1.離心機
離心機主要用於將懸浮液中的固體顆粒與液體分開;或將乳濁液中兩種密度不同,又互不相溶的液體分開(例如從牛奶中分離出奶油);它也可用於排除濕固體中的液體,例如用洗衣機甩干濕衣服;特殊的超速管式分離機還可分離不同密度的氣體混合物;利用不同密度或粒度的固體顆粒在液體中沉降速度不同的特點,有的沉降離心機還可對固體顆粒按密度或粒度進行分級。
污泥脫水機 2.污泥脫水機
污泥脫水機特點是可自動控制運行,連續生產,無級調速,對多種污泥適用,適用於給水排水,造紙,鑄造,皮革,紡織,化工,食品等多種行業的污泥脫水。
3.曝氣機
曝氣機是通過散氣葉輪,將「微氣泡」直接注入未經處理的污水中,在混凝劑和絮凝劑的共同作用下,懸浮物發生物理絮凝和化學絮凝,從而形成大的懸浮物絮團,在氣泡群的浮升作用下「絮團」浮上液面形成浮渣,利用刮渣機從水中分離;不需要清理噴嘴,不會發生阻塞現象。本設備整體性好,安裝方便,節省運行費用與佔地面。
4.微濾機
微濾機是一種轉鼓式篩網過濾裝置。被處理的廢水沿軸向進入鼓內,以徑向輻射狀經篩網流出,水中雜質(細小的懸浮物、纖維、紙漿等)即被截留於鼓筒上濾網內面。當截留在濾網上的雜質被轉鼓帶到上部時,被壓力沖洗水反沖到排渣槽內流出。運行時,轉鼓2/5的直徑部分露出水面,轉數為1-4r/min,濾網過濾速度可採用30-120m/h,沖洗水壓力0.5-1.5kg/cm2,沖洗水量為生產水量的0.5-1.0%,用於水庫水處理時,除藻效率達40-70%,除浮游生物效率達97-100%。微濾機佔地面積小,生產能力大(250-36000m3/d),操作管理方便,已成功地應用於給水及廢水處理。
5.氣浮機
氣浮機是利用渦流泵的攪拌功能,將難以溶解於水中的氣體或兩種以上不同液體高效加壓混合,產生的微細氣泡粒徑20-50微米。攪拌技術大大簡化傳統的攪拌工藝,不僅可以實現設備的小型化,還節省投資和運轉成本。
[編輯本段]【中國污水處理】
·中國污水處理近況及未來
我國污水處理產業發展進步較晚,建國以來到改革開放前,我國污水處理的需求主要是以工業和國防尖端使用為主。改革開放後,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拉動了污水處理的需求。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我國污水處理產業進入快速發展期,污水處理需求的增速遠高於全球水平。
1990年以來,全球污水處理表觀消費量以年均6%的速度增長,而九十年代的十年間,我國污水處理表觀消費量年均增長率達到17.73%,是世界年均增長率的2.9倍。進入二十一世紀,我國污水處理產業高速增長。2000年—2004年,我國污水處理消費量從188萬噸增長到447萬噸,增加了2.3倍,年平均增長率在27%以上。其中,2001年,我國污水處理表觀消費量達到225萬噸,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污水處理消費大國。同時,污水處理進口也大幅度增加。1998年,我國污水處理進口100萬噸,由此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污水處理進口國。2004年與1998年比,污水處理進口增長幅度年均達到27.14%。預計2005年,中國污水處理表觀消費量將達到500萬噸,進口仍將保持在300萬噸左右。
伴隨著污水處理市場的快速發展,我國污水處理產量也結束了長期徘徊的局面,實現了高速增長。我國污水處理產量從2000年的46萬噸增長到2004年的236萬噸,年平均增長率在82.6%,占國內市場需求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24.47%提高到2004年的52.80%。而同期,世界污水處理產量則僅以6%左右的速度增長。
