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石羊河流域水資源過度開發利用的思考
邢永強1李金榮2竇明2
(1.河南省國土資源科學研究院,鄭州450016;2.鄭州大學環境與水利學院,鄭州450002)
《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文章編號:1000-2367-(2007)-02-0195-04
摘要 石羊河流域是我國內陸河流域開發中,水資源利用程度較高、生態環境破壞較嚴重的地區,研究石羊河流域水資源管理與可持續發展問題,意義重大,刻不容緩。本文從石羊河流域實際情況出發,分析了流域的供水現狀和用水現狀,歸納了乾旱地區水資源過度開發利用所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最後從產業結構調整、生態環境治理、實施調水工程等方面給出流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 石羊河流域 資源危機 態環境 持續發展
1 研究區概況
石羊河流域位於甘肅省河西走廊東部,東南與白銀、蘭州兩市相連,西南緊靠青海省,西北與張掖地區毗鄰,東北與內蒙古自治區接壤,流域總面積41.6×103km2。流域行政區劃包括武威地區的古浪縣、涼州區、民勤縣全部及天祝縣部分,金昌市的永昌縣及金川區全部以及張掖地區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和山丹縣的部分地區,流域共涉及3市8縣。流域深居大陸腹地,屬大陸性溫帶乾旱氣候,氣候特點是:太陽輻射強,日照充足,夏季短而炎熱,冬季長而寒冷,溫差大,降水少,蒸發強烈,空氣乾燥。
流域水系發源於祁連山,自東向西由大靖河、古浪河、黃羊河、雜木河、金塔河、西營河、東大河、西大河8條河流組成。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為281.2mm,地表水資源量為1.566×109m3,主要產於祁連山區,產流面積11.1×103km2。地下水資源量為地表水不重復的地下補給量,包括降水補給量、沙漠側向流入量和祁連山側向流入量,合計為0.1×109m3。全流域水資源總量為兩項之和,共計1.666×109m3。
就水質狀況而言,流域山區水源水質優良(達Ⅰ類),可適合各種用途;平原區金川河、紅水河和石羊河幹流由於受金昌市、武威市城區工業及生活廢污排放的影響,污染程度較重(Ⅴ類或劣Ⅴ類),水中含有砷化物、Cr6+及部分重金屬離子;下游金川峽水庫和紅崖山水庫,其水質狀況惡劣,屬劣Ⅴ類。地下水水質評價結果顯示,大靖、武威、永昌盆地水質狀況尚好(達Ⅲ類以上),民勤、昌寧盆地由於受劣質地表水污染、多次重復利用、地下水補給量減少等原因而使水質惡化(劣Ⅴ類),不但不能飲用,而且也不宜灌溉(李有林,2000)。
2 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分析
2.1 供水現狀分析
石羊河流域經過新中國成立後50多年的建設,水利工程已具備相當規模,形成上游山區水庫調蓄、中游平原渠道輸水、下游機井井灌或井渠混灌的開發模式。8條出山河流中,除雜木河上沒修水庫外,其餘河流均修建了水庫。現在已建成了一定規模的外流域調水工程,如引硫(硫黃溝)濟金(金川河)工程、景電二期延長工程等。全流域工程設計總供水能力為3.482×109m3,2005年實際供水量為2.663×109m3。供水總體上是以蓄水、提取地下水和引水工程為主,2005年流域內各項供水工程的供水量如表1所示。
表1 2005年實際供水量統計表Table1 Actual water supply in 2005
流域供水水源分為地表水水源和地下水水源。地表水水源為祁連山降水及冰雪融水,經分析可知,多年來祁連山出山口水量較為穩定,而進入下遊民勤盆地的地表徑流逐年減少,已由20世紀50年代的0.464×109m3減少到21世紀初的0.083×109m3(圖1)。地下水資源90%為地表水補給,隨著地表水利用率的逐步提高,使全流域地下水補給量由20世紀80年代的1.28×109m3減少到2005年的0.86×109m3,地下水位下降導致全流域800多眼機井因吊泵而報廢,地下水的開采也由淺層逐步向深層發展(竇明等,2005)。
圖1 紅崖山水庫歷年入庫流量
