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儀器的校準(移液管、滴定管、容量瓶==)方法
容量器皿的校準 一、 實驗目的 1、 掌握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2、 練習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的校準方法,並了解容量瓶器皿校準的意義二、 實驗原理 滴定管,移液管和容量瓶是滴定分析法所用的主要量器。容量器皿的容積與其所標出的體積並非完全相符合。因此,在准確度要求較高的分析工作中,必須對容量器皿進行校準。由於玻璃具有熱脹冷縮的特性,在不同的溫度下容量器皿的體積也有所不同。因此,校準玻璃容量器皿時,必須規定一個共同的溫度值,這一規定溫度值為標准溫度。國際上規定玻璃容量器皿的標准溫度為20℃。既在校準時都將玻璃容量器皿的容積校準到20℃時的實際容積。容量器皿常採用兩種校準方法。 1、 相對校準要求兩種容器體積之間有一定的比例關系時,常採用相對校準的方法。例如,25mL移液管量取液體的體積應等於250mL容量瓶量取體積的10%。 2、 絕對校準絕對校準是測定容量器皿的實際容積。常用的校準方法為衡量法,又叫稱量法。即用天平稱得容量器皿容納或放出純水的質量,然後根據水的密度,計算出該容量器皿在標准溫度20℃時的實際體積。由質量換算成容積時,需考慮三方面的影響:(1) 水的密度隨溫度的變化(2) 溫度對玻璃器皿容積脹縮的影響(3) 在空氣中稱量時空氣浮力的影響 為了方便計算,將上述三種因素綜合考慮,得到一個總校準值。經總校準後的純水密度列於表2-1.表2—1 不同溫度下純水的密度值 (空氣密度為0.0012g·cm-3,鈣鈉玻璃體膨脹系數為2.6×10-5℃-1) 溫度/℃ 密度/(g·mL-1) 溫度/℃ 密度/(g·mL-1)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0.9984 0.9983 0.9982 0.9981 0.9980 0.9979 0.9978 0.9976 0.9975 0.9973 0.9972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0.9970 0.9968 0.9966 0.9964 0.9961 0.9959 0.9956 0.9954 0.9951 0.9948 實際應用時,只要稱出被校準的容量器皿容納和放出純水的質量,再除以該溫度時純水的密度值,便是該容量器皿在20℃時的實際容積。【例1】 在18℃,某一50mL容量瓶容納純水質量為49.87g,計算出該容量瓶在20℃時的實際容積。解:查表得18℃時水的密度為0.9975 g·mL ,所以在20℃時容量瓶的實際容積V20為: 3.溶液體積對溫度的校正 容量器皿是以20℃為標准來校準的,使用時則不一定在20℃,因此,容量器皿的容積以及溶液的體積都會發生改變。由於玻璃的膨脹系數很小,在溫度相差不太大時,容量器皿的容積改變可以忽略。稀溶液的密度一般可用相應水的密度來代替。【例二】在10℃時滴定用去25.00mL0.1mol·L 標准溶液,問20℃時其體積應為多少? 解:0.1 mol·L 稀溶液的密度可以用純水密度代替,例如:25℃時由滴定管放出10.10mL水,其質量為10.80g,算出這一段滴定管的實際體積為: 故滴定管這段容積的校準值為10.12-10.10=+0.02mL。 2.移液管的校準 將25mL移液管洗凈,吸取去離子水調節至刻度,放入已稱量的容量瓶中,再稱量,根據水的質量計算在此溫度時的實際容積。兩支移液管各校準2次,對同一支移 液管兩次稱量差,不得超過20mg,否則重做校準。