從九十年代後期起,我國太鋼、寶鋼以及寶新、張浦等國有和合資企業通過引進和技術改造,先後建成了一系列污水處理生產線,污水處理工藝技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污水處理生產初具規模。污水處理品種結構也發生了積極的變化,污水處理產品質量迅速提高。特別是國內污水處理冷軋板增長迅速,2003年,國內冷軋板產量達到170萬噸,首次超過進口量,自給率達到66%;2004年,國內冷軋板產量達到200萬噸,自給率達到70%以上。從2004年底到2005年底,國內冷軋污水處理產能將增加約150萬噸,基本滿足國內市場需求。到2007年,我國將成為污水處理的凈出口國。
從總體上看,我國污水處理正在經歷由規模小、水平低、品種單一、嚴重不能滿足需求到具有相當規模和水平、品種質量顯著提高和初步滿足國民經濟發展要求的深刻轉變,污水處理需求將逐步實現自給。
·我國城市污水處理資本金來源難題
(難題一)人口增加,污水增多
在我國,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工農業生產的發展,污水排放量也日益增加,水體污染相當嚴重,而且幾乎遍及全國各地。到2000年底,全國設市的663個城市中有310個建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污水處理廠427座,年污水處理量113.6億立方米,污水處理率只有34.23%。
(難題二)加快發展,急需資金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污水處理是從一定量的資金投入開始的。污水處理資金的規模決定著污水處理的規模。污水處理資金自身的發展速度決定著污水處理發展的速度和污水處理技術進步的速度。現實的污水處理中,技術先進、處理費用低的決策方案通常是預付資金量較大的方案。從這個意義上說,資金自身的發展速度越快,污水處理技術的進步和應用才能越快,污水處理也才能越快。
(難題三)處理資金,來源困難
1、我國城市污水處理資本金來源的難處所在
長期以來,我國城市污水處理設施採取的是免費使用政策,不僅擴大再生產由財政投資,簡單再生產也需要財政撥款才能完成,財政撥款因此成了污水處理設施維護建設投資的唯一來源。只是在不同時期,來源的名稱不同,但都是以財政為中心的資金循環。經濟體制改革,否定了我國傳統大一統"財政模式,否定了國家作為生產經營者的身份,也否定了生產資料所有者身份和政權行使者合一,要求政企分開,政資分開。與此相適應,在國家為主體的統一財政的前提下,我國財政分成公共財政與國有資產管理兩部分。公共財政是以政權行使者身份出現的國家,主要以稅收形式籌集資金,解決市場配置資源所不能解決的問題,滿足公共需要。城市污水處理是公益事業,污水處理資金財政撥款應是公共財政支出。因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還在深化中,公共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中央公共財政收入占公共財政收入的比重目前還不夠合理,城市污水處理資金很難像美國等發達國家哪樣絕大多數來自財政撥款或貸款。
2、污水處理借入資金來源的難處所在
城市污水處理資金需求巨大,銀行貸款是污水處理資金的一個重要來源。銀行貸款分商業銀行貸款與國家開發銀行貸款。商業銀行資金來源為居民與企業存款,大多為短期資金,雖然也可作部分中長期貸款,但比重不宜過大;商業銀行資金運用要求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三性"統一,而污水處理資金的運用和迴流很難與商業銀行資金運用「三性」相吻合。因此,商業銀行很難對污水處理項目進行貸款。
·我國城市污水處理資本金來源難題的破解
(破解方法一)加大財政撥款力度
城市污水處理資金的一部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還必須由政府給予必要的補助,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1、污水處理普遍存在著價格需求彈性較小和政府"壟斷"經營,其收費制定必須考慮居民的承受能力,而不能依靠競爭價格來完全地解決設施建設和企業發展問題。2、污水處理提供的服務具有公共性,許多設施的使用難以計算,使其服務收費不能直接進入市場實行等價交換,而只能成為公共消費的一部分。3、污水處理提供的服務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和外部經濟性,衡量其投資效益時,首先是社會效益。