Fig.1 Runoff inflow in past years in Hongyashan reservoir
2.2 用水現狀分析
通過工程措施使流域內水資源利用率很高,2005年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已達到總水資源量的154%(扣除跨流域調水工程),遠超出了水資源的承載能力。2005年全流域社會經濟各部門總用水量為2.678×109m3,用各項水量如表2所示,參照《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綜合報告》,1997年全國工業用水占總用水量的20.2%,農業用水量佔75.3%,可見石羊河流域農業用水量明顯偏高。
表2 2005年實際用水量統計表Table2 Actual water using in 2005
流域萬元工業產值取水定額為153m3,較全國平均水平高62m3,這是因為流域內工業以冶煉、釀酒等高耗水企業為主,高新技術產業所佔份額較小。而工業用水重復率達49%,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農業灌溉凈定額為0.556m3/m2,明顯高於全國和全省水平,這是由其特殊氣候條件所決定的;灌溉水利用系數0.52,與全國平均水平大體相當。萬元GDP用水量為3 681m3,約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從總體上看,流域的用水效率還有待進一步的提高。
3 生態環境問題分析
石羊河流域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去發展經濟的典型地區,其當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由於水資源危機而引發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產流區植被受到破壞,涵養水源能力降低。祁連山是整個石羊河流域水資源形成區,森林植被和高山草場是水源涵養區。由於人為砍伐森林,過度放牧,開礦挖葯和毀林毀草開荒種植,有近1 500km2的林草地被墾殖,水源林僅存不足550km2,山區的植被覆蓋率只有40%左右。祁連山灌木林線比20世紀50年代上移40m,30%的灌木林出現草原化和荒漠化(常兆豐等,2005)。
(2)經濟發展沒有充分考慮水資源承載能力。流域水資源利用缺乏科學規劃,灌區面積過大,尤其是復(套)種面積過大和種植結構不合理,致使農業用水量過大,生產用水嚴重擠占生態用水。上、中游同步開發、爭奪水源,既不考慮自然規律,又不節制,超標漫灌,效率偏低,從而造成日趨嚴重的水資源危機和生態環境問題。
(3)進入下游地表水逐年減少,民勤綠洲面臨生存危機。由於上游祁連山區毀林開荒、修建水庫提蓄水量,中游灌區襯砌渠道,打井提水,大型工礦企業和地方「五小」企業發展迅猛上升致使中游消耗水量隨之猛增,從而使進入石羊河下遊民勤綠洲的水量劇減。為了維持人工綠洲及人畜用水,民勤人民加大了對地下水的開采,由此導致綠洲邊緣的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天然綠洲急劇萎縮,荒漠化加劇。通過計算後發現(竇明等,2005),1971~2000年30年間香家灣進入民勤的水量累計減少3.0×109m3,出庫水量累計減少2.5×109m3,平均每年減少0.083×109m3;綠洲潛水位30年降深總計42.4m,平均每年降幅為1.44m,在綠洲中心形成深大漏斗,綠洲邊緣植被大面積衰亡。
(4)土地沙漠化和沙塵暴危害加劇。2005年,全流域土地沙化面積已達2.149×103km2,草場退化面積達1.50×104km2,流沙壓埋農田3.2×102km2。北部沿沙漠地區防風固沙林、草、農田防護林減少了2.0×103km2。沙漠每年以3~4m的速度向綠洲推進。由於沙化面積和荒漠草原枯死面積的逐年擴大,沙塵暴肆虐威脅民勤、金昌和武威,甚至影響到整個北方地區。
