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❻ 如何處理人工湖湖水污染
如何處理人工湖湖水污染?
1.常用的技術大致有水泵循環、跌水、沙缸過濾、投撒化學葯劑、增氧曝氣等簡單的方式,這些方法大都比較單一,治理效果甚微,基本無效。
2.全自動精濾機、氣浮、生物制劑、人工濕地以及生態基等技術。這些技術相對第一代的技術在技術含量和處理效果方面有很大的進步,但大多都是從其他水處理技術轉型過來,不是專門針對人工湖水處理特點的。有些時候(水面較小時)治理效果較好,有些時候(特別是水面較大時)處理效果會很差。
拓展:全自動精濾機過濾法和氣浮法都需要建設水處理機房,把湖水抽到機房裡處理後再送回湖裡,屬於間接凈化法。機房和輸水管道建設需要不菲的費用以及佔地、施工周期長等不便。更重要的是,由於受機房建設局限,機房不能修得太大,這樣湖水循環周期就相當漫長,幾天才能循環一次,遠遠達不到泳池循環周期的水準。夏季湖水污染快,還沒等處理一遍湖水又變臟了,即使處理機房的出水水質再好,與大湖中的水混合以後整個湖水還是較臟。循環周期的問題是這兩種代表方法的瓶頸,越是上萬平米的大水面問題越嚴重。
3.動植物綜合調控技術和HDP直接凈化技術。
拓展:動植物綜合調控技術通過對魚類品種、魚蟲品種、水草品種的精心篩選和調控、以及各種化學葯劑、生物制劑的應用,最終實現沉水植被的大量健康生長,形成「水下森林」。初期要把水中魚蝦清除干凈,然後主要靠一種低等的浮游生物(食藻蟲)吃掉藻類,後期主要靠沉水植被凈水。中途配以各種微生物制劑、葯劑、兇猛魚等。調控過程非常復雜,水較深的湖不能施工,需要緩慢注水以適應水草光照要求,前後耗時幾個月。而且雜草的清除、所培育水草的定期收割都需要耗費大量人力,雖然沒有電耗,但人力、生物制劑、魚蟲的消耗使
得維護成本並不低。
HDP直接凈化技術能夠在湖水中實現三大功能:流水不腐、曝氣充氧、微生物凈化。一方面通過特殊低功率大流量專利設備營造龐大水流、讓死水變成流動活水,一方面通過提供載體的方式在水中大量培養微生物,大量微生物在充足的溶解氧和動水的環境下對水中有機污染物進行好氧分解,實現了污水凈化。這種原理類似於污水處理廠,相當於直接在湖內建了個污水廠,卻沒有任何土建設施。這種技術彌補了其它各種方法的短板,既有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和速度,又沒有土建、管網的煩惱,更沒有湖外治理時水泵循環帶來的循環周期瓶頸限制,而且施工周期短、造價低、維護簡單方便。與動植物綜合調控技術相比,不怕乾旱暴雨,耐沖擊負荷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提示: 業主方如何做好人工湖水處理問題 ?
