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污水 > 畜禽污水中含有什麼成分

畜禽污水中含有什麼成分

發布時間:2022-06-10 20:24:36

⑴ 為什麼生活污水含有大量的H2s

畜禽糞便、畜禽養殖場排出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和
火鹼
等,嚴重污染地下水。...畜禽糞便經過發酵後會產生大量的NH3N(
氨氮
)、
H2S
(
硫化氫
)、糞臭素、
CH4
(甲烷)...

⑵ 污水中有害物質

污水中有害物質可分為三類:重金屬、病原微生物、有機化學物

  1. 重金屬:包括鐵銹、泥沙、鉛、汞、鋅、鉻等等,常飲重金屬超標的水極易引起人體骨痛、痴呆、結石等疾病;

  2. 病原微生物:常飲細菌超標的水極易引起人體霍亂、甲肝、感冒、非典、禽流感、傳染病等等;

  3. 有機化學物:化肥、農葯、自來水中的余氯等有機化學物極易引起人體細胞突變、腫瘤、畸形等疾病的發生。


重金屬廢水是指礦冶、機械製造、化工、電子、儀表等工業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含重金屬的廢水。重金屬(如含鎘、鎳、汞、鋅等)廢水是對一環境污染最嚴重和對人類危害最大的工業廢水之一,其水質水量與生產工藝有關。廢水中的重金屬一般不能分解破壞,只能轉移其存在位置和轉變其物化形態。處理方法是首先改革生產工藝,不用或少用毒性大的重金屬,在生產地點就地處理(如不排出生產車間)常採用化學沉澱法、離子交換法等進行處理,處理後的水中重金屬低於排放標准可以排放或回用。形成新的重金屬濃縮產物盡量回收利用或加以無害化處理


生活污水、畜禽飼養場污水以及製革、洗毛、屠宰業和醫院等排出的廢水,常含有各種病原體,如病毒、病菌。病原微生物是指可以侵犯人體,引起感染甚至傳染病的微生物,或稱病原體。病原體中,以細菌和病毒的危害性最大。病原微生物指朊毒體、寄生蟲(原蟲、蠕蟲、醫學昆蟲)、真菌、細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體、衣原體、病毒。


有機化學物污水易造成水質富營養化,危害比較大。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紙等工業廢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木質素等有機物質。這些物質以懸浮或溶解狀態存在於污水中,可通過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過程中需要消耗氧氣,因而被稱為耗氧污染物。這種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減少,影響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長。水中溶解氧耗盡後,有機物進行厭氧分解,產生硫化氫、氨和硫醇等難聞氣味,使水質惡化。水體中有機物成分非常復雜,耗氧有機物濃度常用單位體積水中耗氧物質生化分解過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