(5)環境污染日趨嚴重。隨著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趨勢的加大,對自然資源的消耗迅猛增長,使環境資源的負擔日趨嚴重。特別是在人口相對集中和經濟繁榮的城區,「三廢」排放明顯增加,局部地區環境明顯惡化並向周邊擴展。截至2005年,金昌市廢水排放量為35.478×106t,較20世紀90年代增加47.3%;工業固體廢物生產量為4.737×106t,較90年代增加56.8%。武威市的水污染、白色污染、化學污染也日益嚴重,2005年其排入石羊河的生產生活廢水達2.535 1×103t。由於流域內地表徑流量小,水體自凈能力弱,導致地表水嚴重污染,地下水也因城市污水及地面各種污染物的滲漏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4 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淺議
目前,石羊河流域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已引起了各級行政部門、學術界以及社會有關方面的重視,石羊河成為繼塔里木河和黑河綜合治理之後的又一個熱點地區。筆者認為石羊河流域的可持續發展與水資源管理應從以下幾點入手:
4.1 合理調整產業結構
進行社會經濟布局的戰略調整,加快全流域城鎮化、工業化進程,優先發展工業、服務業,控制和縮小農業規模,以提高單位水資源的效益和產出。目前,流域經濟社會各部門中農業灌溉是用水大戶,存在農田面積過大、灌溉定額偏高等問題,因此農業節水潛力較大,可通過適當收縮農業規模來有效地減緩生活和工業用水壓力(劉昌明等,1996)。
4.2 調整農業種植結構,提高農業節水效率
目前,流域種植結構為糧、經、飼的種植比例為68:21:11,糧食與經濟作物的種植比例為76:24,復(套)種的種植比例為22.2%。建議將糧、經、飼的種植比例調整為51:29:20,糧食與經濟作物的種植比例為63:37,復(套)種的種植比例為15%。
流域現狀灌溉模式以「渠灌」為主,占總面積的97.7%,管灌佔1.5%,高效節水灌溉僅佔0.8%。建議對流域內井灌區全面實施管道輸水灌溉,以此為基礎布置噴灌2.11×102km2,微灌1.85×102km2,占總灌溉面積的15.7%,其餘為管灌1.37×102km2,占總灌溉面積的5.7%;河水灌區全面推行小畦灌溉,占總灌溉面積的79.3%。
4.3 加快生態環境建設和綜合治理力度
根據流域的區位和自然條件,必須貫徹「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農則農、宜荒則荒」的原則,劃定農林牧業生產區和退耕還林還草范圍。積極穩妥地進行農林牧結構調整,將地下水開採集中、耕地質量不好或靠近沙漠及戈壁邊緣地區的農田灌溉用地6.67×102km2實施退耕自然封育和調整為生態林草用地,同時下遊民勤地區灌溉面積初步退耕還林至4.33×102km2,以民勤綠洲與荒漠過渡地帶為核心,建立荒漠自然保護區,實行封育,禁墾、禁牧、禁樵,禁止人為干擾(肖篤寧等,2005)。利用地下水與天然降水保障自然植被的恢復,建立風沙屏障。
封閉機井,壓縮地下水開采量。目前,流域共建有機電井1.5萬眼,年均超采地下水達0.18×109m3,針對機井過多、地下水超采嚴重的狀況,到2010年要封停舊井1 300眼(根據《石羊河流域綜合治理規劃報告》,2002),壓縮中游地區地下水開采量,恢復地下水位,擴大天然植被面積,建立良性的生態環境系統。
加大污水處理和回用力度。通過國家與地方共同投資、地方負責運營管理的方式,在金昌和武威市區修建3~4座大中型污水處理廠,將城市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統一回收和深度處理並實現資源化。
4.4 實施調水工程和生態移民工程
就目前情況來看,要徹底解決石羊河流域水資源困境,必須要從外流域調水。規劃中的「引大(大通河)濟西(西大河)」調水工程是為解決金昌市工業用水和民勤縣生態環境及農業用水而提出的,該工程計劃從大通河年引水0.25×109m3,如工程竣工可緩解流域水資源的不足。同時,在現有調水設施基礎上,加大調水量,補充生態用水,盡可能給天然植被的存活創造條件,為全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贏得時間。
此外,要適當減輕生態脆弱區和緩沖區內的人口壓力,搞好生態移民。移民的方向大致有兩個:一是中游綠洲地區,即通過人口的城市(鎮)化來安置部分移民;二是流域外的引大工程、疏勒河工程、黃河沿岸地區的景電、興堡子川灌區,也可以安置部分移民。
參考文獻
李有林.2000.石羊河流域地下水水環境問題.地下水,22(3):113~116.
