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廢水知識 > 再生水回用的安全性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再生水回用的安全性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布時間:2024-04-30 03:08:31

① 建築小區中水回用及供水安全

建築小區中水回用及供水安全具體內容是什麼,下面中達咨詢為大家解答。
1. 建築中水
中水是指將人們在生活和生產中用過的優質雜排水(不含糞便和廚房排水) 、 雜排水(不含糞便排水)以及生活污水經過處理後達到《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 》CJ2511―89的 生活雜用水水質指標標准 ,可以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 ,即再生水。雜排水水源及回用目的對所採用的處理工藝影響較大。中水的價格,色度,濁度,含鹽量等都會影響回用水的可接受性。依據收入和教育情況的不同,有研究表明對於綠化「含鹽量低」是中水最重要的屬性,對於衣服洗滌「無色」是中水最重要的屬性,以及對於沖洗廁所「較低的價格」是中水最重要的屬性。
在選擇中水處理工藝時,要根據中水水源及回用目的來進行選擇。盥洗排水和沐浴排水等污染程度較輕的優質雜排水,主要污染物為有機物,毛發,洗滌劑等,通常採用物化處理工藝對其進行處理,處理工藝較簡單,只需在常規處理工藝前設置毛發聚集器,或在水質要求較高時添加膜處理設備,雖然對溶解性有機物去除能力較差, 但消毒劑的化學氧化作用對水中耗氧物質的去除有一定的作用, 混凝對洗滌劑也有去除作用,處理水可以達到較高的水質標准。
沖廁以外的生活排水組合 , 污染程度中等的雜排水主要採用強化物化處理和二級生物處理工藝,污染物較優質雜排水更加復雜,有機物含量較多,通過處理能有效去除有機物。
所有生活排水即為生活污水,其污染程度最重,有機物,細菌,病毒等污染物含量高,用其作為中水水源時,需要進行三級處理,處理難度大,成本高。
2. 供水安全性及對策
2.1建築中水回用存在的問題
目前國內中水回用工程推廣發展緩慢 ,且存在不少問題。
首先 , 中水系統往往存在難以正常運行 , 水質水量難以達到要求,用戶難以接受和放心使用 ,主要原因是有些工藝、設備存在問題,缺少專業運行管理人員致使系統的運行管理水平不高, 達不到預想處理效果 , 出現問題不能及時解決 , 使水質水量常常發生較大的波動 , 甚至停產。據有關調查 ,有 33 %的中水回用工程建成後未運行。由於各方面的問題中水回用在實際工程中並不比使用城市給水更經濟,主要是設計規模得不到發揮。
再次 , 政府法律法規制定的不健全 ,僅有的技術規范沒有法律效力。而中水回用水質標准太高,目前我國建築中水回用執行的水質標準是現行的《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 , 該標准中總大腸菌群的要求與《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相同 , 這一方面使得許多現有中水工程不達標 。
再次,水價體系不夠合理,中水相對於飲用水無價格優勢,缺乏中水經濟可行性研究,且很多人對中水的衛生性、安全性等存有顧慮 , 在感情上無法接受中水 , 節水意識差等,確實是廣泛存在的問題,從而影響了其普及。
2.2 對策
2.2.1.完善建築中水相應的法律法規並加強執行力度
在國標「建築中水設計規范」中規定小區和建築中水供水工程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交付使用」。但在實際工程中發現初期建築與小區的入住率低,原水量不住,因此中水系統往往要推遲運行或難以運行。還有在工藝選擇上盲目照搬,致使處理效果不達標,且監管力度不夠,安全供水沒有保障。以上問題都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規,來保障中水回用成為行之有效的節水措施。
2.2.2.建立一套有效的再生水檢測分析方法
評價飲用水和污廢水水質的化學參數很多。這些參數包括余氯量,臭氧,生化需氧量( BOD ) ,化學需氧量 ( COD) ,總有機碳( TOC ) , pH值,電導率,濁度,色度,金屬離子,溶解氧,氨氮,硝酸鹽和 磷酸鹽等。通過在線監測獲得的化學參數易受環境,處理工藝和檢測工具的影響。例如,受季節性因素影響,如降雨量增加和藻類大量繁殖會影響總有機碳,電導率, pH值和濁度的水平。處理工藝的不同也會影響上述各參數的濃度。最後,用於測量儀器的可靠性和靈敏度將決定結果的精確。因此,實施多元技術組合的分析方法,能夠有效提高這些常用參數的敏感性。
2.2.3. 提高公眾節水意識・宣傳中水經濟可行性
很多人對中水的衛生性、安全性等存有顧慮 , 在感情上無法接受中水,加上公眾節水意思差,中水回用的普及還面臨很大的挑戰。因此,我們要借鑒日本、 美國、 南非、 以色列、澳大利亞等國家的經驗。倡導水的循環利用,也就是可持續發展,就是既滿足目前的需要,而又不損害子孫後代的需要,可持續發展在水行業仍然是一個相對較新的概念。在我國這樣嚴重缺水的國家,更應該提倡節約用水,建設可持續的循環用水項目。並且隨著水資源供需矛盾的進一步激化 , 自來水價格勢必會升高 , 而隨著處理技術的發展 , 中水處理費用卻會降低 , 更增加了中水回用的經濟可行性,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公眾的意識,讓居民正真認識到中水回用重大意義,才能使得中水回用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3.應用前景
中水回用具有極高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 它一方面可以減少環境排污量 , 減少環境污染; 另一方面它又能減少對水資源的開采 , 對我國長遠的國民經濟發展具有深刻的意義。並且 , 根據水利部《21 世紀中國水供求》分析 ,2010年後中等乾旱年的缺水量將達318億 m3, 到 2030 年我國將缺水400~500億 m3, 開發和應用投資省、見效快、運行成本低的中水回用處理技術已經凸現為確保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大課題 ,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 , 在政策的正確引導下 , 合理的調整城市給水和中水的價格關系 , 中水回用技術將會有越來越廣闊的應用前景 , 為城市節水作出貢獻。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② 中水回用的發展及處理技術


