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BR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工藝原理及特點總結附工藝流程圖
一體化MBR污水處理設備採用了膜技術來實現高效的固液分離,並將分離出的污泥迴流至生物反應器中,通過排水系統排出。這種工藝結合了生物處理技術和膜分離技術,膜組件在其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根據膜的結構形式,MBR技術可以分為平板膜、管狀膜和中空纖維膜等類型,根據膜孔徑的不同,還可以進一步分為微濾膜、超濾膜、納濾膜和反滲透膜等。這種技術利用膜材料攔截生物反應器中的大分子有機物和活性污泥,因此可以省略二沉池,從而減少佔地面積。
一體化MBR污水處理設備的工藝流程圖清晰地展示了其操作步驟:1. 高效去除污染物,包括氨氮和難降解有機物,出水水質優良;2. 維持高污泥濃度,降低剩餘污泥產量,實現高容積負荷,佔地面積小;3. 截留增殖緩慢或高效微生物,提升系統硝化效果和處理難降解有機物的能力;4. 自動化程度高,操作管理便捷;5. 處理後的水質SS和濁度接近於零,適合中水回用;6. 採用防腐處理的鋼結構,設備耐用性強,使用壽命超過20年;7. 應用范圍廣泛,適用於城市污水處理、建築中水回用、工業廢水處理等領域。
MBR工藝的優點包括:1. 對有機物的降解和硝化效果顯著,去除率超過95%,氨氮去除率超過97%;2. 預處理過程簡單,化學葯劑投加少,操作簡便;3. 回收率高,水回收率可超過99%,系統靈活性強;4. 邏輯進程監控系統,包括流量和壓力傳送器,提高系統靈活性和操作便捷性;5. 空氣沖洗和自動反沖確保可靠運行和膜通量維護;6. 佔地面積小,僅占傳統工藝的10%至20%;7. 使用壽命長,連續運行時間可達7萬小時,斷絲率低於1%。然而,MBR工藝也存在一些缺點:1. 膜材料成本較高,影響整體成本;2. 膜污染問題可能導致操作管理上的不便;3. 能耗相對較高,主要是由於膜驅動壓力、高MLSS濃度和流速要求等因素。
2. 中水回用設計依據
中水回用設計依據主要來自於國家及行業標准,以及建設方提供的具體項目資料。首先,《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為中水回用提供基礎的排水設計原則與標准。
其次,《生活雜用水水質標准》(GB/T18920-2002)為中水回用後的水質設定具體標准,確保中水達到生活雜用水的使用要求。《建築給水排水設計規范》GBJ15-88和《建築中水設計規范》GB50336-2002為建築內中水回用提供專業設計指導與規范。
《居民小區給水排水設計規范》(CECS57-94)則為居民小區中水回用設計提供具體規范,確保小區內部的排水與中水回收系統的有效運行。
此外,中水回用設計還需參照《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觀環境用水水質》(GB/T18921-2002),確保回用水質符合景觀環境用水的特定要求。建設方提供的有關生活污水水質、水量、布局、工程圖紙等基礎資料,為設計提供具體數據與信息,確保設計的針對性與實用性。
最後,其他相關標准及規范同樣為中水回用設計提供指導與支撐,形成全面的規范體系。這一系列依據確保了中水回用設計的科學性、安全性和高效性,對於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保護環境、節約用水具有重要意義。
「中水」一詞是相對於上水〔給水〕、下水〔排水〕而言的。中水回用技術系指將小區居民生活廢〔污〕水(沐浴、盥洗、洗衣、廚房、廁所)集中處理後,達到一定的標准回用於小區的綠化澆灌、車輛沖洗、道路沖洗、家庭坐便器沖洗等,從而達到節約用水的目的。
3. 淺談小區室外排水系統布局