竇明,孫雪濤,左其亭.2005.石羊河流域水資源轉化模型及其應用研究.鄭州大學學報(工學版),26(3):109~112.
常兆豐,韓福貴,仲生年,等.2005.石羊河下游沙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及其位移.乾旱區地理,28(2):150~155.
劉昌明,何西吾.1996.中國21世紀水問題方略.北京:科學出版社.
肖篤寧,李小玉,宋冬梅.2005.石羊河尾閭綠洲的景觀變化與生態恢復對策.生態學報,25(10):2477~2483.
The Thought on Excessiv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Shiyanghe River Basin
Xing Yong-qiang1Li Jin-rong2Dou Ming2
(1.Scientific Academy of Land and Resources of Henan Province,Zhengzhou 450016;2.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Water Conservancy,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2)
Abstract:Shiyang river basin is the inland region wher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degree isvery high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seriously destroyed.The researches o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Shiyang river basin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and are necessary.In this article,from the fact situation in Shiyang river,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supply and demand is evaluated and analyzed and the problems appearing in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processes of water resources are summarized.In the end,the rational suggestions on water resourc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a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adjustment of economy structure,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pplication of water transfer projects.
Key words:Shiyang river basin;water resources crisis;ecological environment;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 節水新技術之栽培技術論文
發展農業節水事業,推廣農業節水技術,提高有效灌溉率,是有效緩解農業水資源的辦法.我精心推薦的一些節水新技術之栽培技術論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節水新技術之栽培技術論文篇一
節水灌溉技術淺析
【摘要】在我國各個用水部門中,農業用水最多,約佔全國總用水量的70%~80%。由於農業進行節水灌溉的各項措施還沒有得到充分實行,水資源浪費較大,因此,灌區全面推行節水灌溉是解決我國水資源匱乏問題的一條關鍵途徑。本文分析了節水灌溉工程技術,闡明了推行節水灌溉的成效。
【關鍵詞】節水 灌溉 技術
中圖分類號:TU991 文獻標識碼:A
一、前言
