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污水 > 怎麼養好污水處理廠的污泥

怎麼養好污水處理廠的污泥

發布時間:2025-07-25 20:23:56

㈠ 關於污水廠曝氣池污泥培養

干污泥培菌法,首先在曝氣池內放滿清水或河水,並進行曝氣,同時把准備好的干污泥慢慢投入曝氣池內。全部投入後繼續曝氣2-4小時,曝氣結束後靜止2小時後放掉上清液,如此過程可重復2-3次,直至靜沉後的上清液清澈透明,不混濁,這一過程稱為污泥洗滌、污泥活化或污泥掛膜。污泥活化後,再用有營養的水或低濃度的廢水開始進行馴化。

生化培菌的周期取決於廢水的水溫和水質。水溫高於15℃以上時,培菌的過程較快,水溫低於15℃以下時則污泥馴化時間較長,因此污泥的培養馴化應盡量選擇在5-11月期間(長江流域)進行。就廢水的水質而言,無毒無害、易生物降解的廢水,其生化培菌的時間一般在10-20天,而有毒有害、難生物降解的廢水,則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約需30-60天,甚至更長。

在清水調試完成後,對於可生化性能較好的廢水,可以直接用廢水馴化微生物;對於化工廢水或可生化性能比較差的廢水則應採取分步培菌法,具體步驟如下:

(1)快速增殖。
快速增殖的目的是使污泥迅速生長到填料上去。一般來說,采購來的污泥在脫水或運輸過程中,微生物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受損,它們在新的環境中有一個恢復和生長的過程,需要有一個好的生存環境。如果這時直接用化工廢水馴化,其結果必然會導致微生物大量死亡。因此第一階段可用生活污水或葡萄糖或乾麵粉燒制的熟漿糊(初始3-5天內,每100m3生化池容積可按投加5-10公斤乾麵粉的比例投放)來培菌,每天曝氣兩次,好氧池每次曝氣8小時,使微生物快速恢復和生長繁殖,這種方法稱為快速增殖法。

快速增殖期間生化池內的廢水可以通過污泥馴化管排放,放水前先停止曝氣,待污泥沉降4-8小時後再放水。快速增殖期一般為7-10天。

生化池在運行過程中,當微生物一旦受到負荷沖擊,COD去除率或SV突然下降時,也可以採用快速增殖法來幫助微生物恢復和生長。

(2)廢水馴化。
污泥生長到填料上去以後,每天在100m3生化池內加入的乾麵粉可增加至20-30kg公斤,同時在生化池內泵入生化進水或廢水。初始廢水的進水量可按每100m3生化池容積的1-2%的比例泵入,以後每二天按2%的比例逐步增中廢水的泵入量,直至達到設計的廢水進水量。隨著廢水泵入量的逐漸增加,葡萄糖或乾麵粉的投加量或生活污水的泵入量應相應減少直到停止投加,或者可按比例投加廢酒精(1公斤廢酒精按1.5公斤COD計)。

培菌馴化期間,必須每天測定COD,如發現COD去除率或SV突然下降,則應立即停止廢水的遞增進水量,直至COD去除率回升至50%以上和SV不再下降。

好氧池正常進廢水時,COD去除率能保持在80%以上,處理出水COD濃度在200mg/L以下,則可以認為生化池已開始工作正常。 在污泥馴化期間切忌負荷(如大水量、高濃度)沖擊,培菌完成以後,即可進行正常的運作。

http://tyh.1.blog.163.com/blog/static/74145910201310155296592/

㈡ 如何培養好氧顆粒污泥

培養好氧顆粒污泥需綜合考慮多種因素,以確保其形成、質量、穩定性和污水處理效果。碳源種類、種泥、水力剪切力、PN/PS、pH、溫度、細胞表面電荷以及反應器類型和運行方式均對培養過程產生影響。

碳源是培養好氧顆粒污泥的關鍵因素之一。不同碳源會導致顆粒結構和菌群組成差異。單一碳源易引發絲狀菌膨脹,而混合碳源則能有效抑制此現象,維持污泥穩定。碳源種類雖能改變顆粒結構,但其對好氧顆粒污泥形成的決定性作用尚有爭議。

種泥對好氧顆粒污泥的形成起著重要影響。從特定來源選取的污泥,如啤酒廢水處理廠污泥,可能比其他污泥更適於培養。不同種泥的顆粒化時間和菌群結構不同,表明接種污泥對微生物種群變化有重要影響。