⑶ 怎樣處理畜禽養殖污水

1、還田模式
畜禽糞便污水還田作肥料為傳統而經濟有效的處置方法,可使畜禽糞便不排往外界環境,達到污水零排放。既可有效處置污染物,又能將其中有用的營養成分循環於土壤-植物生態系統中,家庭分散戶養畜禽糞便污水處理均採用該法。該模式適用於遠離城市、土地寬廣且有足夠農田消納糞便污水的經濟落後地區,特別是種植常年需施肥作物地區,要求養殖規模較小。還田模式主要優點一是污染物零排放,最大限度實現資源化,可減少化肥施用量,提高肥力;二是投資省,不耗能,毋需專人管理,運轉費用低等。其存在的主要問題一是需要大量土地利用糞便污水,每萬頭豬至少需7hm2土地消納糞便污水,故其受條件所限為適應性弱;二是雨季及非用肥季節必須考慮糞便污水或沼液的出路;三是存在和傳播禽畜疾病和人畜共患病的危險;四是不合理的施用方式或連續過量施用會導致NO3-、P及重金屬沉積,成為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源之一;五是惡臭以及降解過程所產生的氨、硫化氫等有害氣體釋放對大氣環境構成威脅。
我國一般採用厭氧消化後再還田利用,可避免有機物濃度過高而引起的作物爛根和燒苗,同時經過厭氧發酵可回收能源CH4,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且能殺滅部分寄生蟲卵和病原微生物。國外對畜禽糞便污水還田利用的研究主要側要重於安全性評估以及減少風險的措施。我國該方面研究則主要著眼於畜禽糞便污水厭氧消化液(沼液)的正面影響即改良土壤及增產效果,而對其副作用即長期施用所產生的危害尚未引起足夠重視。
2自然處理模式
自然處理模式主要採用氧化塘、土地處理系統或人工濕地等自然處理系統對養殖場糞便污水進行處理,適用於距城市較遠、氣溫較高且土地寬廣有灘塗、荒地、林地或低窪地可作污水自然處理系統、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要求養殖場規模中等。自然處理模式主要優點一是投資較省,能耗少,運行管理費用低;二是污泥量少,不需要復雜的污泥處理系統;三是地下式厭氧處理系統厭氧部分建於地下,基本無臭味;四是便於管理,對周圍環境影響小且無噪音;五是可回收能源CH4地。其主要缺點一是土地佔用量較大;二是處理效果易受季節溫度變化的影響;三是建於地下的厭氧系統出泥困難,且維修不便;四是有污染地下水的可能。
我國南方地區如江西、福建和廣東等省也多應用自然處理模式,但大多採用厭氧預處理後再進入氧化塘進行處理,厭氧處理系統分地上式和地下式,氧化塘為多級塘串聯。我國在人工濕地處理養殖廢水方面進行的一些實驗研究和工程應用,主要著眼於植物篩選和處理效果的考察,而在氧化塘以及人工濕地處理養殖廢水設計中,一般參照氧化塘或人工濕地處理其他污水的資料作為設計依據或者隨意設計,但針對畜禽養殖廢水,其氧化塘、人工濕地究竟需要多大面積,出水才能達到標准,季節溫度變化對自然處理系統效果的影響等方面尚缺乏深入研究和規范可依。
3工業化處理模式
工業化處理模式包括厭氧處理、好氧處理以及厭氧一好氧處理等處理組合系統。對那些地處經濟發達的大城市近郊、土地緊張且無足夠農田消納糞便污水或進行自然處理的規模較大養殖場,採用工業化理模式凈化處理畜禽糞便污水為宜。工業化處理模式主要優點一是佔地少;二是適應性廣,不受地理位置限制;三是季節溫度變化的影響較小。其主要缺點一是投資大,每萬頭豬場糞便污水處理投資約120萬~150萬元;二是能耗高,每處理1m3污水約耗電2~4kW•h三是運轉費用高,每處理1m3污水需運轉費2.0元左右;四是機械設備多,維護管理量大;五是需專門技術人員管理。
我國目前已有相當多的養殖場採用該模式處理糞便污水。畜禽養殖糞便污水厭氧處理工藝通常有完全混合式厭氧反應器、厭氧濾池、厭氧擋板反應器、厭氧復合反應器、上流式厭氧污泥床和內循環厭氧反應器等。畜禽養殖糞便污水含有高濃度的懸浮物和NH4+-N,影響r高教厭氧反應器的效率。好氧工藝早期主要採用活性污泥法、接觸氧化法、生物轉盤、氧化溝和缺氧一好氧法等工藝,這些工藝處理養殖場廢水脫N效果均差,其中缺氧好氧法雖能取得較好脫N效果,但需要污泥迴流和高比例混合液迴流,一般還需加鹼。而採用間歇曝氣處理豬場廢水其有機物與N、P去除效果較好,此後以間隙曝氣為特點的序批式反應器廣泛應用於豬場廢水處理中,且絕大多數獲得較好有機物與N、P去除效果。由於養殖場廢水系高濃度有機廢水,採用好氧處理工藝直接進行處理則需對廢水進行稀釋,或採用很長的水力停留時間(一般6d以上,有的甚至長達16d),這都需建大型處理裝置,投資大,能耗高,運行費用昂貴。高濃度有機廢水採用厭氧一好氧聯合處理工藝是公認的最經濟方法。
目前採用厭氧一好氧工藝處理養殖場廢水尚少見報道,且已有的厭氧一好氧工藝處理養殖場廢水報道,其處理效果均很差,主要是好氧後處理對厭氧消化液污染物去除效果差。厭氧一加原水間歇曝氣(簡稱Anarwia工藝)是由我國研製開發的畜禽養殖污水處理新工藝,即將大部分畜禽養殖污水進行厭氧消化後,出水再與小部分未經厭氧消化的養殖污水混合,然後採用問歇曝氣序批式反應器處理混合水,該Anarwia工藝處理效果與序批式反應器直接處理工藝相同,但其水力停留時間、工程投資、剩餘污泥量、需氧量同比分別降低38 6%、11.8%、16 4%和95 9%,並能回收沼氣。

⑷ 養殖對地下水的污染

對環境造成污染的污染物主要有三個方面:糞便、污水和惡臭.