國家財政對城市污水處理的撥款,在我國主要有基本建設安排的投資,中央財政撥給的專款和地方財政撥款。基本建設安排的投資,分國家預算內和地方自籌兩種。國家預算內的基本建設投資由中央政府確定數額,由財政部交國家計委統一安排。地方自籌基本建設投資,是在國家規定的額度內由地方自籌資金安排的投資。中央和地方財政撥款,一種是根據需要,財政每年撥給一定數額的資金,作為污水處理的專項資金;另一種是按項目定額補助,項目建成,補助停止。
(破解方法二)增加企業自籌強度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污水處理只有在其建設經營活動中把它的價值轉化到周而復始的資金迴流中,才能實現污水處理的再生產。按價值規律的要求,污水處理的投入與產出理順到市場經濟的新秩序中,是加快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的客觀要求。污水處理收費,不應是一項臨時性的籌資措施,而是實現污水處理資金補償的市場化方式,同時也是調節污水處理設施合理利用的一種經濟手段。
污水處理的自籌資金,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按照價值規律制定污水處理收費標准,按照國家規定從營業收入中提取生產發展基金、固定資產折舊基金和大修理基金。污水處理單位不僅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來完成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還要向國家繳納稅費。為此,污水處理的合理收費,必須建立在合理成本和合理利潤率的基礎之上。
污水處理收費的合理成本,一般應包括生產費用、經營費用、固定資產折舊、大修理基金、貸款利息等。其中固定資產折舊要有恰當的折舊率,要改變現在折舊年限過長、折舊率較低的做法,以免企業的明盈實虧。污水處理收費的合理利潤率,是指利潤率的核定既要考慮企業的合理福利和必要的積累,又要考慮污水處理收費需求彈性小、社會服務性強的特點,防止利用其壟斷性追求過高利潤。為防止壟斷強加給用戶的負擔,政府可通過行政和經濟手段對經營者加以限制,使其可能獲得的利潤不超過全社會的平均利潤。
(破解方法三)試行優先股票發行
市場經濟國家的經驗表明,發行優先股票吸收國內外私人資本進行城市污水處理,既能滿足污水處理的巨大資金需求,又不喪失政府對污水處理項目的控制權。優先股票是相對普通股票而言的。投資購買普通股票的好處還有投資收益比其他類似證券的投資收益高,在證券交易市場上流通性強,交易公平進行等。
優先股票是比普通股票具有一定優先權的股票,主要是優先分得股利和公司剩餘財產的權利。優先股的最大優點是較普通股收益穩定,風險小。但當股份公司經營成績卓著,經營利潤激增時,優先股享受到的收益卻不會增加,而普通股的收益卻可隨著公司經營效益的提高而增加。從這一點考慮,優先股較普通股又缺乏發展性和進取性。
按我國現行做法,股票是根據投資者身份的不同,劃分為國家股、法人股、個人股和外資股,沒有優先股與普通股的劃分。我國《公司法》中沒有優先股的概念,也沒有做出相應的規定。這是因為我國的股份制企業都是從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企業改造而來,因而帶有種種歷史的痕跡,成為歷史遺留問題正待在改革中進一步探索解決。從城市污水處理的實際出發,我們可以進行污水處理股票發行的探索。這就要對現有的污水處理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向國內外私人資本發行部分優先股票,或將部分國有股以優先股的形式轉讓給私人資本,籌措的資金由污水處理企業用於污水處理。這種方式由於是以現有企業的發展業績為基礎,且改造後的企業業績繼續增長,所以集資成功的可能性較大。
