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凈水純水 > 汝州哪裡買凈水器

汝州哪裡買凈水器

發布時間:2025-07-20 21:18:51

㈠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下一句是什麼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郁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
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
全詩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1)汝州哪裡買凈水器擴展閱讀
此詩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結尾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之所以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這兩句奇思妙發,整個意境渾然托出,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回味經驗、馳騁想像的空間。這不僅僅是游歷山水才有這種理性認識。
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首小詩激起人們無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題西林壁》不單單是詩人歌詠廬山的奇景偉觀,同時也是蘇軾以哲人的眼光從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認識。由於這種認識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所以詩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給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啟人心智。因此,這首小詩格外來得含蓄蘊藉,思致渺遠,使人百讀不厭。
這首詩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語言卻異常淺顯。深入淺出,這正是蘇軾的一種語言特色。蘇軾寫詩,全無雕琢習氣。詩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種質朴無華、條暢流利的語言表現一種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這意境又是不時閃爍著熒熒的哲理之光。從這首詩來看,語言的表述是簡明的,而其內涵卻是豐富的。也就是說,詩語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邏輯性的高度統一。
詩人在四句詩中,概括地描繪了廬山的形象的特徵,同時又准確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領的道理。鮮明的感性與明晰的理性交織一起,互為因果,詩的形象因此升華為理性王國里的典型,這就是人們為什麼千百次的把後兩句當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說宋以前的詩歌傳統是以言志、言情為特點的話,那麼到了宋朝尤其是蘇軾,則出現了以言理為特色的新詩風。這種詩風是宋人在唐詩之後另闢的一條蹊徑,用蘇軾的話來說,便是「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形成這類詩的特點是:語淺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於淡泊。《題西林壁》就是這樣的一首好詩。
參考資料題西林壁_網路 
推薦於 2020-10-05
TA的回答是否幫助到你了?
能夠幫助到你是知道答主們最快樂的事啦!
有幫助,為TA點贊
無幫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106個回答
302條評論
熱心網友188
答的好~幫我寫了個作業哦(´-ω-`)~
查看全部302條評論
— 你看完啦,以下內容更有趣 —
古詩,免流量閱讀平台!
古詩,熱門小說,電子書,漫畫大全,新用戶限時全站免費。
廣告2020-10-05
《題西林壁》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譯文 :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原文: 《題西林壁》 【作者】蘇軾 【朝代】宋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汝州哪裡買凈水器擴展閱讀: 《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 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郁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 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 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全詩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創作背景: 蘇軾於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由黃州(治所在今湖北黃岡)貶所改遷汝州(治所在今河南臨汝) 團練副使,赴汝州時經過九江,與友人參寥同游廬山。 瑰麗的山水觸發逸興壯思,於是寫下了若干首廬山記游詩。《題西林壁》是游觀廬山後的總結。據南宋施宿《東坡先生年譜》記載可知此詩約作於元豐七年五月間。
928贊·4,530瀏覽2019-10-07
《題西林壁》的意思是什麼?
《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詩文的意思是: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原文: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汝州哪裡買凈水器擴展閱讀: 《題西林壁》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郁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 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 全詩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參考資料: 網路——題西林壁
200贊·3,871瀏覽2020-10-05
《題西林壁》 整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題西林壁》詩意: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郁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全詩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19贊·224瀏覽2019-10-10
《題西林壁》全詩的意思
之所以不能認識廬山的真實面目,只因為身處在這層巒疊嶂深山中。 名句賞析——「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元豐七年(1084)春末夏初,蘇軾暢游廬山十餘日,被廬山雄奇秀麗的景色所吸引。因此,他揮毫寫下十餘首贊美廬山的詩,這是其中的一首。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郁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中不相同。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這兩句充滿了意味深長的哲理,並成為人們廣為傳誦的警句。
38贊·502瀏覽2016-12-01
《題西林壁》古詩的意思是什麼?
《題西林壁》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譯文: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 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人身處在廬山之中。 這首詩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題西林壁》不單單是詩人歌詠廬山的奇景偉觀,同時也是蘇軾以哲人的眼光從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認識。
324贊·1,940瀏覽2019-10-19
古詩,免流量閱讀平台!
wap.cmread.com廣告
大學生必背經典古詩詞-淘寶海量精品好書,網友力薦的這兒都有!
根據文中提到的寫景詩為您推薦
大學生必背經典古詩詞-網上買書,上淘寶,品類齊全,折扣多多,這些必讀好物現在買更劃算!來淘寶,一站式購物網站新體驗,一網打盡,淘,你喜歡!
杭州易宏廣告有限公司廣告
為什麼剩女剩男都喜歡去相親 不會自己談戀愛?
742條回答·13,486人在看
孫儷談當年和錢楓的戀情,直言要不是他媽媽也沒鄧超啥事了,鄧超什麼感受?
孫儷和鄧超結婚之後,夫妻兩人非常恩愛,感情也很穩定。錢楓只是孫儷的前男友,即便是孫儷談到與錢楓戀愛的
16條回答·12,430人在看
離職換工作社保一定要轉移嗎?
盛世創富保險
網路認證:盛世創富保險經紀有限公司官方帳號
關注
9,673播放
《相聲有新人》為什麼選擇郭德綱和張國立當評委?
不得不說,節目組選擇了郭德綱與張國立擔綱評委是經過了慎重的考慮的,作為一個喜劇類型的綜藝節目,以喜劇
31條回答·1,838人在看
臨時工在一個單位做了十年,現在單位裁員,問我能得到補償嗎?
有經濟補償,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准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
32條回答·2,164人在看
為什麼說就算華為退出手機業務,國產手機也不會回到1999元時代?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智能手機市場逐漸飽和,甚至一些品牌的銷售額也在不斷下降,
8條回答·685人在看
凈水器哪個牌子好?求推薦
格美匯凈水機可以,它設有四級反滲透過濾系統,高效過濾水中的有害物質,同時能有效避免竄水漏水問題。智能
92條回答·45,310人在看
曾經的林俊傑和周傑倫差不多火,為什麼現在的境地卻相差這么多?
曾經林俊傑和周傑倫的熱度其實相差不了多少,因為兩個人都有很多非常出圈的歌曲,不過到了如今,兩個人的距
68條回答·2,943人在看
中專和職高有什麼區別嗎
30條回答·1,198人在看
《如懿傳》中哪些妃嬪不愛乾隆?
《如懿傳》中霍建華飾演的乾隆皇帝雖然顏值頗高,也掌握一定的撩妹手段,但因為有點腹黑和多疑使得觀眾們對
36條回答·1,045人在看
正在載入
評論