水污染、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制約因素。針對水資源緊缺的現狀,有必要對中水回用技術做重要闡述,簡要介紹了中水回用的發展歷程及各類處理工藝。
中國的城市化速度不斷的加快,城市的規模也在迅速擴大,與此同時 水資源匱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構成諸多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根據中國工程院《中國城市可持續發展水資源開發利用》對中國城市水資源需求的預測,水資源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加劇,至2030年,2050年城市用水需求將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590億m3,910億m3。解決水資源緊缺問題成為整個國家的發展問題,相應的三種解決辦法,節水、蓄水、調水,而節水是最為經濟可行的解決措施。中水利用是最主要最為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對於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改善水環境有著非常重大的長遠意義。
1中水的概念
在建設部《城市中水設施管理暫行辦法》中將中水定義為:部分生活優質雜排水經處理凈化後達到《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CJ/T48-1999),可以在一定的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中水是再生水,之所以稱之為中水,是沿用了日本的說法,通常人們把自來水叫做「上水」,吧污水叫做「下水」,而中水的水質介於上水、下水之間,故名「中水」。中水雖然不能飲用,但它可用於一些對水質要求不高的場合,中水回用的對象分為市政雜用水,生活雜用水和工業用水。市政雜用水包括公園綠化和河湖用水、城市綠化用水、道路路面噴灑用水等;生活雜用水包括廁所沖洗、汽車洗滌;工業用戶重點是回用至熱電廠和化工廠等冷卻用水以及城市污水處理廠內部雜用水等。
2中水回用的發展歷程
中國對城市污水處理與利用的研究,早在1958年就開始列入國家科研課題;20世紀60年代關於污水灌溉的研究已達到一定的水平;20世紀70年代中期進行了對城市污水以回用為目的的污水深度處理工程試驗;20世紀80年代初,濟南、青島、大連、北京、太原、天津、西安等缺水的大城市相繼開展了污水回用於工業和民用的試驗研究,像北京等一些城市已修建了回用試點工程並取得了積極的成果,不少公共建築亦建設了水回用裝置。目前世界上許多面臨著嚴重水危機的國家都在積極利用城市污水,並將城市污水作為第二水源予以開發利用,已取得了成功的經驗。美國有357個城市實現了中水處理後再利用;日本從20世紀60年代起一直大力研究和推廣城市中水回用技術,廣泛供給工廠、企業和居民小區;南非1986年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中水「再生水」廠,用作城市自來水的補充水源。此外,以色列、俄羅斯、英國以及中東諸國等都相繼發展利用中水回用,以彌補日益缺乏的水資源。
3中水回用處理技術
中水回用工程多是以居民生活小區排放的生活污水為進水水源,出水要達到中水回用標准。中水水源大致可分為三種情況:一、污染程度較輕的優質雜排水譬如:沐浴排水,空調系統排水,降雨時的雨水等,應該優先選擇這類水作為中水水源;二、雜排水,沖廁以外的生活排水組合,其污染程度處於中等;三、各類生活排水不經分散開而匯集到一起的污水稱為生活污水,相比之下污染程度最為嚴重,其處理費用較高,工藝流程也較為復雜。根據不同的進水的水質以及中水回用的具體用途而選用不同的處理工藝。一般性的工藝流程可概括為:原水→格柵→調節池→主要處理工藝→過濾→消毒→中水。
處理流程中格柵與調節池處理為預處理,過濾、消毒等為後處理,預處理和後處理各種處理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主要處理工藝可以選擇,其中包括混凝沉澱、膜過濾 、生物處理、活性炭吸附等。按主要處理工藝中水回用處理方法一般分為三大類:物理化學處理法、膜濾法、生物處理法。
1、 物理化學處理法
物理化學處理法的主要處理工藝是混凝沉澱技術和過濾吸附技術,適用於處理污染程度較輕的優質雜排水,處理工藝流程短,技術簡單,佔地相對較小因此適宜小規模的中水工程採用。
2、 膜濾法(又稱物理處理方法)
膜濾法主要是利用膜技術對污水進行處理,濾膜能輕易地將有機高分子物質、膠體微粒、微生物等污染物質過濾在外,容易操作,處理水量大,出水水質好,波動小易於實現微機自動控制,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工程設備一次性投資較高。
3、 生物處理法
生物處理法的主要處理工藝是利用微生物的吸附、氧化來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對處理有機物含量較高的污水有著很好的效果,受水負荷變動影響小、出水水質穩定、運行費用較少適用於較大規模的中水工程。
以上三類處理工藝,根據原水水質、中水回用水質要求、投資成本、經濟條件等進行選用,同時考慮對周圍生態環境的影響。亦可幾種工藝組合起來進行污水處理,可收到更好的處理效果。一種綜合處理方法已經取得較好的處理效果,即臭氧生物活性炭凈水工藝(BAC法)。
BAC 法主要利用臭氧、生物、活性炭三種技術工藝,臭氧生物活性炭作用對有機物的去除包括三個過程: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即在對有機物的去除上,先發揮臭氧的強氧化能力,將有機物氧化成可被微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機物,接著利用活性炭良好的吸附性能將其吸附,再由吸附在活性炭上的生物對吸附的有機進行生物降解,而臭氧分解產生的氧溶解在水中使水中的溶解氧常成飽和狀態或接近飽和狀態,這有為活性炭中的微生物降解提供必要的條件。這一臭氧與顆粒活性炭濾池相結合的臭氧生物活性炭凈水處理工藝,一般置於後處理處。相應的研究和工程實踐證明,BAC 法能高效去除水中的有機物,且由於運用了生物技術,大大延長了活性炭的運行周期,從而大幅度降低了運行成本。自德國杜塞爾水廠首先使用至今,已有30 多年的歷史。目前在美國、日本、荷蘭、瑞士等發達國家以成為給水凈化處理技術的主導工藝。進入20 世紀90年代中後期,這種深度處理工藝在國內供水企業中也開始起步,發展至今取得很好的凈水效果。這種技術工藝大多還是用於取水水源受污染的飲用水水廠,如果引進到中水處理中,經深度處理水質肯定會遠好於經一般的處理工藝所得到的水。對用水水質要求較高的處理廠將會是一項值得採用的技術,該方法在嚴重缺水地區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4結語
中水回用可有效減小污水的任意排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同時減少水資源的浪費,實現污水的再利用,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具有極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在推行中水回用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一些問題,如技術工藝、工程設備的問題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中水處理的技術工藝將得到發展,工程設備也會越來越先進,中水回用將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諸多地方缺水狀況日益加劇,中水回用在供水和改善水環境方面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③ 什麼是再生水飲水安全注意哪些問題