⑸ 污水中包括哪些雜質

不同的污水,雜質是不同的.
主要污染物
病原體污染物?
生活污水、畜禽飼養場污水以及製革、洗毛、屠宰業和醫院等排出的廢水,常含有各種病原體,如病毒、病菌、寄生蟲.水體受到病原體的污染會傳播疾病,如血吸蟲病、霍亂、傷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歷史上流行的瘟疫,有的就是水媒型傳染病.如1848年和1854年英國兩次霍亂流行,死亡萬餘人;1892年德國漢堡霍亂流行,死亡750餘人,均是水污染引起的. 污水處理
受病原體污染後的水體,微生物激增,其中許多是致病菌、病蟲卵和病毒,它們往往與其他細菌和大腸桿菌共存,所以通常規定用細菌總數和大腸桿菌指數及菌值數為病原體污染的直接指標.病原體污染的特點是:(1)數量大;(2)分布廣;(3)存活時間較長;(4)繁殖速度快;(5)易產生抗葯性,很難絕滅;(6)傳統的二級生化污水處理及加氯消毒後,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常見的混凝、沉澱、過濾、消毒處理能夠去除水中99%以上病毒,如出水濁度大於0.5度時,仍會伴隨病毒的穿透.病原體污染物可通過多種途徑進入水體,一旦條件適合,就會引起人體疾病.
耗氧污染物?
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紙等工業廢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木質素等有機物質. 污水中的魚
這些物質以懸浮或溶解狀態存在於污水中,可通過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而分解.在其分解過程中需要消耗氧氣,因而被稱為耗氧污染物.這種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減少,影響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長.水中溶解氧耗盡後,有機物進行厭氧分解,產生硫化氫、氨和硫醇等難聞氣味,使水質進一步惡化.水體中有機物成分非常復雜,耗氧有機物濃度常用單位體積水中耗氧物質生化分解過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即以生化需氧量(BOD)表示.一般用20℃時,五天生化需氧量(BOD5)表示.
植物營養物?
植物營養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類及水草生長、干擾水質凈化,使BOD5升高的物質.水體中營養物質過量所造成的"富營養化"對於湖泊及流動緩慢的水體所造成的危害已成為水源保護的嚴重問題. 富營養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營養物質大量進入湖泊、河口、海灣等緩流水體,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體溶解氧量下降,水質惡化,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在自然條件下,湖泊也會從貧營養狀態過渡到富營養狀態,沉積物不斷增多,先變為沼澤,後變為陸地.這種自然過程非常緩慢,常需幾千年甚至上萬年.而人為排放含營養物質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體富營養化現象,可以在短期內出現.? 植物營養物質的來源廣、數量大,有生活污水(有機質、洗滌劑)、農業(化肥、農家肥)、工業廢水、垃圾等.每人每天帶進污水中的氮約50g.生活污水中的磷主要來源於洗滌廢水,而施入農田的化肥有50%~80%流入江河、湖海和地下水體中.天然水體中磷和氮(特別是磷)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浮游生物生長的控制因素.當大量氮、磷植物營養物質排入水體後,促使某些生物(如藻類)急劇繁殖生長,生長周期變短.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後被需氧生物分解,不斷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厭氧微生物所分解,不斷產生硫化氫等氣體,使水質惡化,造成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殘體在腐爛過程中,又把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營養物質釋放到水中,供新的一代藻類等生物利用.因此,水體富營養化後,即使切斷外界營養物質的來源,也很難自凈和恢復到正常水平.水體富養化嚴重時,湖泊可被某些繁生植物及其殘骸淤塞,成為沼澤甚至乾地.局部海區可變成"死海",或出現"赤潮"現象. 常用氮、磷含量,生產率(O2)及葉綠素-α作為水體富營養化程度的指標.表3-7是用總磷、無機氮劃分水體富養化程度的指標.防治富營養化,必須控制進入水體的氮、磷含量.
有毒污染物
有毒污染物指的是進入生物體後累積到一定數量能使體液和組織發生生化和生理功能的變化,引起暫時或持久的病理狀態,甚至危及生命的物質.如重金屬和難分解的有機污染物等.污染物的毒性與攝入機體內的數量有密切關系.同一污染物的毒性也與它的存在形態有密切關系.價態或形態不同,其毒性可以有很大的差異.如Cr(Ⅵ)的毒性比Cr(Ⅲ)大;As(Ⅲ)的毒性比As(Ⅴ)大;甲基汞的毒性比無機汞大得多.另外污染物的毒性還與若干綜合效應有密切關系.從傳統毒理學來看,有毒污染物對生物的綜合效應有三種:(1)相加作用,即兩種以上毒物共存時,其總效果大致是各成分效果之和.(2)協同作用,即兩種以上毒物共存時,一種成分能促進另一種成分毒性急劇增加.如銅、鋅共存時,其毒性為它們單獨存在時的8倍.(3)拮抗作用,兩種以上的毒物共存時,其毒性可以抵消一部分或大部分.如鋅可以抑制鎘的毒性;又如在一定條件下硒對汞能產生拮抗作用.總之,除考慮有毒污染物的含量外,還須考慮它的存在形態和綜合效應,這樣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污染物對水質及人體健康的影響.? 污水