水力剪切力是控制好氧顆粒污泥形成的另一重要因素。通過調整水動力湍流,可以調節顆粒化過程。適度的剪切力有助於形成密度大、表面光滑的顆粒污泥,從而提高污泥穩定性和污水處理性能。

多糖(PS)和蛋白質(PN)的平衡在污泥顆粒化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多糖含量的增加有助於維持顆粒結構完整性,而細胞表面電荷、特別是Ca2+的中和作用,則有助於促進初始細胞附著過程。

pH值對培養過程中的微生物代謝和群落結構具有顯著影響。在特定pH條件下,細胞產生EPS,有助於保護顆粒污泥,提高其耐沖擊能力,從而促進污泥穩定性。

溫度對微生物過程同樣至關重要。在低溫條件下,好氧顆粒污泥的培養更加容易,且能快速去除有機物。低溫適應接種物在顆粒狀生物質形成能力方面顯示出優勢。

細胞表面電荷和反應器類型及運行方式也是影響因素。靜電斥力、疏水性、EPS相互作用以及反應器設計(如SBR、柱狀上升流反應器等)對培養過程至關重要。合理控制曝氣周期長度、優化H/D比例等可保證顆粒污泥穩定性和出水質量。

綜上,通過綜合考慮上述因素,並對可變參數進行有效控制,可以成功培養出具有良好性能的穩定好氧顆粒污泥,從而在污水處理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㈢ 污水處理中活性污泥如何培養

污水處理活性污泥培養方法有:
一、自然培菌,也稱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廢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養過程。
(1)
間歇培菌
(2)
連續培菌
二、接種培菌,培養時間較短,是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適用於大部分工業廢水處理廠。
(1)
濃縮污泥接種培菌,採用附近污水處理廠的濃縮污泥作菌種(種泥或種污泥)來培養。
(2)干污泥接種培菌,干污泥」通常是指經過脫水機脫水後的泥餅,其含水率約為70~80%。本法適用於邊遠地區和取種污泥運輸距離較遠的情況。