[編輯本段]【污水處理行業發展】
地球雖然有70.8%的面積為水所覆蓋,但淡水資源卻極其有限,人類真正能夠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僅佔地球總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
20世紀50年代以後,全球人口急劇增長,工業發展迅速。全球水資源狀況迅速惡化,「水危機」日趨嚴重。一方面,人類對水資源的需求以驚人的速度擴大;另一方面,日益嚴重的水污染蠶食大量可供消費的水資源。
全世界每天約有200噸垃圾倒進河流、湖泊和小溪,每升廢水會污染8升淡水;所有流經亞洲城市的河流均被污染;美國40%的水資源流域被加工食品廢料、金屬、肥料和殺蟲劑污染;歐洲55條河流中僅有5條水質差強人意。20世紀,世界人口增加了兩倍,而人類用水增加了5倍。世界上許多國家正面臨水資源危機:12億人用水短缺,30億人缺乏用水衛生設施。
中國水資源人均佔有量少,空間分布不平衡。隨著中國城市化、工業化的加速,水資源的需求缺口也日益增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污水處理行業成為新興產業,目前與自來水生產、供水、排水、中水回用行業處於同等重要地位。
截至2005年底,全國661個設市城市中,已有383個城市建成污水處理廠792座,污水處理率由2000年的34%提高到52%,並形成了適合國情的污水處理技術路線和管理機制。其中,有135個城市的污水處理率已達到或接近70%,單廠處理規模達到每天100萬立方米。
2007年,中國水污染治理投資達到3387.6億元,比上年增加32%,占當年GDP的1.36%。中國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2007年,共取締一級水源保護區內排污口942個,停建二級水源保護區內可能造成污染的建設項目1294個,限期治理931個。
截至2008年10月,全國設市城市、縣及部分重點建制鎮共建成污水處理廠1459座,日處理能力8553萬噸(36個大城市共建成288座,日處理能力為3497萬噸),分別比「十五」末期增加60.5%和42.6%,全國設市城市污水處理率已由2005年的52%增加到2007年的63%;在建城鎮污水處理項目1033個,設計日處理能力約3595萬噸。2008年1至10月,全國已投入運行的城鎮污水處理廠累計處理污水達190億噸,運行負荷率達到76%,同比分別增長了21%和約3個百分點。
雖然由於國家和各級政府對環境保護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中國污水處理行業正在快速增長,污水處理總量逐年增加,城鎮污水處理率不斷提高。但目前中國污水處理行業仍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
一方面,中國目前的污水處理能力尚跟不上用水規模的迅速擴張,管網、污泥處理等配套設施建設嚴重滯後。另一方面,中國的污水處理率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著明顯的差距,且處理設施的負荷率低。
因此中國應完善污水處理的政策法規,建立監管體制,創建合理的污水處理收費體系,扶植國內環保產業發展,推進污水處理行業的產業化和市場化。污水處理行業是一個朝陽產業,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中國將在「十一五」期間投資3000億元以推進城市污水處理和利用,中國污水處理行業由此迎來高速發展期。
[編輯本段]污水處理工藝技術
化學強化生物除磷污水處理工藝