再生水是指工業廢水或城市污水經二級處理和深度處理後供作回用的水,因此又被稱為回用水。

飲水安全: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水都有一定的硬度,如果水的硬度較高,在加熱時,鈣離子和鎂離子的不溶性鹽類成分(如碳酸鈣和碳酸鎂等)就會從水中析出,粘附在水壺內表面形成水垢

從水中析出的鹽類物質由於化學成分、結晶狀態和析出的條件不同,可能形成水垢,也可能形成水渣,沉於水底或漂浮於水面。

睡前不宜喝太多水,但可以稍微抿上兩口。當人熟睡時,體內水分丟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減少,血液黏稠度會增高。臨睡前適當喝點水,可以減少血液黏稠度,從而降低腦血栓的發生風險。

當二級處理出水滿足特定回用要求,並已回用時,二級處理出水也可稱為再生水。再生水用於建築物內雜用時,由於水質介於上水(飲用水)和下水(生活污水)之間,又稱為中水。

④ 基於市政污水處理及回用問題略述

污水的資源化、污水的再生和利用既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又有效地保護了水環境,有利於實現城市水系統的健康、良性循環,從長遠來看,這將是有效地解決我國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惡化問題的優化途徑。如何在滿足規定的各種技術條件下,優化污水處理,發展污水再生回用事業並合理利用污泥,是一個重要課題。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觀點,望同行參考借鑒。
前言
隨著城市化的加快和經濟建設的發展,城市污水排放量迅速增長,大量未經處理的城市污水任意排放,不僅造成水環境的污染,更加劇了水資源的緊張,同時制約了城市經濟的發展,危害人民身體健康。而經過凈化的污水可以作為一種再生的水資源,具有量大、集中、水質和水量都較穩定的特點,能夠用於農業、工業和市政用水,不僅可以緩解城市水資源的供需矛盾,而且還可減少對水環境的污染。
一、工業廢水處理的特點分析
工業廢水處理的特點是:針對性強,技術變化多。主要技術有隔油、氣浮、混凝、沉澱、重力過濾和膜過濾、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離子交換、電解、電滲析、反滲透等專用技術來分離減少工業廢水中的油、色、重金屬、有毒有害物質,在工業廢水治理中也常常用到水解酸化、接觸氧化、表面曝氣、純氧曝氣、厭氧和好氧活性污泥法等生化技術。由於工業廢水處理設施一般規模小殲睜旁、技術性強,工藝組合靈活,結構通常為鋼制,即使內部管線穿插較多,運行維護也不太困難。工業廢水處理在技術上是與城市污水處理類同的,但是如果把工業廢水處理設施的設計思路簡單地套用在城市污水處理工程中會帶來很多預想不到的問題。城市污水處理廠的特點是規模大、佔地大、設施尺寸大、單元多,處理設施通常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因此相應地要求整體工藝構成要簡單,單體設施構成也要簡化,盡量減少管線穿插和復雜結構,以便減少全廠設施設備的維修管理總量。正因為城市污水處理設施規模大,投入多,它的結構堅固簡單,使用年限長,規模效益好,單位處理成本較低,運行效果比較穩定,在環境治理上發揮的作用突出,因此一經確定要搞城市污水處理工程時,要根據城市污水處理工程的特點,借鑒他人的經驗與技術,慎重選擇工藝、考慮方案,即:整體工藝構成要簡單,單體設施構成要簡化,便於維護,便於運行,能耗盡可能低,佔地盡可能省,運行效果要穩定。
二、水污染控制的發展分析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環境意識的增強,我國水早肆污染控制經歷了由單一污染源的治理、污染物濃度達標排放到區域污染綜合防治、以環境容量為依據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兩個階段。在氏橡過去的幾十年中,由於我國的污染防治工作一直擺脫不了點源治理、達標排放、三同時和誰污染、誰治理的政策,實際結果並不理想。據國家環保總局對我國5556套工業廢水處理設施調查結果表明,三個效率(污染治理設施的運行率、設備利用率、污染物去除率)較好的僅占運行設施總數的35.7%,其污染物去除率達到設計能力的只有50%,總體有效投資只佔全部處理設施總投資的31.3%,只有不足1/3的設備發揮作用。由此可見原有污水處理系統的規劃、設計、思想原則中存在不少問題,已不再適應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要求。
三、水處理及其回用問題分析