首先,人工湖水自身存在著一些特性,業主方應該將人工湖水處理當做技術難題對待,而不是常規的建築工程。所以對於人工湖水處理的招標事宜應該由總工或資深公司出面,而不是預算部或合約部來組織。
其次,業主方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慎重選擇合適有效的技術。在技術優先的情況下再考慮經濟因素,而不能以價格來導向技術。綜合比較,選擇經驗豐富、成功案例多且性價比高的環保公司來完成人工湖水的治理。
再則,除了環保公司對人工湖作出相關專業治理外,業主本身也必須配合完成一些工作。這就好比醫生在給病人治病時,有些病情病人必須配合治療:治療糖尿病時病人不能無節制吃糖;治療抽煙引起的肺癌時病人要戒煙等等。道理很容易理解,病人的這些行為正是加重病情的直接根源,與治療目的正好相反背道而馳,如果病人不加以控制,則治療效果將大大減弱甚至無效。在人工湖處理方面,業主應配合完成以下工作:
1、在湖底建設施工時,防水毯上可以覆蓋素混凝土或粘土,關鍵是上面需要再鋪設一層砂石(粗砂、碎石、鵝卵石(不要太大)),且厚度應保持在10厘米以上,目的是增強湖水自凈能力以及水的光反射美觀性,整個湖底都要敷設。
2、淺水域水生植物區的池底如果鋪設泥土,業主需在泥土上覆蓋一層細砂石,避免泥土裸露於水中受風浪擾動上浮污染水體。
3、業主在水體中養殖動物(魚、鴨、鵝)時,嚴格禁止向水中投撒飼料(讓魚吃魚蟲、鵝鴨吃小魚形成生物鏈),以防造成人為的水質惡化。並對魚的種類進行科學配備,其中白鰱應佔一半。且魚類繁殖速度極快,每年應及時捕撈,控制魚數量不要超標。
拓展:
這里的人工湖一般是指人工挖掘出來的小型湖泊或水池,一般都對水體有景觀要求,即人們希望湖水干凈、清澈,呈現出良好的水面風景,所以人工湖也都是景觀湖。 人工湖一般自身生態系統不完善,水體自凈能力差,不治理的情況下,水質很容易惡化。露天環境下地人工湖一般會出現三類不同性質的污染:
(1)由於氮磷營養元素過多而導致的富營養化污染。表現為湖水發綠、出現大量藍綠藻甚至水華;
(2)有機污染物過多而導致的有機污染。表現為湖水污濁、缺氧、發黑有臭味; (3)顆粒狀塵埃和樹葉等固體異物過多而導致的雜質污染。表現為水中懸浮雜質過多、透明度低、影響觀瞻。
每一種污染都會導致水質的惡化和景觀的直接破壞,因此必須對三種類型的污染都採取對症下葯式的治理措施,才能全面保護人工湖水不受破壞,水質情況良好。
人工湖水處理還是一個難題
對於人工湖水處理而言,最大難處是水量極大,幾萬噸水的人工湖比比皆是,城市的公園湖甚至有幾十萬噸水乃至幾百萬噸水。如果照搬城市污水處理廠或泳池水處理的方法,一般每噸水的治理投資在幾百元至幾千元,1萬噸水就需要幾百萬,對於人工湖而言成本極大,客戶難以承受。
因此,對於人工湖而言,既要解決技術上的大難題,又要大幅度地降低治理成本,這是一個極其困難的工作。正因為如此,人工湖水處理還是一個難題,作為業主方,絕不能認為隨便找個水處理公司都能治好,價錢越低越好。很多業主方抱著這種想法,結果錢也花了,想要的結果卻沒有,造成很大損失。
❼ 利用湖水的水源熱泵怎麼處理吸水口
水源熱泵方式分為地下水源熱泵、江河湖海水源熱泵。地下水源熱泵用於集中供暖節能顯著,但缺點是井水回灌問題,江河湖海水源熱泵缺點則為能效比不高、地區限制性及冬季氣候條件限制。
❽ 鹽度太高 為了進入後續生化系統處理,用湖水稀釋可以嗎
因該是違法的,見環函〔2008〕308號 。詳見如下……
關於《水污染防治法》第回二十二條有答關「其他規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及相關法律責任適用的問題,環境保護部經研究,近日做出解釋,全文如下:
《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二條第二款規定:「禁止私設暗管或者採取其他規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在實際工作中,「採取其他規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有多種情形,我部認為,以下幾種情形可以理解為屬於「採取其他規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1.將廢水進行稀釋後排放;2.將廢水通過槽車、儲水罐等運輸工具或容器轉移出廠、非法傾倒;3.在雨污管道分離後利用雨水管道排放廢水;4.其他擅自改變污水處理方式、不經法定排放口排放廢水等規避監管的行為。
