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生活污水可以用於農業灌溉嗎
1、在利用污水灌溉時,應先對污水進行沉澱、篩濾,除去固體污物,版有的還需加入消毒殺權菌劑。
2、實施污水灌溉要防止大定額灌溉,以免造成地表及地下徑流,灌溉強度以不造成土壤黏閉和不產生地表徑流為原則。
3、當污水水質不符合灌溉水質標准時,可採用清水污水混合方法,使混合後的水質符合灌溉要求後再進行灌溉。
4、如果污水灌溉的作物是蔬菜,最好只用於作物生育前期,在作物收獲前一段時間應停止污水灌溉。此技術較復雜,最好在專家指導下運用。
Ⅱ 關生活污水是否能用於農田灌溉的疑惑
不光是生活污水,包括糞便在內都要經過漚制才能作為肥料
Ⅲ 收集生活廢水沖廁的可行性分析報告
我給您找了一篇比較合適的,里邊的一些數據可以根據您所在地區實際情況來調整就可以了。
提倡家庭廢水回收沖廁加快節水型城市建設(轉載)2009-03-17 10:53水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是國民經濟基礎中不可替代的根本命脈,其緊缺問題越來越引起全世界的關注。我國水資源更為貧乏,人均水資源佔有僅為世界人均的1/4。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鎮居民生活用水量猛增,造成水資源短缺,因而影響了城鎮供水。據統計,我國669座城市中就有400座常年供水不足,其中110座城市嚴重缺水。
節約用水本不是限制用水,而是當用則用,高效節流,杜絕浪費。節約用水不是權益之計而是解決用水緊張的根本對策。近幾年,我國許多城市都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天津市委市政府也提出了「建設節水型城市,發展大都市水利」的治水思路,許多節水措施走在全國的前列。例如中水回用制度使廢水資源化,城市河網改造減少水污染,新建污水處理廠提高了污水處理能力,更換輸水管道減少了滴冒跑漏,為家庭免費安裝更換新計量水表,等等。
家庭生活用水的節約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我們按城市有一千萬人口,三百萬個家庭計算,如果都能改掉不正確的用水觀念,每戶每日節約十升水全年將為全市減輕一千萬立方米的用水壓力,同時也減少一千萬立方米的污水排放量。
有數據顯示,城市居民家庭生活用水中,人均日常飲水僅為1.89升,作為食用水的也只有10升左右,洗浴等人身環境清潔用水每人每日70升左右,洗衣機[節水型]每次洗衣需用水150--170升,這幾組用水量已基本成為定數,而且必須用潔凈的自來水。家庭沖廁用水則是一個變數,其用水量遠遠大於其它用水量,而且大多家庭仍然用著老式的10--14升的抽水馬桶水箱,用的是經過處理符合飲用水標準的自來水,這無疑是非常大的浪費。
在家庭日常生活用水中,抽水馬桶幾乎是第一用水大戶。普通馬桶排水量為8--10升,如果按較少的使用次數算,三口之家每天用十次抽水馬桶,則每天沖廁用水就高達100升。世界許多專家都很關注抽水馬桶的節水問題,經過研究6升的節水便器完全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這樣可以節約一半的沖廁用水量。全社會如果都能用節水便器節水效果完全可以與新建自來水廠媲美,而且相應減少了污水排放量減少了環境污染。但是,目前市場上節水便器的價格居高不下,成為其推廣應用的主要障礙。這些產品動輒千餘元低的也要八九百元,而且安裝時費工費時,又要淘汰舊品,節水效果不明顯,相對昂貴的價格不得不讓有心節水的家庭望而卻步。
針對以上情況,有些專家提出可以用中水.再生水.甚至海水沖廁的計劃,這無疑會投入大量的資金.設備.人員甚至還要單獨鋪設城市管網,等等。經過長期的考察研究,我們發現完全可以用家庭生活廢水再利用的方法解決以上問題。將家庭洗衣.洗菜.洗浴等生活廢水收集起來用於沖廁的方法。
使用廢水回收沖廁的優點:
(一)它能使家庭生活廢水得到二次利用,節約用水,減少污水排放效果明顯。按照三口之家每日用於沖廁的自來水100升計算,如果全部用本家庭生活廢水沖廁則每月可節約自來水3立方米,每年節約36立方米。如果一座城市有一百萬家庭用上該裝置,每年可節約自來水3600萬立方米。同時可減少污水排放3600萬立方米。這兩個數字是需要新建幾座自來水廠和污水處理廠來解決。這對於解決城市水資源緊缺的局面無疑會發揮很大的作用。