在污水深度處理、超深度處理、污水再生回用已經實用化了的今天,城市總體規劃與給水排水系統規劃都應當重新考慮,將污水的再生和回用放到重要位置上來。21世紀排水系統的定位應從以前的防澇減災、防污減災逐步轉向污水的資源化,從而恢復健康水循環和良好水環境,維系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1、污水處理廠的規模、數目與選址。污水處理廠設計應進行近期及遠期規模的研究,以合理確定工程分期。以遠期規模做為污水處理廠選址的依據,其選址用地條件應滿足遠期處理用地的需要,以利於工程的擴建。對中小城市污水處理廠,近期建設規模不宜過大。按照傳統規劃方法,污水處理廠廠址一般盡可能地安放在各河系下游、城市郊區,但是這種系統布局使污水廠距離再生水用戶較遠,需鋪設的回用水管網費用相應增加,不利於污水的資源化。因此,在確定污水處理廠廠址時,還應對再生水的用戶進行調查分析(城市中的自然水面、小河、綠地和工業再生水用戶),並根據回用水的需求,在城市中適當位置設置污水凈化廠(再生水廠),收集附近區域的城市污水,根據回用水質要求加以處理之後就近回用。因此,城市污水廠的數目不應拘泥於傳統經驗,而應該依據城市實際中水回用的需要在適當位置建設合適規模的污水處理廠,使得整個城市形成大、中、小,近、遠期相結合的污水處理廠布局規劃。這樣,既有利於污水回用,又減輕了城市排水管網系統的負擔,易於實現分期建設,符合我國當前國情。
2、處理工藝。污水處理的方法較多,按照不同的分類標准可以分成不同的工藝流程。因此應該根據污水水質和回用水水質的要求,對水處理單元進行多種組合,通過技術經濟比較來選擇出經濟可行的污水處理流程。污水處理廠的設計進水水質,應在市區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排污口,定期實測其水質水量,採用加權平均確定其現狀水質濃度,以此為基礎,結合其它監測資料並考慮一定餘地,確定設計進水水質。因不同城市產業結構的差異,切忌簡單類比。這就要求在確定工藝流程的時候增加對該廠附近地區污水再生水需求情況的調查,以便對處理工藝進行適當的延長和完善,即可滿足污水回用水質的要求。隨著環境及法規的壓力,城市污水處理廠普遍採用二級生物處理工藝,在生物法中,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兩大類,活性污泥法因其處理效率高,在城市污水處理廠得到廣泛應用。另外,在排水管網為合流制的條件下,進入污水處理廠的污水流量雨天是晴天的2-4倍,當出現雨水沖擊負荷時,大量活性污泥從曝氣池轉移至二沉池,並造成污泥流失。改進型Orbal氧化溝工藝和SBR工藝可解決上述問題並使有機物得到有效降解。
3、污水回用。我國屬世界12個貧水國家之一,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2400m3,尤其北方地區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200-400m3,水資源的緊缺狀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工農業生產和城市的發展,許多城市不得不到幾十公里以外開辟水源,其投資在1000元/m3以上,制水成本高達1.0元/m3以上。相比之下,城市污水處理廠二級處理的尾水,是一種穩定的水資源,經過處理後可做為工業冷卻洗滌用水、市政雜用水及城市河道湖面的景觀用水,其投資約200-300元/m3,制水成本在0.30元/m3左右。大部分城市工業用水量約占總用水量的50%-70%以上,其中冷卻、洗滌等用水量大但水質要求不高。在城市污水處理廠設計中,應研究污水回用的可能性,調查研究回用對象及水質要求,並結合回用水水質要求進行污水處理工藝選擇,進行廠區總平面布置時,應考慮污水回用的處理用地。在規劃中還應該引起注意的是應妥善處理和處置城市污水處理廠產生的大量污泥,避免產生二次污染,危害城市環境。目前較多的是將污泥填埋,這不但需要大量的土地,而且廢棄了大量污泥資源。因此污泥處置的最終出路應該是作為農業肥料充分利用污泥中富含的N,P,K等營養物質,既可避免污染,又可創造經濟效益。目前我國投入到污水廠建設的資金較為有限,要在全國范圍內普遍地實現污水資源化還需要一個認識過程,但是必須注意到這將是解決我國水問題的有效途徑。
四、結語
在回用經處理的城市污水時,應注意其使用的安全性,對可能與人體接觸的各種用水的安全性必須給予充分重視,不同用途的水應採用不同的處理工藝。對於接入居民住戶的回用水管線,可能存在用戶擅自改動管道,將其與自來水串接,也可能誤將回用水直接用於生活用水,或因管理體制不健全,一些人對回用水進行不法應用而危害他人健康。因此,回用水管線必須有明顯標識,並制定相應的施工、改接管理辦法,對與人體有直接接觸的各種用水,衛生防疫部門應制定有關辦法。同時要通過各種媒體宣傳回用水的積極意義。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⑤ 為什麼在我國,尤其是缺水城市沒能建立起良好的中水(再生水)利用系統

