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污水 > 放射科廢水預處理用什麼工藝

放射科廢水預處理用什麼工藝

發布時間:2023-02-05 01:44:15

⑴ 醫院污水處理工藝流程是什麼

污水分類

根據醫院分類,分為傳染病醫院和綜合醫院。醫院污水處理後排放去向分為排入自然水體和通過市政下水道排入城市污水處理廠兩類。

採用工藝

主要採用的三種工藝有: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處理、二級處理和簡易生化處理。

選擇原則

醫院廢水處理流程工藝選擇原則為:

1、傳染病醫院必須採用二級處理,並需進行預消毒處理。
2、處理出水排入自然水體的縣及縣以上醫院必須採用二級處理。
3、處理出水排入城市下水道(下游設有二級污水處理廠)的綜合醫院推薦採用二級處理,對採用一級處理工藝的必須加強處理效果。

對於經濟不發達地區的小型綜合醫院,條件不具備時可採用簡易生化處理作為過渡處理措施,之後逐步實現二級處理或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處理。

污水工藝

醫院污水處理流程: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處理工藝對於處理出水最終進入二級處理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綜合醫院,需加強其處理效果,提高SS的去除率,減少消毒劑用量。

工藝強化途徑

加強一級處理效果宜通過兩種途徑實現:

1、對現有一級處理工藝進行改造以加強去除效果

2、採用一級強化處理技術。

工藝流程對於綜合醫院(不帶傳染病房)污水處理可採用「預處理→一級強化處理→消毒」的工藝。

工藝說明

1、通過混凝沉澱(過濾)去除攜帶病毒、病菌的顆粒物,提高消毒效果並降低消毒劑的用量,從而避免消毒劑用量過大對環境產生的不良影響。

2、一級強化處理工藝流程:醫院污水經化糞池進入調節池,調節池前部設置自動格柵,調節池內設提升水泵。污水經提升後進入混凝沉澱池進行混凝沉澱,沉澱池出水進入接觸池進行消毒,接觸池出水達標排放。

3、調節池、混凝沉澱池、接觸池的污泥及柵渣等污水處理站內產生的垃圾集中消毒外運。

4、消毒可採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

工藝特點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強化處理可以提高處理效果,可將攜帶病毒、病菌的顆粒物去除,提高後續深化消毒的效果並降低消毒劑的用量。其中對現有一級處理工藝進行改造可充分利用現有設施,減少投資費用。適用范圍加強處理效果的一級強化處理適用於處理出水最終進入二級處理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綜合醫院。


二級處理工藝

工藝流程說明

1、二級處理工藝流程為「調節池→生物氧化→接觸消毒」。醫院污水通過化糞池進入調節池。調節池前部設置自動格柵。調節池內設提升水泵,污水經提升後進入好氧池進行生物處理,好氧池出水進入接觸池消毒,出水達標排放。調節池、生化處理池、接觸池的污泥及柵渣等污水處理站內產生的垃圾集中消毒外運焚燒。消毒可採用巴氏蒸汽消毒或投加石灰等方式。

2、二級處理工藝流程(非傳染病和傳染病污水):傳染病醫院的污水和糞便宜分別收集。

a/生活污水直接進入預消毒池進行消毒處理後進入調節池,病人的糞便應先獨立消毒後,通過下水道進入化糞池或單獨處理。

b/各構築物須在密閉的環境中運行,通過統一的通風系統進行換氣,廢氣通過消毒後排放。

c/消毒可採用紫外線消毒系統。

工藝特點

1、好氧生化處理單元去除CODcr、BOD5等有機污染物,好氧生化處理可選擇接觸氧化、活性污泥和高效好氧處理工藝,如膜生物反應器、曝氣生物濾池等工藝

2、採用具有過濾功能的高效好氧處理工藝,可以降低懸浮物濃度,有利於後續消毒。

⑵ 為什麼要對廢水進行預處理,常用的預處理工藝是什

預處理的目的:去除ss,除部分難降解物,調節pH,降低負荷主要都是為後續生化處理服務,可降低生化處理負擔和投資運行費用,保證生化處理後廢水達標。
預處理單元。用於城市廢水的預處理工藝可以有:粗篩(格柵),中篩,破碎,測流,泵提升,除渣,預曝氣,浮選,絮凝及化學處理。
生活污水處理一般不用浮選,絮凝和化學處理。這類方法的採用有時決定於城市廢水中的工業廢水。浮選法用於去除細小懸浮物,抽脂和脂肪,在一個單獨的單元中或在一個除油脂,有時除渣的預曝氣池中進行。如果石油工業及肉類加工廠有適當的預處理,則城市處理廠可不要浮選單元。高強度的城市廢水可採用加化學劑或不加化學劑的絮凝法來提高初級處理效果和防止二級處理工藝的超負荷。有時對原廢水加氯以控制氣味和改善廢水的沉澱性質。預處理單元布置的變化決定於原廢水的特性,下步的處理工藝和採用的預處理單元。有一些是經常適用於單元布置的一般原則。格網用於保護水泵並防止固體在沉渣池或計量槽中結垢。小處理廠正常在恆速提升泵前放一巴氏計量槽。在大處理廠或採用變速泵之處,計量槽可以放在水泵之後。在大多數獨立生活污水廠沉渣池是放在提升泵之後的,但當預見泥渣負荷量大時沉渣池應放在泵前。
初級處理單元初級處理為沉澱。然而,普通習慣所謂的初級處理則包括預處理工藝。所有大城市處理廠都採用原污水沉澱法,且必須設在常規生物濾池之前。可以用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處理未經沉澱的原廢水,然而由於污泥處置和運行成本的原因,這類工藝只有小城鎮使用,廢水處理葯劑投加與除磷預處理資料至http://www.chulinji.com/望採納。

