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西遊記第三,四回的概括
第三回:
孫悟空學成回到花果山,除去了欺壓小猴們的魔頭後,為了帶領小猴們操練武藝,就到臨近的國家的武器庫里去搬了很多的兵器,從那以後開始正式操練猴兵,陸續有很多其他動物、妖魔都拜他為王。後來他嫌沒有趁手的兵器就到龍宮去很無賴的借到了金箍棒。
一天他喝醉後被小鬼勾去了魂魄,帶到了地府,他酒醒後就開始大鬧地府,把他的名字以及所有猴子的名都勾掉了,隨後龍王和閻王表奏玉帝,請伏妖猴。玉帝派太白金星赴花果山招安悟空
第四回:
玉帝採納太白金星的建議,召孫悟空上天宮當了專管養馬的弼馬溫。當時猴王歡歡喜喜到任。事後,悟空發現這是個不入流的官職,知道受了愚弄,氣憤地返回了花果山水簾洞,樹立了「齊天大聖」的旗幟。
玉帝命托塔天王和哪吒太子帶著天兵天將來捉悟空,結果被悟空打得大敗。玉帝無奈,只好承認「齊天大聖」的名號,命令孫悟空到天宮管理蟠桃園。
(1)用一個詞概括西遊記第四回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西遊記》的作者明代人吳承恩(有爭議)生活在明代的中後期,歷經孝宗弘治、武宗正德、世宗嘉靖、穆宗隆慶、神宗萬曆五個時期。
明朝中後期的社會情況和開國之初有很大的不同,政治上階級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正不斷激化,並且日趨尖銳 ;思想文化上啟蒙思想興起,人性解放的思潮高漲,市民文學日益蓬勃發展,小說和戲曲創作進入到一個全面繁榮興盛的時期,經濟上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作品賞析
《西遊記》的內容在中國古典小說中是最為龐雜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裡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有時還插進幾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庄亦諧,妙趣橫生使該書贏得了各種文化層次的讀者的愛好。
② 西遊記第四回概括
1、第四回梗概:官封弼馬心何足,名注齊天意未寧。
悟空被太白金星喚上天庭封官,卻被授以「弼馬溫」之官,初他開心的在天河牧馬,後得知此官為末等職,怒回花果山。
玉帝命托塔李天王與其子哪吒太子擒悟空。被悟空打敗。金星再次招來悟空。玉帝命造齊天大聖府,讓悟空居住。
2、《西遊記》第四回、第五回、第六回、第七回講述了孫悟空大鬧天空的經過,龍王、閻君去天庭告狀,玉帝把孫悟空召入天庭,授他做弼馬溫。
悟空嫌官小,打回花果山,自稱「齊天大聖」。玉帝派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沒有成功,便讓孫悟空管理蟠桃園。
孫悟空偷吃蟠桃,毀了王母的蟠桃宴,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後逃離天宮。
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兵捉拿;觀音菩薩舉薦二郎真君助戰;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幫助,最後悟空被擒。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燒雷擊,甚至置丹爐鍛煉四十九日,依然無事,還在天宮大打出手。
玉帝降旨請來如來佛祖,才把孫悟空壓在五行山下。
(2)用一個詞概括西遊記第四回擴展閱讀:
《西遊記》以整整七回寫美猴王孫悟空出世及其大鬧天宮作為全書故事的開始。
小說開頭寫道,東勝神洲有一花果山,山頂一石,受日月精華,生出一石猴。之後因為成功闖入水簾洞,被花果山諸猴拜為「美猴王」。
美猴王為求長生不老,四海求師,在西牛賀洲得到菩提祖師指授,得名孫悟空,學會地煞數七十二般變化,筋斗雲可行十萬八千里。歸來打敗混世魔王,收復七十二洞妖王,結義六大魔王,去龍宮借兵器,得大禹定海神針(原著作「神珍」),化作如意金箍棒,可大可小,重一萬三千五百斤。又去陰曹地府,把猴屬名字從生死簿上勾銷。
③ 在《西遊記》中的第四回,好詞好句分別是什麼
好詞抄:
1)玲瓏襲剔透【líng lóng tī tòu】
[釋義] 玲瓏:精巧細致;剔透:孔穴明晰。形容器物精緻通明,結構細巧
2)大驚失色【dà jīng shī sè】
[釋義] 非常害怕,臉色都變了。
3)恕罪【shù zuì】
【釋義】原諒罪過
好句:
1)金光萬道滾紅霓,瑞氣千條噴紫霧。
2)只見那南天門,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寶玉妝成。
3)壽星台上,有千千年不卸的名花;煉葯爐邊,有萬萬載常青的綉草。
④ 西遊記第四回詞語
什叫西遊記,第40回詞語,這個意思是什麼呢?就是嗯,大家第四次曾宇的這個意思嗎?啥意思嗎?啥意思?