依據《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五條第二款,私設暗管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提請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責令停產整頓。
❾ 人工湖水處理的方法
已有的景觀水處理方法大致有生化技術、氣浮技術、過濾技術、動植物生態處理技術、人工濕地技術、殺藻儀、加葯系統等等。其中動植物生態技術、氣浮技術、人工濕地技術因技術不成熟,實施條件困難,基本不為實體工程所採用。目前技術研究已較為成熟,被廣泛推廣應用於景觀水體凈化工程的方法包括:循環過濾法,曝氣法和HDP直接凈化法。
以下將從不同方面對此三種常用景觀水凈化技術進行詳細比較。
一 治理效果
循環過濾法:依據物理原理,對景觀水體中的雜質與水體進行分離,保持水質的清潔。此法通常會用投灑化學葯劑,與水中污染物形成沉澱的方法作為輔助,形成一套治理景觀水體方案。在工程實例中,這種方式對處理含有較多懸浮固體(SS)或泥沙的景觀水體,效果尚好。但如果水體面積稍大,必定延長循環過濾的周期,使水質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且該方法對有機物、藻類的抑制和處理效果不大,加入化學葯劑易對水體產生二次污染,因此一般循環過濾技術只用於水體面積較小的景觀噴泉水景中。
曝氣法:採用曝氣裝置,向水體中充入氧氣,增加水體溶解氧的含量,以達到水體凈化目的。此法所採用設備多為噴泉跌水裝置、普通曝氣機等,對於封閉不流動的景觀水體,曝氣裝置只能將其設備周圍很小范圍內充氧,造成大量缺氧死角,無法使水體均勻增氧。且該法只可改善水體黑臭現象,對於抑制藻類與實現水質清澈並無明顯處理效果。
HDP直接凈化法:將物理技術與微生物技術相結合,採用推流曝氣一體裝置,在封閉景觀水體中營造龐大水流,並高效曝氣,使富氧水塊隨水流與周圍貧氧水塊充分混合,改善水中生態環境。較之循環過濾法,水體循環次數大大提升。同時,在水體中安放特殊微生物載體,水中原有土著微生物自然附著其上,大量生長繁殖,高效分解水中污染物,強化了水體自凈能力,並且能夠捕食分解藻類,不產生二次污染。
二 工程設計和實施
循環過濾法:根據水體的大小,設計配套的過濾砂缸和循環水泵,並且鋪設用以循環景觀水的管路。砂缸里一般放置一定量的石英砂,石英砂的大小規格不同,正常過濾時,水從砂的上層進入,由下層出來,通過砂缸後重新流入水體中。此法需要在水底鋪設管網,同時需建設特別機房安放沙缸,可能會對原有景觀和管線產生影響。施工時間較長,佔地面積較大。
曝氣法:將曝氣設備安放在水體底部,設計與施工較易進行。
HDP直接凈化法:將所需設備浸沒在水底,無需土建施工,無需管線,有水無水都可安裝,不影響水面景觀,設計與施工較易進行。
三 後期操作與運行維護
循環過濾法:過濾裝置涉及到很多機械電器設備,需要專業人員進行操作和養護管理,景觀水體中出現的藻類會對過濾裝置產生影響,造成設備的堵塞,短路,處理效果降低,系統使用壽命縮短。同時,該系統為非連續工作設備,需進行反沖洗,如停機超過10小時/d,開機出水會產生色度和異味。整體操作極為不易,且給物業人員帶來很大麻煩。
曝氣法:曝氣裝置較易操作,但因該法對水體藻類與懸浮污染物無明顯控製作用,需要專職人員對水面藻類進行打撈清理,操作較為繁復,同時需定期對水體進行更換,才可保持水質清潔,此法在運行階段操作較為繁復,將消耗大量人力與財力。
HDP直接凈化法:設備操作較易進行,運行時間可根據季節變換與水質情況進行控制,對於人力物力沒有較高需求。
四 投資
循環過濾法:因該法需保證一定的循環周期,故需安放大量水泵和過濾設備,同時要進行土建施工,前期投資成本較高。後期設備運行階段,水體循環耗電量大,維修與更換過濾設備費用高昂。
曝氣法:需安裝數台曝氣裝置,前期投資不高,但該法不能無法保持水體清潔,需定期對水面藻類進行清理打撈和和換水,財力和人力將有較大消耗。
HDP直接凈化法:需根據水體情況安裝一體設備與微生物載體,無需土建施工,前期投資成本相對不高。後期運行階段,因該法採用低耗能裝置,耗電量小,且無需人工操作。相比之下,為性價比較高的一種景觀水體治理方法。
綜合以上各方面比較,較之循環過濾法與曝氣法,HDP直接凈化法存在較大優勢,治理效果顯著,對景觀水體存在的主要問題,如水體流動性差,混濁,色度高,藻類泛濫,池底黑臭等都可較快解決。同時,無土建施工,無機房管網,不影響水面景觀,能防止或延緩水面結冰,保護駁岸。後期運行操作簡便,費用較低。相比之下,為性價比較高的一種景觀水體治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