[1]污水處理過程中,我國的主要河流和湖泊由於受磷污染,富營養化嚴重,國家環保局為控制磷污染,對磷排放制定了比較嚴格的標准。化學強化生物除磷污水處理工藝以除去污水中有機污染物和各種形態的磷為主,此污水處理工藝將化學除磷和生物除磷一體化,通過厭氧消化生物系統中活性污泥產生揮發性有機酸,作為聚磷菌生長的基質或稱之為營養物,使聚磷菌在活性污泥中選擇性增殖,並將其迴流到生物系統中,使生物污水處理系統工作在高效除磷狀態;同時污泥在厭氧條件下產生的磷釋放,通過化學除磷消除。這是一種高效市政污水處理工藝技術,滿足了我國現階段,為解決水體富營養化,需要在常規二級污水處理基礎上進一步除磷的要求。
循環間歇曝氣污水處理工藝
我國經濟發展水平各地相差較大,經濟發展滯後的城市還不能拿出很多資金用於污水治理,因此,怎樣利用有限的資金,降低環境污染,是很多城市政府面臨的問題。在污水處理方面,直到不久前,一些城市還採用一級或一級強化處理工藝技術,出水達不到國家二級排放標准對除去有機污染物的要求。循環間歇曝氣工藝充分發揮高負荷氧化溝處理效率高的優點,又充分利用序批式活性污泥污水處理工藝出水好的特點,保證了系統出水達到國家污水排放一級標准在除去有機污染物方面的要求。在投資和運行費用上比通常以除去有機污染物為主的二級生物污水處理系統降低30%左右,是適合我國現階段污水處理要求的工藝技術。
旋轉接觸氧化污水處理工藝
旋轉接觸氧化污水處理工藝技術是在生物轉盤技術基礎上,結合生物接觸氧化技術優點發展起來的新一代好氧生物膜處理技術。旋轉接觸氧化污水處理工藝技術和成套設備提供了一種簡單和可靠的污水處理方法。整個污水處理系統中的轉軸是唯一的轉動部分,一旦機器出了故障,一般機械人員都可以進行維修。系統生物量會根據有機負荷的變化而自動補償。附在轉盤上的微生物是有生命的,當污水中的有機物增加時,微生物隨之增加,相反,當污水中的有機物減少時,微生物隨之減少。所以這污水處理系統的工作效果不容易受到流量和負荷的突然變化和停電的影響。運行費用低,只有其他曝氣污水處理系統耗電的八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佔地面積僅相當常規活性污泥法一半。由於生物系統中生長的微生物種類多,能夠高效處理各種難降解工業污水。
❾ 尾水處理處置的主要方法
1.三池兩壩尾水處理模式
該模式對養殖水域進行科學規劃,在池塘升級改造基礎上(進排水分開),利用物理和生物生態的方法,採用「三池兩壩」的工藝流程,對養殖尾水進行生態化處理,實現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
養殖尾水治理設施單元面積佔比:尾水處理設施單元面積應根據養殖品種、養殖密度、產量、排水水力停留時間等因素因地制宜進行設計。尾水治理設施單元包括生態溝渠、沉澱池、過濾壩、曝氣池、生態凈化池等,其總面積須達到養殖總面積的一定比例,根據不同養殖品種其設施面積建議要求如下:(1)鱖、鱸、鱧等肉食性魚類的尾水治理設施總面積不小於養殖總面積的8%;羅非魚、四大家魚及其它養殖品種的則不小於養殖總面積的6%。(2)蝦類的尾水治理設施總面積不小於養殖總面積的5%,蟹類的則不小於養殖總面積的3%。(3)龜鱉類、鰻鱺的尾水治理設施總面積不小於養殖總面積的10%。為達到尾水處理最佳效果,沉澱池與生態凈化池面積應盡可能大,沉澱池、曝氣池、生態凈化池的比例約為45:5:50。
適用於面積在50畝以上集中連片淡水池塘養殖。
2.人工濕地尾水處理模式
該模式在池塘建立人工水生態系統,利用內基質、植物和微生物等協同作用,經過物理和生物兩重處理,達到去除或消減水中污染物的目的。人工濕地應用於養殖尾水處理,可實現養殖尾水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
工藝流程及處理要求:主要包括生態溝渠→沉澱池→人工濕地(復合式人工濕地)→養殖池塘(外部水域)。處理後水質達標排放或循環利用。
養殖尾水治理設施單元面積佔比:人工濕地一般要求其總面積須達到所要治理的養殖總面積的10%以上。
適用於面積在50畝以上集中連片淡水池塘養殖模式。
3.漁稻共作尾水處理模式
採用漁農綜合循環利用模式,使養殖尾水處理與稻漁共作相結合。養殖尾水直接進入稻田。稻田中養殖魚、蝦、蟹等經濟動物,消除田間雜草和水稻害蟲,並疏鬆土壤;水稻吸收氮、磷等營養元素凈化水體,凈化後的水體再次進入養殖系統進行循環利用,形成一個閉合的「稻-漁」互利共生良性生態循環系統,實現「一水多用、生態循環」。