測量數據按表2-3記錄和計算。 表2-3 移液管校準表 (水的溫度= ℃, 密度= g·mL-1)移液管編號 移液管容積/g 容量瓶質量/g 瓶與水的質量/g 水質量/g 實際容積/mL 校準值/mLⅠ II 3.容量瓶與移液管的相對校準 用25mL移液管吸取去離子水注入潔凈並乾燥的250mL容量瓶中(操作時切勿讓水碰到容量瓶的磨口)。重復10次,然後觀察溶液彎月面下緣是否與刻度線相切, 若不相切,另做新標記,經相互校準後的容量瓶與移液管均做上相同記號,可配套使用。 容量儀器的校準 目的:1.了解容量儀器校準的意義和方法 2.初步掌握移液管的校準和容量瓶與移液間相對校準的操作。 移液管、吸量管、滴定管、容量瓶等,是分析化學實驗中常用量器,它的准確度是分析化學實驗測定結果准確程度的前提,國家對這些量器作了A、B級標准規定(參見表1.2.3.)。表1. 常用移液管的規格 標稱容量(ml)251020 2550100容量允差A±0.010±0.015±0.020±0.030±0.05±0.08(ml)B±0.020±0.030±0.040±0.060±0.10±0.16水的流出A7 – 1215 – 2520 – 3025 – 3530 – 4035 – 40時間(s)B5 – 1210 – 2515 – 3020 – 3525 – 4030 – 40 〔此帖子已被 大將軍王 在 2008-4-30 19:53:03 編輯過〕
表2. 常用容量瓶的規格 標稱容量(ml)1025501002002505001000容量允差A±0.020±0.03±0.05±0.10±0.15±0.15±0.25±0.40(ml)B±0.040±0.06±0.20±0.20±0.30±0.30±0.50±0.80表3. 常用滴定管的規格 標稱容量(ml)5102550100分度值(ml)0.020.050.10.10.2容量允差A±0.010±0.025±0.04±0.05±0.10(ml)B±0.020±0.050±0.08±0.10±0.20水流出時間A30 – 45 45 – 7060 – 9070 – 100(秒)B20 – 45 35 – 7050 – 9060 – 100讀整前等待時間 30秒
由於不同級別的允差不同,更何況還有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都可能給實驗結果引入誤差。因此,在進行分析化學實驗前,應該對所用的容量器具做到心中有數,保證其精度達到實驗結果准確的要求。尤其是進行高精度要求的實驗,應使用經過校準的儀器。由此可見,容量器具的校準是一項不可忽視的工作。校準的方法:稱量被校量具的量入或量出的純水質量,再根據不同溫度下純水在空氣中的密度計算出量具的實際體積。校準工作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工作,操作要正確,故對實驗室有下列要求: 1. 天平的稱量誤差應小於量器允差的1/10。 2. 分度值為0.1℃的溫度計。 3. 室內溫度變化不超過1℃·h–1,室溫最好控制在20±5℃。若對校準的精確度很高,可引用ISO4787–1984《實驗室玻璃儀器 — 玻璃量器容量的校準和使用方法》中公式: V20 = (IL – IE) ( ) ( ) [1– γ (t – 20)] 式中 I L 為盛水容器的天平讀數,g 。 I E 為空容量器的天平讀數,g 。 ΡW 為溫度t時純水的密度,g · ml–1。 ΡA 為空氣密度,g · ml–1。 ΡB 為砝碼密度,g · ml–1。 γ 為量器材料的體膨脹系數,℃–1。 t 為校準時所用純水的溫度。