有毒污染物主要有以下幾類:(1)重金屬.如汞、鎘、鉻、鉛、釩、鈷、鋇等,其中汞、鎘、鉛危害較大;砷、硒和鈹的毒性也較大.重金屬在自然界中一般不易消失,它們能通過食物鏈而被富集;這類物質除直接作用於人體引起疾病外,某些金屬還可能促進慢性病的發展.(2)無機陰離子,主要是NO2-、F-、CN-離子.NO2-是致癌物質.劇毒物質氰化物主要來自工業廢水排放.(3)有機農葯、多氯聯苯.目前世界上有機農葯大約6000種,常用的大約有200多種.農葯噴在農田中,經淋溶等作用進入水體,產生污染作用.有機農葯可分為有機磷農葯和有機氯農葯.有機磷農葯的毒性雖大,但一般容易降解,積累性不強,因而對生態系統的影響不明顯;而絕大多數的有機氯農葯,毒性大,幾乎不降解,積累性甚高,對生態系統有顯著影響.多氯聯苯(PCB)是聯苯分子中一部分氫或全部氫被氯取代後所形成的各種異構體混合物的總稱. 多氯聯苯劇毒,脂溶性大,易被生物吸收,化學性質十分穩定,難以和酸、鹼、氧化劑等作用,有高度耐熱性,在1000~1400℃高溫下才能完全分解,因而在水體和生物中很難降解.(4)致癌物質.致癌物質大體分三類:稠環芳香烴(PAHs),如3,4-苯並芘等;雜環化合物,如黃麴黴素等;芳香胺類,如甲、乙苯胺,聯苯胺等.(5)一般有機物質.如酚類化合物就有2000多種,最簡單的是苯酚,均為高毒性物質;腈類化合物也有毒性,其中丙烯腈的環境影響最為注目.
石油類污染物?
石油污染是水體污染的重要類型之一,特別在河口、近海水域更為突出.排入海洋的石油估計每年高 黃河幹流石油污染嚴重
數百萬噸至上千萬噸,約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千分之五.石油污染物主要來自工業排放,清洗石油運輸船隻的船艙、機件及發生意外事故、海上採油等均可造成石油污染.而油船事故屬於爆炸性的集中污染源,危害是毀滅性的.? 石油是烷烴、烯烴和芳香烴的混合物,進入水體後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如在水上形成油膜,能阻礙水體復氧作用,油類粘附在魚鰓上,可使魚窒息;粘附在藻類、浮游生物上,可使它們死亡.油類會抑制水鳥產卵和孵化,嚴重時使鳥類大量死亡.石油污染還能使水產品質量降低.
放射性污染物?
放射性污染是放射性物質進入水體後造成的.放射性污染物主要來源於核動力工廠排出的冷卻水,向海洋投棄的放射性廢物,核爆炸降落到水體的散落物,核動力船舶事故泄漏的核燃料;開采、提煉和使用放射性物質時,如果處理不當,也會造成放射性污染.水體中的放射性污染物可以附著在生物體表面,也可以進入生物體蓄積起來,還可通過食物鏈對人產生內照射. 水中主要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有40K、238U、286Ra、210Po、14C、氚等.目前,在世界任何海區幾乎都能測出90Sr、137Cs.
酸、鹼、鹽無機污染物
各種酸、鹼、鹽等無機物進入水體(酸、鹼中和生成鹽,它們與水體中某些礦物相互作用產生某些鹽類),使淡水資源的礦化度提高,影響各種用水水質.鹽污染主要來自生活污水和工礦廢水以及某些工業廢渣.另外,由於酸雨規模日益擴大,造成土壤酸化、地下水礦化度增高. 水體中無機鹽增加能提高水的滲透壓,對淡水生物、植物生長產生不良影響.在鹽鹼化地區,地面水、地下水中的鹽將對土壤質量產生更大影響.
熱污染
熱污染是一種能量污染,它是工礦企業向水體排放高溫廢水造成的.一些熱電廠及各種工業過程中的冷卻水,若不採取措施,直接排放到水體中,均可使水溫升高,水中化學反應、生化反應的速度隨之加快,使某些有毒物質(如氰化物、重金屬離子等)的毒性提高,溶解氧減少,影響魚類的生存和繁殖,加速某些細菌的繁殖,助長水草叢生,厭氣發酵,惡臭. 魚類生長都有一個最佳的水溫區間.水溫過高或過低都不適合魚類生長,甚至會導致死亡.不同魚類對水溫的適應性也是不同的.如熱帶魚適於15~32℃,溫帶魚適於10~22℃,寒帶魚適於2~10℃的范圍.又如鱒魚雖在24℃的水中生活,但其繁殖溫度則要低於14℃.一般水生生物能夠生活的水溫上限是33~35℃. 除了上述八類污染物以外,洗滌劑等表面活性劑對水環境的主要危害在於使水產生泡沫,阻止了空氣與水接觸而降低溶解氧,同時由於有機物的生化降解耗用水中溶解氧而導致水體缺氧.高濃度表面活性劑對微生物有明顯毒性. 京航大運河北段遭污染
水體污染的例子很多,如京杭大運河(杭州段)兩岸有許多工廠,每天均有大量廢水排入運河,使水體中固體懸浮物、有機物、重金屬(Zn,Cd,Pb,Cu等)及酚、氰化物等含量大大超過地面水標准,有的超過幾十倍,使水體處於厭氧的還原狀態,烏黑發臭,魚蝦絕跡,不能用於生活、農業等用水;水體自凈能力差,若不治理,並控制污染源,水體污染還會進一步擴大. 水環境中的污染物,總體上可劃分為無機污染物和有機污染物兩大類.在水環境化學中較為重要的,研究得較多的污染物是重金屬和有機物.我國水污染化學研究始於70年代,從重金屬、耗氧有機物、DDT、六六六等農葯污染開始,目前研究的重點已轉向有機污染物,特別是難降解有機物,因其在環境中的存留期長,容易沿食物鏈(網)傳遞積累(富集),威脅生物生長和人體健康,因而日益受到人們重視.本章著重介紹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在水體中遷移轉化的環境化學行為.