工藝流程及處理要求:養殖池塘→稻田→養殖池塘。要求養殖用水循環使用。
面積配比:池塘養殖條件下,每2000~5000公斤產量配套10~15畝稻田。
適用淡水池塘、淡水養殖工程設施養殖尾水處理。
4.溫室魚菜共生處理模式
魚菜共生是一種新型的復合農業,它把池塘養殖和作物栽培這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達到科學的協同共生,從而實現養魚不換水而無水質憂患,種菜不施肥而正常生長的生態共生效應。該模式將池塘養殖中殘餌和糞便等高污染物,通過底排的方式進入收集池,通過收集池沉澱後將濃縮的污染物排放到發酵池中,經過十幾天發酵後,將發酵液通過管道進入溫室魚菜共生系統中,用於作物栽培,上清水回塘繼續用於池塘養殖。魚菜共生系統是一種可持續循環型零排放的低碳生產模式。當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是涉及家家戶戶的「民心工程」,魚菜共生系統能實現污水處理與循環利用,可以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
工藝流程及處理要求:主要包括養殖池塘→底排污管道→收集池→上清水回塘;沉積物進入發酵池→發酵液→溫室魚菜共生系統→養殖池塘。要求養殖用水循環使用。
養殖尾水治理設施佔比面積:一般要求溫室魚菜共生系統與池塘配比為1:2~5左右。
適用於面積在50畝以上集中連片淡水池塘養殖模式。
5.「一池一渠」簡易尾水處理模式
該模式是利用生物生態的方法,採用「一池一渠」的簡易工藝流程,對養殖尾水進行處理實現循環利用。
工藝流程及處理要求:主要包括養殖池塘→生態溝渠→生態凈化池→養殖池塘。要求養殖用水循環使用。
養殖尾水治理設施佔比面積:一般要求尾水治理設施總面積須達到養殖總面積的3%~5%。
適用於50畝以下的分散型淡水池塘養殖模式。
6.池塘養殖底排污尾水處理模式
該模式利用物理與生物凈化相結合的方法,在養殖池塘底部修建排污設施,將養殖過程中產生的含殘餌、糞便等有機顆粒廢棄物的廢水排出池塘,經固液分離、過濾、魚菜共生凈化等處理後,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而固體有機顆粒物作可為農作物有機肥。
工藝流程:養殖池塘→池塘底排污系統→固液分離池→魚菜共生。
適用於山區池塘、小型水庫等有水位差的養殖模式或者淡水高位池。
7.池塘養殖三級過濾池尾水處理模式
該模式充分利用池塘自然條件和輔助設施開展池塘養殖水生態治理,主要是在排水溝渠、空地等地方開挖並且修建水泥池,通過修建水泥池並添加濾料來完成。採用溢流系統—弧形篩—碎石過濾—細沙過濾—陶粒過濾+生物降解的工藝流程,尾水經過處理後,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
養殖尾水治理設施佔比面積:利用養殖池塘排水溝渠及配套設施用地等開展養殖水生態治理設施升級改建。根據不同養殖品種,設施面積佔比建議如下:(1)四大家魚、羅非魚,設施總面積應達到養殖總面積的3%。(2)蝦類,設施總面積應達到養殖總面積的2%;蟹類,設施總面積應達到養殖總面積的1.5%。(3)雜交鱧、加州鱸、太陽魚、黃顙魚、斑點叉尾鮰等魚類,設施總面積不小於養殖總面積的5%。
適用於50畝以下的分散型淡水池塘養殖模式。
8.海水高位池養殖尾水處理模式
該模式以實施海洋生態系統食物鏈原理的生物凈化為主,物理化學凈化為輔的治理思路,採用「預處理+三池兩壩」處理工藝進行尾水治理。養殖尾水首先經排水沙井網隔進行粗過濾,分離蝦殼、死蝦、殘餌等大顆粒污染物後,排入初沉池(一級池)進行沉澱過濾處理;再進入生物凈化池(二級池)作進一步凈化處理;最後進入理化凈化池(三級池),經沉澱凈化後排放。回收三個池的沉積物,經過乾燥、集中發酵後生產有機肥料,資源化利用。
尾水治理設施總面積占養殖總面積的10%~16%。
適用於沿海高位池養殖模式。
9.三池三槽尾水處理模式