試劑及儀器:乙醇(95%):供乾燥儀器用具塞錐形瓶(50ml):洗凈晾乾溫度計:最小分度值0.1℃ 分析天平:200g或100g / 0.001g 電子天平:200g / 0.001g 實驗步驟: 1. 移液管(單標線吸量管)的校準取一個50ml洗凈晾乾的具塞錐形瓶,在分析天平上稱量至mg位。用鉻酸洗液洗凈20ml移液管,吸取純水(盛在燒杯中)至標線以上幾mm,用濾紙片擦乾管下端的外壁,將流液口接觸燒杯壁,移液管垂直、燒杯傾斜約30�0�8 。調節液面使其最低點與標線上邊緣相切,然後將移液管移至錐形瓶內,使流液口接觸磨口以下的內壁(勿接觸磨口!),使水沿壁流下,待液面靜止後,再等15s。在放水及等待過程中,移液管要始終保持垂直,流液口一直接觸瓶壁,但不可接觸瓶內的水,錐形瓶保持傾斜。放完水隨即蓋上瓶塞,稱量至mg位。兩次稱得質量之差即為釋出純水的質量mW。重復操作一次,兩次釋出純水的質量之差,應小於0.01g。將溫度計插入5~10min,測量水溫,讀數時不可將溫度計下端提出水面(為什麼?)由附錄中查出該溫度下純水的密度ΡW,並利用下式計算移液管的實際容量: V = mW / ΡW 2. 移液管與容量瓶的相對校準在分析化學實驗中,常利用容量瓶配製溶液,並用移液管取出其中一部分進行測定,此時重要的不是知道容量瓶與移液管的准確容量,而是二者的容量是否為准確的整數倍關系。例如用25ml移液管從100ml容量瓶中取出一份溶液是否確為1/4,這就需要進行這兩件量器的相對校準。此法簡單,在實際工作中使用較多,但必須在這兩件儀器配套使用時才有意義。將100ml容量瓶洗凈、晾乾(可用幾毫升乙醇潤洗內壁後倒掛在漏斗板上),用25ml移液管准確吸取純水4次至容量瓶中(移液管的操作與上述校準時相同),若液面最低點不與標線上邊緣相切,其間距超過1mm,應重新做一標記。 3.容量瓶的校準用鉻酸洗液洗凈一個100ml容量瓶,晾乾,在電子天平上稱准至0.01g。取下容量瓶注水至標線以上幾毫米,等待2min。用滴管吸出多餘的水,使液面最低點與標線上邊緣相切(此時調定液面的作法與使用時有所不同),再放到電子天平上稱准至0.01g。然後插入溫度計測量水溫。兩次所稱得質量之差即為該瓶所容納純水的質量,最後計算該瓶的實際容量。 4. 滴定管的校準用鉻酸洗液洗凈1支50ml具塞滴定管,用潔布擦乾外壁,倒掛於滴定台上5min以上,打開旋塞,用洗耳球使水從管尖(即流液口)充入。仔細觀察液面上升過程中是否變形(即彎液面邊緣是否起皺),如變形,應重新洗滌。洗凈的滴定管注入純水至液面距最高標線以上約5mm處,垂直掛在滴定台上,等待30s後調節液面至0.01ml。取一個洗凈晾乾的50ml具塞錐形瓶,在電子天平上稱准至0.001g。打開滴定管旋塞向錐形瓶中放水,當液面降至被校分度線以上約0.5ml時,等待15s。然後在10s內將液面調節至被校分度線,隨即使錐形瓶內壁接觸管尖,以除去掛在管尖下的液滴,立即蓋上瓶塞進行稱量。測量水溫後即可計算被校分度線的實際容量,並求出校正值。按表1.所列容量間隔進行分段校準,每次都從滴定管0.00ml標線開始,每支滴定管重復校準一次。
表1. 滴定管校準記錄格式 校準分段(ml)稱量記錄/g水的質量實際體積/ml校正值(ml)瓶+水瓶瓶+水瓶12平均 ΔV = V – V200 – 10.00 0 – 15.00 0 – 20.00 0 – 25.00 0 – 30.00 0 – 35.00 0 – 40.00 0 – 45.00 以滴定管被校分度線體積為橫坐標,相應的校正值為縱坐標,繪出校準曲線。思考題: 1. 容量儀器為什麼要校準? 2. 稱量純水所用的具塞錐形瓶,為什麼要避免將磨口部分和瓶塞沾濕? 3. 本實驗稱量時,為何只要求稱准到mg位? 4. 分段校準滴定管時,為何每次都要從0.00ml開始?附錄 不同溫度下的純水密度(ρw) 溫度t ℃ρw溫度t ℃ρw溫度t ℃ρw80.9886150.9979220.996890.9985160.9978230.9966100.9984170.9976240.9963110.9983180.9975250.9961120.9982190.9973260.9959130.9981200.9972270.9956140.9980210.9970280.9954