㈡ 《題西林壁》全詩的意思是什麼

從正面、側面看廬山山嶺連綿起伏、山峰聳立,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呈現各種不同的樣子。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真正的面目,是因為我自身處在廬山之中。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題西林壁》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詩作。這是一首詩中有畫的寫景詩,又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景色的描繪之中。前兩句描述了廬山不同的形態變化。廬山橫看綿延逶迤,崇山峻嶺鬱郁蔥蔥連環不絕;側看則峰巒起伏,奇峰突起,聳入雲端。

從遠處和近處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氣勢又不相同。後兩句寫出了作者深思後的感悟:之所以從不同的方位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原來是因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廬山的真正儀態。

全詩緊緊扣住游山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藉助廬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表達哲理,故而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2)汝州哪裡買凈水器擴展閱讀

此詩描寫廬山變化多姿的面貌,並借景說理,指出觀察問題應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出正確的結論。

開頭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實寫游山所見。廬山是座丘壑縱橫、峰巒起伏的大山,遊人所處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這兩句概括而形象地寫出了移步換形、千姿萬態的廬山風景。

結尾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說理,談游山的體會。之所以不能辨認廬山的真實面目,是因為身在廬山之中,視野為廬山的峰巒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廬山的一峰一嶺一丘一壑,局部而已,這必然帶有片面性。這兩句奇思妙發,整個意境渾然托出,為讀者提供了一個回味經驗、馳騁想像的空間。這不僅僅是游歷山水才有這種理性認識。

游山所見如此,觀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這兩句詩有著豐富的內涵,它啟迪人們認識為人處事的一個哲理——由於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范圍,擺脫主觀成見。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首小詩激起人們無限的回味和深思。所以,《題西林壁》不單單是詩人歌詠廬山的奇景偉觀,同時也是蘇軾以哲人的眼光從中得出的真理性的認識。由於這種認識是深刻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所以詩中除了有谷峰的奇秀形象給人以美感之外,又有深永的哲理啟人心智。因此,這首小詩格外來得含蓄蘊藉,思致渺遠,使人百讀不厭。

這首詩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語言卻異常淺顯。深入淺出,這正是蘇軾的一種語言特色。蘇軾寫詩,全無雕琢習氣。詩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種質朴無華、條暢流利的語言表現一種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這意境又是不時閃爍著熒熒的哲理之光。從這首詩來看,語言的表述是簡明的,而其內涵卻是豐富的。也就是說,詩語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邏輯性的高度統一。

