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核廢水是什麼東西 優質
01 核廢水,一般是指核電站排出的廢水。另根據東京電力公司數據,核廢水中包含63種放射性物質。2021年4月13日,日本正式決定向海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含有對海洋環境有害的核廢水。
所謂的核廢水,是指核電站排出來的廢水。光是廢水,本身就危害性極大,更何況是核廢水了,其的危害性可想而知。另根據東京電力公司數據,核廢水中包含63種放射性物質。2021年4月13日,日本正式決定向海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含有對海洋環境有害的核廢水。
一旦沾染上這些放射性污染物,它就會直接進入動植物的內部,造成基因序列的突變,誘發嚴重的疾病,比如說癌症等等。而同時它對下一代的影響也非常大,最直觀的影響就是新生代的嚴重畸形和遺傳性的疾病。雖然說這些核廢水經過人為等干預處理以後濃度會大大降低,但是比如氛等這些物質是無法根本去除的。所以,這些核廢水一旦投入太平洋,不管說是對海洋生態環境還是對人類來說都是非常大的危害。
而這些核污染物到底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夠完全地消解,這里沒辦法給出一些准確的數據,但是可以預測的是它將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是幾千年甚至上萬年。因為本身這些同位素它的半衰期就是非常久的,最短的也有30年,比如說鈷的半衰期就達到5.27萬年。這里我們需要知道,半衰期指的是放射性物質原子數衰減到一半所用的時間,所以並不是說經過5.27萬年以後鈷就消失了,而只是減半,因此要經過無數個半衰期這樣放射元素才能達到安全范圍。
❷ 核廢水是什麼東西
一、核廢水是什麼東西
核電站廢水主要包括主設備和輔助設備排空水、反應堆排放水、第二迴路廢水、清洗廢液、離子交換裝置再生廢水和專用洗滌水等,主要為中低放射性廢水。
核電站的使用過程中會自然地產生核廢水,但是這個核廢水的量是可控的,可以通過科學處理手段降低對人類和環境的影響。
二、核廢水有什麼危害
主要危害是核輻射,因為核廢水裡面摻雜著各種核廢料,這些廢料有很強的輻射,對人類和環境都有嚴重的危害,甚至會損害人類的DNA。
❸ 日本核廢水裡的「氚」到底是什麼,「稀釋了能喝」
不能喝。氚是氫的放射性同位素,帶有放射性,會發生β衰變,放出電子變成氦-3,半衰期為12.43年。在自然界中存在極少,主要是利用金屬鋰-6或它的合金在核反應堆內經中子照射產生。雖然氚元素的放射性很低,在未和人體接觸的情況下,並不會直接穿過人體,但它卻能夠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飲用水,進到人體裡面。或者通過進入動物體內,間接被人類吃進肚子里。人體在接觸氚元素後,很可能會出現染色體畸變的情況。
我國政府早已對氚元素在各類食品中的濃度作出了嚴格限制,尤其是嬰兒食品,其氚濃度含量不得高於300Bq/kg,其他食品則不能高於3000Bq/kg。不過就實際情況來看,這個標准還是比較寬松的,因為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最高氚含量,一般也就只有10Bq/L左右,理論上來說並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危害。
但需要注意的是,日本政府這邊並沒有公布,核廢水中的氚濃度,但肯定是比一般用水要高的。雖然日本政府這邊多次承諾,將會把核廢水裡的氚濃度,稀釋到國家氚濃度最低標準的四十分之一以下,才會進行排放,但即便如此,核廢水的問題依然不容樂觀,畢竟一桶核廢水裡面,可不止有氚這一個有害物質。
(3)存放核廢水是什麼原料擴展閱讀
中國基本不會受到波及
位於日本本州島最北部的福島,離中國沿海的距離確實很遠,況且中間還隔著一個台灣海峽,能夠抵擋從日本而來的洋流。核廢水要是排放入海,最先抵達的地方,其實是太平洋北部的和北美洲西部地區,包括美國、墨西哥、加拿大以及其他沿海國家在內,將會承受第一波沖擊。
❹ 中國的核污水是怎麼處理的
中國對中低放射性核廢料的處理,按國家標准和國際原子能機構的要求處理,不論是固體核廢料還是液體核廢料,都要進行固化處理,然後裝在200升的不銹鋼桶里,放在淺地層的處置庫里。