滴定管不屬於國家強檢器具,可以自校。 玻璃量器的檢定有專門的檢定規程,檢定周期是三年
對於滴定管來說,酸式滴定管三年,鹼式的一般好像是1年。
『貳』 區分鹽水和純凈水的5種方法
[區別清水和鹽水]
實驗一
【器材】 濃鹽水、清水、量筒(杯)、托盤天平、燒杯等。
【步驟】 將兩只同樣大小的燒杯(最好用250毫升的)放在天平兩邊,調節天平到平衡。
用量筒(杯)各盛200毫升的清水與濃鹽水,分別倒入兩只燒杯里。會看到天平失去平衡,盛清水的一邊翹起來。這說明:鹽水比清水重。
【注意】 鹽水要濃,與清水的密度差別大才明顯。
選用的燒杯最好一樣重。
用量筒(杯)盛量200毫升鹽水與清水時,要盡量准確,不要誤差太大。
實驗二
【器材】 濃鹽水、清水、生雞蛋、土豆、燒杯等。
【步驟】 在兩只同樣大小的燒杯里分別盛大半杯濃鹽水和清水。
取一隻生雞蛋先放入清水杯中,可以看到蛋是沉在水底。取出蛋放入濃鹽水杯中,可以看到蛋浮於水面。
取一隻土豆切成火柴盒大小。將它先放入清水杯中,可以看到土豆塊是沉在水底的。再取出土豆塊放入濃鹽水杯中,可以看到土豆塊浮於水面。
這說明:鹽水的浮力比清水的浮力大。
【注意】 鹽水的濃度要大,與清水的浮力才能相差明顯。蛋要選新鮮的,壞的蛋會浮於水面,不能用。土豆如果比較小,可不必切塊。
實驗三
【器材】 濃鹽水、清水、燒杯、2.2V小電珠、1號電池、導線等。
【步驟】 將3節1號電池,1隻2.2V小電珠按圖10-9連接起來。
將兩根導線插入清水中,可以看到小電珠不亮。
將兩根導線插入濃鹽水中,可以看到小電珠亮了。
這說明:清水不導電,鹽水能導電。
【注意】 鹽水的濃度要大,導電能力才強。
電池串聯是為了增大電壓,使小電珠發亮。如果3節電池還不能使小電珠有足夠亮度,可以增加到4節電池串聯起來。也可以換用低於2.2V的小電珠,同樣能達到目的。
『叄』 同一物體在海拔高度相同的兩個地點重量不同嗎
我引用一篇文章,希望能解答你的疑惑
質疑物理教科書關於質量的論述
---江上夫
物理學准確無誤地告訴我們,重量是指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 質量是指物體所含物質的
多少。由定義可知,同一個物體有重量和質量兩個不同的槪念,由於重量和質量的計量單位
一樣,我們可否會因此而混淆兩個槪念?比如你趕集時買了一斤豆腐,那麼它是重量一斤的豆腐還是質量一斤的豆腐?由於定義不同,槪念有別,顯然正確的回荅只能是二者居一,不可能既是重量一斤的豆腐又是質量一斤的豆腐。
關於 「豆腐問題」 暫且擱一邊,先說說物體的相對重量和絕對質量。
由定義可知,重量是與物體靣對重力場的大小成正比,而與重力場的距離成反比。比如同一物體靣對地球重力場的重量是10千克時,則靣對木星重力場的重量是3000千克,而靣對月球重力場時的重量就只有1.6千克了; 又比如,同一物體所處的海拔越高其重量越小,反之越重。因此說,重量是隨物體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是相對重量,是可以隨地稱量的,這就意味著一個物體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重量。
