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核污水是什麼形成的
核污水是在核相關活動中形成的放射性廢水。這些活動包括核電站的運行、核燃料的加工以及核武器的試驗。在這些過程中,放射性核素和化學物質被釋放到廢水中,導致了核污水的產生。
在核電站的運轉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水。這些廢水中含有多種放射性元素,如鈾、鈈、銫、鍶、碘、鈷等,其中一些元素具有很長的半衰期,例如鈾238的半衰期為45億年,鈈239的半衰期為2.4萬年。核污水中的放射性元素濃度和比例因不同的來源和情況而異,但通常都遠遠超過國際標准和安全限值。
核污水與核廢水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概念不同:核廢水是指在使用核能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包括用於冷卻核反應堆的廢水和用於處理放射性廢物的廢水。這些廢水含有不同程度放射性物質,需要進行處理和凈化才能安全排放或重復使用。而核污染水是指受到放射性物質污染的水環境,如核泄漏、核事故或核爆炸所造成的環境中有較高濃度的放射性物質的水。
2. 對環境污染程度不同:如果核廢水經過合理的處理後排放到環境中,對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的影響相對較小。然而,即使是經過處理後的核廢水,如果長期或大量排放,也可能對環境造成累積性的影響。相比之下,未經妥善處理的核污染水排入環境中,將對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產生更大的影響。
3. 定義來源不同:核廢水通常指的是從核電站排出的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水,如用於清洗、除塵、脫鹽等目的的低放射性廢水,或者經過處理後仍含有微量放射性物質的廢水。這些廢水主要含有氚這一放射性同位素,具有較低的放射性強度和危險性。而核污染水則指的是被核燃料污染的水,如核泄漏事故中產生的高放射性廢水,或者與核燃料直接接觸的冷卻水等。
以上內容參考了網路關於核污水的解釋。
B. 日本核廢水怎麼產生出來的
日本產生核廢水的來源:主要是反應堆原有的冷卻劑、事故後為冷卻堆芯新注入的水、大量滲入反應堆的地下水。
1、反應堆原有的冷卻劑
在核反應堆中,為了持續進行核裂變,需要不斷將水作為冷卻劑注入核燃料棒中,以帶走核反應堆產生的熱量。然而,這些冷卻劑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含有放射性物質,導致其成為核廢水的來源之一。
處理核污水的措施
ALPS是倉促上馬的工程,國際上並無運用先例,技術上仍不成熟,安全性存疑。其次,ALPS並不能徹底去除所有放射性物質,只能降低其濃度。按照東電的說法,在133萬噸核污染水中,132萬噸已經過處理,但東電官網上核污染水處理情況示意圖則顯示處理完畢的只佔其中三成。
ALPS的壽命不詳,東電迄今未曾公布過ALPS的設計或使用壽命。根據東電目前的廢堆計劃,至少要到2041年至2051年才能達成福島第一核電站徹底報廢目標,意味著其間大量核污染水將源源不斷產生。而從ALPS濾網兩年損傷近半等情況看,這一系統裝置的壽命並不樂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核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