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污水處理中好氧池裡氮,磷,鉀,比例怎麼加
碳氮磷的比值應該是 BOD: 氮 :磷 = 100;5:1 注意氮肥指尿素,它的含氮量46%,磷肥的含磷量82% 經過計算投加量就出來了.先將固體化成水,向打吊針一樣,一點一點的滴於水中,保持均勻.
❷ 污水處理中的氮磷含量在多少合適
氨氮是:5ppm以下
除磷:4-6ppm以下
請問你目前的是多高?
❸ 污水處理好氧階段進水COD與氨氮比值多少合適
你應該問的是:氮、磷、炭這三者的投加營養物的比例是多少吧 這三者的比值按照100:5:1 比較合適
❹ 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中主要污染物(總氮、總磷、氨氮、COD 等)的濃度
評價標准執行《地表水環境標准》(GB3838-2002)III類標准,具體見表:地表水質量評價標准
(3) 評價方法內
採用單因子指數法進容行現狀評價。
①對於隨濃度減小而污染程度降低的評價因子,計算公式
式中:Si——污染物單因子指數;
Ci——i污染物的濃度值,mg/L;
Csi——i污染物的評價標准值,mg/L。
②pH值單因子指數的計算公式
>7.0
式中:SpHj——pH單因子指數;
pHj——j斷面pH值;
pHsd——地面水水質標准中規定的pH值下限;
pHsu——地面水水質標准中規定的pH值上限。
當被評價水質參數的標准指數>1時,表明該水質參數超過了規定的水質標准,已經不能滿足該項水質使用功能的要求。
只知道這么多了,
❺ 豆製品廢水氨氮和磷的含量一般是多少
一般含量是pH 3.5~5.0 溫度 40~55 COD 11174~19624mg/L BOD 7432~11315mg/L SS 700~1670mg/L TKN 376~1067mg/L 氨氮 25~72mg/L 蛋白質 4000~5000mg/L 磷 8~26mg/L,僅供參考,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豆製品廢水降解一般需要用到復合細菌、硝化細菌、反硝化細菌等等,使用菌種根據您的污水水質指標來看。
污水處理菌種,找廣州甘度、可寄樣品。
❻ 污水處理 磷過多有什麼影響
這就要看哪個環節了,污水處理的單元很多,對於很多物理處理單元是不受影響的,但是諸如生物污泥和其他化學污水處理環節影響很大。
污水中的BOD:氮:磷最佳比例是100:5:1的比例,如果比例失調或者污水中這幾種成分含量微小,都會導致微生物不工作。
參考:http://www.nmgjlscl.com/Item/Show.asp?m=1&d=2946
如果污水中磷的含量很高,還要進行除磷處理。
生物除磷是依靠迴流污泥中聚磷菌的活動進行的,聚磷菌是活性污泥在厭氧、好氧交替過程中大量繁殖的一種好氧菌,雖競爭能力很差,卻能在細胞內貯存聚β經基丁酸(PHB)和聚磷酸鹽(Poly-p)。
詳細參考:http://www.nmgjlscl.com/Item/Show.asp?m=1&d=2905
http://www.nmgjlscl.com/Item/Show.asp?m=1&d=2890
❼ 污水處理廠出水總氮濃度
總氮為氨氮,硝態氮、亞硝態氮等無機氮,和蛋白質、氨基酸和有機胺等有機氮的總和。
2、其單位為mg/L。
硝化細菌對溫度的變化也很敏感,當污水溫度低於15℃時,硝化速率會明顯下降,當污水溫度低於5℃時,其生理活動會完全停止。
因此,冬季時污水處理廠特別是北方地區的污水處理廠出水氨氮超標的現象較為明顯。
(7)污水處理氮磷含量多少合適擴展閱讀:
水氮含量超標原因及控制方法
1、污泥負荷與污泥齡
生物硝化屬低負荷工藝,F/M一般在0.05~0.15kgBOD/kgMLVSS?d。負荷越低,硝化進行得越充分,NH3-N向NO3--N轉化的效率就越高。
與低負荷相對應,生物硝化系統的SRT一般較長,因為硝化細菌世代周期較長,若生物系統的污泥停留時間過短,污泥濃度較低時,硝化細菌就培養不起來,也就得不到硝化效果。SRT控制在多少,取決於溫度等因素。對於以脫氮為主要目的生物系統,通常SRT可取11~23d。
2、 迴流比與水力停留時間。生物硝化系統的迴流比一般較傳統活性污泥工藝大,主要是因為生物硝化系統的活性污泥混合液中已含有大量的硝酸鹽,若迴流比太小,活性污泥在二沉池的停留時間就較長,容易產生反硝化,導致污泥上浮。通常迴流比控制在50~100%。
❽ 一般河流裡面的總磷總氮含量多少范圍是正常范圍
一般來說總磷2毫克/升左右 氨氮25毫克/升左右
總氮35毫克/升左右
❾ 如何確定污水中的碳氮磷比
投配污水的碳氮比怎麼計算
污水的碳氮磷比值=100:5:1
碳源的簡單計算;
尿素的投加量計算:氮的內計容算(*0.05)磷的計算(*0.01)
尿素(0.46)
日處理水量m3
*
進入生化池cod的值*
b/c值
/1000*
碳氮磷比值
/100
/尿素的含量
較復雜的計算:
較復雜計算—簡單計算的原cod的值=標准添加量(節約了成本)
❿ 廢水的生化處理中營養比碳氮磷之比為100:5:1.
1 首先必須明確,生化處理中的營養比是根據污泥/生物膜中微生物需求來確定的。自然界中,各類微生物需求的碳氮比是不同的,但是對於活性污泥這個微生物群體而言有一個經驗的值,好氧條件下是100:5:1,厭氧條件下是200:5:1.
2 其次,各參數的含義。碳氮磷都要以可生物吸收的量計算,因此,碳以BOD5表示;N一般指總凱氏氮(TKN),包括有機氮和氨氮,但不包括亞硝氮和硝態氮,因為除了反硝化細菌以外,大部分微生物都不能直接以亞硝氮和硝態氮作為氮源,而有機氮和氨氮則可被絕大多數微生物用做氮源;磷一般為磷酸鹽。
3 最後我來解釋一下這個比例的來源:
說法一:Mc Carty於1970年將細菌原生質分子式定為C5H7O2N,若包括磷為C60H87N12O23P,其中C、N、P所佔的百分數分別為52.4%、12.2%、2.3%。對於好氧生物處理過程來說,在被降解的BOD5中,約有20%的物質被用於細胞物質的合成,80%被用來進行能量代謝所以進水中BOD:N:P=(52.4%/20%):12.2%;2.3%=100:5:1。
說法二:細菌C:N=4-5,真菌C:N=10,活性污泥系統中的C:N=8(介於二者之間),同時由於只有40%的碳源進入到細胞中,所以這個比例就是20,即100:5.磷的比例參照一。
4還想提點個人看法:活性污泥系統是個微生物生態系統,不僅是細菌,還存在大量真菌和其他微生物。這個比例我想不完全是細菌的組成,而是整個活性污泥微生物系統的營養需求平均值,因此我給出了說法二,個人也覺得說法二更符合具說服力。同時,對於活性污泥系統而言,這個比例在工程中也未必是一定的,生物總是有一定的適應范圍的,因此,理論如此,實際操作接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