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污水處理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1、改善水質。經過生活污水處理設備處理的污水,使水的污染程度大幅度下降,不論是排放版還是回用,都可以達到權標准。
2、改善生態環境。未經過處理的污水排放到河流中,不僅會污染環境,對人們的生活用水質量也會帶來不利影響。
3、促進水循環系統。水的自然循環是具有組織結構的非平衡開放系統,水的社會循環是具有人工組織結構的平衡系統。
(1)污水凈化中水質檢測樓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污水處理的方法:
1、物理法:主要利用物理作用分離污水中的非溶解性物質,在處理過程中不改變化學性質。
2、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功能,將污水中呈溶解或膠體狀態的有機物分解氧化為穩定的無機物質,使污水得到凈化。
3、化學法:是利用化學反應作用來處理或回收污水的溶解物質或膠體物質的方法,多用於工業廢水。化學處理法處理效果好、費用高,多用作生化處理後的出水,作進一步的處理,提高出水水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污水處理
② 水質檢測主要是檢測什麼呢
水質檢測一般區分飲用水檢測,污水檢測,地表水檢測等,根據檢測水質的不同,一般需要檢測的參數也不同。
飲用水主要檢測:包括色度、渾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pH、鋁、鐵、錳、銅、鋅、氯化物、硫酸鹽、溶解性總固體、總硬度、耗氧量、揮發酚類、陰離子合成洗滌劑共17項。
污水主要檢測:電導率、pH值、硬度、鹼度、無機酸度等,無機物指標:有毒金屬、有毒准金屬、硝酸鹽、亞硝酸鹽、磷酸鹽等。
地表水主要檢測:PH值檢測、SS(懸浮物)檢測、氨氮檢測、BOD檢測、COD檢測。
檢測水質參數主要用到水質檢測儀器,如:COD檢測儀,BOD檢測儀,懸浮物檢測儀等
COD檢測儀
③ 污水處理廠的生物池有什麼作用
利用微生物新陳代謝功能,使污水中呈溶解和膠體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被降解並轉化為無害的物質,使污水得以凈化。在城鎮污水二級處理工藝中,一般以活性污泥法為主,尤其是日處理能力在20萬m³以上的情況下。
生物法處理污水則花費低,耗能低,同時處理效率高,出水質好,管理簡單,不會對環境產生二次污染。生物法通常利用各種微生物的新陳代謝及種群間的相互作用而使污水得到凈化的過程。農村生活污水富含有機物,化學污染物相對較低,特別適合於微生物的生長和作用。
(3)污水凈化中水質檢測樓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生物污水處理基本原理用從電鍍污泥中獲得的SR系列復合功能菌,高效還原六價鉻為三價鉻,三價鉻、鋅、銅、鎳和鎘等二價金屬離子被菌體富集,再經固液分離,廢水被凈化,污泥中金屬再用生物或化學法回收,固液分離的上清液可以回用。
技術關鍵為菌體的培養和「菌廢比」的合理調控,這是保證處理水質達到排放標准或回用的重要條件。一般採用厭氧技術培養菌體,培養液可以是生活污水,糞便,高濃度有機廢水,也可以人工配製。採用中溫發酵技術。根據廢水中的金屬離子的濃度和培養的菌體的濃度決定「菌廢比」,具體情況具體決定。
④ 污水的五項檢測項目
污水的五個檢測項目一般是pH值檢測、項目檢測、氨氮檢測、BOD檢測和COD檢測。
這些項目的測試內容如下:
1、PH值檢測:指pH測試,也指氫離子濃度指數,即污水中氫離子總數與總物質含量的比值。
2、SS項目檢測:指水中懸浮物的檢測,包括不溶性無機物、有機物、砂、粘土、微生物等。懸浮物含量是衡量水體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
3、氨氮檢測:氨氮是指水中游離氨和銨離子形式的氮,可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它是水體中的主要OD污染物,對魚類和某些水生生物具有毒性。