⑶ 醫療污水處理設備及工藝

醫院污水中含有一些特殊的污染物,如葯物、消毒劑、診斷用劑、洗滌劑,以及大量病原性微生物、寄生蟲卵及各種病毒。

目前,醫療污水處理設備醫療廢水的處理工藝,主要由一級沉澱消毒處理和二級生化消毒處理工藝。醫療污水處理設備具體處理工藝可根據出水要求進行選擇。當處理廢水可排入城市污水管網時,採用一級處理,要求直接排放時,採用二級處理工藝。當採用一級處理流程時,醫院污水應與職工生活區污水、雨水分流,僅對醫院污水進行消毒處理;當採用二級或深度處理流程時,根據需要,職工生活區污水可與醫院污水河流進行處理,但廚房用水必須設隔油井(池)。醫療污水處理設備根據醫院污水的特點,一般採用先進成熟的「厭氧水解+生物接觸氧化+消毒」的工藝。

厭氧水解和生物接觸氧化工藝的結合使用能使污水中的有機物得到較大限度的降解,二氧化氯消毒系統則讓污水的毒性大大降低至安全值以下。傳染病醫療機構和結核病醫療機構污水處理宜採用二級處理+消毒工藝(或深度處理+消毒工藝);綜合醫療機構污水排放執行排標准時,醫療污水處理設備宜採用二級處理+消毒工藝(或深度處理+消毒工藝),執行預處理標准時宜採用一級處理或一級強化處理+消毒工乙。
參考資料:新合達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⑷ 1000張床位的醫院廢水如何處理

主要還是要看什麼房間出來的水了 一般病房的排水 主要工藝就是:消毒(還有大量病菌)
放射專科出來的污水首屬抄先要進入 衰變池進行處理
血庫的手術室污水zd還要考慮去除COD 用AO工藝就行
還有如果城市有污水處理廠 只需作上述處理就可以 要是沒有 還要進行二級處理 達到排放標准才行
如何處理醫院廢水?由於醫院廢水的特性,氯化(包括次氯酸鈉法,液氯法,二氧化氯法),臭氧消毒等很普遍,我們認為這是一種有效的醫院廢水處理方法。

⑸ 中低放液體廢物有哪些處理方法

中低放廢液的處理處置技術

一.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當今世界
,
核科學技術發展已進入新階段
,
同位素和核技術的應用更加廣
泛深入
,
核能發電已成為解決當前世界能源危機的重要途徑之一
,
很多國家已
將其列為重點發展的能源。
核能的開發和利用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
效益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放射性廢物
,
給人類的生存環境帶來了較大的威
脅。因此
,
如何安全有效地處置放射性廢物
,
使其最大限度地與生物圈隔離
,
已成為核工業、
核科學面臨的日益迫切的重要課題
,
是影響核能持續健康發展的
關鍵因素。
對放射性廢物的處置
,
人們認為最合理的措施是首先將放射性廢物進
行固化處理
,
然後將得到的放射性廢物固化體進行最終的地質處置。
已經發展起
來的放射性廢物固化處理方法有很多
,
主要有水泥固化、瀝青固化和塑料固化,
玻璃固化以及人造岩石固化。
水泥固化具有固化體性能穩定、
工藝操作簡單、

本低廉等優勢
,
被廣泛用於蒸殘液、泥漿、廢樹脂等中、低放廢物的處理。近年

,
在水泥化學、
新水泥系列、
混合材、
外加劑及混凝土用纖維等方面的研究取
得了許多進展
,
這些成果可直接或間接地指導放射性廢物水泥固化的研究和應
用。

二.國內外研究進展

後處理廠主要產生高放廢液、
中放廢液、
低放廢液和有機廢液,
必須對這些廢液進行凈化處
理,達到排放標准後,再向環境排放。①放射性廢液應分類收集和監測,根據其特性選用最
佳處理工藝。
②放射性廢液在送往處理系統的主要干管上應設置體積累積測量儀表,
實時統
計廢液量,
及早發現廢液輸送異常。
③設備清洗時採用合理的去污工藝和去污劑,
盡量減少
去污廢液的產生量,
並盡量使二次廢液的成分簡單,
以便後續處理。
④較低放射性水平的廢
液應採用蒸發、
離子交換超濾等技術進行處理,
將放射性物質濃縮在較小體積里,減小需
進一步處理的廢液體積。
⑤採用放射性物質包容性高、
增容少的廢液固化技術,
減少需處置
的固體廢物體積。⑥對於污有機溶劑,應進行回收復用,
對不能復用的污溶劑,應優先採用
焚燒或濕法氧化等減容大的技術進行處理。

各類放射性廢液的比活度、
含鹽量差別很大,
處理方法也不一樣。
核工業放
射性工藝廢液一般需要多級凈化處理,
低、
中放廢液常用的處理方法有絮凝沉澱、
蒸發、離子交換(或吸附)和膜技術(如電滲析、反滲透、超濾膜)。高放廢液
比活度高,一般只經過蒸發濃縮後貯存在雙壁不銹鋼貯槽中。

1.
沉澱法

去污機理:
離子態核素通過加入另一種離子或化合物使之轉變成不溶性或難
溶性化合物沉澱來達到分離。
有沉澱、
共沉澱或吸附作用。
離子濃度的乘積大於
濃度積,
生成沉澱。
加入載體,
發生共沉澱。
被吸附在別的沉澱物或晶體的表面,
形成吸附共沉澱。
溶液中絮凝劑水解和縮聚反應生成線性結構聚合物,
與膠粒或

微小懸浮物吸附橋聯,
或者因膠體粒子的雙電層受壓縮和電中和而凝聚。
影響因
素:加入試劑的種類、濃度、用量、加入的速度和方式、攪拌情況,廢水的離子
濃度、溫度和
pH
值等。去污因子<
10
沉澱法評價:
絮凝沉澱工藝較多用於處理組分復雜的低、
中水平放射性廢水,
其方法簡便,成本低廉。在去除放射性物質的同時,還去除懸浮物、膠體、常量
鹽,
有機物和微生物等,
一般與其他方法聯用時作為預處理方法。
缺點是放射性
去除效率較低,一般為
50
%~
70
%。產生的污泥量較多,需要進一步處理。

