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想問一下正常的核污水是怎麼處理的
核廢水處理方法:
1、化學沉澱法
化學沉澱法是將沉澱劑與廢水中微量的放射性核素發生共沉澱作用的方法。廢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氫氧化物、碳酸鹽、磷酸鹽等化合物大都是不溶性的,因而能在處理中被除去。
化學處理的目的是使廢水中的放射性核素轉移並濃集到小體積的污泥中去,而使沉積後的廢水剩餘很少的放射性,從而能夠達到排放標准。
此法優點是費用低廉,對數放射性核素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能夠處理那些非放射性成分及其濃度以及流化相當大的廢水,使用的處理設施和技術都有相當成熟的經驗。
2、離子交換法
許多放射性核素在水中呈離子狀態,特別是經過化學沉澱處理後的放射性廢水,由於除去了懸浮的和膠體的放射性核素,剩下的幾乎是呈離子狀態的核素,其中大多數是陽離子。
並且放射性核素在水中是微量存在的,因而很適合離子交換處理,並且在沒有非放射性離子干擾的情況下,離子交換能夠長時間有效工作。
但是,該法存在一個較致命的弱點,當廢液中放射性核素或非放射性離子含量較高時,樹脂床很快會穿透而失效,而通常處理放射性廢水的樹脂是不進行再生處理的,所以一旦失效應立即更換。
離子交換法採用離子交換樹脂,適用於含鹽量較低的廢液。當含鹽量較高時,用離子交換樹脂來處理所花的費用比選擇性工藝要高。這主要是低選擇性的樹脂對放射性核素有很大的關聯。在放射性廢水凈化中,利用電滲析的方法可以增加離子交換工藝的利用效率。
3、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多孔性固態物質吸附去除水中重金屬離子的一種有效方法。吸附法的關鍵技術是吸附劑的選擇。常用的吸附劑有活性炭、沸石、高嶺土、膨潤土、黏土等。
4、蒸發濃縮
蒸發濃縮法具有較高的濃縮因子和凈化系數,多用於處理中、高水平放射性廢水。蒸發法的工作原理是:將放射性廢水送入蒸發裝置,同時導入加熱蒸汽將水蒸發成水蒸氣,而放射性核素則留在水中。
蒸發過程中形成的凝結水排放或回用,濃縮液則進一步進行固化處理。蒸發濃縮法不適合處理含有揮發性核素和易起泡沫的廢水;熱能消耗大,運行成本較高;同時在設計和運行時還要考慮腐蝕、結垢、爆炸等潛在威脅。
為了提高蒸汽利用率,降低運行成本,各國在新型蒸發器的研製方面一直不遺餘力,如在蒸汽壓縮式蒸發器、薄膜蒸發器、真空蒸發器等新型蒸發器方面都有顯著成效。
5、膜分離技術
膜技術是處理放射性廢水的比較高效、經濟、可靠的方法。由於膜分離技術具有出水水質好、物料無相變、低能耗等特點,膜技術受到了積極的研究。
國外所採用的膜技術主要有:微濾、超濾、納濾、水溶性多聚物-膜過濾、反滲透(RO)、電滲析、膜蒸餾、電化學離子交換、液膜、鐵氧體吸附過濾膜分離及陰離子交換紙膜等方法。
6、生物處理法
生物處理法包括植物修復法和微生物法。植物修復是指利用綠色植物及其根際土著微生物共同作用以清除環境中的污染物的一種新的原位治理技術。
從現有的研究成果看,適用的生物修復技術類型主要有人工濕地技術、根際過濾技術、植物萃取技術、植物固化技術、植物蒸發技術。試驗結果表明,幾乎水體中所有的鈾都能富集於植物的根部。
微生物治理低放射性廢水是20世紀60年代開始研究的新工藝,用這種方法去除放射性廢水中的鈾國內外均有一定研究,但目前多處於試驗研究階段。
用微生物菌體作為生物處理劑,吸附富集回收存在於水溶液中的鈾等放射性核素,效率高,成本低,耗能少,而且沒有二次污染物,可以實現放射性廢物的減量化目標,為核素的再生或地質處置創造有利條件。
7、磁-分子法
美國電力研究所(EPRI)開發出Mag-Mole-cule法,用於減少鍶、銫和鈷等放射性廢物的產生量。該法以一種稱為鐵蛋白的蛋白質為基礎,將其改性後,利用磁性分子選擇性地結合污染物,再用磁鐵將其從溶液中去除,然後被結合的金屬通過反沖洗磁性濾床得到回收。
8、惰性固化法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和薩凡納河國家實驗室,已開發出一種將某些低放射性廢液處理成固化體以便安全處置的新方法。這一新工藝利用低溫(< 90℃)凝固法來穩定高鹼性、低活度的放射性廢液,即將廢液轉化為惰性固化體。
科學家們將最終的固化體稱作「 hydroceramic」(一種素燒多孔陶瓷)。他們稱,最終的固化體硬度非常大,性質穩定持久,能夠將放射性核素固定在其沸石結構中,這種制備過程類似於自然界中岩石的形成過程。