(二)它的應用會減輕居民因為水價上漲帶來的經濟壓力。我國首都北京今年8月1日將居民用水價格由每立方米2.9元上漲為3.7元,而且計劃將來要上漲為4.5元,引起了許多家庭的不滿。其實他們並不是不理解節約用水的重要性,而是水價上調直接增加了他們的家庭支出。如果每個家庭都安裝廢水回收沖廁裝置情況就會大大不一樣。我們可以計算一下得出結論,例如:一個節水意識很強的家庭每月用水10立方米,水價上漲後每月支出增加8元,如果他使用廢水回收沖廁裝置每月節約沖廁自來水3立方米,每月支出水費為25.9元,比水價上漲前反而較少3.1元。再例如:一個家庭每月用水15立方米,水價上漲前月支出水費43.5元,水價上漲後使用了廢水回收沖廁每月節約用水3立方米,每月支出水費44.4元,只比原來多支出0.9元。如果一座城市有一百萬個家庭用上廢水回收沖廁裝置,按照自來水每立方米2.9元的價格計算,全年就可減少支出10440萬元。同時,居民用水和家庭廢水排放量的減少,對於一個城市或地區節省的支出會更多更多。
據統計,全國669座城市中有400座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110座城市嚴重缺水,如天津.長春.大連.青島.唐山.煙台等大中城市已受到水資源短缺的嚴重威脅。我國首都北京已因供水不足多次提高水價。這些城市都需要良好的節水措施和經濟實用的節水設備,而且,各大中型城市的污水處理也面臨非常大的壓力。據新華社2004年8月8日北京報道,我國建設部提供的數據,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目前達到42% ,預計2004年達到45% 左右。2003年全國共有污水處理廠612個,每天處理污水4253萬立方米,平均每個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6.95萬立方米。從這個數據我們可以得出,每69.5萬個家庭使用廢水回收沖廁裝置所減少的污水排放量相當於新建一座污水處理廠。所以,廢水回收沖廁的推廣不僅可節約大量的水資源還可以提高城市的污水處理率。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不可替代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資源之一,珍惜水源,保護水質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決議》中指出:「水資源短缺越來越成為我國農業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必須引起全黨的高度重視。」 水利部部長汪恕誠在講話中指出:「我們要按照黨和國家的要求,積極推進節水措施,發展節水型農業.工業.服務業,建設節水型社會,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和效益。」這些都充分說明了當前節約用水的迫在眉睫。我們天津是全國最缺水的城市之一,雖然幾年來通過努力取得了很好的節水效果,但水資源短缺的局面依然存在,我們真誠希望廢水回收沖廁能盡快推廣,從而推動全國甚至全世界節水事業的發展。
Ⅳ 生活污水處理的可行性
一、 從水質角度和處理技術角度來講,城市生活污水,特別是不含沖回廁排水的生活污水答水質較好,有機物含量較髙。城市中許多用途的用水,如冷卻用水、沖洗用水、建築用水、灌溉用水等對水質要求不高。污水利用技術已經發展成熟,水處理技術完全可以滿足其技術支持。
二、 從水量角度來講,城市污水量與用水量幾乎相當,雨水具有季節性和隨機性等特點,均可以作為城市的再生水利用。
三、 從工程建設角度來講,城市污水和雨水利用所需要釆用的設備遠比使用自來水所需的工程量要小得多。
四、 從經濟角度講,既節省了純凈水資源,又降低了排污等費用,降低了成本,有顯著的經濟效益。
Ⅳ 生活污水灌溉農田有什麼影響
生活污水灌溉農田沒有影響。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以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尿素、氨氮、磷、鉀等為多,且含有鈣、鎂、銅、鋅、鋁等多種微量元素,其作為一種重要的資源用於農業灌溉在我國乃至世界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在目前全球水資源日趨緊張的情況下,許多地區已將污水作為重要的灌溉水源。
生活污水灌溉農田有什麼影響
接下來看下水污染成因與污水處理方法?
