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反滲透設備清洗水箱
這要根據你的反滲透設備主機每小時的出水量,容積和反滲透主機的出水量相等就可以,沒必要配很大的。
㈡ 反滲透膜的清洗步驟
物理清洗步驟:
1. 首先,緩慢降低系統操作壓力,逐漸停止設備運行。突然停止設備可能會導致壓力急劇下降,形成水錘現象,從而對管道、壓力容器和膜元件造成損害。
2. 接著,打開所有濃溶液出水閥門,關閉進水閥門,然後將產水閥門開到最大。如果關閉閥門的順序錯誤,可能會在壓力容器後端產生背壓,對膜元件造成機械損傷。
3. 最後,啟動低壓清洗泵,緩慢打開進水閥門,注意觀察濃縮水流量計的流量。調節進水閥門,直至流量和壓力達到預設值。維持此狀態10-15分鍾後,慢慢關閉進水閥門,停止進水泵。
化學清洗步驟:
1. 檸檬酸清洗:在用檸檬酸溶液清洗前,先用軟化水或RO產品水沖洗膜元件。向清洗水箱中加入檸檬酸(白色粉末),攪動溶液,確保檸檬酸充分溶解,使溶液濃度達到2%(質量百分比)。在加入葯品前,需將大塊葯品敲碎,避免損壞攪拌器和水泵。
2. 十二烷基磺酸鈉(Na-SDS)清洗劑:配製0.025%(質量百分比濃度)的Na-SDS和0.1%(質量百分比濃度)的NaOH溶液,控制溶液溫度不超過30℃,pH值在pH12以內。此方法宜作為化學清洗的第一步。
3. 六聚偏磷酸鈉+鹽酸清洗:向水中逐步添加SHMP(白色粉末),直至達到1.0%(質量百分比)的濃度。使用攪拌器攪拌溶液,使化學葯品均勻混合。然後緩慢加入鹽酸(HCl),直到溶液pH值達到2。鹽酸是一種腐蝕性的無機酸,處理時需注意安全規則。確保溶液pH值接近但大於2。如果清洗過程中pH值超過3.5,需加入鹽酸(HCl),使pH值略大於2。如果pH值降低至2以下,使用NaOH進行調節。NaOH是一種腐蝕性的無機鹼,使用時也需注意安全規則。
以上信息提供了詳細的物理和化學清洗步驟,以確保反滲透膜的有效清洗和維護。
㈢ ro反滲透膜濾芯該如何開展清洗操作
RO反滲透膜濾芯清洗操作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1. 准備工作:需要准備合適的清洗液,可根據膜的污染情況選擇專用的反滲透膜清洗劑,同時准備清洗水箱、水泵等設備,並確保設備連接正確。
2. 停止運行:先將整個反滲透系統停止運行,關閉相關的進水閥、出水閥等,防止清洗過程中發生意外,確保操作安全。
3. 沖洗:用干凈的水對反滲透膜進行簡單沖洗,初步去除表面一些大顆粒雜質,降低後續清洗難度。
4. 配置清洗液:按照清洗劑的說明,在清洗水箱中准確配置合適濃度的清洗液,確保清洗效果。
5. 循環清洗:啟動水泵,讓清洗液在反滲透膜系統中循環流動,使清洗液與膜充分接觸,溶解和去除污染物,循環時間根據污染程度而定,一般需30分鍾左右。
6. 再次沖洗:清洗完成後,用干凈的水再次沖洗反滲透膜,將殘留的清洗液徹底沖洗干凈。
7. 恢復運行:完成沖洗後,重新啟動反滲透系統,檢查系統運行是否正常,各項參數是否達標。
㈣ 能不能自己給反滲透膜做清洗
自己可以嘗試給反滲透膜做清洗,但需要謹慎操作。
1. 了解清洗必要性:當反滲透膜出現產水量下降、脫鹽率降低、進出口壓差增大等情況時,就可能需要清洗。比如產水量比初始值下降10% - 15%,就意味著膜可能被污染,需要清洗恢復性能。
2. 准備清洗材料和設備:要准備合適的清洗劑,如針對不同污染物的酸性、鹼性清洗劑;還需有清洗水箱、水泵、連接管道等設備。並且要確保設備材質不會對反滲透膜造成損害。
3. 掌握清洗流程:先將反滲透系統中的水排空,然後把配好的清洗劑溶液注入清洗水箱,啟動水泵讓溶液循環通過反滲透膜元件,一般循環時間在30 - 60分鍾,期間要密切觀察壓力等參數。清洗完成後,要用大量清水沖洗,直到出水水質達標。不過,若缺乏專業知識和經驗,可能因操作不當對膜造成不可逆損傷,復雜污染時建議聯系專業人員。
㈤ 反滲透膜的清洗與保存1.3.doc
反滲透膜清洗來方法:源
1. 檢查清洗水箱,用經過反滲透膜分離的純水進行清洗,清洗時間控制在三到五分鍾。
2. 添加酸性清洗劑對膜進行清洗,清洗步驟根據具體的清洗劑使用說明進行操作,清洗前可以先浸泡半個小時,這樣能夠提高清洗效果。
3. 用產出的純水進行清洗,將清洗劑清洗出去,直至無殘留。
4. 添加鹼性清洗劑進行清洗,清洗步驟根據具體的清洗劑使用說明進行操作,清洗前可以先浸泡半個小時,從而增強清洗效果。
5. 用產出的純水進行清洗,將清洗劑清洗出去,直至無殘留。
6. 如果膜污染程度比較嚴重,可以重復進行酸鹼清洗步驟,即重復操作第二到第五步驟,直至將膜清洗干凈。清洗完陶氏反滲透膜後一定要用清水沖洗干凈,確保無酸鹼溶液殘留。
反滲透膜的正確保存方法:
1. 可以採用防腐液充分浸泡後取出,帶水用塑膠袋密封後避光保存;
2. 密封後集中放置在一容器後單獨放置在一管狀容器內;
3. 保持定期在容器內噴灑非氧化性殺菌劑(在此推薦我廠的反滲透膜專用殺菌劑),防止黴菌的生長;
4. 定期檢查,一般為3個月檢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