質量是指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這就決定了質量是不隨物體位置(和形狀) 的改變而改變,因而是絕對質量,這就意味著一個物體只有一個固定不變的質量,所以質量是不能和重量那樣隨地稱量的,否則一個物體同樣會有很多不同的 「質量」。
「質量」一詞有兩層含義,」質」 是指物質的屬性; 「量」 是指物質的多少。物理學所說的質量不變並非指物質的屬性不變(銀蛋不會變金蛋是小學生也理解的道理)而是指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量) 不變。物理質量和商品質量是兩個不同的槪念。
「質量不能稱量!」 . 「質量更不能隨地稱量!」這是鄙人提出的兩個也許會令物理界吃驚的新觀點。茲分別詳論於下。
槪要地說,當你去稱量一個物體的 「質量」 時,實際稱量的是這個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按重量定義,你稱量的其實是該物體的重量並非質量。詳盡地說,什麼叫物體?物質的集合體叫物體。只要在重力場的有效范囲內,任何物體和它所含的物質都時刻受著重力的作用。物質是由原子結構和分子結構組合的,在重力作用下,不同的物質會呈現出不同的原子量和分子量,這就是說,一個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質量定義) 實際就是其原子量或分子量的總和,當你去稱量一個物體的所謂質量時,准確地說,就是稱量它所有原子結構或所有分子結構所受重力大小的總和,而 「物質的集合體叫物體」 ,就是說,它所有原子結構或所有分子結構的集合體就是該物體,換言之,它所有原子量總和或分子量總和(所受重力的大小)就是該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重量定義),因此你認為是稱物體的 「質量」 而實際稱量的卻是該物體的重量!這就意味著 「質量不能(無法) 稱量」 ,因為「凡稱量的都是物體的重量」 ,質量之所以不能稱量,其道理就在於此。
由於物體所含物質之原子結構和分子結構也受著重力作用而呈現原子量和分子量,那麼原子量和分子量的大小就與重力場的遠近(即海拔高度) 成反比,這就是說,如果我們在不同的海拔位置上稱同一物體的 「質量」 時,就會稱量出很多很多不同的原子量或分子量,它們的總和就是該物體的質量,那麼同一物體在所有不同的海拔位置上就會稱量出很多很多不同的質量,這樣一來還有什麼絕對質量可言?還有什麼 「一個物體只有一個固定不變的質量」 可言?豈不跟相對重量一樣而成了相對質量了么?以上這些就是為什麼 「質量更不能隨地稱量的道理。
鄙人正是根據以上「質量不能稱量」 和 「質量更不能隨地稱量」 的兩個新觀點,對物理教科書關於質量的論述提出如下質疑。
物理教科書認為,質量是可以稱量。比如初中物理課本說,「測量(稱量) 質量的工具有天平. 桿秤. 托盤秤. 磅秤等。」而且還有案秤. 台秤的圖樣,說它們是 「常用的測量質量的噐具」。 下靣我們就按物理教科書認為 「質量可以稱量」 的說教做一個實驗一,看看會出現怎樣的笑話。
實驗一:用桿秤稱同一物體(注意,同一物體最能說明問題)的重量和質量。
本實驗以鐵蛋表示同一物體。當我們用桿秤稱得鐵蛋的重量是100克的話,再用桿秤稱得鐵蛋的 「質量」顯然也是100克。這就意味著在任何情況下,同一物體的重量和質量總是相等,於是便有了 「既是重量一斤的豆腐又是質量一斤的豆腐」 的笑話。為什麼會是這樣?因為兩次稱量實際都是鐵蛋(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即重量)。故實驗一說明:「質量不能稱量」,因為「凡稱量的都是物體的重量」。 鑒於重量和質量定義不同,槪念有別,那麼兩者之 「量」 也就應該有所差異,事實的確是這樣。由於敘序的關系,這里且先一步指出:只有在特殊海拔位置時,同一物體的重量和質量才會相等,而在其他海拔位置時則同一物體的重量和質量不相等。