室外排水系統是城市小區公共設施的主要組成部分,對小區的環境及市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在城市小區的建設中,加強對室外排水系統的建設,完善小區排水管道及網管的分布,並採用合理的施工方案進行室外排水系統的施工建設就成了小區發展和建設的題中之義。
1小區室外排水系統的組成
從整體上看,城市排水系統可以分為污水排水、雨水排水這兩類。如果兩種系統合用一套管路系統排水,就稱為合流排水體制;如果兩種系統各用一套管路系統排水,就稱為分流制排水體制。
1.1污水排水系統室外污水排水系統主要由管道、泵站、出水口等部分組成,根據實際情況還會設置局部污水處理構築物。排水管道的主要負責把污水的收集和運輸,通常為了避免污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動時管道埋深過大而在中途設置中途泵站,最後通過末端泵站將污水提升送至污水處理廠。污水在污水處理廠進行有害物質的去除後,再將污水回用(農灌或回用於某些工業企業)或排入水體。而出水口的作用是將經過污水處理廠處理的污水排入水體。
1.2雨水排水系統雨水排水系統主要由雨水口、雨水管道、雨水泵站和出水口這幾個部分組成。為收集房屋、院落和街道上的雨水,雨水口一般設在道路兩旁,它是城市雨水系統的起端。而泵站也是根據實際的需要分為中途泵站和末端泵站。中途泵站的作用主要是為了防止管道埋深過大;末端泵站的作用是解決河水水位高於雨水管道,導致雨水不能自行流人的狀況。而出水口則負責將雨水直接排入水體。
2小區排水管網
小區徘水管網是為了接收建築物內排出的污水、廢水,並經適當處理,把符合排放標準的污水、廢水排入城市排水管網而設置的。小區排水管網一般都會設置污水管網、雨水口和雨水管網。
2.1管網的布置與敷設要求影響小區排水管網的布置的因素主要有這幾個方面:建築物排水管的位置、地形和城市排水管道位置等因素,此外還有小區擴建的可能性的因素。在鋪設小區排水管網時應該盡量沿建築物平行敷設,並盡量布置在衛生間、廚房一側,同時在與建築物排水管連接處設污水檢查井。
埋地敷設是小區排水管網鋪設的主要方式。埋深依據地面荷載和冰凍深度確定。從荷載要求的角度看,車行道下覆土深度要控制在0.7m以上,非車行道下可適當減小深度;從冰凍深度要求的角度看,污水排水管管底最淺可敷設在冰凍線以下0.15m。在管道直接大小的選擇上,污水管道最小直徑為200mm,雨水管道最小直徑為300mm。而在管道類型的選擇上,小區排水管道主要採用UPVC管、雙壁波紋UPVC管、混凝土管、鋼筋混凝土管等。
2.2主要構築物
2.2.1檢查井。為清通和避免管道堵塞,檢查井設置的位置要求:首先,在建築物排水管與室外排水管連接處必須設置檢查井。而且檢查井中心距建築物外牆要大於3m。其次,在管道交接處,管徑、坡度、方向改變處,管道標高變化處要設置檢查井。再次,直線管道每隔一定距離,污水管道隔20—35m設一個,雨水管道隔25—40m設一個檢查井。
一般檢查井為圓形,用磚砌築而成,井蓋用鋼筋混凝土或鑄鐵製成,如圖:
2.2雨水口。雨水口由進水算、井身和連接管組成,是地面雨水收集器。進水算有矩形得鑄鐵與鋼筋混凝土兩種;井身一般分為兩種,即磚砌或混凝土,連接管從雨水口底部接向雨水管,管徑一般為200mm,坡度為0.01,長度控制在2.5m以內。
按其進水方向雨水口可分為平算式和豎算式兩種:平算式和豎算式。平算式又稱邊溝式,進水算平蓋,設在道路邊溝上,比邊溝底略低;而豎算式又稱為道牙式,進水算垂直嵌入邊溝側面。
3組織施工的方法
3.1組織施工的原則。排水管道的組織施工原則一般由三個方面組成:首先,保持連續性的原則。就是說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各個工序之間要在時間上保持緊密的銜接,減少不必要的停頓、間隔。其次,保持均衡性的原則。