4、BOD檢測:指生化需氧量的檢測。生化需氧量是指微生物在一定時間內分解一定水量水所消耗的溶解氧量,是反映水體中有機污染物含量的重要指標。
5、COD檢測:化學需氧量檢測是測定水樣中需要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的化學方法,可以通過減少水中的物質來反映污染程度。
(4)污水凈化中水質檢測樓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污水由許多類別,相應地減少污水對環境的影響也有許多技術和工藝。按照污水來源,污水可以分為這四類。
第一類:工業廢水來自製造采礦和工業生產活動的污水,包括來自與工業或者商業儲藏、加工的徑流活滲瀝液,以及其它不是生活污水的廢水。
第二類:生活污水來自住宅、寫字樓、機關或相類似的污水;衛生污水;下水道污水,包括下水道系統中生活污水中混合的工業廢水。
第三類:商業污水 來自商業設施而且某些成分超過生活污水的無毒、無害的污水[2]。如餐飲污水。洗衣房污水、動物飼養污水,發廊產生的污水等。
第四類:表面徑流來自雨水、雪水、高速公路下水,來自城市和工業地區的水等等,表面徑流沒有滲進土壤。
⑤ 水質指標在污水處理中有什麼作用
一、感官性狀和一般化學指標
1、色度
天然水經常顯示各種不同的顏色,水的色度通常來自植物界。工業廢水的污染,可使水體產生多種顏色。地面水的色度變化很大,它與匯水的土嚷、植被情況有關。
水色可分為真色和外表色兩種。水中懸浮物質完全移去後所呈現的顏色稱為真色,它主要來源於溶解在水中的腐植質和水生物。水中存在的各種有機物或無機物的雜質,如植物的落葉,樹根及泥土中的一些物質、泥沙、礦物質等,稱為外表色,或稱虛色、假色。
沼澤水由於含腐植質而呈黃色,低鐵化合物使水成為淡蘭綠色,高鐵化合物及四價錳化物使水呈黃色,水中大量藻類存在時顯亮綠色。
水色的的存在,使飲用者有外觀不快的感覺。色度不一定都對人體有害,但會使工業尤其對一些輕工業品如食品、造紙、紡織、飲料工業等產品質量降低。色度是主要的污染指標之一,一些國家的水質標准,要求的色度都在5~20度之間,現標准規定色度不超過15度鉑鈷單位,並不得呈現其它異色。優質水最好在10度以內。
2、渾濁度
水的渾濁度,是指水中懸浮物和膠體雜質對光線透過時所發生的阻礙程度。它和水中雜質含量,顆粒大小、形狀和表面反射性有關。測定濁度的方法比較簡便,一般都用來間接反映水中懸浮和膠體雜質的數量。1升水中含有1毫克白陶土(或高嶺土)時產生的渾濁程度,稱為1度或1毫克/升。渾濁度是衡量水質污染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它與河岸性質、水流速度、工業廢水的污染有關,並隨氣候、季節變化而變動。
低濁度的水,對限制某些有害物質有積極的衛生學意義。水的渾濁度過高會影響消毒效果,增加消毒劑用量。根據各地反映,渾濁度達10毫克/升時已使人感到水質渾濁,因此水廠應盡最大努力,以求出廠水的渾濁度不超過3度,特殊情況下不超過5度。
新標准要求不超過1度,條件或技術限制時不超過3度。
3、嗅和味
潔凈的水是無嗅無味的,污染的水才會產生嗅和味。藻類的某些浮游生物、有機物、溶解氣體、礦物質、工業廢水的污染,加氯消毒、水溫、水中溶解氧的含量等等都會使水中帶有嗅和味。水溫越低,河水越渾濁,常有泥腥土臭、味澀;溶解氧較多,味略甜;蘭綠藻類原生動物會發出草腥臭等更多污水處理技術文章參考易凈水網資料庫http://www.ep360.cn/qita/。
溶解於水中的化合物,一般要到一定的濃度,才能引起味覺。含氯化物在150毫克/升以上帶苦鹹味,含鐵在0.3毫克/升以上帶澀味,含過量的礦物質的水味澀或咸。含有嗅和味的水,飲用者產生不願飲的感覺,對很多種工業生產用水也不利,使工業產品質量降低,因此標准規定自來水應保證無異嗅和異味。
4、肉眼可見物
飲用水不應含有沉澱物、肉眼可見的水生物及令人嫌惡的物質。
5、PH值
PH值表示水中所含活性氫離子的濃度,以代替氫離子的活度。水的PH值是描述水呈酸鹼性的一個指標,凡水中PH值低於7.0時,水呈酸性,而PH值高於7.0則水帶鹼性,當PH值為7.0時水為中性。水在凈化處理過程中,由於投加混凝劑和石灰等,可使水的PH值下降或升高,但過低可腐蝕管道,影響水質,過高又可析出溶解性鹽類並降低氯消毒的效果。標准規定在6.5~8.5之間。