物理教科書還認為,質量可以隨地稱量。比如初中物理課本說,「你到商店去買糧. 買菜. 買水果,售貨員都要稱貨物的質量」;又說,「在工廠. 農村. 商店. 葯房,人們在經常測量物體的質量」; 還有一個小節的標題是「實驗:用天平稱固體和液體的質量」。下靣我們又按物理教科書認為「質量可以隨地稱量」 的說教再做一個實驗二,看看還會出現什麼樣的笑話。
實驗二:用(精確的)彈簧秤稱同一物體在不同海拔位置的質量。
本實驗為什麼要改用彈簧秤呢?因為桿秤和天平的秤砣和法碼也是物體,它們和被稱的物體一樣都受著重力的作用,因而會出現因重力平衡而掩蓋質量不變的假像。彈力是不受重力影響的,所以改用彈簧秤就可以克服重力平衡造成質量不變的弊端。
本實驗仍以鐵蛋表示同一物體。當我們在山腳用彈簧秤稱得鉄蛋的 「質量」是100克的話,那麼在山腰和山頂稱得鐵蛋的 「質量」分別為99.8克和99.6克(估約)。於是便有了 「質量隨物體位置的改變而改變」的笑話;便有了 「一個物體不是只有一個固定不變的質量」 的笑話;便有了 「絕對質量變成了相對質量」的笑話。為什麼會是這樣?因為山腳. 山腰. 山頂是三個不同的海拔位置,它們離地球中心引力的遠近不同,因而鐵蛋在這三個位置上所受重力的大小不同,於是便稱出了三個不同的 「質量」。
須知,各地的商店. 工廠. 農村. 葯房. 教室所處的海抜高度是各不相同的(就好比山腳. 山腰. 山頂一樣),如果我們按物理教科書所說的 「隨地稱質量」( 意為隨物體所處海拔位置就地稱質量)的話,那麼在上海教室. 蘭州教室. 拉薩教室分別用(精確的)弾簧秤稱鐵蛋的 「質量」 時豈不又會稱出另外三個不同的「上海質量」. 「蘭州質量」. 「拉薩質量」么!顯然,實驗二無可辯駁地表明:物體的質量是更不能隨地稱量的!
由前已知,絕對質量是指「一個物體只有一個固定不變的質量」,那麼鐵蛋的質量到底應該是100克還是99.8克還是99.6克?或者說,鐵蛋的質量到底應該是以 「上海質量」 還是以「蘭州質量」 還是以「拉薩質量」為准?這就提出了一個非常嚴肅的不可迴避的理論探討問題:怎樣確定一個物體的質量?
鄙人認為,要確定一個物體的質量就必須先確定一個囯際物理界認可的. 統一的標准海拔位置(下簡稱「標位」),這個「標位」就是在實驗一中提到的「特殊海拔位置」。
「標位」 一經確定,便可將物體置於 「標位」 上稱得其重量(因 「質量不能稱量」) 後即確定為該物體的質量。這個質量就是囯際物理界認可的該物體質量,而不是像售貨員在商店. 老師在教室那樣隨地稱得的「質量」為質量。
確定的質量是一種「理念」 質量,不論你將該物體置於木星. 月球還是其他海拔位置上,它的 「理念」 質量不變,所變的僅是它的重量。只有這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質量不隨物體位置的改變而改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絕對質量,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個物體只有一個固定不變的質量」。
「標位」的確定應由囯際物理學會討論決定,但這里鄙人不妨談談確定「標位」的兩個條件(應為三個,這里僅提兩個條件足矣)。
一, 確定標准重力場。
由於物質也受重力的作用,因此所受重力的大小與重力場的大小有密切的關系,這就需要選擇一個標准重力場。顯然,我們不能選擇木星火星或月球,只能選擇地球為標准重力場。
二, 確定與標准重力場的標准距離。
同樣由於物質受重力作用的大小與重力場的遠近有密切的關系,這就需要選擇一個與標准重力場(即地球)的標准距離(鄙人暫定為海拔1000米)。