㈣ 污水處理調試過程污泥的培養

活性污泥有多種培養方法,但不同的方法所要求的培養時間和人力物力均不同。應根據廢水水質、氣候、實際許可的條件等情況來選擇培養方法。
1.培養前的准備工作
(1)各構築物建成,並經清池清除建築垃圾,靜壓試驗證明無滲漏,無下沉位移,最後按有關規程驗收合格。
(2)電器、機械、管路等全部設備建成並經單機試車、聯動試車正常。最後按有關規程(說明書)驗收合格。
(3)根據日後運行管理需要,有條件的污水處理廠(站)需進行最基本的常規化驗測試,如pH、水溫、COD、生物相等,用以指導活性污泥的培養過程和日常運行。
(4)基礎數據的調查摸底,包括污水流量晝夜變化情況,水質(pH、水溫、COD、含氮、含磷、有毒物質等)及其變化情況,各種設施和設備的技術參數。有條件的地方最好對受納水體(如接納排污的河流等)本底水質調查備案,以便考察若干年後對受納水體的影響提供依據。
(5)根據處理水質狀況備足必需的營養物(碳源、氮源、磷源),以備缺什麼補什麼。採用接種培菌法還需備足污水性質相似其他污水處理廠(站)的干(或濃縮)污泥作為活性污泥微生物培養用的菌種。
(6)操作人員應熟悉整個系統的管道布置和公用工程方面的情況,了解污泥培養的基本過程和控制要求。
(7)人員到位,自培養和馴化後一般應使系統連續運行,不能脫人。
(8)編制必要的化驗和運轉的原始記錄報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從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較規范的組織和管理模式,確保啟動與正式運行的有序進行。
2.自然培菌
自然培菌,也稱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廢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養過程。城市污水和一些營養成份較全、毒性小的工業廢水,如食品廠、肉類加工廠廢水,可以考慮這種培養方法,但培養時間相對較長。自然培菌又可分為間歇培菌和連續培菌二種。
(1)
間歇培菌。將曝氣池注滿團絕廢水,進行悶曝(即只曝氣而不進廢水),數天後停止曝氣,靜置沉澱1
h
,然後排出池內約1/5的上層廢水,並注入相同量的新鮮污水。如此反復進行悶曝、靜沉和進水三個過程,但每次的進水量要比上次有所增加,而悶曝時間要比上次縮短。在春秋季節,約二、三周就可初步培養出污泥。當曝氣池混合液污泥濃度達到1克/升左右時,就可連續進水和曝氣。由於培養初期污泥濃度較低,沉澱池內積累的污泥也較少,迴流量也要少一些,此後隨著污泥量的增多,迴流污泥量也要相應增加。當污泥濃度達到工藝所需的濃度後,即可開始正常運行,按工藝要求進行控制。
(2)
連續培菌。先將曝氣池進滿廢水,然後停止進水,悶曝半天至一天後可連續進水。連續曝氣,進水量從小到大逐漸增加,連續運行一段時間(與間歇雹型法差不多),就會有活性污泥出現並逐漸增多。曝氣池污泥量達到工藝所需的濃度時,按工藝要求進行控制。
由於自然培菌法是用廢水直接培養活性污泥,其培菌過程也是微生物逐步適應廢水性質並獲得馴化的過程。
3.接種培菌
接種培菌法的培養時間較短,是源或猜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適用於大部分工業廢水處理廠。城市污水廠如附近有種泥,也可採用此法,以縮短培養時間。接種培養法常用的有如下二種:
(1)
濃縮污泥接種培菌。採用附近污水處理廠的濃縮污泥作菌種(種泥或種污泥)來培養。城市污水和營養齊全、毒性低的工業廢水處理系統的活性污泥培養,可直接在所要處理的廢水中加入種泥進行曝氣,直至污泥轉棕黃色時就可連續進污水(進水量應逐漸增加),此時沉澱池也投入運行,讓污泥在系統內循環。為了加快培養進程,可在培養過程中投加未發酵過的大糞水或其它營養物。活性污泥濃度達到工藝要求值即完成了培菌過程。從經濟上講,種泥的量應盡可能少,一般情況下控制在稀釋後使混合液污泥濃度在0.5g/L以上。
對有毒工業廢水進行培菌時,可先向曝氣池引入河水,也可用自來水(需先曝氣一段時間以脫去其中的余氯),然後投入種污泥和未經發酵的大糞水進行曝氣,直至污泥呈棕黃色後停止曝氣,讓污泥沉降並排掉一部分上清液,再次補充一定量的大糞水繼續曝氣,待污泥量明顯增加後,逐步提高廢水流量。在培菌的後期,污泥中微生物已能較好地適應工業廢水水質。
(2)干污泥接種培菌。「干污泥」通常是指經過脫水機脫水後的泥餅,其含水率約為70~80%。本法適用於邊遠地區和取種污泥運輸距離較遠的情況。
干污泥接種培菌的過程與濃縮污泥培菌法基本相同。接種污泥要先用剛脫水不久的新鮮泥餅,投加至曝氣池前需加少量水並搗成泥漿。干污泥的投加量一般為池容積的2~5%。
干污泥中可能含有一定濃度的化學葯劑(用於污泥調理),如葯劑含量過高、毒性較大,則不宜用作為培菌的種泥。鑒定污泥能否作接種用,可將少量泥塊搗碎後放入小容器(如燒杯或塑料桶)內加水曝氣,經過一段時間後如果泥色能轉黃,就可用於接種。

閱讀全文

與怎麼養好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含鉑廢水如何回收 瀏覽:368
貨車濾芯問什麼要經常換 瀏覽:756
廢水中的總氮低於氨氮 瀏覽:707
高效沉澱池用在中水回用 瀏覽:88
污水坑蓋設計圖 瀏覽:123
沃世達反滲透水質處理器怎麼安裝 瀏覽:691
污水干糞分離機 瀏覽:82
最好的空氣凈化器是什麼牌子的6 瀏覽:627
24瓶純凈水等於多少升 瀏覽:356
石油樹脂受熱 瀏覽:123
專業凈水器多少錢 瀏覽:736
清理熱水器水垢要加蘇打嗎 瀏覽:971
烏龜過濾器怎麼固定 瀏覽:575
20款新寶來空調濾芯什麼型號 瀏覽:733
輸氧管蒸餾水 瀏覽:996
飲水機思源猜什麼生肖 瀏覽:979
雨水回用管網 瀏覽:173
過濾濾袋 瀏覽:515
反滲透膜加防凍液 瀏覽:18
溴丙烯蒸餾困難 瀏覽: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