該模式利用生物凈化為主,物理化學凈化為輔的方法,採用「三池三槽」生態處理工藝,形成生態多元化,結構合理,食物鏈豐富完整的工藝,提高污染物的去除有效率;並在傳統技術基礎上進行改良、創新,使養殖尾水通過綜合治理得到有效凈化,最終實現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
養殖尾水治理設施佔比面積:設施面積約占總養殖面積的5%~10%。
適用於海水普通池塘養殖模式。
10.海水稻漁耦合尾水處理模式
利用「海水養殖+海水稻種植」尾水處理模式可以構建「海水池塘+稻漁共生」「海水設施養殖+稻漁共作」等形式,是典型的漁農綜合循環利用模式。「海水養殖+海水稻種植」將池塘養殖排污尾水處理及「跑道魚」等設施轉型分區式養殖尾水處理模式與稻漁共作相結合。稻田中進行水稻和魚、蝦、蟹的綜合種養,放養的蟹、蝦、魚消除田間雜草,消滅稻田中的害蟲,疏鬆土壤;環田溝中集中或分散建設標准流水養魚槽,流水槽或排污池塘集約化養殖海水魚、蝦蟹等水產品,養魚流水槽或底排污池塘中的肥水直接進入稻田促進水稻生長;水稻吸收氮、磷等營養元素凈化水體,凈化後的水體再次進入流水槽設施或排污池塘進行循環利用,形成了一個閉合的「稻-蝦蟹-魚」互利共生良性生態循環系統,實現「一水兩用、生態循環」。
工藝流程及處理要求:池塘、跑道設施養殖→集污管道→海水稻田→池塘、跑道設施。
養殖尾水治理設施佔比面積:每個流水槽(或相同產量的排污池塘)配套10~15畝稻田。
適用於鹽度1.2%以下的排放水與海水稻田耦合,高於1.2%以上的排放水需要稀釋鹽度後方能進行耦合。
11.工廠化養殖尾水處理模式
該模式主要通過生物調控、物理調控、化學調控等方式進行循環水分流處理。
適用於海水工廠化養殖。
12.池塘岸基一體化設備尾水處理模式
該模式處理系統由池塘和一體化尾水處理設備構成,首先將池塘底部營養鹽較高的水體抽提到一體化尾水處理設備中,一體化尾水處理設備處理分為三級處理,一級處理是利用快速離心的方式實現養殖尾水的初級固液分離,分離出大多部分的殘餌和糞便,濃縮後的養殖尾水經水生植物及微生物處理器,實現脫氮、除磷和消毒後,可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
工藝流程及處理要求:養殖池塘→一體化尾水處理設備→快速離心固液分離→上清水回塘;濃縮水進入下兩級固液分離裝置→循環利用或達標排放。
養殖尾水一體化處理設備佔地面積:養殖尾水一體化處理設備總面積佔地面積較小, 一般要求5~10m²。
適用於分散型集約化池塘、山區池塘等淡水池塘。
13.陸基集裝箱處理模式
該模式的核心原理為「分區養殖,異位處理」,將養殖箱體擺放在池塘岸基,箱體內實施高效養殖,養殖箱體與池塘建設一體化的循環系統,從池塘抽水、經臭氧殺菌後在集裝箱內進行流水養魚,養殖尾水經過固液分離後再返回池塘生態處理,不向池塘投放飼料和漁用葯物,池塘主要功能變為濕地生態凈水池。另外,通過高效集污系統,將90%以上養殖殘餌糞便集中收集處理,不進入池塘,降低池塘水處理負荷,大幅延長池塘清淤年限。集中收集的殘餌糞便引至農業種植區,作為植物肥料重新利用,實現生態循環。
工藝流程及處理要求:主要包括集裝箱→固液分離器→一級沉澱池→二級凈化池→三級曝氣池。要求養殖用水循環使用。
養殖尾水治理設施單元面積佔比:採用20呎定製化「集裝箱」,尺寸是6.1m×2.4m×2.8m,保持池塘與集裝箱不間斷地水體交換,常規5畝池塘配10個養殖箱。其中一級沉澱池:二級凈化池:三級曝氣池為1:1:8。每一級間保持20cm落差,形成水流剪力。
適用於陸基推水集裝箱式養殖模式。
14.跑道式尾水處理模式
跑道式處理模式是集池塘循環流水養殖技術、生物凈水技術和魚類疾病生態防治技術於一體的新型池塘養殖模式。該模式對傳統池塘進行工程化改造,將池塘分成小水體推水養殖區和大水體生態凈化區,在小水體區通過增氧和推水設備,形成仿生態的常年流水環境,開展高密度養殖;在大水體區通過放養濾食性魚類、種植水生植物、安置推水設施等,對水體進行生態凈化和大小水體的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