上述兩條的意思是說,在地球重力場的有效范囲(即事界) 內,所有海拔1000米高度都是囯際物理界認可的. 統一的確定物體質量的標准海拔位置--「標位」 。
在科學研究. 生產活動. 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可能將物體一一置於「標位」 上去確定質量,但可以根據物體所處海拔位置時的重量去計算該物體在「標位」時所應增加或減少的重量後則為該物體的質量(因篇幅過長,計算舉例略)。須知,物體的質量是通過確定或計算獲知的而絕不可能通過稱量獲知。
同一物體在不同海拔位置時其重量和質量之間的大小關系有以下三種情況,仍以鐵蛋表示同一物體敘之。
1, 在「標位」時同一物體的重量=質量。
如果在「標位」上稱得鐵蛋的重量是100克的話,由於我們把鐵蛋的重量確定為鐵蛋的質量100克,所以鐵蛋:重量100克=質量100克;
2, 在「標位」以上時同一物體的重量<質量。
鐵蛋在「標位」以上時意味著它離重力場遠了,所受的重力小了,其重量輕了,比如由原來在 「標位」 時的重量100克減輕至99.6克,但鐵蛋的質量100克不變,所以鐵蛋:重量99.6克<質量100克;
3, 在 「標位」 以下時同一物體的重量>質量。
鐵蛋在 「標位」 以下時意味著它離重力場近了,所受的重力大了,其重量重了,比如由原來在 「標位」 時的重量100克增重至100.8克,但鐵蛋的質量仍是100克不變,所以鐵蛋:重量100.8克>質量100克。
走筆至此,可以回到本文開頭提到的 「豆腐問題」 了,即你趕集時買的一斤豆腐是重量一斤的豆腐。道理有三:1,重量可以隨地稱量;2,「質量不能稱量」. 「凡稱量的都是物體的重量」 ,這塊豆腐只有置於 「標位」 上稱得的重量才是它的質量;3,如果集市在 「標位」 以下時,則這塊豆腐的重量必然大於這塊豆腐的質量,即質量不足一斤,故不是質量一斤的豆腐,反之,集市在 「標位」 以上時,則這塊豆腐的重量必然小於這塊豆腐的質量,即質量大於一斤,所以仍不是質量一斤的豆腐。
在此,又可指出物理教科書另一錯論,初中物理課本說,「鍋爐燒了多少煤,拖拉機用了多少柴油,就是指煤和柴油的質量說的。」須知,「凡稱量的都是物體的重量」 ,因此必須根據這些煤和柴油的重量去計算它們的質量,否則就只能將這些煤和柴油置於「標位」上稱得的重量才是它們的質量。故物理教科書應更正為「---就是指煤和柴油的重量說的。」
下靣趁熱打鐵地捎帶著對 「囯際標准千克」 的質疑。
保存在法囯巴黎度量衡局裡的那個 「囯際標准千克」 是根據1升純水在攝氏4度時的質量1千克而製作的標本(下簡稱 「質量千克」) 。鄙人就此提出如下兩點質疑。
1,製作 「質量千克」的場地是否在囯際物理界認可的. 統一的 「標位」上?如果不是,
那麼 「質量千克」 的製作場地是在上海或蘭州或拉薩時,豈不又會有 「上海質量」. 「蘭州質量」. 「拉薩質量」 了么?這樣一來,還有什麼標准質量可言?須知,1升純水只能在 「標位」 上稱得的重量才能確定為它的質量,並非售貨員在商店,老師在教室那樣隨地稱得的「質量」 為質量。之所以 「質量千克」 的製作場地必須在 「標位」 上,其道理就在於此。
2,1升純水在攝氏4度時的質量1千克是怎樣獲知的?是用精確天平稱量獲知的嗎?而且不是在 「標位」上稱量的嗎?那麼這個 「質量千克」 就是一個十足的重量千克!因為你稱量的是1升純水所受重力的大小,是重量而不是質量,就像售貨員. 老師那樣隨地稱量的是重量不是質量一樣。須知,質量是不能稱量的,只能確定或計算,「凡稱量的都是物體的重量」。再說一句,1升純水只有在「標位」上稱量才是它的質量。
由上兩點質疑可知,保存在法囯巴黎度量衡局裡的那個「囯際標准千克」 只是一個擺
設,它毫無科學考究價值,是科學史上的一大笑話!