6、總硬度
水的硬度是指沉澱肥皂的程度,使肥皂沉澱的原因,主要由於天然水中含有鈣鹽和鎂鹽。地下水的硬度往往比較高,地面水的硬度隨地理、地質情況等因素而變,地面水的硬度一般不會太高。
硬水不宜於工業方面使用,鍋爐用水切忌硬水,否則會生成鍋垢,浪費燃料。硬水也不宜於生產飲用,洗衣服會浪費肥皂,衣服染成斑點或不均勻的顏色;對健康不利,能引起暫時性的胃腸功能紊亂。據國內報道,飲用總硬度為707~935毫克/升(CaCO3計)的水,第二天人們就出現不同程度的腹脹、腹瀉和腹痛等胃腸道症狀,持續一周左右開始好轉,20天後恢復正常。顯然,人們對硬度的接受程度相差很大。
根據我國各地的調查,飲用水的硬度都不超過425毫克/升(CaCO3計),人們對該硬度的水反應也不大。
此外,水的硬度過高,可在配水系統中形成水垢,並需消耗過量的肥皂。
至於高硬度地區的水是否要採取必要的處理措施,可的根據當地居民的習慣和要求,由供水單位與衛生部門協商決定。為與多數國家取得一致,將原來按氧化鈣計的總硬度單位,改為按碳酸鈣計,經折算,並考慮其它因素將原來的硬度不應超過250毫克/升(以氧化鈣計)改為不應超過450毫克/升(按碳酸鈣計)。
7、鐵
鐵在天然水中普遍存在,是人類必需營養素,人體組織中含鐵達3~5克,是合成血液中血紅蛋白和氧化酶等所必需的元素,每人每日所需的鐵質約6~12毫克。因此飲用水中含有少量的鐵並無害處,食物中可以攝入。水中含量在0.3~0.5毫克/升時無任何異味,當達到1毫克/升時便有明顯的金屬味,含鐵量為0.3毫克/升時色度約為20度,在0.5毫克/升時色度可大於30度。為了防止衣服、器皿的染色和形成令人反感的沉澱或異味,標准規定飲用水中鐵含量不應超過0.3毫克/升。
8、錳
錳是人體需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每人每日需錳4毫克,主要從食物中攝入。水中錳可來自自然環境或工業廢水污染。錳在水中不易被氧化,在凈化處理過程中較難去除,水中有微量錳時,呈黃褐色。錳的氧化物能在水管內壁上逐步沉積,在水壓波動時可造成"黑水"現象。一些地區曾發生過這種情況。
錳和鐵對水感官性狀的影響類似,兩者經常共存於天然水中。當水中錳濃度超過0.5毫克/升時,能使衣服和固定設備染色,在較高濃度時使水產生不良味道。錳的毒性較小,在飲水中引起中毒的事例未見記載。
為防止對衣服、食具及白瓷器等產生色斑和滿足水質感官性方面的要求,標准規定飲用水中含錳量不應超過0.1毫克/升。
9、銅
銅是人體中需要的主要微量元素之一,在新陳代謝中參與細胞的生長、增殖和某些酶系統的活化過程。成年人每天需銅約2毫克,小孩需銅量比成年人高,嬰兒缺乏銅可發生營養性貧血。天然水中含銅量較少,而工業廢水的污染可大大增加地面水的含銅量。
銅的毒性小,但過多則對人體有害。如口服1000毫克/日,則可引起惡心、腹痛,長期攝入引起肝硬化。
根據現有資料,水中含銅量達 1.5毫克/升時,即有明顯的金屬味;含銅量超過1.0毫克/升時,可使衣服及白瓷器染成綠色。根據感官性狀的要求,標准規定飲用水中含銅量不超過1.0毫克/升。
10、鋅
天然水中的鋅含量很少,鋅主要來源於工礦廢水和鍍鋅金屬管道。鋅是人體必需的元素,是酶的組成部分,參與新陳代謝。學齡前兒童每天需要鋅約為0.3毫克/公斤,成年人每天攝取量平均為10~15毫克。但攝入過多,則能刺激胃腸道和產生惡心,口服1克的硫酸鋅可引起嚴重中毒。調查表明,飲水中含鋅23.8~40.8毫克/升或泉水含鋅50毫克/升均未見有害作用。但據報道,飲水中含鋅30毫克/升,會引起惡心。水中含鋅10毫克/升時呈現渾濁,5毫克/升有金屬澀味。我國各地水中含鋅量一般都很低。根據感官性狀要求,標准規定飲用水中鋅含量不應超過1.0毫克/升
11、揮發酚類(發苯酚計)
酚類化合物中能與氯結合形成氯酚臭的,主要是苯酚、甲酚苯、苯二酚等在水質檢驗中能被蒸餾出和檢出的酚類化合物。水中含酚主要來自工業廢水污染,特別是煉焦和石油工業廢水,其中以苯酚為主要成分。揮發酚類有蓄積性,對人體和漁業生產的危害均很大,並且是緩慢而持久的。苯酚能使細胞蛋白質發生變性和沉澱,小劑量時有類似水楊酸的作用,能刺激呼吸中樞,引起高鐵血紅蛋白症,其口服致死量約2~15克。當水體含酚量達9~15毫克/升時,魚類不能生存。苯的的中毒症狀為苯醉、昏睡、刺激眼和呼吸道,而主要危害在神經系統。酚的中毒表現為胃腸炎、呼吸道病變,能引起血壓降低、體溫下降、呼吸中樞麻痹。