2.
蒸發濃縮法

工作原理:
加熱把廢液中大量水份汽化,
將放射性物質濃縮、
減少廢液的體
積。
除少量易揮發性核素一起進入蒸汽和少量放射性核素被霧沫夾帶出去外,

大部分放射性核素被保留在蒸發濃縮物中,貯存等待進一步固化處理



蒸發器類型:釜式蒸發器、自然循環蒸發器(中央循環管式和外加熱循環)、強
制循環蒸發器、刮膜蒸發器等。

蒸發器的問題:結垢、腐蝕和發泡。

蒸發法評價:
較多用於高、
中放廢液,
可處理含鹽量高達
200

300g/L
的各
種廢液。處理能力大
(0.5

6t/h )
,凈化效率高
(103

106)
,減容倍數大(幾
十倍至幾百倍)。

蒸發法不適合處理含有易起泡物質(如某些有機物)和易揮發核素(如
Ru

I

的廢水;蒸發耗能大,系統復雜、運行和維修要求高,處理費用較高。

3.
離子交換法

工作原理:
藉助離子交換劑上的可交換離子
(活性基因)
和溶液中的離子進
行交換,
選擇性地去除溶液中以離子態存在的放射性核素,
使廢液得到凈化。

子交換劑是不溶解的固體物質。
當離子交換劑與某種電解質溶液接觸時,
這些離
子可按化學計算的當量值交換相同電荷的其它離子。
離子交換是可逆反應,
其反
應通式可表達為:

R-H

M


R-M

H


陽樹脂+陽離子=飽和樹脂+交換離子


R-OH

N


R-N

OH


陰樹脂+陰離子=飽和樹脂+交換離子

人工合成離子交換樹脂:
交換正離子的酸性陽離子樹脂和交換負離子的鹼性
陰離子樹脂。

天然離子交換和吸附劑:
有天然無機材料如天然沸石、
粘土
(膨潤土或高嶺
土)、蒙脫石、蛭石、硅藻土、海泡石等;天然有機吸附劑如活性炭、木屑和磺
化煤等;

人工無機材料:合成沸石、硅酸、爐渣、金屬的水合氫氧化物和氧化物、多
價金屬難溶鹽基吸附劑和一些金屬粉末等。

樹脂的再生:酸鹼或鹽型。壓水堆核電站一次性使用。

廢樹脂:可焚燒或固化,再生液多用蒸發處理。

廢液條件:
懸浮固體物濃度小於
4mg/L

含鹽量小於
1g/L

核素必須以離子
態存在,液體溫度不能太高,不含油類和油脂物質。

優點:工藝成熟,去污因子較高
10

100
,適於連續運行和自動化操作。

4.
電滲析

工作原理:
在直流電場作用下,
利用離子交換膜的選擇透過性,
讓陽離子透
過陽膜,
陰離子透過陰膜,
使溶液中的離子發生定向遷移,
達到凈化和濃縮液體
的目的。多作為離子交換前料液脫鹽的預處理。問題:濃差極化

5.
反滲透

工作原理:在濃側施加壓力(
P

π

1.5

10MPa
),讓濃溶液中的溶劑通
半透膜進入稀溶液中,使濃溶液更濃,起到濃縮作用。去污因子:
10

100

適於處理含鹽量較低的廢液如洗衣廢水和洗澡水,
含硼廢水等,
濃縮液體占料液

10%
左右。半透膜:醋酸纖維素膜,空心纖維膜

6.
超濾

工作原理:藉助於壓力和選擇透過性薄膜,使分子量小的物質(如水、溶劑
和電解質)
通過,
分離出大分子
(分子量大於
500

懸浮顆粒和膠體,
達到濃縮、
分離的作用。

工藝:聚丙烯腈管式膜等,工作壓力
0.1

1.4MPa
,濃縮倍數可達
104
。去污因
子:
10

100
。優點:能耗低、操作簡單

7.
膜分離

藉助膜的選擇滲透作用,
在外界能量或化學位差的推動下對混合物中溶質和
溶劑進行分離、分級、提純和富集。與其他傳統的分離方法相比,膜分離具有過
程簡單、無相變、分離系數較大、節能高效、可在常溫下連續操作等特點,是近
年來發展較快的化工分離技術。

8.
過濾

對於含有污染物濃度更高,顆粒尺寸更大(小於
10
μ
m
)的廢液,首先選用
的技術是沉降(澄清)和過濾。用於沖洗、冷卻或去污產生的放射性廢水一般都
含有污染顆粒物,常見的有砂、粘土、膠體和溶解的物質,應當在廢水進一步處
理(或排放)前把這些顆粒物除去。

有機廢液的處理:

特點:易燃、易揮發、易輻射分解、熱分解、生物降解。廢萃取劑
TBP/

油、廢機油、潤滑油、測量低能
β
-
射線
3H

14C
的有機閃爍液。

⑹ 請問放射性「三廢」污染和常規「三廢」污染的異同及其防治方法。

放射性污染 是指環境中放射性物質的放射性水平高於天然本底或超過規定的衛生標准。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指各種放射性核素,其放射性與化學狀態無關,每一放射性核素都能發射出一定能量的射線。放射性核素排入環境中後,造成對大氣、水、土壤的污染,可被生物富集,使某些動、植物特別是一些水生生物體內的放射性核素可比環境中的增高許多倍。

環境中的放射性核素的來源有天然性的和人為性的兩種。人類環境中存在著鈾、釷族元素和鉀 40 等天然放射性物質,加上宇宙輻射線一個人每年受到大約 100 毫雷姆的放射性輻射稱自然本底輻射。人為性的主要是核武器試驗而產生的沉降物,僅 1961 - 1962 年一年之間就達 337 兆噸,造成了全球范圍的環境污染,其它的如核燃料的開采與加工、核反應堆的泄漏、核燃料的再處理等加劇了環境的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質對人體的健康危害是很大的,一次性受到大量的放射線照射可引起死亡,如二戰期間原子彈襲擊使廣島、長崎成一片廢墟。受到較大劑量的放射性輻射後經一定的潛伏期可出現各種組織腫瘤或白血病。輻射線破壞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機制,降低機體的防禦能力,易並發感染、縮短壽命。此外放射性輻射還有致畸、致突變作用,在妊娠期間受到照射極易使胚胎死亡或形成畸胎。