從用水角度看,提高水的利用率,應結合灌溉水運行的環節來考慮。灌溉就是通過給農田補充水分來滿足作物需求,創造作物生長良好環境條件以獲得較高產量,灌溉水的運行大體可分為三個環節,每個環節都存在提高水的利用率的問題。第一個環節是從水源,通過渠道或管道將水輸送到田間,提高輸水的效率,對應的技術稱為輸配水工程技術。第二個環節是灌溉水在田間通過各種方式進行灌溉,對應的技術稱為噴灌、微灌、地面灌等技術,提高灌水效率。第三個環節是作物對田間水分的利用,提高水分生產效率。由此可見,農業節水的內涵包括了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與配置,輸配水系統的節水,田間灌溉進程的節水,作物生長水分轉化過程的節水,用水管理的節水以及農藝節水增產技術氏鋒畝措施等方面,其目的就是大幅提高水的利用率,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節水灌溉道路來。
二、節水灌溉工程技術
1、渠道防滲技術
這是為減少渠道的透水性或建立不易透水的防護層而採取的各項技術措施。根據使用的材料可分為土料壓實、三合土護面、磚石襯砌、砼襯砌、塑料薄膜防滲和瀝青護面防滲等。
我國的渠道防滲科研工作始終圍繞開發性能好、成本低、易於施工、便於群眾掌握的防滲材料為中心, 同時研究推廣新型防滲渠道斷面形式和襯砌形式。如基孝陝西省寶雞峽灌區在近年的三大灌區更新改造過程中, 推出了一系列“U”型渠道襯砌機械, 就在施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占我國總用水量80%的農灌主要輸水手段是渠道, 而傳統的土渠輸水滲漏損失約為引水總量的50%~60% , 全國僅此一項年約損失水量1. 7×1011m3, 目前我國渠道防滲長度僅占需要的1/ 3~1/ 4。所以, 大力發展渠道防滲技術是節水灌溉的重要殲森途徑。
2、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技術
簡稱“管灌”,是利用低壓管道代替渠道輸水的一種灌水方法。“管灌”由於具有一次性投資少、設備簡單、省水、省工、省地、省時, 增產效益顯著, 農民易於掌握等優點, 頗受重視, 在我國北方井灌區已發展到30×106hm2。其中陝西省的關中、陝北地區大片機井灌區大量採用“管灌”技術。實踐證明“管灌”是我國北方地區發展節水灌溉的重要途徑之一。
3、噴灌技術
這是一種利用專門的設備將壓力水噴灑到空中形成細小水滴, 並均勻地降落到田間的灌水方法。按設備的組成可分為機組式和管道式噴灌系統兩大類。我國從70 年代開始, 發展噴灌技術, 經過20 多年的努力, 噴灌面積已發展到8×105 hm2 , 取得了比較顯著的節水、增產效益。這項技術比較適合在山丘地區、乾旱缺水地區和經濟作物灌區發展。
4、微灌技術
這是一種利用專門設備將作物生長所需的水分和養分輸送到作物根層附近土壤表層或土層中的灌水方法。根據灌水器的類型, 可分為滴灌、微噴灌和湧泉灌3 種。微灌技術, 我國從1974 年開始採用, 至今已發展到2×104 hm2, 這一技術適用於山丘地區、水資源非常貧乏地區, 同時因它可將灌溉、施肥、打農葯結合進行, 而特別適用於經濟作物的灌溉。在理論研究上, 總結出了一套適合我國條件設計參數和計算方法。在設備研製生產方面, 開發研製了微灌帶、孔口滴頭、補償式滴頭、折射式和旋轉式微噴頭、脈沖滴灌設備、過濾器、進排氣閥、調壓器和施肥器等。
5、改進地面灌水技術
這是一種主要圍繞傳統地面灌水技術存在的灌水均勻度差、灌水定額大等缺點進行的技術改進。包括改進溝畦規格( 如長畦改短畦, 寬畦改窄畦, 短溝灌和細流溝灌等。如陝西省的洛惠渠、寶雞峽灌區, 推廣長畦改短畦, 寬畦改窄畦, 大水漫灌改小畦淺灌後, 作物生育期灌水量降低20%~30%) 和採用先進的地面灌水技術( 如波涌灌、隔溝灌、膜上灌、細索灌、水平畦灌等) 。我國有98%以上的灌溉面積採用地面灌溉, 對這一技術進行改進, 提高灌水均勻度, 節省灌溉用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目前, 在我國最具推廣價值的改進地面灌水技術有波涌灌和膜上灌兩項。波涌灌是美國70 年代末推出的適於旱作灌溉的新技術。從80 年代起我國也開展了這方面的研究,對波涌灌節水機理、土壤緻密層形成、入滲特性與地表水流運動規律等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目前, 在理論上還需進一步研究渾水波涌灌問題, 開發適合我國國情的波涌灌灌水設備, 這是擴大應用波涌灌技術的關鍵。膜上灌是我國獨創的新技術, 是在地膜栽培的基礎上, 把膜側水流改為膜上流, 利用地膜輸水, 通過膜孔和膜邊側滲給作物進行灌溉, 這項技術在新疆取得了較高的增產節水效果, 但在理論上還需進一步研究。
6、滲灌技術
這是一種利用地下管道系統將灌溉水引入田間、灌溉水通過管壁孔濕潤根層土壤的灌水方法。在我國主要有兩種, 一是管道式, 二是鼠道式。目前滲灌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土壤濕潤不夠均勻; 易導致表土返鹽; 地下管道不易檢修養護; 投資大, 施工要求高, 這是目前影響推廣的主要原因; 在理論上的研究還很不充分, 關鍵性技術問題尚待提高和完善。
7、雨水匯集利用技術