由前已知,由於物質也受重力的作用,因此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就是物質所受重力的大小。因為 「物質的集合體叫物體」,因此物質所受重力的大小就是物體所受重力的大小,按重量定義當為該物體的重量!而重力的大小是與重力場的遠近(即海拔高度)成反比,即物體所處的海拔越高,其物質所受的重力越小,反之越大。但現行的質量定義並沒有規定物體的海拔位置,只是泛泛地說,「質量是指物體所含物質的多少」。對此,人們有理由認為:物體不論在任何海拔高度上其物質所呈現的「多少」都是該物體的「質量」(實為重量)。於是現行的質量定義誤導人們在工廠. 農村,在商店. 葯房. 教室隨地稱質量。
鑒於上述分析,鄙人認為物體的質量需重新定義。茲提出如下三個質量候選定義:
1,質量是指物體在 「標位」 時所受重力的大小;
2,質量是指物在 「標位」 時的重量;
3,質量是指物體在 「標位」 時所含物質的多少。
以上三個質量候選定義都可讓人們明白無誤地理解:質量不隨物體位置的改變而改變;質量不能隨地稱量;一個物體只有一個固定不變的絕對質量(即囯際物理界認可的該物體的標准質量)。
『肆』 純凈水化驗員需要檢驗純凈水的什麼
試驗來所用的水按GB 6682的規定。自
5.1色度、濁度、臭和味、肉眼可見物:按GB/T 8538規定的方法規定。
5.2PH值、氯化物按GB5750規定的方法測定;高錳酸鉀消耗量(耗氧量)按GB/T8538規定的方法測定。
5.3電導率:見附錄A。
5.4鉛、砷、銅、氰化物、揮發酚類、游離氯、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亞硝酸鹽、微生物指標按GB 17324規定的方法測定。
5.5凈含量
在(20±2)℃的條件下,將水樣沿容器壁緩慢倒入量筒中,讀取容積數。2L以上可採用稱量法。
6 檢驗規則
6.1組批
同一班次,同一台灌裝機灌裝、同一批規格的產品為一批。
6.2出廠檢驗
6.2.1產品出廠前,應由生產廠的檢驗部門按本標准規定逐批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後,出具合格證書,並在包裝箱內(外)附有簽署質量合格的產品方可出廠。
6.2.2抽樣方法和數量
每批隨機抽取15瓶(罐)(2L以上抽取6瓶)。6瓶(罐)(2L以上2瓶)用於感官要求、凈含量、PH值、電導率的檢驗
『伍』 稱重時是稱物體的重力還是質量
稱重時是稱物體的質量。
質量是物理學中的七個基本量綱之一,符號版m。
在國際單位制權中,質量的基本單位是千克,符號Kg。
質量是物理學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它的含義和內容隨著科學的發展而不斷清晰和充實。最初,牛頓把質量說成是物質的數量,即物質多少的量度。
單位換算:
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實驗室中,天平是測質量的常用工具。天平使用步驟:
1、放置:天平使用時需置於水平檯面,檯面不水平通過調節底座實現;
2、調橫梁水平:調節橫梁平衡螺母使天平指針對准刻度盤中央。
3、估測:估計被測物體質量使用要求:被測物體的質量不能超過量程。
4、稱量:被測物體置於左盤,向右盤加恰當砝碼,並調節游碼直至指針對准刻度盤中央。
5、讀數:此時右盤中所有砝碼質量之和加游碼讀數即是被測物體質量。注意:向盤中加減砝碼時要用鑷子,不能用手接觸砝碼,不能把砝碼弄濕弄臟,潮濕的物品和化學用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盤中。
質量分為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自然界中的任何物質既有慣性質量又有引力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