放射性污染對人群健康的危害是很大的,因此必須加強對各種放射性「三廢」的治理與排放的管理,制訂放射性防護標准,加強對放射性物質的監測,以減少環境的放射性污染。此外應加強個人防護,盡量遠離放射源,必要時穿防護服。

放射性污染是指由放射性物質所造成的環境污染。放射性物質可以通過空氣、飲用水及復雜的食物鏈等多種途徑進入人體,或者以外照射的方式危害人類健康,引起放射性病 。

具體來說就是:

在自然界和人工生產的元素中,有一些能自動發生衰變,並放射出肉眼看不見的射線。這些元素統稱為放射性元素或放射性物質。在自然狀態下,來自宇宙的射線和地球環境本身的放射性元素一般不會給生物帶來危害。50年代以來,人的活動使得人工輻射源和人工放射性物質大大增加,環境中的射線強度隨之增強,危及生物的生存,從而產生了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污染很難消除,射線強度只能隨時間的推移而衰減。

放射性污染主要來源於核武器試驗,核工業的放射性廢物排放,各種核事故泄漏,以及各種帶輻射源的裝置,如X射線源和電視機顯像管等。

1945年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兩顆原子彈,使幾十萬人死亡,大批倖存者也飽受放射病的折磨。大氣核試驗,使大量的放射性沉降物污染了大氣、地面和海洋。核電站在燃料的生產、使用和回收過程中產生出大量的放射性廢物。還有核潛艇事故、攜帶核彈的飛機失事、用核電源的人造衛星墜入大氣層等事件,同樣會造成核污染。

環境中的放射性物質可以由多種途徑進入人體,它們發出的射線會破壞機體內的大分子結構,甚至直接破壞細胞和組織結構,給人體造成損傷。高強度射線會灼傷皮膚,引發白血病和各種癌症,破壞人的生殖機能,嚴重的能在短期內致死。少量累積照射會引起慢性放射病,使造血器官、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和神經系統等受到損害,發病過程往往延續幾十年。

常規三廢污染

是嚴重的公害。三廢指廢水、廢氣、廢渣。污染指水、空氣、土壤等各項生態因素在受到人類生產和生活過程中產生的化學物質、放射性物質、病原體、雜訊以及廢熱等的污染達到一定程度時,危害人體健康,影響生物體正常活動的現象。三廢不加處理排入環境後,三廢中的汞金屬可以生成甲基汞,毒性增大,通過食物鏈進入魚體,人吃魚,汞在人體內積累中毒。日本九州南部水俁鎮人民受害一萬多人,發病一百八十人,死亡五十多人,以後汞積累引起的疾病叫「水俁病」。另外三廢中的鎘,在人體中積累以後,會破壞骨胳中鈣的代謝,腎受損,骨疼難忍,最後骨軟化萎縮,自然骨折,一般人體從攝入鎘到發病需經十至三十年,所以應提倡工農業生產中無廢料生產或少廢料生產,推廣循環使用工藝。如,回收造紙業中燒鹼,就相當於我國年產燒鹼的三分之一。回收煉焦的煤氣可達三十億立方米,相當於北京煤氣量的十倍。

⑺ 目前廢水處理的各種方法中使用最廣泛最核心的方法是什麼方法

總體來說:
1)簡單污水(COD<300):如生活污水市政污水類,採用好氧生化法為主,以好氧生化為最核心技術,分為活性污泥法類和生物膜法類兩個大類。涉及眾多污水處理工藝,如普通推流式曝氣池、SBR、氧化溝、接觸氧化、MBR,設計施工運行都是圍繞這個構築物來做的。
2)稍微濃度高一點兒污水(COD300~800):如濃度高的生活污水、市政類工業區廢水,在好氧生化法前段增加了些厭氧生化法的技術,厭氧生化法又分為厭氧工藝、水解酸化工藝。如採用普通厭氧池、水解酸化池。這里也是設計運行的一個重要構築物環節。或者用厭氧(水解)好氧組合工藝,能脫氮除磷的,如AO、A2O、CASS、卡魯塞爾氧化溝這些混搭集成工藝,是當今主流。
3)濃度再高的(COD800~2000):這種水市政少見,多在簡單工業廢水領域。預處理往往用上混凝沉澱工藝,這里多用厭氧生化工藝,如UASB、ABR、EGSB、IC;厭氧出水然後再用好氧工藝處理,同第一條。
4)如果是更高濃度的污水(COD2000~)一般都是工廠排出來具有特徵污染物的廢水了,這時需要採用物化法處理。含有油脂的和憎水容易漂浮用氣浮;容易沉的用混凝沉澱;pH不正常的還要用調節酸鹼;含有氨氮過高的用吹脫,含有硫和酚的還要用氣提......總之都要講污水特徵污染物處理掉以便於能夠進入後續生化廢水處理工藝,不影響後續生物活性和繁殖生長。
5)如果污水中的很多有機物質根本不適合生化處理,即便是COD多高多低(當然也確實有一定濃度)也不能或者不適合用生化法處理,在工業廢水中還用高級氧化技術AOPs,包括光催化氧化、微電解、臭氧-雙氧水、芬頓、納米微電解凈化、濕式氧化等這些昂貴。這里的主流主要是微電解和芬頓法,納米凈化是未來主流(太新了,很多人不知道)。經過AOPs處理後的廢水才能沿著上述方法二的思路繼續採用生化法進行處理,否則很麻煩。
6)還有很多無機污染物廢水,如重金屬、氨氮、硫化物這些,前面說了氨氮和硫化物的吹脫氣提處理回收,重金屬主要是採用鹼類酸類調節ph值後進行沉澱的固定化處理或回收。
大概也就是這些。
每種類型的廢水都很核心,看你主要從事哪個方面。
如果是市政廢水領域,做大中型污水處理廠,基本上AO系列、SBR系列、氧化溝系列就夠了。
如果是工業廢水領域,物化法中的混凝沉澱、氣浮、吹脫、氣提、膜法RO、離子交換;生化法中厭氧UASB、IC,好氧AO系列、SBR系列、氧化溝、MBR都得懂。
特種廢水處理,如BC比很低的,生化沒法搞定的,你還得把上述AOPs中的工藝多少會一兩個,例如芬頓、臭氧-雙氧水都是比較常用的。