再生水(中水)是指廢水或雨水經適當處理後,達到一定的水質標准,滿足某種使用要求,可以進行有益使用的水。從經濟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從環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於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水生態的良性循環。


意義如何

水是城市發展的基本資源和戰略經濟資源。隨著城市化和經濟的發展,環境污染日益嚴重,水資源日益緊張,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瓶頸。促進污水的先進處理,推廣再生水的使用,是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重要措施,創造良好的水環境,促進循環利用,城市的發展的必經之路。

⑥ 淺議中水回用發展趨勢及處理技術

下面是中達咨詢給大家帶來關於施工臨時用電的存在問題及正確做法的相關內容,以供參考。
一、國內外中水回用現狀
日本是開展污水回用研究較早的國家之一,它以處理後的污水作為小區和建築生活雜用水,並配以專門管道進行輸送,該系統即稱為中水回用系統。對於「中水」這個術語的定義有多種多樣的解釋,如在污水處理方面稱為「再生水」;工業方面稱為「循環水」或「回用水」,一般以水質要求作為區分的標志。中水亦即專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經處理後達到一定的水質標准,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人體不直接接觸的雜用水,其水質介於生活飲用水與排放水之間。中水是一種水資源有效利用的節水技術。
我國對城市污水處理與利用的研究,早在1958年就開始列入國家科研課題。60年代關於污水灌溉的研究達到了一定水平;70年代中期進行了城市污水以回用為目的的污水深度處理小試;80年代初,青島、大連、太原、北京、天津、西安等缺水的大城市相繼開展了污水回用於工業、民用的試驗研究,其中有些城市已修建了回用試點工程並取得了積極的成果。1986年北京市人民政府第56號文件就明確規定:今後凡新建建築面積2萬m2以上的旅館、飯店、公寓及修築面積3萬m2以上的機關、科研單位、大專院校和大型文化、體育等建築,應配套建設中水設施並應與主體建築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交付使用。十多年的發展,也驗證了建立各種形式的中水回用系統,是解決缺水地區水資源的戰略需要。
污水深度處理及回用不僅緩解了供水不足、水污染和改善生態環境等問題,而且提高了回用水的水質、水量及其經濟附加值,使之具有更廣泛的應用空間,從而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
二、中水回用技術的發展趨勢
污水回用體現了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合理配置的重要磨亮旅戰略意義。國內鍵迅已有許多成功的經驗,如:我國沿海缺水城市大連,在1992年率先建成了污水回用示範工程,取得了實效。2002年,北京完成了高碑店污水處理廠規模為47萬m3/d中水回用工程,每天將20萬m3處理水送到高碑店湖,作為北京第一熱電廠的冷卻水。事實證明城市污水的再生回用可以有效的解決水資源不足和水環境污染這對矛盾,對水質型缺水的無錫地區具有現實意義。
依照目前的發展趨勢,要以污水處理廠為主體開展中水回用,就必須完成城市二級污水處理廠的技術升級,完善的污水回用處理技術是促進污水回用進一步發展的保證。目前二級出水經混凝、沉澱、過濾、消毒等深度處理後,可達到市政、生活雜用和中水水質要求,可滿足更多用途的回用。綜上所述,城市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水質已經達到一般工業冷卻水和農灌水質標准,如果再經適當深度處理,將可達到更高要求的水質標准。因此,城市污水再生回用是完全可行的。
三、中水回用處理技術
處理水水質不同,回用用途不同,選用的處理方法和工藝也不同。
中水處理技術按處理機理不同可分為物理化學處理法、生物處理法、膜處理法三大類。
1、物理化學處理法
物理化學處理法是以混凝沉澱(氣浮)技術和過濾吸附技術相結合的基本方式,主要用於處理優質雜排水。該處理法適用於處理規模較小的中水工程,主要特點是處理工藝流程短,運行管理簡單、方便,佔地相對較小;但相對生物處理來講,運行費用較大,並且出水水質受混凝劑種類和數量的影響,有一定的波動性。
工藝流程為:
原水→格柵→調節池→混凝沉澱池→超濾膜→消毒→中水
2、生物處理法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污水的常規生物處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可降解的有機物質,利用好氧微生物的吸附、氧化作用,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質。生物處理法包括好氧生物法、厭氧生物法和兼性生物氧化法,中水回用一般多採用好氧生物膜微生物處理技術,主要包括活性污泥法、接觸氧化法等。生物處理法的特點是適用於較大規模的處理工程,但近年來隨著水處理技術的不斷發展,也開發出了一些小型的生物處理設施,適用於較小水量的工程,可同樣獲得較好的經濟效果;生物處理法的出水水質較為穩定,運行費用相對較少,尤其對於大型污水處理工程,生物處理法顯得尤為突出。
工藝流程為:
原水→格柵→調節池→接觸氧化池→沉澱池→過濾→消毒→中水
生物處理法可分為好氧生物處理和厭氧生物處理兩大類。瞎凳
3、膜處理法
膜處理法屬於物理處理或物理化學處理方法,是指利用膜技術來處理水,使之符合一定的水質標准。當前膜處理方法主要有兩種,即連續微濾和膜生物反應器。連續微濾系統是以微濾膜為中心處理單元,配以特殊設計的管路、閥門、自清洗單元、加葯單元和自控單元等,形成一閉路連續操作系統。當污水在一定壓力下通過微濾膜時,就達到了物理分離的目的。連續微濾系統的特點有:設備控制簡單,系統可自動運行;佔地小、結構緊湊,模塊化設計可根據用戶需求靈活地擴大或縮小;高抗污染的聚偏氟乙烯膜材料,耐氧化,使用壽命長;運行費用較低。膜生物反應器處理原理在於使污水中的大分子等難降解成分在體積有限的生物反應器內有足夠的停留時間,從而達到較高的去除效果。高濃度生物量使膜生物反應器工藝能以緊湊的系統獲得較高的有機物去除率,可以有效的克服與污泥沉降性能有關的限制,並起到了取代二沉池的作用,同時還能達到澄清和防菌的目的。對於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若改用膜生物反應器工藝,在不增加反應器容積的情況下,可使處理水量大大提高。膜生物反應器工藝具有出水水質好、佔地少、易於實現自動控制等許多常規工藝無法比擬的優勢,其在污水處理與回用中所起的作用也越來越大,並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膜處理的主要特點是處理水質穩定、可靠,但工程投資較大、處理成本較高。
工藝流程為:
原水→格柵→調節池→膜生物反應器→超濾膜→消毒→中水
上述三種基本處理方法,在中水處理中經常被採用。由於原水水質、中水水質要求、處理場地、環境條件、投資條件及管理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各種處理設備裝置或構築物都要精心設計和選擇,有時需通過試驗來確定最佳方案。
四、結論
中水回用,實現污水資源化,是目前解決節水治污問題的最有效途徑之一。高效的、可行的中水回用形式,應該得到大力的推行。在推行過程中難免會遇到的一些問題,如工藝的改進,雜用水的水質標準的制定,如何讓人們接受中水,都是亟待解決的難題。但隨著工藝的進一步發展,政策的修訂,中水回用的有著廣闊的前景。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⑦ 污水再生回用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方先金

(北京市市政工程科學技術研究所,北京市西城區大帽胡同號,100035,中國)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貧乏的國家,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只有2200m3,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銀行連續統計的153個國家中居第88位。同時,我國水資源在時間和地區分布上很不平衡,南方多北方少,北方大部分地區人均水資源擁有量低於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確定的1750m3用水緊張線,其中9個地區低於500m3的嚴重缺水線。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1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面臨的問題

1.1水資源總量緊缺

50年來,全國用水總量從1949年的1000多億m3增加到1997年的5566億m3,其中農業用水佔75.3%,工業用水佔20.2%,城鎮生活用水佔4.5%,人均綜合年用水量從不足200m3增加到458m3。目前,全國每年缺水近400億m3,其中,農業缺水300億m3,因旱致災,年均減少糧食200多億千克;城市和工業缺水60億m3,影響工業產值2300多億元,全國668座城市有400多座缺水,有110個城市嚴重缺水。特別是1999年以來,我國北方地區持續乾旱,給工農業生產造成較大的影響,也給城市、農村居民生活用水造成很大的困難。2001年6月上旬旱情最為嚴重時,全國受旱面積一度達到4.2億畝(1畝=100m2),由於持續乾旱,水源不足,造成城鄉人民生活用水緊張,有2198萬城鎮人口和3300萬農村人口及1450萬頭大牲畜發生飲水困難。天津、長春、大連、青島、唐山和煙台等大中城市已受到水資源短缺的嚴重威脅,許多水庫、河流出現從來沒有過的斷流和乾枯。今後隨著人口的增長、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的加快,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更加突出,據預測,我國用水高峰將在2030年前後出現,2030年我國人口將達到16億人,糧食總產量需達到7億t,年用水總量為7000億~8000億m3,全國每年缺水將在700億m3左右。