酚具有惡臭,對飲水進行加氯消毒時,能形成臭味更強烈的氯酚,往往引起飲用者的反感。根據感官性狀的要求,標准規定飲用水中揮發酚類含量不應超過0.002毫克/升。
12、陰離子合成洗滌劑
目前,國產合成洗滌劑以陰離子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鹽為主,其化學性質穩定,不易降解和消除。人體攝入少量洗滌劑,很少表現有害作用。但是,當水中濃渡為0.5毫克/升時要產生泡沫,超過0.5毫克/升時有異味,進入腸胃後有刺激粘膜的作用,甚至引起腹瀉、腹痛。根據嗅覺閾及泡沫形成的閾限度和大劑量的毒理作用,標准規定飲用水中陰離子合成洗滌劑含量不應超過0.3毫克/升,而作為優質水,則不能檢出陰離子合成洗滌劑。
13、硫酸鹽
硫酸鹽是人體需要的大量元素之一,天然水中普遍含有硫酸鹽,並作為主要礦化成份之一。硫酸鹽與鈣離子結合生成堅硬的鍋垢,加劇鍋爐的腐蝕,當水中硫酸鹽含量達到400毫克/升時,使人產生飢餓感,水具有苦澀味。
硫酸鹽是瀉葯,當含量超過750毫克/升時,可刺激腸胃引起腹痛、腹瀉,含量再高,可招致便血,當水中硫酸鹽與鎂共存時,作用加劇,而低於600毫克/升則無此作用。基於硫酸鹽對水味的影響和具有輕瀉作用,標准規定飲用水硫酸鹽含量不超過250毫克/升。
14、氯化物
地面水和地下水中通常都含有氯化物,它主要以鈉、鈣、鎂的鹽類存在於水中,氯化物在水中含量不多,對人體無害。飲用水中氯化物濃度過高(當為上千毫克/升)時,飲用後人體感到全身無力,口腔無味,水呈鹹味或苦澀味,有時可引起腹瀉。
水中存在氯化物,其鈣、鎂離子對鍋爐有腐蝕作用,含量超過200毫克/升時,可加速金屬管道的腐蝕。人攝入氯化物的主要來源為含鹽食品,每天平均攝入量約為6克(氯離子)。根據味覺考慮,標准規定飲用水中氯化物含量不應超過250毫克/升。
15、溶解性總固體(礦化度)
水中溶解性總固體主要包括無機物,主要成份為鈣、鎂、鈉的重碳酸鹽、氯化物和硫酸鹽。當其濃度高時,可使水產生不良的味道,並能損壞配水管道和設備。
據國外報道,濃度低於600毫克/升時,一般認為水味尚好,而高於1200毫克/升,會影響水味,但是長期飲用可能適應。基於對水味的影響,標准規定飲用水溶解性總固體不應超過1000毫克/升。
二、毒理學標准
16、氟化物 F
氟化物在自然界廣泛存在,又是人體正常組織成分之一,人每日自食物及飲水中攝取一定量的氟。攝入量過多對人體有害,可致急、慢性中毒(主要表現為牙斑釉或氟骨症)。飲用水中氟含量達3~6毫克/升時出現氟骨症,超過10毫克/升時會引起殘廢。
綜合考慮水中氟含量為1.0毫克/升時對牙齒的輕度影響,以及對我國廣大的高氟區飲水進行除氟或更換水源所付的經濟代價,標准規定飲用水中氟含量不得超過1毫克/升。原《標准》中規定適宜濃度0.5~1.0毫克/升,根據各地意見,以不訂下限值為宜。因為許多地區飲用水中氟含量低於0.5毫克/升,而關於"加氟"措施,國內外均有爭議,尚無法定論。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條件很不一致,各地的特殊問題應與當地衛生部門具體商定解決。特別是高氟地區,從飲用水以外其他途徑攝入的氟較高,故應盡量使用低氟水源。
17、氰化物過 CN
氰是水中主要的有毒物質之一,氰化物主要來自工業廢水,有劇毒。作用於某些呼吸酶,引起組織內窒息。首先影響呼吸中樞及血管舒縮中樞。慢性氰中毒時,甲狀腺激素生成量減少。
氰化物使水呈杏仁氣味,其嗅覺濃渡為0.1毫克/升,口服氰化氫0.06克即可致死。氰化鈉的致死量0.15~0.2克,口服苦杏仁40~60粒則可引起中毒甚至死亡,水體中含氰化物0.03毫克/升時,對魚類有中毒作用,到0.3毫克/升時影響水體生物凈化的作用。
考慮到氰化物毒性很強,採用較大安全系數,標准規定飲用水中氰化物的含量不得超過0.05毫克/升(以游離氰根計)。
18、砷 AS
天然水中含微量的砷;水中含砷量高,除地質因素外,主要來自工業廢水和農葯的污染。國內現場調查表明,某地深井水含砷量為1.0-2.5毫克/升,自1930年至1961年中發生慢性中毒病例多起,表現為皮膚出現白斑,後逐步變黑。角化肥厚呈橡皮狀;發生龜裂性潰瘍。國內調查表明,在供水中砷含量為0.05毫克/升,未見任何有害影響。飲用含砷量大於0.12毫克/升的飲用水,相當一部分居民發生砷增高,但未見任何中毒表現。一些國家報道,水中砷含量過高,長期飲用時引起皮膚癌發病率增高。基於上述資料將,原標准中規定的飲用水砷含量不得超過0.04毫克/升,改為0.05毫克/升。