⑻ 醫院醫療廢水處理工藝介紹

醫院廢水處理,建議採用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污水處理新工藝,根據後續處理工藝的不同,它又分為:水解-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厭氧-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氣浮-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快沉-導流曝氣生物濾池、超超聲波-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微波-導流曝氣生物濾池、臭氧-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等。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在舊污水處理工程升級改造、脫氮除磷、中水回用方面與其它工藝結合,發展出AB法-導流曝氣生物濾池;A/O法-導流曝氣生物濾池;A2/O法-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氧化溝-導流曝氣生物濾池;SBR-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生物接觸氧化-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等多種深度處理工藝。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充分借鑒了曝氣生物濾池法、接觸氧化法、生物膜法、間隙曝氣法、人工快濾法、沉降分離法、硝化返硝化法、給水快濾法等八者設計手法,並結合二級或三級污水處理工藝而研製出來的污水處理新工藝、新技術。2005年獲得國家專利。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在我國的北京、山東、河北、貴州、山西、四川、內蒙古、黑龍江、江蘇、吉林、河南、湖北、天津、新疆等地已有工程實例,案例涉及生活、醫院、化工、屠宰、食品、亞麻、酒精、制葯、榨菜等領域的污水處理。大量的應用證明:出水水質CODcr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5.95mg/L;BOD5一般在10mg/L以下,最低3.50mg/L;SS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6.55mg/L。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使污水在同一個處理池內,完成兩次曝氣,兩次沉澱、兩次過濾,解決其它污水處理需要四個池子才能完成的工藝流程,特別是在連續進水條件下,實現間隙曝氣,活性污泥迴流,整個運行沒有閑置,其優點較處理其它方法較為突出,處理效果尤為顯著。2009年被列為「創新項目」;同年12月又被列為「國家鼓勵發展的環境保護技術」;2010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新產品」;12年又被列為十二五期間,國家加大投入在城鎮、村鎮、農村、工業、養殖、以及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升級改造、脫氮除磷、中水回用等領域中推薦使用、鼓勵發展的環境保護技術。具有以下特點:
(1)、技術前瞻性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是一種典型的高負荷、淹沒式、固定化生物床的三相導流,脫氮除磷反應器,在不加大投資的前提下,使處理後的污水優於排放標准,達到中水回用水質,因此技術前瞻性。
(2)、工藝創新性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使污水在同一個處理池內,解決其它污水處理需要四個池子才能完成的工藝過程。整個運行沒有閑置。 因此工藝創新性。
(3)、工程投資經濟性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的BOD5容積負荷是常規二級生物處理的5~10倍,並將兩個曝氣池、兩個沉澱池、兩個過濾池合為一體,因此,工程投資經濟性。
(4)、處理效果穩定性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具有硝化、反硝化功能,沒有污泥膨脹之慮,不受水力負荷的沖擊,因此處理效果穩定性。
(5)、處理流程簡化性
導流曝氣生物過濾能將污水理後,在不用深度處理設施和設備的條件下,達到中水回用水質,因此處理流程性簡化。
(6)、運轉費用經濟性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利用濾料切割、阻擋、細碎氣泡,強化氣、液傳質效應,增加微生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和時間,大大提高充氧率,減小耗電功率,因此運轉費用經濟性。
(7)、操作管理簡單性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採用PLC實現程式控制運行,即通過通過液位感測與設備連鎖,做到有污水自動開機,無污水自動停機;通過溶氧測定儀變頻器連鎖,實現曝氣量調節;通過無錢傳輸,實現遠程監控,達到水質監控、故障判等目的,因此操作管理簡單性。
(8)、脫氮除磷典型性
通過內錐的下部、和外錐的上部的自養型細菌(如硝化菌)等,使氨氮被兩次硝化,能將氨氮脫到3mg/L以下,最低的小於0.068mg/L,因此脫氮典型性。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的除磷,是在內錐、和外錐這兩個好氧段產生的聚磷菌,能大量攝取溶解性磷,並且通過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的錐底沉降後,很順暢的排泥,因此出水中的磷一般小於0.5mg/L,最低的達到0.08mg/L,因此除磷典型性。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有效解決了BAF(曝氣生物濾池)、脫氮效果好,除磷效果差的技術難題。同時還解決了A2/O在二沉池中N2附著污泥上浮,沉澱效果不理想。增大二沉池還原電位增高、造成磷釋放,除磷效果不盡人意等技術難題。
(9)、氣溫及運行方式適應性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能在1℃—50℃之間正常運行,不受地理氣候條件影響,適用於南方,也適合於北方,加上大量的微生物不會流失,即使長時間不運轉也能保持其菌種的活性,進水後很快正常運行,因此氣溫及運行方式適應性。
(10)、檢修換件方便性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的主要轉動設備置於地上,加上採用的是國產設備,並且設有故障判報警統,因此檢修換件方便性。
(11)、工程建設靈活性