⑤ 《西遊記》第四回主要內容
1、第四回 官封弼來馬心何自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
悟空被授以弼馬溫之官,他得知此官為末等職,回花果山。玉帝命托塔李天王與其子哪吒擒拿悟空。被悟空打敗。金星再次招安悟空。
2、第五回 亂蟠桃大聖偷丹 反天宮諸神捉怪
悟空管理蟠桃園,吃盡園中大桃,又赴瑤池,喝光仙酒,吃盡太上老君葫蘆內的金丹,逃回花果山。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天兵去捉拿悟空,悟空打退了眾天神。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現存明刊百回本《西遊記》均無作者署名。清代學者吳玉搢等首先提出《西遊記》作者是明代吳承恩。
這部小說以「唐僧取經」這一歷史事件為藍本,通過作者的藝術加工,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全書主要描寫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經,一路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
⑥ 西遊記第四回摘抄好詞好句
《西遊記》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根據前人一千年的積專累素材所屬創作的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魔小說,深刻描繪了社會現實,是魔幻現實主義的開創作品。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唐僧從投胎到取經歸來共遇到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取材於《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和民間傳說、元雜劇。宋代《大唐三藏取經實話》(本名《大唐三藏取經記》)是西遊記故事見於說話文字的最早雛形。
自《西遊記》問世以來在民間廣為流傳,各式各樣的版樣層出不窮,明代刊本有六種,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種,典籍所記已佚版本十三種。鴉片戰爭以後,中國古典文學作品大量被譯為西文,西漸歐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語)、斯(斯瓦希里語)、俄、捷、羅、波、日、朝、越等文種。並發表了不少研究論文和專著,對這部小說作出了極高的評價。
⑦ <<西遊記>>第四回主要內容
悟空召喚上天來庭封官,授以「弼馬自溫」之職,起初開心的在天河牧馬,後得知此官為末等職,怒回花果山。於是,玉帝下令命托塔李天王與其子哪吒擒拿悟空,被悟空打敗。金星再次建議招安悟空,並且,玉帝命令為悟空造齊天大聖府。
這一回,悟空真是心滿意足、躊躇滿志。從此以後,猴王在天宮里歡天喜地,不再有任何牽掛,盡情暢快地享樂起來。
(7)用一個詞概括西遊記第四回擴展閱讀:
猴王原本不知,後自同僚處得知其官之卑賤,羞怒之下,打回花果山。
這就反映出一種人性,好聽些的,叫不隨遇而安,勇於逆流而上,不甘墮落,富有進取精神;若講得放肆些,就是不知好歹,貪得無厭。想你猴子無父無母,雖是仙根孕育,有蘭芝護佑,但無非就是猴中極品,能邀得天寵,恩受天籙,已是登天,如何能因官小不滿而「造反」,實屬無理。
但仔細想想,作者生活的那個特殊時代——腐敗的明朝中後期,一個宦官驕橫、官場污濁的黑暗年代,又覺得作者「醉翁之意不在酒」,倒是在借春秋之筆,嘆某些人。
⑧ 西遊記第四回到第二十回每四回一個概括,每一個概括150字
唐僧、悟空、八戒三復人行至黃制風嶺時,俄然受到一股妖風的吹襲,隨即呈現一名虎妖(黃風怪手底下的虎前鋒)施計駕風將唐僧擒至黃風洞府之中;
悟空、八戒為相識救師父,最先聯手除翹辮子了虎前鋒,爾後便與黃風怪睜開了一場猛烈的爭斗;
雖然黃風怪的技藝僅能與孫悟空略戰平手,然而他的術數「佛教用語真風」卻極為凶惡,出口便將孫 悟空吹患上被擊敗目炫、無力再戰;若不是有伽藍護法、太白太白星等神的半途相助與鼓舞勉勵,後由靈吉菩薩出頭簽字降敵的話,即使孫悟空有大鬧天宮的本領,她們師徒三人也將無力渡過此難的「邪風之阻」……
⑨ 西遊記簡要概括第四回的主要內容
悟空召喚上天庭封官,授以「弼馬溫」之職,起初開心的在天河牧馬,後得知此內官為末等職,怒回花容果山。於是,玉帝下令命托塔李天王與其子哪吒擒拿悟空,被悟空打敗。金星再次建議招安悟空,並且,玉帝命令為悟空造齊天大聖府。
⑩ 《西遊記》第四回的好詞好句有哪些
試問禪關,參求無數抄,往往到頭虛老。
磨磚作鏡,積雪為糧,迷了幾多年少?
毛吞大海,芥納須彌,金色頭陀微笑。
悟時超十地三乘,凝滯了四生六道。
誰聽得絕想崖前,無陰樹下,杜宇一聲春曉?
曹溪路險,鷲嶺雲深,此處故人音杳。
千丈冰崖,五葉蓮開,古殿簾垂香裊。
那時節,識破源流,便見龍王三寶。 (第8回開篇)
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
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
依著官法打殺,依著佛法餓殺。(第8回)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 (第7回)
其他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出家人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行惡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見其損,日有所虧。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寧戀本鄉一捻土,不愛他國萬兩金。
時來逢好友,運去遇佳人。(不假不假)
見性明心返故鄉。
超升三界之外,跳出五行之中。
時時常要方便,念念不離善心。
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
詞兩首
色色原無色,空空亦非空,靜喧語默本來同,夢里何苦說夢。
有用用中無用,無功功里施功,還如果熟自然紅,莫問何時修種。