⑹ 生活污水中的主要有機污染物是什麼

1.病原體污染:生活污水、醫院污水、畜禽飼養場污水等,常含有病原體,如病毒、病菌和寄生蟲.這類污水如不經過適當的凈化處理,流入水體後,即會通過各種渠道,引起痢疾、傷寒、傳染性肝炎及血吸蟲病等.
2.需氧性污染物:生活用水,造紙和食品工業污水中,含有蛋白質、油脂、碳水化合物、木質素等有機物.這類物質隨污水進入水體後,在微生物對它們的分解過程中,需要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使水體含氧減少,從而影響魚類和其它生物的生長繁殖.當水中的溶解氧耗盡後,水中的有機物即產生厭氧消化,生成甲烷、硫化氫等,使水體出現臭味,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
3.植物營養污染物:造紙、皮革、食品、煉油、合成洗滌劑等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以及施用磷肥、氮肥的農田水,含有氮、磷、鉀等營養物,如果大量的這類污水排入水體,使營養物質增多,引起藻類及其它浮游生物暴發性繁殖.這類物質多呈紅色,稱「赤潮生物」.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會覆蓋水面,附在魷類肋上,使它們呼吸困難.死亡的赤潮生物被微生物分解,消耗掉水中的溶解氧.有些赤潮生物體內及其代替產物含有生物毒素,常常引起魚貝類中毒死亡,並能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
4.石油污染物:多發生在海洋中,主要來自油船的事故泄露、海底採油、油船壓艙水以及陸上煉油廠和生化工廠的廢水.
5.劇毒污染物:主要是重金屬、氰化物、氟化物和難分解的有機污染物,它們大都來自礦山、冶煉廢水,它們都富集在生物體中,通過食物鏈,危害人類健康.此外,水體的污染還有放射性污染,這是由於放射性物質進入水體造成的.鹽類污染,各種酸鹼鹽無機化合物進入水體,使淡水含鹽量增加,影響水質.熱污染,發電站等的冷卻水是熱污染的主要來源,大量熱水排入水體,使水溫增高,水體中溶解氧減少,影響魚類的生存與繁殖.