19、硒
硒是人體必需元素之一,但硒的化合物在人體內積蓄過量就會引起急性中毒,它的表現為食慾不振,四肢乏力,出現黃膽貧血症。水中含硒除地質因素外,大都來自工業廢水的污染,應從食物中限制攝入硒的含量。
標准規定飲用水中硒的含量,不得超過0.01毫克/升。
20、汞
汞即水銀,是銀白色發光液體。有機汞的毒物主要由有機汞農葯造成,它是農業殺菌劑的一種,我國已規定不準使用有機汞農葯。無機汞中以氯化汞和硝酸汞的毒性較高,小鼠口服氯化汞的最小致死量為0.81~0.88毫克。有機汞的毒性比無機汞大,小鼠口服氯化乙基汞的最小致死量為0.60~0.65毫克。
水中的汞主要來自工業用水和廢渣。地面水中的無機汞,在一定條件下可轉化為有機汞,並在水生生物(如魚、貝類等)體內富集。人食用這些魚、貝類後,可引起慢性中毒,如日本所稱的"水俁病"的公害,即是無機汞毒害所致。 據報道,長期每天攝入約0.25毫克甲基汞,可導致神經損傷。但是,飲用水中汞濃度幾乎均低於0.001毫克/升。基於汞的毒性,標准規定飲用水中汞的含量不得超過0.01毫克/升。
21、鎘
鎘是銀白色的金屬,耐腐蝕。鎘在工業、農業上的應用日益廣泛,含鎘廢水是危害最嚴重的重金屬用水之一。鎘是累積性毒物,能蓄積於體內軟細胞組織中,鎘在腎臟中可經腎排出,但持續時間很長,使人生病潛伏期可達10~40年,病程也長,引起腎臟病變,並導致鎘污染的骨痛病。內服硫酸鎘30毫克可致死;鍍鋅管中會溶解出鎘,魚類可以測出鎘,含鎘0.2毫克/升的水對魚類有毒害作用。
標准規定飲用水中含鎘量不得超過0.01毫克/升。
22、鉻
六價鉻化合物的毒性比三價鉻大100倍,二價鉻和金屬鉻的毒性最小,它們都能溶解於水。天然水中鉻含量較少,地面水含量一般為2~2.6微克/升,由於工業用水的污染,使水體中含鉻量增加。
鉻是人體內需要的極微量元素,而六價鉻卻是水中的主要有毒物質之一。六價鉻有很大的刺激和腐蝕作用,對人的致死量為5克。當六價鉻含量超過0.1毫克/升時,就可能對人體產生毒害,引起皮膚、粘膜、肝臟、胃腸、口腔、血液的疾患,有導致肺癌的可能。六價鉻在體內有沉積作用。優質水的六價鉻含量最好為零,標准規定不超過0.05毫克/升。
23、鉛
鉛並非機體所必須的元素,常隨飲水和食物進入人體,攝入量過高可引起中毒。
世界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專家委員會,於1972年確定每人每周攝入鉛的總耐受量為3毫克。兒童、嬰兒、胎兒和妊娠婦女對環境中的鉛較成人和一般人群敏感,在確定飲用水中鉛的標准值時應將該組人群考慮在內。
研究證實,飲用水中鉛含量為0.1毫克/升時,可能引起大量兒童血鉛濃渡超過30毫克/100毫升,這是推薦兒童血鉛上限值。因此,飲用水中鉛含量為0.1毫克/升,對兒童來講是過高的。對成人而言,如果每日從食物中攝入鉛量大於230微克,則每周從食物和水中攝入的鉛量就會超過總耐受量。考慮到飲用水中鉛含量為0.1毫克/升時,能引起兒童血鉛含量增高,以及我國飲用水中現有的鉛濃渡水平,故將原《標准》中規定的鉛濃渡不得超過0.1毫克/升改為0.05毫克/升。
24、銀
在天然水或製成水中發現微量的銀,是由自然來源和工業廢水引起的。如銀是照相底片感光層的主要原料。吸入大劑量的膠體銀(500毫升以上)可以致死,死因是肺水腫。
一般在地面上水和井水中查得范圍只有0.1~40微克/升,在衛生標准0.05毫克/升以下。因此,可以不予考慮。
25、硝酸鹽
天然水中所有含氮物質都可轉化成硝酸鹽。飲用水中存在硝酸鹽會使嬰兒血液失調,誘發正鐵血紅蛋白血症,甚至可能形成致癌的亞硝酸,標准規定不得大於20微克/升。
26、氯仿(即三氯甲烷)
用於致冷劑和煙霧劑的發射劑以及合成氟化樹脂,也可作為殺蟲劑。通過實驗,對人的急性毒性表現為肝和腎的硬化和破壞。標准規定不得大於60微克/升。
27、四氯化碳(即四氯甲烷)
主要用於製造氯氟甲烷、滅火劑、清潔劑、熔劑等。美國環保局對自來水企業進行調查,證明四氯化碳並非加氯處理時的產物,而是來自工業廢水。四氯化碳可迅速被胃腸道吸收和通過肺部吸入,對兒童的致死劑量低達3毫升,但隨各人的易感性有很大的變化,腸的吸收可因脂肪、油類和酒精而增大。慢性接觸一般會使胃腸道不適,造成嘔吐,神經系統會覺得頭痛、睏倦。急性中毒可能發生肝癌,標准規定不得大於3微克/升。