城市化造成的水污染。在城市地區,大部分土地被屋頂、道路、停車場所覆蓋,地面滲透性很差。雨水落到地面上通常被土壤吸收,有些被植物吸收,有些滲入地下,有些則流入地表水中。
所以城市化建設改變了下墊面的性質。下雨時,雨水遇到滲透性很差的地面,迫使它四處橫流,在雨水橫流過程中帶走了大量的城市污染物。通常這些雨水不經任何處理,直接通過城市的排水管道排放到當地的河流中。
首先,它污染了接收雨水的河流、溪流或湖泊。有研究發現,城市徑流中含有高濃度的銅、鉛和鋅,足以殺死許多種魚和無脊椎水生動物,暴雨也是有毒金屬、氯化有機化合物和懸浮固體的主要載體;
其次,城市徑流往往突涌而至,不像土壤和植物的緩慢濾流,水的力量會沖刷溪流河床,破壞水生環境;
再次,因為所有的暴雨水都以這種高速率被導入當地河流,旱季就沒有存水慢慢滲入溪流和河流中,可能會造成溪流完全乾枯和河流水面大幅度下降,這對水生環境也有破壞作用。
同時,在一些城市降雨可能會造成另外一個頭痛的問題———混合污水溢流。
由於混合下水道可以同時充當雨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水通道。所以在雨季,它同時排放污水和雨水,有時排放到污水處理廠的水量太多,遠遠超出其處理能力。多餘的水(混合污水溢流物)未經任何處理或僅進行一級處理就直接排放到水域里,造成水質污染。
Ⅵ 如何分析生活污水經生化處理後排入河流的可行性分析環評
根據工程污來染分析的結論,本項目自在生產運行過程中廢氣主要污染
源為生產工藝過程排放的粉塵、
SO
2
和
NO
2
。為控制廢氣的污染,盡可能
提高產品的收率,在採取各種清潔生產工藝技術的情況下,以粉塵治理
為重點,共設臵了
16
台套高效除塵系統,用於處理窯尾、冷卻機的含塵
氣體以及煤粉制備、原料運輸與儲存、熟料運輸及儲存等,所有排塵點
均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和凈化。
Ⅶ 污水處理廠出水可以回用於灌溉嗎
一般是不可以的。特別是不能用於農作物的灌溉,在出水指標滿足GBT25499-2010要求的情況下可以用作綠化灌溉。
污水處理廠是無法去除污水的重金屬的。
Ⅷ 再生水的利用的可行性
在技術方面,再生水在城市中的利用不存在任何技術問題,目前的水處理技術可以將污水處理到人們所需要的水質標准。城市污水所含雜質少於0.1%,採用的常規污水深度處理,例如濾料過濾、微濾、納濾、反滲透等技術。經過預處理,濾料過濾處理系統出水可以滿足生活雜用水,包括房屋沖廁、澆灑綠地、沖洗道路和一般工業冷卻水等用水要求。微濾膜處理系統出水可滿足景觀水體用水要求。反滲透系統出水水質遠遠好於自來水水質標准。
國內外大量污水再生回用工程的成功實例,也說明了污水再生回用於工業、農業、市政雜用、河道補水、生活雜用、回灌地下水等在技術上是完全可行的,為配合中國城市開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作,建設部和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編制了《城市污水處理廠工程質量驗收規范》、《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設計規范》、《建設中水設計規范》、《城市污水水質》等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標准,為有效利用城市污水資源和保障污水處理的質量安全,提供了技術數據。 城市污水採取分區集中回收處理後再用,與開發其它水資源相比,在經濟上的優勢如下:
⑴ 比遠距離引水便宜
城市污水資源化就是將污水進行二級處理後,再經深度處理作為再生資源回用到適宜的位置。基建投資遠比遠距離引水經濟,據資料顯示,將城市污水進行深度處理到可以回用作雜用水的程度,基建投資相當於從30公里外引水,若處理到回用作高要求的工藝用水,其投資相當於從40~60公里外引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每年調水量100多億立方米,主體工程投資超過1000億元,基單位投資約3500~4000元/t。因此許多國家將城市中水利用作為解決缺水問題的選擇方案之一,也是節水的途徑之一,從經濟方面分析來看是很有價值的。在中國,有300場、中國國際貿易中心、保定市魯崗污水處理廠等幾十項中水工程。實踐證明,污水處理技術的推廣應用勢在必行,中水利用作為城市第二水源也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⑵比海水淡化經濟