目前,中國已建有兩座中低放射核廢料處置庫,並准備再建兩座,但還沒有一座高放射處置庫。已建成兩座中低放射核廢料處置庫,分別位於甘肅玉門和廣東大亞灣附近的北龍。
甘肅玉門西北處置場位於原核工業404廠廠區內,該廠為我國最早的核工業基地之一。廣東北龍處置場始建於1998年,於2000年建成,位於大鵬半島排牙山東側的一條低緩的小山樑上,距大亞灣核電站5公里,鋸嶺澳核電站4公里。佔地近21公頃,設計總處置容量為8萬立方米,工程造價約8000萬元。主要接收和處置廣東省核電站產生的低中水平的放射性固體廢物。
對於廣泛採用的壓水堆核電廠,各類廢水的處理工藝如下:
(一)工藝廢水。主要為冷卻劑相關系統(設備、管道和閥門)的疏水和引漏水。根據其放射性水平和鹽含量的不同,可採用預過濾、離子交換、蒸發等方法處理。
(二)設備去污廢水。主要為放射性設備去污產生的去污廢水,其鹽含量較高,一般採用蒸發處理。
(三)地面沖洗廢水、淋浴水和洗衣房水。這類廢水的放射性水平很低,可經過濾後排放,或採用蒸發處理或膜過濾(反滲透、納濾或超濾等)處理。如廢水含有洗滌劑,蒸發時則需添加消泡劑,或預先分解洗滌劑。核電廠產生的放射性廢液屬於中、低放,經過凈化、濃縮後採用塑料、環氧樹脂等固化在金屬桶內;對於低放廢液經過上述凈化處理後,經檢測符合規定值稀釋排放。
❺ 核污水是什麼
核廢水,一般是指核電站排出的廢水,另根據東京電力公司數據,核廢水中包含63種放射性物質。
2021年4月13日,日本正式決定向海洋排放福島第一核電站含有對海洋環境有害的核廢水。
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決定將福島第一核電站上百萬噸核污染水排入大海,多國對此表示質疑和反對。對這一關系本國民眾、周邊國家人民切身利益和國際公共健康安全的大事,日方不與周邊國家和國際社會充分協商,一意孤行的做法極其不負責任。
核污染的危害
一定量放射性物質進入人體後,既具有生物化學毒性,又能以它的輻射作用造成人體損傷,這種作用稱為內照射;體外的電離輻射照射人體也會造成損傷,這種作用稱為外照射。
輻射損傷是各種電離輻射作用於人體所引起的各種生物效應的總稱。這是由於各種電離輻射(如X或γ射線、β射線、α射線和中子束等)引起電離、激發等作用而把能量傳遞給機體,造成各組織器官的病理變化。放射性核素可以對周圍產生很強的輻射,形成核污染。
放射性沉降物還可以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在體內達到一定劑量時就會產生有害作用。人會出現頭暈、頭疼、食慾不振等症狀,發展下去會出現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等症狀。如果超劑量的放射性物質長期作用於人體,就能使人患上腫瘤、白血病及遺傳障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核污染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核廢水
❻ 核廢料的主要成分是什麼
核廢料
核廢料
nuclear waste material
泛指在核燃料生產、加工和核反應堆用過的不再需要的並具有放射性的廢料。也專指核反應堆用過的乏燃料,經後處理回收鈈239等可利用的核材料後,餘下的不再需要的並具有放射性的廢料。
核廢料按物理狀態可分為固體、液體和氣體3種;按比活度又可分為高水平( 高放 )、中水平(中放)和低水平(低放)3種。
核廢料的特徵是:①放射性。核廢料的放射性不能用一般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方法消除,只能靠放射性核素自身的衰變而減少。②射線危害。核廢料放出的射線通過物質時,發生電離和激發作用,對生物體會引起輻射損傷。③熱能釋放。核廢料中放射性核素通過衰變放出能量,當放射性核素含量較高時,釋放的熱能會導致核廢料的溫度不斷上升,甚至使溶液自行沸騰,固體自行熔融。
核廢料的管理原則是:①盡量減少不必要的廢料產生並開展回收利用。②對已產生的核廢料分類收集,分別貯存和處理。③盡量減少容積以節約運輸、貯存和處理的費用。④向環境稀釋排放時,必須嚴格遵守有關法規。⑤以穩定的固化體形式貯存,以減少放射性核素遷移擴散。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對於核廢料的處理和處置有嚴格的規定,要求各國遵照執行。核廢料處理的基本方法是稀釋分散、濃縮貯存以及回收利用。核廢料處置包括控制處置(稀釋處置)和最終處置。核廢料的控制處置是指液體和氣體核廢料在向環境中稀釋排放時,必須控制在法規排放標准以下。核廢料的最終處置是指不再需要人工管理,不考慮再回取的可能。因此,為防止核廢料對環境和人類造成危害,必須將其與生物圈有效地隔離。最終處置的主要對象是高放核廢料。