氣候變化對我國水資源可利用量也產生了負面影響。據1950~1997年的降水和氣溫資料分析,我國近20年來呈現北旱南澇的局面。20世紀80年代華北地區持續偏旱,京津地區、海灤河流域、山東半島10年平均降水量偏少10%~15%。進入20世紀90年代,黃河中上游地區、漢江流域、淮河上游、四川盆地的8年平均降水量偏少約5%~10%,黃河花園口的天然來水量初步估計偏少約20%,海灤河和淮河的年徑流量也都明顯偏少。北方缺水地區持續枯水年份的出現,以及黃河、淮河、海河與漢江同時遭遇枯水年份等不利因素的影響,加劇了北方水資源供需失衡的矛盾。據相關研究,未來50年由於人類活動產生的溫室效應,全球年平均氣溫可能升高,氣溫升高將使地表蒸發量提高,水資源量將相應減少。

1.2水資源分布不均

我國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分布上很不平衡。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國土面積只佔全國的36.5%,其水資源量佔全國的81%;黃淮海流域人口、糧食產量和國內生產總值都佔全國的1/3左右,但其多年平均水資源僅佔全國的7.2%。受季風氣候的影響,各地的降水量年內分配極不均勻,大部分地區每年汛期4個月的降水量佔全年降水總量的70%左右,很容易形成春旱夏澇。水資源在時間和空間分布上不平衡給水資源充分利用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1.3水資源浪費嚴重

我國一方面水資源嚴重短缺,另一方面卻浪費嚴重。長期以來,「以需定供」的水資源非可持續利用模式是造成水資源短缺的人為原因。盲目發展第一、第二產業,特別是片面追求糧食增產和重工業的發展,造成產業結構的不合理,水資源利用效率偏低,使本來就緊缺的水資源問題更加嚴重。

目前,我國農田灌溉面積中渠灌面積佔75%左右,而渠系損失約為50%,農田蒸發損失約為17%,實際利用量僅有33%左右。由於大多數地方採用傳統的灌溉模式,每畝實際灌水量達到450~500m3,超過了實際需水量的1倍左右,浪費極為嚴重。我國主要依靠降水的旱作耕地面積約12億畝,其中70%分布在降水量250~600mm的北方地區,由於蓄水和保水等基礎設施不足,農田對自然降水的利用率僅為56%左右。按最新統計估算,我國農田灌溉用水的利用率僅有1.0kg/m3,旱作耕地的水分利用效率為0.60~0.75kg/m3,全國農業用水的平均效率為0.8kg/m3,綜合經濟效益為0.2美元/m3,而以色列已超過1美元/m3,差距十分明顯。現階段我國農業水資源利用不符合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要求。

我國工業用水效率總體水平仍然較低,2001年我國萬元工業產值取水量為90m3,約為發達國家的3~7倍;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約為52%,遠低於發達國家80%的水平。2000年全國城市人均生活用水量達220.2L/d,遠高於發達國家的人均生活用水量。社會各界的水憂意識不強,浪費水資源的現象仍很嚴重,這說明節水措施尚未有效落實,節約用水的技術和管理水平不高。近十年來,我國根據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對經濟結構調整雖已初見成效,但水資源消耗利用模式尚未發生實質性變化。

1.4水污染形勢嚴峻

目前我國污水處理率還較低,大量的城市和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庫水域,使全國大部分水域和近50%的重點城鎮的集中飲用水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水污染比較嚴重的城鎮98個,主要分布在三河三湖流域。由於水污染一些水源被迫停止使用,尋找新的水源,從而加劇了城市缺水。水污染還影響到供水水質,損害居民的身體健康。目前,全國水土流失面積356km2,占國土面積的37%。全國地下水多年平均超采74億,已形成164個地下水超采區,部分地區出現地面沉降,海水入侵等問題。許多重要河流、湖泊污染嚴重,由於污染而引發的水事矛盾不斷增加。水污染嚴重影響我國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2實現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應採取的措施

我國政府十分重視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明確指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問題。多年來,針對我國水資源特點和水資源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保證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2.1合理利用水資源

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根本出路在於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變「以需定供」的傳統開發模式為「量水而行、以水定需」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模式。立足於可利用水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根據水資源承載能力,確定經濟社會發展結構,確保各種水域的可持續利用,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調整,在水資源充裕和緊缺地區採用不同的經濟結構。大力發展節水、省能、高附加值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根據我國水資源的時空分布特點合理發展農業,採取必要的退耕還林,使生態系統得到改善,保證水資源的供需平衡。

2.2合理調配水資源

根據我國降水年內分布不均的特點,應修建大量的蓄水設施,以充分利用水資源。目前,全國共建水庫8.5萬座,使年供水能力大大提高。蓄水設施一方面能將雨季多餘降水貯存起來,供乾旱季節使用。另一方面可以減少洪水災害,保證經濟的發展。在地域上,我國的水資源南多北少,南方水資源充裕,北方水資源嚴重不足。南水北調工程是解決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缺水矛盾,實現水資源合理配置的重大戰略工程。南水北調東、中、西三條線路將與長江、黃河和海河相互聯接,形成水資源合理配置的總體格局,達到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資源配置目標。三條調水線路年調水總量380億~480億m3,可基本改變我國黃淮海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的狀況,保證我國水資源總體上可持續利用。

2.3大力開展節水工作

我國歷來重視節約用水工作,20多年前,國家就提出了要實行開源與節流並重的方針,認真開展了節約用水工作,並制定了一系列節約用水的法規和標准,建立了節約用水的管理制度,也形成了比較健全的管理體制,城市節約用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到2000年全國設市城市累計節約用水300多億m3,使近5年來城市用水總量基本無增長,改變了城市用水量隨經濟發展同步增長的趨勢。但是,目前我國農業用水利用率還較低、工業萬元產值用水量和城市居民日平均用水量還較高,節水的潛力還較大。在農業方面,應發展和推廣農業節水技術,減少農田的深層滲漏和地表流失量,減少單位面積的用水量,減少田間和輸水過程中的蒸發和蒸騰量,提高灌溉和降水的水分利用效率,不斷提高單位水資源的產量和效益。在工業節水方面,應在調整工業生產結構的同時,改進生產工藝,提高用水重復率,減少萬元工業產值的用水量。為了保證節水工作,要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政策法規,建立一套符合市場經濟原則的體制和機制,對現有水價偏低進行改革,建立水資源的宏觀控制和微觀定額體系,形成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