28、苯並(a)蓖
苯並(a)蓖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多環芳香烴,是煤、石油、頁岩和煤油中的成分,是一種致癌物質。標准規定不得大於0.01微克/升。
29、滴滴涕(DDT)
滴滴涕(DDT),化學名氯苯乙烷,是一種有機氯殺蟲劑,不溶於水,能溶於煤油、苯等有機溶劑。對人體呼吸系統有刺激性,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劑。標准規定不得大於1微克/升。
30、六六六
六六六化學名為六氯環乙烷,或叫六氯化苯,也是一種有機氯殺蟲劑,由苯和氯氣在光的作用下合成,殺蟲力極強。據國外研究報告,口服量2~10克使人致死。標准規定不得大於5微克/升。
三、細菌學指標
31、細菌總數
指1毫升水在普通瓊脂培養基中,在37℃溫度下,經過24小時培養後生長的所有菌菌落的總數。被污染的水,每毫升中細菌可達幾十萬個。經過凈化消毒處理後,病原菌被殺滅,普通的細菌也大為減少。一般認為,每毫升水中的細菌數不超過100個的水已基本良好。水質標准規定每毫升水中不超過100個(<100個/mL)。
32、大腸菌群
指一群在37℃,24小時能發酵乳糖、產酸、產氣、需氧和兼性厭氧革蘭氏陰性無牙孢桿菌,普遍存在於人畜糞便嚴重污染過的水中,大腸菌群每升可達幾萬個。大腸菌群本身不一定致病,但它同致病的腸道病菌,如傷寒、痢疾等桿菌是同屬。大腸菌群抗氯的能力要比腸道致病菌大(如傷寒、痢疾)。因此,通過氯消毒,大腸菌群指數達到飲用水質要求時,則致病菌基本殺死。水質標准規定,每升水中大腸菌群不得超過三個(<3個/L)。
33、游離性余氯
指生活飲用水在加氯消毒、經過30分鍾接觸時間、留在水中的游離性余氯。它具有持續殺菌能力,可防止管道中污染,保證供水質量。當出廠水游離氯在0.3毫克/升以上時,不僅對傷寒、痢疾等腸道致病菌有完全殺滅的效果,而且對傳染性肝炎、小兒麻弊症等腸道病毒也有一定的滅活作用,故水質標准中規定游離性余氯,在接觸30分鍾後應不低於0.3毫克/升;管網末梢水應不低於0.05毫克/升。
四、放射性指標(決α、總β放射性各一項)
放射性射線能使人及生物組織由於電離而受到損傷,引起放射病。遠期效應主要包括:
白血病和再生障礙性貧血、惡性腫瘤、白內障。放射性污染來自核工業及其它工業的廢水、廢氣、廢渣、核武器試驗的沉降物,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的生產和應用。
34、總α放射性不得大於0.1貝柯/升。(Bq/L)
35、總β放射性不得大於1貝柯/升。
⑥ 生活污水凈化後有什麼用途
通過環保部門指定的出水口排入河道。
上海用厭氧技術處置農村生活污水
污水「洗澡」凈化後可養魚
氣味難聞、污濁的糞便污水以及廚房衛浴污水,流進一個密閉容器集中「洗澡」,然後在一塊不大的人工濕地中「滾爬摸打」一番,便能就地變成清水排入河道。從去年起,原南匯區六灶鎮連民村的村民,便開始享受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的一項科研成果———採用復合厭氧技術處置農村生活污水。
從5月13日召開的新農村生活污水就地處置現場技術交流會上獲悉,採用這種「復合厭氧」技術,村民的化糞池和廚房衛浴污水統一被接入排設在地下的總管,曾經隨意排入河道的污水能「乖乖」地進入一個復合厭氧生物反應器。這種厭氧生物生態處理裝置,解決了一般污水處理需要耗電供氧的缺陷,是此項新技術的核心所在。當污水流入反應器後,反應器中的微生物種群就像是一群稱職的「清潔工」,開始為污水全身「洗澡」。洗完了「澡」,還要到人工濕地再次凈化。據介紹,人工濕地是由土壤和填料組成,表面種植了蘆葦、香蒲等處理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強、生長周期長且美觀的植物。當水通過系統時,通過過濾、吸附、沉澱、離子交換、植物吸收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使水質得到凈化。位於原南匯區六灶鎮的這套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裝置已啟用近一年,出水水質始終好於城市排水一級B的標准。通俗地講,就是處理出來的水可直接用來養金魚。