導流曝氣生物過濾池為模塊化結構,可集中設計,也可分開設計,有利於工程的升擴建,能較好地適應各個地區地貌,對於舊污水處理工程的升級改造也時分有利。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污水處理新工藝,根據後續處理工藝的不同,它又分為:水解-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厭氧-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氣浮-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快沉-導流曝氣生物濾池、超超聲波-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微波-導流曝氣生物濾池、臭氧-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等。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在舊污水處理工程升級改造、脫氮除磷、中水回用方面與其它工藝結合,發展出AB法-導流曝氣生物濾池;A/O法-導流曝氣生物濾池;A2/O法-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氧化溝-導流曝氣生物濾池;SBR-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生物接觸氧化-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等多種深度處理工藝。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充分借鑒了曝氣生物濾池法、接觸氧化法、生物膜法、間隙曝氣法、人工快濾法、沉降分離法、硝化返硝化法、給水快濾法等八者設計手法,並結合二級或三級污水處理工藝而研製出來的污水處理新工藝、新技術。2005年獲得國家專利。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在我國的北京、山東、河北、貴州、山西、四川、內蒙古、黑龍江、江蘇、吉林、河南、湖北、天津、新疆等地已有工程實例,案例涉及生活、醫院、化工、屠宰、食品、亞麻、酒精、制葯、榨菜等領域的污水處理。大量的應用證明:出水水質CODcr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5.95mg/L;BOD5一般在10mg/L以下,最低3.50mg/L;SS一般在20mg/L以下,最低6.55mg/L。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使污水在同一個處理池內,完成兩次曝氣,兩次沉澱、兩次過濾,解決其它污水處理需要四個池子才能完成的工藝流程,特別是在連續進水條件下,實現間隙曝氣,活性污泥迴流,整個運行沒有閑置,其優點較處理其它方法較為突出,處理效果尤為顯著。2009年被列為「創新項目」;同年12月又被列為「國家鼓勵發展的環境保護技術」;2010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新產品」;12年又被列為十二五期間,國家加大投入在城鎮、村鎮、農村、工業、養殖、以及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升級改造、脫氮除磷、中水回用等領域中推薦使用、鼓勵發展的環境保護技術。具有以下特點:
(1)、技術前瞻性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是一種典型的高負荷、淹沒式、固定化生物床的三相導流,脫氮除磷反應器,在不加大投資的前提下,使處理後的污水優於排放標准,達到中水回用水質,因此技術前瞻性。
(2)、工藝創新性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使污水在同一個處理池內,解決其它污水處理需要四個池子才能完成的工藝過程。整個運行沒有閑置。 因此工藝創新性。
(3)、工程投資經濟性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的BOD5容積負荷是常規二級生物處理的5~10倍,並將兩個曝氣池、兩個沉澱池、兩個過濾池合為一體,因此,工程投資經濟性。
(4)、處理效果穩定性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具有硝化、反硝化功能,沒有污泥膨脹之慮,不受水力負荷的沖擊,因此處理效果穩定性。
(5)、處理流程簡化性
導流曝氣生物過濾能將污水理後,在不用深度處理設施和設備的條件下,達到中水回用水質,因此處理流程性簡化。
(6)、運轉費用經濟性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利用濾料切割、阻擋、細碎氣泡,強化氣、液傳質效應,增加微生物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和時間,大大提高充氧率,減小耗電功率,因此運轉費用經濟性。
(7)、操作管理簡單性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採用PLC實現程式控制運行,即通過通過液位感測與設備連鎖,做到有污水自動開機,無污水自動停機;通過溶氧測定儀變頻器連鎖,實現曝氣量調節;通過無錢傳輸,實現遠程監控,達到水質監控、故障判等目的,因此操作管理簡單性。
(8)、脫氮除磷典型性
通過內錐的下部、和外錐的上部的自養型細菌(如硝化菌)等,使氨氮被兩次硝化,能將氨氮脫到3mg/L以下,最低的小於0.068mg/L,因此脫氮典型性。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的除磷,是在內錐、和外錐這兩個好氧段產生的聚磷菌,能大量攝取溶解性磷,並且通過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的錐底沉降後,很順暢的排泥,因此出水中的磷一般小於0.5mg/L,最低的達到0.08mg/L,因此除磷典型性。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有效解決了BAF(曝氣生物濾池)、脫氮效果好,除磷效果差的技術難題。同時還解決了A2/O在二沉池中N2附著污泥上浮,沉澱效果不理想。增大二沉池還原電位增高、造成磷釋放,除磷效果不盡人意等技術難題。
(9)、氣溫及運行方式適應性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能在1℃—50℃之間正常運行,不受地理氣候條件影響,適用於南方,也適合於北方,加上大量的微生物不會流失,即使長時間不運轉也能保持其菌種的活性,進水後很快正常運行,因此氣溫及運行方式適應性。
(10)、檢修換件方便性
導流曝氣生物濾池的主要轉動設備置於地上,加上採用的是國產設備,並且設有故障判報警統,因此檢修換件方便性。
(11)、工程建設靈活性
導流曝氣生物過濾池為模塊化結構,可集中設計,也可分開設計,有利於工程的升擴建,能較好地適應各個地區地貌,對於舊污水處理工程的升級改造也時分有利。