2.4大力發展污水處理和再生回用工作

水污染加劇了我國水資源短缺形勢,直接威脅著飲用水的安全和人民的健康,影響到工農業生產和農作物安全,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國民生產總值的1.5%~3%。水污染已成為不亞於洪災、旱災甚至更為嚴重的災害。水污染早在20世紀70年代已經顯現出來,但沒有引起足夠的注意,採取的措施不夠恰當有力,因此出現了今天的嚴重局面。如再不及時採取有效對策,將嚴重影響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長期以來採用的以末端治理、達標排放為主的工業污染控制戰略,已被國內外經驗證明是耗資大、效果差、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應大力推行以清潔生產為代表的污染預防戰略,淘汰物耗能耗高、用水量大、技術落後的產品和工藝,在工業生產過程中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削減污染排放量。對於工業和城市生活排水造成的點源污染,應大力發展污水處理工程,使我國的污水處理率在2000年34.3%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於面污染源包括各種無組織、大面積排放的污染源,如含化肥、農葯的農田徑流,畜禽養殖業排放的廢水、廢物等,其控制應與生態農業、生態農村的建設相結合,通過合理使用化肥、農葯以及充分利用農村各種廢棄物和畜禽養殖業的廢水,將面源污染減少至最小。應積極開展污水資源化再利用工作,提高污水再生回用率。

3污水再生回用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效途徑

污水再生回用是經濟可靠的開源節流措施,與跨流域調水、海水淡化、雨水蓄用等開源措施相比,污水再生回用具有經濟性和可靠性。人類使用過的水,污染雜質只佔0.1%左右,比海水3.5%少得多,其餘絕大部分是可再用的清水。跨流域調水和雨水蓄用工程投資較大,並需投入大量資金控制水體進一步污染,跨流域調水還會對現有的生態系統產生影響。在我國現有經濟條件下,跨流域調水和雨水蓄用只能逐步進行。污水再生回用的本質是實行循環用水和分質用水,將污水經再生後回用到水質要求較低的用戶。隨著工業化的加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水污染范圍也在擴大、污染程度加深,社會經濟發展和環境污染之間形成一對尖銳的矛盾。發展污水再生回用、減少廢水排放量是解決環境問題最有力的措施。另外,為滿足用戶的需要,再生水必須符合相應的水質標准,為此,需對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進行深度處理,從而減少了污染物總量,減輕了廢水對環境的壓力。

污水再生回用應嚴格按回用對象和目的控制回用水水質,以確保回用水的安全性。為此,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相關回用標准。如生活污水經二級處理後能夠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准》,但不能作為生活雜用水或工農業用水;若考慮回用,必須進一步處理。當污水回用於農田灌溉,水質指標應該滿足《農田灌溉水水質標准》;當污水回用於城市景觀,水質指標應該滿足《再生水回用於景觀水體的水質標准》;當污水回用於城市生活雜用,水質指標應該達到《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工業污水回用水質指標應該滿足相應的工業用水標准等。

城市供水量的80%變為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收集起來再生處理後,70%可以安全回用;二者合計,約城市供水量的56%可以轉變成再生水,返回到城市水質要求較低的用戶,替換出等量的清潔水,相應地增加城市一半以上的供水量。廢水是一種非常寶貴的資源,挖潛能力巨大。我國2000年全國污水排放量為620m3,這是很大的再生水資源。污水再生回用立足於自有水資源增加城市供水量,是實現水資源持續利用的有效措施。污水再生回用能有效地緩解城市水資源短缺。

為了保證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持經濟可持續發展,針對我國水資源存在的問題,近十多年來,通過國家科技攻關,以及缺水城市為解決水污染和水資源短缺做出的努力,國內已經建成一批不同工藝、不同回用對象的城市污水回用示範工程。表1列出了華北地區部分城市污水回用工程情況統計結果。目前我國污水回用工程主要回用對象為污水處理廠內部用水、市政雜用、河道補水、綠化、工業用水等,尚未回用於地下回灌和飲用水源。北京市2001年完成的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出水回用工程是我國目前最大的污水再生回用工程。大量的污水回用工程實踐表明:污水再生回用是解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效途徑。

表1華北地區部分城市污水回用情況單位:萬m3/d

4我國污水再生回用最大工程

4.1工程概況

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回用工程是目前我國最大污水再生回用工程,該工程於1999年3月至8月完成該項目的前期研究工作,並完成了可行性研究,1999年10月完成項目立項和審批;2000年1月完成該工程的初步設計和審批工作,2月完成施工圖設計,同年4月開始施工,2001年5月完成工程施工,2001年6月完成調試和試運轉,2001年7月開始供水。

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為100萬m3/d。該廠污水系統流域面積96km2,服務人口240萬人,匯集北京市南部城區的大部分生活污水、東郊工業區、使館區和化工路的全部污水。該處理廠採用前置缺氧段活性污泥法工藝,即在推流式曝氣池前設置缺氧段,其目的是改善污泥性質,防止污泥膨脹。該廠出水水質水量穩定,其二級出水已接近相關的回用水水質標准。但該回用工程運轉前,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直接排入通惠河下游,除每年約5500萬m3用於農業灌溉外,剩餘的出水每年超過3億m3沒有得到利用,這是很大的水資源浪費。為了緩解北京市面臨的21世紀城市發展和可利用水資源的矛盾,實現北京市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持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北京市政府決定開發該廠污水資源。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回用工程使用回用水的區域達141km2,回用水用戶涉及到工業、公園綠化、道路噴灑和沖刷、河湖補水等。

4.2工程規模和技術方案

本工程近期規模為30萬m3/d,遠期規模為47萬m3/d。在回用工程技術方案確定中盡可能地利用現有設施,以降低工程投資。具體設計方案如下: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二沉池出水經新建泵站(規模47萬m3/d)提升後用兩條管道分別輸送到高碑店湖(規模30萬m3/d)和水源六廠(規模17萬m3/d)。送至高碑店湖的處理水通過第一熱電廠現有深度處理設施進一步處理後供該廠冷卻用水;送至水源六廠的處理水在該廠進行深度處理後,一部分通過水源六廠現有供水系統供給東郊工業區和焦化廠;一部分通過新建管道輸送到西便門和東便門。在水源六廠現有供水管道和新建管道沿線設取水口,並新建回用水支線,供市政雜用取水。