這是在乾旱、半乾旱的山丘地區, 將較大強度降雨所產生的地面徑流匯集起來, 並在最需要時供給作物利用的技術。80 年代末我國開展了雨水匯集利用技術的研究, 如匯流表面薄層水泥處理技術、窖窯構建及布局技術、匯集效率、匯流面與種植面積比例確定等, 取得了一批有意義的成果。但在雨水引導匯集貯存和高效利用上缺乏系統化的理論研究, 未形成適宜於不同區域的匯流整體規劃和與之配套的灌溉技術和作物栽培技術。近幾年在甘肅東部、陝西白於山區和寧夏南部發展起來的窖灌農業就是採用典型的雨水匯集利用技術, 有的地區已把它作為扶貧工程而深受群眾歡迎。
三、推行節水灌溉的成效
1、灌溉水利用率顯著提高
中國平均灌溉水利用率由20 世紀70 年代估算的30%左右提高到了2007 年的47.5%,單位面積平均灌溉用水量從7 950 m3/hm2 降到6 435 m3/ hm2。在灌溉用水總量基本不增加的情況下,有效灌溉面積由20 世紀70 年代末的4 887 萬hm2 發展到2007年的5 778.2 萬hm2。以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項目為例,1996~2006 年10 年間,中國累計投資212.6 億元,對363 個灌區的病險工程、“卡脖子”工程和滲漏嚴重的渠段進行了改造,共恢復、改善、新增灌溉面積666.7 萬hm2。據分析測算:項目實施前後相比,渠系水利用系數由0.49 提高到0.54, 灌溉水利用率由42.1%提高到47.8%;畝均灌溉水量由529m3 下降到469m3;新增節水能力125 億m3。
2、水分生產率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
根據對363 個已經實施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的大型灌區的測算分析:糧食作物產量平均提高了450 kg/ hm2,新增糧食生產能力115 億kg;取得了國家每投入1.84 元,新增1 kg 糧食生產能力和節水1.1m3 的雙重效益。
3、加快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
節水灌溉的發展加快了中國農業由傳統向現代轉型的進程。良好的灌排基礎設施與先進的農業技術和優良品種有機結合,使不少節水灌溉項目區由過去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形式轉變為農民合作組織、大戶承包等經營形式,推進了農業的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經營和產業化生產,有力地促進了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
結論
水資源短缺與節水將是我國未來不得不面對的一個主題。它不僅關繫到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而且關繫到國家安全。繼續加大節水灌溉工程技術的投入力度,在各類灌區大力發展渠道防滲技術、低壓管道輸水灌溉技術、噴灌技術、滴灌技術、雨水匯集利用技術和加強用水管理等各項節水技術,將是我國今後節水灌溉發展的方向。
【參考文獻】
[1] 樓豫紅. 我省節水灌溉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四川水利, 2003, 24( 2) : 10- 12.
[2] 姜長雲. 中國節水農業: 現狀與發展方法[ J]. 農業經濟問題, 2001, 10( 10): 19- 23.
節水新技術之栽培技術論文篇二
建設節水型社會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針對我國嚴峻的水資源形勢,我國政府在新時期提出了建設節水型社會的新要求。本文就我國現階段建設節水型社會現狀及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設節水型社會要從節流、治污、開源三個方面著手的想法,並具體介紹了水價調節、節水宣傳、海水利用、雨水利用等新的的舉措。
關鍵詞:節水型社會;節約用水;水價;海水利用;雨水利用
中國是一個水資源嚴重短缺、水旱災害頻繁發生的國家。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僅佔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再加上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勻,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資源污染嚴重,更加劇了水資源的短缺。特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人口劇增,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我國的用水量急劇增長,城市、生活、工業污水的大量排放,導致可利用的水資源日益減少,人民正常的生產、生活受到嚴重威脅。同時我國粗放的水資源利用方式,在生產生活中造成了大量水資源損失,用水效率不高,節水潛力巨大。因此,建設節水型社會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迫切要求。