詩人在四句詩中,概括地描繪了廬山的形象的特徵,同時又准確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領的道理。鮮明的感性與明晰的理性交織一起,互為因果,詩的形象因此升華為理性王國里的典型,這就是人們為什麼千百次的把後兩句當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如果說宋以前的詩歌傳統是以言志、言情為特點的話,那麼到了宋朝尤其是蘇軾,則出現了以言理為特色的新詩風。這種詩風是宋人在唐詩之後另闢的一條蹊徑,用蘇軾的話來說,便是「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形成這類詩的特點是:語淺意深,因物寓理,寄至味於淡泊。《題西林壁》就是這樣的一首好詩。

㈢ 有關回憶的詩句

1、《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清代: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譯文:

秋風吹冷,孤獨的情懷有誰惦念?看片片黃葉飛舞遮掩了疏窗,佇立夕陽下,往事追憶茫茫。酒後小睡,春日好景正長,閨中賭賽,衣襟滿帶茶香,昔日平常往事,已不能如願以償。

2、《清平樂·年年雪裡》宋代:李清照

年年雪裡,常插梅花醉。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譯文:

小時候每年下雪,我常常會沉醉在插梅花的興致中。後來雖然梅枝在手,卻無好心情去賞玩,只是漫不經心地揉搓著,卻使得淚水沾滿了衣裳。

今年梅花又開放的時候,我卻一個人住在很偏遠的地方,而我耳際短而稀的頭發也已斑白。看著那晚來的風吹著開放的梅花,大概也難見它的絢爛了。

3、《鵲踏枝·六曲闌干偎碧樹》五代:馮延巳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誰把鈿箏移玉柱,穿簾海燕雙飛去。

滿眼游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譯文:

在綠陰叢中,一座別致、幽靜的小樓悄然獨立,曲曲折折的欄桿緊緊依偎著碧樹,兩者相映成趣。春風和煦輕柔,鵝黃嫩綠、如絲如縷的楊柳在風中款款擺動腰肢,搖曳多姿。

春光明媚,晴空萬里,游絲裊裊,柳絮翻飛,這已是暮春景象了,正當杏花盛開,嬌艷無比之際,卻下起了一陣小雨。

在如此深重的幽情之中,她不由沉沉睡去,正在睡酣夢甜之際,卻被窗外清脆的鶯啼聲驚起,而美夢也再也無尋處了。

4、 《沈園二首》宋代:陸游

城上斜陽畫角哀,沈園非復舊池台,

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譯文:

城牆上的畫角聲彷彿也在哀痛,沈園已經不是原來的池閣亭台。

令人傷心的橋下春水依然碧綠,在此曾見她的倩影如驚鴻飄來。

離她香消玉殞已過去四十多年,沈園柳樹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綿。

自身即將化為會稽山一抔泥土,仍然來此憑吊遺蹤而淚落潸然。

5、《鷓鴣天·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宋代:辛棄疾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須。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譯文:

我年輕的時候帶著一萬多的士兵、精銳的騎兵們渡過長江時。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備著箭袋,而我們漢人的軍隊一大早向敵人射去名叫金僕姑的箭。

追憶著往事,感嘆如今的自己,春風也不能把我的白鬍子染成黑色了。我看都把那長達幾萬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東邊的人家換換種樹的書吧。

閱讀全文

與汝州哪裡買凈水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皮炎蒸餾水 瀏覽:795
共沸蒸餾中如何選擇共沸有機溶劑 瀏覽:606
安吉爾凈水機最大多少容量 瀏覽:41
糠醛廢水處理 瀏覽:436
固體樹脂的密度 瀏覽:800
clarivu過濾藍光 瀏覽:702
反洗超濾膜 瀏覽:39
電站鍋爐水處理方法 瀏覽:549
原水和凈水達到多少值是正常的 瀏覽:123
污水處理設施及管網運行維護制度 瀏覽:788
直徑500污水蓋鑄鐵 瀏覽:121
污水管道勞務單價 瀏覽:27
直飲水5級過濾 瀏覽:676
反滲透膜器件 瀏覽:269
生活污水排放編號是什麼 瀏覽:907
污水外網解凍 瀏覽:981
石油化工廢水的特點及處理 瀏覽:69
安徽大禹水處理設備廠 瀏覽:288
超濾膜化學清洗效果不好 瀏覽:54
凈水器為什麼過濾墨水 瀏覽: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