⑼ 放射性廢物處理方法

放射性廢物處理方法

放射性廢物處理方法。相信大家對放射性廢物並不陌生,這是對大自然有害的某種東西,國家需要妥善的處理掉這些放射性廢物。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詳細了解放射性廢物處理方法的相關內容。

放射性廢物處理方法1

介紹

為了安全和經濟地進行放射性廢物最終處置而預先進行的改變放射性廢物的物理和化學狀態的操作過程,包括收集、濃縮、固化、貯存以及廢物的轉運等。

放射性廢物在處理過程中有時還會產生新的廢物,這種新產生的廢物被稱為二次廢物。例如處理放射性廢液時,往往需要用絮凝沉澱、離子交換等方法多次處理,比活度才能達到允許排放的水平,而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泥漿沉澱、廢樹脂等都是帶有放射性的二次廢物。這些廢物仍需要進一步處理。

放射性廢物的處理效果通常用去污系數和減容比表示。由於放射性只能靠放射性核素自身衰變而減弱,放射性廢物處理的過程,實質上只是將放射性廢物分成兩部分的過程,一部分體積小但集中了原始廢物中絕大部分放射性物質,另一部分體積大但比活度(或放射性濃度)很低。後一部分的處理目標是使放射性達到允許標准,從而在下一步可作一般廢物對待,其處理效果常用去污系數衡量。去污系數也稱凈化系數,其定義是處理前後廢物的比活度(或放射性濃度)之比。對前一部分而言,由於其處理目標是盡量減小體積,以利於最終處置,其處理效果常用減容比衡量。減容比也稱減容系數,其定義是處理前後廢物體積之比。減容比通常多指固體廢物經壓縮處理或液體廢物經固化處理前後體積之比。

放射性廢物的收集

應在各種放射性廢物的產生場所就地分類收集,以不同的接受方式和輸送設備將各種廢物分門別類集中到暫時貯存設施中。分類收集是為了便於用不同的方法分別進行處理和處置。通常首先將廢物按其物理狀態分成液體、固體和氣體廢物,還可進一步按廢物比活度(或放射性濃度)分成高、中、低放射性水平的廢物,簡稱高、中、低放廢物。對某些特殊放射性核素也應單獨分類收集,如含氚廢物、超鈾廢物(見超鈾元素)等。對固體廢物還可劃分為可燃廢物、不可燃廢物、可壓縮廢物等。

放射性廢物的減容

對放射性廢液採用濃縮減容,有絮凝沉澱、離子交換、吸附、蒸發等方法。根據廢液的比活度、化學組成、廢液量和處理要求可選用一種方法或幾種方法聯合使用。一般情況下,蒸發法、離子交換法和絮凝沉澱法處理放射性廢液的去污系數分別可達103~106、10~103和10~102。處理後原始廢液中的放射性核素則濃集在小量的蒸發殘渣、廢樹脂和沉澱泥漿內。對固體廢物的減容一般採用焚燒或壓縮處理。可燃廢物經焚繞後減容比可達40~100;不可燃的.廢物採用切割和壓縮減容,減容比可達2~10。

放射性廢物的固化

為了安全貯存,減少對環境的污染,須將放射性廢液或其濃縮物轉化為固體。放射性廢物固化的基本要求是:固化體的物理化學性能穩定,有足夠的機械強度,減容比大,在水中的浸出率低;操作過程簡單易行,處理費用低等。針對不同類型的廢物可採用不同的固化方法,其中水泥固化、瀝青固化、塑料固化和玻璃固化等已實際應用。

放射性廢物的貯存

未經固化處理的放射性廢液和濃縮物以及尚未選定最終處置方案的固化體等放射性廢物,都應在固定地點貯存在專用的容器中,貯存過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能使放射性廢物泄漏。對各種比活度的廢物要求使用不同的貯罐。如貯存鹼性中、低放廢液時一般採用碳鋼貯罐;貯存酸性高放廢液時須用雙層不銹鋼罐。對貯存比活度高、釋熱量大的高放廢液的貯罐有特別嚴格的要求:材料要耐腐蝕,結構要牢固可靠,設有通風散熱裝置、檢漏系統和料液轉運裝置等,並須進行監測。

放射性廢物的轉運

放射性廢物轉運的關鍵是廢物的包裝容器,事先要做好安全檢驗,對容器的強度、屏蔽防護、密封系統、包裝的標志等都有嚴格的規定。要求做到安全運輸,防止發生火災、容器顛覆及包裝破損而使放射性廢物泄漏,污染環境。

放射性廢物的分離回收

20世紀40年代末就開始了從高放廢液中分離回收裂變產物核素的研究。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一些國家建立了分離回收裂變產物核素的中間工廠。分離工藝由早期的沉澱-萃取法發展為以溶劑萃取和離子交換等法(特別是無機離子交換材料)為主的流程。溶劑萃取法和離子交換法比沉澱法具有較高的回收率和較好的分離凈化效果,並且便於大規模的連續操作和遠距離控制。下面是各種常見放射性廢物的分離回收方法。

鍶 比較成熟的、用於生產的鍶分離提取工藝流程,是用有機萃取劑二(2-乙基己基)磷酸(HDEHP)在酸性條件下從高放廢液中萃取,或用離子交換置換色譜法分離回收鍶。

銫 早期對高放廢液中的銫曾用沉澱-萃取分離工藝,但有機萃取劑的耐輻照性能不夠理想。用無機離子交換材料如沸石、磷酸鋯等從高放廢液中分離提取銫的工藝流程,具有回收成本低、材料耐輻照性能好的優點。

鉕 從高放廢液中分離回收鉕的工藝流程是用HDEHP萃取分離出稀土核素和超鈾核素,再用離子交換置換色譜法從稀土核素中分離出鉕。

貴金屬 主要採用離子交換法從中性或鹼性高放廢液中吸附鍀、銠、鈀等,然後再以不同的淋洗劑分別回收它們。

超鈾核素 高放廢液中的鎿 237可用萃取法或離子交換法分離提取。分離鎇和鋦等核素時,可在低酸條件下(pH為1~2)用HDEHP與稀土核素共萃取,然後再用萃取法或離子交換置換色譜法與稀土核素分離。

放射性廢物處理是放射性廢物管理的重要措施。選擇處理方法應根據技術可行、經濟合理和規范許可而定。處理過程要防止環境污染,盡量減少二次廢物的產生量。此外,對放射性廢物應積極開展綜合利用。

放射性固體廢物處理和整備

放射性固體廢物種類繁多,可分為濕固體(蒸發殘渣、沉澱泥漿、廢樹脂等)和干固體(污染勞保用品、工具、設備、廢過濾器芯、活性炭等) 兩大類。核電廠固體廢物中40%以上是可燃或可壓縮的。為了減容和適於運輸、儲存和最終處置,要對固體廢物進行焚燒、壓縮、去污、固化或固定等處理。