1 我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我國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了一定的發展,全國人民的節水意識逐漸加強,工企業在污水排放中的逐步規范,農業上節水灌溉的推行與落實,一些先進的節水器具的投入使用,還有一大批污水處理企業的興起,這都為建設節水型社會的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催化劑。但我國在建設節水型社會的過程中也存在許多問題。
1.1 水權管理的不規范
由於責任分工不明確,導致一旦出現問題,各部門相互推脫,事情也一拖再拖得不到有效解決。部分城市水務管理交叉嚴重,有時在城建、水利部門間存在真空,甚至有時帶來執法中的抵觸情緒。
1.2 水資源保護意識有待加強
少數地區為了地方經濟的發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破壞現有的水體。全民節水的教育僅存在紙面上,得不到有效落實,個別單位無證過量開采地下水。部分企業為躲避政府管理而遷到偏遠地區,污水在當地隨意排放,對當地的水體、水環境造成了毀滅性的破壞。
1.3 節水器具的推廣受阻,開發能力弱
雖然在國家政策的號召下,大量先進的節水工具面向市場,但由於成本高昂,只有個別企業願意購買。還有無論是農業灌溉的噴頭還是城市的洗浴噴頭質量都不過關,技術標准不統一,以低廉的的價格參與市場競爭,嚴重影響了節水技術產業化的發展進程。
2 節流、治污、開源三效並舉
2.1 節流
2.1.1推行新型農業灌溉方式
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節水灌溉,發展噴灌、滴管、微灌等先進灌溉方式,提高水的利用率。和傳統農業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相比,噴灌可節水50%,微灌可節水60%—70%。同時調整農作物的種植結構,規劃種植作物的合理布局,集中化灌溉,避免了作物之間的隔空灌溉和不均勻灌溉而浪費大量水資源。
針對我國農村現有的土渠輸水進行改造,傳統的土渠輸水滲漏損失較大,約佔到輸水量的50%—70%。渠道防滲技術的利用可以解決這一問題,考慮到農村現有的經濟條件,採用塑料薄膜或者混凝土渠道輸水,可以大大減少滲漏量,將輸水效率提高到70%以上。目前我國大約只有20%左右的渠道進行了防滲處理。
2.1.2工業節水
據調查城市工業用水的70%以上將轉化為污水,一些水資源豐富的國家,近年來也大力推行節水,主要是因為不堪承受污水處理的高額負擔。我國工業萬元產值取水量是發達國家的5-10倍,必須調整產業結構和工業布局,大力開發和推廣節水器具和節水的工業生產技術。根據分析指導,2010年供水設施的單位投資約為8元每立方,污水處理約為10元每立方米,而工業節水費用僅需3元每立方米左右。因此,增加節水的資金投入不但為持續發展所需,而且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
2.1.3水價調節
我國的水價政策極不合理,一些城市的地下水超采已經十分嚴重,但至今這些城市的企業單位仍可無償開采地下水,導致引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自來水廠難以運營。我們可以採用國外流行的累進制水價、高峰用水價,還可以採取分季分標準的方法控制用水。種種情況表明,水價是水資源管理,建設節水型社會的主要經濟杠桿,必須在國家有關部門的統一領導下,制定我國現階段的相應水價政策。
2.1.4節水管理與宣傳
建設節水型社會需要社會公眾的廣泛參與,這就要求有關部門完善分水協調、水價聽證會等水管理制度。實行民主監督,廣泛調動用水居民參與水資源管理的積極性。在調動大家積極性的同時,相關部門還要專門組織專業人員對用水和調水部門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提高公眾節水技能,鼓勵公眾創新節水新方法和新技術,有關部門協調第一時間進行推廣應用。
政府、學校、工廠等單位要採取各種有效手段如廣播、電視、報紙等進行節水宣傳教育,培養全民節水意識,讓人們意識到水資源短缺的危機感和節水的重要性。
2.2 治污
2009年中國污水排放總量達到536.8億噸,其中工業廢水排放量240.2億噸,占排放總量的44.7%。廢水排放居於前四位的行業依次是造紙、化工、電力和紡織。水污染物排放總量高居不下,導致水污染相當嚴重。