⑦ 生活污水凈化後用途
生活污水凈化及再生回用系統工程方案 一.概述: 石油的開采將荒無人煙的油田變成了擁有眾多人口的城鎮,因油田多處於海相沉積地帶,土壤呈鹽鹼性,地表水水質不好,缺乏充足的淡水資源,在自然災害日益頻繁暴發的今天,缺水將對居民生活和油田生產構成嚴重的威脅,缺水危機常常是我們面臨的現實,解決油田缺水問題的重要途徑應該是將城鎮生活污水變為城鎮供水水源。城鎮污水就近可得,來源穩定,容易收集,是可靠且穩定的供水水源。城鎮污水經凈化後回用主要可作為市政綠化、工業用水、和景觀用水。 城鎮污水再生回用工程包括污水收集系統、污水凈化處理技術及其系統、出水輸配系統、回用水應用技術和監測系統。其中污水凈化再生技術及其系統是關鍵,污水凈化處理的流程要簡單可靠,投資和運行費用要為該城鎮經濟實力所能承受,處理後出水的水質要滿足回用的要求。 沿用了許多年的傳統的「一級處理」及「二級處理」水處理工藝技術和設備已經難以適應當今的高濁度和高濃度污水的凈化處理要求,處理後出水更不能滿足城市對水回用的水質要求。沿著傳統的工藝技術路線只能進一步附加傳統的「三級處理」設備系統,既迴避不了龐大復雜的傳統二級生化處理系統,也迴避不了投資和運行費用都十分昂貴的傳統三級過濾吸附處理系統。這些恰恰是實現污水回用的忌諱之處。所以,環保市場十分迫切需要凈化效率更高、處理後出水能滿足現有環保標准並且能回用於城市,投資和運行費用又要為現有城市的經濟實力所能接受的污水處理新技術和新設備。 最新發明的「SPR高濁度污水凈化系統」(2002年3月19日由美國專利局授予美國發明專利權)將污水的「一級處理」和「三級處理」程序合並設計在一個SPR污水凈化器罐體內,在30分鍾流程里快速完成。它容許直接吸入懸浮物(濁度)高達500毫克/升至5000毫克/升的高濁度污水,處理後出水的懸浮物(濁度)低於3毫克/升(度);它容許直接吸入CODcr為200毫克/升至800毫克/升的高濃度有機污水,處理後出水CODcr可降為60毫克/升以下。只需用相當於常規的一、二級污水處理廠的工程投資和低於常規二級處理的運行費用,就能夠獲得三級處理水平的效果,出水可作為工業用自來水或城市綠化、景觀用水,實現城市生活污水的再生和回用。 SPR污水處理系統首先採用化學方法使溶解狀態的污染物從真溶液狀態下析出,形成具有固相界面的膠粒或微小懸浮顆粒;選用高效而又經濟的吸附劑將有機污染物、色度等從污水中分離出來;然後採用微觀物理吸附法將污水中各種膠粒和懸浮顆粒凝聚成大塊密實的絮體;再依靠旋流和過濾水力學等流體力學原理,在自行設計的SPR高濁度污水凈化器內使絮體與水快速分離;清水經過罐體內自我形成的緻密的懸浮泥層過濾之後,達到三級處理的水準,出水實現回用;污泥則在濃縮室內高度濃縮,定期靠壓力排出,由於污泥含水率低,且脫水性能良好,可以直接送入機械脫水裝置,經脫水之後的污泥餅亦可以用來製造人行道地磚,免除了二次污染。 最新發明的SPR污水凈化技術以其流程簡單可靠、投資和運行費用低、佔地少、凈化效果好的眾多優勢將為當今世界的城市污水的再利用開創一條新路。城市污水實現再利用之後,為城市提供了第二淡水水源,為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條件,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的SPR工藝流程新模式: 污水經SPR系統處理後,回用於城市綠化、澆灌草地樹木,或作為工業用水二.生活污水水質、處理後出水水質要求及處理水量 生活污水主要來自幾個生活小區,其中也有部分商業排放水。這個污水處理廠服務人口約14萬人。 根據油田缺乏淡水資源和防治水污染的要求,將油田居民生活污水經過凈化處理後,再生的出水用作城鎮綠化、工業用水和其他洗車、沖洗廁所等市政用水,既可以防止城鎮污水對水環境的污染,又能大大節省當地的淡水資源,而且為油田的工業生產提供了可靠的第二淡水水源。 居民區城鎮生活污水總量為6000立方米/天。 城鎮綠化灌溉需用水量為5000立方米/天。 油田工業用水需用水量為340立方米/天。水質指標 COD mg/l SS mg/l BOD5mg/l NH3-N 磷酸鹽城鎮生活污水水質 360 200 180 45 5 綠化灌溉水質要求 60 70 20 15 (1.5)工業回用水質要求 50 10 10 10 三.污水處理工藝技術方案 選用高效快速的SPR純物理化學法污水處理工藝技術及其設備為系統主體,配套污泥脫水設備,處理後出水全部達到配泥漿用水或修井壓裂用水等油田工業用水水質標准,同時作為當地城鎮綠化用水再利用。脫水後的污泥泥餅用以填埋。
