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央空調水處理方案(最佳方案)
我們都知道空調能夠在炎炎夏日給我們帶來清新和涼爽,能夠讓我們的生活變得舒適,但是實際上空調方面的學問也是很高的,比如說中央空調水的系統在運行的時候通常都會帶有大量的水垢、淤泥以及鐵銹等一些具有腐蝕性的產物與一些藻類生物的粘泥出現,如果污垢長時間沉積下來的話,就會降低中央空調的製冷能力甚至減少其使用壽命,那麼怎麼辦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中央空調水處理的最佳方案吧。
中央空調水處理最佳方案如下:
一、對水質進行分析
中央空調循環水要根據中央空調用水標准進行檢測,其中檢測的項目有:PH、TDS、總硬度、濁度、總鐵、總銅、細菌總數等一系列內容。
注意:檢測標准為DB31/T143-94
備註:1kg/m3=1000mg/l
二、水處理工作的具體流程
1,首先是要在水系統當中的冷卻塔與膨脹水箱裡面加一些剝離劑或者是殺菌滅藻劑(沒有的話可以先去超市購買),接著再做裡面加入一些活性量比較大的分散劑,這樣使用水循環功能進行運行,運行的時間大概二十四個小時到四十八小時之內就可以,在完成了殺菌和滅藻以及剝離污垢的程序後,就可以進行排污工作了。
2,我們要在水系統當中增添一些清洗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去污效果更迅速更明顯,我們要把系統裡面污垢和鐵銹全部都去除掉,然後使用水循環大約十二個小時到二十四個小時,這樣排污的污濁度大概就會低於15PPM了,最後的工作就是要把Y型的過濾器上面的那一層過濾網拆掉並加以清洗干凈。
3,接著在整個水系統裡面加入一定量的預膜劑對其表面進行鈍化,鈍化二十四個小時之後就算運行完成,要使其的PH值限制在六到六點五中間,並且要把排污時候的污濁度下降到低於5PPM的位置。
4,在日常維護工作中,添加葯劑的濃度要通過具體水質的狀況進行適量添加,並且要由分析監控來決定它的投加量的多少,由於維持與修補系統當中的金屬表面會形成一層保護膜,這樣就能很容易地分散污垢和阻止成垢離子的形成,從而產生防腐、防垢與控制微生物生長的作用和效果。
以上就是關於中央空調水處理的最佳方案,相信我們目前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知,由於水處理方法是將一些水處理葯劑按時地加入到中央空調冷卻水系統與冷媒水系統當中,所以這樣就能夠達到減少腐蝕和保護中央空調的機組的功能。因此這種方法如今屬於工業循環水處理、中央空調水處理等一些處理工作當中極為普遍的辦法,也是一種既經濟又有效的辦法。
❷ 求鋼廠制氧水處理葯劑配方,主要解決低溫結垢問題劑
低溫結垢問題一直是制氧站循環水的難題,主要解決碳酸鈣晶體形成的問題。與常規阻垢劑難以達到阻垢效果。我們可以合作。。
❸ 鍋內水處理的加葯方式
將葯劑放在耐腐蝕的容器內 , 用 50~60 ℃ 的溫水溶解成糊狀 , 再加水稀釋至一定濃度後過濾棄去雜質 , 然後按照鍋 爐給水量和規定的加葯量均勻地加λ鍋內。
1. 注水器加葯
用注水器向鍋爐注水時 , 同時將葯劑注入鍋爐 , 其裝置見圖 7-4 所示。操作方法如下 :
(1) 先開啟給水閥 6 和截止閥 4, 再開啟蒸汽閥 2, 向鍋爐給水。
(2) 開啟葯液控制閥 5, 稍關小給水閥 6 向鍋爐給水的同時也將葯液注人鍋內。
(3) 察葯液計量箱的液位計 , 當加葯結束時開大給水閥 6, 關閉葯液控制閥 5, 停止進葯。當給水上足時先關閉蒸汽 閥 2, 後關閉給水閥 6, 停止進水。
2. 水箱加葯
利用存水箱 , 將葯液投放在給水中的裝置如圖 7-5 所示。 事先應測定存水箱容積大小,打開葯液控制閥 3 將葯液 按存水箱容水量滴人所需葯液,關閉閥 3, 然後將原水放入存水箱到一定液位,依靠水流將葯液混合均勻 , 在鍋爐給水的同時將葯液投入鍋內。
3. 壓力式加葯
上述兩種系統均為間斷加葯 , 給水量與進葯量的比例難以控制。為提高爐內水處理效果 , 最好採用壓力式加葯裝置進行連續加葯。壓力式加葯裝置的安裝位置應盡量 靠近鍋爐、利用管道系統造成的壓差 , 將葯液和給水按照一定比例連續加入鍋爐。
❹ 求教關於水處理加葯和混凝劑的問題
我是專門從事這一行的。
首先第一個問題,鋁鹽實際上比鐵鹽更廉價,鐵鹽因為酸性很強通常需要配合大量石灰使用,這種通常是針對SS很高的廢水,由於PH浮動太大,石灰易投加過量導致PH很高。在這里使用鋁鹽絮凝劑是不合適的,會導致生產偏鋁酸根離子,從而後續很難去除。 其實鋁鹽更便宜,正常范圍內處理更比鐵鹽的強氧化性和酸性占優勢。
第二個問題,聚丙烯醯胺、鐵鹽為絮凝劑,絮凝劑的作用機理是因為帶有電荷,電荷能中和廢水中細微顆粒運動而產生的電荷從而達到絮凝為較大顆粒的目的。也就是說絮凝劑你可以理解為一次性膠水,脫膠了就失效了。如果混合在一起用,可以告訴你絕不是1+1 而是相互減弱。至於次氯酸鈉這個是為了氧化脫色用的,這說明你們廢水裡的色度你們幾乎無可奈何了只能用強氧化脫色。如果把它們混合在一起去用,可以用一句話來說就是來增加游戲難度。
第三個問題,這並不奇葩,這是一種比較經濟和可行的辦法:管道混合加葯。先投加次氯酸鈉脫色,由於是強氧化脫色反應會很快;再投加鐵鹽絮凝,這個過程也非常快,需要較強機械攪拌時間一般為20s到2min 不等,此時脫色絮凝差不多時再投加PAM(聚丙烯醯胺)使絮體變得更大,更利於氣浮或者沉澱。這個方法基本上都在這樣用,只是形式不一樣而已,是一種很經濟很很合理的用法。
第四個問題,我幫你解答的這些足夠比你所認識的幾十年從業經驗的技術工都更清楚,我們是從事水處理和污泥處理葯劑研發和推廣的。所以你給我多加點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