4.3回用水水質技術保障措施

由於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建設時,國家對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要求中還沒有氮和磷的指標控制,因此,目前該廠出水中氮和磷的含量較高,這會直接影響回用水水質,必須對該廠進行技術改造,進一步提高該廠出水水質。改造規模為50萬m3/d,即對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50萬m3/d)進行改造。該改造工程分兩步進行。第一步改造後使出水水質優於目前第一熱電廠冷卻水取水水源高碑店湖的水質,出水中BOD、COD、總磷和氨氮分別達到10mg/L、40mg/L、1mg/L和10mg/L。第二步改造使該廠50萬m3/d滿足高碑店湖Ⅳ類水體的水質要求。第一步主要改造工作量包括曝氣池改造和污泥處理系統的改造。原曝氣池為1/12為厭氧區,其餘為好氧區,改造後原池2/9為缺氧區及厭氧區(水力停留時間共為2h),其中進水端分出一停留時間為15min的強化吸附區。其餘仍為好氧區(水力停留時間7.25h)。原污泥系統中剩餘污泥泵入初沉池,其混合污泥再進污泥濃縮池濃縮後消化脫水,因濃縮污泥池停留時間較長,處於厭氧狀態,磷又被釋放出來,通過上清液回到污水中,因此達不到除磷的目的。改造後,原有濃縮池改為濃縮酸化池,濃縮酸化池上清液做為碳源排入水處理系統;將消化池上清液和脫水機濾液及沖洗水收集後進行化學除磷。

高碑店污水處理廠二級出水水質水量穩定,達到設計要求,但還不能滿足市政雜用水標准,而綠化用水和道路噴灑等市政雜用水水質對人類健康和城市環境會產生影響,因此,市政雜用水必須在回用前進行深度處理,以滿足相應標准。在設計中將深度處理選擇在水源六廠。水源六廠現有日處理能力17萬m3/d的深度處理設施,主要採用機械加速澄清、砂濾和消毒等工藝處理過程,其出水可滿足相應用戶要求。由於北京市工業結構的調整,目前該廠平均實際供水量不足5萬m3/d,尚有12萬m3/d處理能力沒有得到利用。另外,水源六廠離市政雜用水用戶較近,市政雜用水深度處理設在水源六廠利用其剩餘處理能力,可滿足市政雜用水近、遠期規模需求,在該廠深度處理後的水質能滿足市政雜用水水質要求。

4.4主要回用對象

按規劃要求,該工程近期供北京市第一熱電廠冷卻循環用水20萬m3/d,遠期供北京市第一熱電廠冷卻循環用水30萬m3/d。近期通過北京市水源六廠供東郊工業區和焦化廠5萬m3/d,供城市綠化、道路噴灑和沖刷、市區河道景觀用水等市政雜用水共5萬m3/d。遠期通過水源六廠供工業和市政雜用水水量將擴充到17萬m3/d。

4.5主要工程內容和投資

本工程總投資3.6億元,其中征地拆遷費約1億元,工程費用為2.18億元,工程建設內容主要為:

(1)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內47萬m3/d的泵站一座。

(2)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改造。

(3)高碑店污水處理廠至高碑店湖輸水管:DN1800mm,長1480m。

(4)高碑店污水處理廠至水源六廠管道:DN1400mm,長4766m。

(5)市政雜用水配水管:DN1200mm,長6791m;DN1000mm,長1431m;DN800mm,長4615m;DN600mm,長2845m;D=500mm,長2880m。

(6)水源六廠改造:包括深度處理設施改造、蓄水池清淤和護砌、污泥池擴建、供水泵站改造、進出水口的改造、增加自控和電氣設備等。

(7)園林供水支線管道。

4.6工程效益

該工程每年可節約清潔水資源16673萬m3,節約自來水3650萬m3/a,相當於節約了建設一座10萬m3/d的自來水廠的投資4億元。該工程達到了開源節流的目的,為北京市城市綠化面積擴大和道路噴灑壓塵創造條件,對環境綜合治理具有較大的作用,環境的改善還會帶來了周圍地區的土地增值。該工程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北京市水資源短缺的矛盾。該工程的巨大經濟和環境效益,推動了北京市節水和污水再生回用工作。目前北京已完成污水再生回用規劃,7個污水回用工程正在進行施工或做前期工作。北京市的污水再生回用實踐表明:污水再生回用符合環境保護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戰略,是解決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效途徑。

5結論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貧乏的國家,隨著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展的加快,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已經成為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管理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面臨水資源總量不足、分布不均、水利用率低和水污染等問題,實現我國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出路在於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應根據我國水資源特點進行水資源合理利用和配置,變「以需定供」的傳統開發模式為量水而行、以水定需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模式,根據水資源承載能力,對經濟結構進行戰略調整;同時,應繼續發展節水技術,減少生產過程的水資源浪費,大力發展污水處理和再生回用工作,提高污水處理率和處理效果。污水再生回用可以減少污染物總量,增加供水能力,是經濟可靠的開源節流措施。幾年來污水再生回用實踐表明:污水再生回用能有效地緩解城市水資源短缺,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有效途徑。

閱讀全文

與再生水回用的安全性是亟待解決的問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油濾芯堵塞什麼原因 瀏覽:649
空調濾芯怎麼是向外吹風的 瀏覽:75
要接新污水站的目標是什麼 瀏覽:633
電子除垢儀進口品牌 瀏覽:4
不亂排放污水優點 瀏覽:717
鄭州凈水器質量怎麼樣 瀏覽:406
邵陽海信凈水機售後在哪裡 瀏覽:198
格明空氣凈化器多少錢 瀏覽:54
萊西中信水處理 瀏覽:209
怎樣去掉茶壺濾網上的水垢 瀏覽:922
wk9627是什麼濾芯 瀏覽:234
飲水機跳線是什麼原因 瀏覽:469
中葯蒸餾水有什麼作用 瀏覽:825
柴油直通濾芯怎麼分方向 瀏覽:187
凈化器怎麼改凈水器 瀏覽:757
污水零直排創建新模式 瀏覽:446
簡易樹脂導板 瀏覽:233
下水管污水管 瀏覽:291
小米凈水器凈水少廢水多 瀏覽:935
純化水系統二級反滲透膜進水ph值 瀏覽: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