9、零價鐵滲濾反應牆技術
滲濾反應牆(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是目前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新興起來的用於原位去除污染地下水中污染組分的方法。
PRB一般安裝在地下蓄水層中,垂直於地下水流方向,當污染的地下水流在自身水力梯度作用下通過反應牆時,污染物與牆體中的反應材料發生物理、化學反應而被去除,從而達到污染修復的目的。
這是一種被動式修復技術,很少需要人工維護、費用很低。Fe0-PRB技術作為PRB技術的一個重要分支,在許多國家和地下水污染處理的眾多方面得到了研究和發展
B. 核廢水有哪些妥善的處理方法日本處理核廢水的方法你怎麼看
核廢水妥善處理方法,有深埋地下、砂漿固化掩埋,以及氫氣釋放和蒸汽釋放。對於日本處理核廢水方法,我個人非常厭惡,日本為了節省經濟和工序,直接將核廢水排放到了太平洋中,這種做法懶省事,同時也給全球人類和海洋生態系統,帶來了嚴重安全隱患。
核能開發讓能源,有了全新補充。核能不同於其他能源,如果發生意外,將會給人類和環境,帶來嚴重影響與破壞。曾經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受到核污染區域,至今沒有人居住。少了人的活動軌跡,這里反倒成為了動植物的天堂,它們不懂得核輻射的危害,也願意生活在,沒有人打擾空間里。
核污染必須引起我們重視,這一污染物危害嚴重,而且污染時間也非常長。日本排放核廢水做法,必將讓自己受到反噬,也必將被全人類唾棄。
C. 中國如何處理核廢水
中國處理核廢水的辦法:
1、如果量不多的話,只要控制好排放,就可以把氚和水直接蒸發。
2、將剩下的固體廢料就地填埋,但是氚可能會污染空氣。
3、通過吸附把固體廢料先吸出去,吸出去後,固體廢料還是拿去填埋,然後將剩下的廢水直接排到海里,或存到罐子里緩一緩。
4、廢水處理的目的就是對廢水中的污染物以某種方法分離出來,或者將其分解轉化為無害穩定物質,從而使污水得到凈化。
5、一般要達到防止毒物和病菌的傳染;避免有異嗅和惡感的可見物,以滿足不同用途的要求。
6、廢水處理相當復雜,處理方法的選擇,必須根據廢水的水質和數量,排放到的接納水體或水的用途來考慮。
同時還要考慮廢水處理過程中產生的污泥、殘渣的處理利用和可能產生的二次污染問題,以及絮凝劑的回收利用等。
工業廢水造成的污染:
有機需氧物質污染,化學毒物污染,無機固體懸浮物污染,重金屬污染,酸污染,鹼污染,植物營養物質污染,熱污染,病原體污染等。
許多污染物有顏色、臭味或易生泡沫,因此工業廢水常呈現使人厭惡的外觀,造成水體大面積污染,直接威脅人民群眾的生命和健康,因此控制工業廢水尤為重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工業廢水
D. 福島核污水排海前擬不測濃度,如何判斷是否達標
福島核污水排海前擬不測濃度,但是也可以通過檢測混入海水量來判斷是不是達標的。日本當地時間七月十二日,東京的電力公司做出了表示,福島核電站的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放進海水之前將會選擇用海水進行一定的稀釋,但是稀釋是要耗費一定的時間的,所以東京電力公司計劃就不再測定濃度了,而是根據混入還水量來判斷是不是達標。
日本的放送協會已經公布了這項方案,東京電力公司舉辦的日本原子力規制委員會會議上已經公布了這個方案,根據方案的內容,日本這次排放的核污水量每天多達五千立方米,而且需要三台用來抽取海水的水泵和直徑兩米的配管。雖然有人提出要定期檢測結果,但是這種意見並沒有被採納。
E. 核廢水一般如何處理
過濾法。
在放射性廢水流過的部位安裝能夠吸附放射性元素的原材料,合理消化吸收水裡的放射性元素,吸附原材料中儲存放射性元素。等候一段時間後,原材料中的放射性元素做到飽和狀態,換掉新的吸附原材料就可以。更換出來的充斥著放射性元素的原材料再做干固密閉式處理。
危害
核廢水,即核電站排出來的廢水,據相關數據顯示,核廢水中包含63種放射性物質,一旦沾染上這些放射性污染物,就會直接進入動植物的內部,造成基因序列的突變,誘發嚴重的疾病,比如說癌症等等。而同時對下一代的影響也非常大,最直觀的影響就是新生代的嚴重畸形和遺傳性的疾病。