(1) 焚燒 焚燒是將可燃性廢物氧化處理成灰燼(或殘渣)。焚燒可獲得很大減容和減重(10~100倍),可使廢物向無機化轉變;免除熱分解、腐爛、發酵和著火等危險; 焚燒還可以回收鈈、鈾等有用物質。

焚燒可分為兩大類, 即干法焚燒 (如過剩空氣焚燒、控制空氣焚燒、裂解、流化床、熔鹽爐等)和濕法焚燒(如酸煮解、過氧化氫分解等)。對放射性廢物焚燒,要求採用專門設計的焚燒爐,有足夠的防護措施,爐內維持一定負壓。經過焚燒,70%以上放射性物質進入爐灰中。對爐灰要進行固化處理或直接裝入高度整體性容器中進行處置。

(2) 壓縮 壓縮是依靠機械力作用, 使廢物密實化,減少廢物體積。雖然壓縮處理可獲得的減容倍數比較低(2~10),但和焚燒處理相比,壓縮處理操作簡單,設備投資和運行成本低, 所以壓縮處理在核電廠應用相當普遍。現在各國採用的壓縮機種類很多,有的在桶內壓縮,有的壓扁後裝桶。壓力有幾十噸、幾百噸,也有幾千噸壓力的高壓壓縮機, 可使金屬廢品壓縮到接近理論密度。

(3) 去污 去污是使不希望存在的放射性核素部>分或全部除去。去污可使沾污的設備或部件能被重新使用,或者當作非放射性廢物處置,以減少廢物體積;去污後可降低輻射水平,減少對人體的危害,使便於維修、事故處理或退役操作。核電廠去污活動包括迴路的定期、不定期去污, 事故去污和退役去污等。

去污方法很多,應該根據處理對象和要求、污染水平、客觀條件等選用不同的方法,常用的有:①化學法:選用酸、鹼、氧化-還原劑、絡合劑、表面活性劑和緩蝕劑配製成去污溶液、泡沫劑、糊膏等。去污工藝有浸泡法、循環漂洗法、噴塗法等。②機械法:包括真空吸塵、人工或機械人擦拭、噴射高壓水或蒸汽、噴射磨料(例如砂、鋼砂、氧化鋁、氧化硼、乾冰粒)、超聲波去污等。③電化學法:如電解去污。此外,廢金屬經過熔融處理,污染核素大部分進入爐渣中,這種熔融處理後的廢金屬經監測合格可以再利用。

(4)固化和固定 放射性廢液處理產生的泥漿、蒸發殘渣和廢樹脂等濕固體,焚燒爐灰等干固體,都是彌散性物質,不適於安全運輸、長期儲存和最終處置,需要固化處理。固化產品應該是堅實的整體塊。抗壓、耐沖擊,牢固地包容放射性核素,抗浸出,耐輻照和衰變熱作用,不腐蝕包裝容器,不易受細菌侵蝕作用等。已開發研究的固化方法很多。此外,沾污的廢過濾器芯子,切割解體的沾污設備,裝在鋼桶或箱中,需要灌注水泥沙漿或熔融的瀝青,填充孔隙, 進行固定處理。

放射性廢物處理方法2

放射性廢物處置

基本原理

放射性廢物處置的基本原理是建造一種處置系統,使之能在一定的安全期內有效包容放射性廢物。即使放射性廢物會通過自然過程以多種擴散形式遷移並稀釋,但稀釋後的濃度不存在不可接受的危害。對鈾礦山廢石一般利用廢礦井就地回填處置,對短壽命中低放廢物一般採用近地表處置、岩洞處置或水力壓裂和深井注入等方式,處置系統的有效期為300~500年;對高放廢物、d廢物、乏燃料和長壽命中低放廢物,提出了宇宙處置、深海處置、海床處置、冰蓋處置、岩石熔化處置等方式,但公認的有效可行的方式是深地質處置,其處置系統的有效期應達到1萬~10萬年。

其他定義

廢物處置是指把廢物安放進經過批準的設施中,採用工程屏蔽和天然屏蔽相結合的多重屏蔽體系,為被處置的廢物提供安全隔離,確保:

(1)包容的短壽命放射性核素衰減到無害化水平;

(2)包容的長壽命放射性核素和其他有毒物質的釋放量極低,進入環境的濃度處於可接受的水平。

廣義來說,處置也包括經批準的將氣載或液體流出物直接排入環境,如經過處理合格的廢水排入水體,經過處理合格廢氣排入大氣。

⑽ 醫院廢水處理工藝

醫院廢水抄處理工藝流程 :

對於襲綜合醫用(不帶傳染病房)污水處理可採用「預處理→一級強化處理→消毒」的工藝。通過混凝沉澱(過濾)去除攜帶病毒、病菌的顆粒物,提高消毒效果並降低消毒劑的用量,從而避免消毒劑用量過大對環境產生的不良影響。

閱讀全文

與放射科廢水預處理用什麼工藝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級反滲透回收率應該是多少 瀏覽:78
正定新區地下水廠超濾 瀏覽:451
污水管道跨越燃氣管道如何處理 瀏覽:882
地熱過濾網拆除 瀏覽:840
mbr廢水 瀏覽:695
植物細胞的細胞膜是否是半透膜 瀏覽:736
浮雕立體樹脂裝飾畫 瀏覽:867
凈水器制水怎麼關閉一直流水 瀏覽:580
科魯滋空氣濾芯總成怎麼安裝 瀏覽:926
安徽濕固化樹脂廠家 瀏覽:478
飲水機管道怎麼安裝 瀏覽:496
陶式超濾膜有序列號嗎 瀏覽:852
醫院直飲水機漏水怎麼辦 瀏覽:240
污水泵加什麼油加多少合適 瀏覽:816
樹脂檯面製作視頻教程 瀏覽:613
污水中tss什麼意思 瀏覽:88
蘇州新區污水廠什麼時候搬遷 瀏覽:710
火鹼加到污水中什麼時間發完 瀏覽:240
dtro反滲透膜廠家大全 瀏覽:490
康佳KQJH70空氣凈化器怎麼樣 瀏覽: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