⑺ 養殖污水處理的特點有哪些

水產養殖廢水中主要的污染物有氨氮、亞硝酸鹽、有機污染物、磷及污損版生物。畜牧權養殖廢水具有典型的「三高」特徵即有機物濃度高COD高3000-12000mg/l,氨氮高達800-2200mg/l,懸浮物多SS超標數十倍,色度深,並含有大量的細菌,氨氮、有機磷含量高。可生化性好,沖洗排放時間集中,沖擊負荷大。根據水質特點處理,先去除懸浮物與色度,採用混凝沉澱工藝,有機物、氨氮、有機磷採用生化處理。由於其濃度較高,還會採用其它工藝或設備進行輔助處理。這方面我們做過很多案例

⑻ 養殖廢水中的總氮總磷是哪裡來的,畜生尿屎中含有總氮總磷嗎

畜禽養殖廢水對環境的危害
規模化養殖場每天排放的廢水量大、集中,並且廢水中含有大量污染物,如重金屬、殘留的獸葯和大量的病原體等,因此如不經過處理就排放於環境或直接農用,將會造成當地生態環境和農田的嚴重污染。
1.1 對水體的污染
養殖業廢水屬於富含大量病原體的高濃度有機廢水,直接排放進入水體或存放地點不合適,受雨水沖洗進入水體,將可能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水質的嚴重惡化。由於畜禽糞尿的淋溶性很強,糞尿中的氮、磷及水溶性有機物等淋溶量很大,如不妥善處理,就會通過地表徑流和滲濾進入地下水層污染地下水。對地表水的影響則主要表現為,大量有機物質進入水體後,有機物的分解將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水體發臭;當水體中的溶解氧大幅度下降後,大量有機物質可在厭氧條件下繼續分解,分解中將會產生甲烷、硫化氫等有毒氣體,導致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廢水中的大量懸浮物可使水體渾濁,降低水中藻類的光合作用,限制水生生物的正常活動,使對有機物污染敏感的水生生物逐漸死亡,從而進一步加劇水體底部缺氧,使水體同化能力降低;氮、磷可使水體富營養化,富營養化的結果會使水體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濃度過高,人畜若長期飲用會引起中毒,而一些有毒藻類的生長與大量繁殖會排放大量毒素於水體中,導致水生動物的大量死亡,從而嚴重地破壞了水體生態平衡;糞尿中的一些病菌、病毒等隨水流動可能導致某些流行病的傳播等。
1.2 對農田及作物的影響
畜禽養殖業廢水中含有較多的氮、磷、鉀等養分,如能做到合理施用可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的理化特性,促進農作物的生長。但如果未經任何處理就直接、連續、過量的施用,則會給土壤和農作物的生長造成不良的影響,如引起作物徒長、返青、倒伏,使產量大大降低,推遲成熟期,影響後續作物的生產等。廢水中的大量有機物質在土壤中不斷累積,雖然可為土壤中棲居的小動物、昆蟲、真菌、細菌等提供營養物質和適宜的環境,但也可導致一些病原菌大量孳生引起病蟲害的發生;此外,大量有機物的積累也會使土壤呈強還原性,而強還原性的條件不僅影響作物的根系生長,而且易使土壤中原本處於惰性狀態的有害元素得到還原而釋放;大量無機鹽在土壤中的積聚則會引起作物的鹽害。
1.3 礦物元素和重金屬污染
一方面,在畜禽飼料中大量添加的無機磷約75%為植酸磷,由於植酸磷不能被動物吸收利用而直接排出體外,引起污染。另一方面,各飼料廠和養殖場均普遍採用高銅、高鐵、高鋅等微量元素添加劑,由於這些金屬元素的吸收率和利用率都很低易隨糞便排出體外進入環境,已成為我國的一大環境公害。
1.4 殘留獸葯的污染
在畜禽養殖過程中,為了防治畜禽的多發性疾病,常在飼料中添加抗菌素和其他葯物,這些葯物隨飼料進入動物消化道後,短時間內進入動物血液循環,最終絕大多數的葯物經腎臟過濾隨尿液排出體外,只有極少部分的葯物和抗菌素殘留在動物體內。大量研究表明,大多數飼料用抗菌素都有殘留,只是殘留量大小不同。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發現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劑使用,對養殖環境已造成了嚴重的負面後果。首先,使畜禽體內的耐葯病原菌或變異病原菌不斷產生並不斷向環境中排放;其次,畜禽不斷向環境中排泄這些抗生素或其代謝產物,使環境中的耐葯病原菌與變異病原菌不斷產生。這兩者反過來又刺激生產者增加用葯劑量、更新葯物品種,這就造成了「葯物污染環境→耐葯或變異病原菌產生→加大用葯劑量→環境被進一步污染」的惡性循環。另外,畜禽產品中葯物殘留進入環境後,可能轉化為環境激素或環境激素的前體物,從而直接破壞生態平衡並威脅人類的身體健康。
1.5 微生物污染
畜禽體內的微生物主要是通過消化道排出體外,通過養殖場廢物的排放進入環境從而造成嚴重的微生物污染。如果對這些糞污不進行無害化處理,大量的有害病菌一旦進入環境,不僅會直接威脅畜禽自身的生存,還會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更多養殖廢水處理技術文章參考易凈水網資料庫http://www.ep360.cn/