城市污水中所含的雜質小於0.1%,而且可用深度處理方法加以去除,而海水中含有3.5%的溶鹽和大量有機物,其雜質含量為污水二級處理出水的35倍以上,需要採用復雜的預處理和反滲或閃蒸等昂貴的處理技術,因此無論基建費或單位成本,海水淡化都高於再生水利用。國際上海水淡化的產水成本大多在每噸1.1美元至2.5美元之間,與其消費水價相當。中國的海水淡化成本已降至5元左右,如建造大型設施更加可能降至3.7元左右。即便如此,價格也遠遠高於再生水不足一元的回用價格。
城市再生水的處理實現技術突破前景仍然非常廣闊,隨著工藝的進步、設備和材料的不斷革新,再生水供水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會不斷提高,處理成本也必將日趨降低。
⑶可取得顯著的社會效益
在水資源日益緊缺的今天,將處理後的水回用於綠化、沖洗車輛和沖洗廁所,減少了污染物排放量,從而減輕了對城市周圍的水環境影響,增加了可利用的再生水量,這種改變有利於保護環境,加強水體自凈,並且不會對整個區域的水文環境產生不良的影響,其應用前景廣闊。污水回用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非常經濟的新水源,減少了社會對新鮮水資源的需求,同時也保持優質的飲用水源,這種水資源的優化配製無疑是一項利國利民、實現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舉措。當今世界各國解決缺水問題時。城市污水被選為可靠且可以重復利用的第二水源,多年以來,城市污水回用一直成為國內外研究的重點。成為世界不少國家解決水資源不足的戰略性對策。
Ⅸ 生活污水回用於農田灌溉,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在利用污水灌溉時,應先對污水進行沉澱、篩濾,除去固體污物,有的還需加入消毒殺菌劑。
2、實施污水灌溉要防止大定額灌溉,以免造成地表及地下徑流,灌溉強度以不造成土壤黏閉和不產生地表徑流為原則。
3、當污水水質不符合灌溉水質標准時,可採用清水污水混合方法,使混合後的水質符合灌溉要求後再進行灌溉。
4、如果污水灌溉的作物是蔬菜,最好只用於作物生育前期,在作物收獲前一段時間應停止污水灌溉。此技術較復雜,最好在專家指導下運用。
Ⅹ 農業灌溉必要性和可行性
農業灌溉對土壤的影響
農業灌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眾所周知的。現在我們來看看灌溉的負面影響。農業灌溉加速了水沖蝕,致使土壤板結,鹽鹼化。
農業灌溉對水環境的影響
灌溉水通過對農田土壤的沖蝕、淋溶,將夾帶泥土顆粒、礦物質、鹼分和鹽分、細菌、病毒、農葯和化肥、還有灌區周圍的生活污水等,經排水渠排入河流或湖泊而污染地表水,增加水的礦化度、混濁度、影響水的氣味、PH值、溫度、氮磷等營養物質的含量。灌溉水經土壤入滲後也會使地下水受污染。
灌溉水對地質環境的影響
由於灌溉水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地下水,而地下水的補給又很緩慢,深層地下水通常被認為是一種不可再生的資源。過量開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形成大面積漏斗區,造成地面沉降、塌陷,大量機井報廢,沿海地區海水入侵。
......
人類為了提高糧食產量絞盡了腦汁。從20世紀70年代起,世界上出現了地膜覆蓋栽培技術,促進了糧食增產。然而卻又引發了稱之為農業生態環境的「白色污染」。目前所用的塑料薄膜,大多是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為原料的高分子化合物,在自然中極難分解。在土壤中的殘膜碎片,可存在400年之久。太多的殘膜降低了土壤的透氣性及肥力。
一切辦法想盡之後,為了得到生活所必須的糧食,人們不斷燒墾森林,開辟耕地和牧場。世界上大約有2億公頃森林被開墾為耕地,大約3億以上的人以此為生。由森林支撐的大生態環境受到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