⑧ 水質指標在污水處理中有什麼作用
水質抄指標在污水處理中的作用:
通過水質指標可以得出正確的水質分析結果,來反映出污水廠原生污水的進水濃度,經處理後的出水濃度,從而可知污水處理的效果。
在污水處理廠的運行管理中,水質分析工作極為重要,它對污水處理過程起著指示與指導作用。
反映污水物理性質的指標:水溫、顏色、氣味、SS;
反映污水化學性質的指標:BOD(生化需氧量)、COD(化學需氧量)、NH4-N(氨氮)、NO3-N(硝酸鹽氮)、TKN(凱氏氮)、TN(總氮)、TP(總磷)、PH、濁度;
反映污泥特性的指標:SV、MLSS(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LVSS(揮發性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含固率、鏡檢等;
衛生學指標:細菌總數、大腸菌群等。
⑨ 家用凈水器如何檢測凈化後的水質
檢測水質的方法有:
1、檢測水中的余氯:
先准備余氯測試劑,然後准備兩杯15ML水,一杯是凈化後的水,一杯是普通的自來水,分別在兩杯水中加入2滴的余氯測試劑,水的顏色就會發生變化,余氯測試劑的說明書上有餘氯顏色對比卡,按照水的顏色找到對應的顏色圖案,就知道余氯的含量了。還可以把兩杯水進行顏色對比,顏色深的余氯含量較高。
2、檢測水中的有機物細菌病毒:
影響水質的不僅僅是余氯,更多的是有機物、重金屬等污染,要檢測這些污染是否已被凈水器去除,我們需要用到水質電解器。同樣我們先准備兩杯水,一杯為凈化水,另外一杯為自來水,然後我們把水質電解器的鋁棒和鐵棒放入水中,插上電源按上開關,通電0.5-1分鍾左右,再斷開電源,這時我們會發現兩杯水的顏色發生變化。水的顏色越淺,水質就越好,反之就越差。我們還可以根據水的顏色與電解水質說明書上顏色對比,判斷出水中含哪一種雜質還比較多。
3、TDS值檢測:
世面上還有一種檢測水質的工具-TDS筆,我們先來了解TDS的概念,TDS即為溶解的固體總量,單位為毫克/升。水中溶解的固體越多,那麼水的TDS值就越高,水質也就越差。檢測水的TDS值我們通常用TDS筆,使用方法很簡單,只要將筆頭插入水中,電子顯示屏數值穩定以後,按住HOLD鍵即可。數值越低,水的純度越高。一般純水機過濾水的TDS值為20左右。太高則不正常,可能是純水機失效或TDS筆質量問題。
(9)污水凈化中水質檢測樓有什麼用擴展閱讀
檢測指標
1、色度:飲用水的色度如大於15度時多數人即可察覺,大於30度時人感到厭惡。標准中規定飲用水的色度不應超過15度。
2、渾濁度:為水樣光學性質的一種表達語,用以表示水的清澈和渾濁的程度,是衡量水質良好程度的最重要指標之一,也是考核水處理設備凈化效率和評價水處理技術狀態的重要依據。渾濁度的降低就意味著水體中的有機物、細菌、病毒等微生物含量減少,這不僅可提高消毒殺菌效果,又利於降低鹵化有機物的生成量。
3、臭和味:水臭的產生主要是有機物的存在,可能是生物活性增加的表現或工業污染所致。公共供水正常臭味的改變可能是原水水質改變或水處理不充分的信號。
4、肉眼可見物:主要指水中存在的、能以肉眼觀察到的顆粒或其他懸浮物質。
5、余氯:余氯是指水經加氯消毒,接觸一定時間後,余留在水中的氯量。在水中具有持續的殺菌能力可防止供水管道的自身污染,保證供水水質。
6、化學需氧量:是指化學氧化劑氧化水中有機污染物時所需氧量。化學耗氧量越高,表示水中有機污染物越多。水中有機污染物主要來源於生活污水或工業廢水的排放、動植物腐爛分解後流入水體產生的。
7、細菌總數:水中含有的細菌,來源於空氣、土壤、污水、垃圾和動植物的屍體,水中細菌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其包括病原菌。我國規定飲用水的標准為1ml水中的細菌總數不超過1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