就是說施工單位應該在指定的一段時間間隔內,完成與時間成正比工作量,保證施工生產過程的順暢,不致出現前松後緊和經常突擊搶工的局面,保證相對均衡地完成施工生產任務。再次,保持比例性的原則。就是要在生產過程協調好各個階段、各項工序的生產能力,使它們相互匹配、協調,保持一定的比例關系。
3.2組織施工的方法一般來說在施工方法的組織上,有常見的三種形式:即順序施工法、平行施工法和流水作業法。
3.2.1順序施工法:將三段管道按先後順序依次投入施工,即後一段施工必須在前一段全部完工後才能開始,其優點是現場佔用勞動力少,工序單一,便於管理,但存在工期長,專業班組工作不連續,對勞動力的調配和工效等方面將造成不利影響。
3.2.2平行施工法:按三段分別組織施工力量同時進行施工,同時完成各段管道工程,其優點是工期短,但所需勞動力集中,對組織施工和現場管理都有不利影響。
4施工技術管理
對企業中的各項技術活動過程和技術工作進行科學管理稱之為施工技術管理。施工技術管理的水平決定著排水系統的質量水平。
4.1施工技術管理的任務。首先,要從規范和章程上正確貫徹國家各項技術政策和主管部門頒發的技術規程、規范等。其次,為建立正常的生產技術管理制度,保證生產順利進行,要科學地組織各項技術工作。再次,要充分發揮技術人員的作用,以新技術,保證施工技術的科學性和時效性。最後,經常開展技術研究、技術培訓,完善技術資料和檔案管理,提高企業技術管理水平,並加快建立和發展機械化和工廠化生產模式,多快好省地完成施工任務。
4.2施工技術管理的內容施工現場的技術管理的內容主要由圖紙會審、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技術交底、工程洽商、技術檢驗、技術處理、技術標准和規程的實施等方面組成。
4.2.1圖紙會審制度為了保證工程的質量,在施工前施工單位應該組織有關人員學習施工圖,掌握設計意圖,認真做好圖紙會審工作,發現並解決施工圖中不符合法規和實際情況的問題。圖紙會審應該由建設單位組織,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等各方面參與進行。圖紙會審後,將審查中提出的問題和解決的辦法詳細記錄,形成正式文件或會審紀要,由設計單位簽發設計變更通知單或設計變更圖,作為正式技術文件,經建設單位簽發後發給施工單位。
4.2.2施工技術交底制度為保證生產在有計劃、有措施、有組織的條件下順利進行,各級技術負責人將有關工程的各項技術,以文字、圖表形式,或者示範操作或樣板方式,逐級交待到基層,使參與施工的技術人員和工人對承擔工程項目的特點、施工工藝、技術要求、質量標准、安全措施等方面心中有數。
5結束語
城市小區設施的完善需要良好的室外排水系統做支撐,這是現代小區建設的需要,也是現代人對生活環境的需求。因此,施工單位應該對室外排水系統的組成及特點進行認真分析研究,並加強對施工的管理,以保證工程的質量。
相信經過以上的介紹,大家對小區室外排水系統布局也是有了一定的認識。歡迎登陸中達咨詢,查詢更多相關信息。
更多關於工程/服務/采購類的標書代寫製作,提升中標率,您可以點擊底部官網客服免費咨詢:https://bid.lcyff.com/#/?source=bdzd
4. 試設計一個簡單的廢水二級處理系統,說明其中各處理單元在系統中所起的作用並作出流程圖
進水→調節池→厭氧系統→好氧系統→二沉池→出水
↑ ↓
← ←←← ←←←
污泥迴流
各單元作用: 1.調節池:調節水質水量,保證污水進厭氧前水質保持相對穩定,可以去除部分污染物;
2.厭氧:主要將大分子污染物降解為小分子污染物和降解難處理的污染物分解為易降解的物質,為好氧系統的處理做鋪墊;
3.好氧系統:去除大部分污染物質,利用污泥顆粒的吸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將大部分污染物質轉化為水和二氧化碳等。
4.沉澱池:使好氧系統中出來的泥水混合物得到分離,沉澱下來的污泥迴流到好樣處理系統前端,出水經過溢流堰板進入城市管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