如果在北赤道暖流海域投放,就會更快的影響到我國周邊海域,但是這樣也會用最短的時間再次影響到別國。那麼如果再靠近北太平洋暖流直接投放,這些核廢水又會更快的到達北美和美國,並且這個時候的污染物濃度是遠高於上面那種方式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放射性廢水處理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日本核廢水一旦入海究竟危害有多大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福島核污水如何處理?多位日本官員提「排放入海」
F. 如何看待日本核廢水或將排放至大海
日本真做出這種事情我一點也不奇怪,說白了還是土地狹小人口稠密養成的習慣——作為集體吝嗇而不肯承擔責任、完美的利己主義者,這是人家在日本列島上成長起來的本性。縱觀福島核事故,4級時不肯灌入海水及時止損是如此。
事後騙留學生及輻射超標去打工也是如此,裝核輻射的塑料袋因為台風「意外」破損是如此,輪到一排了之,當然也不值得奇怪。這幾年日本和相關利益集團利用高科技、財力百般淡化核事故的影響,讓烏克蘭地區遍地輻射的印象和日本輻射基本清除一樣深入人心。
日本政府決定以海洋排放方式,處置福島核電站事故核廢水發表談話
福島核事故是迄今全球發生的最嚴重核事故之一,造成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對海洋環境、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產生了深遠影響。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組評估報告明確指出,如果福島核電站含氚廢水排入海洋,將對周邊國家海洋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影響。
同時現有經過處理的廢水中仍含有其他放射性核素,需進一步凈化處理。聯合國原子能輻射效應科學委員會報告也認為,福島核電站事故核廢水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需持續跟蹤觀察。德國海洋科學研究機構指出,福島沿岸擁有世界上最強的洋流。
從排放之日起57天內,放射性物質將擴散至太平洋大半區域,10年後蔓延全球海域。綠色和平組織核專家指出,日核廢水所含碳14在數千年內都存在危險,並可能造成基因損害。
以上內容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日本國大使館-外交部發言人就日本政府決定以海洋排放方式,處置福島核電站事故核廢水發表談話
G. 核電站會產生廢水么怎麼產生的
核電站會產生廢水。
產生原因:
由於地下水流入反應堆建築的受損地下設施,與為核燃料降溫的放射性廢水混合而成。福島本地媒體報道稱,作為批准迂迴排放協議的一部分,漁民要求在排放地下水之前,需有第三方機構檢查輻射水平,每公升水所含銫-134必須低於1貝可。銫-134是一種放射性元素,半衰期在兩年左右。
每公升入海核廢水中銫-134的最高含量是60貝可。在福島核事故發生後,由於捕魚禁令,大部分福島縣漁民被迫停止了捕撈工作,只能偶爾對被認定是安全的限定魚種進行作業。
核污染而產生的廢水治理方法:
將沉澱劑與廢水中微量的放射性核素發生共沉澱作用的方法。廢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氫氧化物、碳酸鹽、磷酸鹽等化合物大都是不溶性的,因而能在處理中被除去。
化學處理的目的是使廢水中的放射性核素轉移並濃集到小體積的污泥中去,而使沉積後的廢水剩餘很少的放射性,從而能夠達到排放標准。
此法優點是費用低廉,對數放射性核素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能夠處理那些非放射性成分及其濃度以及流化相當大的廢水,使用的處理設施和技術都有相當成熟的經驗。
以上資料來源:網路-核廢水
H. 商務部如何回應日本處置福島核廢水
我國的商務部已經回應日本處置福島廢水事件,表示將密切跟蹤事態發展,保障中國消費者的安全。
3、日本排放核廢水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目前太平洋許多島國以及韓國都對日本的這一行徑產生了強烈的譴責,因為這些國家的海產品是主要出口商品,日本一旦將和廢物侵入海洋中,將會對這些國家的進出口貿易形成毀滅性的打擊,因為將不會有人再敢購買這些國家的海洋產品。我國的海洋產品雖然說出口並不是很多,但我們站在保護自然環境的立場上,也應該強烈譴責日本這種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