❼ 日本要排放的核廢水的成分是什麼呢
根據東京電力公司數據,福島第一核電站核廢水中包含63種放射性物質。除了氚之外,廢水中還含有銫-137、銫-134、鍶-90、鈷-60、碘-129、釕-106等放射性核素。
2021年4月14日,東京電力公司表示,經過處理,核廢水中的絕大部分放射性元素都可以清除,但是「氚」沒有辦法徹底清除,到時會將核廢水中的氚濃度稀釋至日本國家標準的1/40(即1500貝克勒爾/升),是國際衛生組織設定飲用水標准10000貝克勒爾/升的1/7。
截至2020年8月,經「多核素去除裝置(ALPS)」設備處理後的73%的核廢水仍含有超標的放射性元素,需要進行二次處理。
排海危害:
從危害范圍來講,考慮到海洋的連通性,核廢水入海,必然會導致污染范圍在洋流等作用下不斷擴散,無法控制。可以說,這種因解決一國之問題而污染整個海洋的做法,是非常不負責任的。
福島周邊的海洋不僅是當地漁民賴以生存的漁場,也是太平洋乃至全球海洋的一部分,核污水排入海洋會影響到全球魚類遷徙、遠洋漁業、人類健康、生態安全等方方面面,因此這一問題絕不僅僅是日本國內的問題,而是涉及全球海洋生態和環境安全的國際問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核廢水
❽ 核廢水究竟是什麼,它對自然界的危害到底有哪些
在地球上,地震的威脅可以說非常大,無論是陸地區域還是海洋區域都是一樣的,在2011年的時候,「東日本大地震」的出現引發了世界性的關注,因為這次的強震導致了巨型海嘯及福島核災難,造成上萬人死亡,這對日本來說確實算得上是毀滅性的,而時至今日,日本福島可以說都沒有完全恢復過來,還有很多區域依然是沒有人敢回家居住的。
所以綜合情況來說,「氚」對人的影響還是有,但是具體多強公開的說明也只是說了是健康威脅,加上民用之中,它還有被利用的時候,說明如果少了的話,影響可能不大,但是量太大的話,影響可能就會大一些,這就是日本核污水之中最主要的物質,這也就是名為「氚」的放射性物質難以被去除,也就導致核污水持續堆積的原因之一,就看日本最終的決定了。
❾ 核污水是什麼
核電站廢水主要包括主設備和輔助設備排空水、反應堆排放水、第二迴路廢水、清洗廢液、離子交換裝置再生廢水和專用洗滌水等,主要為中低放射性廢水。
就是說核電站的使用過程中會自然地產生核廢水,但是這個核廢水的量是可控的,可以通過科學處理手段降低對人類和環境的影響。
(9)存放核廢水是什麼原料擴展閱讀:
日本核污水
2011年「3·11大地震」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因海水灌入發生斷電,其4個核反應堆中有3個先後發生爆炸和堆芯熔毀,造成災難性核泄漏。持續冷卻堆芯的作業以及雨水、地下水流入反應堆設施產生了大量核污水,並在不斷增加。
日本採用「邊截流邊治理」的方式處理核污水問題,一方面在核電機組廠房周邊設置地下汲水井,用截流的方式減少地下水流入,同時使用多核素去除設備清除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質,處理後的水被稱為「處理水」,但多核素去除設備無法有效去除核污水中具有放射性的氚。含氚污染水被存儲在大型罐體內,截至2020年9月已達123萬噸。
2020年2月份日本政府負責處理核污水問題的相關委員會發表了一份報告,列出了「海洋排放」和「水蒸氣」兩種方案處理核污水,但遭到普遍反對,截止2020年11月9日,福島污水仍未處理。
❿ 核廢料是什麼,應該如何處理核廢料
核能-這個詞大家都不會陌生,因為這項技術是體現了一個國家經濟、工業和科技的綜合實力水平的最直接的證明,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核能產生的核廢料的處理方式是怎樣的?那麼,就由小編給大家科普一下:
應該如何正確處理核廢料呢?
1、將這類物質送出地球,太空則是最好的選擇;
2、埋在海底,利用水泥固化法將核廢料儲存在鋼筒內,待核廢料的放射性最低時將其拋進海底的數千公尺海溝中,永久的埋起來;
3、封入合成岩,因為這樣岩可以吸收清水反應堆和鈈核裂變所產生的廢物;
4、玻璃固化法,玻璃固化法是將廢料混入玻璃材料中作成一固化之產物;
5、儲存法,放在專門存儲這類物質的地方,存放,待放射性完全消失,則可按一般垃圾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