⑼ 畜禽養殖污染的危害有哪些

  1. 糞便污染:目前畜禽養殖產生了大量糞便,畜禽糞便中含有大量氮、磷和有機污染物等。由於以往畜禽養殖場(戶)環境意識差,畜禽糞便隨意堆放,並隨雨水進入水系。因此,畜禽糞便成為繼工業污染、生活污水垃圾污染之後的第三大污染源,是造成農村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2. 水質污染:養殖場對水體的污染主要為有機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有毒有害物污染。養殖污水不經過無害化處理直接排放到溝渠或者開放水域里,由於這些污水中氮(N)、磷(P)含量豐富,極易造成水體富營養化污。高濃度的污水排入河中,造成水質不斷惡化。污水對周邊農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影響,有些已對集中飲用水源地構成嚴重威脅;

  3. 大氣污染:畜禽糞便經過發酵後會產生大量的氨氮、硫化氫、糞臭素、甲烷等有害氣體,這些氣體不但會破壞生態,而且還會直接影響人類健康。有害氣體能進入呼吸道,引起咳嗽、氣管炎和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不僅威脅著養殖場的安全,更危及養殖場員工和周邊居民的身體健康;

  4. 生物污染:糞便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蟲卵,如不及時處理就會孳生蚊蠅,使環境中病原種類增多、菌量增大,使病原菌和寄生蟲蔓延,引起人畜共患病的發生,危害人畜健康。如近年來發生的禽流感、豬流感、手足口病等人畜共患疾病,與畜禽糞便污染造成的惡劣環境不無關系。

⑽ 畜禽養殖廢水污染地下水中的哪些指標

畜禽廢水中含有大量致病細菌,還有大量有機質,滲透到地下很難降解,發酵產生臭味,使地下水無法飲用。

閱讀全文

與畜禽污水中含有什麼成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樹脂粘土bjd娃娃 瀏覽:591
光化樹脂牙變黃 瀏覽:290
半透膜表面積越大 瀏覽:274
污水入滲量 瀏覽:196
污水處理系統什麼意思 瀏覽:921
718gts空氣濾芯怎麼拆 瀏覽:680
廢水處理的是怎麼進行的英語 瀏覽:24
煤灰渣場廢水揮發酚 瀏覽:179
創星外置過濾桶CF800價格 瀏覽:348
小區太多提升泵太吵 瀏覽:224
挖機大臂提升感測器 瀏覽:820
透析蒸餾水可以喝嗎 瀏覽:891
微濾超濾納濾反滲透直徑大小 瀏覽:934
油煙凈化器片尺寸多少 瀏覽:762
對印染廢水的漂色回用 瀏覽:983
凈水器濾芯怎麼分1號到5號 瀏覽:515
保安過濾器濾芯為什麼會穿透 瀏覽:570
怎樣去除下水水垢 瀏覽:719
淄博周村哪裡有賣蒸餾水的 瀏覽:174
化工廠排污水管用什麼鋼管 瀏覽: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