2.2.1建立健全水環境保護法律法規
有關部門要做到嚴格執法,以防為主,以治為輔是我國水污染防治的有效途徑,也是水環境建設的最簡單、最有效、最經濟的途徑。
2.2.2強化對飲用水源取水口的保護
政府有關部門要劃定水源區,在區內設置告示牌並加強取水口的綠化工作。定期組織人員進行檢查,從根本上杜絕污染,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同時還有必要健全農村的鑿井制度,合理規劃村井布局,既要保證每戶都能喝上安全的飲用水,又要達到節約水資源,防治水污染的目的。
2.3 開源
2.3.1海水利用
地球上海水量要佔到全球水資源總量的97%,可謂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現有的經濟技術條件下,大規模的海水淡化供水還不太現實,但是我們可以將海水降級利用,即降低它的處理標准,供人類的生產生活使用。
海水沖廁、海水工業冷卻、海水洗車等等對海水的利用都只需對海水進行簡單的凈化處理就可以利用。全國城市的生活用水中有5%-8%用於沖廁,利用海水沖廁可以減少人類對地下水資源的過度使用。隨著服務行業的興起,許多行業開始大規模使用地下水,洗車行就是其中之一。現在全國約80%的洗車用水都是開採的地下水,由於成本低廉導致他們大量無節制的浪費水資源。洗車對水的利用程度很低,浪費了大量的水資源。
2.3.2雨水利用
雨水是天然的水資源,如果能夠得到很好地利用可大大緩解現在的水資源危機。建設集雨工程,大力發展水池水窖、平原水庫、塘坎、雨水攔截工程是利用雨水資源的一些合理措施。以城市為例,將建築頂部設計成凹漏斗狀,在凹處通一排水管道,管道中設置簡單的過濾器。雨水通過管道流入儲水池,在池中靜置,其顆粒下沉或上浮至池表面。出水經設在池中部的過濾器再次過濾後由水泵送至用戶變為沖洗用水、洗滌用水和院落綠化用水等等。
參考文獻
[1]徐得潛,梅素琴. 水資源與城市可持續發展.中國水利學會2005學術年會論文集,2005:42-48
[2]薛英文等. 淺談城市節水技術與管理.節水灌溉,[J]2003(3)
[3]汪恕誠. 建設節水型社會工作要點.中國水利,2003(11)
[4]張靜,王本德,周惠成. 節水型社會建設初探.中國水利學會2005學術年會論文集,2005:32-36
作者簡介
劉文康(1993-),男,漢族,河南鶴壁人,鄭州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2011級本科畢業生。
孟翔(1992-),男,漢族,甘肅武威人,鄭州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2011級本科畢業生。
潘琛(1993-),男,漢族,湖北黃岡人,鄭州大學水文與水資源工程2011級本科畢業生。
看了"節水新技術之栽培技術論文"的人還看:
1. 淺談節水措施在農業水利灌溉中的應用論文
2. 農業科技專科畢業論文
3. 關於節約用水的議論文作文800字
4. 蔬菜栽培的問題及對策 農業科技論文
5. 農業建設發展學年論文
C. 甘肅榮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的排污事件
2015年3月中旬,甘肅武威榮華工貿公司向沙漠排污事件引起社會廣泛關注。受到污染的沙漠位於武威市城區以東23公里,當地稱「八十里大沙」,沙漠多為固定沙丘。經無人機航拍和GPS定位,確定共有大小不等污水坑塘23處,污染面積266畝。排向沙漠的污染物主要是榮華公司通過2、3、4號泵站排出的生產廢水,平時用於綠化沙漠公路兩側樹木,由於冬季樹木無需灌溉,則直接排往沙漠。
企業受罰300萬 環保官員被問責
涼州區政府新聞發言人劉萬宏介紹說,2014年5月28日至2015年3月6日,榮華工貿公司累計排放廢水271654噸。其中187939噸用於榮華工貿公司投資建成的榮生沙漠公路兩側樹木綠化灌溉,83715噸通過鋪設的暗管直接排入沙漠腹地。環保部專家初步判斷,榮華工貿公司在環保設施沒有完全建成的情況下,未經批准擅自投入調試生產,私設暗管向沙漠排放生產廢水。
事件發生後,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迅速成立了調查處置領導小組,集中全力依法調查處置。調查組認為,榮華工貿公司環境污染行為是一起典型的頂風違法事件。目前,企業兩名直接責任人已被公安部門行政拘留,該公司董事長已被立案調查。同時,武威市、涼州區環保部門主要負責人、分管負責人、直接責任人已被停職並接受審查,將根據紀檢監察部門和檢察機關調查結果依法嚴肅處理。
依據新《環保法》、《水污染防治法》,武威市對榮華工貿公司罰款總計3003105元,追繳自調試和生產以來排污費180621元。根據損害評估報告,核算排污造成的損害,責令其承擔生態修復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